一、什么是胃溃疡?–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为蛋白酶等各样的原因的相互作用,造成胃的粘膜表面发生了缺损,而且深度达到或超过粘膜下层,就形成了溃疡。二、胃溃疡有哪些临床表现?–1.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规律性胃疼,一般是在上腹部,最典型的疼痛时间是在饭后1-2小时–2.部分人表现为上腹胀、嗳气、消化不良、餐后上腹不舒服等– 3.部分老年人为“哑巴”溃疡,就是没有感觉。耳以溃疡出血为第一表现,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呕血或解黑大便为症状三、如果怀疑有胃溃疡的话,怎么检查?–最好的检查方法是胃镜四、有胃溃疡史,最近的症状复发,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做胃镜?–建议胃镜检查,因为胃溃疡容易恶变四、为什么会得胃溃疡?–原因比较多,1.首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2.药物: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以及止痛药(芬必得、英太清等)、抗凝血药(波立维、泰嘉、华法林等),长期使用激素也会造成溃疡3.高胃酸4.精神压力5.饮食、生活不规律五、怎样治疗胃溃疡?–1.制酸–2.保护为粘膜3.杀灭幽门螺旋杆菌–4.,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生活,放松心情六、胃溃疡治疗什么时候可以停药?不是胃不痛了就停药–溃疡的愈合需要时间,一般需要4-8周,所以即使不痛了,也要坚持用药,并且在停药前要复查胃镜,确认溃疡愈合后,才可以停药七、胃溃疡会癌变吗?会癌变八、胃溃疡治好后,会复发吗?–多数会复发,一般在春初秋末复发。九、有心脏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怎么办?一定要同时服用制酸药,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最好提前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本文系郝洪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长期慢性腹泻,带粘液血便,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做肠镜检查,这既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需要,更重要的也是为了排除肠道肿瘤!——雒医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以及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粘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多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临床表现?粘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症状轻的患者每日可排便 2-4 次,重者可以达每日 10 次以上。除此之外的症状都不够典型,可有腹痛、腹胀或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口腔反复溃疡、外周关节炎等肠外表现以及衰弱、贫血、消瘦等全身表现。粘液血便多久就要怀疑溃结?不同的诊疗指南对于持续时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持续 6周就应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于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的初发患者,可随访 3-6 个月后再诊断。当然,粘液血便也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改变,其他原因也有可能引起该症状,如:克罗恩病、肠道肿瘤等,所以,临床诊断要通过肠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通过什么检查可以确诊溃结?通过结肠镜检查获取组织活检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金标准。除此之外,X 线钡剂灌肠试验、血沉、C 反应蛋白以及 p-ANCA 也是常用的几项帮助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辅助检查。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是什么?溃疡性结肠炎属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有关系。哪些人容易得溃疡性结肠炎?直系亲属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得溃结的可能性会增加,除此之外,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或者抑郁状态以及肠道感染等都有可能增加溃结的风险。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型有哪些?(1)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2)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3)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性发作; (4)急性爆发型,比较少见,但是病情严重,并发症较多。各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何判断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根据腹泻及相关血液检验指标可以划分溃结的严重程度:(1)轻型:指腹泻每日 4 次以下,无便血或者比较轻,无发热、脉速,无贫血或者比较轻,血沉<30mm/h;(2)重型:指腹泻频繁(每日6次甚至更多),便血明显,一般伴有发热,脉速(心率>90 次/分),有贫血,血沉>30 mm/h;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的患者为中型。下期预告本期我们简单讲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知识,及患者常常问到的问题,下期我们将讲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及预防,感谢您的关注!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但有反流性食管炎者,男性多于女性(2:1至3:1)。