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来,常常有人问我,周围朋友得胃癌是在太多了,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属高发区,在我国,位居所有癌症的的居第三位。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30万人,90%左右患者在被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我国年轻人患胃癌的人数已经较30年前增加了一倍。平均每分钟就有753个中国人患上消化道肿瘤。泰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连彦军 目前,胃癌的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许多因素如胃癌有关,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一些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息肉、以及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与胃癌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远离胃癌的关键。遗憾的是,胃癌的早期,没有或仅表现有轻微的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被当成“消化不良”,如轻微腹部不适、嗳气、烧心、反酸、腹胀,这些症状很难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相区别。当肿瘤发展到晚期时,可能出现慢性腹痛、呕吐、吞咽困难、呕血、便血、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贫血等,有时会发现左侧颈部有硬的小肿块,这些是胃癌晚期的表现。 首先要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出现上腹部不适时,及早检查。生活中,经常有些人随便到药店买些药,服用后症状缓解,因此就不再进一步检查,实际上这是相当危险的,因为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在服用一些药物尤其是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时,会使腹部不适的症状得到缓解,但是胃部的肿瘤,尤其溃疡型肿瘤,在服用这些药物时也会出现症状缓解,这会给人产生“疾病治愈”的假象,导致病情延误。临床上经常碰到晚期胃癌的患者,因为服用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就长期服用药物,甚至长达一年或数年,导致肿瘤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无法切除,令人惋惜。 因此,当有胃部不适时,应该做什么检查呢?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二者相辅相成,由于在做胃镜的同时可对病变组织行活检,因而后者检查的准确性高,可达98%以上。 提到胃镜,让很多害怕,甚至产生恐惧感,因为胃镜检查过程镜身对喉咙部的刺激让人难以忍受,非常痛苦,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新型电子胃镜已经不比从前,其镜身细、柔软,顺应性好,再加上医生操作手法得当,几分钟就能完成检查,患者仅仅感觉有些恶心,并不会有太大的痛苦。近年来,无痛胃镜的开展,完全可以使就诊者在毫无痛苦的“睡眠”中完成检查,已完全不必担心。 胃癌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重视。因此,当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便血、黑色柏油样便等症状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应该首先到正规的医院正规的检查,在明确病因后再行正规治疗,绝不可延误。对那些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和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建议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胃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早晚密切相关,胃癌治疗,应首选手术治疗。研究表明,早期胃癌,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完全治愈,甚至不需要术后的化疗与放疗,而越到晚期,治疗效果越差,如临床上的四期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不到10%,可见早期发现是多么重要。
得了静脉曲张该怎么办?如何治疗最好?焦作去哪家医院治疗好?焦作治疗静脉曲张的最好的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努力提高专家职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体化和规范化的医疗服务。我们的目标:只做最专业的血管外科,用微创疗法为您治疗,给您健康!我们专家用真实案例给您提出防治下肢静脉曲张最真诚的建议!治静脉曲张,选焦作二院。 案例介绍病例一:十年下肢静脉曲张终得愈 王先生是某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年52岁的他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近三十年了。十年前,王先生的双腿只要长时间站立之后就会出现胀痛、沉重、乏力、易疲劳的感觉。而且平卧抬高肢体后,酸胀感就不明显了,下午或者晚上酸胀感更强烈。