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手术尤其是肺部肿瘤手术涉及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以及目前我个人开展的极致精准的亚肺段切除,今天我就图给大家讲解肺部各类手术。我们首先看双肺在人体的体表投影,全肺切除即切除左侧或右侧肺,在肺癌手术的早期,限于当时的技术及认识,全肺切除是肺癌手术的主流。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上中下三叶。大多数情况下肺叶由自然发育形成的肺裂分开,肺裂可能发育不全甚至完全不发育。每个肺叶又可以细分为2-5个肺段(右中叶最小,有2个肺段,右下叶最大,有5个肺段)。大多数情况下,右肺分为10段,左肺8段。每个肺段占整个呼吸面积的4-6%,见下图。下面是肺段到肺亚段的细分图,每个肺段更细分为2-3个亚段,每个亚段的呼吸面积占全部呼吸面积的2-3%,对于适合的患者采用肺亚段或联合亚段切除更是将精准手术做到了极致。这类手术我已经顺利开展了多年。上图:以上,只是介绍了肺叶,肺段,亚段手术的大致切除范围。真实手术中,手术者还要精细的解剖,切断通向靶目标肺组织的动脉,静脉,支气管以及解剖分离靶肺组织与相邻肺组织的界面,实际操作情况要复杂的多,如,肺段的解剖变化万端,千人千面;如,不同年龄,环境,疾病下肺组织质地大不相同,有的毁损如蜂窝,有的粘连如水泥,这都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与风险。
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焦虑的肺结节患者。他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是:这个结节是肺癌吗?该观察随访还是手术?如手术采用什么手术方式?手术会严重影响生活吗?关于肺结节的诊断,磨玻璃结节等概念已经是大家都熟悉的了,这里不作赘述,我仅就肺磨玻璃为主型腺癌随访和治疗做一下说明。1,关于随访对于<6mm的磨玻璃结节或>6mm但其内实性成分<6mm的磨玻璃结节,建议6-12个月间隔的随访是大家的共识,写入了各大权威的临床指南。但随访到什么时候手术呢?这就需要专业医生的判断了,大的原则是“它不变,我不动”2020年,日本癌症研究组织又启动了一项新的研究,即编号为JCOG1906的影像非浸润腺癌的随访研究。用白话说就是,CT上磨玻璃为主的非浸润腺癌能够推迟到什么时候手术且不影响患者生命?我先解释下什么是影像非浸润腺癌:在薄层CT下,绝大部分区域为磨玻璃成分的肺腺癌,肿瘤直径≤20mm,其内实性成分比(CTR,就是CT中亮白的部分)小于0.25。如下图,既往大量研究发现这类磨玻璃为主的腺癌极少出现血管和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这样的腺癌还是局部病变,因此命名这类CT影像的腺癌为‘’影像非浸润腺癌‘’。对该类病变进行手术,5年生存率接近100%且几无复发,这样优异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肺结节患者的验证。因此,我们可以对大多数直径不到20mm的纯磨玻璃结节和实性成分很少的磨玻璃为主型结节进行随访观察。在生活中,那些因为体检偶然发现了5mm、8mm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是不是可以放下“性命堪忧”的焦虑了呢?我们再来说说日本JCOG1906随访研究的细节,入研究组的700多例患者均为磨玻璃为主型结节,肿瘤直径<20mm,实性成分比(CTR)<0.25。年龄从20-79岁。他们将在1年一次的复查中直到肿瘤直径超过20mm,或实性成分增加到实性成分比>0.25再行手术。根据过往人口数据的研究,与研究组相对应年龄段的普通人群10年的生存概率为88%。如果,研究组中肺结节患者手术后仍能达到相似的10年生存率,则完全可将磨玻璃为主型肺结节的手术时间大大推迟,且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据该试验测算,50%的患者也许终生不必手术,因为磨玻璃为主腺癌进展缓慢,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这样的肺癌不一定是影响寿命的身体最短板。JCOG1906研究是基于过往20多年的磨玻璃肺癌研究的基础之上,尽管尚无新的数据公布,笔者相信大概率能取得肯定的结果。2,关于手术时机的个性化考量。JCOG1906研究还设定了“排除”条件,也就是排除一些不适合随访的高危因素,因为具有这些已知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随访会造成生存率下降。