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年会是泌尿外科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2019年5月3日AUA2019大会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美丽城市芝加哥举行。AUA2019涵盖了全球领先的开拓性研究、创新性技术、全新指南及泌尿医学的最新进展,约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0余名专业人士参会,是世界顶尖泌尿外科学术盛宴。值得高兴的是,会议第一天便从现场传来北京同仁医院的声音,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平浩主任受邀汇报了其泌尿外科团队最新临床研究——“New-onset Metabolic Risk Factors and the Incidence of Kidney Ston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同仁泌尿外科的风采。该研究揭示了肾结石形成与新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的关系,为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医学依据。肾结石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在过去的30年里急剧增加,不同国家的患病率不同,从5%到20%不等,10年内的复发率从50%到75%不等。肾结石的发病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几项观察性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MetS)或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等)与肾结石的形成之间存在关联。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国人肾结石的发病率约为7%,男性(7.3%)高于女性(6%),肾结石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8-29岁4.7%,30-39岁5.7%,40-49岁7.1%,≥50岁8.1%)。而且,有新发代谢综合征疾病患者的肾结石发生率高于无新发代谢综合征疾病的患者:高血压(7.7% vs 6.0%)、糖尿病(8.4% vs 6.6%)和肥胖症(7.4% vs 6.8%)。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新发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而不是基线水平的疾病,与肾结石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因此,研究强调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监测血压、空腹血糖和体重方面。肾结石的预防措施应该包括遵守指南使用控制血压和血糖的药物,以及参与足够的运动来帮助控制体重。平浩主任会议发言得到全场国际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赞赏,与会专家向平浩主任提问多个学术研究相关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和交流。北京同仁泌尿外科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国际和国内泌尿专业舞台上逐渐发挥影响,将更加稳健和快速地发展。
2014年春夏之交,作为我院中青年骨干资助项目的成员,我满怀激动和恳切的心情到了美国具有“天使之城”美誉的洛杉矶求学,一年的访问学者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应该说是我人生道路和事业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我所在的学校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成立于1880年,于1919年加入加州大学联盟,也是全美最大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的最大的一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除了加州的学生外,也拥有来自50个州和125个国家的学生。优势专业涵盖了医疗、公共卫生、商业、高科技产业等众多学科。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建于1955年,于2008年更名为罗纳德·里根(Ronald Regan 第四十任美国总统)医疗中心,下辖8所医院。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最佳医院”调查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连续25年被评为全美五大最佳医院之一、美国西部最佳医院。此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的很多治疗服务位居全美前十,其中包括泌尿外科、肿瘤、糖尿病、内分泌学、眼科学和神经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先后有14人获得诺贝尔奖,艾滋病即于1981年在该院首次发现。医学中心建设耗资8亿美元,被称为“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医院”,是好莱坞影星和众多政要的首选医院。医疗中心共有普通住院病床500余张,其中泌尿外科病床40张,1500名全职医生,2500多名辅助支持员工。在UCLA访学期间,我主要从事泌尿肿瘤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泌尿的学习,师从著名的泌尿和肿瘤学专家Rettig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前列腺癌和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收获颇丰。我在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课题一直是前列腺癌方面的研究,但由于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对基础研究投入精力相对较少,有许多的前沿的基础研究领域的知识需要补充和学习。