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张玮)西海龙(化名)是一名来自日本的11岁小男生,1年前跟随身为工程师的父母来到武汉生活,就读于一所国际学校。最近他意外摔倒骨折,其父母本打算送他回国治疗,但和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沟通后,他们决定相信中国的医疗技术,就在武汉进行手术。 2月25日上午,西海龙在课间玩闹时摔倒,右小腿严重骨折。他的伤势让父母心急如焚,打算简单处理后,将孩子带回国治疗。 在协和医院国际门诊部,骨科医院小儿骨科唐欣博士接待了他们。唐欣在美国顶尖医疗机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小儿骨科学习多年,可以与西海龙父母用英语流利地交流。 唐欣介绍,协和医院小儿骨科目前采取的是国际上通行的小儿骨折微创手术,具有伤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鉴于西海龙的伤情,中国医院完全有能力为他提供和日本一样的手术治疗。”西海龙的母亲美智子(化名)回忆,在中国生活,特别是来医院看病,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关。常常因为语言不通,导致医患难以交流。这次来协和医院前,他们同样担心这点。然而国际门诊的医务人员流畅的英文水平,让他们一家都吃下了放心丸。 更重要的是,唐欣介绍的手术方案,与他们咨询日本骨科医生的完全一致。因此,他们最终决定留在武汉治疗。 2月26日下午两点,手术正式开始,仅耗时1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手术基本做到无创口,出血量控制在5毫升,西海龙第二天即出院回家修养。 美智子开心地说:“原来中国的医疗技术也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对于我们在华的外国人,这真是个好消息。” 据悉,武汉协和医院国际门诊部于去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是武汉公立医疗机构中第一家全科涉外门诊,主要为在汉外籍人士提供医疗服务。国际门诊部专科设置齐全,由内外妇儿等40个科室组成。出诊医师均为各科知名度较高、拥有海外经历的专家。医技人员及导诊分诊护士均熟练掌握英语。唐欣博士与西海龙小朋友及其父母回日本前在协和医院国际门诊复查时合影
在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人鱼公主为了拥有一双腿,甘愿用自己的声音换取巫婆的魔药。而对于小思雨,这个4岁的武汉女孩来说,她多么希望那能够让人长出双腿的魔药,不要只存在童话故事里。 在经历了一场车祸的噩梦之后,小思语趟在协和骨科医院小儿骨科7号房的病床上,忍受着失去自己的左下半身的痛苦。她被人工皮包裹主的右下半身和右腿,不时地象人鱼的尾巴一样活动,护士们心疼的称呼她为“人鱼女孩”。 小思语遭遇车祸失去左下半身 协和人齐心救治 2015年圣诞节后的第二天,小思语遭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灾难。在被一辆工程车撞倒后,肇事司机试图倒车二次碾压,奶奶为了救她,头部被压碎当场死亡。 家人在寻遍了武汉各大医院均因伤情太重无法接收后,小思语被送到了武汉协和医院。在医院领导协调下,协和骨科医院主任邵增务教授高度重视,协和骨科医院的小儿骨科主任李进教授率领的小儿骨科医生团队,与小儿外科医生团队配合,对她进行全力救治。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手术,她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却成为了让人看着都心疼的“人鱼女孩”。 在重症监护病房里昏迷了10天后,小思语闯过了失血性休克、感染、高热等一道道鬼门关,她脱离呼吸机,恢复自主呼吸,意识清楚,并且能够少量饮水进食了。对此,协和医院骨科、麻醉科、小儿外科、整形科、妇产科共5个全国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的专家与手术室联合进行了病例讨论。所有的医学教授都为这个孩子顽强的生命力惊叹不已。