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提问:患者女性,24岁,发现脊柱侧弯有十年,想了解脊柱侧弯会不会影响以后怀孕?!有遗传性吗?现在需不需要处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专科晋大祥回复: 你好!从脊柱正侧位X线照片看,胸腰段向左侧弯的Cobb's大约40度。不影响怀孕,但要定期复查全脊柱正侧位和左右侧屈为X线照片,以判断是否逐渐加重。一般认为,Cobb's大约45度,可考虑手术矫形。最近研究发现,进展性脊柱侧凸与普通脊柱侧凸相比较,遗传学因素占更大成分。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您是否满意。
患者问:晋教授好!我父亲今年74岁,8年前摔倒,造成脊柱压缩性骨折,这些年一直腰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MR检查示:腰2椎体压缩变扁,前缘压缩约三分之二椎体,椎体后部突向椎管内,相应椎管狭窄。想咨询一下,像我父亲这样的情况(压缩三分之二椎体,时间又这么长了),是否还能进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专科晋大祥回复:腰2椎体陈旧骨折,已经畸形愈合。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和小关节增生由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也是老人这些年腰痛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MR检查示:腰2椎体压缩变扁,前缘压缩约三分之二椎体,椎体后部突向椎管内,相应椎管狭窄。椎体陈旧骨折已畸形愈合,很难通过球囊在椎体内扩张撑开恢复椎体高度,这种情况一般不适合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可能要考虑经腰2椎弓根的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术!具体术式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随著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不断的进步,这类脊柱疑难疾病的解决已经不是太困难的事情!祝老人家早日康复!患者提问:感谢晋医生回复。想再了解一下,结合我父亲目前的情况,从理论上来说,现有哪些比较成熟的微创手术可能可以采用?麻烦晋医生百忙之中帮忙再回复一下,然后我可以一种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再去更深入咨询了解,最后看看是否有一种确实适合我父亲的情况。谢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专科晋大祥回复:针对陈旧性椎体骨折畸形愈合、后凸畸形且有硬脊膜严重压迫,微创手术方案应该包括:经皮腰2椎弓根的截骨!截骨后,腰1和腰3可行经皮空芯螺钉强化固定矫形!该方案应该是解决这类疑难问题最先进、最微创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提问:是的,所以我说从理论上说,还有哪些微创手术,然后我会去医院当面咨询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专科晋大祥回复:是的!面对面的诊断和评估必不可少!另外,如果确定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这个问题也必须重视!
在评估老年脊柱畸形时,放射学测量要求拍摄患者独立站立位影像。这样的体位对有效评估畸形的主要特征和患者可能恢复平衡的潜在代偿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患者不处于负重位,那么就有可能低估畸形全貌、躯干倾斜以及代偿机制,导致对患者不准确的评估和治疗。理想的站立位X线照片体位包括自然足位,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曲至指尖置于颧骨或锁骨中点。Radiographic measures in the context of adult spinal deformity evaluation require images obtained in a freestanding patient position.This patient positioning is essential to effectively evaluate key aspects of a deformity and potenti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that a patient may be recruiting.If a patient is not in a weight-bearing position,global deformity,truncal inclination,or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can be underestimated and lead to improper patient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Ideal standing radiograph position involves natural foot position,forward shoulder flexion,and elbow flexion to bring fingertips onto the cheekbones or midclavicles.CT和MRI研究表明,可以量化腰段脊柱对旋转力矩的反应,并发现退变椎间盘轴向旋转的增加与椎间盘造影激发的疼痛有一定联系。另外,轴性腰痛患者的X线平片显示出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相一致的特征。虽然X线照片不能区分软性椎间盘组织,但可以显示椎间盘高度降低,即提示椎间盘塌陷或脱水。终板硬化或骨在骨上的现象常见于严重的椎间盘退变,且这就是疼痛源的标志。CT and MRI studies have quantified the response of the lumbar spine to rotatory torque and have correlated increased axial rotation in degenerated discs with pain provocation on discography.Additionally plain radiographic fi ndings in patients with axial low back pain may demonstrate characteristics consistent with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While radiography does not demarcate soft tissue disc,film may reveal decreased disc height consistent with a collapsed or dehydrated disc.Sclerotic end plates or bone-on-bone appearance are commonly seen with severely degenerated discs and may indicate pain origin.参见《微创脊柱畸形外科学(第三章)》
