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被“子宫肌瘤”所困扰:明明平时也没什么不舒服,怎么体检就发现有子宫肌瘤了呢?平时生活方式很注意,也没有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怎么就自己患上了子宫肌瘤呢?子宫肌瘤好像在逐渐长大,要怎么办呢?每年体检子宫肌瘤都没什么变化,那以后是不是就不用再定期随访了?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30~50岁女性,41~50岁尤为高发,绝大多数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肌瘤,有的很小,有的比较大,有的可能还在发育当中,还没有发现。子宫肌瘤又称为纤维肌瘤,或者说叫子宫纤维瘤,由平滑肌细胞增生产生,有少量的结缔组织,摸上去比较坚实,较正常组织更硬。根据子宫肌瘤生长的位置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主要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等,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会有不同的表现。可有月经异常,下腹部包块,便秘,尿频,阴道分泌物增加,继发贫血,不孕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识别,子宫肌瘤就容易被忽略了。为什么平时看起来健康的人会患有子宫肌瘤呢? 根据国内专家共识,子宫肌瘤患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40岁,初潮年龄小,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补充治疗及子宫肌瘤家族史等。目前,子宫肌瘤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统一,可能与遗传因素、女性激素水平和干细胞突变有关。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存在子宫肌瘤家族史的女性人群更易患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女性激素密切相关,女性激素分泌旺盛的育龄期女性患病率高,外源性性激素的摄入可加快子宫肌瘤的生长。干细胞突变可促使子宫平滑肌细胞向纤维化转化,从而增殖形成子宫肌瘤。可以明确的是,它是一个激素依赖性疾病。雌孕激素水平失衡的女性,往往更容易出现子宫肌瘤,如月经初潮早、卵巢肿瘤、脑垂体瘤等。现代职场女性工作压力大,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也都成了雌孕激素分泌异常的帮凶。因此无论有无生育、有无性生活,建议女性朋友在25岁之后每年常规体检妇科B超。患有子宫肌瘤,应该怎么办?亲朋好友得知自己患有子宫肌瘤,一些人说“不要紧,自己带‘瘤’生存多年,生活不受影响”;一些人建议自己尽快手术,以防肿瘤进展到晚期影响生命。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子宫肌瘤作为良性肿瘤,90%的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正如前文所述,绝经后女性自然女性激素下降,子宫肌瘤会逐渐缩小,因此不是所有子宫肌瘤都需手术切除。另外,根据子宫肌瘤的生长特性,它的恶变概率低,极少数恶化情况可见于绝经后女性,在没有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时,子宫肌瘤继续长大,并且有疼痛和异常阴道流血的情况出现。 建议子宫肌瘤用手术治疗的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子宫肌瘤导致了月经过多或异常子宫出血、甚至贫血,或者出现了压迫邻近器官的相关症状,如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并且以上症状不能经药物治疗改善。子宫肌瘤合并相关不孕,或备孕时子宫肌瘤直径≥4cm时建议手术切除子宫肌瘤。另外,若绝经后女性在未行激素补充治疗时发现子宫肌瘤继续生长,建议行手术治疗切除子宫肌瘤。若检查结果显示子宫肌瘤较小且无明显不适症状,一般可进行保守治疗。此后每年做一次相关检查,定期观察有无症状或子宫肌瘤大小改变即可。现代医学的发展还有一些新的在临床上已经较为成熟的其他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如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等。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建议在医生充分评估病情状况、了解各种不同方式的利弊后进行选择。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不一定能治疗子宫肌瘤,不恰当刺激有时还会刺激肌瘤生长,不能因畏惧手术,不恰当地寻求吃药就能治愈子宫肌瘤的偏方。如何防止子宫肌瘤继续生长?育龄期女性由于生理性激素的存在,子宫肌瘤的生长不可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使其尽可能减少刺激,使子宫肌瘤生长减缓甚至不再继续长大。既然已经了解到子宫肌瘤与女性激素水平密不可分,已经检查发现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平时不应该自行使用含有激素类的补品,尽量减少大量摄入牛肉和其他红肉或火腿,适当多吃绿色蔬菜、水果、乳制品。如果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应该半年至一年规律随访子宫肌瘤的情况,是否长大,B超下是否存在变性的征象。如果是在围绝经期第一次发现子宫肌瘤,更应该密切随访,增加检查的频率至每3~6个月随访一次。
子宫内膜是构成子宫的宫体 壁的三层组织之一。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 受女性激素影响 发生 规律性生长,若未受孕,则发生规律性剥脱,因此子宫内膜厚度随月经周期而规则变化。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的厚度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增厚-变薄”。不同阶段,子宫内膜的厚度也不同:月经干净后,子宫内膜最薄,约4mm左右。随后卵巢产生少量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进入增生期,逐渐增厚,排卵前后内膜厚度大概8-10mm。排卵后,卵巢进入分泌期,子宫内膜厚度可厚达10mm。月经来潮前,内膜处于最厚的状态,可达12mm左右。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医生总让大家在月经第5、6天来复查B超,此时内膜薄,如果有增生、占位也看得更清楚。 那么哪些人容易发生子宫内膜增厚呢?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月经周期延长的人,以及部分绝经后的女性较容易发生。 1)?