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在进行,日复一日的电视播放,只要看过电视都会知道,预防传染病三大要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举国上下总动员——封城、停运、延长假期、居家休假、减少流动,诸多措施都是围绕控制传染病三大要点进行。 根据目前情况,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普遍易感的问题,从新生儿到老人全部易感。治疗方法也只能是对症治疗,以期减少并发症对机体的影响,身体状态的恢复实际上是机体自身免疫力与病毒抗衡的一个过程,这场仗能否打赢,就个体而言,取决于自身免疫力的强弱,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就是属于自身免疫力强大的“病毒携带者”,其他患者因为对病毒入侵的的反应状况不同,分别表现为轻型、重型、危重。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大举措正在中央的号召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作为普遍易感的人群,我们宅在家中还需要做什么? ——保护自身免疫力! 当今,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好处,也同样让人类挑战了自我极限。美味佳肴、旅游观光、网络游戏、电视娱乐、各种社交、行业竞争、尔虞我诈......人的大脑,一边享受着各种心理及感官上的满足,一边拖着疲惫不堪的躯体无法入眠...... 累吧? 很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累了,可就是停不下脚步,一个个都想拧足了发条的闹钟一样,闹腾个不停,不管大脑是否真正需要安宁或清醒,违背了生命需要走走停停、醒醒睡睡、吃吃拉拉、达到一个总体的收支平衡的规律,很多人在日理万机的忙碌中,不经意中消耗了健康,最终也就透支了生命......看看在北京首例死亡50岁杨军的生活轨迹:1月9日,杨军从上海高铁到武汉出差,1月12日乘高铁返回上海,当天下午乘高铁去郑州,之后从郑州去往北京,21日在北京高烧就医,22日早上6点确诊,1月27日病情恶化,因呼吸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北京的医疗条件肯定没得说的,为什么留不住他生命的脚步?看看他匆匆忙忙奔波的生命轨迹,就知道50岁的他已经透支了的自身免疫力。 所以大家要记住: 1. 尊重生物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我们要给生命一个喘息休整的时间,遵守正常的生命自然规律。看看湖南省这次倒在防疫第一线:56岁的张辉(突发心梗)、28岁的宋英杰(心源性猝死),感叹、惋惜......都已经晚了,生命真有无法承受之重,且行且珍惜。 有时候生命的脆弱,是因为它曾经负重前行了太久。 作为医生每天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发展,死亡率与死亡的人群、治愈率与治愈的人群。死亡人群多为:年龄大、有基础疾病,这是符合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年龄大了自身免疫力下降、有基础疾病的削弱了自身免疫力。 终于等到了82岁陈义和老人治愈出院的好消息。他说得很对:没有党和政府,没有医生的帮助,也就没有他的第二次生命。从我做医生的客观角度来说,还得加上一句:没有他自己抗击病毒的乐观态度和自身免疫力,医生再牛,也没办法给他第二次生命,因为,毕竟有还是有那么些的生命,在医生的努力与叹息中匆匆逝去...... 82岁是一个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年龄,看看中央电视台关于陈义和康复短短4分钟的报道,我们能知道他是一个极其乐观的老人,病情稍有好转,就自己动手打开水,做好力所能及的自我护理工作,他平和的心境,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保护自身免疫力的法宝。 再看看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先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而被辖区派出所训诫;2月1日上午10时41分,他又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布了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息。2月7日凌晨......作为医生及患者的他,经历了:善意提醒、“造谣"、训诫、抗击病毒,来自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以及疾病本身带来的压力,最终击垮了他的自身免疫防线。 所以大家要记住: 2.持平和心态,保持荷尔蒙的平衡。 人的七情六欲是靠大脑掌控,过度的激动、愤怒、忧伤、压抑、沮丧、恐慌......等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机体内分泌紊乱,打乱体内的自我平衡,严重时就像导致交通瘫痪一般,能量的产出、供给及消耗代谢失衡,抗击病毒的免疫能力自然下降。 学会屏蔽、释放、抗击负面情绪,才能达到机体内环境维稳的状态。 有时候生命的退却,是因为它无奈负荷承受了太多。 撰写健康科普我常常谈论的话题,是关于管住嘴、迈开腿、多饮水。现在的生活中,营养不良者较少,往往是营养过剩的代谢紊乱,导致血液淤阻的亚健康状态,血瘀者居多,血液的流畅性差了,自然抵御各种病毒入侵的免疫力下降,日积月累,各种疾病接踵而来: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免疫功能低下......一旦疫情爆发,重重倒下的就是这些存在基础疾病和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WHO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第一版)提到了: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低分子肝素的应用。 D二聚体增高是血栓的一个检验标志物,阴性可以排除血栓,阳性增高提示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或者有血栓形成。这些严重的患者出现D二聚体升高,是因为严重的炎症反应激活了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的可能,还是患者本身就是易栓体质,我们目前无法甄别判断。这类患者出现这种血液高凝状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所以大家要记住: 3.合理饮食运动,维持机体血液流畅。 