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按病因分类(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否提前发动)分为:中枢性性早熟(CPP):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患儿除有第二性征的发育外,还有卵巢或睾丸的发育,并且年龄提前。外周性性早熟:第二性征出现且性激素水平升高,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成熟、无性腺的发育。部分性性早熟:单纯乳房发育、单纯性阴毛早现、单纯性早初潮。性早熟及早发育可能的原因:1.基因突变及基因多态性已被纳入了性早熟病因的研究范围。2.营养过剩,尤其摄入大量甜食、“洋快餐”等高热能、高脂肪食品,会导致能量在儿童体内蓄积,转变成多余的脂肪,脂肪细胞瘦素分泌增加,瘦素是人体性发育启动的调节剂,能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释放,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因此,超重或肥胖的儿童易发生性早熟和早发育。3.长期摄入一些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如冬虫夏草、人参、蜂王浆、牛初乳等补品,也会引起性早熟和早发育的发生。4.部分儿童性早熟和早发育可能是由于补锌过量造成的,因为锌是生理上的性激动剂,过量服用会造成儿童性发育提前,所以不要盲目补锌治疗。5.误食了含有性激素的药品(如避孕药)、接触会引起性早熟和早发育的化妆品6.环境因素:国内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乱象丛生,国人对饮食安全及性早熟问题的顾虑也非杞人忧天。牲畜养殖过程中添加的激素饲料,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都有可能称为性早熟和早发育的罪魁祸首。7.光照因素:光照或电波可使脑内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减少,使平日受到褪黑激素抑制的腺垂体促性腺激素提前分泌,导致性早熟和早发育。因此应避免小朋友过多的使用手机、IPAD,或者观看电视,晚上睡觉时也应当保持黑暗环境。8.信息刺激:现在社会信息网络发达,线上线下过早接触了超越其心理年龄的内容,比如一些涉及情爱的不适宜的语言、画面,父母没有及时的发现、引导、趋避,使儿童因长期接触性信息,反复刺激其性意识,使儿童发生模仿性行为,从心理、生理等途径对儿童产生影响,刺激下丘脑垂体神经反射,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最终引发性早熟和早发育。9.疾病因素:颅内肿瘤或感染、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性腺肿瘤、其他异位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均可导致儿童性早熟和早发育。
一、合理的饮食是健康成长的关键 首选白肉(水产品、海产品,忌食带籽鱼虾蟹、甲鱼、黄鳝),次选禽类(整只鸭、整只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但要少吃桂圆、荔枝、榴莲、芒果及反季节水果等,少食添加糖类的人工产品(如饮料、糕点、冷饮、糖果)、炸鸡等快餐食品;忌食补品(人参、海参、燕窝、虫草、花粉、蜂蜜、胎盘类产品、炸蛮蛹、毛鸡蛋、牛初乳等);每天纯、鲜牛奶500ml左右,鸡蛋1-2个;另外,对于入睡困难的孩子,最好在下午6点之后停止进食。空腹也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感觉特别饿,可以吃些沙拉或者纯酸奶;睡前数小时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包括咖啡、茶和巧克力。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应该是:早上吃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拒绝零食,远离甜食,按顿进食,适量进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保证足量蛋白质的摄入。二、适度的饥饿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始终饱腹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不少家长误以为给孩子吃得饱就能长高,其实这是误区,吃得太饱反而会影响长个子。始终饱腹,血糖就一直处于高水平,不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饥饿时血糖下降,会促进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当然,长期饥饿肯定也不利)。每次就餐吃到7~8成饱即可。短时间轻度饥饿,更有利儿童正常进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古语说:若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体重偏大的儿童,吃饭前最好能先喝点汤之类,并减慢吃饭速度,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有利于控制体重。 