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建军医生在北京安定医院出诊时间:周四下午,科室:焦虑障碍专家门诊,可通过微信“京医通”预约挂号。 2. 需要心理咨询者,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北京华璨心理咨询”,联系助理进行预约。 预约成功后,请准备翔实的案例资料,包括症状表现、起病时间、诱发因素、家庭或工作情况、个人成长史、既往治疗情况、化验检查等。
焦虑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个体的心理成长三个方面。1. 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焦虑症状,改善睡眠以及躯体各种不适感。2. 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帮助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思维变窄了,焦虑症患者看问题总是能看到问题的消极方面,看到悲观及不好的结局,却忽略了事物好的一面。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看得更全面一些。心理治疗的第二个作用是帮助患者修复内在的心理创伤。个体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一定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挑战,甚至是创伤。他们的精神、心理或身体也经历过许多焦虑的体验并以记忆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压抑到人的潜意识中,在后来的生活中,如果遇到较大的创伤事件时,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会被再次激发而显现出来,从而形成症状。心理治疗可以在患者内在的心理层面展开工作,修复创伤留下的阴影。3. 自我成长:由于多数焦虑障碍患者的人格特点表现为过于追求完美或者谨慎小心,缺乏安全感、自我否定。这些都会增加患者面对事情的困难程度。个体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心理现象保持好奇与探索,以便较快完成心智成长,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有弹性和灵活性,从而能较好的处理其现实困难,获得一个更加安全的内部客体世界,最终摆脱焦虑症带来的烦恼。
焦虑症,又称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焦虑本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之一,当个体遇到一些任务、挫折、压力、灾难、分离、抉择等情景时,出现焦虑的情绪体验原本是正常的,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是,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明显过分和夸张,并且也是无效的。显著的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焦虑体验主要表现在精神的焦虑和躯体症状两个方面。精神焦虑表现为个体对即将到来的诸多事情有过多的恐惧和担心,比如担心工作、学业、健康等,紧张、易激惹、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考能力下降。躯体症状则表现为:肌肉紧张、发抖、出汗、失眠、疲倦、食欲下降、坐立不安,来回走动、抽烟、搓手等紧张行为。多数焦虑障碍患者病情迁延,构成诊断要持续至少半年的时间,个别焦虑的患者由于过于紧张和痛苦,甚至诱发抑郁体验,感觉生不如死,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患者有时会伴发抑郁障碍。
强迫症的核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个体的心理成长三个方面。1. 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帮助减轻强迫症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缓解焦虑情绪。2. 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帮助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强迫症状,避免强迫性重复,尽可能减少对现实生活的负面影响。心理治疗的第二作用是与患者一起在潜意识层面工作。由于多数强迫症患者存在着人格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有强烈的控制欲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分析和处理内在心理世界中压抑的冲突、愿望和创伤,从而有助于疾病康复。3. 自我成长:个体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心理现象保持好奇与探索,通过持续努力,最终完善性格,心智日渐成熟。
强迫思维强迫症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几乎见于所有的强迫症患者。强迫思维指的是人们大脑不由自主的反复出现一些令我们不愉快的想法、表象和冲动。 比如:不断觉得自己的手或者衣服被病毒、细菌污染了,需要不断反复清洗,可依然还不放心。头脑中不断出现有关暴力或恐怖的场景,或者不断出现一种想伤害他人的冲动,而这些人往往又是自己很亲近的人。或者感觉被狗咬了,明明知道没有咬,还是不确定,需要询问周围人是否咬了自己,或者看到垃圾桶便远远的绕开,可还是觉得“碰”到了,因此非常苦恼。 强迫思维内容多样,甚至可以变化,一段时间是这个,另一段时间就是别的内容了。有强迫思维的人内心非常的痛苦,因为他们对闯入自己头脑中的这些思想无法控制。往往存在一定的“反强迫”,他们试图忽略或压抑这些强迫思维,避免看到某些刺激物或场所,或用其它想法和行为来抵消它们(如,执行一个强迫行为)。
