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1967年12月3日,南非开普敦Barnard医生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人的心脏移植,一举震惊世界。如今,对于预期寿命只有6个月至1年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治疗策略主要基于三种方法——内科治疗,手术治疗(即心脏移植)和通过机械循环辅助的核心方法进行多器官保护治疗。在这些方法中,心脏移植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心脏移植主要是针对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的外科移植手术。是将已判定为脑死亡并配型成功的人类心脏完整取出,植入所需受体胸腔内的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受体的自体心脏被移除(称为原位心脏移植)或保留用以支持供体心脏(称为异位心脏移植)。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能够联系到长海心外科医院心脏移植团队的负责人——韩林教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心脏移植目前的进展和情况:医界之光:目前在我国有多少病人等待着接受心脏移植呢?韩林教授:心脏病是全球第二大致命性疾病,而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遭受严重损坏后的症状。目前我国没有对于心衰晚期病人的统计,所以这方面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就有机会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数字来看,我国是比较落后的。 根据之前国际心脏和肺移植学会发布的心脏移植报告来说,2016年全球范围内共进行了135,387例心脏移植,而我国只有不到500例。主要原因是心脏的供体比较稀缺,以及患者对心脏移植手术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医界之光:长海医院心外科是从什么时候开展心脏移植的呢?很多人都以为,心脏移植手术是九死一生,那么从所有的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中来看,他们的生存率有多高呢?韩林教授:很多人都以为,心脏移植手术是九死一生,其实并不是。目前心脏移植手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现在全国共有35家医院被批准能够开展心脏移植项目,上海有两家,我们长海医院就是其中之一。自2000年实现第一例心脏移植至今,我们已在心脏移植领域耕耘了18年,其中首例换心人已健康生活了18年。2017年我院心脏移植手术数量名列国内前列,手术成功率达96%以上,上海第一,大多数患者术后半年恢复生活与工作能力。医界之光: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在多久后能够恢复到正常生活中去?韩林教授:至于说需要多长时间来恢复,这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手术前的症状严重程度。大多数人需要留在医院3-5周。整个心脏移植手术时间大概3~5小时,术后第二天均能自行进食,术后3~5天能下地活动,早期住院治疗主要是进行抗排异治疗与预防感染处理,经过3周左右的药物调整与出院后指导,患者出院时心功能均恢复至I级,回家都能自行料理生活,3~6月后患者能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患者出院后根据我们的指导定时服用抗排异药物并定期进行血药浓度检测,还可以参考我们建立的微信公众号“长海心脏频道”中关于心脏移植患者康复的指导以及我们科室中有关心脏移植康复的宣传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是外地到上海就医,患者和陪同者需要留在这里停留3-4周,因为这段期间内患者需要到器官移植门诊进行随访。医界之光:心脏移植是很大的手术并且手术难度很高,我想了解一台心脏移植手术有多少医生会参与到其中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呢?韩林教授:我们心脏移植团队目前总共有52人包括手术组、体外循环组、心脏手术麻醉组、心脏重症监护组、护理组,之后我们还会有康复组。器官移植学上,有个词叫“冷缺血时间”,是指从器官离开供体冷灌注时开始到移植后供血开始的这段时间,心脏从供体到受体时间最好在6个小时之内,时间越短,越有利于心脏功能的保护和病人的恢复。所以我们科的心脏移植团队,专门建立起来了一套心脏移植临床路径,不仅专门设立心脏外科急救医生进行24/7值班,还在流程上进行了优先化整合,确保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万无一失的将供体的心脏移植到受体的身上。医界之光:我们知道现在等待适合的供体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漫长和难挨的过程,在我们长海医院登记的病人中,平均接受心脏移植的时期为多长呢?这段期间病人需要做什么来让他更能承受这么大的手术呢?韩林教授: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不是所有捐献出来的心都是适合移植的,心脏的匹配,除了相同血型,还有性别(尽量同性别,尽量不要女供体配男受体)、年龄(供体不能大于50岁)、体重(若受体体重比供体大太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容易心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供体心功能差,用强心药较多均要剔除)等综合考虑,要求比肝脏或肾脏移植要高很多,因此合适的心脏非常宝贵。