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知道患颈椎病有多种治疗方法,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这与患颈椎病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事实上,除了少数患者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应该尽早手术以外,绝大多数的颈椎病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延缓病程,缓解症状甚至临床治愈的。那么,哪些颈椎病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便能够缓解治愈呢? 颈椎病根据不同组织结构受累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颈椎病大致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 脊髓型和交感型。颈型颈椎病患者以枕部、颈部、肩部疼痛等异常感觉为主,可伴有相应的压痛。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症状,表现为手臂麻木、疼痛等,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颈部活动受限,引发眩晕、偏头痛、视力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并发脑梗塞、脑萎缩等疾病。脊髓型颈椎病以四肢运动障碍、感觉及反射异常为主。交感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耳鸣、手部麻木、听力障碍、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如何选择合适患者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医生在工作中要必修的功课。通常,如果患者属于颈型及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或交感型,但是并没有存在明显节段性不稳的患者,原则上都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选择的方法有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牵引、针刀、定点正骨复位及中药调理外敷内服等,现代的物理治疗手段,如理疗及功能锻炼。如果是脊髓型症状较轻,而椎管又较宽者,也可采用适应的非手术治疗,如轻柔的推拿、针灸、中频脉冲电刺激及热疗等。 对于那些已经具备手术指针的颈椎病患者,由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承受手术,如心肺肾等脏器有病变或者是患者精神不佳,也可以暂行保守治疗达到缓解疼痛,控制病情,待手术条件完备后再行手术为好。对于手术后需要康复的颈椎病患者,也可以采用一些保守治疗手段配合康复治疗。 总体来说,颈椎病的治疗取决于颈椎病的分型,还要因人而异,我们应根据症状对症治疗。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或颈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颈椎肥厚增生及颈部损伤引起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累及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颈椎病发病率高,按受累组织的不同,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康复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一)诊断要点1.颈型颈椎病(1)症状:颈项僵硬、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低头、仰头及转颈活动部分受限,可有反复落枕史。(2)体征:轻者阳性体征不明显,较重者颈部伸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痉挛的肌肉和失稳的部位压痛。(3)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有些仅有生理曲度改变,少数可见轻度椎体阶梯样改变及轻度椎间隙狭窄,侧位过屈过伸位片可显示节段性失稳,即椎体生理弧度中断或呈梯形、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椎体后缘出现重影(双边现象)和两侧关节突出现重影(双突现象)。2.神经根型颈椎病(1)症状:可有颈部僵硬不适、活动受限,头、枕、颈、肩、臂部疼痛,手臂串麻、活动受限等症状。(2)体征:颈椎棘突、横突、冈上窝、肩胛内上角和肩胛下角等部位存在压痛点;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低头试验和仰头试验、旋转挤压试验等检查阳性;上肢皮肤感觉异常;腱反射增强或减弱;重者可见手部肌肉萎缩。(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节段性不稳、颈椎生理弧度改变、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斜位片较明显)。上述改变与受损神经根一致。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检查)因神经根管较小,扫描厚度较厚,多显示不清,但有时有鉴别诊断意义。(4)鉴别诊断:应除外颈椎结核,肿瘤,胸腔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尺神经、桡神经或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病。3.脊髓型颈椎病(1)症状: 常表现为步态不稳、下肢无力、酸胀、小腿发紧、抬腿困难、步态笨拙、四肢麻木、束胸感、束腰感、手足颤抖等;症状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发展到上肢。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肢体瘫痪(均为痉挛性瘫痪)等。症状复杂,可因脊髓受压的部位和程度而不同。(2)体征: 可因脊髓受压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相应出现腱反射异常、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阳性等不同体征,如:上、下肢肌肉紧张;肱二头肌、三头肌腱反射亢进或减弱(前者为上颈段病变的表现,后者为下颈段病变的表现)膝、跟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Hoffmann征、Rossollimo征、Babinski征等病理反射阳性;骸阵挛、踝阵挛阳性;屈颈、伸颈试验阳性。