青春期、更年期时,因为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或者趋于衰退,不能正常的周期性的排卵,无法进入分泌其分泌孕激素,而卵巢上皮还能持续分泌雌激素,因此长期没有孕激素对抗雌激素,子宫内膜持续增生而发生病变。 2)?育龄期主要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她们大多长期没有排卵,但有较多卵泡的发育,所以即使卵泡不能发育成熟,但这些不成熟的小卵泡所分泌的雌激素足以刺激子宫内膜的生长甚至增生过长,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甚至恶变。 3)?绝经女性发生内膜增生的原因与前两者有本质不同:最常见的原因是肥胖。脂肪细胞能把体内的雄激素转化成雌激素,因此肥胖的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偏高,绝经后又没有孕激素分泌,从而子宫内膜增生行为无法被抑制,最终发生内膜增生。还有可能是绝经后卵巢肿瘤的存在,具有雌激素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能够诱发子宫内膜增生变厚。还可能是在育龄期和更年期长期的雌激素作用下,已绝经的子宫内膜发生癌变,癌变的内膜异常生长。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体内缺乏孕激素。正常情况下,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而孕激素对抗雌激素,使内膜发生分泌样改变。如果没有孕激素,子宫内膜首先是正常的增生,然后过度增生,子宫内膜长期无序地增生最坏的结局就是子宫内膜癌。 如果妇科超声或盆腔磁共振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但月经周期正常,出血量不多,没有不正常的阴道流血、排液等症状,就不用太担心,可以等下次月经第5、6天,再做一次B超,比较能确定它到底有没有增厚。 如果月经第5天复查B超子宫内膜厚度正常,那么说明只是生理性的增厚,没有问题。如果复查提示子宫内膜持续增厚,这时候建议进一步做诊断性刮宫或者宫腔镜检查,将子宫内膜组织取出来做病理检查,看看子宫内膜是否有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等,再根据病理结果进行下一步针对性治疗。 如果长期月经周期延迟、月经量多,存在不规则出血、淋漓不净、非经期出血等症状,并且妇科超声或盆腔磁共振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建议行诊断性刮宫或者宫腔镜检查,以确定子宫内膜是否病变、病变的程度,并以此拟定后续的治疗办法。 绝经后女性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尤其需要重视,特别是还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排液症状的妇女。绝经后的妇女,卵巢功能下降,体内雌激素缺乏,子宫内膜会变薄。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一般≤5mm,若B超检查超过5mm,则考虑为子宫内膜增厚。如果停经后妇女因更年期症状等进行补充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会增厚,可能会出现月经。如果没有补充激素,子宫内膜的厚度却超过5mm,不管有没有症状都需进一步进行诊刮或宫腔镜检查,看看子宫内膜是否有恶性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的子宫内膜异常增殖状态,介于生理性增殖和癌性增殖之间。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根据长期观察,绝大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这些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直观的表现的子宫内膜增厚,但病变的根本是内膜组织病理的变化。 子宫内膜病理根据腺体结构形态改变和有无腺上皮细胞异型性分为3型: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这些增生从病变程度上是逐渐加重的,如果没能早期干预,可能会进展为子宫内膜癌。 ①单纯性增生:间质与腺体同时增生而无腺体拥挤,腺上皮的形态无异型性。主要是由于无孕酮拮抗,内膜在雌激素刺激下发生的生理性反应。 ②复杂性增生:内膜病变区腺体拥挤,间质明显减少,但无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 ③非典型增生:腺上皮有异型性,属于子宫内膜的上皮内肿瘤,按病变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不伴有非典型性增生的病变癌变风险较低,最终进展为分化良好(恶性程度较低)的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1%~3%。而非典型性增生属于癌前病变,相当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变的风险大幅上升,需要立刻开展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如果女性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的相关病变,除了尽早就医,严格遵医嘱配合治疗外,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调整规律月经:育龄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青春期和更年期月经失调的女性,可以用人工的方法让月经周期规律,让月经按时来潮。方法主要通过模拟正常月经周期的激素水平给予外源性激素,如雌激素和孕激素,或者单纯给予孕激素,让子宫内膜按时脱落,使其没有机会过度增长。 2、补充孕激素:孕激素有对抗雌激素、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的作用。这也是上述人工周期或者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时必须用孕激素的原因。孕激素能保护子宫内膜不易发生异常增生,服用孕激素还可以使增生的子宫内膜逆转。 3、减肥:肥胖女性要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计划,减脂减重。 4、控制血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三联症。这些疾病总是困扰同一类人,减肥、控制血糖和血压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的增生、恶变。
