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每天宅在家中生活作息紊乱,缺乏运动。还时不时得知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被确诊,时刻被各种焦虑、恐惧的情绪笼罩。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家蜗居时间长了自己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好像也降下来了呢?那么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年龄、遗传因素、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代谢综合征、肥胖与体质指数、吸烟、血管疾病)、生活方式与活动(低教育水平、身体活动不足、社会隔离)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衰退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确切原因至今尚无科学定论。除了年龄增长使身体机能下降,大脑细胞萎缩导致的记忆衰退之外,还有很多危险因素也会损害人们的记忆力。比如一些慢性疾病相关的记忆障碍以及过度饮酒、熬夜、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导致的。 高血压人群高血压可能通过多种机制来增加痴呆风险,例如其增加了脑卒中和脑梗塞的风险;慢性高血压诱发的局部脑血流量改变、血管增厚和僵硬以及血管柔软度改变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增加10毫米汞柱,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就增加7%[1]。高血压不仅是我国脑卒中发生的首要原因,也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等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约有11%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对高龄、有记忆障碍主诉者,应积极进行记忆与认知功能的筛查,及时诊断并综合干预[2]。 糖尿病人群我们的大脑对血糖的要求很高,血糖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大脑造成很大伤害。所以,血糖稳定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一项研究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达20%的人群可能会发展为痴呆[3]。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会导致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患者晚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完全需要他人照料,严重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护理负担。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尤其是≥65岁的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记忆与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4]。 不良生活习惯与情绪影响持续的工作生活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度吸烟、酗酒)以及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也会引起记忆减退。1. 睡眠是支持学习和记忆功能的重要过程,正常睡眠周期可以促进学习、巩固记忆。美国密歇根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熬夜导致睡眠不足时,使海马体中正常的神经元活动无法聚集,从而破坏记忆巩固,造成记忆力下降[5]。同时,在对7000名志愿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研究显示,饮酒量≥36g/d的男性在认知领域经历了更快的10年衰退,其影响大小相当于1.5至5.7年的额外认知衰退[6]。此外,“坏情绪”也是记忆力的“小偷”。因为焦虑、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干扰我们的认知能力,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思维活跃度降低。 当您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了记忆与认知方面的下降,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长期处于不良生活习惯和情绪的人群,建议进行记忆与认知功能的自测,必要时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就诊咨询,及时关注自身与家人的记忆与认知健康。 参考文献[1]LaunerLJ,MasakiK,PetrovitchH,et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midlifeblood pressure level sandlate-life cognitive function[J].TheHonolulu-AsiaAgingStudy.JAMA,1995,274(23):1846-51.[2]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等.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26(2):101-111.[3]SrikanthV,SinclairAJ,HillBriggsF,etal.Type2diabetesandcognitivedysfunctiontowardseffectivemanagementofbothcomorbidities[J].LancetDiabetesEndocrinol,2020,8(6):535-545.DOI:10.1016/S2213-8587(20)30118-2.[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678-694.[5]李运,王海云.Homer1a在睡眠剥夺损伤学习和记忆功能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8):891-894.[6] SabiaS,ElbazA,BrittonA,etal.Alcoholconsumptionandcognitivedeclineinearlyoldage[J].Neurology,2014,82(4):332-339.