现阶段我们长海医院登记的病人中,平均接受心脏移植的等待时间为1周~3个月;在等待心脏移植之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比如说药物,了解服用的药物、完全按照标签上的指示进行、除非你的心脏外科医生要求你,否则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如果服用药物后有任何不适请报告给你的心脏外科医生——因为有些药物的成分可以与你的移植服用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或副作用,所以在服用下列药物前,一定要向心脏外科医生或护士核对;生活方式上也要注意过无烟的生活、在喝任何酒之前要和心脏外科医生或护士交谈因为酒精和药物会干扰一些药物的作用;最后一点就是要定期和心脏外科医生预约、根据指示进行血液检查和其他测试。医界之光:我们知道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都是晚期心衰病人,但是我想知道这类心衰病人中哪些是最适合做心脏移植的呢?韩林教授: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不是所有晚期心衰的病人我们都会建议他们做心脏移植。我们建议做心脏移植的病人需要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年龄不要超过70岁心衰3级和4级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排除有感染性疾病患有晚期心衰,如果不做心脏移植,预计存活时间不超过12-18个月医界之光:对于那些身体情况不支持做心脏移植的病人或者是心脏的情况在等待供体的时间内恶化的病人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呢?韩林教授: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机械心脏泵(又称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此装置靠近患者自己的心脏植入,它可用于正在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以及患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目前的人造心脏泵不是我们心脏的替代品,相反,他们是一个心脏的助手,在一个虚弱的心脏旁边工作,帮助虚弱的心脏完成泵血的工作。有了这种装置,可以减轻患者晚期心衰的症状,帮助他们坚持到有合适的捐献者的心脏。医界之光:好的,谢谢您韩教授。结语:以心脏移植为代表的器官移植,作为外科手术的重要领域,正在飞速发展,心脏移植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器官移植能够发展到怎样的水平,让我们拭目以待!韩林教授简介:医学博士、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师协会冠心病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分会委员,中国外科年鉴心脏外科分辑主编。1992年起从事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04~2006年赴加拿大Alberta心脏中心进修成人心脏病外科治疗,每年完成各类心脏手术800余例,其中冠状动脉外科手术400例以上,熟练开展瓣膜微创手术治疗,和心脏移植。2017年韩教授成功为25位病人进行了心脏移植,达到上海心脏移植的最多例数,成功率达到了97%。
上海长海医院胸心外科韩林:你好,你现在二尖瓣重度狭窄,瓣口面积只有0.8,这种情况对于怀孕和分娩都会有困难,因此一定要先进行治疗,1、最好的方式当然是通过扩张,使瓣口面积扩到2左右,由于你已经扩张过一次,现在瓣膜可能有钙化僵硬,再次扩张有可能会导致瓣膜关闭不全,所以选择这种方法,最好仔细做下心脏超声,看看有没有可能再扩张。2、换瓣手术治疗比较彻底,但面临瓣膜选择的问题,如用机械瓣,尽管可以终身使用,但要服华法林,这可能导致怀孕时孩子致畸,而且生孩子时也比较麻烦。生物瓣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但它有寿命年限,一般15年左右会摔坏,得重新手术,这是最大的顾虑。我个人认为还是用生物瓣比较好,尽管以后可能还需再次手术,但现在的技术再次手术已比较安全,在我们这做这种手术已经与第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基本一样,所以换了生物瓣后你可以安心地怀孕生孩子,用不着顾虑太多了。不知上述回答是否满意,如需要帮助可以跟我联系。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本人,女,34岁,在95年时作过二尖瓣扩张手术,现作彩超显示如下: 1、左房增大,左室内径正常,左室壁不增厚,静息状态下各节段收缩活动未见异常。 2、二尖瓣增厚,交界粘连,前叶开放呈贺隆状,估测其瓣口面积约为0.8平方厘米,彩色多普勒示轻微二尖瓣反流. 3、主动脉不增宽,主动脉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示无主动脉瓣反流。 4、右房增大,右室饱满,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增宽分别为28毫米,16及20毫米,连续多普勒据轻中度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动收缩压为65。超声提示:风心,重度二尖瓣狭窄 中度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65mmHg 肺动脉增宽 95年时曾在南京作过二尖瓣扩张术 韩大夫,我想要个孩子,请问作哪种手术较合适?