进餐顺序:先喝汤,然后吃蔬菜,再吃肉蛋,最后吃主食,主食的量控制在自己的拳头大小,且保证每餐主食的三分之一量为杂粮。三、充足的深睡眠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 22:00-1:00、早上6:00前后一两个小时,是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建议孩子在21:00前入睡,晨6:30后起床,因为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才能达到高峰,而我们一般在睡着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才能进入深度睡眠。3岁后独立床铺、房间。尽量创造一个无声无光的舒适睡眠环境,选用厚的遮光窗帘,养成关灯睡觉的习惯。不管是上学期间还是节假日,都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固定时间起床。午睡不宜过晚、睡太久,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12:00-14:00之前。四、充足的户外有氧运动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 恰当的有氧运动有利于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从而有利于长高。重点是跳跃性运动:如跳绳、打羽毛球、摸高、篮球等锻炼下肢为主的运动可促进孩子生长。当然游泳、跑步等有氧运动都可以。恰当的有氧运动指:①中等强度:以运动后心跳在120~ 140次/分较合适。②有规律、连续性运动:每天运动30-40分钟或一周运动3次,每次2小时。③尽量在户外: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的生长也一样。每年春夏时节是万物生长最快的季节,孩子也不例外,家长要抓住这一特殊时节让孩子充分户外运动强身健体。 运动前后的拉伸也是帮助孩子长高的辅助手段。常见的坐位体前屈便可以很好地拉伸下肢,一次拉伸可持续10-30秒,让孩子感受到腿后部的韧带及肌肉有拉伸的感觉,再反复几次即可。五、愉快的心情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 记住:少批评,多鼓励,保持孩子愉快的心情总结:做好以上几点,不花钱就能让孩子多长2厘米,您不妨试一下!
蒙脱石散临床上使用的比较多的就是用来治疗腹泻,服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否则,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1. 冲配方法:温开水冲服,总液量不超过50ml2. 急性腹泻:首剂加倍3. 服药方法:一定要搅匀成混悬液后马上喝下,不要等到沉淀了之后再喝。如果发现药物沉淀了,可以再次搅拌,或者说边喝边搅拌,以免影响疗效4. 服药时间:蒙脱石散是通过吸附在肠粘膜上发挥作用,距离上一次进食以及下一次进食都要有一段时间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服用的话,我一般建议患儿早上起床后空腹服用一次,1-2小时后进食;下午那一顿最好是选择在两餐之间的那个时间点服药;晚餐后两小时根据情况再服一次。具体的用量及频次谨尊医嘱5. 警惕:腹泻好转后,蒙脱石散如没有及时减次减量,可导致便秘。因此当腹泻加重或减轻后,请务必及时复诊,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及时调整用量。
补钙时机要把握好把握婴幼儿补钙的理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医学界把婴幼儿期称为“补钙的临界期”,过了临界期,即使补充再多的钙,也不能使婴幼儿已经落后的机体组织重新发育至正常水平。婴幼儿补钙的最佳时机是在其出现缺钙早期症状的时候,表现为烦躁不安、不易入睡、入睡后多汗、易惊醒、爱啼哭,枕秃等症状。选好钙源很重要乳类是钙的最好来源,大豆、牛奶是钙的较好来源。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个月以内儿童纯母乳喂养,需要的钙从母乳获取,6~12个月儿童,每日奶量应达600~800mL,1~3岁儿童每日奶量不少于600mL,学龄前儿童每日奶量为400~500mL,学龄儿童每日奶量为300mL。豆类食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较好,是除奶类食物外的又一补钙食物,绿叶蔬菜也有一定的含钙量,但吸收相对较差。除此之外,不同的钙剂含钙量不同。碳酸钙含量约为40%、醋酸钙25%、柠檬酸钙21%、磷酸氢钙15%、乳酸钙13%、葡萄糖酸钙9%。研究表明,单一钙剂在体内纯吸收没有太大区别。碳酸钙含钙最高,但吸收要消耗更多胃酸,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乳酸钙、醋酸钙和葡萄糖酸钙都是有机钙,容易溶解,适用于儿童补钙;磷酸氢钙会增加宝宝肾脏排泄功能负担,不建议使用。