刚到实验室第一天,就被导师和研究人员一丝不苟和刻苦专研的精神所感染。Rettig教授作为知名专家,担任着繁忙临床和科研工作,但是他仍然亲自向我介绍了实验室的仪器使用和常用的实验方法,共同讨论课题研究方向以及他所研究分子通路的机制,亲自带领我使用学校最先进的仪器进行检测,我能深深的感受到他们是用心去做,注重细节,认真负责。在近一年的实验室研究工作中,除了工作日我还经常周末在实验室加班,观察和处理实验细胞和动物,能熟练的操作从细胞培养、蛋白质提取、MTT、RT-PCR、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流式细胞仪、细胞转移和侵袭实验、动物实验等多项实验技术,在导师和实验室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找到了去势抵抗前列腺癌中新的分子信号通路和机制,并撰写了相关论著,拟发表在高质量的SCI杂志上。在这些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觉得时间是最宝贵的,时间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即逝,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值得珍惜的。访学的最后两个月里,我向导师和学校申请去临床学习,由于我是临床医生,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临床技能和经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跟随导师出门诊看病房,我发现国外的诊疗很重要的一点是提供给患者尽量多的人文关怀,给予患者个性化治疗。以泌尿外科门诊为例,医生每天预约患者约20个左右,每个时段有护士会将患者带入不同的诊室,各诊室检查设备齐全,病例和医嘱全部输入电脑,能查看和预约各种检查,医生会到各诊室看望病人进行诊疗,跟患者“促膝而谈”,非常关心患者的内心感受及其生活质量,对患者始终十分耐心,不厌其烦,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耐心”和“病人”是同一个英文单词“patient”的原因吧。在学习期间,还有幸看到UCLA的专家做了很多精湛的机器人手术,在美国机器人技术已经普及,多数手术可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外科治疗,包括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等,术中操作十分精细,手术视野呈现三维立体图像,更加直观逼真,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与国内不同的是很多患者术后无需放置引流管,第二天即可出院,节约了大量医疗成本,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团队之间的配合十分默契,分工明确,有专门行政人员负责接诊、转诊患者,安排手术时间和手术室,以及处理科研、教学等相关事务,使专科医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去,更有益于他们对临床疾病诊疗的总结和创新,并明显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另外,临床研究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医学中心有庞大的数据库,会将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仔细录入,方便查看和分析。Rettig教授负责多项重大临床研究课题,包括NIH等课题,多数是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他会根据研究方案把研究对象各项资料认真的录入电脑数据库,进行分析和汇总,完成签署同意书等工作。每项研究的完成都是有重要意义和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比如一些前列腺癌或膀胱癌新药的三期临床试验等,都会对临床工作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在美国学习的一年里,我经历过艰辛、付出过汗水、收获过喜悦,一切都是值得,一切都值得回忆。虽然是身处异国他乡,但那里有我谆谆善诱的老师,有不计得失的朋友,有平易近人的顶级专家,也有朝气勃发的年轻学者,时常会被一种向上的精神和融洽的氛围所感染。我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心态,是对人生、工作、朋友和患者积极的态度,我会以更大热情去建设我们的朝阳医院,以更认真的态度服务于患者。
Hem-o-lok结扎夹在腹腔镜肾切除肾蒂处理中的应用平浩1 邢念增1 张军晖1 闫勇1 牛亦农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020)[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切除术中用Hem-o-lok结扎夹处理肾蒂的方法、优势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我科行腹腔镜肾切除术56例,其中38例术中应用Hem-o-lok夹处理肾蒂血管,包括腹腔镜单纯肾切除9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8例,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1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中转开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应用Hem-o-lok夹处理肾蒂的38例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为开放手术,术中术后无肾血管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5~270min,平均165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平均187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8~72h,平均32h;术后住院时间7~16d,平均11d。 