主动脉瓣是心脏瓣膜中功能最重要的阀门,它是心脏搏出血液通往全身的闸门,因此其在人体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一旦主动脉瓣出现狭窄,心脏搏出血液受阻,一则心脏需要用更大的力量,二则心脏搏出的血液量减少,就会引起全身器官供血不足,表现为头晕、眼花、乏力、胸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引起突发性晕厥、猝死等。其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病因与分类主动脉瓣狭窄按照病因可分为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和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1、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单纯的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很少见,多合并二尖瓣的风湿性病变。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风湿热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已十分罕见,而在我国也呈下降趋势,但现阶段仍是主要的病因。2、主动脉瓣的先天畸形。常见的是主动脉瓣膜二叶瓣畸形,正常的瓣膜为三叶结构,而有些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瓣叶融合成二叶,出生早期瓣膜功能正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瓣膜逐渐出现增厚、钙化,瓣膜发生狭窄。3、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此类主动脉瓣狭窄多发生在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中,在年龄超过70岁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中,这是由于瓣膜结构老化所致,是身体老化的一个重要表现,随着我国老龄化,退行性病变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症状及危害正常成人瓣口面积约3.0~4.0cm2,按照狭窄的程度可将主动脉瓣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瓣口面积≥1.5cm2),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0~1.5cm2)和重度狭窄(瓣口面积≤1.0cm2)。也有的根据瓣膜的跨瓣压差进行分级,平均跨瓣压差小于30mmHg为轻度,30~50mmHg为中度,大于50mmHg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左心室排血受阻,在先天性主动脉瓣严重狭窄的患者,常由于左心室来不及代偿,于出生后即死亡。成人主动脉瓣狭窄多是逐渐进展的,通常为几十年,在这一时期内左心室会发生代偿性的心室肌肥厚,以适应左心排血受阻的变化。室壁厚度增加的结果可产生容量/体积比率降低,心腔顺应性减小,左室舒张末压增加。结果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同时代偿肥厚的心肌可以减少单位心肌的冠脉血流量,并且还伴有冠脉血管扩张储备能力减少。当应激运动或心动过速时,可出现冠脉血流的不良分布,并产生心内膜的缺血,这将加重左心室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病程早期常无症状,常常在体检时医生在心脏听诊时可发现心脏杂音,典型的体征是在主动脉瓣听诊区听到一个收缩期递增-递减型喷射性杂音,常伴有可触及的收缩期震颤。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三联症:劳累性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1、劳累性呼吸困难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其发生与心功能失代偿,左房及肺静脉压升高引起的肺淤血有关,也有患者表现为乏力、头晕等供血不足的表现。2、胸痛(心绞痛)作为唯一的临床症状或与其他症状合并出现发生在50%~70%的患者中。而且,在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中更为多见,其表现的疼痛与心绞痛症状一样,也有胸骨后压榨感,因为两者引起疼痛的机制是相同的,但是主动脉瓣狭窄的胸痛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甚至要加重,因此应要特别引起重视,在胸痛没有明确原因时滥用硝酸甘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胸痛频发,则要主要有发生猝死的可能,这是由于心脏突然供血不足引起心脏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结果,是主动脉瓣患者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潜在的最大风险。3、约30%~50%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出现轻微的或一过性的晕厥。早期表现为黑蒙、头晕,这是脑部供血不足的主要表现,严重狭窄的病人可出现晕厥,这也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另一潜在风险。
9月上旬,从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传来喜讯,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韩林教授荣获好医师奖(原金刀奖),这是继该科徐志云主任6年前摘取中国心血管外科学界最高荣誉--金刀奖后,再次获得此项殊荣。 回顾韩林教授从事心血管外科24年的工作历程,不难发现他摘取此项殊荣真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在张宝仁、郝家骅等老一辈医学大家和学科带头人徐志云主任的培养帮助下,他一直潜心临床一线,刻苦钻研医学技术,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作为大血管亚学科的负责人,在诊治重症急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方面,积淀了深厚的临床经验,密切配合徐志云主任提出的“简化手术”理念,大大降低了此类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曾有一名怀孕中期的患者突发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为了与死神赛跑,韩林教授立即组织全院紧急会诊,采用这种改良的简化手术方式,不仅成功挽救了孕妇的性命,而且因为大大缩短了停循环和手术时间,使得胎儿生命也得以延续,成为罕见的救治案例。 他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紧盯心血管外科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主动要求去加拿大Alberta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将微创技术很好地运用到临床。结合瓣膜外科这一传统优势,在传承的基础上,他开展了右前外侧、胸骨下段小切口和胸腔镜辅助下微创瓣膜手术,疗效良好;针对危重、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小切口或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减少了手术的创伤。近5年来,他带领的主诊组心血管疾病手术量每年都超过了450例,位居国内同行前列。牵头负责开展的主动脉弓部分支架研制,产品已完成前期实验,经CFDA批准,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主动脉夹层疾病的基础和研究工作》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医者不仅需有仁术,还要有仁心。