补钙剂量要知晓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婴幼儿每日钙适宜摄入量按年龄段分为,0-6个月是300毫克,6-12个月是400毫克,1-3岁是600毫克,4-10岁是800毫克,11岁以上儿童是1000毫克。母乳钙含量约350mg/l,吸收好;配方乳约为母乳钙含量的1~2倍,吸收差。专家认为当摄入量超过此量而再增加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就会增大。所以应根据宝宝缺钙的程度,咨询医生该给宝宝补多少钙剂。如果宝宝不缺钙,不必盲目补钙。补钙维生素D少不了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钙的代谢平衡也受维生素D 的影响。补钙必须补充维生素D。可以选择服用鱼肝油(维生素AD)或维生素D3制剂,也可以通过晒太阳促进皮肤中一种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这种补充途径最安全,不会发生VD中毒。中国营养协会根据婴幼儿时期营养需要量,推荐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800IU。少量多次效果好相同剂量的钙,分次补比一次大剂量补吸收好。研究表明,人体每次最多只能吸收178毫克的钙元素。如果一次性补充大量的钙,其吸收率只有25%左右,多余的钙会排出体外;而采用少量多次补钙,平均吸收率可达到64%,安全又有效。专家建议,每天补钙可以分3-4次,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每次补钙量不超过200毫克为宜。单独服用吸收好服用钙剂时最好单独服用,避免与锌、铁剂等同时服用。人体对钙的吸收与锌、铁存在竞争性,如果同时服用不仅会抑制锌和铁的吸收,也会干扰到钙本身的吸收。因此,钙剂最好单独服用。如果需要补充其他元素,时间最好错开,间隔2小时以上。补钙的时间因为钙的吸收需要有胃酸的帮助,相同剂量的钙,分次补比一次大剂量补吸收好,而夜间钙流失较多,故建议把一日的钙量分在三餐中或餐后胃酸分泌时补钙,钙吸收较好,补钙效果也好。如果没有条件,就晚餐中或晚餐后补充即可。
谈到儿童矮小,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是晚长或营养不良,或是否是缺钙、缺锌、缺乏维生素等。但很少有人想到是否会缺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专门]管生长的,生长激素缺乏,肯定影响长高。近几十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儿童营养状况和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儿童,发育年龄普遍比上一代人早,虽然发育时间上还是有早晚之分,但是上大学还长个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因为吃不饱而造成营养不良就更少见了。其实,轻度营养不良,对身高影响并不明显,轻度营养不良,首先是变瘦,长期较严重的营养不良,才会影响长高。引起矮小的原因很多,要治疗必须查清病因,做出正确诊断,然后再考虑如何治疗。矮小儿童,首先拍骨龄片,以了解骨龄的大小和生长潜力,是早长还是晚长,详细评估骨龄可以做成年身高预测,知道不治疗到底能长多高,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治疗或确定更合理治疗方案。对于需要治疗者,需要检查患儿自身的生长激素分泌情况。一、正常人生长激素的分泌方式与自身调节生长激素(GH) 分泌:特点:脉冲式分泌,与年龄相关,青春发育中期分泌脉冲幅度最大,分泌量最多。频率:每3小时一次分泌峰,全天约8个脉冲;高峰:睡后一小时分泌达高峰,分泌量是一天总量的一半以上。分泌部位: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自身调节:受下丘脑分泌的两个神经激素调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SRIH)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 上腺素等神经递质调控GHRH和SRIH的分泌。二、做激发试验的原因1.生长激素在体内呈脉冲峰值分泌,平时值很低(0~5ng/ml都是正常),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时出现3~5个较高的分泌峰(夜间采血孩子可能会醒,且时间长采血次数需更多,因而不采用)。2.随机采血无法检测到峰值水平,它不像甲状腺激素,平时在血液中浓度是基本恒定的激素,随时采血就可以检查。3.只查平时值无法反应生长激素是否正常。三.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方法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 GH-IGF-1轴)功能测定,以往曾应用运动、睡眠等生理性筛查试验,由于准确度低,目前已很少应用,多数都直接采用药物刺激试验(见表2)1.于清晨不运动及空腹进行。激发实验前一晚22点后开始禁食,可以适量喝水,但不能喝饮料,于第二天清晨8点前空腹进行化验,全过程不能吃东西,可少喝水,最好孩子进入睡眠状态。2.按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疗规范,必须是分别做两种药物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且其中一种药物必须静脉给药( 避免一种药物做激发试验有15%的假阳性) ;3.