我这里一一说明。首先,进入研究组患者在第一次登记后3个月要复查CT,排除可能生长速度快的磨玻璃腺癌患者。虽然,非浸润型腺癌生长多极为缓慢,有研究显示纯磨玻璃腺癌的体积倍增时间约1500天,但也有部分腺癌包含为微乳头、实体和复杂腺体等高危成分,这些成分生长转移较快,需要及时手术。其次,对于贴近胸膜的磨玻璃成分为主腺癌,应该积极手术,因为,贴近胸膜的腺癌存在胸膜侵犯的可能,一旦胸膜被肿瘤侵犯,发生淋巴转移,胸膜播散的风险大增,肿瘤的分期也会跳升,威胁患者生命。笔者在工作中遇到多例磨玻璃结节出现胸膜侵犯,有的甚至发生在纯磨玻璃结节阶段。JCOG研究也将贴近胸膜,局部胸膜增厚,凹陷等作为排除随访的指标。第三,应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身体心理状态,和预期切除范围。如,当磨玻璃结节位于肺野外周时,通过简单的小范围楔形切除即可,可选择偏晚些手术。但,当病灶位于肺中间时,为了保证切缘与病灶有足够的距离,则需要切除多个肺段甚至肺叶。那么,选择在病灶直径仍较小时提前手术切除可以保留更多的肺组织。再如,有的患者在间质性肺炎基础上癌变,这样的病变多进展迅速,建议早早切除。临床工作中还有一类患者,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有的甚至双侧多达几十个,都考虑癌前病变甚至早癌,这类患者在亚洲女性中较为常见,具体原因不明,对待多发磨玻璃结节的治疗,只切除有威胁的结节,而随访其他,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类切除手术时应采用最小扰动,不去动非目标区域,方便以后再手术治疗。3,肺磨玻璃结节的手术治疗目前,对于磨玻璃为主腺癌的切除仍是最为可靠的方法,当然也有射频消融,放疗等方法,对于高龄、肺功能差、多发结节、拒绝手术的患者更为适合。目前手术治疗均采用胸腔镜下微创治疗,磨玻璃结节只需切除病变所在的部分肺叶或肺段,术后3-5天可以出院。对于某些适合的患者,笔者采用更为精准选择性的亚肺段切除,取得了更好的保护患者肺功能的作用。综上,总体来说,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手术治疗预后极佳,即使是20mm的磨玻璃结节,只要实性成分少,切除后极大概率可以治愈。更不必论那些更小的磨玻璃结节了,完全不必恐慌。不过,建议患友们还是就诊咨询专业机构专业医生,坦率的说,目前,国内肺结节的治疗标准不一,存在普遍的过度医疗的问题。某些视频平台,娱乐带货可以,医学问题谬误百出,哗众取宠,多不必信。我每次门诊,我都会建议多个患者继续随访,不要手术。希望笔者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益。
常有患者简单直接地问:“食管癌手术后还能活多久?”下面我用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来回答。日本食管癌协会(JES)每年都会公布经过5年随访统计出来的食管癌患者治疗及生存数据。2023年初刚公布了2015年的数据,笔者再对比其2013、2014年的数据,发现从食管癌的发病率,患者年龄构成,病情分期,治疗模式,总体生存等方面各年都保持基本一致,但微创手术比例升高。日本食管癌数据收集基于其全国联网的国家临床数据库,其资料详实,精确到个人,且注重患者隐私保护。我们与日本人同为黄色人种,食管癌也是以鳞癌为主,治疗理念近似,因此日本的数据非常值得借鉴。总体来说,2015年,在接受食管切除术的5172例患者中,5年的总体生存率为59.9%。手术死亡率0.79%。这些都明显优于欧美的食管癌治疗效果。对于恶性肿瘤来说,无分期则无治疗,不同分期代表从早期到晚期的不同阶段,其治疗手段,强度,预后自然不同。我们再看不同分期的食管癌的预后数据。先上图由于该报告数据量很大,本文仅贴出最重要的按照日本JES第10版分期的食管癌术后的生存数据,按照国内通常采用的UICC(国际癌症控制联盟)分期所得的数据也基本一致。我们大致可知,食管癌手术后从早期的80%左右的5年生存率逐层下降到约25%左右的晚期5年生存率。理解这样的生存率还要知道,罹患食管癌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见下图,日本80%的食管癌患者年龄大于60岁。>80岁的患者比例高达10%。这样的高龄人群,即使没有食管癌,也可能因其他疾病或意外造成生存率的下降。也许有人问了,这是日本人的食管癌数据,能代表国内水平么?日本的食管癌的治疗水平是世界领先的,我也以此专程赴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修,学习他们的临床研究及手术技法,可以说对比中日食管癌治疗,有亲身感受。