结论: 在腹腔镜肾切除术中,Hem-o-lok结扎夹可以安全快速可靠的处理肾蒂血管,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血管控制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Hem-o-lok结扎夹;腹腔镜肾切除术;肾蒂[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Utility of hem-o-lok ligation system in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PING Hao1 XING Nian-zeng1 ZHANG Jun-hui1 YAN Yong1 NIU Yi-nong1(1Department of Urology,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0)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Hem-o-lok ligation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o September 2006, 56 laparoscopic nephrectomies were performed. Hem-o-lok clips were used to control renal artery and vein in 38 cases, including 9 simple nephrectomies, 18 radical nephrectomies and 11 nephroureterectomies. The operative time, estimate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conversion rate, recovery time of intestinal functio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day, as well as complication rate were recorded and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irty-eight laparoscopic nephrectomies uing Hem-o-lok clips for renal pedicle control were accomplished successfully without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No postoperative vascular complications or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 happened. The operative time was 35~270 min (average 165min).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as 50~600ml (average 187ml). The mean recovery time of intestinal function was 32h (range18~72h).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ing was 7~16d, with the average of 11 days. Conclusions: The renal pedicle control using the Hem-o-lok ligation system is safe and reliable for laparoscopic simple/ radical nephrectomies. Keywords Hem-o-lok clips;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renal pedicle 目前腹腔镜肾切除术作为一种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正逐渐被应用普及,它较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多种优点。在手术过程中,肾蒂血管的控制十分关键,临床上较常见的血管结扎方法主要有丝线结扎、Endo-GIA/Endo-GUT及钛夹等。最近,美国WECK公司推出一种新型血管结扎系统—Hem-o-lok结扎夹,它是一种不可吸收的多聚合物,具有扣锁结构,可以安全快速有效的控制肾蒂血管[1]。作者自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在对38例腹腔镜肾切除术中应用Hem-o-lok夹处理肾蒂动静脉,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26~81岁,平均57岁。其中肾癌18例,肾盂癌6例,输尿管癌3例,重复肾输尿管2例,肾结核2例,重度肾积水4例,萎缩肾3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8例;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11例;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9例。术中均应用Hem-o-lok结扎夹控制肾蒂血管。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泌尿系B超、IVU、CT或MRI检查证实。1.2 手术器械 Stryker全套腹腔镜设备器械,包括0o和30o腹腔镜,全自动气腹机,摄像监视系统,单极和双极电凝系统,冷光源及腹腔镜常规器械。超声刀及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Weck公司的Hem-o-lok结扎夹及持夹钳。1.3 手术方法 本组有31例采用经后腹膜途径进行手术。全麻后患者取健侧卧位,抬高腰部。于腋后线肋缘下(A点)处切开皮肤约2cm,用血管钳钝性分开腰背筋膜,手指深入分离腹膜后间隙,经该切口放入自制气囊,充气400~500ml,扩张腹膜后间隙,维持1~3分钟,建立后腹腔。从该点处用食指伸入后腹腔,手指引导下分别在腋前线肋缘下(B点)置入5mm套管,在腋中线髂棘上2横指处(C点)置入10mm套管。A点置入10~12mm套管,缝合密闭切口。三点放入相应的腔内操作器械及监视镜,充入CO2,压力为15mmHg。单纯性肾切除时,首先辨认腰大肌,识别腹膜外脂肪、腹膜、肾周筋膜,用超声刀或Ligasure打开肾周筋膜及脂肪囊,沿肾周脂肪与肾表面之间钝性游离至肾蒂,巨大肾积水者可先行放水减压,充分暴露解剖出肾蒂动静脉。紧靠主动脉于肾动脉近端上L号(13mm)Hem-o-lok夹2枚,远端直接用Ligasure封闭并切断肾动脉或使用钛夹夹闭肾动脉,然后离断血管。肾静脉位于肾动脉前下方,分离肾窦处脂肪组织即可见肾静脉,在肾静脉近端上2枚L号Hem-o-lok夹,远端上1枚Hem-o-lok夹,用剪刀剪断肾静脉。