医学指导:晋大祥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文/脊柱骨科 谢炜星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蔡女士今年65岁,最近抱怨自己得了一种疑难怪病:“走路不到10分钟就觉得小腿酸、胀、麻、痛,而且腰直不起来,必需下蹲或坐下休息一会,然后才能继续走路,走一走,歇一歇,停一停,十分辛苦。1年多前还可以走30多分钟,现在越来越严重了,家里人说她这么大年纪了,治不好,老年人都这样……”令她感到十分悲观。但她不甘心,经病友介绍,找到脊柱骨科的晋大祥教授诊治,通过中医及微创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发生。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怎样让老年人远离腰腿痛,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呢?下面就介绍一下晋大祥教授关于老年腰腿痛的预防及微创治疗经验。 一、老年腰腿痛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很多老人家有这样的体会,经常腰酸背痛,并且经常复发。或者行走困难,腰背乏力,逐渐驼背。或双下肢放电样疼痛麻木,走一段路后坐下来休息一会才能继续前行。或打个喷嚏就背痛难忍。不要说逛街买菜,聚友饮茶,远足旅游,就是足不出户,含饴弄孙,生活自理都有障碍。目前,腰腿痛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病症。统计表明,腰腿痛在老龄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在过去一年内,42%的老人至少有一次腰痛发作。因此,在因腰痛而就诊的全部病人中,64岁以上的老人占20%。美国每年用于治疗和康复的费用高达2000亿美元。我国腰腿痛患者数量估计为美国的4~5 倍,所以实际发病人数和医疗费用可想而知。因此有必要了解腰腿痛的一些相关知识,重视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腰腿痛,功能受限只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导致腰腿痛。常见且需要特别治疗的疾病主要有: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腰椎肿瘤、腰椎结核等。由于这些疾病导致腰椎及椎间盘结构性发生破坏、不稳等病理改变,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照片、腰椎CT平扫重建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评估。 三、老年腰腿痛的预防措施老年腰腿痛的预防非常重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整体观念。有些预防措施甚至要从儿童期开始。正如中医典籍《内经》记载:“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预防骨质疏松,保持骨骼质量从儿童开始,坚持体育锻炼,特别是与负重有关的体育锻炼。但是,锻炼要讲究方法,不可造成运动损伤,锻炼的方法和时间要因人而异。同时,中医也很重视静养,要养精、养神、养气。充足的营养饮食,保持适当体重,减少脂肪,增加肌力,太肥容易加重椎间盘的负担,但过分减肥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2、保持直立,防止驼背畸形有效保持直立姿势的能力是人体正常功能的基础,而脊柱畸形经常损害人体维持直立姿势的能力。建议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重视筛查、早期发现和矫正儿童脊柱侧弯。成年人如果发生腰椎骨折等,建议积极治疗,争取解剖复位。以免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后),特别是绝经期之后,随着骨量丢失的加重,驼背及腰腿痛有可能逐渐加重。 3、要防跌倒,防骨折必要时用手杖、拐杖或助行器。维持无外力支持的直立姿势消耗很多能量,就容易造成腰背疲乏无力、疼痛和行走功能障碍等,这常见于脊柱畸形患者。家庭装修要防滑,行走要看好脚下的路。 4、要充实医学科普知识,信赖专业医生看病是一件有大学问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多学习,既要充实自己的医学科普知识,还应信赖专业医生。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很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诊断治疗一定要依靠自己的专业医生,信赖自己的专业医生,把专业的事情放心地交给专业人员。老年腰腿痛患者常合并多种其他方面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阻肺等,与骨质疏松症一起,使得老年腰腿痛的治疗困难而复杂。因此,对于老年腰腿痛,特别是老年脊柱畸形的治疗,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为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人们日益重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开发。微创脊柱技术正逐渐成为治疗这些老年疑难脊柱病的理想选择。微创脊柱技术主要包括:椎间孔镜下的神经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滑脱、脊柱侧凸的经皮螺钉矫形、固定融合术等。术中影像导航、手术机器人等先进设备为精准微创手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术后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早期桃红四物汤加减。如果残留下肢麻木无力,再配以黄芪、全虫、蜈蚣等益气活络之品。研究表明,微创脊柱技术结合中医辨证施治,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出血,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明显减少。