总体来说,国内高等级医学中心的胸外科医生在手术技法方面是不逊于日本医生的。手术技能的提升依靠严格的培训和数量积累,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中央病院的食管外科,每年完成约150例各类食管癌手术,已在日本名列前茅,而国内,食管癌的手术量远远大于日本。我们的差距主要在临床研究方面,当然,这方面我们也正在快速追赶。根据国内近来的一些回顾数据,我们的食管癌的总体生存率与日本近似。随着这几年新辅助免疫+化疗+手术的综合治疗模式的开展,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也必然会体现在几年后的远期生存数据上。
当前,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已经成为胸外科常规手术。传统的大开胸(开放)手术已经退到替补角色,在微创手术开展较好的医疗中心,开放手术仅用于微小切口难以处理的复杂疾病患者。笔者近2年手术微创率都在9成以上,包括高难度手术如肺癌的袖切成形、双袖切、双成形等都在胸腔镜下完成。当然,微创手术能成为主流,除了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外,最重要的还是其不输于甚至强于开放手术的疾病或肿瘤治疗效果。,微创切口区别于传统切口主要在于它无需撑开肋间或锯开胸骨进行手术,见右图微创切口仅2-6cm,仅仅切开肋间隙而不撑开肋间,这样对肋间神经损伤很小,术后疼痛轻,由于所有操作在放大的高清监视器下进行,手术更加精细。见上图(两孔切口)微创手术切口也分为多种,以肺癌纵隔肿瘤手术为例,常见的完全单孔,两孔,三孔,经剑突切口等。可说百花齐放,与时俱进。胸外科医生为了更好的治疗疾病,减少患者创伤,是费尽了心思的,医者和患者的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什么样的切口最好呢?作为患者该如何选择呢?我先说目前结论,也是大家公认的观点——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手术是以创伤为代价治疗疾病的艺术!我们可以把手术比作大厦,切口则为门厅。它最容易被患者看到,被关注,但行内人谁会仅用它来衡量手术的好坏和创伤的大小呢?手术是个系统工程,手术前的精准判断与“设计”,手术中规范“施工”,及“施工”时的稳定、精确才是决定手术的好坏及创伤的大小关键啊。如果以切口的个数多少及位置来判断手术的好坏、创伤的大小。那就too naive, too simple了!当然,随着技能的提高,每个追求完美的手术医生都会自然采用更小、更少的切口完成同样的手术,但笔者绝不赞成在技术尚未达到时,片面追求切口的小和少,而忽略了手术的核心要求。胸外科手术的核心要求是什么?首先,是安全!胸外科手术风险是较大的,患者的生命安危始终是手术关注的第一重点,这毋庸置疑。其次是肿瘤学原则,要求完全、完整切除肿瘤。切除肿瘤时,就像要把传染源隔离起来一样,术者要从肿瘤外围乃至距离恶性肿瘤一定距离的正常组织入手,进行分离解剖。这样,完成切除后肿瘤标本是被完全包裹在正常组织当中的,即所谓“整块切除”(en bloc)。当切缘距离肿瘤不够、肿瘤破裂甚至挤压肿瘤都可能造成切除不净甚至肿瘤播散。因此,手术切口的设计也是首先考虑安全、肿瘤原则,切口大小放在次要地位。有了这个原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手术切口多做在靠近病变的位置,有时要多个切口了。那是为了更好地显露病变,完全切除病变,也为了方便控制手术野出血等意外啊。当然,有一些手术,切口的大小美观的比重上升甚至要重点考虑,如某些特殊人群和特殊手术:演艺明星,美容手术及非肿瘤手术等。说一说目前胸外科界“流行”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吧。“单孔”即所有的手术器械和胸腔镜口手术器械从单一切口进出。优点:切口仅仅1个,创伤似乎更小。缺点:器械间相互“打架”必然增加。为了完成“单孔手术”,术者不得不使用更贵的器械耗材,更多地夹持组织增加显露(单孔显露相对较差),扶镜手不得不保持别扭的姿势扶镜子等等。术者个人技巧提升可以部分克服这种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彻底消除。于是我们看到,单孔手术操作往往比较“难看”——显露差点,出血多点。当然,我是说同等技术条件下。因此,很难说单孔更微创,也无高水平的证据证明单孔优于多孔手术。在胸外科学界,有几个大家公认的高手使用3孔法手术,他们追求手术的每个细节极致完美,但切口方式多年不变。最后总结:目前,我个人使用所有种类的切口(单孔、两孔等)进行手术。