扩大A点穿刺孔,取出肾脏。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时,先紧贴腰大肌表面与肾周筋膜间分离至肾门处,在此处打开肾周筋膜,根据动脉搏动找到并分离肾动脉及肾静脉,同样方法用Hem-o-lok处理肾蒂血管,在肾周筋膜外游离,完整切除肾周筋膜及其内部的肾脏、肿瘤、肾上腺及上段输尿管等器官组织。而若是肾盂癌常规肾切除后,输尿管应尽量向下分离,改仰卧位,下腹部做斜切口6~8cm,进入患侧腹膜后间隙找到患肾并从切口提出,腹膜外游离输尿管下段直至膀胱,袖套状切除输尿管壁段和部分膀胱,经切口取出肾脏及全段输尿管。 其余7例采用经腹腔途径进行手术,打开侧腹膜后,游离肾脏及处理肾蒂与腹膜后入路相同。2 结 果 38例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所有病例术中术后无结扎夹脱落、松开或结扎不全,无肾血管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35~270 min,平均165min;术中出血量为50~600 ml,平均187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8~72h,平均32h;术后住院时间为7~16d,平均11d。术后临床疗效满意,随诊6~18个月,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切口种植或远处转移,肾结核患者病情稳定,结核症状消失。3 讨 论 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肾切除已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规手术之一。与传统的开放性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众多的优点,它使手术本身创伤更小,效率更高,痛苦更少。而在腹腔镜肾切除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分离结扎肾蒂血管。如何在腹腔镜手术中更安全有效的处理肾蒂,是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结扎材料包括钛夹和Endo-GIA/Endo-CUT,它们在腹腔镜中操作起来比传统的丝线结扎更加简便快捷,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钛夹是一种金属结扎夹,咬合面较光滑,在处理肾蒂血管时容易滑脱,尤其是当结扎肾静脉时,由于肾静脉直径宽大,钛夹不能完全包绕血管,从而会导致较大的出血。Endo-GIA或者Endo-CUT处理肾血管虽然比较安全可靠,但组织相容性差,可吸收材料在体内易被细菌附着,有时会引起组织反应;产品价格昂贵,部分患者很难接受,无法广泛的应用;并且有报道个别病例术中出现Endo-GIA功能故障,造成严重的并发症[2]。 新型的结扎系统—Hem-o-lok结扎夹大大克服了以上结扎方法的缺点,使腹腔镜肾切除术更加趋于完善[3,4]。Hem-o-lok夹是一种不可吸收的多聚合物惰性材料,无组织排异反应,不支持细菌生长,质地坚韧,对血管组织无切割作用。而且具有合页和安全扣锁结构,结扎夹的钉腿设计成弓形,有效提高了结扎伸展性,增加了结扎范围。结扎夹内层还有防滑齿,使得结扎牢固不易滑脱。本研究中,作者在38例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了Hem-o-lok夹处理肾蒂血管,术中首先分离暴露肾动脉,在近端上2枚Hem-o-lok夹后,远端可直接使用Ligasure离断血管,显著节约了手术时间。施放Hem-o-lok时,应注意尽量看到结扎夹的末端,以确保能够清楚的看见扣锁关闭时的状态,当手术者手部感觉到‘卡塔’的关锁声时,说明已安全夹闭,可退出结扎钳。肾静脉的处理相对较难,往往在结扎切断肾动脉、肾上腺静脉以及性腺静脉后,肾静脉管径才会有所减小,然后可用弯钳或吸引器抬起肾脏,使肾静脉紧张以便于结扎,依次在血管近端及远端共上3枚Hem-o-lok夹,保证结扎夹完全包绕血管。在切断血管时应注意在结扎夹远端至少留出1~2mm的组织,而后离断。结果所有手术进行顺利,无一例发生结扎夹脱落松动,无肾血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显示了Hem-o-lok在腹腔镜肾切除肾蒂处理中的巨大优势。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Hem-o-lok夹在腹腔镜下操作简便,而且使手术过程安全快速可靠,术中术后效果满意,主要表现在牢固的扣锁结构,可以包绕组织血管,没有滑脱绷开的危险;包绕血管组织力度均匀,能保持血管末梢活性;关闭时有触觉反馈,更安全,更放心;术后X线、CT/MRI检查无散射及伪影。2004年Joseph等人[5]对Hem-o-lok进行的安全测试发现,Hem-o-lok可以承受800mmHg的动脉血管压力,对于高血压的病人也可以安全使用。最近,Hem-o-lok又被应用于移植肾切除术中,明显简化了 手术步骤,提高了安全性,并有利于移植肾的恢复[6]。 总之,在腹腔镜肾切除中采用Hem-o-lok结扎夹处理肾蒂,显著增加了腹腔镜的微创性,Hem-o-lok的出现是腹腔镜结扎技术的又一次巨大飞跃,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Kapoor R, Singh KJ, Suri A, et al. Hem-o-lok clips for vascular control during laparoscopic ablative nephrectomy: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 J Endourol, 2006, 20: 202-204.2.Chan D, Bishoff JT, Ratner L, et al. Endovascular gastrointestinal stapler device malfunction during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Early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J]. J Urol, 2000, 164: 319-321.3.Janetschek G, Bagheri F, Abdelmaksoud A, et al. Ligation of the renal vein during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to replace vascular staplers[J]. J Urol, 2003, 170: 1295-1297.4.Izaki H, Fukumori T, Takahashi M, et al. Clinical research of renal vein control using Hem-o-lok clips in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2006 , 13: 1147-1149. 