月经是妇女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是女性的生理特征之一。正常月经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协调,以及子宫内膜对性激素有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可以导致闭经。闭经是妇科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非单一的独立的疾病。 如果年满18岁还没有来月经,称之为原发性闭经,多为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所致。既往曾有过正常月经,现停经3个月以上的称为继发性闭经。多由于生殖内分泌系统或全身疾病所引起。至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期后的无月经都属于生理现象。 由于正常月经的建立和维持依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和下生殖道的通畅,因此,根据病变部位,闭经又可以分为: 下丘脑性闭经:多以功能性原因为主,特点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足而导致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这种类型的闭经多因精神应激、体重下降、神经性厌食、药物因素或运动过量而发生,治疗及时可逆转。另外还包括基因缺陷或下丘脑器质性闭经(颅咽管瘤、炎症等)。 垂体性闭经: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卵巢不敏感综合征;酶缺陷;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性肿瘤等。 子宫性闭经:即子宫内膜无周期性变化。主要有原发的米勒管发育不全综合征及子宫内膜损伤(如宫腔粘连、子宫切除术后、放疗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等)。 流出道异常:还有某些妇女有月经,但是因为生殖道下段如子宫颈、阴道、处女膜、阴唇等处的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损伤,造成粘连闭锁,月经血不能外流,这种情况属于隐经,或称为假性闭经。 那么如何确诊是否为闭经呢?首先需要排除怀孕,排除怀孕后建议在月经来潮第二到第五天(月经推迟不来或者闭经等可以随时检查)空腹抽血检查性激素水平: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孕酮、雌二醇、催乳素和睾酮。必要时检查AMH或甲状腺功能或者血糖水平。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以及宫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检查等。 少女闭经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少女月经不调多属于青春期闭经,和情绪、压力和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关。长期学习压力过大、心情郁闷、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可使雌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月经失调和闭经。 另外,过于瘦弱或肥胖的女孩,也容易出现月经失调。有研究证实,少女脂肪至少占体重的17%方可发生月经初潮,体内脂肪至少达到体重22%才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过度节食甚至发展到神经性厌食症可导致下丘脑性闭经,对少女的全身健康危害很大。出现闭经和低雌激素表现时,需要补充雌孕激素,帮助他们对自身体重有正确的认识,当逐渐恢复正常体重后,月经才能恢复。而过于肥胖也容易造成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但一般都是出现在育龄女性当中。如果闭经同时伴有代谢失常,出现发胖、体毛增多、脸上痘痘变多,就要考虑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对于少女闭经,要防止过度治疗。一般来说,女孩初潮后1.5~5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才能发育成熟,所以说,女孩初潮5年内月经不规律多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女孩月经不规律,来一次就月经出血量较多且经期持续时间过长,应到妇科内分泌专科诊断,以防失血性贫血的发生,可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慌、气急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同时,少女闭经也要警惕垂体瘤。垂体泌乳素腺瘤是垂体腺瘤分泌过量泌乳素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以高泌乳素或溢乳-闭经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男性少见。溢乳者常伴闭经,但也可无闭经,只是月经量少而不规则,甚至正常,患者多不育、性功能减退,青少年发病者发育迟缓,还可有多毛和痤疮、骨质疏松、肥胖、水潴留。 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目标是使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恢复生育功能、使肿瘤体积减小和缓解性功能低下症状。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使用多巴胺激动剂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极少数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效者才需要放射性治疗。 青春期闭经大多数是可逆的,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身心调整,都可以痊愈。需要注意的是,出现低雌激素进行雌激素补充治疗时,如果孩子年龄过小、身高发育不到位,长时间使用雌激素治疗可能会使骨骺闭合,影响孩子的身高。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月经的来潮与停止,犹如月之盈亏、潮之涨落,每月一次,周而复始。如果月经不按“规矩“办事,就会给女性带来许多困扰,足以让女性朋友心烦意乱、寝食难安。月经失调是妇科的常见病,但是很多女性对月经失调的了解还不够,以致出现月经失调时手足无措,为了加强对月经失调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几个月经失调的相关的常见问题。 1、什么样的月经是正常的? 女性对于自己的月经要有充足的了解,对于正常女性而言,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每次经期在2-8天,平均4-6天,每次经量20-60ml,只要不符合以上条件,都可以算是异常月经。 2、月经失调有哪些表现?月经很少,很久才来一次怎么回事?月经量很多是怎么回事?月经有血块正常吗? 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时有以下情况:(1)不规则子宫出血。这是一个临床症状。