从年轻时就要开始养护自己的心血管血液循环系统:合理饮食,多吃活血的食物,保持出入平衡,多饮水、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流畅了,就能运送能量战胜病毒的入侵,减少血栓形成引起的各个脏器功能障碍,抗击疾病的免疫力自然增强。 有机会要找医生评估一下是否是血瘀的体质,血瘀者要尽早加强生活管理,才能更好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 有时候生命的凋谢,是因为它需要的呵护忽视了太久 还有一点我就不展开了。 大家要记住: 4.注意抵御风寒,保障足够能量供给。个人、居家、入睡、工作环境,每个环节都要注意保暖。如果让能量去抵御风寒,自然抗击病毒的能量就匮乏了。道理很简单,但是,有些“为了俏,冻得跳”美女俊男们却忽视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是时候了......穿上你的厚毛冬裤,待到真正春暖花开,肆意侵蚀的病毒撤退了,再亮出你们俏丽的身材...... 待春天生命的绽放,是因为它精心酝酿蓄积了能量
丁医生前言:2019年2月2日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大早,就诊的队伍里,有个眼熟的姑娘细声地告诉我:——丁医生,我怀孕了!——哇,恭喜!说完这就话,我眼角飘到电脑里就诊的名单里,对号入座一下,我不由地屏住了呼吸,是小刘怀孕了,卵巢早衰的姑娘小刘怀孕了!!!——是做试管?——做试管的检查都做完了,最近月经推迟,一检查,发现意外自然怀孕了。此“意外”非彼“意外”!通常诊间,常常有姑娘告诉我们“意外怀孕”了,意味着要做人工流产了。而小刘的意外,指的是怀孕在意料之外。喜出望外!!!今天晚上又收到了她微信发来的结果话要回到2015年的某一天,小刘来到我的诊间。读读2016年06月04日推出的一篇短文,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由来:《“幸福感言——小刘的卵巢早衰功能恢复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A5MjU5Mw==&mid=2653093910&idx=1&sn=0634f99523eb5fccd237c810b955cc68&scene=21#wechat_redirect小刘来到我诊间,是源于好大夫网站的缘分,她是读了我有关卵巢早衰的科普文章《“卵巢早衰”真的没救了吗?——凋谢的玫瑰再次绽放》后再联系上我的,今天她来到了我的诊间,我邀请她写点感想,让更多类似的患者能够有信心,像她一样去战胜疾病,拥有自己的幸福未来。小刘的话语:我是从2014年10月份到玛利亚做妇科检查,检查出来的卵巢早衰,后来一直在XX妇幼吃雌激素、黄体酮来例假,但本身的卵巢功能并未因此改善,后来同事推荐XXX中医专家看此病,看了半年,每个月开中药都是一千以上,可是这半年一次例假都没来。在我知道了好大夫这个APP后,搜索“卵巢早衰”找到了长沙市妇幼丁虹医生,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丁虹医生看了我的情况后,先进行了抽血检查,丁虹医生对我的结果还是相当抱有信心,并且告诉我她已经治疗好了几个这种病例的女孩子,我顿时就有了信心,按照丁医生的说法,我是血液循环不好,血液粘度高导致的卵巢功能减退,给我开了活血的中药和西药,吃了一个月以后,就靠自身的能力来了例假,现在吃药已经半年多了,每个月都能准时来例假(只是卵巢功能还在恢复期,月经量还不是很多),并且通过抽血检查内分泌,我的激素水平已恢复正常。这些好的结果都让我对我的病情有更大的信心去战胜它,一定要谨遵丁医生的医嘱,这样一定能还你一个健康的卵巢。小刘2016年5月31日丁医生后记:稍稍梳理一下:2014年小刘被诊断为卵巢早衰。2015年闭经一年的小刘来到我的诊间。2016年调理后小刘卵巢恢复功能。2017年小刘定期来检查,垂体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就那么四平八稳的分泌着,雌激素水平也扑捉不到大的起伏,垂体不激动,而似乎卵巢也还在似睡非睡的状态......那时候,小刘还不着急怀孕,我还是忍不住跟小刘建议了一下,有必要的时候要早点借助一下辅助生殖技术。因为我也担心,那天卵巢又旧梦不醒,麻烦就大了......2018年小刘等待了一阵,没有卵巢来的育种消息,按耐不住完善了相关检查,准备做试管婴儿了,却在这放弃希望的等待中迎来了意外的收获——小刘自然怀孕了!!!扳着手指头细细地算了一下,整整五年的过程。宣判了卵巢早衰,对一个小女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可能与幸福的家庭擦肩而过。意味着她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只能求助于赠卵,还得排着长长的队伍,焦虑地等待。意味着她要提前衰老......意味着她要在绝经年龄到来之前用激素替代三十年,冒着服用雌激素可能带来的血栓风险,要知道她本身就是易栓体质。幸福有时候也就是那么简单,简单的不服气、不屈服。弱小文静的小刘就是因为不屈服于“卵巢早衰”的宣判,得益于自己的执着,自己寻医上路,网上求索。她也是一个喜欢那么静静候诊的姑娘,我的医助也很喜欢她,每次来,要么开药,要么复查,自己很有自己的主见,见面j间隔的时间也逐渐变得长起来,她也懂得了通过饮食的控制,调理自己的身体状态......诊间,总有那么一些让做医生的我难以忘怀的姑娘,善良的小刘就是一个让人忍不住心疼的姑娘,终于,我可以因她的幸福而微笑了......
在这篇文章【诊间故事】低分子肝素——能不能停?(斌斌的故事1)的最后,我们提到了晚期复发性流产的斌斌是否需要宫颈环扎,这确实是斌斌故事中的一个小插曲,斌斌在微信上问起我:群里的姐妹们建议像她这样的大月份流产需要做宫颈环扎术。我结合她的病情,建议她不用做宫颈环扎术,在这点上她听从了我的意见。 这几年参加学术活动也好,网络微文也好,学术交流群、患者交流群,关于复发性流产的另一个保胎话题就是宫颈环扎。经常有患者来诊间咨询宫颈环扎的问题,要求探宫评估一下宫颈松弛度,是不是需要进行宫颈环扎预防晚期自然流产。 宫颈环扎其实真不是什么新鲜事,记得我还是一个小医生的时候(1986年),那年我在现在的南华大学附属一医院(以前的衡阳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临床,当时就遇见了一个晚期复发性流产5次的患者,还记得她是当地的一个妇女主任负责计划生育工作,自己的生育任务却因为反复自然流产一直没有完成。她第六次怀孕一直卧床就没敢下床运动,是被抬着来到医院。 当时,准备给她行宫颈环扎,进了手术室,备好麻醉准备手术,可是,窥阴器一打开阴道,看到的就是一个膨大的孕囊,透亮的水囊里,看到胎儿的小脚丫在里面运动,由于宫颈已经完全扩张,根本就没法钳夹到宫颈边缘,所以只有放弃手术,这是我这辈子在脑海里挥也挥不走的一个典型病历,后来思索了一下,如果当时不用麻醉,有没有可能宫颈不会扩张得那么快?或者即是不用麻醉,患者的宫颈已经自然扩张到这种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个病例的典型特征是:无痛性宫口自然扩张,即宫颈机能不全的重要表现。 