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韩林教授带领他的救治团队通常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白天基本满负荷工作,还因为急诊或危重病人经常深夜赶到医院参与抢救。2016年春节期间,他放弃休假坚守岗位,连续实施了4台夹层动脉瘤急诊手术,挽救了4条生命的同时也成就了4个家庭的幸福。长期的高负荷、高压力工作使他患上了高血压和房颤,但他一边服药、一边工作,咬定青山,始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同行们既心疼又佩服,纷纷送他外号“拼命三郎”。他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爱佑童心”先天性心脏病慈善手术,先后使500余名贫困孩子重获“心”生。多次带队到江西贫困地区进行慈善救助宣传、免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筛查。并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了5名特困儿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成才。因为他的杰出贡献,被邀请担任了“江西省婺源市慈善基金会名誉会长”。 心血管外科是一门高风险的学科,年轻医师的成长周期较长,韩林教授秉承了前辈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对于自己的团队和学生,他都能倾囊相授、甘为人梯、耐心传带,先后培养研究生8人、进修医生10名,本院年轻医师30余名。作为韩林教授优秀的学生代表,唐杨烽副教授在此次评选中也当选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优秀青年医师。正如小唐所说:“我虽是一名非现役文职人员,但科室始终让我有家的温暖,衷心感谢韩林教授等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培育,让我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为自己是心血管外科的一员而充满骄傲和自豪”。 韩林教授十分热爱心血管外科这份神圣的职业,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无私付出,始终带着一份热情、一份责任、一份执著。这次获得业界最高奖,大家都纷纷送去羡慕的目光和真诚的祝福,但他自己则显得非常坦然。“技术无穷尽,医者责更高”。他在内心默默暗下决心,将以此为新起点,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继续奋斗,努力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服务每一位病患,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美妙人生乐章! (心外科 张冠鑫报道)
不论是简单的心脏缺损修复,还是冠状动脉、瓣膜置换、大血管等复杂心脏手术住院治疗过程对每位手术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脏手术后的恢复过程相对于其他手术要缓慢而复杂,因此出院后患者还有很长的恢复过程,常会有许多不适症状和表现,作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应该随时注意鉴别哪些是正常的表现哪些是异常情况,以便能及时救治,以免延误治疗。下面介绍平时在接诊病人中常遇到的患者主述的不适症状和对策。1、食欲减退,这是患者最常见的感受,大多数心脏手术后的患者食欲明显不如术前,而此时做为家属心情很急,想方设法给病人补充营养,这往往适得其反,更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心脏手术后食欲减退是正常的表现,因为心脏手术是大手术,患者存在应急反应以及心脏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损失,这种情况恢复都需要几周时间,所以在 手术后的早期不宜让病人进食过多,也不要进过多的蛋白质等不易消化的饮食,可以根据病人以往的爱好,选择其平时喜欢的饮食为佳。2、全身浮肿,手术后早期患者会感觉身上有紧彭感,尤其双下肢比较明显,这与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和心脏功能恢复过程中的正常反应,所以患者手术后每天都要过称体重,服用适当量的利尿剂,让体内过多的水分排出,减轻心脏的负荷,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3、睡眠不好,大多数病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即使病人出院回家后仍有不能入睡或早醒等困扰,这与手术后治疗恢复过程中的不正常睡眠节奏紊乱、手术后的切口不适、机械瓣膜的响声等干扰有关,如患者有这问题,可以服用安眠药助眠,部分患者对服用安眠药有顾虑,这可大可不必,因为睡眠障碍对手术后的康复有极大的影响,服用安眠药也不会成瘾,它对调整睡眠有很大的帮助。4、便秘,部分病人手术后大便不正常,有点几天才解一次,而且比较干燥,这与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需要恢复一段时间,手术后可以进食水果、果汁和纤维成分的蔬菜等,如大便困难可以用开塞露。5、情绪上的变化,这表现为多个方面,有的抑郁、有的亢奋、有的急躁等,严重的会表现为认知障碍等,有患者家属会感觉患者手术后脾气明显改变,这与心脏手术应激、体外循环对大脑的影响等有关,据统计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有20%左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上的障碍和紊乱,但大多数都能恢复正常,手术前的心理指导和手术的心理开导都会有利于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调整。
大家好!上期小海讲解的“为什么去医院看病,大多数情况都要查血?”大家还有印象么,查血完之后,您拿着报告单,是否经常一头雾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些指标都是什么意思?升高或降低又暗示着什么样的身体信号? 今天小海和大家讲的指标都是和血液相关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血压、血糖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抽血做血常规化验的时候会用到。不同指标含量的偏高或偏低,也许代表着不同的疾病,如何看懂血检报告?在这里给您普及一下。常见指标 一般化验室的血常规检查项目有20多项,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大致确认血液方面是否存在异常。图示是一张门诊血常规化验报告,我们能够看到里面有很多化验项目高血压(BP) 高血压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可什么是高血压呢?血液好比水,水压就是水对于水管的压力,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高血压的意思就是血液对于血管的压力相对于正常增大了。如果水压太大,水管会爆,严重情况下甚至血管也会破裂(特别是心脑血管破裂引发中风等危害)。