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手术美容性和根治性的完美统一——单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邱伟华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甲状腺癌是近几年发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慈临床技术创新奖三等奖,在国际顶级外科专业杂志Ann Surg和JAMA Surg发表了论文。时至年末,更加让我欣喜的是经过严格选拔,资深
甲状腺微小癌真的可以不动手术,只观察吗?爱甲乐3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邱伟华以下文章来源于医号路人甲,作者鲁瑶医号路人甲鲁瑶,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颈部无瘢痕腔镜甲状腺手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甲亢手术等;拥有10000余例甲状腺手术、2000余例腔镜甲状腺手术等临床经验。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来源:医号路人甲作者:鲁瑶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普外科主任医师在门诊,我经常碰到一些甲状腺结节患者,他(她)手里拿着甲状腺B超检查单或甲穿结果来就诊:有的怀疑结节为恶性,有的甲穿提示为恶性,但他(她)们都是体检中无意发现的,且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他(她)在门诊就诊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甲状腺癌结节小于1厘米,是微小癌,可不可以不手术?一直观察行不行?甚至国内一些其他专业医生大咖,在一些场合说:“中国甲状腺癌高发与彩超等先进设备过度检查相关!对非甲状腺癌患者的尸体进行尸检发现,11%左右的尸体患有甲状腺微小癌。这说明甲状腺癌对人体危害小,故甲状腺癌直径<1cm都可以观察,不需要手术!”之类。事实真的如此吗?对于从事多年甲状腺疾病诊治的我来说,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首先,大家来看几张照片。这些都是我的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的甲状腺标本图片,甲状腺癌结节都是小于1厘米,有的侵及甲状腺被膜、有的癌结节为多灶性、有的出现颈部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的还侵犯喉返神经及气管。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想?其实,任何癌,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预后都是不错的。甲状腺癌之所以预后好,前提是积极治疗。其理由还有下面几点:1、<1cm的甲状腺癌都观察是非常危险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微小癌早期癌。首先,很多微小癌侵犯邻近组织气管,甚至转移到颈部大血管或肺。其次,对于部分临床诊断(没有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的病例可以观察,但必须要判断是否为低危。只有癌结节完全包裹在甲状腺组织内,且没有突破被膜或侵犯邻近组织如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气管等,且没有远处转移等问题,才可以观察。再次,从甲状腺解剖图中可以看出,甲状腺一侧腺叶高约5cm、宽2cm,最大处的平均厚度约为1.5cm。试想想:如果癌结节小于1cm,这个癌要非常精准的长在腺叶正中间,上下距离包膜也就只有0.25cm左右,如果癌结节稍微长偏一点就到包膜了。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但临床上确实很罕见。2、过度诊断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时至今日,医疗界对癌症诊治仍然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三早原则。由于早期癌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但是,在临床上我们发现:有的癌结节虽然小于1cm,但手术中发现癌灶已经侵犯喉返神经、气管等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还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可以这样描述甲状腺微小癌对人体的危害:蚂蚁啃骨头、温水煮青蛙!如果不通过高频彩超体检发现甲状腺早期癌,可能导致病情发展失去治愈机会。3、尸检报道的微小甲状腺癌的确不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但是尸检发现的甲状腺癌,基本都是<5mm,而这些甲状腺癌除非被判断为高危,外科医生会进行干预外,对绝大部分<5mm的微小癌,外科医生本来就不会干预,包括穿刺都不会推荐,一般会建议观察。当然,癌症的发展治疗非常复杂,不可否认有的未手术的晚期癌也许生存很长时间,但这是临床上的一些个案,我们不能以一些个案、小概率情况来否定医疗治疗原则,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谢谢你“在看”我阅读5800赞1在看60写下你的留言精选留言乳头微癌全切患者,目前除了吃药,其他没啥,定期检查。体检发现的,哎4a,个人感觉割掉为妙。没啥可后悔的,既来之则安之,乐观面对,没事别去想。作者9王*7我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肿大小0.7CM,做了全切手术,经常后悔全切对身体影响还是蛮大的,后悔没用中医治疗,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做手术切除还是有必要的作者6中医有的也可以辅助治疗哦艾*5我是桥本有十年,两年前穿刺右侧0.8cm微小癌,半切,术后发现有淋巴转移。两年一直吃药复查,觉得对身体没多大影响。为避免左侧结节恶化,我偶尔吃些消结节的中药。今年46岁,女性,刚做完手术老担心左侧会有问题,但我认为医生给我做半切肯定有理由,他们是专业人士,要信任他们。这两年坚持练太级拳,心也静下来了。我想幸亏做了手术。Mrs*5我的是右边有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2mm的,半切了,那时候医生说观察,但是有的病友跟我说 他们拖久了就转移了,所以我手术后也没有后悔。早发现早治疗颖*2甲状腺乳头状癌0.3cm全部切除了。是体检査出来后,过了三个多月才动的手术,病理报告中显示侵犯甲状腺外组织,医生说可能是穿刺时带了一点到外膜上,不建议做碘131。现在看了作者写的,心里还是有担心,因为虽然是微癌还是有可能会侵犯。手术已经动了16个多月了,过了做碘131的最佳时期。作者4不用太担心,定期复查哦幸***2哪里拿药我是在郑州做的左边做了,右边有又了没做全切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赵任教授团队,对单孔腔镜手术技术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在2020年5月19日,我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几天我在撰写一篇新的手术技术论文时候,整理这么多年的主刀手术资料时,突然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完成了这么多的常规和单孔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看着这些病人的术后复查超声,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手术效果,作为外科医生,最欣喜的事就是看到我的手术病人,摆脱疾病痛苦、恢复健康、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努力,并为之奋斗的医学事业!