医学指导:晋大祥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文/脊柱骨科:谢炜星 主治医师张某是一位国内知名画家,今年65岁,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但近半年来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走路时脚踩棉花感,马步站桩十分吃力,上下楼梯时常跌倒。两个月前又出现双上肢麻木,双手动作笨拙不听使唤,像往常一样进行精美的绘画和书法创作已不可能,甚至连用筷子吃饭、系解扣子等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于是,这位艺术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慕名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晋大祥教授,经查体、颈椎MRI和CT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1、什么是颈椎病呢?颈椎间盘组织(或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食管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颈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活动度很大,具有屈伸旋转的功能,由于大量活动、劳损的积累,长时间后可形成慢性损害,易产生退行性病变,这是发病的内在原因。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低头族”增多,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从中老年向青少年蔓延。2、颈椎病有什么临床表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部不适、上肢麻木疼痛、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还可出现视物模糊、听力下降、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可大致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食管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椎动脉型颈椎病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食管压迫型颈椎病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值得一提的是,颈椎病是常见病,因此大众容易在认识上出现误区,例如出现脖子疼就以为是颈椎病。其实不然,诊断颈椎病需要通过病史、影像学检查和医生系统检查来综合判断。如果您出现了上述症状中的一条或多条,应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治疗。3、颈椎病的好发人群有哪些?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以40-60岁多见,但近年来,颈椎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颈椎病多见于头颈部长期处于同一姿势人群,或头颈部活动频繁以及从事颈部容易受伤的职业人员,比如:教师、会计、从事电脑工作的人、司机、外科医生、运动员等。此外,习惯使用高枕的,有颈椎外伤史的人也易患颈椎病。4、怎样预防颈椎病?(1)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应间隔1-2小时活动颈项,避免颈部长时间维持一种姿势。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切忌长期半卧位看书报及伏案休息,也不要长期坐位头倚沙发休息。(2)注意颈部保暖,忌吹风淋雨。冬天可用围巾护颈,夏天避免吹电风扇和久居空调环境中,尤其不能直对着吹凉风。(3)睡觉时不可俯着睡,枕头不可以过高、过软或过平,建议用保健枕,枕头高起的位置正好垫在脖子的下方,用来衬托颈部生理弯曲。(4)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驾车不要急刹车等。(5)适当进行颈部锻炼,在电脑前坐累了,可以进行颈部“米”字操运动来活动放松肌肉。放风筝、游泳、打羽毛球都是比较适宜的运动。5、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有哪些?颈椎病不可怕,大多数不需要手术治疗。早期的颈椎病大多选用保守治疗方法,但疗程长,易复发。可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这样可以提高疗效,尽快缓解病情,缩短疗程。(1)休息:可以使颈部肌肉放松,减轻由于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减少颈部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特别对突出的椎间盘消肿有利。(2)颈托固定:可制动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的作用,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3)传统中医疗法:颈椎牵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运用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手法精准施术,直达病灶。口服外服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品。配合针刺风池穴、颈痛奇穴等。(4)物理疗法: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5)口服药物治疗:对于以颈肩部疼痛为主的患者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辅以肌松和营养神经药物。6、哪些颈椎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三个月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或上肢某些肌肉、尤其手内在肌无力、萎缩,经保守治疗4~6周后仍有发展趋势者,则应采取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由于疾病自然史将逐渐发展,症状加重,脊髓损伤较重且病程时间长者恢复较为困难,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贻误黄金手术时间窗口。手术依据颈椎病病理及临床情况决定行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手术包括对脊髓、神经构成致压物的组织、骨赘、椎间盘和韧带切除或椎管扩大成形,使脊髓和神经得到充分减压和通过植骨或内固定行颈椎融合,获得颈椎的稳定性。本文开头提到的病例,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均典型,颈椎MR显示颈髓受压变性。晋大祥教授经评估患者病情后,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地,术后三天出院,出院时患者四肢麻木无力感均显著改善。术后三个月后,这位老艺术家又健步如飞,生活自理,又重新挥洒自如地拿起了画笔!