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来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在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如果甘油三酯过量,囤积于皮下就会使身体肥胖,囤积于血管壁则造成动脉硬化,囤积于心脏就会导致心脏肥大,囤积于肝脏则会造成脂肪肝,因此其是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胆固醇 胆固醇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可以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好”胆固醇,可以减少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如果指标偏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它的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心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但这个指标不是越低越好,偏低可能是营养不良或得了慢性贫血等疾病。 长海医院心外科徐志云主任提醒:胆固醇标准的高低是因人而异的,一般人群和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相应的血脂正常值是不同的。如已患过心肌梗塞、做过介入支架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糖尿病和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把低密度胆固醇降至100mg/dL以下;而其他危险性较低人群的目标水平为130mg/dL或更高。血糖(Glu) 血液中的糖分就是血糖,它偏高和偏低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低血糖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高血糖则会引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症状。红细胞(RBC) 红细胞显示的是我们机体有无贫血,反映的是我们的精气神。红细胞是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如果体检发现红细胞增高,首先得思考提前几天是否有过禁(脱)水、重体力劳动、高原旅游等情况,这些都会引起红细胞异常。此外,对于服药病人来说,齐多夫定可能会引起贫血,所以服用齐多夫定方案的患者需要关注这一指标。但也不排除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造成的指标异常。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大小的一项指标。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升高,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明显升高,如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正常者,缺铁性贫血可能性不大,故常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如果此项指标异常,需就医结合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白细胞(WBC)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白细胞的多少决定了我们机体战斗力的强弱。 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一般来说,白细胞值增高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等;白细胞值降低则常见于病毒感染等。血小板(PLT)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血,它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具有止血凝血等功能,是我们的修护师。 血小板虽说个头儿小,但它的作用并不小,伤口止血与结痂全靠它了。它保持着我们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同时在我们受伤流血的时候还迅速聚集到伤口,协同机体的凝血因子一起形成凝块堵住伤口,减少血液的流失,促进伤口的修护和愈合。所以血小板减少的人就会有出血不止的风险。 血小板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血液中的血小板过少时,主要原因可能是骨髓生成障碍和体内消耗过多,需要排查转移性肿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及药物等原因;血小板的升高常常提示骨髓病变。而血小板异常增多的人可能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更细节的情况应通过反应血小板发育情况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率”来判断。指标出现异常如何应对? 各种化验指标的异常,我们都要去寻找相应的原因,除了药物不良反应会引起这些指标的异常,某些其他的疾病也会引起,由于原因较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出现异常可详询专业医生。但是小海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身体出现的所有异常都与感染或服药有关,我们应理智看待,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导语: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下文简称“指南”)已经发布。本文节取指南中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相关内容分享给大家。 近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及患病率持续增长,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尽管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有待研究,但其主要危险因素已经明确。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针对可改变的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能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率,同时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因此,强化心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尤其是一级预防,将为遏制我国心血管病流行上升趋势,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实质性贡献。第一步,重视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综合评估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个体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数目,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某一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显著增加。因此,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孤立地控制单个危险因素是不够的,还应重视对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综合评估。 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评估,是指根据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的水平高低和组合来判断或预测一个人或一群人未来(5年、10年或余生)发生心血管病急性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其他冠心病死亡及急性卒中)的概率。 