激发试验药物:药物(胰岛素、可乐定、精氨酸、左旋多巴、吡定斯的明、GHRH等药物中选两种)。4.激发试验给药途径:口服和静脉,分别采用口服和静脉两种用药方式,可减少因消化吸收原因影响口服药迅速起作用的可能。卫生部《矮小症临床路径》中要求,静脉用药方式必选一种。5.药物选择: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促进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分泌,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峰的出现;另一类是通过抑制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的释放,反过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峰的出现。部分人群可能对一种激发方式的敏感性不够,而另一种激发方式可能正常。我院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所用药物为不同时间内,分别口服可乐定和静脉滴注精氨酸。可乐定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需定时测量血压,精氨酸是一种可以在人体内自然产生的必需氨基酸,但需快速静脉滴注。6.激发试验采血时间及次数:①给药前采血1ml测定基础生长激素值,标记为可乐定0分钟②口服可乐定后每半小时采血1ml一次,分别标记为可乐定30、60、 90分钟;③可乐定90分钟采血结束后冲管,直接静脉输精氨酸溶液,保证半小时之内输液结束。第一滴精氨酸滴 入体内记时间,半小时后采血1m1分别标记为精氨酸30、60、90、 120分钟。标准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需要在不同时间内,用两种药物(静脉用药方式必选一种),分别做2次激发试验,总共需要采8-9个时间点的血,去测生长激素水平。只用一种药物激发, 或是两种药物同时用(可能有叠加作用),或是只选择两种口服药(存在消化道吸收快慢影响),或两种药物是同一种作用机理的激发试验,都是不规范的,可能性不高。7.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判断:整个激发试验过程中,只要有一次生长激素(GH)峰值≥10ng/ml为正常;5ng/ml < GH峰值< 10ng/m为部分缺乏;GH峰值< 5ng/ml为完全缺乏(不代表体内完全没有生长激素,主要是了与部分性区别)。四、激发试验过程出可能出现的问题1.孩子做激发试验为什么出现头晕现象?答:因为可乐定是一种降压药,需定时测血压,还有一定的嗜睡作用。但可乐定代谢也较快,我们先做可乐定试验,后做精氨酸试验,全部结束时,血压会有所回升,但还难以达到正常。中途上卫生间时需要有家长陪同。试验结束时,起床稍慢一点, 如果头晕,稍躺一会儿就可以了,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2.采血过多会不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伤害?答:我们采血总量不超过20ml,人体的脾脏就是用来破坏成熟红细胞,每天破坏30ml左右:我们抽了血之后,脾脏就会代偿性的少破坏一些,对孩子不会造成损伤。五、为什么有些孩子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还是长不高?还需要用生长激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①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为使用药物后(非生理状态下)的测试结果,不能反映所有人的正常分泌状态。②生长激素分泌还受神经内分泌因素和青春发育状态的影响,不能保证每次激发试验的结果都完全相同。③生长激素分泌峰值正常,不代表一天分泌峰的数量正常,也不代表生长激素分泌总量正常。④不同人分泌的生长激素还存在活性、结构方面差异,分泌量正常,如果活性不够,结构异常,也会影响生长。⑤生长激素只是整个下丘脑-垂体-GH-IGF-1轴的一个部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不代表整个生长激素轴都正常,如果生长激素受体的敏感性不够,转化为IGF – 1障碍,细胞内信号传递有问题,都可能影响正常生长。⑥其他病因可能。如性早熟、甲状腺功能减低,虽然抑制性发育或使用甲状腺素后,有可能正常生长,但如果此类疾病治疗较晚,已经与相应骨龄的平均身高落下的差距,还是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才有可能追回。美国FDA于2003年正式批准, 生长激素可用于治疗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症患者,是否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关键还要看预测成年身高。六、骨龄提前者真的不需要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能就用生长激素吗?