并可出现相应节段水平的感觉异常等。(3)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见椎管狭窄(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之比值小于0.75)、颈椎后缘增生、椎间隙狭窄等表现。MRI具有重要的诊断、定位和鉴别诊断价值。可显示脊髓受压的部位、程度和脊髓有无变性改变,但有时对椎体后骨质增生和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辨别不清。CT扫描对颈椎管骨性改变显示较好,尤其是骨赘和后纵韧带骨化,但对椎间盘突出和黄韧带改变显示不满意。(4)鉴别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须与一些神经内外科疾病鉴别,如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劳、脊髓肿瘤、颅底凹陷症、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共济失调症等。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症状: 可有偏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血压不稳、手肿、手麻、怕凉、视物模糊、易疲劳、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各患者表现不一。(2)体征: 可有心率过速、过缓,血压高低不稳等体征,低头和仰头试验可诱发症状产生或加重。(3)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像学表现。5.椎动脉型颈椎病(1)症状: 可有发作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特点是症状的出现与消失多与头部位置有关。(2)体征: 颈椎旋转试验可阳性,低头、仰头试验也可诱发眩晕。(3)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小关节增生并向前突入椎间孔内。椎动脉造影时,72%~85%的患者存在椎动脉弯曲、扭转等表现。椎动脉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动脉受压、扭曲或狭窄,但只有椎动脉显示完整时才有诊断价值。(4)脑血流图检查: 转颈或低、仰头时枕乳导联的波幅低于正常。(5)肌电图: 适用于以肌肉无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主要用途为明确病变神经的定位,与侧索硬化、神经变性等神经内科疾病相鉴别,但对检查条件要求较苛刻,常常会出现假阳性结果。(4)鉴别诊断: 眩晕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须与眼源性、耳源性、神经源性、心血管源性及血液疾病源性眩晕相鉴别。6.食管受压型颈椎病(1)症状:吞咽障碍主要为吞咽困难,进食后胸骨后烧灼感或刺痛。往往屈颈时症状轻,仰颈时吞咽困难加重。(2)体征:多数患者有其他型颈椎病症状。(3)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显示下颈椎体前缘有较大的骨刺形成,典型者呈鸟嘴状。食管餐透视发现食道受压部位与骨刺部位一致,受压程度与骨赘大小成比例。6.混合型颈椎病上述类型颈椎病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称混合型。各型可有不同组合,症状复杂,给诊断治疗带来较大困难。治疗时需全面考虑,以防顾此失彼。混合型的预后一般较单一型者差。(二)评定1.关节活动度及相关肢体的运动功能评定如颈部关节活动度测量、上、下肢肌力评定(包括握力)、肢体周径测量等。2.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有专项评定量表,功能评定方法不同。评定方法有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outcomesstudy–shortfrom,MOSSF)、Odom分级方法、Fager分级方法、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型、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定(JOA评分法)、国内股华符等颈椎病脊髓功能40分评分方法以及王葵光等量化计分方法等。现介绍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outcomesstudy–shortfrom,MOSSF)、颈椎病症状评定量表、国际常用的改良JOA评分法和国内常用的颈椎病脊髓功能40分评分法。(三)康复治疗1.物理治疗(1)颈椎牵引疗法1)目的:解除颈肌痉挛,恢复颈椎椎间关节的正常序列;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颈椎间盘内的压力,有利于膨出的椎间盘回缩以及外突的椎间盘回纳;改变扭曲椎动脉与钩状突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在颈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刺激等。(2)电疗法1)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选用药物(维生素B、维生素B(2、碘等药物或川等中药)浸湿衬垫置于颈后,按药物性能接阳极或阴极,另一电极置于患侧前臂(如双臂均有症状,可两前臂隔日交替进行),每次通电20min,1/d,15~20次为1疗程。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尤其适用于神经根型有手麻症状的患者。2)电水浴疗法:两个水槽或盆(塑料、陶瓷制成),内盛水2/3(需淹过手背),如加药物,可加30ml,并按药物性能接阳极或阴极。余操作方法和时间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该方法主要改善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手部症状。3)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多以2000~8000Hz的中频电为载频,用不同波型(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频率为10~200Hz的低频电为调制波,调制的方式用连调、断调、变调、间调,以不同频率、不同方式进行组合,编成不同处方。使用时按不同病情选择处方,电极放置方法同直流电疗法或置于颈椎两侧(此法多用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每次10~30min,1/d,15~20次为1疗程。适用于各种类型颈椎病。对有肩臂痛的患者配合超短波效果更好。4)超短波或短波疗法:超短波或短波治疗机,一对中号电极分别置于颈后和患肢前臂伸侧,急性期用无热量,每次12~15min慢性期用微热量,每次15~20min,1/d,12~15次为1疗程,多用于急性神经根型和脊髓型的患者。