强迫症,又称为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障碍。是指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神经症。强迫思维:是大脑不由自主的反复出现一些令我们不愉快的想法、表象(画面)和意愿(冲动),比如:总觉得自己的手或者衣服被病毒、细菌污染了、门窗没有关好、水龙头电灯等没有关闭等,做题或者工作报告出错了;有关暴力或恐怖的画面,或者不断出现一种想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冲动。强迫行为:包括反复清洗、检查、数数以及某些仪式性动作,强迫行为通常被强迫思维所驱使,通过强迫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恐惧。具有“反强迫”意愿。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为他们对闯入自己头脑中强迫思维无法控制,往往存在一定的“反强迫”,即他们试图忽略或压抑强迫思维,避免看到某些刺激物或场所,或用其它想法和行为来抵消它们(如,执行一个强迫行为)。强迫症状往往迁延数月数年,对个体的工作、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带来很大影响。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神经症患者缓解其紧张、焦虑等精神症状,可为什么有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什么病程会迁延多年?为什么停药后容易复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包括人格在内的心理因素对个体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知道,神经症患者发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其人格特点可表现为敏感多疑、过分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消极悲观、内心封闭、自卑、压抑等,他们遇到应激事件时耐受挫折的能力偏弱、心理素质较差,导致这些个体在随后各种压力下,出现适应困难,以病态的反应模式来应对应激事件。所以,心理治疗对于神经症的康复非常重要。首先,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和识别其精神症状,不至于陷入症状的恐慌之中。其次,神经症的症状具有一定的心理功能,患者可以从症状中获益,称为“继发性获益”。如果不做特别干预,症状往往迁延多年。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发展出针对症状的有效的处理方式,以便尽快摆脱症状,避免不断重复的体验痛苦。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人格特点往往与个体的早年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养育方式等密切相关。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修通成长过程中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不良因素,通过个体不断的领悟,其心理日渐成熟。也只有内在的心理强大了,才能从神经症的症状中走出来,才能在未来遇到类似的应激性事件时,具备抵御风险的心理能力。“一人一世界,心态不同,世界不同”。
神经症在精神疾病谱系里面,属于较轻的一类精神障碍,好多患者带病生活,未进行有效治疗,以至于病程迁延多年。关键的治疗方法有三个方面:1.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需要考虑药物治疗,药物可以缓解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2. 心理治疗:神经症有一个特点就是病前人格存在缺陷,同时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发因素。所以心理治疗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许多患者只接受药物治疗,没有进行心理治疗,效果就不是那么理想。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精神症状、了解自己性格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压抑的内在心理冲突,修复心理创伤。3. 个体心理成长:个体对心理学感兴趣,了解学校心理学相关知识,减压方法,促进心理年龄较快的成长起来。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神经症通常会有较好的预后。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以恐惧、焦虑、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为主要表现的轻度精神障碍。具备以下特点:发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其人格特点可表现为敏感多疑、过分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消极悲观、内心封闭、自卑、压抑等。发病常与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也就是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应激的事情,让他们应对困难,比如学习、工作的压力,人际冲突、情感压抑等。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或躯体上的痛苦:症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带有一定的夸张性);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做基础;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能够维系一般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如果患者本人不讲出内心的痛苦,外人多数情况看不出来他们罹患心理疾病。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什么是自知力呢?自知力就是承认自己精神或心理上出现问题,主动求医,配合治疗。
