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的宝宝。对于大多数足月儿来说:出生体重不足2500g,或者身长不足48cm,都属于小于胎龄儿的范畴,英文简称SGA。根据这个定义,大约有2.3%的人类婴儿出生时为SGA。造成SGA样,涉及到母亲孕期情况(例如:烟酒、妊娠高血压、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状态以及营养摄入受限)、胎盘发育情况、胎儿本身(多胎妊娠、感染、出生缺陷、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等。由于SGA不仅仅影响身高,也是成人期慢性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促进因素之一。因此积极的孕期保健,预防SGA的发生对宝宝今后的健康而言至关重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谢露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谢露SGA对患儿出生后会有哪些影响?约有10%的SGA患儿出生后未能充分追赶生长,最后导致成年期矮身材。此外,低出生体重导致的其生长受损可引起认知发育落后。SGA儿童期心理测试与课业成绩低于适于胎龄儿,青春期学习困难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影响持续到成年期,甚至影响职业选择。小于胎龄儿患儿成年后出现代谢问题的风险亦较高。回顾性研究发现,在小于胎龄儿人群中,其成年后超重或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的概率明显升高,而且与出生体重正常者相比,这部分人群罹患高血压等疾病的比例亦明显升高。SGA如何监测生长?带孩子定期去儿保门诊或社区卫生中心体检,监测生长指标,包括体重和身高。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关注一次测量的绝对值,在一定时期内的生长趋势更为重要。3个月到半年所测定的数值可以通过手机APP描绘成生长曲线,并和正常足月儿或者早产儿的曲线进行比对。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追赶生长,或者生长突然持续减缓,那应该尽早去儿保科及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分析原因,制定干预方法。除了生长受限外,有一些表现要格外注意,可能提示孩子有潜在疾病,例如:喂养很困难、其他发育里程碑指标(抬头、翻身、坐、站、走、开口咿呀说话的月龄)落后于正常孩子、有特殊的面容体态(下颌小、人中长、发际线低、五官、四肢不对称)、反复感染或者听力筛查出现问题等等。合理喂养可促进SGA正常生长对于已经出生的SGA来说,如何在生长上“发力”很重要。否则生长受限,可能不仅仅影响身高,对孩子今后的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那么,该怎么做呢?首先,父母不用特别焦虑和担心,尽管孩子是SGA,也不意味着宝宝今后健康有问题。而父母焦虑的情绪却会给生长中的宝宝带来其他的问题。其次,积极应对。通过定期体检,医生给出合理的营养和喂养建议,能够使绝大部分宝宝追赶至正常身高。对于喂口特别小、喂养困难的孩子,可以使用专用配方乳来进行热量的补充。最后,2岁后仍然没有追赶上的孩子,建议去儿童身高管理门诊或者儿童内分泌门诊进一步就诊,进行长期的监测,来决定是否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SGA越早管理,终身高收益越大若您的孩子:小于胎龄儿未出现明显追赶生长的儿童、2岁后身高还未达标的儿童、其他原因的身高矮小儿童,则需要尽快就医。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1月2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将NCP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NCP疫情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有家长询问小朋友的预防针延迟,怎么办? 一.首先,什么是疫苗接种呢? 预防接种,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打预防针”。预防接种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抵御传染性疾病侵袭的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通过接种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不再感染某些传染病,或即使得了,症状也非常轻微,愈后良好。 二. 在NCP疫情期间带孩子接种疫苗时需要注意什么? 请家长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口罩最好是医用外科口罩。接种门诊专用通道进入,一般接种门诊都有专门的入口,家长避免进入发热门诊、急诊等地方。接种后,请在医院人员稀少的清洁区域留观30分钟,但不要远离接种门诊。疫苗选择时,优先考虑多联疫苗,和/或与接种单位沟通在相关政策允许范围内采取联合接种方式,同时基于科学前提与相关规范设置疫苗接种间隔,提高传染病防控效率,减少儿童赴院次数。 三.在NCP疫情期间,对于延迟疫苗接种及补种有哪些应对措施和建议呢? 1.卡介苗卡介苗(BCG)接种程序为出生后尽快接种。 2.乙肝疫苗乙肝疫苗(HepB)接种程序为0-1-6程序,即出生后24h内、1月龄和6月龄各接种一剂次。 3.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PV)接种程序为2-3-4月龄接种基础剂次,4岁龄接种加强剂次。从2020年开始,前两剂次将采用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来替代之前的减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OPV)。含脊灰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也可以作为替代。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接种程序为3-4-5月龄接种基础剂次,18月龄接种加强剂次。 5.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接种程序为6、9月龄各接种1剂。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C)接种程序为3周岁、小学四年级各接种1剂。 6.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MMR)接种程序为3剂次,8、18月龄和6岁龄各接种1剂 7.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接种程序为两剂,1周岁(少数地区为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乙型脑炎主要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三带喙库蚊是本病的最主要传播媒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冬季,气温不高,蚊虫尚未密集出现,受感染的可能性较低。 8.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HepA-I)接种程序为两剂次,即18和24月龄各接种1剂。 四.不建议延迟接种的疫苗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需要在出生后尽快接种,尤其是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应在开展助产服务的产科接种单位及时接种,并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3月龄以下儿童的卡介苗无接种禁忌症者及时接种。狂犬病及破伤风暴露后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建议按照预防接种程序及时、全程接种。 五.优先安排补种的疫苗 接种条件恢复后,优先安排可能超过免疫程序时间的儿童。