与西方国家比较,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病情亦较轻。 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粘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子下面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疾病危害 胃食管反流,特别是经常的、重度的反流,可引起的健康危害绝不可低估,应重视3个方面: (一)反流物损害与破坏食管黏膜屏障,会引起黏膜炎症、糜烂,甚至发生溃疡、出血,这些病变如不能及时痊愈,日久可导致食管狭窄,影响进食,甚至在病变部位发生细胞类型转换,由柱状上皮细胞代替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形成所谓的“巴立特(Barrett)食管”,后者已被公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状态。要说明的是,并非有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等典型症状的患者都有食管黏膜明显炎症,其中大多数患者内镜检查无肉眼可见的食管炎症,可能的解释是这类患者的症状与食管黏膜对反流物中的损害因素具高敏感性有关。 (二)反流物尚可侵蚀咽部、喉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 (三)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骨后疼痛易和心绞痛混淆,误诊率很高,导致一些病人长期接受针对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浪费医疗资源。文献提示,30%~60%被疑为心绞痛的胸痛病人是食管源性胸痛,其中80%系胃食管反流病。 疾病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有害物质如单酸、胰酶等食管反流正常情况下食管有防御胃酸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侵袭的功能,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廓清功能及食管粘膜组织的抵抗力。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病理生理 一、食管胃反流屏障 是指食管和胃连接处一个复杂的解剖区域,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His角)等,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主要的是LES的功能状态。 (一)LES和LES压 LES是指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休息时LES压为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食管。LES部位的结构首先破坏时可使LES压下降,如贲门失驰缓症手术后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一些因素可影响LES压降低,如某些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胰生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腹内压增高(如妊娠、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及内压增高(如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 均可影响LES压相应降低和导致胃试管反流。 (二)一过性LES松弛(TLESR)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LES即松弛,事物得以进入胃内。TLESR与吞咽时引起的LES松弛不同,它无现行的吞咽动作和食管蠕动的刺激,松弛时间更长,LES压的下降速率更快、LES的最低压力更低。正常人虽也有TLESR无,但较少,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TLESR较频繁。目前认为TLESR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 胃食管反流 (三)列孔疝 可加重反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可导致胃食管反流。 二、食管酸清除 正常情况时食管内容物通过重力作用,一部分排入胃内,大部分通过食管体部的自发和继发性推进蠕动将食管内容物排入胃内,此即容量清除,是食廓清的方式。吞咽动作诱发自主性蠕动,反流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扩张并刺激食管引起继发性蠕动,容量清除减少了食管内酸性物质的容量,剩余的酸由咽下的唾液中和。 三、食管粘膜防御 在胃食管反流病中,仅有48%-79%的患者发生食管炎症,另一部分患者虽有反流症状,却没有明显的食管粘膜损害,提示食管粘膜对反流物品有防御作用,这种防御作用称之为食管粘膜组织抵抗力。包括食管上皮表面粘液、不移动水层和表面HCO3、复层鳞状上皮结构和功能上的防御能力及粘膜血液供应的保护作用等。 四、胃排排空延迟 胃食管反流餐后发生较多,其反流频率与胃内容物的含量、成分及胃排空情况有关。胃排空延迟者可促进胃食管反流。 五、病理 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可有:①复层鳞状况上皮细胞层增生;②乳头向深皮腔面延长;③固有层内炎性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④鳞状上皮气球因变;⑤糜烂及溃疡。内镜下不同程度的食管炎则表现为水肿、潮红、糜烂、溃疡、增厚转白、瘢痕狭窄。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与胃交界的齿状线2cm以上出现柱上皮替代鳞状上皮。组织学表现为特殊型柱状上皮、贲门型上皮或胃底型上皮。内镜下典型表现为粉红带红白的食管粘膜呈胃粘膜的橘红色,分布可为环形、舌形或岛状。 临床表现 1、呕吐; 2、反流性食管炎:烧灼感;咽下疼痛;呕血和便血; 3、Barrette食管:即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柱状卜皮所替代。其主要合并症为食管溃疡、狭窄和腺癌。溃疡往往较深可发生食管气管瘘;部分患儿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症状体征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有些症状较典型,如烧心和反酸,有些症状则不易被认识,从而忽略了对本病的诊治。不少患者呈慢性复发的病程。 一、烧心和反酸 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症状。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口腔统称为反胃。