与2011版指南相比,本版指南精简了进行风险评估所需的指标,优化了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加入了ASCVD余生(终生)风险评估的方案。 为便于临床实践中ASCVD发病风险评估的实施,本指南将ASCVD发病风险评估简化为易于查询的流程图(图1)。其中建议的危险分层方案重点在于促进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积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是生活方式干预,但对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等单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应以相应指南为准。图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备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及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本危险分层方案重点在于促进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生活方式干预。对单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应以相应指南为准。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PAD为周围动脉疾病、TC为总胆同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为体重指数。1 mmHg=0.133kPa。)6大招,筑起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壁垒 事实上,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第1招:生活方式干预 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且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样重要。第2招:血压测量与控制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独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研究显示,收缩压从115 mmHg开始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正相关。此外,高血压常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烟、肥胖、老年等)合并存在,进一步增高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因此,需采取更积极的降压治疗。 联合用药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优选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与利尿剂、RAAS与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与CCB、β受体阻滞剂与CCB。建议血压水平<160/100 mmHg时,初始采用单药治疗;对血压水平≥160/100 mmHg或血压水平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Hg的患者、或合并靶器官损害、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初始即可采用两种药物小剂量联合治疗。 初步治疗未能使血压未达标时,可增加初始用药的剂量或加用其他种类降压药。药物治疗开始2-4周后,应根据血压的控制情况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应在开始药物治疗后的1-3个月内(尽可能在1个月内)使患者的血压达标。第3招:血脂监测与控制 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增加ASCVD的发病风险,早期检出存在血脂异常的患者并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是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临床上应根据个体ASCVD总体风险的分层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调脂治疗的首选药物。建议临床上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并根据患者降胆固醇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第4招:血糖监测与控制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此外,糖尿病患者经常伴有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采用严格控制血糖的策略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基于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南建议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需注意的是,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调控目标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表: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第5招: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 近年来,尽管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不断涌现,但阿司匹林在ASCVD防治中的基础地位仍无法动摇。 但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用于哪些人群ASCVD的一级预防仍有争议。阿司匹林一级预防针对人群为无冠心病或卒中病史的成年人,这部分人群事件发生率低,且只有在预防心血管病事件数明显超过出血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才能获益超过风险,一级预防才有意义。第6招: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一级预防 心房颤动的主要威胁是发生卒中和体循环栓塞,从而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给予恰当的卒中预防治疗是一级预防的重要任务。 所有心房颤动患者都应进行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风湿性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和机械瓣置换术后),具有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该接受抗凝治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应进行CHADS2评分,有条件者可进行CHA2DS2-VASc评分。凡是评分超过1分的患者,都应在患者同意并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抗凝治疗。