当时王先生又觉得可能是工作太劳累的缘故,症状也不严重,所以未进行任何有效的治疗,一直拖延着,随着病情的发展,王先生每每都会觉得一天之后,或者在活动后上述症状明显,近来双下肢酸胀、乏力加重并有疼痛,双小腿内侧皮下大隐静脉蜿蜒迂曲、扩张、部分呈团块状,有时患肢出现浮肿。 看父亲如此经受病痛折磨,王先生的儿子四处为其打听治疗方法,无意间在朋友那里了解到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一区治疗静脉曲张有妙招,经过到医院和王银中副主任详聊后,今年3月份随同父亲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常规检查后,王主任决定采用“微创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根据王先生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微创手术方案。一个礼拜后,王先生高高兴兴的出院了,困扰他已久的病魔终于祛除了,激动的他拉着王主任的手一直表示感谢。两周后随访走路无酸胀现象出现。一个月后,王先生的下肢手术疤痕已完全消失,双腿也恢复了原来的光彩。 病例二:患者张女士43岁静脉曲张 患有静脉曲张10余年,近几年肿胀明显,皮肤颜色逐渐变成褐色黑色,小腿足靴区变硬,可摸到硬结,夏天都不敢穿裙子出门。治疗前主要表现为左下肢肿胀,皮肤紫黑,面积较大,手感较硬的硬结性肿块,足靴区呈暗紫色,病变部位皮肤温度高于对侧肢体。患者自诉偶有左下肢发热、发胀,疼痛不明显。经我科专家组会诊后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淤积性皮炎。经一个疗程治疗后,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后两周病变部位的紫黑色大部分已吸收,硬性肿块基本消散,皮肤温度与对侧相同,足靴区暗紫也已基本消退,热、胀、痛等症状消失。 上面的案例,说明了我们医院专家拥有独特的治疗办法,那么下面我们专家支招教你如何谨防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影响美观,初期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往往未引起患者的重视。但若长期不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肢的淤血越来越严重,病肢有酸胀、麻木、疲乏、沉重感,容易疲劳等。当并发血栓浅静脉炎时会引起浅静脉红肿疼痛及硬索条状物。长期发展,小腿下部和足部(足靴区)皮肤可出现萎缩、脱屑、色素沉着、湿疹及慢性溃疡,溃疡长年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是常说的“臁疮腿”、“老烂腿”。因此,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而目前的保守治疗和传统手术总是差强人意:吃药或输液等不能彻底治愈;硬化剂注射疗法至今褒贬不一,且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传统的手术疗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术后难看的疤痕常常令人望而却步。所以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成为每个需要手术的病人的梦想,而微创手术治疗静脉曲张使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从此不必再为下肢凸起的血管而烦恼。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一区专家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术式在传统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的基础上,对表浅静脉团进行电凝治疗,利用电凝的热作用,破坏曲张静脉的内膜,并通过外压使之闭合。既保留了传统手术疗法的疗效确切之优点,又有效防止了出现较大疤痕的弊端。而且手术简便快捷,痛苦小,恢复快,手术更精细、安全性高,副作用少。通常手术当天就可以行走和生活自理,并且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王主任介绍,久站者在站立时,不要总用两条腿一起支撑全身重量,可有所侧重,让两条腿轮换休息。可以踮起脚来,让脚后跟一起一落活动,或做小腿的踢腿运动。也可以在睡觉时脚部垫着枕头抬高,如此有利于血液的流通,谨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一天劳累后出现腿肿、脚肿,不要用热水泡脚。因为热水会使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会加重静脉淤血,使静脉血管更加凸出扩张,可能会越泡越肿。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静脉曲张的专家提醒您,更多静脉曲张的相关问题,您可咨询我们专家。
治疗前 患者刘某某,男,68岁,主诉腹胀3月,行胃镜提示胃窦大溃疡,活检腺癌,行全腹部增强CT提示胃窦癌并腹腔淋巴结转移,肿瘤标记物CEA正常,AFP(甲胎蛋白)2197.85ng/ml(正常0-7),异常升高。无贫血,白蛋白正常。经过外科初步评估,做不到R0切除,MDT会诊建议,先行新辅助治疗3周期,再评估是否手术。 治疗中 治疗方案选择DOS方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行化疗,3周1次;联合免疫治疗,应用卡瑞利珠单抗100mg,ivgtt,3周1次。 治疗后 治疗后42天 患者治疗第一个周期和第二个周期时均表示应用化疗药物输液时腹痛,有时候难以忍受,需要镇痛药物干预,对治疗排斥,不想再做第三次治疗,要求直接手术。复查肿瘤标记物发现AFP(甲胎蛋白)指标明显降低,复查增强CT发现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均明显退缩(见下图1和2)。经过MDT多学科会诊后,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示转移淋巴结可以见到治疗反应,未见癌残留,肿瘤完全退缩(见下图3)。