祝贺!瑞金医院斩获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邱伟华发布者:瑞金宣传科发布时间:2020-05-195月19日上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
赵任教授团队喜获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布者:群工宣传部2020年5月19日上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公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斩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中北院常务副院长赵任教授领衔的团队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结直肠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关键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项目成员赵任 朱建伟 邱伟华 季晓频 张弢何永刚 程兮 刘坤 叶枫 朱正纲项目介绍团队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基础上积极创新,通过引入单孔腹腔镜技术,术中放疗技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多种术式创新为主的结直肠癌综合诊疗新方式。其中单孔腹腔镜技术论文在国际微创外科权威杂志Surgical Endoscopy发表,并多次在包括美国外科研究协会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报道相关学术成果,获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目前已经完成国内最大样本量300余例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支持下,成立单孔腹腔镜学组。此外,团队成功施行亚洲首例腹腔镜联合术中放疗直肠癌手术,论证了该种术式对亚洲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团队主要研究者在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和市级课题支持下,对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敏感性都方向进行深入探究,项目组成员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38篇,其中SCI收录67篇,累计影响因子达234.8。多篇论文发表于“PNAS”,“Clinical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等权威学术期刊,并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等相关学术奖励。
瑞金新知速递 第八期|沈柏用教授发现机器人手术疗效优势胰腺外科瑞金医院图书馆4月18日2020年3月,沈柏用教授、彭承宏教授团队在《JAMA surgery》杂志上,发表题名为“Short-term Outcomes After Robot-Assisted vs 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fter the Learning Curve”--“度过学习曲线后的机器人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疗效对比“的研究论文。沈柏用教授和彭承宏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邱伟华教授与施昱晟医师、金佳斌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DOI:10.1001/jamasurg.2020.0021论文通过机器人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疗效对比,结果发现,度过学习曲线后,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具有优势。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型文章报道,该研究明确了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外科的微创优势,为机器人胰腺手术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世界上目前最大宗样本量的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报道,也是首次聚焦度过学习曲线后的机器人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效果比较,具有指导性意义。[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actual advantages of RPD.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Between May 2010 and December 2018, 450 patients underwent RPD in the Shanghai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with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in Shanghai, China, a high-volume pancreatic disease center. According to our previous study, an important flexion point in the learning curve is 250 cases. Data on the last 200 RPD case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During that period, 634 patients underwent OPD.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as used to minimize bias. The demographic data and operative outcom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nalysis began May 2019.EXPOSURESRobot-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nd OPD.MAIN OUTCOMES AND MEASURESThe short-term operative outcomes of RPD and OPD.RESULTSAfter 1:1 matching, 187 cases of RPD and OPD were recorded. In the RPD group, 78 patients (41.7%) were women, and the mean (SD) age was 60.9 (11.4) years. In the OPD group, 80 patients (42.8%) were women, and the mean (SD) age was 60.1 (10.8) years.Robot-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ad advantages in operative time (mean [SD], 279.7 [76.3] minutes vs 298.2 [78.3] minutes; P = .02), estimated blood loss (mean [SD], 297.3 [246.8] mL vs 415.2 [497.9] mL; P = .002), and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mean [SD], 22.4 [16.7] days vs 26.1 [16.3] days; P = .03).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0 resection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bile leak, and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The incidenc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nd reoperation in the RPD group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OPD group,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S AND RELEVANCEAfter passing the learning curve, RPD had advantages in operative time and blood loss compared with OP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bile leak, and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However, patients recovered more quickly after RPD than after OPD.