心脏手术对每个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是一种压力。了解您的心脏状况、对手术的期望、降低手术风险、以及善后护理等措施有助于减轻您的恐惧。这篇文章解释了在您进行心脏手术之前您应该知道的7件基本事情。1 .什么是心脏搭桥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正常的部位,就像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畅通无阻。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是将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隐静脉取上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也可同时在一根静脉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侧侧吻合,这就是所谓的序贯搭桥或蛇形桥。2 .为什么这么做? 这种手术能有效减轻由于脂肪沉积或斑块在冠状动脉引起的症状,如胸痛、不规则的心跳和呼吸急促。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含有氧气的血液,如果有脂肪沉积或斑块在冠状动脉,这些脂肪沉积会阻塞动脉,限制血液流动,此外它还会导致血栓或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心脏病发作。冠状动脉疾病可由高饱和脂肪饮食、吸烟、肥胖、久坐的生活方式、不受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家族史等多种因素引起。3 .该如何进行术前准备?您的医生是最好的信息来源。跟他谈谈以下几个方面:您的既往病史;为什么您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何时是合适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和手术后您期待什么效果;在手术前应避免使用什么药物或需要服用何种药物;过敏史;是否有家族遗传病;以及其它关于手术方面您想了解的; 您的外科医生会给您一套具体的指导,帮助您更好地准备手术。4 .手术前您应该注意的事情 计划手术时要提前考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以免影响工作。未经医生同意,病人切勿服用任何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因为它具有稀释血液的作用,可能导致出血并发症(Ps:停止任何药物治疗前,请咨询医生意见);手术前至少提前两周戒烟,因为吸烟是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延迟康复时间;去做牙科检查,因为某些口腔细菌会使心脏手术复杂化;最后就是检查您的血压和糖尿病是否在正常范围内。5 .手术前几天需要做的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 CBC ) :低血细胞计数可提醒医生提前做好输血准备; 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凝血活酶时间( PTT )值:这些血液测试可测量血液的出血和凝血时间。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显示——如果出现任何出血或凝血障碍,或者服用阿司匹林等降血脂药物,数值会发生变化; 胸部X线:评估心脏和主动脉的大小和形状; 冠状动脉造影:此测试用于确定冠状动脉阻塞的位置,有助于医生规划手术; 其他检查:如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查,以确定这些器官的健康状况。6 .心脏搭桥手术相关的风险出血;伤口感染:在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呼吸问题;血管和神经损伤;形成血栓;心跳不规律;肾衰竭;心脏病或中风;7 .手术后康复 搭桥手术后您需要在医院呆上一周左右进行观察。由于搭桥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手术,所以恢复时间较长,正常恢复时间从4到6周不等,取决于您的总体健康状况。 照顾好您的伤口,注意伤口有没有发红、肿胀或引流的迹象;您的医生可能会在手术后给您开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抗凝剂。避免压力和任何可能让您焦虑的情况;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减少您饮食中的糖、盐和脂肪,避免饮酒和戒烟,以便尽快康复;在继续您的日常活动或去工作之前咨询您的医生。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搭桥手术并不是一种能治愈潜在心脏病的手术。您需要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并遵循医生开的药,以防止动脉再次堵塞。
主动脉夹层也称主动脉夹层瘤,是较常见也是最复杂、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每年50-100人/10万人群。什么是主动脉夹层瘤?主动脉是将充氧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的主要血管。它从胸部延伸到腹部,在腹部分叉后进入髂动脉,髂动脉将血液运送到身体的下部和腿部。有时随着年龄增长或其他病变,主动脉上的某一部分会变薄变脆,受到血压的影响有些会突出,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长期压力的影响这部分有问题的血管壁会像被吹大的气球一样变得越来越薄和越来越大。医学中主动脉中的这种隆起被称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瘤。主动脉瘤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壁变弱以致不能承受其内的压力。其他原因包括损伤、主动脉炎症(主动脉炎)、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如Marfan综合征以及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梅毒等。国家三甲医院-长海医院心外科根据多年来的接诊数据发现:在Marfan综合征患者中,主动脉瘤多发于主动脉从心脏出来的第一部分(升主动脉);在老年人中,动脉瘤大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都知道高血压和吸烟会增加动脉瘤发生的风险,而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虽然胸主动脉的直径通常在2-3厘米(1英寸)范围内,但动脉瘤可导致其增大到正常主动脉大小的几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持续增长,则主动脉的壁可能变薄并且失去伸展能力,当主动脉壁的薄弱部分无法支撑血流的力量,动脉瘤可能会破裂,导致致命的内出血。胸主动脉瘤症状胸主动脉瘤可能变得很大而不引起症状。症状出现是由于膨大的主动脉对周围组织压迫所致,并依赖于动脉瘤的所在位置。典型的症状包括疼痛(通常在上背部)、咳嗽和喘息。胸主动脉瘤压迫或侵蚀气管或周围气道,患者会出现咯血;压迫食管则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声带引起声音嘶哑;压迫胸部某些神经,患者会出现一组症状称为霍纳氏综合征 ( 霍纳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单侧颜面出汗等症状;胸部异常搏动感可能是胸主动脉瘤的表现;胸部 X 线片显示气管移位。胸主动脉瘤破裂时,上背部出现剧烈疼痛。如破裂进一步发展,疼痛可以向下背部和腹部放射;合并心肌梗死时可出现胸部和上肢的疼痛;患者可能会迅速发生休克 ( 休克) 并由于大量内出血死亡。胸主动脉瘤较以前发现增多,是因为诊断其他疾病时更多的使用胸部CT的缘故。胸主动脉瘤的常见类型是胸主动脉壁层退化(中膜囊性坏死),靠近心脏的一端主动脉膨胀。这种膨胀造成主动脉瓣功能障碍,瓣膜关闭时血流回流入心脏。这种疾病称为主动脉瓣返流。这种类型的患者中约有50%患Marfan综合征。另外一半虽然许多患者患高血压,但仍原因不明。梅毒也可以造成靠近心脏的胸主动脉瘤,但较少见。远离心脏的胸主动脉瘤可能源于胸部钝器伤。目前胸主动脉瘤的治疗选择?