优先安排含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尤其是母亲表面抗原阳性的儿童)、麻疹成分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等)的接种。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如出生时未及时接种,如符合同时接种其他免疫规划疫苗条件的,建议同时接种多种免疫规划疫苗。 六.近期确需接种疫苗时的建议 1.家长要服从各单位的安排,进行预约,错峰接种,避免人员聚集,监护人带儿童接种疫苗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合理安排出行到达时间,尽可能减少现场等待时间;减少陪同人员,尽量不要乘坐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与人群密切接触;无法或拒绝佩戴口罩的婴儿,尽量远离人群,使用后的口罩不应随意丢弃,应放入接种门诊指定的医疗废弃物袋中。 2.监护人和儿童在公共场所不要随意触摸,接种后在医院人员稀少的清洁区域留观30分钟,但不要远离接种门诊以便于留观。 七.延迟接种期间的注意事项 对于首剂次乙肝、卡介苗、百白破等尚未接种的小月龄婴儿,如家庭环境中有可疑患病风险的,应予以隔离,减少婴儿罹患疫苗可控疾病的风险。 做好健康防病宣教工作:在延迟接种期间,监护人及儿童均应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鼓励儿童采用7步洗手法,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以及饭前便后需彻底清洁双手,洗手前尽量不接触口、鼻、眼。儿童玩具需要定期消毒,如56℃加热30分钟、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和紫外线等。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王琳等撰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免疫规划疫苗延迟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及接种建议(第一版)》
儿童防控指南1.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参加聚会。2.外出一定要戴上口罩,记得提醒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戴好口罩。3.作息规律,健康饮食。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在家多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体育运动。4.从现在起,养成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嘴巴、鼻子的习惯。5.如果有发烧、生病的情况,一定要配合爸爸、妈妈及时去医院就医。
少聚集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车站、商场、影院等),室内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尽量避免乘公交车、地铁等等;戴口罩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最好是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如无洗手设施,可用纸巾擦拭明显污物后,用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等清洁用品代替洗手。避免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接触,外出回家第一时间换衣服、洗脸、洗洗手、洗澡效果更好;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不食野味不要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与农场牲畜接触。生熟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刀具和存放食物的用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煮熟煮透食物要煮熟煮透,尤其是将肉、蛋类彻底煮熟。
2014年4月在郑州召开了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会议,会上进行了《脑瘫指南及定义、分型、诊断标准修订》,新修订小儿脑瘫定义为:脑性瘫痪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它导致活动受限。因此,脑性瘫痪是指脑损伤后的运动功能的障碍;但是由于受损伤的大脑的部位不同,常常伴有其他脑神经的损伤,脑瘫患儿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但通过早期的治疗,特别是3个月~1岁内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使患儿康复。由于各地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有限,缺乏有经验的脑瘫专科医生,因此,早期发现、诊断比较困难,家长没有相关知识,更难发现。现将一些小婴儿脑瘫的早期表现提供给家长朋友们,以供参考。如果出生时有窒息、缺氧性脑病、宫内感染,母亲高血压病、糖尿病史等时,出生后有如下表现:①易惊、易哭吵、睡眠不安;有些家长甚至反映“这孩子整夜地哭”,对突然出现的音响或体位改变很"敏感",似惊吓状。②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③全身乏力、四肢发软或发紧;④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⑤穿衣时肢体僵硬,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时难以分开大腿,洗澡时双手握掌,四肢僵硬;当脚刚触及浴盆边缘或水面时。背部立即僵硬呈弓状。 3个月的患儿头部仍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坚直,常常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4月不能抬头,6月不能伸手抓物,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2月-不能拇食指取小丸,13月不能独自站,15月不能独自走。建议到脑瘫专科就诊。
办公场所防控指南1.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监测,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不要带病上班。2.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者,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离开。3.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4.保持办公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5.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6.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幼儿园(或学校)防控指南1.返校前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2.学生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接触其他人员。3.学生与其他师生发生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4.学校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学生中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刻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5.学校应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建议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6.校方对因病误课的学生开展网络教学、补课,对于因病耽误考试者,应安排补考,不应记入档案。