因为小思语所受的“半骨盆离断伤”是所有可救治创伤中最重的,在国内外有人类医学文献记录以来,世界上能够存活下来的人不到50个,而4岁的小思语,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经历了三次大手术后,小思语坏死的肌肉和骨组织等已经基本清理完毕,开始生长出新鲜的肉芽。但是她左下半身的肌肉无法新生,肠道等盆腔内器官组织仅有一层腹膜包住。小思语如果坐起或者直立,下身就会往下脱出,目前只能用人工皮覆盖兜住,通过吸引排除代谢的废物。人工皮与真正的皮肤组织不同,不能够终生维持,7天左右就会堵住,代谢的组织积聚会引起感染,每更换一次价格不菲。协和医院的专家们会诊后,决定采用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皮肤牵张术,通过这一手术技术,以每天1-2毫米的速度,将小思语上腹部和背部残留的皮肤缓慢向下牵拉,预计经过2个月左右的时间,争取能够覆盖住裸露在外的内脏器官并关闭伤口。在这一目标达成后,远期再考虑站立,承重功能结构的重建,以及以后小思语自主解大小便以及生育功能的恢复。 为小思语筹集治疗费用 爱心从八方聚集 按照这一治疗方案,预计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及上十次的手术。由于肇事司机驾驶的是一辆没有保险的二手车,被拘捕后没有垫付费用。前期治疗已经花费了20余万元,小思雨的父母只是普通的打工者,他们借遍了亲戚朋友,希望小思语为了死去的奶奶不要放弃,而他们也绝不会放弃她。 为了这一关键手术的实施,小思语的主治医生唐欣博士在请示协和骨科医院邵增务主任和小儿骨科主任李进教授后,为她通过微信上的众筹平台发起募捐。小儿骨科和协和医院医务人员踊跃响应。通过各自朋友圈的积极转发宣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短短的6个小时内,筹集到了30万元的前期手术费用。还有更多的好心人亲自到病房,将善款交给了小思语的父母。 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下,小思语于1月19日在协和医院进行第四次手术。为她实施手术的是全国小儿骨科学组的副主任委员李进教授所带领的小儿骨科医生团队。小儿骨科副组长唐欣博士,向其留学过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小儿骨科专家咨询,并结合查阅到的国内外文献,设计出了一套整合了三种骨科手术技术的方案,对手术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步骤进行了精心设计。 4个小时手术后,小思语的身体上多了一个类似“竖琴”一样的精美装置,皮肤缺损面积比手术前缩小的四分之一。在今后的时间里,这个“竖琴”将通过每天逐步的调整收紧“琴弦”,将剩余的皮肤缺损慢慢的关闭。预计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把整合了伊氏架、皮肤牵张和闭合负压吸引技术的“竖琴”,将为小思语重新谱写出新的生命篇章。 省内媒体高度关注 爱心在汇聚 生命在延续 在手术后的媒体发布会上,协和骨科医院的邵增务教授,李进教授以及麻醉科、手术室的相关专家向大家介绍了小思语手术情况。在媒体的监督见证下,小思雨的父母与谈笑爱心基金签订了善款委托管理协议。这意味着,通过各种途径所筹集到的善款,将打入小思语的住院账户里专门用于她目前及今后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由爱心基金进行监督管理。治疗进展:李进带领小儿骨科团队多方查阅资料,通过邮件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肢体功能修复专家albertchi教授沟通,还趁着以色列西勒雅法医学中心著名创面修复专家moristopaz教授到中国开会时,特意到杭州与其会面商讨。经过“国际会诊团”的综合评估,小思语的治疗方案基本成型。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是皮肤牵张术,以每天1~2毫米的速度,将小思语上腹部和背部残留的皮肤缓慢向下牵拉,利用自身皮肤来覆盖创面。为此,专家们设计出融合三种创伤手术技术的“竖琴”装置,可每天逐步调整收紧“琴弦”,将剩余的皮肤缺损慢慢关闭。2016年1月19日到5月6日,小思语先后接受了17次皮肤牵张手术,几乎每周就有一次。