由脊柱骨科承办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脊柱伤病学术研讨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编号2014290208059)于2014年9月5-6日在我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著名脊柱骨科专家,通过主题演讲、手术演示及讲解、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就目前脊柱骨科的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讨论。会议内容丰富,既有前沿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又有切合临床需要的经典、先进技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与会专家及代表的高度评价。 著名的关节病专家何伟副院长致欢迎辞。他说,作为我院建院五十周年的系列活动,2014脊柱伤病学术研讨会是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今天有众多知名脊柱骨科专家参会,每位都身怀绝技、专业造诣精深。热烈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近年来,我院脊柱骨科在医教研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展示成就的同时,诚挚地希望各位嘉宾一如既往的对我院脊柱骨科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为我院脊柱骨科再创辉煌多提宝贵意见。 脊柱骨科副主任晋大祥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发表了《上颈椎伤病的重建临床汇报》的精彩演讲。他说,上颈椎的寰椎(Atlas)及枢椎(Axis)分别属于中医的项骨及旋台骨范畴。据《检骨图注》记载:背后颈骨共五节,第一节系致命处。上颈椎是头部与躯干的连接枢纽,解剖复杂,与延髓生命中枢、椎-基底动脉等重要结构毗邻,该部位的伤病及治疗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严重者可导致高位截瘫,甚则危及生命,过去被认为是脊柱骨科手术禁区。“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炉火纯青的过硬技术,一般不敢开展上颈椎超难度手术。近年来,我院脊柱骨科成功开展了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后路枢椎椎弓根、颈3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治疗创伤性枢椎骨折脱位,前后路一期病灶清除重建术,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等高难度手术。 脊柱骨科主任梁德教授主持特邀嘉宾学术报告,并发表了《钉道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胸腰椎中的应用》的主旨演讲。他说,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应高度重视骨质疏松对脊柱的影响,系统治疗骨质疏松非常重要。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退行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椎体骨折且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等,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合并的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骨密度是预测脊柱内固定器械获得把持力的重要的独立因素。因此,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复杂脊柱疾患时,贯彻先进的脊柱重建理念实属必然,术前利用骨密度评价骨质疏松,结合术中椎弓根置钉时的把持力,确定是否需使用骨水泥强化。钉道强化技术安全有效。丰富的PVP、PKP手术经验是基础,熟悉骨水泥性能、把握合适时机、透视监测下少量、多次注射骨水泥是预防渗漏的主要方法。张顺聪教授的演讲题目是《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策略》。 作为本次会议的资料,脊柱骨科向与会专家及代表赠送了由晋大祥、梁德教授主译的《骨质疏松症图谱》。与迄今出版的同类书比较而言,该书收集了数量最多、质量最高、与骨质疏松症所有相关领域最为齐全的图片。图片的种类有照片、病理学切片、组织学标本、放射学摄影图像、流程图、原理图、解剖学图解、统计学表和图表等。这种创新性的设计特别具有实用价值。精美绝伦的图片、四色版式印刷技术以及宽广而深入的循证医学信息量,使该书成为骨质疏松症研究及治疗领域极为有用的,非常宝贵的资源。整本书的排版布局给人一种极具冲击力的美感。 特邀嘉宾王拥军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王拥军教授发表题为《脊柱、椎间盘退变与中医药防治》的主旨演讲。