32年过去了,今年在广州学习,有一位专家分享了她宫颈环扎的经验,遇到孕囊膨出的情况,她先应用纱条进行填塞,将孕囊推回宫腔,再找到宫颈环扎起来,取得了成功的继续妊娠,她可真是位艺高胆大的医生,佩服! 至于斌斌,我为啥不主张她进行宫颈环扎,因为她的两次晚期流产都是先有宫缩,后有产程发作,随着宫缩的加强,靠着强烈的宫缩挤压,宫口才逐渐扩张,胎儿再排出来,所以,根本就不是宫颈机能不全。再者,她有典型的血液高凝状态存在,这才是她晚期自然流产的根本原因。她也是源于对我的信任,听从了我意见,一直坚持使用低分子肝素,顺利度过了她既往的流产时间,因此,明确病因才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根本。 因为网络的便利,一个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往往会影响一批人,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标准,目前还没有一个同一认可的标准,专家们的意见也是有争议的,因此,治疗指征也是要医生用心把握的。 关于宫颈长度,做过宫颈手术,宫颈变短,患者照样怀得好,足月生,关键是——内口不松。 关于宫颈内口松弛度,以前的二胎妈妈,做人流时候,有的是患者的宫颈内口随便可以通过8号扩宫条,孩子照样怀得好,足月生,关键是——子宫平滑肌功能健全。 关于宫颈管宽度及内口形态,孕期与非孕期的变化,即使是对患者同一次监测B超的过程中,也能观察到内口形态的动态变化,关键是——宝贝运动、子宫收缩时宫内压力变化影响着内口的形态。 曾经我的一篇文章【生命孕育】“试管婴儿失败”后自然受孕保胎成功—给医生留下的思考,里面的主角也叫彬彬,也是在我这里保胎成功的患者,没有晚期自然流产史,因为子宫颈部有一个较大的子宫肌瘤,导致宫颈缩短,为了安全起见,她坚持要求做了宫颈环扎,结局还好,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因此,在医疗的过程中,医生面临着决策,患者把握着选择。我们医生扮演的是一个拨开重重迷雾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提供给患者可行的治疗方案,而最终定夺的权力,还是取决于患者内心的需求。 斌斌性格开朗,大大咧咧,基于对医生的信任,选择了不做宫颈环扎,取得成功妊娠分娩。 彬彬性格内向,小心谨慎,基于自己内心需求,选择了去做宫颈环扎,取得成功妊娠分娩。 条条道路通罗马,桩桩措施保胎儿。 宫颈环扎到底做不做? ——我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 ——大家都读懂了吗? 在门诊与患者交流的时候,我常常也感觉绕了半天,不知道绕到那条道上了,嗯,应该还是走在通往罗马的道路上了吧......下回应该可以将斌斌的主题故事讲完(低分子肝素应用)。 这里只是插播一下关于宫颈环扎的故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很多的医生都在应用低分子肝素保胎,而且低分子肝素在复发性流产方面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学术届的肯定。但是,前些年我们教科书上的常规保胎药物,还是没有提到低分子肝素,因此,这个药物的应用仍然处于争议状态,《专家共识 | 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2018)》,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出台了。其中对于选择怎样的人群进行治疗(适应症)是一个节点。 最近18年医疗生涯中,我走过了理论认知、临床实践、资料总结、摸索论证、科研求索的漫漫之路.....首先,熟读国内外的各种相关文献,于是有了血液高凝状态相关的综述,毕业论文是关于自然流产与血栓因素的相关研究。毕业分配来到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在妇产科临床、保健、生殖实验室轮轴转了一通后,2014年终于静下心来,分析了我院2002年至2014年9080例稽留流产的流行病学状况, 稽留流产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到是触目惊心似乎有些夸张,但是胚胎停育确实给生育期女性带来了很多痛苦,于是萌发了一级预防稽留流产的想法。 安心在早孕保胎门诊一晃5年过去了,曾经应用血液动力学参数(MP)指导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后来医院有了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故在血流变参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应用下来保胎确实有些体会。保胎的成效怎样体现呢?需要数据说话。 如果是做研究必须要有对照组,最好的研究是前瞻性研究,将同样状况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低分子肝素,一组不用低分子肝素,再观察妊娠结局。而对于有亚健康状态的患者不予治疗,听之任之,似乎又有违道德伦理的要求,科研和道德产生了冲突。 那时候,由于低分子肝素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全体医生的认可,我院其他诊间保胎诊疗方案主要还是以教课书为指导。思索了很久,我将自己诊间的孕妇设为研究干预组,根据姓氏抽取了大略一致样本量其他诊间的孕妇做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1日在我院妊娠结局明确的4047例孕妇。4047例孕妇其中有2740例(占67.7%)达10-12周转本院产科,早期不良妊娠结局1307例(占32.3%),其中首诊胎停占16.68%,生化妊娠占7.54%,异位妊娠占1.71%,葡萄胎占0.64%,切口妊娠占0.27%,保胎失败占5.64%。 观察HCG呈增长趋势者(2961例)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干预组1611例,对照组1350例)的早期妊娠丢失率。HCG呈增长趋势者经不同的治疗干预后,早期妊娠丢失率在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研究干预组为3.54%,对照组为12.15%,有统计学差异(X2=78.837,P<0.001)。 通过这个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大多数早期不良妊娠结局发现在首诊,失去治疗干预机会,因此,要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意识,及早就诊。对于HCG呈增长趋势者经过规范检查,采取个体化综合干预,将降低早期妊娠丢失率。 这篇临床总结论文《早期妊娠丢失的状况及个体化干预效果观察》投稿参加了2017年《第14届中华医学会全国计划生育学学术会议》,有幸在大会进行了壁报交流。