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书 作为一种外科的常见顽疾,疝病的“攻击”范围很广,各个年龄层的人群均可能遭遇疝的“偷袭”。“疝”的发病形式也变化多端:腹股沟疝、切口疝、脐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由于缺乏基本的疾病知识,不同年龄的患者会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上周日,在商报健康顾问团特邀江苏省疝修补手术权威专家——苏大附二院普外科博导吴浩荣教授领衔的一场有关疝病防治的专家咨询会上,许多患者由于对疝的规范治疗方法一知半解,并因此陷入种种误区。 专家名片 吴浩荣:苏大附二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苏州市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腹腔镜学组组长。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主任。 谷春伟: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苏州市医学会普外科和腹腔镜学组秘书、江苏省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委员。 【名词解释】 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腹壁疝(包括腹股沟疝、切口疝及造口旁疝)以及食道裂孔疝等。 腹股沟疝:主要的症状是在腹股沟区出现突出的肿块,可伴有坠胀痛,用手按压或平卧时肿块会缩小或消失。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有增加腹腔内压力的活动时(如搬重物,咳嗽,用力排便或排尿)肿块出现并增大,大部分斜疝患者肿块会进入阴囊。 腹壁切口疝:是开腹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症状是经历过腹部手术的人,在原手术切口处出现突出的皮下肿块,在站立,运动或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肿块会增大,平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可有坠胀感、消化不良等症状。 造口旁疝:是指患者接受造口手术后,腹腔内组织和器官在结肠、空肠或尿道等造口周围的人造通道中突出形成肿物。 【资讯分享】 微创技术联合无张力修补理念两者的结合运用,使得疝与腹壁外科领域有了新的活力。 腹股沟疝早期的手术治疗基本围绕如何通过直接缝合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开展。随着人工织补网片的出现,无张力前置网片疝修补术开始运用。之后,腹腔镜技术全面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先后出现腹腔镜腹腔内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完全经腹膜外疝修补术。目前腹腔镜完全经腹膜外疝修补术逐渐成为腹腔镜疝修补的主流术式,其可用于腹股沟区多个疝同时修补。 切口疝则是腹部开放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早期治疗直接缝合缺损的术式复发率较高。随着新的可植入腹腔内的修补材料问世以及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切口疝修补,出现了腹腔镜下的切口疝补片修补术,这种术式良好的恢复性和较低的复发率逐渐为公众所接受。(城市商报2010-06-18)
在人体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块肌肉,称为“横膈”,它的中央有一圆孔,食管在此下行与胃相接连,这个圆孔叫“食管裂孔”。有些人这个小孔会慢慢松弛增宽,下面的胃就会通过这个小孔跑到胸腔里,从而引起胃和胸口的不舒服,这就是食管裂孔疝,在经济发达地区或高脂饮食区(牛羊肉)多见。较小的食管裂疝早期可无相关症状或仅有餐后胸闷、饱胀等轻微不适,可自行缓解;随着时间延长,可逐渐出现明显胃食管反流病特征性表现,包括反酸、烧心、嗳气;也可出现胸痛、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癔球症等。食管裂孔疝初期可以给予抑酸制剂进行治疗,如果有明显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应该采取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内容物(包括胃酸和胃内食物)异常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到胃酸的刺激和损伤。目前,整个亚洲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并且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食管下段的“阀门”出了问题,抗反流作用丧失所导致的。要想治好胃食管反流,一定要治好“病根”,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反流机制的消失,比如腹内压高(肥胖、妊娠)、食管裂孔疝、胃内压高(胃瘫、胃扩张、胃排空障碍),甚至包括一些激素、食物(巧克力、高脂肪)、药物(地西泮)等,都会影响反流机制。还有些病人由于紧张、焦虑,也会导致食管敏感性增加,进而引起胃食管反流。