5.Joseph J, Leung YY, Eichel L,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Ti-knot device and Hem-o-lok clips with other devices commonly used for laparoscopic renal-artery ligation[J]. J Endourol, 2004, 18:163-166.6.Meng MV, Freise CE, Kang SM, et al. Techniques to optimize vascular control during laparoscopic donor nephrectomy[J]. Urology, 2003, 61: 93-97.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报告平浩 邢念增 张军晖 闫勇作者单位: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罕见,2006年9月我院收治1例,并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41岁。因间断性左侧腰腹部疼痛不适1个月,加重10d入院,右侧卧位及吸气时疼痛为著,偶伴恶心、呃逆。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上腹肋下可扪及一圆形可疑包块,直径约5cm,质软,稍活动,有深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钾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未见异常。B超提示左上腹低回声包块,考虑来自腹膜后肾上腺。KUB+IVU显示左肾受压向下方移位。CT检查可见左肾上方类圆形肿块,直径约7cm,增强后该肿块边缘轻度强化,内密度均匀,考虑为左肾上腺囊性占位。MRI显示左侧肾上方、脾内侧见一类圆形囊性稍长T1长T2信号灶,底部见短T1信号液平,脂肪抑制序列为低信号,囊内并见少量不规则低信号分隔,异常信号灶大小约5.3cm×8.2cm×8.0cm,壁较薄而均匀,边缘光整,增强后壁轻度强化,左侧肾上腺受压,部分于肿块内侧可见,诊断结果为左侧肾上腺区囊性占位——考虑囊性畸胎瘤可能性大。术前诊断左侧腹膜后囊性肿物,性质待定。 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手术采用经腹膜后途经,三点法置入套管,术中探查发现左肾上方肾上腺区约7cm×6cm×5cm近圆形肿物,肿物包膜完整,表面较光滑,上极达膈肌,外侧至脾脏,向下方压迫左肾,内侧与左肾上腺粘连紧密。钝性分离剥除肿物,并切除粘连的左侧肾上腺,分离过程中囊肿破裂,囊内溢出较黏稠的淡黄色混浊液体,量约220ml。吸净液体后取出肿物及肾上腺,并用可乐比妥注射液冲洗腹膜后间隙。手术时间1.5h,术中出血50ml。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示左侧肾上腺切面可见一暗红色囊性肿物,囊壁已破,表面较光滑,内面粗糙,呈网状并有小囊腔分布,囊肿内未见明显毛发、牙齿、骨骼及油脂样物。镜下发现囊壁内衬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此外囊壁还包括有平滑肌纤维、支气管淋巴组织及分泌腺体等,未见明显的肿瘤细胞。根据病理诊断考虑为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图1)。囊液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术后9d出院。随访6个月,复查B超、CT未发现肿物复发或转移。讨 论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常发生在纵隔内,偶可见于身体其它部位,如皮肤及皮下组织、胸骨前组织、心包、椎管及横膈内,只有极少数是完全位于腹腔内,而出现于腹膜后则更为罕见[1,2]。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男女患病比例没有明显差别。该囊肿为良性肿物,大多位于左侧肾上腺区,少数位于肾脏、脾脏及胰腺周围。一般情况下无明显临床症状,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当囊肿增大造成局部压迫或继发感染时,可能会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腰酸腰痛及发热等症状。腹部超声、CT、MRI是较好的检查手段,可发现腹膜后肿物及大小,但不易明确肿物性质,术前注意应与囊性畸胎瘤、肾上腺囊肿、胰腺囊肿及尿道上皮囊肿等疾病鉴别。病理检查是确诊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主要方法,镜下可发现囊壁内衬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本病处理首选手术治疗[3],有文献报道应用腹腔镜切除肿物具有较大优势,操作方便,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效果[4]。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如果治疗及时合理,预后较好,仅少部分囊肿有恶变可能。参 考 文 献1.陈毅德,刘鸿瑞。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206。2.Itoh H, Shitamura T, Kataoka H, et al. Retroperitoneal bronchogenic cyst: Report of a case and literature review. Pathol Int, 1999, 49, 152-155.3.Ishikawa, T, Kawabata G, Okada H, et al. Retroperitoneal bronchogenic cyst managed with retroperitoneoscopic surgery. J Urol, 2003, 169: 1078-1079.Ishizuka O, Misawa K, Nakazawa M, et al. A retroperitoneal bronchogenic cyst: laparoscopic treatment. Urol Int, 2004, 72: 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