也有一些儿童因早发育、肥胖或其他原因造成骨龄明显提前,预测成年身高过低者,可能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目前有些医生认为:“骨龄提前者,生长激素肯定不缺乏,不用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判断生长激素缺乏与否的依据不是骨龄大小,而是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结果。虽然生长激素缺乏者骨龄常常落后,但生长激素不直接促进骨龄增长,促进骨龄增长的主要是雌激素(男孩也一样),只是在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不足时,雌激素促进骨龄的作用受到影响。生长激素缺乏者,一样可能因为早熟,肥胖、甲亢或其他病因造成骨龄提前。对患儿自身生长激素分泌水平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即使使用生长激素,也很难掌握好正确的剂量。同样的药物,还有不同的用法、用量、剂量调整和安全性监测的问题。由于这方面治疗,都是长期过程,要想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根据2013年5月版英国的《Nice儿童发热指南(5岁以下)》和《热性惊厥的处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马学梅)及2016年4月我国出台的《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整理汇集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适度的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有益机制。可以限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进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第二,不可以在未发热时预防性使用退热药。第三,什么样的发热需引起家长重视?不能用发热的高度和发热的持续时间来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也不能根据应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的快慢和程度来判断疾病的危重程度。要根据年龄,结合精神反应、呼吸、心率、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外周经皮血氧饱和度,有无咳嗽、吐泻、皮疹等伴随症状来综合判断。1.六个月龄以上儿童不能单独根据体温的高低来鉴别病情危重。2.发现3-6月龄儿童体温39℃或以上时则可判断至少中危。3.发现3月龄以下儿童体温38℃或以上时则可判断高危。4.请勿使用发热持续时间来判断危重程度,但发热≥5天应考虑川崎病。5.发热患儿存在心动过速则可判断至少中危。鉴别心动过速的标准:年龄 心率小于12月龄 大于160次/分1-2岁 大于150次/分2-5岁 大于140次/分第四,退热药首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建议每次疾病过程中选用一种就行,不推荐两者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两者联合或交替应用退热效果比单用一种要好,但孩子的舒适度低,所以不推荐使用。两者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对乙酰氨基酚≥2月的婴儿即可应用,当体温>38.2℃或者因发热引起不适时即可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毫克服用,两次退热药之间要间隔6小时。≥6月的婴幼儿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可选用,前者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毫克用量,后者按每公斤体重每次5~10毫克用量,两次退热药之间要间隔6-8小时。具体用量请咨询医生。第五,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的安全性 这两个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性高的儿科适用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安全性高,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少数可出现皮炎、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过量会造成肝损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对于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疾患、G-6-PD缺乏的患儿慎用。一些复方制剂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等,但扑热息痛、泰诺林则是单一的制剂。服用时一定要避免重复用药。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使用布洛芬退烧时需注意患儿是否有脱水、入量不足等,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液。