探寻记忆的踪迹——如何识别早期脑卒中?点击下方视频,了解相关知识。
探寻记忆的踪迹——脑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药物有哪些?点击下方视频,了解相关知识。
探寻记忆的踪迹——卒中后3个月错过黄金治疗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有问题,如何治疗?点击下方视频,了解相关知识。
探寻记忆的踪迹——脑卒中一般在什么时间发生?点击下方视频,了解相关知识。
最近人们关注的事情,除了你“阳”了吗?就是世界杯了吧,好多足球爱好者不惜熬夜看球,南宁一20岁小伙熬夜看球时,突然无法说话,右侧手脚无法活动,朋友见状赶紧拨打了120。医院接诊后,经初步诊断,小伙是发生了脑卒中,医生随即联系相关科室进行抢救。由于救治及时,小伙的言语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都得到了恢复,目前已出院。脑卒中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该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但年轻人因喝酒、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诱发该疾病。因此,及时发现脑卒中非常关键。脑卒中常见预兆可用“120”口诀快速识别[1]:“1”:看一张脸,面部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尤其是微笑时两边弧度不一致;“2”:查看2只胳膊,平行举起时有单侧无力;“0”:聆(零),聆听患者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连基础的短句都无法准确表达。如果发现有脑卒中常见预兆,患者属及施救人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拨打120求救,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救治。值得提醒的是,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病,一定送至就近医院救治,不要因为路程耽误了时间。因为对于患者而言,时间就等于是大脑,时间就等于生命,这是最明智的处理办法! 如果病人突发脑卒中晕倒,在120来之前可以这样做[2]:1. 平躺,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领和腰带,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尤其要避免头部震动。2. 偏头,如有呕吐,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让呕吐物等不会回流到气管中。若不慎被呕吐物堵住口鼻,一定要想办法清理,不能阻塞呼吸道。如患者有活动性假牙,立即摘除。3. 侧卧,对于昏迷的患者,应采取“稳定侧卧体位”,可防止因舌后坠、呕吐等原因造成的窒息。 脑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只有4-6小时,患者发病后应第一时间送医,以减轻其后遗症的发生率。如果急性期过后出现了后遗症,不同的后遗症有不同的治疗方式。比如运动障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包括传统的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神经生理学方法、本体感觉感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等以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等。语言功能障碍,尽早由言语治疗师对存在交流障碍的卒中患者从听说、读、写、复述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针对语音和语义等障碍进行康复治疗。认知和情绪障碍,首先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卒中后焦虑抑郁可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进行筛查。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奥拉西坦等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卒中后情绪障碍可选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等经典抗抑郁药物或舒肝解郁胶囊、解郁丸等中成药以及心理治疗[3]。其他多种后遗症可遵医嘱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和药物,坚持康复、坚持服药,会慢慢的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1] 脑卒中院前急救专家共识[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3] 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2021)
脑卒中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2020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49.49/10万。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已经成为卒中终身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其中,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近期的大型国际队列研究报道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率为24%~53.4%[1],其中卒中后痴呆的发病率为11%~42%,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的发病率为14%~29%[2]。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的患者,如卒中后痴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9%,而同龄无痴呆的卒中患者生存率为75%[3]。除此以外,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致残率增加,照料压力显著增大,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下降,家庭与社会疾病负担增加[4]。当发生卒中后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言语表达能力变差等一些列“变傻”的临床表现时,我们需要高度警惕,可能已经出现了卒中后认知障碍了。很多时候,对于卒中后患者,医生及患者家属似乎更关注二级预防做的如何,比如,有没有按时、规律的服用药物,有没有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卒中后患者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一、 什么是卒中后认知障碍?卒中后认知障碍是指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二、 卒中后认知障碍有哪些表现?大多数突然起病、波动或阶梯样病程,是伴有局灶神经功能缺失,包括运动、感觉、视觉缺损、失语,其他皮层高级功能损害。大脑中动脉区以失语和忽略为主,大脑前动脉区以无动性缄默和淡漠为主,后循环区则以遗忘、失算和失认为主。 皮层下白质累及可出现步态异常,易跌倒、排尿控制差、假性延髓麻痹及帕金森样表现。可能出现如下表现:1. 经常出门忘记带钥匙2. 出门不远,却找不到回家的路3. 买菜购物算账变得比以前困难4. 做饭经常忘记关火5. 忘记朋友、家人的名字,经常认错人6. 对什么事情也不感兴趣,觉得没意思7. 经常觉得有人要害自己8. 经常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如果出现以上表现,请及时就医。三、 测一测,了解自己的认知情况?1.判断能力出现问题 例如:做决定存在困难,错误的财务决定,思考障碍等2.兴趣减退,爱好改变,活动减少3.不断重复同一件事例如:总是问相同的问题,重复讲同一个故事或者同一句话等4.学习使用某些简单的日常工具或家用电器、器械有困难 例如:VCD、电脑、遥控器、微波炉等5.记不清当前月份或年份等6.