好在手术效果惊人,皮肤创面面积由最初的587平方厘米,缩小到87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牵拉困难,好在面积不大,医生们通过植皮手术解决。近半年来,小思语终于能再次坐立起来,甚至开始练习站立。今后,借助假肢和步行器,她有望再次行走。17次手术“拉皮”,她能坐了小思语面前的道路,仍然艰难而漫长。医生介绍,下一步要为她重建人工骨盆;然后,帮小思语自主完成大小便,告别腹部瘘口;进入青春期后,还要帮小思语重建生育功能……这 都需要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但当时肇事司机驾驶的是没有保险的二手车,被拘捕后没有垫付费用。小思语的父母只是打工者,借遍亲友,仅够支付前期20多万 元治疗费。为帮助他们,小思语的主治医生唐欣博士在微信众筹平台发起募捐,短短6小时内,就筹到30万元前期手术费。此后,一共为小思语筹集了100多万 治疗经费,让她能接受前阶段的治疗。昨天,小思语的妈妈含泪说,医生和护士精心治疗,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有这么多好心人在关心小思语,让家人看到了希望,孩子也学会了坚强。希望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小思语能笑对人生,续写奇迹。接下来将重建排泄、生殖系统▲抱着心爱的玩具,提前过“六一”的小思语笑得格外开心。
武汉协和医院小儿骨科唐欣博士擅长:儿童及青少年四肢骨折微创手术,四肢脊柱畸形矫正手术门诊时间:周四全天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外观(学走路前)及步态(行走期)异常,不要等待,需要尽快的咨询儿童骨科专科医生,进行细致的体检和相应的检查。儿童常见膝关节畸形成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无论内翻还是外翻,两脚内踝>3厘米,或两腿膝关节距离>3厘米,就要考虑可能是病理性腿畸形,需要医疗干预,且越早越好!8岁以下儿童的膝盖有生长发育的空间。若膝内外翻较严重,应佩戴支具(夜间坚持佩戴)和穿矫正鞋(白天),以改变走路时负重力线,使畸形逐渐矫正。4岁以上的膝内翻,8岁以上的膝外翻,或内、外程度较重(>10cm)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微创生长控制手术治疗。再来说说儿童常见足踝畸形,最常见的是扁平足。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扁平足?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地上撒上一层面粉,让宝宝踩上去,再看踩过面粉的脚底,一般来说,正常的脚足内缘不应触地,所以不会沾上面粉,而扁平足刚好相反,大部分足底或全部足底会被面粉覆盖。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孩子有足部问题,而其中近70%有扁平足,30%有后足外翻,而近70%家长对扁平足及后足外翻问题认识不足。扁平足并不是病,只是足弓看上去很平,孩童期基本没多大影响,多数到青中年或比较肥胖才会有症状。和扁平足相关的病则叫“平足症”,表现为脚内侧缘痛或后跟痛、走远路乏力等。既会导致运动受限,还会引起足部其他关节甚至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连锁反应,如发生炎症、变形等。马蹄足、高弓足、斜形距骨、垂直距骨、创伤性畸形足、需要及时咨询专业小儿骨科医生就诊!
Fani问:唐医生,我宝宝在肚子里时一直都是臀围,也就说是坐在我肚子里的。这样对他的脚会不会有什么影响?答:臀围产的孩子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比率比头位的高,但两者不是一定必然的关系。.火_ J.问:宝宝八个月,学步车是不是不建议用答:学步车是我们儿童骨科医生深恶痛绝的一个东西,因为我们在门诊看到很多孩子出现步态异常,一问,最开始学走路就是用了学步车。用学步车学走路的孩子,会形成一个习惯性的顽固性的用脚尖受力走路,这个受力习惯一旦形成,孩子长期踮脚尖走路。脚跟就不负重,导致继发性的跟腱挛缩,严重的跟腱挛缩,需要做手术。所以我们不推荐孩子用学步车走路,一定是要家长牵引学走路。