本病反流物多呈酸性,此时称为反酸。反酸常伴有烧心。 二、吞咽困难和吞咽痛 部分患者有吞咽困难,可能是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症状呈间歇性,近视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少部分患者吞咽困难是由食管狭窄引起,此时吞咽困难可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有严重食管炎或并发食管溃疡,可伴吞咽疼痛。 三、胸骨后痛 疼痛发生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此时酷似心绞痛。多数患者由烧心发展而来,但亦有部分患者可不伴游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的烧心和反酸的典型症状,给诊断带来困难。 四、其他 一些患者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棉团感或阻塞感,但无真正吞咽困难,称为癔球症,可能与酸反流引起食管上段括约肌压力升高有关。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喉炎、声嘶、反流物吸入器官和肺可反复发生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有些非季节性哮喘也可能与反流有关。上述情况,如伴随的反流症状不明显或被忽略,则会因治疗不当而经久不愈。 (一)深消化道出血有反流性食管炎者,因食管粘膜炎症、糜烂及溃疡所致,可有呕血和(或)黑粪。 (二)食管狭窄 食管炎反复发作使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狭窄,是严重食管炎表现。 (三)Barrett食管在食管粘膜修复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称之为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又称Barrett溃疡。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 诊断检查 一、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和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作鉴别。内镜见到反流性食管炎可以确立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但无反流性食管炎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内镜下所见食管粘膜的损害程度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有利于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所提出的分级标准很多,沿用已久的Savary-Miller分级法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4级:Ⅰ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Ⅱ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Ⅲ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Ⅳ级呈慢性病变,表现为溃疡、狭窄、食管收缩及Barrett食管。 二、24小时食管pH监测 应用便携式pH记录仪在生理状况下对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pH连续监测,可提供食管是否存在过度W酸反流的客观证据,目前已被公认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尤其是在患者症状不典型、无反流性食管炎及虽症状典型但治疗无效时更具重要诊断价值。 一般认为正常食管内pH为5.5-7.0,当pH<4时被认为是酸反流指标,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的各项参数均以此作基础。常用以下6个参数作用判断指标:①24小时内pH<4的总百分时间;②直立位pH<4的百分时间;③仰卧位pH<4的百分时间;④反流次数;⑤长于5分钟的反流次数;⑥持续最长的反流时间。6个诊断病理反流参数中,以pH<4的总百分时间阳性率最高,亦可综合各参数按Demeester评分法酸出总评分。将上述参数与正常值比较,可评价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 三、食管吞钡X线检查 该检查对诊断反流性直观炎敏感性不高,对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内镜检查者进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严重反流性食管炎热客观发现阳性X线征。 四、食管滴酸试验 在滴酸过程中,出现胸后疼痛或烧心的患者为阳性,且多于滴酸的最初15分钟内出现,表明有活动性食管炎存在。 五、食管测压 可测定LES的长度和部位、LES压、LES松弛压、食管体部压力及食管上括约肌压力等。LES静息压为10-30mmHg,如LES压<6mmHg易导致反流。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作为辅助性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胃试管反流病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头端的床脚抬高15-20cm,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餐后易致反流,故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亦不宜立即卧床。注意减少一般影响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师腰带等。应避免进食使LES压降低的食物如较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应戒烟及禁酒。避免应用降低LES压压的药物及影响胃排空延迟的药物。如一些老年含着因LES功能减退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如同时合并有心血管疾患而服用硝酸甘油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加重反流症状,应适当避免。