他认为,脊柱病“一大三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所谓“一大”,就是危害性大,长期持久疼痛麻木,甚或四肢瘫痪,行走困难。“三高”是指:患病率高、手术率高、复发率高。因此,关键科学问题是,在消化吸收借鉴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文献、临床试验研究、骨伤科各家流派及基础性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高并稳定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进一步优化手术适应症,降低手术率与返修率,建立预防、治疗和康复方案与转化应用体系。建立了“手法+导引”防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规范化方案。在内治法方面,形成了“调和法”临床指导原则,发展了“益气化瘀、通络补肾法”防治颈椎病的学术思想。在外治法方面,形成了“调衡法”临床指导原则,发展了“疏经理筋正骨,调和气血”手法治疗学思想,提出了“恢复脊柱平衡”、“恢复筋骨平衡”预防与治疗学观点。研究表明,补肾益精法不仅能增加骨形成,还能抑制骨吸收,通过调和阴阳、维持动态平衡调节骨代谢。 他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 在谈到我院脊柱骨科的发展时,王拥军教授连用三个“没想到”:过去只知道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走在全国前列,没想到贵院的脊柱骨科也这么强大;原以为贵院的脊柱骨科只是临床技术有优势,没想到你们还翻译出版了《骨质疏松症图谱》等世界名著,学术也搞得风生水起;原以为你们只是埋头苦干,没想到你们的学术交流也搞得有声有色! 午餐会期间,广东省中医院的陈博来主任和李永津副主任医师分别在会场和手术室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演示,现场解说,通过实况转播,让学员能够在会场实时观看,获得最真实的学习感受,大家的疑问得到了即时解答。随后,来自广州军区总医院、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平乐骨伤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河源市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我院的丁金勇、江晓兵博士带来了精彩的疑难病例讨论,病情错综复杂、治疗一波三折、转归发人深省,针对这些病例,专家和学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回顾历史,展示成就,脊柱骨科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离不开大家共同的汗水,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更加信心百倍。凝心聚力,再创辉煌,明天的湍急溪流,必从现在的落雨开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伴骨微结构损坏,以至使人在没有外伤、或很小外伤的情况即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上图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小梁结构脆弱导致机械障碍,椎间盘塌陷进入深层骨质。这种脆弱表明椎体内骨的总量减少,正常小梁微结构破坏,骨丢失处的空洞就是明确的证据。(引自《骨质疏松症图谱》)正常(上图左)和骨质疏松性(上图右)骨小梁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纤细杆样骨小梁已经取代了正常的板层状骨小梁。骨小梁的断裂导致骨小梁的连续性及连通性丧失,由此引起椎体微结构和质量不可修复的破坏。(引自《骨质疏松症图谱》)
骨骼健康的基础是在三十岁以前建立起来的。成年早期获取的峰值骨量作为骨库以供以后的生命活动所需。峰值骨量越大,则人体可以容许的没有骨质疏松症临床体征的骨量丢失(因衰老、绝经等因素)就越多。峰值骨量至少占老年人骨量改变的一半,剩余骨量随后也逐渐丢失。骨矿物盐获取的速度类似于骨的线性生长,婴儿期增速较快,儿童期增速放缓,主要是在青春期获取。大约50%的峰值骨量是在青少年时期获得的,这也使得这一时期成为获得理想骨骼健康状态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生长模式的不同,峰值骨矿获取较峰值身高增长速度(PHV)滞后8个月。这是一个骨折发病率增加的时期,并且骨折人数在过去三十年中一直呈上升趋势。 峰值骨量主要是由遗传因素预先决定的。家族和双胞胎研究表明,个体间60%80%峰值骨量的差异是由遗传学造成的。学者们也观察到种族间的骨量差异。尽管有些差异明显是由于密度测量技术的人为原因造成的,但已经证明青春期健康黑人的骨密度比非黑人高。虽然包括维生素D和雌激素受体的基因被认为与骨质疏松症有关,但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基因或关联基因尚未被确定。与青春期时间相关的基因和骨量获取或许有一定的联系。 生活方式的因素对骨量获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可以造成年轻成人20%至40%的骨量差异。只有当营养,体育运动和激素产生都足够多时,最大骨矿获取才能发生。