最好在胸主动脉瘤破裂前进行治疗,如胸主动脉瘤一旦≥2.5 英寸(5.5厘米)宽,通常要进行开胸手术或使用人造血管的血管内支架移植修补手术。术前应口服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或其他降压药 ( 抗高血压药) 以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降低破裂的风险。因为Marfan综合征患者的胸主动脉瘤更易破裂,因此即使其胸主动脉瘤较小,医师也推荐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方面有:1、 传统开胸手术(打开胸腔)需住院5~8天,2、 支架植入术(经腹股沟小切口将可折叠的支架植入主动脉)需住院2~5天。胸主动脉瘤修补术死亡的危险性达约5%~15%,而对胸主动脉瘤已破裂的术中死亡危险则高达50%。如不进行治疗,胸主动脉瘤破裂常是致死性的。在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之间的选择:心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胸主动脉瘤解剖条件、临近器官的受累情况、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重要器官的功能、合并疾病、年龄等来判断病人是适合介绍那种手术。主动脉夹层瘤的血管内介入微创手术治疗由于涉及支架的输送、释放、固定以及隔绝效果等一系列问题,对动脉瘤、胸主动脉及入路血管的形态有很高的要求。若出现以下各种征象则不适合做微创介入手术而宜选择做传统开放手术:1) 胸主动脉瘤已经破裂,血流动力学情况极不稳定;2) 动脉瘤近端瘤颈长度﹤10mm,直径﹥28mm,瘤颈与主动脉成角﹤120°;3) 胸主动脉瘤体本身近、远端成角小于 120°;4) 瘤颈严重钙化、瘤腔内附壁血栓形成﹥50%;5) 肾动脉下正常主动脉段﹤1.5cm,不足以作为锚定区;6) 胸主动脉夹层瘤已累及重要腹主动脉分支血管;7) 存在严重复杂入路血管情况;8) 严重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以及证实造影剂过敏;9) 如果胸主动脉瘤的面积太大延伸到了腹部,并侵犯了腹腔脏器、容易引起肠道出血、发生主腔静脉瘘、伴有脓毒血症等感染征象;相反,在以下情况下选择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血管内微创介入就比较有优势:1)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瘤体、瘤颈等参数符合腔内治疗标准;2) 近远端有足够的锚定区3) 对于一些高龄患者并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以及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但是肾功能相对较好,也可首选血管内微创介入治疗。
导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惑?“我又不是得了血液病,为什么每次去医院总要验我的血呢?” 大家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抽血检查,那么为什么医生要开抽血检查呢?到底是硬性规定,还是隐性消费,这里到底有何种“说法”呢?下面就由小海为您解答一下。 其实抽血检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常说的抽血检查包括的项目和内容太多,常见的比如有: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等。因此,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个概念,去医院抽血,就是抽血化验,而通常所说的验血,在医学上属于实验诊断学,它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生化、免疫、遗传等技术和方法,对人体血液进行检验,以获取疾病原因、病理变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协助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的学科,验血只是实验诊断学学科里面的一部分。 由于血液是体内最活跃的成分,血液不断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以血液是反映体内机能、健康状况最常用的和敏感的标本,因而临床上抽血检查几乎必不可少,抽血检查是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此外,现代医学是一门循证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是在临床诊疗中,对病人的诊治以客观的科学依据为证据,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并结合医生本人的临床经验,同时考虑到病人的愿望,将上述三者综合考虑,制定每个病人的具体诊疗护理措施。验血就是医生获取这种“客观依据”最普遍手段之一。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想说:咱们中医一直以来不是都不用抽血检查么?对此小海只想说一句:时代的进步,必然会产生新事物,虽说中医有自己的完整的诊断、治疗体系,但有现代医学检查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这对于诊疗来说难道不是百益而无一害么。 比如一个简单的血常规,里面包含了血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比容、白细胞数量和比例、血红蛋白含量等数据,这些数据都不是靠肉眼能看到的,但却对评判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方面有巨大的价值。每一种血液检查所得的数据,都反应着机体的状态。 对于住院病人,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B超和X线等5项是属于一份病例是否完整和合格的最基本检查项目。 医生在接诊病人之后,通过问诊和体格检查,会初步对来就诊的患者做出一个基本的诊断,但这个诊断是主观的,自己内心所想。而医学是一门讲究证据的学科,心中哪怕有了答案也应该通过证据进行确认和证明,这就涉及到许多客观的手段,比如抽血检查,比如心电图、B超和X线。同时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症状是非常相似的,但是抽血检查的数据上有巨大的差别。当医生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区别判断疾病时,就更需要通过检查去区分和确诊。毕竟,医生是人,不是神。 还有些病人可能不解:为什么这次手术前我还需要重新验血,而不是直接用我上一次看病的验血报告呢? 小海想说的是:这是由人的身体不断变化决定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衰老死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上次身体没事不等于现在没事。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就像人每天都要吃饭一样,不能说今天吃了明天就可以不吃了!抽血检查里的每项化验都是针对患者疾病实施的,并不是每个患者化验都是相同的,但大部分都会有一两项一样的,比如血常规和尿常规,这两个化验不贵,但能确诊或者排除身体所处的状态。而外科患者一般都要查凝血象,为了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适不适合手术,如果太差需要术前调整,防止手术时出血不止! 另外,需要特别注明一点:不同科室查的化验不完全相同,同一科室的患者得不同疾病检查项目也不同。比如神经内科患者,脑梗塞和脑炎的患者检查项目就不完全相同,前者要查同型半光氨酸,后者要查脑脊液! 当然,如果一个医生滥用抽血检查,那肯定是不合适的。比如一个小儿普通感冒来诊,病情简单,诊断没有太多难度,却开具甲状腺功能、淀粉酶、神经肌电图和CT等非必要检查,那么就属于过度检查了。 医学远比科学复杂,医学存在着未知风险,希望我们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