具体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或淋漓出血;月经过少、经量及经期均少;月经频发或稀发;月经周期延长;出血不规律。(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3)闭经:可有各种原因引起。(4)绝经后阴道出血,常由炎症及肿瘤引起。 月经很少,很久才来一次在排除怀孕下,最常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此外,也有可能是分泌激素的器官轴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月经量超过80ml就算月经过多,可能存在功能异常的子宫出血或是存在凝血障碍,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正常月经里可以存在血块,这是正常的,这是凝血的问题,有时候机体分泌的抗凝物质少了或是来不及起效,经血就排出去了,就人容易形成暗红色的血块。 3、导致月经失调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节食、减肥会导致月经异常?吃了紧急避孕药之后月经紊乱了? 导致月经失调的因素很多,情绪压力,包括减肥、节食、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导致月经失调。减肥、节食由于机体能量摄入不足,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被消耗,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碍而明显缺乏,影响月经来潮,甚至经量稀少或闭经。避孕药和一些外来激素药物也可以导致月经失调,因为大多数避孕药都含有雌孕激素,通过抑制卵巢释放卵子来防止怀孕,影响正常的月经控制。另外,调节月经的器官或效应器官包括垂体、下丘脑、卵巢、子宫在内的器官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导致月经失调。其他系统的疾病甲状腺疾病或凝血系统的疾病也有影响正常月经周期。 4、月经失调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月经失调需明确导致导致月经失调的原因。排除外源性因素外需完善检查,B超检查可以反映子宫、卵巢及盆腔情况;完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等下丘脑、卵巢、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的测定。了解卵巢功能的简易方法有阴道涂片、宫颈黏液、基础体温及子宫内膜活检等。尿液脱落细胞检查,以检查卵巢功能及排除宫颈恶性病变。如果发现病变,活组织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肿瘤的诊断。子宫碘油造影可了解子宫内腔情况,有无黏膜下肌瘤或息肉。蝶鞍正侧位断层可了解有无垂体肿瘤。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可以观察子宫腔及盆腔器官的病变,也可以作为治疗手段。必要时完善染色体和头颅核磁检查。 5、月经失调应该如何治疗? 月经失调对于病理原因,需要针对其具体病因进行相应治疗;由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成贫血的,除一般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素或刮宫止血。予口服补血药物或输液治疗;调整月经周期,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功能失调引起无排卵导致的不孕,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改善器官功能。除以上之外,平时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冷刺激;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6、何为人工周期? 在卵巢功能不足的情况下,人工地按卵巢生理活动的规律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从而促使卵巢功能恢复和自然行经的方法,称人工月经周期。使用于下丘脑-垂体和卵巢本身引起的卵巢功能低下以及精神神经因素、药物和环境改变引起的闭经。 7、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有哪些? 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是导致月经失调的常见原因。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呈继发性伴进行性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常出现月经异常,可以表现为月经过多或者周期紊乱。严重时可导致不孕和性交疼痛。如果异位至不同器官则会出现各自不同的症状。 8、哪些子宫腺肌症患者,适合带曼月乐环?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属于妇科常见病,也常导致月经失调。曼月乐环是一种新型避孕装置,是用聚乙烯为材料制成的T形支架,里面有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左炔诺孕酮。绝大多数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都可以上曼月乐环来缓解月经量多、痛经的症状。但子宫体积比较大(超过妊娠8周大小)的患者、子宫腔深度大于9厘米的患者、或者一年之内想生孩子的患者,一般不推荐上曼月乐环。 9、月经少是否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一定。引起月经过少的原因最常见有两项,一项就是卵巢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包括在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过低,无法使子宫内膜增殖到一定厚度,导致子宫内膜过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子宫内膜本身受到创伤,比如说多次人流、反复刮宫等宫腔操作,都可能会使子宫内膜受损,导致子宫内膜过薄,都有可能出现月经少。