一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如合并胃食管反流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症状,尽量避免应用茶碱及β2受体激动剂,并加用抗反流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一)H2受体拮抗剂(H2RA)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RA能减少24小时胃酸分泌50%-70%,但不能有效抑制进食刺激的胃酸分泌,因此适用于轻、中度症患者,可按治疗消化性溃疡常规用量,但宜分次服用,增加剂量可提高疗效,但增加不良反应,疗程8-12周。 (二)促胃肠动力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是增加LES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达到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尽管这类药物种类很多,但根据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推荐作为本病治疗的药物目前主要是西沙必利。西沙必利的疗效与H2RA相仿,同样适用于轻、中症状患者。常用量为每次5-15mg,每天3-4次,疗程8-12周。 (三)质子泵抑制剂(PPI) 包括奥美拉唑、潘妥拉唑等。这类药物抑酸作用强,因此对本病的疗效优于H2RA或西沙必利,特别适用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一般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规用量,疗程8-12周。对个别疗效不佳者可倍量或与西沙必利同用。 (四)抗酸药仅用于症状轻、间歇发作的患者作用临时缓解症状用。 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慢性复发倾向,据西方国家报道停药后半年复发率高达70%-80%。为减少症状复发、防止食管炎反复复发引起的并发症,有必要考虑给予维持治疗,停药后很快复发而证章持续者,往往需要长程维持治疗,有食管炎并发症如食管溃疡、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者,肯定需要长程维持治疗。H2RA、西沙必利、PPI均可用于维持治疗,其中以PPI效果最好。维持治疗的剂量因个别患者而异,以调整至患者无症状之最低剂量为最适剂量。 三、抗反流手术治疗 抗反流手术是不同术式的胃底折叠术,目的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抗反流术指征为:①严格内科治疗无效;②虽经内科治疗有效但患者不能忍受沉淀服药;③经扩张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食管狭窄,特别是年轻人;④确证由反流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除第4项为绝对指征外,近年由于PII的使用,其余均已成为相对指征。 四、并发症的治疗 (一)食管狭窄 除极少数严重纤维狭窄需行手术切除外,绝大部分狭窄可行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治疗。扩张术后予长程PPI维持治疗可防止狭窄复发,对年轻患者亦可考虑反流手术。 (二)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常发生在严重食管炎基础深,故积极药物治疗基础病是预防Barrett食管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此时必须使用PPI治疗及长程维持治疗,有指征者以可考虑抗反流手术。Barrett食管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大大增高,尽管有各种清除Barrett食管分子的报道,但运未获肯定,因此加重随访是目前预防Barrett食管癌变的惟一方法。重点是早期识别异型增生,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早期食管癌及时手术切除。 疾病预防 改变生活方式是与防泛酸、烧心的最好办法。尽量少吃高脂肪餐、巧克力、咖啡、糖果、红薯、土豆、芋头;严格戒烟和停止饮酒;少吃多餐,餐后不宜马上躺下,睡前2---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如果晚上容易反酸,最好在睡眠时把床头抬高10——20厘米,都会有帮助的。 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十分大,像焦虑、抑郁都会让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紧张的时候注意缓解压力也同样重要。 另外我们认为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要。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十分大,像焦虑、抑郁都会让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紧张的时候注意缓解压力也同样重要。 保健贴士 饮食以稠厚为主,少量多餐,婴儿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入干麦片或谷类加工食品。年长儿亦应少量多餐,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睡前2小时不予进食,保持胃处于非充盈状态,避免食用降低LES张力和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酸性饮料、高脂饮食、巧克力和辛辣食品。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国内外最新的定义强调了GERD是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依据进行诊断的疾病,即基于患者自身感觉的不适症状进行诊断。GERD症状包括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和食管外症状。典型症状主要是烧心和反流,不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骨后不适、上腹痛、恶心、嗳气等,食管外症状有咳嗽、声嘶、咽部不适或异物感、支气管哮喘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除烧心,反流外,其他症状的特异性均不强。以胸痛主要表现者,首先要排除心源性因素。此外,反流性食管炎症状严重程度与病情不相关,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根据蒙特利尔将胃食管反流病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监测反流)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烧心,反流;通过询问症状)和/或并发症(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利用内镜检查)的一种状态。