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s needed in the future to verify these results.[中文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的实际优势。研究设计与方法:2010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回顾性分析450名在上海瑞金医院接受RPD手术的患者资料,并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我们的学习曲线中的重要拐点是250例。因此我们纳入了最近200例RPD病例的数据(时间跨度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此期间,共有634名患者接受了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这些患者被分为2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以减少偏倚。结果:经过1:1配对后,共有187例RPD和OPD患者纳入研究。在RPD组中,78例患者(41.7%)为女性,平均年龄为60.9±11.4岁。在手术室组,80例患者(42.8%)为女性,平均年龄为60.1±10.8岁。机器人辅助胰腺切除术在手术时间上具有优势(279.7±76.3分钟 vs 298.2±78.3分钟;P = 0.02),术中出血量(297.3±246.8mL vs 415.2±497.9]mL; P = 0.002),术后住院时间22.4±16.7天 vs 26.1±16.3天;P = 0.03)。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胰瘘以及出血的发生率同样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度过学习曲线后,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具有优势。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者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未来需要设计相关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结果。作者简介:沈柏用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际机器人外科协会(CRSA)主席 美国外科学会委员(FACS);研究方向:肝移植、肝脏外科和腹腔镜外科的临床与研究。彭承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会委员(FACS)历任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国际机器人外科协会(CRSA)轮值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胆道外科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研究方向:肝脏移植、肝胆胰外科、腹腔镜外科、机器人胰腺手术、后腹膜肿瘤。邱伟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学组委员,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医药发展与健康促进分会常委,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精准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后备军,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甲状腺疾病和肝脏、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施昱晟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专委会青年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研究方向:肝胆胰肿瘤的微创治疗。金佳斌2007年毕业于医学院7年制法语班(市优秀毕业生),经过外科轮转(优秀住院医生),住院总,自2013年起担任普外科胰腺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肿瘤的微创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减重外科。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0616/c14739-29343484.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
规范性淋巴结清扫对提高甲状腺癌预后的重要意义邱伟华 赵起悟据统计显示,近10余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约4.6倍,已成为发病率快速上升的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尤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女性
竭尽全力,通力合作:为严重肺动脉高压母亲争得生命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7-06-05近日,瑞金医院成功为一名患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年轻妈妈进行了甲状腺恶性肿瘤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各学科充分准备,协同作战,使得原本需要4-5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在2个小时完成,实现了一项原本不可能的任务。1雪上加霜的病情几乎让年轻妈妈绝望34岁的小陆是位年轻的妈妈,两年前妊娠期间发现患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当时小陆虽然顺利分娩,但是肺动脉高压却未能得到根治,需要每天服用6种不同的药物才能勉强控制病情。前不久她又被检查出得了甲状腺恶性肿瘤,而且已经发生了颈部淋巴结转移。小陆需要尽快接受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手术治疗,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就是日常生活都有可能发生猝死,要接受手术无疑风险极高。复杂的病情让很多医生都望而却步,最后,小陆一家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了瑞金医院。2“我们不做这个手术,病人怎么办?”小陆右心导管测得肺动脉收缩压高达81mmHg,平均压58mmHg,是正常人的3倍!甲状腺血管外科的邱伟华主任医师收治小陆后也感到了压力,他说,小陆的肺动脉高压非常严重,走在路上都可能会发生猝死,接受手术对于她和医生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但作为医生怎么能拒绝这份对患者的责任呢?“我们不做这个手术,病人怎么办?”3多学科协作,确保患者顺利“走钢丝”将小陆收治入院后,医院即刻召集心内科、普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专家,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组织开展了多科会诊。同时,甲状腺血管外科主任严佶祺也调配科室医护人员,为患者治疗创造条件。麻醉科罗艳副主任指出,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血压波动耐受性很较差,麻醉时间越长,血压波动幅度将越不可控,加上手术刺激,极有可能发生术中心脏骤停、循环衰竭,因此建议手术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可是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通常要4-5个小时才能完成,2个小时内完成手术难度很高。但为了保障手术顺利和患者安全,必须放手一搏!各科室专家反复讨论及推敲,无论是手术方案、麻醉方案还是术后监护,甚至是手术室衔接的每一个细节,专家们都考虑周全并制定了严密的方案和应急预案。4周密准备,是为了与时间赛跑手术前,甲状腺血管外科手术团队对于手术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操练,在确保手术安全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压缩手术时间。手术室护士长也指挥进行流程优化,从电梯等候到加速接台,每一步都希望能为患者争分夺秒。麻醉团队更是严阵以待,插管、监测、维持麻醉深度、小心翼翼地使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每一步都异常谨慎又迅速有效。手术团队飞速为患者进行手术,当医生小心翼翼地缝完最后一针,大家不约而同抬头望向时钟,时间最终定格在了2小时整,手术大获成功!术后,小陆被送往重症监护病房。重症医学科李磊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和麻醉团队共同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细心用药以及术后护理。两天后,小陆转入了普通病房休养,不久便康复出院,三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显示小陆恢复非常好。为了患者的安全,瑞金医院各科室充分准备、协同作战,紧凑的流程、完美的配合,成就了这名特殊病患的成功救治!编辑 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