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一月开始辅助化疗(6周期)和继续免疫治疗。 治疗后74天 第一次治疗后74天,术后一个月(4月手术,5月4日第一次术后辅助治疗住院)复查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已完全降至正常。做完辅助化疗1次,期间饮食良好,无腹痛,无明显化疗反应。 对于局部晚期胃癌,通过术前新辅助治疗后再去手术,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细心的医生可以观察到,近半个月来,科室收治胰腺炎患者明显增多,目前我们科室住院40人,其中有5例患急性胰腺炎,年龄分布22-55岁,其中青壮年居多,需要大家引起警惕,注意预防。 急性胰腺炎患者初期发病时以腹痛、腹胀、恶心表现为主,很多患者将这些急性胰腺炎症状当成肠胃疾病,而延误了病情。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区住院的5位急性胰腺炎患者,有3位是二三十岁的青年。30岁的王先生,平素身体素质尚可,但喜欢空腹饮酒,一周前晚上喝酒较多,第二天起床时突然开始肚子痛,疼得厉害时连腰都直不起来,除了腹痛之外,还感觉腹胀、恶心,呕吐,家人急忙将其送至我院急诊科。经过抽血化验提示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明显升高,进一步检查CT提示胰腺周围渗出较多,确诊是急性胰腺炎。收入院后经过近一周的治疗,王先生的病痛已得到明显缓解。追问患者病史及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普外一区主任王银中分析,王先生的急性胰腺炎发作主要与他长期饮酒,且饮酒时很少吃饭吃菜有关,人虽然看着不胖,但肚子却比较大,属于向心性肥胖,喝酒和肥胖是他发病的主要诱因。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区王银中主任告诫大家,春、夏两季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发期,近半个月来,急诊就诊的胰腺炎患者明显比冬天增多,且患者多为青壮年。 王主任强调,以下3类人群是胰腺炎发病的高发人群:1)有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长期酗酒者;2)患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患者;3)高脂血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及高钙血症者。高发人群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为主,减少饮酒次数和频率,每次不要过量饮酒,或者戒酒,不吃饱饭和夜宵,不食冷饮。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严重者发病急剧,可发生胰腺出血坏死,过早出现休克,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一旦发病腹痛,建议患者及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肝脓肿”,临床上更多见的其实是“细菌性肝脓肿”。多发生于有糖尿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为什么这些患者易感染呢?因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白细胞“跑”得慢,有时会“追”不上细菌,所以相对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肝脓肿”发病前,很多患者曾有受寒、劳累等诱因,可伴有咳嗽、咳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过肠道感染,也就是拉肚子。开始发病时,多数人就是发高烧,体温38℃以上还是“毛毛雨”,有时39℃也不在话下,发烧前有的人还会有寒战,俗称“打摆子”,发烧的同时会有乏力(没劲儿)、厌食(不想吃东西),一部分人会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肝区(右上腹肋骨后边)疼痛等症状。这时如果去医院看病,都会分诊至内科,医生会做一些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拉肚子再加便常规,查个C反应蛋白,验个降钙素原,做个胸片,来个B超,查来查去,三个字“有炎症(感染)”,怎么治疗呢?消炎吧(抗感染)!消啊消啊消,转眼三天过去了,怎么还烧呢?再查一轮吧,很多情况下查完还是三个字“有炎症”,那为什么肝胆B超也查了没发现问题呢?是不是医生水平不行啊?答案是:NO!NO!NO! 细菌经过血液途经进入肝脏,定植,然后繁衍生息,然后引起肝脏的炎症反应,再然后坏死,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谓“打字一分钟,发病三五天”。很多患者都是发烧五六天甚至十几天才诊断出“肝脓肿”。“肝脓肿”这个“罪魁”被发现了之后呢?就该针对性的治疗了,首先要应用静脉广谱抗生素,同时应用保肝药物、抗炎药物,进食不好的患者还要额外进行静脉营养支持,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有些糖尿病患者会说,“我平常口服降糖药一样控制的很好啊”。答案是:NO!NO!NO! 感染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飙升,所以平常的用药种类和剂量是无法控制此时已经“发了疯”的血糖。 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超声检查和CT检查,看脓肿有没有液化,什么叫“液化”?就是脓肿的中心区域有没有变成液态,就好像屁屁上长的“火疖子”,没有液化(俗称“熟透”)就是红肿一片,疼痛难忍,有液化后(熟透)就会出现白色的“脓头”,“脓头”破裂,脓液流出,“火疖子”就逐渐消退了。