GERD诊断的方法有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反流监测,内镜,食管钡剂造影和食管测压。需要注意的问题尽管症状诊断GERD被各种研究证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佳,但由于我国上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较高,如果患者年龄大于40岁,存在危险症状如吞咽梗阻、吞咽痛、体质量减轻、贫血、呕血或黑便,以及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一定要行内镜检查以排除食管、胃肿瘤性病变。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1、GERD治疗的目标: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2、生活方式干预策略:①超重(BMI>25)或近期增重显著的GERD患者,推荐减肥(A级推荐;中级别证据);②夜间有症状的GERD患者,建议抬高床头,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有条件推荐;低级别证据);③不推荐在GERD治疗中常规全面地排除反流食物,包括巧克力、吸烟、烟/酒、酸及辛辣食物(有条件推荐;低级别证据)。3、药物治疗:①PPI是GERD治疗的首选药物,单剂PPI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注:双倍剂量PPI时,早晚餐前分别服用疗效优于早餐前单次双倍剂量)。在食管炎愈合率、愈合速度、反流症状缓解率方面PPI优于H2RA。②PPI疗程推荐至少为8周(A级推荐;中等级别证据);③对于合并食管裂空疝的GERD患者以及重度食管炎(LA-C和LA-D级)患者,PPI剂量通常要加倍(A级推荐;低级别证据)。4、抗反流手术:对于PPI治疗有效但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抗反流手术是另一种选择(A级推荐;中等级别证据)。最常见的抗反流手术术式是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其长期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5、内镜治疗:内镜治疗GERD的长期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证实(A级推荐;中等级别证据)。常规内镜下治疗手段有射频治疗,注射或植入技术,内镜腔内食管成形术。而ACG指南目前内镜治疗或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TIF)不推荐用来替代内科或传统手术治疗(强烈推荐;中等级别证据)。6、PPI长期治疗风险:西方国家已有证据显示PPI长期使用可以增加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风险,我国尚无相关研究。此外,PPI与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可能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产生影响。7、GERD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方法包括维持治疗,间歇治疗和按需治疗。维持治疗是指当症状缓解后维持原剂量或半量PPI,每日1次,长期使用以维持症状持续缓解,预防食管炎复发。间歇治疗是指PPI剂量保持不变,但延长用药周期,最常应用的是隔日疗法,在维持治疗过程中,若症状反复出现,应增至足量PPI维持。按需治疗指经初始治疗成功后停药观察一旦出现烧心、反流症状,随机再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即按停药-症状出现-服药-症状消失-停药的规律用药。PPI维持治疗用于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LA-C,LA-D级)患者,以及Barrett食管(A级推荐;中等级别证据)。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患者停药后症状持续者需要维持治疗,糜烂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不论有无症状,均需维持治疗。各种GERD及其并发症维持治疗方法的选择:非糜烂性食管炎(BERD),使用按需维持消除症状;轻度糜烂性食管炎(A级和B级)根据效益比,采用按需/间歇的个体化治疗;严重糜烂性食管炎(C级和D级)选择持续维持,以维持黏膜愈合;对于重度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建议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疗程至少8周之后重复EGD来排除BE或不典型增生。而对于并发症(Barrett食管和食管狭窄)选用持续维持,以达到治疗/预防的目的。GERD合并症及食管外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是GERD的重要组成部分。共识意见指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尤其是LA-C及D级患者治疗后建议进行定期随访。Barrett食管患者推荐进行定期内镜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型增生和早期癌。对于合并食管狭窄的GERD患者,经食管扩张治疗后需PPI维持治疗以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及减少再次扩张的需要,但是国内暂无相关研究报道。此外,GERD为哮喘、慢性咳嗽及喉炎的可能原因,因此,在确诊反流相关前需先排除非反流因素。不明原因的哮喘、慢性咳嗽及喉炎,若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可进行PPI试验。GERD伴食管外症状的患者PPI治疗无效时需进一步评估,寻找相关原因。PPI无效的食管外症状患者不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