我对大家建议的切口原则是:对于相对简单安全的手术和特殊个体可以偏重切口美观。但手术切口选择的大原则不变,应选择术者最擅长的切口,便于精确地完成手术,最符合安全和肿瘤学原则的切口。本文系侯广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1例85岁的早期肺癌住院患者因其家属顾虑风险放弃根治性的手术治疗之事令我思考。我相信其家属也是为了老人安全考虑。但实际上,经过入院评估,老人尽管高龄,身体状态却年轻,脏器几无毛病,生活质量很高,评估手术风险也小,因此,家属放弃手术根治机会着实可惜,也不知老人家自己会怎样想?下面,我将平时高龄患者手术的工作和研究进展给大家介绍一下。传统上,人过七十已经被认为是高龄。伴随着器官的老化衰竭,手术必然风险风险增大。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展,人们健康状况的提升,外科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也极大提升,80岁甚至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手术已是寻常。即使在被认为是高风险的胸外科,进入微创时代之后,80岁以上患者的手术也可以快速恢复,一般的肺与纵隔手术,次日即可下床,3-5天即可出院。经过严格术前评估的高龄患者,手术风险是很低的。笔者本人仅在2月份就顺利已经完成3例80岁以上的肺肿瘤手术。高龄老人的手术自有其特点:一方面,饱经风霜的身体常合并胸腔的粘连,淋巴结的钙化,组织脆性增加等需要更加精细的操作;经常合并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也需要围手术期更精细的管理。另一方面,高龄患者预期寿命有限,治疗包括手术需要平衡其治疗强度和身体条件。临床工作中,对于高龄肺癌患者,会综合考虑其身体条件和基础疾病等,手术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的强度相对减小。笔者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学习时,他们的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是化疗2次后食管肿瘤切除+3野(即胸、腹、颈部三个区域)淋巴结清扫,而对于>80岁的患者,则不做化疗直接手术且只做胸腹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近期远期疗效与年轻组大体相当。目前,日本还在进行这多项高龄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如淋巴结清扫范围研究等。根据其近期发表的数据,日本全国80+90+年龄段的肺癌手术占比高达10.5%。所以,高龄并非手术禁忌,精确科学的判断和手术治疗仍能安全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终究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医,有尊严地活着。当我老了,我会平静面对死神,我来决定如何治疗。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会遇到大量肺微小磨玻璃结节患者,由于对肺癌的恐惧,他们许多都处于焦虑的状态,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有的甚至需要心理医疗救护。2019年,我专程赴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系统学习他们早期肺癌临床研究及手术技法。今后,在临床工作之余,我将逐步介绍日本早期肺癌的临床研究及重要文献。本次首先介绍“小于等于5毫米的孤立肺磨玻璃结节生长变化”的研究,这篇论文发表于2015年,是肺磨玻璃结节生长转归的重要文献,后续也有一些相似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因此,此篇可作为肺微小结节转归结局的重要参考。作为医疗科普,我不再介绍研究的入组,研究方法等细节,仅重点介绍其中重要结论。在439例小于等于5mm的孤立磨玻璃病变患者中,394例患者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保持稳定,仅45例患者(10.3%)逐渐增大。其中5例切除,40例继续随访,生长曲线图见图2,从图中可直观看到,磨玻璃结节在长达5-8年的随访时间中缓慢增大。5例切除患者中,1例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微浸润癌,2例浸润癌。顺便提一句,以磨玻璃成分为主的肺癌,极少发生侵犯转移,远期预后极好。结论:在微小磨玻璃结节中,约90%的磨玻璃结节会长年保持稳定,甚至部分结节可能变小,消失。仅10%的患者出现缓慢增长,需要外科治疗或未来需要外科手术切除。因此,磨玻璃成分为主的肺结节是极早期或癌前病变的影像特点,以磨玻璃病变为主的肺腺癌生长发展非常缓慢,有充分的时间对其进行随访观察。