处理复杂个人经济事务有困难 例如:忘了如何对账、交水、电、煤气账单等7.记不住和别人的约定8.日常记忆和思考能力出现问题9.情绪不稳定/性格改变(例如:情绪高涨/低落;容易焦虑;孤僻,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莫名的恐惧/担心等)10.行为异常/生活习惯改变 (例如:不讲卫生甚至当众解衣,大小便;对异性表现不当的举止等)11.幻觉(例如:看到不存在的东西,自发的听/闻/感觉的异常)12.言语表达/交流出现问题(例如:老是卡壳,突然想不出要如何表达;理解别人的话、交流有问题, 答非所问;无法正确说出东西的名字,甚至沉默寡言)如果患者本人有认知障碍,往往会对自己的临床症状缺乏自知力,因此,建议由了解患者情况的家人或照料者来共同回答,如果存在≥2项提示存在认知障碍[5]。四、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高危人群有哪些特点[4]?1、高龄、女性、低教育水平2、卒中史或复发卒中、出血性卒中、多发病灶、大体积病灶、优势半球病灶3、全脑或内侧颞叶萎缩、脑白质病变4、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5、卒中前认知损害6、卒中并发症,如感染、谵妄、痫性发作五、卒中后认知障碍如何治疗[4]?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缓认知障碍的进一步下降、提高认知水平、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 药物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可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美金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对卒中后失语可能有效;丁苯酞、己酮可可碱、银杏叶提取物、尼麦角林、尼莫地平、胞磷胆碱可能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奥拉西坦对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有效。2、 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干预、认知训练(涵盖处理速度、注意力、知觉、长期记忆力、工作记忆、计算、执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难度递增的任务训练。有氧运动、针灸、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等)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90%的卒中和1/3的痴呆是可预防的,早发现,早治疗,远离疾病,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1]LOJW,CRAWFORDJD,DESMONDDW,etal.Profileofandriskfactorsforpoststrokecognitiveimpairmentindiverseethnoregional groups[J/OL].Neurology,2019,93(24):e2257-e2271[2020-02-15].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008612.[2]MUNTHE-KAASR,AAMS,IHLE-HANSENH,etal.Impactofdifferentmethodsdefiningpost-strokeneurocognitivedisorder:theNor-COASTstudy[J/OL].AlzheimersDement(NY),2020,6(1):e12000[2020-02-15].https://doi.org/10.1002/trc2.12000.[3]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委员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6):519-531.[4]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5]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门诊管理规范.中国卒中杂志.2019,14(9):909-92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据《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49.49/10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已经成为卒中终身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1]。我们还要知道,患者卒中后可不仅只有肢体残疾,在积极康复训练避免肢体残疾时,您是否忽视了认知障碍呢?其实,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受到严重影响,是目前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并成为当下国际卒中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干预的重点[1]。 (摄图网ID:401927708)PSCI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行为异常等。具体表现为失语、步态异常、不稳或跌倒,执行能力差......当然,部分患者更易出现各种精神行为异常,如抑郁、淡漠、人格该表、精神运动迟缓、情感失控、行为异常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PSCI患者,我们需要及早预防及治疗。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90%的卒中和1/3的痴呆是可预防的。PSCI的预防策略需要全面、整体化的方法和跨专业合作:针对卒中和认知障碍可调控危险因素以及针对卒中急性期治疗、预防卒中复发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干预[1]。 (摄图网ID:402118053)在治疗方面,PSCI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缓认知障碍的进一步下降、提高认知水平、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临床研究显示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是相对漫长的过程,目前临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以药物治疗为主[3]。在专家共识中,推荐使用丁苯酞、银杏叶提取物、尼麦角林、己酮可可碱及奥拉西坦等药物治疗,其中针对100例PSCI患者进行奥拉西坦治疗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奥拉西坦治疗组认知障碍评分显著改善[1]。研究表明,应用奥拉西坦的PSCI患者治疗后MMSE、MoCA及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奥拉西坦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记忆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4]。(摄图网ID:402173895)注:MMSE、MoCA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认知功能障碍的测试量表,ADL则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 参考文献:[1]汪凯,董强,郁金泰,胡盼盼.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04):376-389.[2]段建钢.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9(05):423-427.[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3):67-78.[4]蔡雪峰,隋世华,苏学勇.奥拉西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15):2520-2521.