在血流变参数指导下的个体化低分子肝素应用对稽留流产的预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在HCG尚在增长阶段有保胎希望孕妇的稽留流产发生降低了8.61%12.15%-3.54%=8.61% 如果普通保胎方案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2.15%,采取综合保胎措施并及早配合个体化低分子肝素的应用,相对减少了接近70.86%稽留流产发生。(1-3.54%÷12.15%)/100=70.86% 根据我们这个三甲妇幼保健院统计的就诊孕妇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6.68%+7.54%+5.64%)=29.86%,如果尽早采取综合保胎措施并及早配合个体化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将相对减少了88.14%自然流产发生。(1-3.54%÷29.86%)/100=88.14% 换着不同的角度去看数据的变化,就知道一级预防的重要性所在,除了稽留流产患者经受了机体与心理的伤害外,大量的医疗资源都消耗稽留流产的三级预防治疗中。我们为什么不去探索一下一级预防积极治疗方案,将预防关口前移?备孕期提前三个月进行科学备孕指导,孕期尽早干预,才能达到患者个人与社会双赢的目标! 当然,上面的红色的数据只是一个数学公式的推算。实际上,其中自然流产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发生异常。这是不可能改变的! 且慢,是否有可能改变? 有研究显示:人工流产的胚胎中约有5%的胚胎染色体有异常。关口前移,提前干预,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是不是也会下降,这也是一个需要总结的课题,其可能性还是有它的理论依据,读读前沿胚胎培养过程的基因测序研究发现,就知道生命真的很神奇...... 下回再细细道来。
《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2018)有了这个共识,首先明确了一个主题(关键词),说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和治疗自然流产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因此,低分子肝素的保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本以为会是关于《低分子肝素防治复发性流产的共识》,细细品味了一下题目的关键措词是“自然流产”,而不是单纯针对“复发性流产”,可见关注的范围就大了很多,那么每次可能发生的先兆流产,自然也就成了我们需要关注的对象。 那么,我寻思着:对于首次妊娠出现了先兆流产表现,又存在血液高凝、高阻、高粘因素的案例,通过应用低分子肝素改善微循环,扭转患者频临流产边缘的状态,让需要得到呵护的健康胚芽得到呵护,通过改善母体环境,使干枯的土壤得到及时灌溉,肯定会有利于胚胎的着床和生长。这样将会预防一次健康胚胎的流产发生,避免母体子宫经受不必要的稽留流产刮宫带来的伤害,是对女性生殖健康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我们真的要等到流产发生,达到了复发性流产,甚至等到患者能够符合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才启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吗?看看微信群里那些经历了不良孕产史患者,她们经历自然流产之痛,好些患者发生宫腔粘连,南征北战,经历了一次次的粘连分解,看看她们焦虑的心境,就知道受伤的不仅仅是子宫,更为严重的是心理上的伤害,她们的焦虑状态真的让人心疼。 专家共识题目的还有一个关键措词“防治”。防治、防治——既预防又治疗。说到这,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曾经都有这样的体会。高高兴兴的一次怀孕,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既不流血,也不腹痛,可是到时间一做B超,“胎停”了(胚胎停育、稽留流产、自然流产)。这样的经历很常见,不论是首次妊娠,还是生育后的二胎受孕,更不用说有过不良孕产史的患者,都有可能曾经经受过。 以前,不生二胎,体会可能不会那么深。记得两三个月之前,有两个第一胎在我这里应用低分子肝素保胎的孕妈咪,在保胎成功分娩了第一个宝宝后,很快进入了二胎计划实施的过程,这次没有及时来做孕期检查,稽留流产发生了。 后来,她们很是遗憾地来到我的诊间,告诉了我这个消息,我当时问她:有了第一次保胎成功的经历,为啥却忽视了再次妊娠的呵护。她们告诉我:第一次保胎成功后,转诊看其他的医生,有人认为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属于“超指征”应用。所以才有了再次妊娠决定顺其自然的想法,却未曾料及迎来了稽留流产的结局。这些患者第二次无呵护妊娠失败,从另一个角度反证了我给她们提供的第一次妊娠呵护的正确性。因为,这些患者是经过临床检查筛查出来——血液高凝、高粘、高阻状态,才给予了低分子肝素的治疗。 诊间也经常有患者询问我:丁医生,我可不可以不用低分子肝素这个药。——从孕早期胚胎安全性考虑,改善血液循环,又不通过胎盘,还是低分子肝素靠谱! 我会告诉她:做医生的只能针对发现的亚健康状态(或致病因素)提供治疗的指导意见,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决定孩子与孕妈咪命运的权力永远掌握在患者自己的手中。 医生不是“算命先生”,无法预测你肚中的孩子是沙漠里的“仙人掌”,还是温室里的“花骨朵”。我只是知道你的土地有些干旱,需要灌溉了。愿不愿意浇花的“执行健”把握在孕妈咪自己的手中,或许孕妈咪自己可以赌一赌自己的孩子是“仙人掌”,能够耐受干旱,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 我却只想将每一个需要呵护的“花骨朵”都及时浇上水,让宝贝们迎着阳光将生命的美丽能够灿烂地绽放...... 我的观念:自然流产重在预防!——这应该是切入了共识的主题:防治自然流产中的“防”!选择怎样的患者进行预防?首先,医生所掌握的知识要全面,及时跟上新技术进展。其次,学习的同时不能盲从,还要有分析的头脑去伪存真。另外,还要按照循证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尤其是针对失败的案例要有系统的病因学分析。最终,要做到将整合思维与精准治疗相结合,探索出低分子肝素个体化预防与治疗自然流产的合理方案。 扁鹊三兄弟治病的故事其精华——治未病。说的就是一级预防。 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打住!