体重,特别是非脂肪成分,与健康青年的骨密度密切相关。体重和骨密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可能反映了常见的遗传决定因素,整体营养状况,或机械负荷对骨的影响。正如钙补充实验中显示的一样,钙摄入量影响骨获取速度。儿童补钙组比对照组有更多的骨矿获取。最近的一项有关儿童补钙实验的荟萃分析,有代表性的重点观察了习惯摄入量超过700mg/d白人种群,研究认为,鉴于补钙对骨量的积极影响,上述摄入量偏小。该报告因为用骨密度而不是骨矿含量作为观察指标而受批评。钙摄入的推荐量是基于获得最大钙储存量所需的钙摄入量决定的。种族和性别在作为摄入功能的钙储存量方面的差异,与为获得最佳钙储存量所需钙量的不同并无关联。负重的体育运动能够刺激骨矿增加5%至17%,并可以改变骨几何形状。只有当钙的摄入量充足时,运动才能增加骨获取和骨强度。并且其结果依赖于体育运动开始时身体发育成熟的阶段。正常的内分泌功能是理想的骨矿获取所必需。青春期骨量与青春期的高度相关性远远超过与实际年龄的相关性,这反映了性类固醇激素对骨量增加的关键作用。性类固醇激素缺乏或抵抗可以导致峰值骨量下降。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糖皮质激素过量,也与儿童及成人低骨量有关。 美国每年骨质疏松症的花费超过200亿美元,全球超过300亿美元。为了遏止治疗费用的上升,需要一个旨在提高峰值骨量,减少随后骨量丢失的有效干预措施。青春期骨健康计划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足够的钙摄入量和定期的体育运动。遗憾的是,美国人钙摄入的推荐量和实际摄入量之间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超过90%的女生和50%的男生,在青少年期实际摄入的钙量少于理想的钙量。此外,美国青年人的运动逐年减少,只有一半青少年(年龄12-21岁)经常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25%的人报告没有剧烈的体育运动。女孩比男孩、黑人女孩比白人女孩是更不爱运动。骨健康是一个亟须关注在青春期各种慢性疾病相关性早期骨量丢失的问题。神经性厌食症、运动相关性闭经、囊性纤维化、制动性疾病和系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都是能够危及骨量获取、或骨量多少、或加速骨矿丢失的疾病。在骨骼脆弱严重的患者,在很小或没有创伤时即可发生骨折,这种情况被称为骨质疏松症。及时诊断和治疗的儿童期骨量缺失是否可以逆转仍不确定。必须继续努力确定充分利用峰值骨量的途径,并要广泛宣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童年开始。
第 1章 骨质疏松症的本质 第 2章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取样、评价和解释 第 3章 骨获取和峰值骨量 第 4章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 第 5章 骨生物力学 第 6章 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流行病学 第 7章 影响成人骨量的因素 第 8章 糖皮质激素与骨 第 9章 器官移植与骨病 第10章 雌激素缺乏性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症 第11章 男性骨质疏松症 第12章 肾性骨病 第13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放射学 第14章 骨骼状态的实验室评估 第15章 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第16章 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 第17章 促骨合成药 第18章 新药 中英词汇及索引
《骨质疏松症图谱》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晋大祥教授主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原著由美国著名学者Eric S.Orwoll教授主编,他现任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临床和转化研究所主任。与迄今出版的同类书比较而言,该书收集了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骨质疏松症所有相关领域的图片。图片的种类有照片、病理学切片、组织学标本、放射学摄影图像、流程图、原理图、解剖学图解、统计学表和图表等。对于对骨质疏松症有兴趣的广泛读者群而言,这种创新性的设计特别具有实用价值。图谱的内容既包括了学界已公认的、有关骨骼的生物学、营养、体育锻炼和生长方面的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而且也涵盖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如: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骨密度测定和实验室评价等。精美绝伦的图片、四色版式印刷技术以及宽广而深入的信息量,使该书成为骨质疏松症研究及治疗领域极为有用的,非常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