学生防控指南1.寒假期间(1)有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2)各地学生均应尽量居家,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3)建议学生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并根据社区或学校要求向社区或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4)寒假结束时,学生如无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状,应报告学校或由监护人报告学校,及时就医,待痊愈后再返校。2.返校途中(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3)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4)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5)若旅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6)旅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7)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近期在门诊就诊小朋友中,有部分诊断为高危儿,家长们对高危儿不了解,问了很多问题,在此,我对大家的问题进行解答,以解除大家的疑惑:一、高危儿是指: 高危儿是指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缺氧、窒息、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营养不良、低血糖、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双胎、多胎等各种原因引起大脑损伤、或者脑发育不良,或者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氨基酸代谢病等等)从而引起远期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后遗症发生的新生儿及婴儿。有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出生为高危儿?妊娠期因素:母亲年龄>40岁或年龄<16岁、异常妊娠史如母亲有糖尿病病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期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吸烟、吸毒、酗酒史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分娩时情况: 异常分娩史如母亲有妊高症、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前置胎盘、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臀位抽出、胎头吸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或)止痛药物史及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各种难产、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如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7分者,脐带绕紧、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各种先天性畸形及疾病。二、高危儿的随访管理 对高危儿进行管理,做到定期随访,进行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有生长发育延迟,智能发育迟缓、早期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根据神经学发育的原理,脑发育越不成熟脑的可塑性越强和重组能力越强。早期干预正是利用大脑发育的特点,提供环境良性刺激,在环境中丰富的视、听、触觉等感觉的刺激下,使高危儿受损的大脑得以最大程度地康复,尽可能的使小朋友们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三、高危儿预防接种问题通过预防接种,可以增强人体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使之不再患该疾病,比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结核病等等;但是免疫预防接种也有禁忌症,如:禁忌症:①免疫缺陷、恶性疾病(肿瘤、白血病)及应用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不能使用活疫苗;②接种对象正在患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疾病,应推迟接种;③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者,不应继续接种;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如癫痫、婴儿痉挛等,不应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⑤每天大便次数>4次,须待恢复正常2周后,才可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⑥最近注射过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者,注射后3个月内不能接种疫苗。因此,高危儿在预防接种时要根据情况评估后才能决定。本文系谢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控制惊厥 首选地西泮,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次,静脉注射,3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或给予氯硝西泮0.03~0.05mg/kg,缓慢静脉注射;如有惊厥持续状态,可给劳拉西泮0.05~0.lmg/kg,缓慢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钠15~2Omg/kg,一次负荷量,按1mg/(kg·min)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或负荷量分二次,间隔6至8小时),次日可给5mg/(kg·d)维持量。(静脉注射时需要选择可供静脉注射的品种)2.治疗脑水肿 反复惊厥小儿可出现脑水肿,可给予①20%甘露醇:为首选药物,剂量:新生儿0.5~1g/kg,45~90分钟静滴完毕;>3岁者1~2g/kg,30分钟静推完毕婴幼儿1~2/kg,45分钟左右静滴完毕;一般4~8小时1次。重症或脑疝患儿可合并使用呋噻米、地塞米松等药物;②呋塞米:呋塞米每次0.5~2mg/kg,静脉注射,根据尿量与颅内压的情况,每日2~4次。③地塞米松:每次0.2~1mg/kg静注,每6小时1次,用2~4次。3.一般治疗 ①专人守护并作特护记录,严密监测生命体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纠正缺氧;③积极治疗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有脑水肿者,液体入量为30~60ml/(kg·d),量出为入,入量稍低于出量。有循环障碍者应按“边补边脱”原则,使患儿呈轻度脱水状态。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上述治疗需要专业医师进行,家长不能自行治疗。对于家长,重点在于预防。热性惊厥的发作,大多数是小孩感冒、腹泻等情况下出现发热后引起。因此,家长在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注意生活护理,预防感冒、腹泻等的发生。如出现发热,可口服地西泮(安定0.2mg/kg一次)后尽快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