多囊卵巢综合征(也称为PCOS)1935年由斯坦因和李文撒尔首次报道,故又称斯-李综合征。该病发病率为5-10%,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认识的深入,发现它是一种以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及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症候群。该病病因不明确,与遗传、体重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相关。 我们常说的多囊一般是指多囊卵巢综合征,现在临床上应用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条件中满足两个: 1月经异常; 2 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单侧或双侧卵巢小卵泡数大于12个); 3 血雄激素高于正常或临床有高雄激素表现如多毛、痤疮等;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雄激素高的疾病如肾上腺疾病或卵巢肿瘤等。 如果家长发现女儿初潮后两三年仍存在月经稀少、闭经现象,且出现上唇、下腹、大腿内侧等处多毛现象,应高度怀疑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警报,最好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看雄激素含量、胰岛素、血糖等指标是否超标,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很多职场女性为不孕症或者反复多次的流产而困扰,来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因为该病会导致排卵障碍,所以怀孕的几率较正常妇女要减少,一旦怀孕,又容易因为特有的高雄激素、高促性腺激素、高胰岛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等因素而自然流产。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导致其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打“持久战”,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体重减少5~10%,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排卵状况。因此,采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生活方式干预的综合措施非常重要。调整生活方式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极为关键的因素。 说到调整生活方式常会有人不以为然,其实这一步在多囊患者的治疗中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虽然多囊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多数观点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肥胖、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就是那三个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因素。要对抗这三个因素就要做到“禁糖、少油、多运动、降体重”,这几点做好,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可能自行恢复月经,正常受孕;即使没有恢复正常月经,调整生活方式也会为后面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做到生活方式的调整后,还要注意内分泌的调整。调整内分泌的目的不是为了调整月经,而是为了让卵泡发育成熟,能排出优质的卵子,减少流产的概率,还能改善长期月经不调而造成的子宫内膜问题。好种子(受精卵)、好土壤(子宫内膜)、好环境(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受孕。多囊患者在开始治疗前,都会进行血激素测定,包括雄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泌乳素等。高雄激素、高泌乳素都会造成不排卵。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的比例异常,可能造成流产。另外,对于多囊患者还会进行胰岛素抵抗的测试,胰岛素抵抗会引发妊娠期的一系列并发症,而且可能影响卵子质量从而引起流产。所以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帮患者量身定制一套调整内分泌的治疗方案,体内激素正常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同房试孕。 经过上一步的治疗,可能有20%~30%的患者还是无法受孕,这时就需要用药物来促排了。目前常用的口服与针剂两种类型的促排卵药物。最简单、最常用的是口服克罗米芬或来曲唑。克罗米芬一般从月经周期的3-5天开始服药,每天服用50~100mg,共服5天。为防止卵泡生长过多,也为了观察确切的疗效,应当结合B超检测卵泡发育。一来医生可以根据疗效调整用药,二来也可以知道患者同房时机。但仍有15%的患者在服用克罗米芬或来曲唑后没有排卵,此时可以采用第二种促排卵方式——打促性腺激素针。 促性腺激素针的药效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些患者在用药后,可能一下子长出多个卵泡,进而激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会造成卵巢增大引起腹水、胸水,局部或全身水肿,血液浓缩、少尿等症状,所以打促性腺激素的患者一定要做超声监控排卵。如果打了3个周期的针仍无效果,可能就需要进一步治疗了。 聂姬婵,女,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评为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计划。 擅长:多种妇科内分泌疾病和不孕不育的诊治,如月经失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颈癌前病变,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妇科常见良恶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3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宫颈癌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升高,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以前,由于宫颈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不能引起重视,但当患者感觉身体有明显不适时宫颈癌已发生至晚期,导致死亡率很高。幸运地是,近年来我国两癌筛查的普及,使宫颈癌往往能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死亡率直线下降。但对于个人来说,了解宫颈癌的相关知识还是十分重要的。 虽说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可是如果我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就可发现宫颈癌的一些早期症状。对于早期宫颈癌来说,主要会出现以下三大症状: 1. 接触性出血 表现为性交后或便秘用力后,阴道分泌物(白带)中混有滴状鲜血,有时呈条丝状,有时呈暗红色。