2001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师从于湘雅二医院的朱付凡导师,开始了对抗磷脂综合征与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与实践,对于选择怎样的人群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相关的各种疾病,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些许收获,也颇感步履艰难......那天,有个朋友告诉我,2018年9月7日~9日在广州会有一个学术交流会,《2018中国首届复发性流产热点聚焦与精准保胎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和《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承办单位: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大会主席是我仰慕已久的陈建明老师,虽然尚未曾谋面,却已早就拜读其文。曾经收藏了陈建明老师的一篇文章《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生殖及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是由微信平台的《妇产科网》在2016-4-11推出的,在这篇文章中我找到了共鸣。2016年4月29日及2017年3月29日,我分别两次微信转发了这篇文章。不为别的,就因为"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医学学术界的一致认同和推广,理论及实践超越了教科书的内容,需要做推广......值得欣慰的是:我们面对的患者已经不是盲目听从医生医嘱的人群,有了知识,有了网络,有了交流,患者已经懂得通过与不同医生的交流中做出最有利选择......反复流产的患者所经历的身心痛苦,让她能够理解超越课本的超前治疗理念,因此也就收获了很多成功的孕育。医生如果不更新自己的学习,就会被超前认知新诊疗方案的患者所背弃。所以,为了充电学习,奔着这次会议的主题,我选择了自己贴近会议主题的三篇稿件,投稿参加了《2018中国首届复发性流产热点聚焦与精准保胎学术研讨会》,非常感谢陈建明老师,在筹备会议的百忙之中帮我修改校稿,并录用了我的论文参加交流,使得我也有幸能参加这次盛会。参加会议,真有种回到了娘家的感觉,参会的人员接近1000人,年龄最大的参会医生有83岁,会场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不同观点的现场抨击,讲台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陈述、疑惑、支持、反对......是呀,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治疗,要经历多少次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否定之否定,直到再次肯定......扳着手指一算,我坚持应用低分子肝素保胎及预防产科并发症已经14年有余,坚持下来颇有感慨,经历了这样一个不断磕磕碰碰的过程,再想想会议中激烈的争论,才对自己所承受的一切感到释然。据说会有一个关于低分子肝素应用指南将要问世,挺好,似乎将迎来迟到的春天。最近,又去了上海参加复发性流产的学习,已经是第五次听赵爱民教授有关血栓性疾病与复发性流产相关内容的演讲,每次听完都会有新的收获,还参观了鲍时华老师所在的上海一妇婴医院组建的生殖免疫门诊,复发性流产就诊的人群已经颇具规模。在我诊间走过的患者,也有不辞辛劳转战东、南、西、北,到过上海、北京、广州与潍坊,对于这些患者来说,真是太不容易了。看看下面患者在好大夫给我写的感言,就知道她们有多么地不容易。读读患者的感言,再想想患者的不容易,也就会觉得自己这些年来的坚持,所遇到的困难真不算什么,毕竟还是有那么多的同行在努力着,也有那么多的领导和朋友们支持着......最终的受益者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因此,医生在治疗中冒险担当一些责任,在坚持中受点委屈也都值得......关于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大家都期盼有一个指南,得到一个共识,这样在诊疗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去年,我就遇见了几个患者因为对治疗方法的不理解出现了投诉,投诉的起因之一就是患者咨询了其他的医生,对这个治疗方案的不理解和反对。后来接诊的过程,我都会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的沟通,直到患者听明白并签字落款,今年总算是平平安安过来了大半年。最可喜的是,陈建明老师在自己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复发性流产治疗这一医疗技术的推广,开展了微信视频授课,并在全国各地巡讲,作为一个临床医疗技术的推广普及者来说,他已经站在了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不是一般专家所能触及的,看到这次热爆的《2018中国首届复发性流产热点聚焦与精准保胎学术研讨会》,就知道他曾经的艰辛付出与现在的无私奉献精神。稽留流产的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怎样让复发性流产患者拥有一个健康宝贝——是一个需要研究、推广和普及的技术,让每一个准妈咪们不出远门,就能得到正确的呵护与合理的治疗,应该是这项技术推广的目标所在。通过这两次的学习中,我真心能感受到这些专家们的大爱所在......这14年以来,我也一直在探索寻求适宜的参数来指导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从最近的学习感受到:在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在剂量方面意见略有不同:上海提倡预防剂量5000u/天;广州提倡:“宁早勿晚、宁多勿少、宁长勿短”;在我最初阅读国外文献的一篇原文中,提到低分子肝素的预防性用量为10000-15000u/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人种不同、体重不同、体质差异,先天异常与后天诱因不同,血液高凝、高粘、高阻等程度不同,患者现有并发疾病的不同存在,都会对药物的剂量与疗程要求有不同。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就是“宁早勿晚”。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群进行低分子肝素治疗?等到都发生了复发性流产再治疗?还是将自然流产预防在第一次妊娠时,减少宫腔操作给子宫带来的伤害?怎样预防血液高凝状态相关的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这——都是我们做医生需要考虑和探索的课题,在医学前进的道路上,没有“一刀切”的绝对结论。