王小婷问:请问o型腿是不是有遗传,我的腿型不好看,不想遗传给宝宝,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现在女孩已经3岁半了答: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是和基因的相关性不是100%,所以你不用过于担心。你平时稍微注意孩子走路的姿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倾向,可以及时带到医院检查。Coco问:小孩五岁在鞋店仪器测的是扁平足,就定型了嘛?还能长好吗?答:孩子一般来说,在10岁之前,尤其是在8岁之前,孩子的足弓都是可塑的。你这个测试的,我不知道是否准确。5岁的孩子足弓还是有可塑性的,可以塑出一部分的足弓,至于治疗的结果,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曾超明问:唐医生,您建议小朋友做什么样的运动,和避免什么样的运动?可以避免腿型不正常。我感觉踢足球是不是容易O型腿?!答:目前没有任何的文献表明,某一类运动导致O型腿或者腿型不正。虽然新闻上会说很多知名的体育明星是O型腿。但是我们在门诊中看到的很多孩子,并不是因为踢足球,或者运动引起的O型腿。小豆米问:我小孩1岁9个月,有内8字,需要看医生吗答:如果你觉得孩子的内八非常的明显,建议你看一下医生。小布点Lulu:请问如果找唐医生,挂号的话是去哪里?答:我的门诊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专家门诊,每周四的全天。无忧无虑问:我家孩子,走路像O型腿,小腿拐那里有点弯(我家小孩两岁半,走路还有一点儿内八怎么办呢?)答:我建议,如果从外观看已经有,那么可以建议你带孩子到门诊做一个测量。找专业的儿科骨科医生看看。七月丢丢:问宝宝1岁5个多月,差不多从7个月的时候开始,大腿两边的纹路就不一样,他也不胖,看书上说,这可能会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宝宝站立,行走都蛮早,但是都是按他自主的意识,家长没有干预过,需不需要去医院拍个片子呢?答:臀纹的不对称,只是我们通过外观来观察早期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指标之一,但是这个指标并不是100%意味着孩子髋关节发育不良。有些胖的孩子,两腿的脂肪纹路可以不一致。臀纹的不对称,对于家长(非专业人士))有一个示警作用。但是医生不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诊断的。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有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以带孩子到医院找医生检查。我们怀疑有,再去做B超、或者X线片相关检查。Cathy问:小孩爸爸是扁平足,这个会遗传给孩子吗?答: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和世界范围研究文献来看,所有的先天性异常,或多或少有相关性,但是这种遗传性并不是100%的显性遗传。但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也见过孩子父母有轻度的足弓变浅,生出来的孩子是扁平足的案例。但是,孩子具体的情况,需要做体检才知道。这个没有一个定论。英子问:翘臀就说明有问题?我娃走路爱挺肚子翘臀怎么办?答:我们说的翘臀不是说都有问题,双侧髋关节同时发育不良,会表现为要有极度的翘臀才是,和正常的孩子不一样。而且走路还要不稳,左右摇摆才算。建议你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体检。蔡玲:唐教授好,我女儿5岁了,小腿有点轻度O型腿,需要治疗吗,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谢谢!答:不知道你说的这个轻度的O型腿,是在医院经过医生的测量之后给了你具体的数值,还是你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的。一般来说,我们有一个诊断标准,要双膝关节和双踝关节间距超过3厘米,才能判定是X型或者是O型腿,才需要矫正和治疗。体检很关键。建议你带她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小于3厘米,就是生理性的,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治疗。