年龄在30岁以上,已生育过而夫妻生活在一起的妇女,突然出现性交后阴道点状出血,应当作为宫颈癌的早期信号加以重视。特别是对于经常出血,或者说是每次性交过后都出血的妇女,一定要加以重视,进行相应地检查。 2. 阴道分泌物异常 临床上有好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分泌物增多现象,大多数表现为白带增多,后来多伴有气味和颜色的变化,白带增多是由于癌瘤刺激所致,起初正常色味,后来由于癌肿组织坏死,伴感染,则会从阴道流出带恶臭味的脓性、米汤样或血性白带。 3. 不规则出血 表现为两次月经期之间的非经期性少量阴道出血和绝经后的阴道出血。前者易被视为月经不调,后者易被看作是更年期表现。但这种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的确见于宫颈癌的早期,是病人的首发症状。特别是对于绝经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妇女,以及出血时伴有腹痛、腰痛的时候,一定进行相关检查,引起重视。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上述情况,一定要到附近的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宫颈癌其实并不困难,对宫颈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进行阴道镜检查、HPV基因高危型检测等手段就能很容易诊断出来,但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如果能在早期对宫颈癌进行相关治疗,5年生存率还是特别可观的。 临床上对于宫颈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等手段,而治疗手段的选择主要根据宫颈癌的分期、病人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决定,也即要遵循体化治疗。根据癌细胞累及的范围大小,可将宫颈癌分为四期,I期肿瘤局限在子宫颈;II期肿瘤超越子宫,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III期肿瘤扩展到骨盆壁,累计阴道下1/3; IV期肿瘤超出骨盆范围,或侵犯膀胱、直肠。更加具体分期可见下图: 手术治疗适用于IA-ⅡA的早期病人。 IA1期:对于无淋巴管脉管浸润(lymphatic vascular invasion,LVSI)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功能正常者可以保留,对于有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应注意检查切缘);对于有淋巴管浸润者无生育要求建议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术,有生育要求者则建议行锥切术或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清扫术。 IA2期: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术,有生育要求者则建议行锥切术或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清扫术。年轻病人卵巢功能正常者可以保留。 IB1期~ⅡA期: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标准的宫颈癌根治手术,除宫体外,还要靠盆壁切除骶、主韧带和上1/3阴道)+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年轻患者可保留双侧或一侧卵巢并移位于侧腹壁脐上2横指水平,以免术后需盆腔放疗时造成卵巢功能损害。 或许有人会问,那宫颈癌手术能做微创手术吗?答案是肯定的,上述的手术方法都可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或阴道手术完成。 随着宫颈癌发病的年龄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希望能够保留生育功能,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根治术这个手术方法运用逐渐增多。该手术主要适应症为:(1)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2)早期浸润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lA2-IB1;(3)肿瘤直径≤2cm;(4)无淋巴结转移的证据 该手术因为术中出血少,视野暴露更清晰,特别镜体对神经、血管的放大作用,可以较为清晰暴露神经和盆底血管走形,比开腹手术更具有优势,手术效果更好,术后妊娠情况也较好,妊娠率可达70%。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手术后的妇女,特别是怀孕的妇女,一定要定期复查,以免癌症复发以及出现流产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IIB期以后的病人,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因为如果进行手术治疗的话不仅要切除宫体、宫颈,还可能切除卵巢、输卵管等器官,对病人身体造成的损伤太大。对于这类晚期的患者一般采用化疗、放疗或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近年来提出的新辅助疗法,即通过放化疗将肿瘤缩小,降低分期,进而再进行手术根治的方法也取得不错的疗效,同样可作为一种治疗的方法。 但不管怎么说,宫颈癌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还是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一期的子宫颈癌五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93%,二期大约为80%,但如果到了三期和四期,特别是四期就只有20%左右了。一期或者二期的患者可以做手术,可到了三期后只能采用放疗或放化疗,一期做手术患者可以有90%的治愈率,有些甚至达到98%。所以,早期发现问题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因此还是建议大家定时体检,对于年龄偏大的妇女一定要进行两癌筛查,做到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专家介绍: 聂姬婵,女,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评为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计划。 擅长:多种妇科内分泌疾病和不孕不育的诊治,如月经失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颈癌前病变,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妇科常见良恶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