“妈妈!”“哎,我是妈妈!”“你真像我妈妈”这是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妈妈》里面的台词,影片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也没有刻意的煽情,患病的高龄母女在生命旅程中彼此守护、相互成全。这部电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母爱的细腻柔软与伟大,更是将阿尔茨海默症(AD)再次推送在大众面前。(摄图网ID:401631289)爱忘事,闹小孩脾气,脑子糊涂,情绪反复无常......相信看到这些症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AD患者。是的,这些症状也确实在深深的困扰着他们。正是因为种种困扰,如何治疗AD也成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的话题。AD目前已经成为痴呆的首要病因,根据中国认知与老化研究(COAST研究),截止到2009年,中国有920万痴呆患者,其中62.5%的痴呆患者都是AD导致的。AD致残率高,患者晚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护理负担[1]。因此,明确AD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我们了解并减少AD发病率并不可少的环节。 (摄图网ID:400067986)AD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不可干预因素与可干预因素。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史及遗传因素等;可干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1、心脑血管疾病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均会增加AD的患病风险。此外,心血管病也与AD和痴呆发病风险的增高相关。一方面,心血管疾病常常伴随许多血管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增高等,这些都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本身也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2、血压与血脂一项针对7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的为期6-9年的随访研究显示[1],低血压不仅能促进AD的发生,而且会加重AD的临床症状;另一项纵向队列研究显示[1],中年期(平均年龄50岁)外周血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会使AD的发病风险增高3倍。3、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会导致AD的发病风险增加将近一倍。一项纳入10项纵向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会将AD的发病风险增加54%。 (摄图网ID:402102370)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吸烟饮酒,饮食等等都属于可干预因素。面对这些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时的进行预防及治疗,才可降低或者延缓AD的发病。指南中指出[2],在治疗方面仍以改善症状、阻止痴呆的进一步发展、维持残存的脑功能、减少并发症为主要原则。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奥拉西坦组治疗AD有效。主要是由于奥拉西坦具有乙酰胆碱的激动作用,能够参与中枢谷氨酸系统,并且能够促进脑组织能量代谢,从而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摄图网ID:401794789)生命如果是一棵树,爱就是灌溉它不断生长的水源和营养。也请关爱身边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把更多的耐心给到我们年迈的亲人。 参考文献:[1]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写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七):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9):1461-1466.[2]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写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3):971-977.
近日,国家行动办在北京召开2022年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信息发布会,向公众发布“三减三健”宣传核心信息,倡导口味清淡,全生命周期关注“三健”,旨在提高全面健康。而痴呆作为21世纪公认的健康难题,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类型,深深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发展。为此,每年9月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的主题已经发布——“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目前全球约有5500万痴呆患者,预计到2030年将达7800万人,到2050年将达1.52亿人。我国现存痴呆患者约占全球数量的25.5%,已是世界上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1]。其中AD占痴呆的60%-80%,是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2]。因此,了解AD症状以及如何治疗,已经成为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了。针对AD病程,可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前期、早期、中期和晚期4个时期[3]。前期症状可以影响大部分复杂的日常活动,最明显的缺陷是短期记忆障碍,比如对于经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无法吸收新鲜资讯等。其他症状包括注意力管控、计划事情、抽象思考和语义记忆等方面的问题。冷漠也是此时期会出现的症状之一,并会是在病程中持续出现的精神症状。早期AD患者的学习与记忆障碍会越来越明显,最后使医生可以确诊。在少部分患者中,语言障碍、执行障碍、认识障碍等会比记忆障碍更明显。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口语和书面表达变得困难,但是还是可以适当的表达一些简单的想法等。对于中期AD患者,随着病情恶化,患者将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无法进行大部分的日常活动。患者的语言障碍逐渐变得明显,同时也渐渐失去读写能力,患者在做复杂的动作时会变得不协调;同时,记忆问题也会恶化,可能无法认出亲近的家属;精神方面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游荡、易怒和情绪不稳,或是拒绝接受照顾以及一些妄想症状等。在AD晚期,患者己经需要完全依赖护理者,语言能力退化至简单的词语甚至仅有单字,最后完全失去谈话能力,除了失去口语能力之外,患者大多时间表现得极度冷漠和疲倦,最终无法独立进行任何简单的事情,肌肉质量和行动能力退化至长期卧床,也无法自行进食。目前,对AD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基于病症特点,寻找一种相对安全、高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副作用、延缓疾病的进展极为重要。如下研究[4]: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5mg/次,1次/d,连续用药12周。N=48观察组:对照组+奥拉西坦,800mg/次,3次/d,连续用药12周。N=48本研究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ADL、MMSE评分均高于参照组,BEHAVE-AD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可见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智力水平,有效改善病理行为障碍,进而提升疗效。如果大家发现身边老人有以上提到的相关症状,一定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切记“早防早智”哦! 参考文献:[1]孙雪莲,邓一平,董碧蓉.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进展要点简析[J].现代临床医学,2022,48(04):310-313.[2]田金洲,解恒革,王鲁宁,王荫华,王华丽,时晶,秦斌,樊东升,倪敬年,孙永安.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03):269-283.[3]刘畅,封海霞,沈萍,张莉,李慧敏.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诊断及其护理[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40(03):1435-1440.DOI:10.13417/j.gab.040.001435.[4]李慧敏.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效果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02):143-144.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0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