肝上的“火疖子”可不要盼着自己破裂,一旦破裂会引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就意味着上帝在冲你挥手了。那怎么才能让脓液流出呢?就是“穿刺置管引流”,这项工作一般由专业的超声介入医生来完成,就是在B超的引导下把一根带有导丝的长针刺入脓肿液化中心,再沿着导丝置入一根引流管,这就OK了,听起来so easy!不过这可是很专业的哦,所谓“穿刺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穿刺置管引流后绝大多数患者感染症状会很快缓解,后续还要继续应用抗生素,一般至少两周(有指南建议应用更长时间的抗生素,笔者不敢苟同),如果脓液粘稠可经引流管行冲洗,还可同时给予中药辅助治疗,此外,每周要复查一次B超,观察脓肿变化。患者病情好转后便可带管出院了,到门诊继续复查,一般要等到脓肿缩小至3cm以内方可拔除引流管。有的患者脓肿虽有液化但内部有分隔,就好像马蜂窝,彼此不连通,那就麻烦一些,可能需要多次行穿刺置换引流。“肝脓肿”多为单发,也有多发的,大大小小好多个,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液化的行穿刺置换引流,无液化的就只能靠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来治疗了。 有液化的“肝脓肿”还算是比较守规矩的,还有“调皮”的肝脓肿,往往会引起大麻烦,“火疖子”始终不“熟透”,全身感染会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这时候可能就需要手术切除了,如果出现脓毒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一个“火疖子”引发的惨案就可能发生了。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强力广谱抗生素配合血滤、脏器保护等综合治疗。“肝脓肿”这个“魔头”还有一个大招,虽然很少出,但出招必致残,那就是“迁移性脓肿”。有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流泪。小心!很可能是“肝脓肿”放大招了,“大招”的名字叫“眼內炎”,肝脏的感染菌株跑到了眼睛里,这种疾病进展快,需要极专业的眼科医生手术治疗,而预后往往是就算保住眼球,视力也会丧失大半,甚至失明! 由此看来,肝脓肿还是很凶险的疾病。如此凶险怎么预防呢?可以说防不胜防!在此提醒有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重视血糖控制,勿信偏方,季节更替注意防寒保暖,多休息,饮食清洁,如果出现发烧症状不要自己治,尽快就医方为良策。
术后医嘱要重视: 结肠息肉摘除术为微创手术,术后患者及家属容易轻视,如果患者饮食及活动不按遵医嘱,则易发生并发症。 1.密切观察 观察患者大便性质、颜色、量,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2.卧床休息 ,息肉切除后,患者回病房后卧床休息6 h,凝固范围较大者,适当延长休息时间,2周内避免重体力活动。 3.饮食注意 饮食从无渣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禁食1天,半流质3天,软食3天),2周内避免进食生硬、粗糙食品。 4.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大便干结患者可适当使用润便药。排便时避免屏气用力,以防焦痂脱落导致大出血。 高血压等药物需继续服用,停用阿斯匹林一周 本文系顾建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 什么是胃癌? 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的癌为胃癌,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恶性肿瘤第2位。可发生于胃窦幽门区、胃底贲门区、胃体部等不同部位。胃癌异质性很大,同样病理类型、同样病期的患者可能对治疗的反应截然不同,预后相差很大。 2.胃癌都会引起胃疼吗? 并不是,仅有30%-40%的患者早期即表现出上腹疼痛(心口窝疼)。而早期胃癌常无明显不舒服,进展期胃癌依据个体不同常出现消化不良、早饱感、体重减轻、吞咽困难、黑便等症状。 3.胃部不适吃药就好就肯定不是胃癌吗?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上腹不适、饱胀感、反酸、嗳气等即是胃癌的症状,也是胃炎等良性疾病的症状。口服胃动力药、制酸药能明显缓解症状,但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有些患者因此不去医院就诊,反而贻误治疗时机。如果胃部出现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4.得了胃癌还能活多久? 大约有30%~40%的胃癌病人能够生存5年,肿瘤分期越晚,生存时间越短。接受胃癌根治术后的各期患者5年生存率大致如下:Ⅰ期约90%、Ⅱ期约70%、Ⅲ期约30%、Ⅳ期约10%。但这仅代表具有相似情况群体患者的生存情况,对于个体而言生存期可能较长也可能很短。 5.胃癌与遗传有关吗? 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所有胃癌都会遗传。1%~3%的胃癌是具有家族遗传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类胃癌患者往往发病比较年轻,直系亲属患胃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群高2~3倍。著名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波拿巴其祖父、父亲及他本人都患胃癌,被称为Napoleon Bonaparte家族,是著名的遗传性胃癌家系。另外,由于家族成员生活的环境相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相似,因此,会出现家族中多个成员发生胃癌的家族聚集性现象。 6.胃癌如何分期,什么是TNM分期? TNM分期用以评估胃癌的早晚。