5)中药电熨疗法:用装有活血化瘀的中药(粗末)袋蒸湿,作为电极衬垫,置于颈、肩、臂部,两极对置或并置,接低中频电流,每次20~30min,1/d,15~20次为1疗程。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6)温热低频电疗法:正电极置于颈后,两个负电极置于双侧冈上窝或双侧肩胛区,按病情选取止痛或按摩处方,感觉阙,每次20min,15~20次为1疗程。(3)超声波疗法:用800~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机,输出功率0.6~1W/cm’,声头在颈后、冈上窝、肩胛区移动,每次8~5min,1/d,15次1疗程,也可按不同病情选择药物(如维生素B、维生素Ba、氢化可的松、双氯芬酸等药物)进行透入疗法。超声波治疗可用于各型颈椎病,对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较好。药物透入治疗前,最好先进行直流电药物(用与超声波同类药物)导入,这样效果更好。(4)其他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上列是目前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热疗,如太阳灯、红外线、蜡疗等。以前采用较多的有间动电、电兴奋、音频电、干扰电、音乐电、激光等疗法。近年来还有用高压氧疗法、磁热振疗法等。(5)超声波药物导入法:药物电极置于颈椎神经根出口处,每次30min,1/d。(6)运动疗法:目的是锻炼颈肩部肌肉群,加强颈椎的稳定性。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症状缓解期及术后恢复期的患者。适当的运动疗法对预防该病的发生也有很好的作用。(7)手法治疗:手法治疗是以颈椎骨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原理为治疗基础,针对其病理改变,通过操作者的双手对颈椎及颈椎小关节用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进行被动活动治疗,以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的目的。手法治疗派系较多,目前常用的手法有关节松动术等。注意,无论采用何种手法,均必须轻柔,避免加重症状或产生损伤。1)目的: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使颈椎稳定,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改善颈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减轻肌肉痉挛,纠正不良姿势。长期坚持运动疗法可促进机体的适应代偿过程,从而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2)常用方法:徒手操、棍操、哑铃操等。有条件时也可用器械训练。3)注意事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运动疗法时应避免颈过伸、过屈及旋转的动作,以避免脊髓损伤。2.中医治疗(1)按摩、推拿、正骨疗法;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其作用是疏通脉络、减轻疼痛和肢体麻木,缓解肌肉紧张与痉挛,增大椎间隙与扩大椎间孔,整复滑膜嵌顿和小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松解神经根粘连等。(2)针灸疗法:主要作用是止痛、调节神经功能,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防止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3)其他传统疗法:火罐、药枕、中药外敷等。3.药物治疗(1)缓解肌肉紧张:盐酸乙派立松片50mg,3/d。(2)止痛消炎:用噪美辛栓50mg或100mg,纳肛每晚1次,同时口服艾司唑仑1mg,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如有高血压者慎用)。也可用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止痛药。(3)营养神经:用神经节酯静脉滴注或维生素B,和维生素Bz注射液肌内注射,1/d,20次为1疗程。或口服维生素B,和Br、弥可保等。(4)扩张血管和改善血管功能:可用地巴唑、复方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E、丹参川嗪注射液等。(5)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采用谷维素10~20mg,3/d。(6)中药:如天麻片、颈复康、根痛平冲剂、尪痹冲剂等有活血化瘀、散风祛湿、舒筋止痛等作用。4.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或脊髓症状明显者,宜及早手术治疗。其他各型颈椎病如果症状严重且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2)术后康复:术前配备好颈围,术后症状稳定后可戴上颈围下床活动,同时可做肢体远端的运动。一般颈围固定6~8周,去除颈围后可做头颈部活动,活动量按手术方式、范围决定。5.健康教育由于不良姿势可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症状加重,故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指导是很重要的。(1)枕头与睡眠姿势:枕头要合适,采用圆形枕头或前面高后面稍低弧形的枕头。枕头高度按颈长短决定,一般为12~15cm,枕芯软硬度以舒适为准。枕头应置于颈后,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使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侧卧时枕头应与肩同高,保持头与颈在一个水平面上,这样可使颈肩部肌肉放松。睡眠时不要将手放在头顶,以避免影响上肢血液循环。(2)工作姿势:坐位工作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低头,不要趴在桌子上写字,看书时不要过分低头,尽量将书和眼睛保持平行(有可能时,采用20°~30°的斜板放书以避免低头位阅读)。伏案及驾驶汽车等的时间也不宜太长,一般每工作50~60min做1~2min的头颈部活动或改变一下姿势。(3)日常生活与家务劳动:行走时要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坐姿要直;不要躺在床上看书,劳作时不要过分低头、仰头;看电视(电视机应放在与眼睛同一平面上)时间不宜太长;切菜、剁馅、擀饺子皮、包饺子等家务劳动的时间不宜太长,要经常改变姿势。参考书名:①西京医院康复理疗科临床工作手册②实用颈肩腰肢痛诊疗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