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这需要大量的临床检测实践与数据积累总结,才会让我们拨开迷雾见蓝天,这将还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面对未来,我们一路同行......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面对的保胎之纠结——其中最大的纠结是“积极保胎”&“优胜劣汰”的问题。保胎?——要是保胎的孩子不健康咋办呢?不保胎——子宫受伤下次还能怀上孩子吗?保胎还是不保胎?——纠结呀!这不仅仅是当事人孕妈妈和准爸爸们纠结的问题,那些准爷爷、准奶奶、准外公、准外婆,也都会被卷入这纠结的漩涡,没有例外,医生也就被卷入这一纠结的漩涡......谁来决定孕育中宝宝的命运?医生?孕妈妈?准爸爸?......决定命运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宝宝自己的手中。说起优胜劣汰,大家都不太陌生,从古至今,大自然中的生命都遵循了这样一个法则,因为自然力量的筛选,强大而坚韧不拔的生命,经历了各种恶劣的环境变迁,遗传基因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人类生命的延续更是奇迹中的奇迹......我们人类的基因密码,组合成的23对染色体以它特有的形式代代相传,在生殖细胞的合成分裂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了应有的规律进行对半分裂,在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中,再重新组装形成含有23对染色体的合子,继续进行一分为二的细胞分裂,不断分裂形成了我们现有的生命形式。在分裂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随机错误,有染色体问题的胚胎大部分会在早孕期出现自我淘汰,在12周之内出现胚胎停育导致自然流产,极少部分可以发育到孕中晚期甚至分娩,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一些畸形或智力障碍的孩子。大家都害怕会有这样的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也就成为了是否需要保胎——一个纠结的问题。曾经看过一篇医学文献,有研究对正常妊娠选择做人工流产的胚胎进行胚胎染色体的检查,约有5%的胚胎染色体有异常,可见在临床可确认的妊娠中,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发生的概率不低的。这些临床可确认的妊娠,在没有进行积极个体化干预情况下,自然流产率可达到10-20%,在我们的一项临床观察研究中,通过对首诊稽留流产的胚胎绒毛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其中有51.11%的胚胎染色体有异常,大部分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会在孕早期启动自我淘汰机制,在12周内停止发育。约有一半左右的正常胚胎因为其他原因发生了自然流产。这就是我们需要积极保胎的目的,改善这一部分因为母体因素——土壤问题导致的胚胎生长发育障碍。在门诊上,通常会有很多的孕妈咪及家属会问:医生,保下来的孩子会不会健康?我常常告诉她们:我也没有能力将胚胎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保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医生通过积极保胎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胚胎没能继续生长下去,甚至有些胚胎出现心管搏动后又再次消失。记得那还是2015年,我院还没有开展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测。曾经有个保胎失败的患者,满脸不快质问我:医生,一怀上孩子,我都按严格你的要求打针吃药,怎么还是流产了?我当时告诉她:如果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医生也没有能力帮你保胎成功。她愤愤地说:反正你们医生永远没有错!后来,在一个有众多孕妈咪的网站,看到了一个帖子......唉......不说了,常常被患者吐槽,成为一个“绯闻医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审视一下自己无愧的内心,做医生久了,懂得以平和而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种种非议,保持自己体内荷尔蒙平衡状态,淡视被扭曲的人性,减少不良信息对自身的纷扰,对于机体的健康尤为重要,因此,淡定,再淡定.....工作还是要有改进,我加强了口头的健康宣教及病历书写中文字沟通,告知患者——保胎治疗的目的:对胚胎提供适当的支持,改善胚胎孕育的母体内环境,有利于胚胎营养支持及生长发育。但是,如果胚胎本身携带不可改变的遗传基因变异或者还存在目前监测手段无法确定的未知不良因素,影响胚胎发育,有可能出现保胎失败。2016年我们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胚胎染色体绒毛基因检测,终于有了一束阳光超亮了保胎这条路,胚胎染色体异常因素揭开了一半以上的稽留流产的神秘面纱。每当保胎失败的时候,我可以很淡定地明确告诉大家引起自然流产原因。因为,经过我们保胎后失败的胚胎绒毛基因检测,10个中间有8个是染色体异常(约78.69%),其他2个可能是尚为纠正的母体因素导致的稽留流产。保胎本身只能改善母体的内环境,胚胎携带的基因在生殖细胞分裂重组的那一刻,就基本决定了胚胎的命运,就如前面我所谈到的——大部分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会在孕早期启动自我淘汰机制,在12周内停止发育。这样就保持了我们人类基因的有序性,使得优良的基因得以延续,保持种族的独特性。不是所有的染色体异常胚胎都能在孕早期被淘汰,还有13三体、18三体、21三体、嵌合体以及某些性染色体异常的胚胎可以发育到孕中晚期,这些就是以前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遇见的一些特殊人群的存在。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有限技术发展,还不能纠正染色体的错误,只能让我们做到有所选择。现在,我们国家启动了免费无创DNA检测,结合B超的排畸,必要时的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等优生检查,能检测出这部分能发育至孕中晚期的异常胎儿,经过干预,为胎儿的健康出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家都希望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我们通过积极保胎,可以纠正胚胎因素以外的原因导致的流产,这样才能让满怀期望的孕妈咪能成为幸福的妈咪。