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对于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比较安全,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反应。G-6-PD缺乏的患儿可使用“布洛芬”。第六,发热儿童不应不穿衣服,也不应穿衣服过多。第七,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或者冰敷、酒精擦身等)不再推荐应用。温水擦浴虽会有助于体温下降,却会增加孩子的不适;冰敷会引起寒颤、鸡皮疙瘩、哭闹等新的不适,也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浴更有很多问题也不推荐使用。第八,个体化治疗。我国的指南中有如下说明:“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基于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证据,临床医生不可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对急性发热的个体儿童进行诊断和处理。”。第九,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这一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是“治标不治本”。需要查明发热原因,常规意义上的退烧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本人开启网络咨询平台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在带孩子就诊后有不明白的、或者后续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方便咨询进一步的治疗,免受奔波到医院、排队等待之苦。但是我需要上班及休息,不能随时随地满足所有家长的需求。一般情况下,我会在每晚21:00~21:30统一回复您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有紧急情况,请及时医院就诊,不要一直等着我的回复,以免延误病情。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如果身高在矮小数值以下,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大医院进一步找找原因!对于身高要求较高的,就诊条件可以适当放宽!希望所有孩子在未来社会竞争中,不要因为身高而输在起跑线上!关注身高,成就未来!
1.身材矮小的定义:每年生长速率低于4-5厘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两个标准差(-2SD);或在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以下者,属身材矮小。(详情参照(我国儿童身高标准差))。2.身材矮小的危害身材矮小除了影响成年身高,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常常有退缩.自卑.不合群等性格特征,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也远远低于同年龄儿童,在孩子未来择业,婚姻等生活质量上也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家有矮小儿童的患儿家长只有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才是明智之举。3.如果您发觉孩子身材矮小,请不要惊慌选择正规医院专业的儿科矮小门诊进行治疗,切勿乱投医,乱用药。4.切勿盲目听信广告宣传:对广告宣传的增高产品,无论治疗机理,疗效如何,都要去试试,到效果不佳方找专科医生诊治,此时可能出现骨骺提前闭合的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治疗时机。5.切勿盲目就诊:听信非正规医院的宣传,结果造成误诊或错误的用药,耽误了孩子的生长,甚至出现了不良后果,既费时,又伤财,后悔已晚。6.切勿等待: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早长晚长,23还窜一窜”对孩子个矮并不着急,当发现孩子真的不长时才带到医院去看,此时孩子骨骺可能已闭合,失去治疗机会。