近20年来,关于亚实性(磨玻璃)肺腺癌的临床研究持续进展,磨玻璃结节为主要影像表现的肺腺癌预后很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些肺癌研究中,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牵头的JCOG系列研究无疑起到了开创并引领世界的作用。如,JCOG0804研究中,磨玻璃为主(CTR<=0,25)<2cm肺腺癌切除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99.7%(1例死于其他疾病);而JCOG0802研究结果提示,以实体成分为主(CTR>0.5)<2cm肺腺癌的五年生存率94%。这些结果都提示我们,CT影像上具有磨玻璃成分的肺癌预后很好,这个时期的肺癌绝大多数都可治愈,不需要“谈癌色变”。但,肺癌预后的好与坏绝非黑与白那么分明。众所周知,肺癌的发生和逐步发展与时间相关。从局部微小病变开始,随着时间逐步长大,癌细胞侵袭周围组织、淋巴管、血管,逐渐扩展到全身。更需要重视的是,癌细胞本身侵袭性强弱也有很大不同。病理学研究发现,病理类型为“微乳头型“和”实体型“的腺癌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和转移特性。即使是影像表现为磨玻璃的腺癌中也常发现这种高侵袭性病理类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原发病灶还很小的肺癌就有多发转移,原因多于此高侵袭类型有关。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最近发表了他们对亚实性腺癌(磨玻璃结节)中高侵袭成分的研究,总结了高侵袭病理成分的相关因素。在他们回顾总结的866例早期腺癌中,微乳头和实体型的腺癌及淋巴血管侵犯的腺癌为高侵袭成分,具有高侵袭成分的ⅠA期腺癌5年生存率仅90%,而无高侵袭成分的腺癌为98%。在<=2cm的亚实性腺癌中,有高侵袭成分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85.8%,而相应无高侵袭成分的为98.9%。因此可见,腺癌中的高侵袭成分显著影响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及生存。那么,临床工作中,当我们遇到相似的影像,相同的分期的患者,如何找到那些具有高侵袭成分的亚实性腺癌呢?回顾临床资料,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的研究者发现:CTR值>0.5,SUV最大值>1.5,吸烟指数>20包-年是出现高侵袭腺癌成分的预测因素,即,具有以上三种因素的患者更容易患上高侵袭腺癌。数据显示,具有以上3种因素之一,出现高侵袭成分的概率为12.4%,而没有相关因素的仅为1.3%,相差近10倍。因此,研究者建议对具有以上特点的的患者应更早地进行手术治疗。我曾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修,与研究者四仓、吉田等医生熟识,他们手术精细,研究数据详实可靠,非常值得借鉴学习。文后我将摘要贴出,方便同行阅读。有些术语如CTR,SUV,吸烟指数可以自行查询。另,关于吸烟,不仅与肺癌发病率密切相关,更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建议吸烟者尽早戒烟
西区复审评审结果公布 | 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西区复审评审会圆满落幕11 月 29 日,“胸外最强音”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西区复审评审会在成都圆满举行。这次手术视频评审是全国最高水平的手术技艺展示。我以1例高难度的肺癌手术获得中西部10省肺叶切除专家组冠军。 精彩继续 “胸外最强音”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西区复审评审会已圆满落幕。至此,北、东、南、西四大赛区的复审评审结果已全部揭晓,后续最终赛事进度报道敬请持续关注!