圈友宝贝问:请问下,我小孩今年3月中旬在你们医院做了心脏病手术,前胸开、绑腹带绑了一个多月天气热了就没有绑了,我想问一下没有绑对他那骨骼有不好的反应吗?答:这个小朋友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当时做了先心病的手术。据我了解,这样的手术一般是要劈开胸骨,劈开胸骨之后,心外科的医生通常会用钢丝将骨骼缝合起来。从骨骼愈合的角度来说,一般孩子骨骼愈合的时间是大概是1~3个月,医生建议你绑腹带是想在骨骼愈合之前,减轻孩子骨骼的压力,促进骨骼愈合。现在孩子没有绑,就我个人来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我想,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说,家里开了空调的时候,就尽量给孩子绑一绑,促进骨骼的愈合。黄梦宝问:我吖8个月,7个月就会站,现在总要站着走,O型腿,怎么办?答:孩子太早的去做超过身体发育状态的事儿,这是太早的让宝宝去站、去走。这样子的o型腿建议去医院做个体检。也许是因为孩子现在太早的站立导致的膝关节异常负重形成的异常形态,可能并不是真的o型腿。就不需要做处理,只要去限制他、阻止他做跟他年龄发育不相符的动作。曼雪:我伢八个月,喜欢站着,每次站着就用脚趾头垫着站,感觉大脚丫的指甲都有点内陷了!答:从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在七个月的时候会打滚、八个月的时候再爬,基本上是九个月十个月才应该练习站立。八个月的孩子喜欢站,但是他的腿部力量发育不够成熟,他的姿势是不对的,因为他现在的力量还不够,他的足部负重力量不平衡。我的建议是:不建议孩子太早站立。至于他的指甲内陷问题,如果你不让他站,有所改善,那可以不去管。如果指甲内陷依然持续,或者加重,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干预。总的来说,我们不提倡孩子早于身体发育状态,去做超过他身体承受能力的事,比如说孩子1岁才能走路,我们就不应该让他九个月、十个月就去练习走路。大家都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太早的让孩子练习走路,会导致孩子走路的姿势、受力的方式不对。圈友乔乔妈:我丫头膝关节和足跟有些轻微外翻,4岁多做过矫形器,小孩嫌不舒服没带太久。现在快5岁了,有办法矫正吗?答:首先需要先到医院来做个体检,看一下她现在的膝关节和足跟的外翻,跟一年之前比有没有加重,如果她没有明显的加重,那么我就会维持采用矫形器的方式,佩戴矫形器属于一种医疗上的治疗方法,佩戴着肯定会有些不舒服。但是这种不舒服和手术相比,还是好很多,痛苦也会少很多。
扁平足又称平足(flatfoot)、平板脚、扁平外翻足等,指任何骨、韧带、肌肉生理状态异常,导致足内则纵弓、外则纵弓、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其发生原因可包括生理性、先天结构异常、创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脑性瘫痪等。扁平足的疼痛位置疼痛位置通常位于足底内侧(后足内侧疼痛),且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剧,可以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现象。偶然的疼痛也可能出现在踝关节的外侧或外踝附近,这是由于足弓塌陷使后足出现外翻,从而导致腓骨与跟骨相撞击出现症状。扁平足亦可导致足部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足部出现其他病变,比如:1、踇外翻:因为足部的外翻导致足底应力改变,影响踇趾正常结构,出现外翻畸形;2、足底筋膜炎:因足弓塌陷,致使足部肌肉、筋膜长期受到过度牵拉,是一种慢性损伤;3、跟腱炎症:扁平外翻足使足部的重力支撑点出现改变,导致足跟处负荷过大,跟腱承受的压力过大,进而出现损伤、引起炎症。临床上将扁平足分为姿势性和痉挛性两种, 均要在负重时观察,扁平足的早期症状为踝关节前内侧疼痛,长时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减轻,疼痛关节外民肿胀,以足舟骨结节处为甚步履艰难,双足跟腱呈八字形。