一、骨龄(bone age,skeletal age)的正式名称是:骨骼测定年龄。1、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骨龄)。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在了解人的骨龄情况时,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骨、指骨、腕骨及桡、尺骨远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它是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并通过统计处理,以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进行表达的生物学年龄。2、标准骨龄片拍摄方法:标准骨龄片,只需要拍一张左手正位片。拍摄时,左手五指自然张开,手心向下,中指与前臂保持在一条直线(尽量不要左右偏,手臂放平不要上抬),X线球管对准第三掌骨头,球管与X光片距离在80CM左右。3、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很多疾病都影响骨骼发育,使其提前或落后,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肥胖伴身材增长过快、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骨龄提前;而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降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最重要的因素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生长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对骨骼发育起调节和控制作用,其中性激素在青春期骨骼发育中起主导作用。二、骨龄评估临床意义应用骨龄评价生长发育的意义:①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判断处于什么样生长发育阶段,还有助于区分“早长”或是“晚长”等);②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剩余生长空间及性成熟度的判断);③通过骨龄还可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判断矮小或早发育儿童是否需要治疗);④骨龄的测定还对一些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如生长激素缺乏儿童,骨龄常常落后,而性早熟儿童,骨龄常常提前);⑤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和治疗效果的判断(如性早熟儿童需要通过定期评估骨龄,指导用药量的调整);⑥用于对身高有不同要求的运动人才,艺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特殊人才的选拔,也用于运动员竞赛时分组等等。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 span="">岁的称为发育落后。 骨龄与生长潜势BA(岁)完成成年身高的%女孩平均生长潜势女(160.2cm)男(172.1cm)剩余生长空间(cm)生长速率(cm/年)1191.584.413-1471295.188.37-841397.692.742-31499.096.41-21-2 男:+5~12cm按照最新的TW3评估法,男孩骨龄达到16.5岁、女孩骨龄达到15.0岁时,骨骺基本闭合,骨骼达到成年,身高基本不再增长。三、目前国内外常用骨龄评估法1、骨龄评测方法传统的骨龄评估通常是对被测者的手部和腕部进行X光摄片,然后由医生根据拍得的X光片进行解读。测定骨龄最常用的是G-P图谱法和TW2(TW3)评分法;根据骨龄预测成年身高包括B-P法、TW3法等。1.1 图谱法G-P图谱是以美国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基础,从出生到成年的纵向研究结果。图谱法主要依据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手腕部骨化中心和干骺的出现、消失顺序,建立男女骨龄标准图谱,评价时将待测X线片与图谱逐个对照,取最相近者为其骨龄,若介于两个相邻年龄图谱之间,则取均值来估算。此法简便、直观、易行,各国或地区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标准图谱,包括我国的顾氏图谱。1.2 评分法 图谱法主观性强、偏差大,且骨成熟率不清楚,因此Tanner和Whitehouse等(1962)通过研究提出TW1骨龄记分法,1975年修改为TW2法。该法取左手正位片20块手腕骨,将各骨按不同发育等级分为8—9期,赋予不同分值,总骨发育分(SMS)从0—1000分。由手腕x片累计各骨发育分,然后查骨龄得分表或SMS一年龄曲线,求得骨龄。其评分系统有三个系列:① R(radius,ulna and short finger bones,RUS)系列,含尺桡骨远端、第1、Ⅲ、V掌、指骨共13个;②C(carpals)系列,含腕骨7个,豌豆骨除外;③T(TW20一bones)系列,为R、C系列之综合。2001年已修改为TW3法,这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一种评判标准,主要是取消T系列,认为T系列只是R、C系列的综合,无特殊用途;以及重新制订了R系列标准,认为该标准受时代、人群等因素影响。四、各种骨龄评估的优缺点1、GP图谱法:优点是简洁、直观,评估方便;成年身高预测时有骨龄提前、骨龄正常和骨龄落后不同数据,对存在内分泌疾病者预测身高有一定帮助。缺点主要有精确度不够,图谱法腕骨形态更容易区别,而长骨区别较难,但成年身高预测却主要依据长骨的骨龄,因而临床上常常觉得准确度不够。