新年将近,病房喧嚣声音终于降了下来,我可以有点时间就一些外科手术热点问题谈一点看法。机器人手术目前在国内正在快速增加,机器人+微创非常时髦,学术会议上也是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河南医疗界的排头兵,我院2020年国内最新的达芬奇Xi机器人也已经装机使用。相比上一代Si机器人,它具有更好的操作视野和灵活性。还要说的是,我国机器人的引进与国外并不同步,美日已有更新一代的Sp,X的报道。应该说,在硬件条件上,我院是争取看齐或靠近国际顶级装备的。还是来谈谈我眼中的正在临床应用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吧,首先说,目前的医疗手术机器人不是像阿童木或机械战警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自由行动,自主动作。医疗机器人更像一个模拟机,手术医生坐在操作台前,双手套进指套,随着指套活动,机械臂做出相应的动作,完成手术。见图,高大上吧?手术机器人能带来什么好处呢?1,手术医生不用站着手术了,可以坐着,也不必刷手带无菌手套,穿无菌衣,如果家里面有一台机器人操作台,联网后,甚至可以进行远程手术。这对医生无疑是舒适的选择。2,机械手臂可以过滤掉人手轻微的抖动,且机械关节较人的关节旋转幅度更大,可以在某些刁钻的角度进针。但,我感觉这对绝大多数医生意义不是太大吧,也许我80岁时有好处。3,高倍立体视野,这对精准手术很重要,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高清晰胸腔镜也可以达到相近效果,差别不大,就像4000万像素和5000万像素的专业相机吧!都足以满足需要。那么,手术机器人有弊端吗?当然,最主要就是钱了!目前达芬奇机器人装机费用2000多万,每年还要有200万的不菲的维护费用,所以,机器人手术开机费用就是3万多,哎,娇贵啊。还有,手术使用的机械臂,是医用耗材,用过几次就得扔了,也很贵哟。这些费用从哪里来?在国内,捉襟见肘的医保是不会给你的,只能自付。好在一些医院新技术有一定的推广优惠,先赔本赚吆喝吧!每台机器人手术费用目前是常规费用+2万左右,这是赔本的哦!其次,从创伤的角度,机器人并没有减少手术创伤,就肺手术来说,做肺叶切除手术,熟练的外科医生只需1个或两个小切口即可,机器人手术必须4个切口,因此,至少在胸外科领域,手术机器人没有减少创伤。3,目前的机械手臂没有力反馈,术者在操作台上是感受不到组织硬度,手上牵拉力量大小的,如果抓持组织力量没大没小,就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风险,也可能增加组织创伤的。4,目前使用的手术机器人器械装配比较耗时,搭配的手术器械也不够丰富,手术中需要助手进行协助。综上来说,就目前应用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系统,还只是外科医生手中一个昂贵的工具,并没有对手术带来革命性的深刻的改变。如果手术比作艺术品的话,它的好与坏取决于艺术家的天才巧思和精湛工艺,而使用工具是电动还是手动,是坐着还是站着做并不十分重要。但我相信未来,相信人类的聪明智慧。机器人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不远的将来,手术机器人一定能够克服现在技术方面的缺陷。比如操作过程的力反馈,比如系统的庞大,昂贵。也许,未来的手术,人类可以通过微小切口植入微小的纳米机器人,自主在人的体腔内清除病灶,实现真正的精准、微创医疗。到那时,医生的双手可以得到真正的解放,手术不再是令人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