迄今为止,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依靠内科药物治疗。最常见和有效的西药是质子泵抑制剂,大家熟悉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这类药物凭借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胃酸反流造成的食管炎,包括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但不足之处是停药后很容易出现症状反复。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食管、胃动力异常的发病机制,还可配合使用吗丁啉、莫沙必利等消化道动力药,但这类药物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存在严重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或合并食管裂孔疝,出现较重的食管炎或并发哮喘、咳嗽等情况,可以通过评估,接受胃镜下食管射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达到缩紧下食管括约肌的目的,减轻反流发生。当然,中医中药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中医药主要通过辨证治疗,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增强食管体部的蠕动,改善食管蠕动的协调性,从根本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本文系陶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胃食管反流病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严重的困扰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粘膜损伤和慢性症候群。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即使是健康人在不当饮食后,有时也会出现烧心和反酸的现象。调查显示,大约有10?30%的人几乎每天都有会发生返流症状,而40%的人每月至少出现一次。所以为食管反流病及其症状是非常普遍的,应该引起重视。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肥胖的人群也增加了,这样也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的增高。 胃食管反流病有哪些症状呢?病人会觉得反酸、烧心、胸痛、打嗝、食物反流,咽痛、咽堵、咳嗽等症状。如果食道粘膜受到损伤,造成溃疡或出血后,会引起狭窄,导致吞咽困难。 胃内容物长期刺激食道粘膜,引起炎症长期存在。使粘膜增生,尤其是不典型性增生。就会导致肿瘤的出现。如:食道下端腺癌、贲门癌。我国的贲门癌的发病率较高,认为与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存在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在宏观上是一个概念。但是程度上不一样。胃食管反流是一种现象,导致反酸、烧心等症状,但对粘膜没有损伤。这就是症状性反流。有些人不仅有症状,还有粘膜的损伤,这就叫返流性食管炎。无论是症状,还是返流性食管炎。都称为食管反流病。 反酸常常是空腹时出现的,而烧心往往是在饱餐后发生。反酸、烧心很常见,可是当胃食管反流,反流物通过食道进入呼吸道,却可能导致咽痛、咳嗽、吸入性肺炎、哮喘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出现心绞痛样胸痛。如果不能查出真正的病因,长期炎症的发展,会造成局部或广泛溃疡。像有的患者出现咽部的不适,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堵着,咳也咳不出来,就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引发的。许多人却当成了耳鼻喉科的疾病,去治疗嗓子,当然效果不好。所以在出现不明原因的咽痛、哮喘、胸痛时,不妨也考虑一下胃食管反流病,免得耽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比较复杂,正常人胃内的东西不会进入食道,而出现反流就是其屏障功能出现了问题。屏障位于食管和胃的连接处,相当一个门一样,如果它的功能正常,胃内的东西就不会进入食道,如果这个门关闭不紧,就会导致胃内的东西进入食道。另外正常人胃内的东西进入食道后,也可以通过吞咽清理到胃内。这就是食道的清酸功能,以保护食道不会受到损害。食道粘膜本身也有保护功能。如果食道的保护功能下降,也会导致胃食管返流。 胃食管返流可能由胃部病变引起,比如:食道下端的括约肌功能障碍、胃排空速度减慢、食管本身的蠕动功能下降、不能迅速清除反流物、胃的一部分突入胸腔形成裂孔疝、天然的抗反流屏障遭受破坏等。均易发生胃食管返流。有的病人十二指肠内的东西可以返流到胃,在从胃内反流到食道。这样的病人就会表现为既反酸,又返碱。会有口干、口苦、恶心、呕吐酸、苦水。 胃食管返流与饮食有关。油腻、高脂肪、高蛋白和粗纤维等不好消化的食物摄入过多是引发返流的一个重要诱因。吃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长期吃这种食品,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可能比较大。除了油腻食物之外,甜食也容易让人返酸、烧心,所以要尽量避免吃的过量。 预防胃食管返流是十分重要的。改变生活方式是与防泛酸、烧心的最好办法。尽量少吃高脂肪餐、巧克力、咖啡、糖果、红薯、土豆、芋头;严格戒烟和停止饮酒;少吃多餐,餐后不宜马上躺下,睡前2---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如果晚上容易反酸,最好在睡眠时把床头抬高10---20厘米,都会有帮助的。另外我们认为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要。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十分大,像焦虑、抑郁都会让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紧张的时候注意缓解压力也同样重要。 老年人的内脏功能逐渐下降,各个器官尤其是括约肌的机能受到影响。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最好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治疗,如果效果不好或症状严重时则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针对病因、病机 重视胃病防止癌变。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及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包括烧心、反流(反酸、口苦、反食等)、胸痛,个别患者会诱发咳嗽、哮喘发作,咽炎迁延不愈。 除了药物治疗外,GERD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戒烟酒,避免进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及辛辣凉等刺激性食物。(2)肥胖者减肥,避免过紧的腰带。(3)少吃多餐,吃饭七八分饱,餐后不宜立即卧床。(4)卧位及夜间反流者,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可抬高床头15-20cm,采取左侧卧位。 本文系李文捷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肠息肉癌变,会出现哪些症状?