其中,T指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N指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指远处脏器(肝脏、肺、腹膜等)转移。用TNM三个指标的组合划出特定的分期,指导后续治疗、判断预后,TNM分期越高,则病情越晚、生存期越短。cTNM为临床病理分期;pTNM为病理学TNM分期。 7.术前怎样评估胃癌临床分期,它有何意义? 临床TNM分期,也称术前分期。胃癌临床分期主要是通过胃镜、内镜超声、腹部CT、PET/CT、磁共振以及腹腔镜等诊断性检查手段评估。胃癌临床分期是实施胃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需要,不同分期可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8胃癌淋巴结转移是“扩散”了吗? 胃周淋巴结转移不算是大家常说的“扩散(远处转移)”,但是锁骨上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属于“扩散”范畴。 胃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1)直接浸润:胃癌可直接侵及邻近组织、器官。(2)血道转移:多发生于胃癌晚期,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在肝脏、肺脏等形成转移灶。(3)淋巴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方式。(4)腹腔种植性转移:胃癌侵及浆膜可脱落种植于腹腔、肠系膜、肠壁和盆腔。 9胃癌能做微创手术吗? 胃癌患者可以实施“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一种手段,仍以肿瘤根治和手术安全为前提。早期胃癌患者应该优先考虑能否经内镜下切除(ESD手术),若不能切除可以进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胃切除术;进展期胃癌选择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效果。 10.胃癌彻底手术后,还会复发吗? 胃癌是可能复发的,即使是进行了根治性胃癌手术。胃癌复发是指,在手术后在残胃、吻合口、或者是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腹膜等处再次发生了相同类型的肿瘤。因此术后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标准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检查,早发现、早处理。
切莫忽视“安静的”胆囊结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黄耿文近年来,胆囊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胆囊结石可以引起腹痛、腹胀、腰背痛等症状,严重时可以并发胰腺炎和胆管炎。但有约30%-40%的胆囊结石病人并无任何不适或症状,临床上将此类结石称为“安静的”胆囊结石。由于这类结石平时并不造成病人任何不适,因此往往容易为病人所忽视。但是“安静的”胆囊结石并非没有危害,来自益阳的王先生就因此付出了代价。益阳的王先生今年62岁,平素身体健康。30年前单位体检时发现有胆囊结石,但由于一直没有任何症状,因此王先生并未重视。直到今年年初,王先生感觉右上腹有些隐隐作痛,而且症状越来越重。于是近日王先生来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王先生大吃一惊。原来王先生的胆囊内有一个肿瘤,据医生推测很可能已经发生癌变。而在王先生胆囊内的结石也已长到3cm直径大小了。家人立即安排他住进了湘雅医院并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的病理切片证实了医生的推测。王先生因为忽视“安静的”胆囊结石付出了代价。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消化道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五位。胆囊癌的病因虽然尚不十分明确,但其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十分密切。据统计,胆囊癌病人90%合并有胆囊结石,而且大多是直径大于2cm的大结石。有结石的胆囊发生癌变的机会是无结石的7倍;而结石直径大于2cm的,发生胆囊癌变的机会增加10倍。因此,胆囊结石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复查,一方面观察结石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胆囊壁的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胆囊癌。如果监测过程中发现胆囊结石大于2cm、胆囊壁出现不规则增厚、胆囊壁出现钙化等情况,应及早手术切除胆囊,预防胆囊癌的发生。
近日,我院普外一区王银中副主任在手术团队配合下成功实施首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患者刘某,女,36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大脾亢,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线(超过肚脐属于巨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常规提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细胞减少,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贲门部血管红色征阳性。患者曾就诊多家医院,建议行开腹手术,家人均放弃,后辗转来到我院找到了普外一区王银中副主任,王主任在对患者进行了详细检查后决定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的巨大脾脏、离断结扎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食管下段及胃底周围曲张血管。