所以,胃食管反流病是可以治好的,但一定要找清楚病因,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胆囊结石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加强,很多人都有胆囊结石,那不痛的胆囊结石到底需不需要手术呢?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更加合理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胆囊结石是如何形成的。胆囊是储存、浓缩、排泄胆汁的器官。我们的肝脏每天要分泌800-1200ml胆汁,胆囊将胆汁浓缩储存,在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将胆汁排进小肠,帮助我们消化脂肪营养。胆汁中含有胆固醇、胆色素、钙质等成分,在高脂饮食、雌激素刺激、胆囊排空功能差等情况下,胆固醇、胆色素就容易沉淀为结石。因此,根据结石的成分,我们主要将胆囊结石分为三类: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胆囊结石不切有什么危害呢?由于胆囊里有了结石,一旦卡在胆囊里影响了胆囊正常收缩,就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的症状,有时候疼痛还会放射至肩背部,剧烈时还会引发恶心呕吐。在使用油腻食物、或者过度劳累、熬夜后也会出现胀痛、绞痛的症状。其次,由于结石的反复刺激,大部分患者都会合并有慢性胆囊炎,长期发展下去,就有癌变的隐患。因此,我们才说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是“沉默的杀手”,有些患者得了胆囊结石十多年,等到想要手术了,才发现已经变成胆囊癌了,令人感到惋惜。哪些胆囊结石需要手术治疗呢?随着医学得不断发展,我们对待胆囊疾病得认识也在逐步提升。根据2021年发布得《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提出胆囊结石,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具备手术指征。也就是说,发现的胆囊结石,原则上都是需要手术的。而有发作病史以及癌变风险的患者(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磁化胆囊、胆囊壁增厚>3mm、肿瘤性息肉)需要尽早进行胆囊手术治疗。能不能选择保胆取石呢?针对于保胆取石,医学界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主要是由于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率高,且保胆术后的胆囊是发生胆囊癌的高危因素,所以选择保胆取石需要慎重。根据我们中心的经验,术前需要对胆囊功能进行评估,只有胆囊收缩功能好、胆汁成分好、且没有局部病变的患者才能够进行保胆取石手术。目前针对于胆囊结石主流的手术方式还是胆囊切除。可不可以药物溶石呢?目前熊去氧胆酸可以溶解比较小的胆固醇性的结石,但是中国人大都是混合性结石,实际应用效果比较差。并且胆囊结石缩小以后会更加容易嵌顿在胆囊颈管、甚至掉落到胆总管内,所以原则上不建议药物溶解结石,只能作为保胆取石术后预防复发的一种方式。因此,针对于胆囊结石,我们还是要重视起来,定期复查,一定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避免转变为胆囊癌,酿成大祸!
胆囊结石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那么到底什么是胆结石?应该如何治疗胆结石呢? 1.什么是胆囊结石?胆囊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囊里长了石头。 胆囊是位于肝脏后方的一个梨形的器官,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有一部分会储存在胆囊内,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胆汁会从胆囊排出,帮助我们消化和分解脂肪。胆囊本身是不产生胆汁的,主要是作为“仓库”储存胆汁。 那么为什么胆囊里面会长出石头呢?主要是由于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失衡、胆汁淤滞的因素所导致。通俗的讲就是胆汁不能很顺畅的排出,导致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同时胆汁里面正常的成分比例发生了改变,使得本该溶解在胆汁内的成分析出,从而形成结石。 2.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胆囊结石?目前我们认为 “4F”症是胆囊结石的高危人群,即Female(女性)、Forty(四十岁)、Fertile(多次生育)、Fat(肥胖)。 不规律饮食、高脂饮食、肥胖、妊娠、糖尿病都是胆囊结石常见得高危因素。 3.得了胆囊结石会有哪些症状?大部分胆囊结石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往往通过体检发现。 部分的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的疼痛不适,多为隐痛,多发生于餐后(尤其是进食过量或进食油腻食物)以及夜间睡眠时,伴有右肩背部放射性疼痛,可有恶心呕吐等不适。 当出现黄疸(皮肤、眼球发黄)、肝酶升高等情况时,多提示伴有胆总管结石。 4.胆囊结石应如何治疗?胆囊结石不同于肾结石,不能通过体外碎石来处理结石。而药物溶解排石也没有很好的效果,还容易引起结石掉入胆总管,造成胆总管结石。所以目前来讲,手术是胆囊结石最好的治疗方式。 无症状的静息性胆囊结石患者可以暂时不手术,每年复查B超进行评估。