白粉染纸及足印检查证明,足印纵弓空缺部分消失,跖中部变宽,有时是跟部亦变宽,X线检查,足弓消失,跟骨纵轴与距骨纵轴角大,12岁以后显示骨桥形成。1、姿势性平足:为初发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但行走和劳累后会觉得足部疲劳疼痛,小腿外侧踝部也有不适感,足底的中心和脚背部可有肿胀,尤其舟骨结节处肿胀压痛明显,经休息后,症状或体征可缓解消失。2、痉挛性平足:好发于青壮年,部分由姿势性平足处理不当发展而来,主要为站立或行走时的疼痛加重,走路可呈八字脚步态,足内、外翻或足外展活动受限。足跟变宽,足底外翻,跟骨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完全塌陷,向内突出。严重者足部僵硬,休息后症状也难以改善,部分病人可继发腰背痛及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扁平足的病因尚未阐明,但其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病理观察足跗骨无发育性畸形,但连接距跟、距舟和舟楔关节的关节囊的韧带却较正常者松弛,使足负重时跟骨在距骨下方发生内旋,使足纵弓降低。临床上一般将本病的病因分为4类因素:1、遗传因素;2、先天性足骨畸形;3、足部外伤或慢性劳损;4、足内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痉挛。一般来说,大多数平足患者,足部的软组织松弛,但仍保持一定弹性,只在负重时足扁平,不负重时,足部可恢复正常,矫正鞋和矫正鞋垫的长期治疗效果满意。僵硬性平足症多数由于骨联合(包括软骨性及纤维性联合)所致,手法不易矫正,足跗关节间跖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双侧跟腱呈八字形,距骨头内移,呈半脱位,距骨内侧突出。严重的先天性平足症,距骨极度下垂,纵轴几乎与胫骨纵轴平行,足舟骨位于距骨头上。足前部背伸,跟毂关节外侧皮肤松弛,形成皱褶悬挂足外侧。扁平足的治疗原则1、所有的扁平足都可进行功能锻炼,如用足跖行走、足尖写字、足趾夹毛巾、屈跖运动、提踵外旋运动等;2、矫形鞋或矫形鞋垫治疗:定制矫正鞋或矫正鞋垫,鞋底的内外侧一般存在坡度差,目的为改善足底不正常的负重结构,恢复内侧纵弓。对先天性平足症(即痉挛性),功能锻炼及矫正鞋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行手术治疗,畸形严重者,可作三关节融合术。足部纵弓结构恢复,负重功能良好,走远路和久站后的疲乏、疼痛等症状消失,即预示得到治疗。足部纵弓塌陷减轻,负重功能改善,走远路和久站疼痛不明显,即预示得到改善。大多数成年的扁平足患者,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主要进行踝足部位肌肉功的能锻炼。据《Theinfluence of footwear on prevalence of flat foot》的科学研究,在3-6岁的儿童群体中,对比赤脚、露趾凉鞋、拖鞋、包趾鞋,发现,赤脚的儿童群体中扁平足发病率最低,其次是穿包趾的鞋。另外,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扁平足的发病率开始降低。1、在学步前期,建议孩子赤脚行走;在学步初期,即应该穿着硬底鞋以保护足弓,预防扁平足的发生,比如我们推荐的矫正鞋,其共同特点均为硬质鞋底。2、有先天性平足或遗传倾向者,幼年起即应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强其肌力,同时减少负重过度或防止疲劳。穿用平足矫形鞋或定制鞋垫。3、对于青少年时期已经出现扁平足(且伴有跟骨外翻或者膝外翻),单纯的矫形鞋垫对于足弓的支撑已经效果不明显,需进行矫形鞋的鞋底改制,做成左右两侧不等高的鞋跟以调节跟骨的水平外翻,将足弓所受负荷减低,再搭配定制的矫形鞋垫(定制的矫形鞋垫),对足弓进行完好的支撑。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促进足弓处韧带和软组织的生长,强化足弓结构状态的形成,从而改善扁平足的症状,起到康复矫正的效果。