但若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则需在上腹部切开一个长约25厘米左右的手术切口,不仅创伤大、出血多,且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如果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可以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种术式相比,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不言而喻。该患者由于巨大的脾脏占据了腹腔大部分空间,术中暴露较为困难,影响手术视野,加之曲张的血管壁薄、脆弱,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为此,普外一区韩朝阳主任、付艳忠、王银中副主任组织全科医生详细讨论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考虑到患者年轻女性爱美的心理,决定对患者实施微创手术。 8月20日,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由王银中副主任主刀,在刘晓主治医师、唐照鹏和手术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历时五个小时,出血少,术中术后未输血,患者上腹部仅有5个约1cm的小孔,切除脾脏从原剖腹产切口取出,减少了腹部切口疤痕,最大程度施行了微创手术,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 医疗技术的创新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保障,是科室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提升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科室主任韩朝阳高瞻远瞩,把握形势,派出王银中副主任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进修一年,师从著名的腹腔镜外科专家胡三元院长、肝胆外科靳斌教授,潜心修学,积累了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进修归来后不断推进新技术实施,先后开展并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高难度手术,包括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等,填补了本市及地区多项空白。 多种高难度腹腔镜肝胆脾手术在我院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肝胆脾微创技术达到了地区及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为我市肝胆脾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下肢静脉血管内形成血栓后,患肢早期出现疼痛、肿胀、皮肤青紫,浅静脉栓塞时沿受损静脉可摸到一条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后期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休克及肢体静脉性坏疽(溃烂、坏死);急性期随时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发生肺栓塞,严重时导致猝死。病因 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是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某一因素可能起主导作用,其它因素相辅相承,则形成了血栓。凡涉及以上因素的情况均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例如:一、手术损伤血管内膜,尤其是骨科、胸腔、腹腔及泌尿生殖系手术;二、肿瘤确切机制不清,通常认为致癌因素可激活凝血瀑布,形成促血栓环境,特别是胰腺、肺、生殖腺、乳腺及泌尿系恶性肿瘤;三、外伤特别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四、长期卧床血流缓慢因素之一;五、妊娠雌激素的作用;六、高凝状态 抗凝物质缺乏、骨髓增生性疾病、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七、静脉炎或医源性静脉内膜损伤如静脉介入诊疗操作。诊断一、临床表现1.浅静脉的血栓形成(即: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浅表静脉(那些皮肤表现清晰可见的青紫色血管),如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等。本病易反复发作。急性期时患肢局部疼痛、肿胀,沿受损静脉可摸到一条有压痛的条索状物,皮温高、红肿。1~3周后静脉炎症逐渐消退,局部遗留有条索状物及皮肤色素沉着,经久不退。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血栓可发生于下肢静脉的任何部位,症状也会因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轻有重。约2/3的DVT是无症状的。(1)当血栓只发生于小腿深静脉时(周围型),症状不明显,表现为轻微小腿胀痛、腓肠肌轻压痛、局部沉重感,因此易被忽视;当血栓从小腿向大腿继续伸延时,小腿肿胀、疼痛日益明显,腹股沟以下浅静脉扩张、肿胀,股三角区(大腿内侧靠近腹股沟约3M2的三角区)可以有明显压痛,此时就形成了髂股静脉血栓(中央型),此时,可伴有发热、乏力、心动过速,血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如果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后果较严重。