2、TW3骨龄:2001年,TW2骨龄评分法,更新为TW3法,RUS积分根据时代变化,调整了对应的男、女儿童骨龄。成年身高预测不再用受种族、时代、地域影响较明显的骨龄预测,而是采用骨发育分直接预测,该方法在成人身高预测方面较其他方法准确,且不受种族及地区限制,因此值得大力推广,但缺点是评估复杂。目前全国内分泌学组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推荐采用BP法或TW3法。不过,TW3法,肯定更精确,也更符合时代性。五、成年身高预测1、成年身高预测的意义目前多数医院评骨龄都是凭放射科的骨龄报告或儿童内分泌医生对照图谱评估的骨龄,并且很少有医院给就诊者做成年身高预测。但成年身高预测对小儿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① 成年身高预测是决定孩子是否需要临床干预的重要依据② 成年身高预测是决定孩子是否继续干预的主要指标③ 成年身高预测是观察孩子治疗是否有效的依据之一,④ 成年身高预测是区别病理性矮小和青春期发育迟缓的重要依据⑤ 成年身高预测更是家长最为关心的指标。2、成年身高预测的方法①、B-P(Bayley-Pinneau)法:儿童在该骨龄时与该骨龄时的身高达到成年身高的比例(%)密切相关。计算方法:成年预测身高= 当时身高/ P x 100 按骨龄(BA )发育速度分:正常 BA - CA = < 1y快速 BA - CA = > 1y慢速 BA - CA = < - 1y按G-P 法测 骨龄,用 B-P 表格进行 PH②、HtSDs(BA)轨迹延伸法(曲线法):在生长曲线标示的现BA相当的 HtSD位点轨迹延伸所示身高。④、TW3法:TW3法是目前成年身高预测的最新方法。根据RUS骨龄积分、当前身高、当前年龄进行计算。计算结果±2个标准差包括95%的人群范围。由于骨发育分不受种族、地域、时代影响,理论上可用于不同民族。3、女孩初潮时间预测: TW3女孩初潮法:初潮年龄=12.6-0.68*(骨龄岁数-年龄岁数)±0.625岁。3、成年身高预测问题的探讨①、每一种成年身高预测都有它的优缺点。TW3法做成年身高预测的原始数据毕竟来源于西方国家,虽然按骨发育分(反应骨骼的生长程度)预测成年身高可以不受时代、地域、种族的影响,但毕竟时代不同,正常人的平均身高还是有差异的,再说目前国内还缺乏较大样本量的验证资料。②、生长曲线法预测身高对于骨龄与年龄相近或骨龄稍大的儿童相对较准确,骨龄明显小于年龄时准确性差。③、BP法预测身高,有骨龄与年龄相符、骨龄大于年龄1岁以上和骨龄小于年龄1岁以上数据。对存在儿童内分泌疾病骨龄与年龄不符时,相对更有意义。有条件时最好能对每一个儿童进行所有骨龄评估方法的评价,并对其进行所有方法的成年身高预测。六、特别提示:①、除极少量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预测方法外,绝大多数成年身高预测方法的原始数据,都是来源于正常人。正常人骨龄与年龄相差一般小于1岁。骨龄与年龄相符时,预测身高相对准确;骨龄与年龄相差1~2岁时,预测身高仅供参考;骨龄与年龄相差2岁以上时,预测身高不作依据,但可以做为治疗前后观察疗效的对比。②、预测身高时只能根据检查时的身高和骨龄按正常生长轨迹预测将来身高。对于矮小儿童,过去没有按正常生长轨迹生长,不做任何治疗的情况下,从预测时就能按正常生长轨迹生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不治疗实际身高,常常还会低于预测身高。对于性早熟儿童也一样,性早熟儿童由于发育时间提前,不能按正常生长轨迹生长。过早发育,骨龄常常变化较快,后期再做预测有下降可能。七、如何大致判断成年身高预测的可靠性? 1、对于骨龄与年龄相当且生长正常者,在排除早熟、矮小等情况后,可以根据各年龄组正常身高表(虽然是年龄表,由于正常儿童、青少年骨龄与年龄是相当的,可按骨龄去对比),看看相应骨龄的平均身高与成年平均身高差距,去对比后期生长空间。也可考虑利用生长曲线去做大致对比。2,对于骨龄提前大于1岁者,也可根据上述方法对比,不过,后期生长空间可能稍大于相应骨龄段的生长空间,因为预测成年身高也有年龄因素。不过,骨龄越大,在预测成年身高中年龄占的权重越低,大于平均生长空间的幅度越小。但如果考虑早发育者的骨龄有可能快速进展,后期生长空间还有低于正常平均生长空间的可能。如果是女孩,初潮后不可直接用上述方法对比,同时如果女孩初潮过早,也会明显影响后期生长空间。 3、对于骨龄落后于年龄大于1岁,特别是骨龄落后于正常年龄2岁以上,存在影响生长发育疾病的儿童,最好大致根据年龄去对比相应年龄的后期生长空间。虽然理论上说由于骨龄较小,实际生长空间应该大于相应年龄者,但由于存在生长异常,每年的实际生长幅度会小于正常儿童,后期生长空间也有限。当然通过计算校正骨龄后对比更可靠,但不是非常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计算不了校正骨龄。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人民卫生水平的提高,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骨龄作为个体的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应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而熟悉、掌握、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指导及帮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