儿童膝外翻(X型腿)或膝内翻(O型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结构病变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儿童膝关节的正常生理性角度发生变形,导致膝关节的力线分布发生异常,致使关节一侧所受应力增大,对侧则相对减少。久之,还会引起膝关节行走时的疼痛,关节活动也受影响,易导致骨性膝关节炎的发生。膝内翻称之“O”形腿,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向外弯曲时,双膝之间得距离增宽,走路摇摆、跌倒,足趾向内侧偏;平卧位,下肢伸直,髌骨向正上方,双侧内踝并拢时,双膝之间存在距离,距离越大,内翻越重。膝外翻称之“X”形腿,若为单侧则称“K” 形腿,主要表现有走路笨拙,走路时双膝相互碰撞,容易跌倒,足趾向内偏;平卧位,下肢伸直,髌骨向正上方,双膝并拢时,双侧内踝之间存在距离,距离越大,外翻越重。走路容易“摔跤、走不稳”,是大部分膝外翻或膝内翻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第一个症状,尤其膝外翻(X型腿)患儿更常见。因为膝外翻所导致双脚的踝间距增大,走路时两腿膝关节会经常性碰触摩擦,致牵绊而摔倒。发病原因很多(如下),佝偻病、缺钙、遗传、学步过早、使用学步车等都有可能导致。也有少数患儿是因外伤、炎症、肿瘤或先天性骨骺发育不良所引起,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肢体(单侧发病少见)。1、骨代谢与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膝内/外翻:比如各种佝偻病,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肠(腹)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还有非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佝偻病等;2、骨发育紊乱所引起的膝内外翻,也称之“骨发育不良症”,许多学者认为这属于遗传性疾病;3、外伤性膝内外翻:主要原因有骨骺损伤、膝关节的骨折、下肢骨干的骨折所引起的骨结构问题;4、如脑瘫、小儿麻痹症异常动力牵拉性膝内外翻,结核、感染等引起紧邻膝关节的破坏性病变,骺板骨软骨病也就是胫骨内翻、青春期的膝内外翻等等。5、“压力性”膝外翻或膝内翻:此种情况最为常见,主要是因为膝关节的承重能力发育与身体体重或活动负荷不匹配,导致膝关节结构在压力刺激下出现异常改变,尤其扁平外翻足的儿童所致膝外翻最为常见。但并非所有的膝外翻或膝内翻都要矫正治疗,一般来说,膝外翻或膝内翻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的情况改变只需观察、定期复诊即可;病理性的改变才需要接受治疗,有矫正鞋、支具或微创手术等方法可供选择。如何鉴别生理性改变和病理性改变?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至1岁之前,均存在轻度的膝内翻(膝间距<2公分),直至18个月左右时,双腿变直,属于生理性膝内翻,可不予治疗;18——30个月期间,由于骨骼的发育,双膝会出现轻度的外翻(踝间距<2公分),然后双腿再次逐渐变直,到4-6周岁时接近正常水平,此属于生理性膝外翻,也无须治疗。但,一旦超过正常合理范围的膝内翻或膝外翻患儿,则需要接受治疗,尤其选择矫正鞋或支具治疗时,患儿年龄越小,效果越好。1、支具(夜用型)治疗:通过支具的“三点力”进行治疗,根据患儿畸形程度采集石膏模型制作完成,支具在夜间使用时,双腿需持续保持绷直状态(膝关节不能弯曲),患儿无法蜷曲和活动,也因此导致患儿的依从性较差;2、矫正鞋治疗:鞋底的内侧和外侧存在坡度差,使力线至膝关节处可以分解为向内或向外的生长力,改变患儿走路时的负重力线,使畸形程度逐渐矫正,因为舒适性,导致接受程度较高。3、手术矫正法:通常适用于5岁以上的膝内翻(8岁以上的膝外翻),或膝关节内、外翻程度较重的患儿,手术采用楔形截骨再愈合的方法,截骨部位选在畸形最明显的位置处。总结:轻度的膝内外翻(膝、踝间距小于4cm)只需要使用白天穿的矫正鞋即可达到理想的恢复效果;而中度以上(膝、踝间距在4—8cm或以上)需要配合使用夜用型支具。若经过矫正鞋或支具矫形,6-12个月,治疗效果仍然不明显,应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