当发生肺栓塞时,会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紫绀、休克、猝死。(2)若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广泛性血栓形成(混合型),不仅血栓造成静脉阻塞,同时刺激动脉强烈痉挛,则下肢疼痛剧烈,整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呈紫褐色,有的可发生水疱,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可出现休克及肢体静脉性坏疽(溃烂、坏死),此种特殊类型也称为“股青肿”。具有如上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二、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可采取以下检查方法:1.超声波检查:此法为较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可直接观察静脉直径及腔内情况,可了解栓塞的大?及其所在部位。用彩色血流多普勒实时显像法对膝以上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5%)。2.CT或MR静脉造影:无创,准确,直观,可以同时观察下腔静脉及髂静脉周围有无肿块压迫等血栓形成的因素。3.静脉造影: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能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侧支循环情况。同时还可以逆行造影,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但由于此法有一定的损伤性,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肾功能损害,因此必要时才进行。治疗一、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1.一般性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局部热敷,必要时可穿弹力袜或用弹性绷带包扎。避免久立或久坐。2.药物治疗:止痛药有: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阿司匹林等,一般不必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期浅静脉血栓范围较广时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避免血栓蔓延至深静脉系统导致肺栓塞。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面20~30cm,膝关节微屈曲位。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起床后应穿长统弹力袜,穿着时间为6周~3个月。2.抗凝治疗(1)肝素:静脉注射肝素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达到正常的1.5-2倍,维持治疗5—7日。 但静脉注射肝素的剂量较难控制,掌握不慎就可能引起出血,因此较安全的方法可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2)华法林:肝素治疗5天后口服华法林,直到凝血INR指数(凝血激酶时间,PT)达正常水平的2-2.5倍。其后,给予维持量持续3~4月。3.溶栓疗法 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和纤维蛋白溶酶。由于较易引起出血,其长期疗效并不胜于抗凝疗法,因此一般只在合并肺栓塞时使用。对于不能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又发生肺栓塞危险较低的情况,可试着用抬高肢体和局部热敷的方法。4.介入治疗:分永久性和临时性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一般认为,以下情况是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指证:(1)病人已发生肺栓塞事件;(2)血栓蔓延到下腔静脉;(3)病人在规范抗凝的情况下,仍发生栓塞事件;(4)病人有出血现象存在不能使用抗凝剂者;(5)病人处于脑血管意外或重大外科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可能导致致命性出血者;(6)髂静脉内存在漂浮血栓者;临时滤器的植入指证除了上述以外,还有:(1)严重的多发性创伤;(2)容易导致静脉栓塞事件的重大手术,如髋关节置换等。当然腔静脉滤器植入还有一些相对的指证,如:(1)深静脉取栓或溶栓时配合使用;(2)恶性肿瘤患者预计存活能超过2年者以上;预 防一、术后、产后等长期卧床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并作深呼吸和咳嗽动作;能起床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促使小腿肌肉活动,增加下肢静脉回流。二、积极治疗静脉曲张早期拔除静脉插管,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三、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而又须手术者可在术前采用小剂量肝素、口服华法林预防。血栓高危病人术后6小时可以开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四、已有小腿静脉血栓的患者形成时也应尽早处理,以防血栓向股静脉延伸或发生血栓脱落五、血栓高危病人应穿着抗血栓袜预防血栓。深静脉血栓治疗后病人应长期穿着医用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