孕期进行检测和干预的好处还很多,可以预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减少孕妈咪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胎盘早剥等等并发症......本文系丁虹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前一向,我正在诊室里忙着处理就诊的患者,突然,听见门外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丁医生,我来看看你,告诉你好消息,我又来月经了,自己来的,量也很多,很红!” 我回答道:“还要开药吗?” “不用开药,还没用完,我路过这,只是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太谢谢了,你太忙,不打搅你,我走了......“ 不用看她身影,我就知道“小雪飞儿”又快乐地从我的诊室旁飘过了...... “小雪飞儿”是我去年7月接诊的一个已经被外院专家诊断为“卵巢早衰”的患者,才只有34岁,已经一年多没来月经,做了很多检查,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都达到了卵巢早衰的诊断标准,体内自己生成的雌激素少于检测值的下限。曾经在其他省级大医院治疗了半年,也使用过激素进行人工周期治疗,最终还是没有恢复自然月经。 经过曾经在我这诊治的一个朋友介绍,来到了我的诊室,仔细查看了她以往的资料,增加了一些外院不常做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了她的状况,她的激素水平已经是绝经期妇女的水平,通常的治疗方案是选择“激素替代疗法”,来延缓更年期的来临。针对她的身体状况,我没有选择激素替代疗法,经过与她认真仔细地交流后,为她制定了个体化的中西药治疗方案,并且告诉她需要耐心,与持之以恒...... 她很认真地配合治疗,对于她来说,这是频临绝望后的一线希望。对于做了30年的医生的我来说,说实在的对一个使用人工周期都没有来月经的病例,我也不敢打包票能让她重新做回真正正常的女人,治疗宗旨是充分纠正她存在的亚健康状态,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期待奇迹能降临到这个渴望正常生活的女人身上......我做到了,奇迹终于发生了....... 根据她的记录:用药到3个月零8天的时候来了一点点血,第四个月也是一点点血,第五个月很多很红,以后每个月都恢复了自然的月经...... 她在感谢信里重复5次用“好高兴”、“很高兴”、“都高兴”描述了她及家人的喜悦心情,没有华丽的字眼,但能感受到她洋溢于媚眼间的喜悦与幸福...... 做一个正常女人,尤其是成熟性福女人的标志,不就是每个月如期而至的“月经”吗? 做妇产科医生的幸福,不也就是在呵护不同女人的幸福中,去体验做医生的幸福感吗?我常常从内心由衷地感谢这些素不相识的患者,是她们的信任将健康托付给陌生的医生,让彼此的陌生在相遇、相识的过程中,变成了相知的朋友......医生在这个诊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真的,很感谢这些患者,她们就是一本教科书——让我们不断去探究的教科书,有了实践中的教科书,我们的医疗技术也就得不断地提升。 在医疗方案允许的范围内,不要放弃去尝试书本以外的治疗方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不要对任何一个求助于医生的患者轻易断言“卵巢衰竭”。有的时候还真不是“卵巢衰竭”了,而是医生被书本的条条框框弄得“思维衰竭”了......保持良好的医学临床思维,有时候是要有底气和胆量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误解、甚至是风险...... 给患者能够带来幸福,一切“得与失”都很值......这不是什么高尚的情怀 ,而是源自平常心的平常感慨!
记得很久以前,每当护士美眉欢度“护士节”时,我常常会诙谐地调侃一下,我们啥时候会有医生自己的节日? 三十四年从医生涯过去了,离退休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还算幸运,终于迎来了医生自己的节日——2018.08.19首届“中国医师节”。 最初追逐梦想是因为对医生的敬仰,尤其是教科书里《白求恩大夫》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伟大和神圣。医务工作者在那个年代被美誉为“白衣天使”,我也成为了追逐医生梦想的一员,一不小心便成为了自己一生的追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阶段,我首次就业的医院是衡阳冶金职工医院,那时候也有200左右的医务人员,相当于一个二级医院。国营企业工厂的工人创造生产价值上交国家,医院由工厂拨款,负责全厂职工和家属的免费医疗,一个有着2-3万职工和家属的工厂,每天早上迎着朝阳,伴着厂区的鸣笛,踏进医院的大门。 八十年代初,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分配来院的小医生,就业的第一年,按照医院的要求实施24小时值班制,每天泡在病房,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包揽了科里的病历书写,每逢助产接生及手术操作必上,向护士姐妹们学习静脉穿刺技术,忙碌着,从来没有觉得累,每月拿着那点点薪水,也没有觉得自己穷,却有着现在已经感受不到的那种从事医学职业的自豪感。 我们有着一个从部队回来干练的老院长,几个业务副院长及科主任都是五、六十年代湘雅医学院的毕业生,沿袭了湘雅医学院管理理念,他们严谨的工作方式,无私的服务精神,让我在这里收获了医学生涯的第一桶金。 三十多年过去了,脑海里还常常记得曾经发生的幸福小故事。 记得有一天,一个手里牵着孩子,另一只手提着篮子的妈妈,从老远的乡村来到我的诊间,她给我送来了20个鸡蛋。我当时愣住了,她说:丁医生,你肯定不记得我了,三年前,我怀着孩子,坐胎,是你帮我转正了胎位,后来回家顺产,瞧现在孩子已经会走路了,今天来走亲戚,特意给你带来些自己家鸡下的蛋,表示一下我的心意。 是的,我想起来了,当时做完胎位外倒转后,我还要她家属在医院门口的小卖部买了一条棉布手帕,捆绑固定了一下腹部,还真好,胎位转正后没倒转回来,自然分娩。 算不算受贿?我不知道,反正我收下了她送的鸡蛋,也收获了医生满满的幸福与自豪感。那时候,我们职工医院的挂号费五分钱,做胎位外倒转,没有收费,在职工医院免费医疗服务惯了,没有经济头脑。这样的医生会不会受欢迎?我们不得而知。 回过头去看看当时的我,还真懵懂得厉害。第一次做外倒转,没人指导,完全按照书本的描述操作,好在患者是二胎,肚皮松,很顺利地转过来了。当时也不知道害怕,操作后的并发症——什么胎盘早剥、早产、脐带绕颈呀等等,也没有交代签字,都抛在脑后。 