但需注意,胆囊结石大于3cm、胆囊结石时间长(超过十年)、合并有胆囊息肉(大于1cm)的患者是具有癌变风险的,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有过急性发作的胆囊结石患者均应进行手术治疗,目前首选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胆囊切除,其具有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损伤小(仅有3个0.5-1.5cm的小切口)、疼痛轻、瘢痕不易发现等优点,是世界公认的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术式,即保胆取石术。保胆取石术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留了胆囊,但术后约有20%的患者会复发。目前仅仅适用于胆囊结石较小、数目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患者。 5.胆囊切除后会有什么影响吗?胆囊具有调节胆汁排泄的功能,切除胆囊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出现腹胀、腹泻(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自身代偿逐渐恢复。 总而言之,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应该做到清淡饮食、按时吃早餐、多饮水、多运动,不要让胆囊结石找上你。
链接:http://www.12345.suzhou.gov.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83879&highlight=正文: 我们是江苏泰兴市石化新村人。妻子封玲现年63岁,九年前就患有切口疝疾病。当地人民医院两次手术后又复发,去上海端金医院术医可手后不到三年又复发了。这些年来饮食,天气,等等稍有不顺肠子就会钻到肚皮下面打结,我们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后来打探了解到苏州大学附属二院普外科有位专家医生叫谷春伟,我们于2015年10月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前去求医。当谷主任医生看到我家属后首先是惊呀!因为她身高只有1.5米左右但体重却有180斤左右。他认真查看了厚厚的原始病历后又细心检查了我妻子的患病部位后,很无耐的说,这个切口疝很复杂,只能再次手术了但现在不行,如实施效果不会太好,必须回家认真减肥才行。无耐之下我们也能回到了老家,心想会不会是谷主任找个借口推却这个患者呢?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通过节食和运动妻子体重减了三十多斤。当我们再次来到医院找谷主任术医时,他同意住院手术了。第三天上午妻子进了手术整整等了五个多小时才出来。只慢长的等待真让我和孩子们急死了,因为前几次手术一般只有三小时左右哇!可见手朮的复杂和难度了。术后没几天我们就安全出院了,如今一切都好。最近我们又专门去苏州大学附属二院再次找到谷春伟医师,请他复查后得到的结论是一切很好!我们很开心并在苏州高高兴兴的游玩了几天!今日首次通过寒山闻钟发贴以表示我们全家对谷春伟医生的再次谢意!万分感谢医生谷春伟!同时感谢苏州人民!
附二院成功实施我市首例单孔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时间:2012-3-23 16:11:00来源:名城新闻网名城新闻网讯(通讯员 梅嘉 记者 杨阳)近日,苏大附二院普外科成功为一名35岁患者完成了单孔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该手术比时下较为先进的常规腹腔镜下的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创伤更小,伤口更隐蔽,外表更美观。此术式是苏大附二院普外科的又一次创新,该例手术是苏州地区首例单孔腹腔镜下疝修补术。35岁的李先生因左侧腹股沟斜疝,来到苏大附二院就诊。因患者及家属要求微创及美观,谷春伟副主任医师带领的治疗团队为其成功实施了“单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术后患者腹壁仅有一长约1.5cm的切口,创伤更小,现已痊愈出院。谷春伟副主任医师介绍,该手术难度较常规手术难度更高,其优点在于:1.只需一个切口,降低了手术损伤,患者术后不适感和疼痛明显减轻,同时还降低了切口相关并发症如出血、切口疝以及器官损伤的发生率。2.单孔法只在脐的皱襞内切开小口,长度约为1.5cm,术后用可吸收线缝合无需拆线,愈合后被脐部遮掩几乎难以察觉。不仅在美观上,更在心理上都有益于患者。随着腔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进步,外科医师们正致力于不断减少切口的数量、缩短切口长度,力求达到“无瘢痕手术”的效果。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应运而生是在传统腹腔镜手术技术基础上的又一提高。目前苏大附二院普外科已成功开展了腹腔镜下单孔阑尾、胆囊切除术。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该术式有望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又一新方法。(责编:陈亚萍)