—给《心理与健康》的投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临床心理科 黄建军博士伤心、难过、失落、彷徨……这些情绪可以发生在心理健康者的身上,但如果持续存在或渐渐感觉生活在永远的黑暗之中,以至于对生活失去信心、绝望、放弃努力甚至以自杀的方式试图需求解脱……,这便是典型的抑郁症的情感体验了。抑郁症的程度可有轻有重,但那种无力、无助、无望以及自卑、自责、退缩的感受和行为却是基本相同的。抑郁症是一个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它不是疑难杂症,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以使用。前提是患者本人及家人或亲朋好友及时发现,放弃羞耻感,接受正规治疗,便可摆脱抑郁之苦。本文从精神分析,或称为动力性心理治疗的视角来谈谈抑郁症的康复之路。精神分析不只关注抑郁的体验和症状,更关心患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他/她抑郁了。通常有两类事情可以引发人们的抑郁,一类是“丧失”,比如失恋、亲人去世、升学、升迁、离职等带有失去含义的事件。另一类容易引发抑郁的事情是所谓的“失败”,或者称为“得不到”的事情,比如落选、落榜、被批评、被拒绝等事与愿违的事情。有的事件可能同时具有丧失和失败的含义,如一位某大型上市公司的老板几十年如一日努力工作,原以为做着最正确的事情,在其财富和权位极大满足之后却抑郁了,他忽然发现自己苦苦追求财富和声誉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的家人,很少看望自己的父母、也无暇陪伴自己的妻子与孩子,结果陷入了深深的内疚与自责。精神分析会继续关注为什么生活中的一些丧失或者失败会让某些人持续的抑郁以至于生病,其人格基础决定着这些人在面对这样的事情时必然会有这样的反应。人格是关于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看法和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关于感受、思考和行动的一贯模式。遗传对人格的影响有多大程度以目前的实验手段尚不能论证,但确定无疑的是人格的特征记载着个体成长环境中经历过的点点痕迹,人格是在后天的养育环境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为人的认知、心理的构建、对客体及自我的印象是在与外界交互作用下,日渐形成的。一位来访者不能进入正常的恋爱与婚姻,他极其渴望与异性建立亲密的关系,在尝试交往了十几个女朋友后,终于登记结婚了,却在婚后一个月抑郁了,疲乏无力、不知所措、感觉生活没有意思。是什么原因呢?访谈后,来访者渐渐意识到自己非常的无力和缺乏自信,不仅仅觉得自己不能承担起照顾未来的妻子以及整个家庭的责任,在其它的事情上也总是优柔寡断,回避退缩。什么样的成长经历让这个来访者呈现出这样的人格特点?他的妈妈精明能干、吃苦耐劳,不让孩子做一点儿家务;如果孩子出于好奇想参与一下,这位妈妈就会说“别捣乱了,快学习去”;看到孩子背着书包,就会立即接过来“别累着了”;即便上了大学,也不让孩子住校,称“你不会洗衣服,回家妈妈给你洗”;有时也会说“一天不见,妈妈会想死你的”……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对孩子极度的爱和保护着,同时却控制和否定着,一次次剥夺了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与母亲的关系过于紧密,离开母亲的焦虑在潜意识里阻碍着这位来访者进入一段新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少言寡语,没有主见的人,来访者很少记得他的父亲给自己一些意见,也很少鼓励和支持他。从父亲这里,这位来访者也无法习得一些阳刚之气,无法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说到这,大家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来理解这位来访者的婚恋为什么出了问题。当然,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与经历都不尽相同,也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人格特点,这决定着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这也意味着通过深度分析,个体的人格是可以被理解与完善的,他/她的世界也是可以改变的,精神分析的魅力也正体现在这里。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指的就是心理成长与人格完善,精神分析及动力性心理治疗可以加速这一过程。精神分析及动力性心理治疗是深陷抑郁之苦的人们摆脱痛苦的一剂良药,通过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一次次的工作,发现隐藏在心理深处的愿望、冲突和情感,理解其不断重复的关系模式,逐渐修通早年的心理创伤,软化固有的适应不良的性格模式,从而获得新的体验,改变对自我、他人及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精神分析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亮,陪伴痛苦的人们走出困境,重获自由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