书本上前辈们总结的经验,就是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南,没有畏惧、不担心后患,就这样做了...... 医生冒险了,患者少了臀位分娩的种种并发症(胎膜早破、脐带脱垂、难产等等),减少了剖宫产机会,患者少了痛苦,少花了费用...... 真是:医生冒险了,患者收益了...... 时过境迁,如果有人问起,现在还有这样的情况,你会做吗? 我沉默了..... 虽然我医心未改,却是勇气耗竭...... 如果因为并发症带来医疗纠纷,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后果。医生要怎样去面对?作为医生要独自承受来自社会、单位和家庭的压力,面对患者、领导、同事及朋友的疑惑,没有一颗强大的心,是无法面对这样的窘境...... 所以,面对日趋复杂的医疗环境,有医者选择了逃避、放弃,甚至走向绝境...... 医生,作为医疗单元最底层的独立结构,真的很渺小、很渺小,没时间善待自己,没精力顾及家人,更撑不起自己头顶的这片蓝天...... 当医生久了,经验练就了一双慧眼,能够明辨错综复杂的病情;而经历磨练掉了勇气,难以分辨日渐浑浊的境况...... 记得老妈常常跟我说,你一定要认真对待你的工作,因为会有两条生命把握在你的手中。 做医生,时时绷紧心中“安全生产"这根玄,医路走来,虽然磕磕碰碰,还算幸运——平平安安。 作为医生,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几许感慨、几分无奈、几多困惑、几丝希望..... 医路漫长,一路前行......
“世界血栓日”——你知道这个日子吗?2014年10月13日是第一个“世界血栓日”,关注研究妇产科领域与血栓相关疾病有十多年了,我也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最近在网上查询资料时,才知道有一个“世界血栓日”。今年的“世界血栓日”就要来临了,与大家交流一下血栓问题,或许会给大家带来些收益。常言道:条条道路通罗马。我要表达的是:根根血管通健康。血管是贯穿于机体每一个角落的血液交通网络,一通百顺,机体的营养运输及废物排泄处于良行循环状态;一堵全瘫,导致交通运输受阻,各个细胞、组织、器官将出现功能障碍,疾病也就不知不觉的发生了......这是在网络上找到的一张关于血栓发病状况的图,很形象地概括了血栓发生的流行病学状况,临床上80%的血栓是没有临床症状的,潜在的静脉血栓一旦脱落,经过血液循环回到肺部,由于肺循环血管很细,血栓没办法通过,所以血栓流经肺部受阻,引起肺栓塞,肺一旦栓塞导致缺氧,生命也就受到了威胁......你也许会问:你是一个妇产科医生,血栓与你何相干?妇产科医生的服务对象是女人,女性与男性不同的是肩负了孕育生命的重任,因为这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女性一生要经历几个特殊时期:青春期、生育期、绝经期。在这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更替过程,伴随女性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而雌、孕激素的变化与血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入青春期,雌、孕激素的分泌为生命的孕育做好了铺垫,有了周而复始的月经周期。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己建立起正常的月经周期,往往需要得到医生的帮助。曾经有个来自深圳的女孩,她告诉我:她被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在服用达英35调节月经周期时,很不幸遇见了脑血栓,据她说花费了几万元进行治疗,不幸中的万幸,恢复了健康。她就是一个血栓易患体质,不幸成了小概率事件命中的“靶子”。妊娠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生命过程,由于这个过程大量雌、孕激素释放,女性血栓的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了4倍以上。美国1988年曾经做过一个调查: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我们前一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文章《心痛!二胎妈妈坐月子期间猝死,罪魁祸首竟然是这个…》说的就是产褥期的血栓......生育期还面临避孕问题,口服避孕药是一个常用的方法,但是,也有少许易栓体质的患者撞在了血栓的枪口上,记得也就是在深圳女孩就诊的那一周,一个生育期妇女告诉我:她在其他医院做人流后选择了口服避孕药,不幸与肺血栓撞上了车。因此,避孕方式的选择也重要重视自身的体质状况,做好合适的选择。更年期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女性面临着衰老,补充激素成了一个延缓衰老、预防骨质疏松的利器。对于什么人群适合补充激素,是我们医生和患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机体是否具有血液高凝状态,是不是易栓体质,一定要通过检查,再慎重选择,不要等到血栓出现了,才去抱憾终身......我举的这些典型案例,是一些医疗工作中遇见的特例,通常医生会在病史询问过程中,了解患者是否具有血栓的高危因素,比如,年龄、肥胖、血栓家族史、吸烟等病史。这些是临床总结出的常见血栓高危因素,除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很多不常见的未知因素,作为一个“隐形杀手”隐蔽在我们的人群中,稍不留神这位“隐形杀手”扳机了,我们就撞在血栓的枪口上了,险象百出......这里,我重点谈到了女性特有的风险,不是说只有女人需要关注血栓的风险,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关注预防血栓。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变化,一生比男性多了好些血栓风险,好在大多数女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比男人少了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因此,减少了一些风险。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女性生殖健康的呵护者,关注血栓预防将是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比起其他医生更为重要。但仅仅是医生关注也还不够,作为生命的载体,我们每个人都要关爱自己的生命,从饮食、睡眠、工作、情绪等待方面做到健康生活,定期检查,发现潜在的亚健康状态,调整生活方式,将有助于减少被“隐形杀手”击中后受到伤害的机会。“世界血栓日”预防血栓,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