悬吊取代气腹单孔下胆囊切除 我院开展苏州首例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近日,我院普外科运用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成功为一年轻患者切除胆囊。该术式为国际最新的手术技术之一,据悉该例手术是苏州地区首例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小马今年30岁,一个多月前在体检时发现胆囊结石及息肉后,慕名来我院普外科就诊,准备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虽然传统腹腔镜手术仅需要在肚子上打3-4个小孔,创伤已经很小,但是爱美的他希望创口越少越好。于是普外科专家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最新技术,为其制定了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案。术中发现患者胆囊位于肝圆韧带左侧,并伴有腹腔粘连,专家谷春伟副主任医师克服这些困难,成功完成手术。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备受亲睐。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单孔腹腔镜因其创伤更小的技术特点,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谷春伟副主任医师介绍,传统的腹腔镜手术采用人工二氧化碳气腹法提供合适的空间进行手术。但一些心肺功能较差的高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全麻气腹手术。而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克服这些问题,它通过腹壁的机械悬吊为腹腔内手术提供操作空间。由于无需人工气腹,手术时不必担心漏气,故操作更为方便。同时悬吊方式还避免了气腹建立时盲目穿刺的并发症、二氧化碳气腹及腹腔内压力产生的并发症。另外,传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行3-4个腹壁小切口,而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仅需一个切口,这个切口还隐藏在肚脐附近,术后从外表上几乎看不到伤口。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拓宽了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具有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美容效果”及适应症广、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是我院微创技术上又一新的突破。(普外科 任杰)
(2009-4-9 09:38) 本报记者褚馨 问题点击 读者:我几年前体检查出有胆囊结石,但是从来没有痛过,B超显示有多块结石,最大一块长径为25mm。请问我是否需要手术?另外,我患有慢性阑尾炎,想手术切除阑尾,请问这两个问题是否可以一起处理? 谷春伟:目前认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和长径超过2cm的无症状胆囊结石都应该手术治疗,建议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在腹腔镜手术对正常生理情况干扰很小、恢复时间也很快,你也可以在同次手术中将胆囊及阑尾一并切除,手术只需在皮肤上切割数个0.5~1.0cm的小穿刺孔。如果是以前的常规手术,就会有两处较大的手术切口,恢复也较慢。 读者:最近三个月,只要一活动,我就会觉得两侧腹股沟又酸又胀,最近还发现站起来的时候,两侧都会突起一个包块,但是躺下休息的时候就会消失。医生说这种情况是疝气,请问我该怎么办? 谷春伟:你描述的情况,都是典型腹股沟疝的表现,目前对这种疾病可以采纳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来治疗。通过下腹部的三个小孔回纳双侧疝囊,并以补片遮挡疝好发区。修补完毕后,我们可以进入腹腔观察修补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老年人因为一侧疝入院手术,在术中我们进入腹腔充气,却发现另一侧也有隐匿性疝的存在,对这类病人可以马上进行对侧疝修补。 读者:我父亲最近常有便血于是到医院检查肠镜,结果被确诊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距离肛门口6cm,请问我们应该采纳怎样的手术方案?可以保肛吗? 谷春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会用腹腔镜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因为直肠癌的传统手术切口很长,显露较费力,而腹腔镜手术只需要4-5处小孔和1处下腹部辅助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在腹腔镜下,直肠更容易显露,放大效果也更好,解剖层次及结构可以看得很清晰,医生对直肠系膜的切除也能彻底,而且能够到达较低的位置,这样保肛易成功,也减少了手术的局部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根据你提供的情况,你父亲手术前需要CT检查,明确有无转移及局部侵犯,如果没有,保肛还是有可能的。术后再配合相应的辅助化学治疗,应该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摘自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