结肠息肉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基本都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的。常见的症状有①便血。患结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很少引起贫血;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100~200ml。②排便习惯改变。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③腹痛。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者大便后加重。④带蒂息肉脱出肛门。⑤肠道外症状。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就应考虑是否患了Gardner综合征,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eutz-Jeghers(简称P-J)综合征。肠息肉,可以分为几类?①肿瘤性息肉。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混合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②非肿瘤性息肉。患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如幼年性息肉、P-J综合征等)、淋巴性息肉、粘膜脱垂性息肉(肛管)炎性息肉。③肠息肉病。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肠息肉的癌变率越来越高。我们定义具备一下3项条件之一者,就可以称为高危腺瘤①息肉直径≥10mm;②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结构超过25%;③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本文系青海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十二指肠疾患,特别是消化性溃疡、癌肿的最佳方法。胃镜检查虽然有安全、易操作、适用性强等优点,但其安全与否和估评正确与否却需病人注意配合。一、检查前注意事项1.尽量放松心情,避免过分紧张。总体上讲胃镜检查是一种痛苦较小的检查方法,而且医生可以直接看到所检查器官的情况,较X线钡餐检查效果好。它能直观地发现病变,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必要时还可以在病变部位取小块标本、作病理检查,在显微镜下看病变细胞的状况。2.如果已做钡餐检查,由于钡餐钡剂可能附于胃肠粘膜上,特别是溃疡病变的部位,使胃镜诊断发生困难,故必须在钡餐检查3天后再做胃镜检查。3.在检查的前一日晚12点后就应禁食水,检查之日的早晨不要吃早餐。4.检查前需先做病毒性肝炎指标等化验检查,以避免交叉感染。5.带心电图检查结果(60岁以上者必须有)。6.进入检查室后,遵从医生嘱咐,松开领口及裤带,取下假牙及眼镜,取左侧卧位。二、检查前注意事项检查时用鼻吸气,口呼气;口水流出,切勿下咽以免造成呛咳。入镜后,身体及头部不能转动,以防损坏镜子并伤害内脏。肯定会有不适感觉,如恶心、腹胀、腹部绞痛,应适当忍耐。确实不能忍受,可用手势向施术者(医生或护士)示意,以便采取必要措施。三、检查后注意事项1.检查完毕应吐出唾液。由于检查时注入一些空气,虽然在退镜时已吸出,但有些人仍有明显腹胀感,嗳气较多,为正常现象。2.因咽部麻醉,检查后咽部会有异物感,切勿剧烈咳嗽。3.因为麻醉作用未消失,过早进食会使食物容易进入气管,故检查后1小时方可进食水。如进行病理检查(医生会告知),应在检查2小时后进温凉半流质或软烂食物一天,以免粗糙食物对胃黏膜创面摩擦,造成出血。4.检查后1~4天内,可能感到咽部不适或疼痛,但多无碍于饮食,可照常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消化内科 贾克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生活节奏的改变,便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年轻患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便秘症状。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7%,但只有一小部分便秘者会就诊。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每周<3次)即为便秘。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span="">便秘。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出现便秘后有必要区分两大类便秘,临床上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特别是出现“报警”症状时,患者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报警”症状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和肿瘤家族史,另外对50 岁以上、有长期便秘史、短期内症状加重患者应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大肠肿瘤的可能。便秘疾病的预防1 饮食习惯改变饮食习惯不良或过分偏食者,应纠正不良习惯和调整饮食内容,增加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取粗糙而多渣的杂粮。油脂类的食物、凉开水、蜂蜜均有助于便秘的预防和治疗,多饮水及饮料。建议每天至少喝6杯250ml的水。2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佳排便的时间。3.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每日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根据个人的条件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长久。(1)医疗体操:主要是增强腹肌及骨盆肌力量。练习方法:站位可做原地高抬腿步行、深蹲起立、腹背运动、踢腿运动和转体运动。仰卧位,可轮流抬起一条腿或同时抬起双腿,抬到40°,稍停后再放下。两腿轮流屈伸模仿踏自行车运动。举双腿由内向外划圆圈以及仰卧起坐等。(2)快步行走和慢跑:可促进肠管蠕动,有助于解除便秘。(3)深长的腹式呼吸:呼吸时,膈肌活动的幅度较平时增加,能促进胃肠蠕动。(4)腹部自我按摩:仰卧在床上,屈曲双膝,两手搓热后,左手平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钟。4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本文系贾克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