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描述患儿女性,2022年12月(3月龄)时家长发现患儿消瘦,体重不增,仅为4kg。6个月时出现眼球震颤,左侧肢体运动不利。行头部MRI检查发现鞍区及右侧颞叶占位,体积巨大。2023年5月行手术治疗,切除部分肿瘤,术后病理:毛细胞星形细胞瘤,WHO1级。化疗过程2023年7月患儿于我科就诊,行头部MRI检查:鞍内、鞍上及右侧颞叶肿瘤残留,伴有囊变,存在硬膜下积液。(图1)。视力检查:双眼裸眼0.025。于我科开始行改良CV方案化疗。图1:2023年7月化疗前头部MRI:鞍区及右侧颞叶可见不规则不均匀强化影,伴囊变。幕上脑室增大,右额颞枕部硬膜下积液。化疗3个月后复查头部MRI较化疗前肿瘤明显缩小(图2),因患儿不配合,未能行视力检查,通过家长观察,患儿日常活动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图2:2023年10月化疗3个月头部MRI:肿瘤的实性和囊性成分较化疗前均明显缩小,硬膜下积液好转,疗效评价PR。化疗期间患儿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肝损害,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骨髓抑制。化疗期间患儿营养状况逐渐好转,发育正常。2024年9月化疗1年2月后复查头部MRI示肿瘤接近完全消失(图3)。图3:2024年9月化疗1年2月后复查头部MRI:颅内异常强化消失,Flair像残留少量异常信号影,疗效评价接近CR。专家点评视路胶质瘤位于视神经传导通路,与视神经及视束关系紧密,部分肿瘤累及下丘脑,手术难以全切,术后易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极大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对于3岁以内婴幼儿,特别是1岁以内起病的婴儿,虽然肿瘤病理类型为低级别胶质瘤,但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更需要尽快采取治疗控制肿瘤进展,挽救生命。对于上述患儿,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保留并改善患儿视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此类患儿的主要治疗手段。既往一般采取CV方案(卡铂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此类肿瘤,但缓解率相对较低,起效较慢,不利于挽救生命和视力。我科经前期研究,对传统CV方案进行优化改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提高疗效,有助于尽早减轻肿瘤负荷,挽救生命,改善视力。上述改良CV方案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如有入组意向,可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临床试验招募】改良CV方案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研究。敬请注意:本文仅供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之用,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如出现文中描述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另外,本文仅节选原文的一部分,内容可能不完整或与原文存在偏差,若需更完整的信息请参阅原文。撰稿:李程审校:赵赤、张俊平排版:张雅琪
“小学科也可以发展成强大的专业力量。这些年,凭借临床研究与大量实践,神经肿瘤化疗从一项小众技术,已成长为恶性神经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主任张俊平教授这样评价自己从事了20年的学科领域。神经肿瘤化疗科是采用化疗手段专门治疗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科室,它是结合了肿瘤内科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这个领域的医生不仅需要精通肿瘤化疗,还要具备神经科学的相关知识。20年前,神经肿瘤化疗是一个少有人愿意从事、困难且复杂的领域。20年来,张俊平致力神经肿瘤化疗专科的建设:从1个人单打独斗到如今成立了11个人的神经肿瘤化疗科团队;从没有几个药可用到现在科里有在研的临床新药试验十余项;从20年前每月化疗10余例次患者到现在每月完成化疗300余例次。该团队现已累计诊疗2万余例次脑肿瘤及脊髓肿瘤患者。培育复合人才 探索脑肿瘤化疗领域20年前,肿瘤学还处于兴起和发展阶段。大多数医院肿瘤内科都处于建设中,收治的也是以肺癌、乳腺癌等高发肿瘤为主的患者。肿瘤内科非常需要专业人才,但当时能培养肿瘤学博士的院校并不多,而且肿瘤学的博士生毕业后并不能直接从事神经肿瘤化疗工作,还要再经过数年的神经科学相关培训才能胜任。与此同时,与其他肿瘤相比,神经肿瘤患者数量相对较少,能治疗的药物也非常有限。那时,博士毕业前的张俊平面临着职业选择:是去知名大医院肿瘤内科直接就业,还是继续从事神经肿瘤化疗博士后研究。“当时,国内缺乏专门从事神经肿瘤化疗的医生,没有成熟经验可以遵循,我纠结了半年。”张俊平坦言,她专门去广州拜访陈忠平教授。陈忠平教授当时从加拿大回国,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创建了神经肿瘤外科。他的理念是神经肿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而国内没有神经肿瘤化疗专业人才,他就想招收这个领域的博士后,培养神经肿瘤化疗专科医生。见完陈忠平教授后,张俊平下定决心,去当一个开荒者,选择读神经肿瘤化疗的博士后。2006年,张俊平从博士后出站,来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开展神经肿瘤化疗工作。区别于其他癌种治疗科室,神经肿瘤化疗科的最主要特点就是需要复合型人才。张俊平介绍,一方面,神经肿瘤化疗科医生必须具备神经科学知识,包括神经外科急症的识别和诊治,如脑积水、脑疝。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判断,患者会因为这些严重合并症而死亡。另一方面,神经肿瘤化疗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神经肿瘤病理及分子病理知识。以胶质瘤为例,这一个病种就分为5大类27型。同样是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不同年龄、不同发病部位预后和治疗都有不同。如果医生不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则无法精准诊断,更谈不上精准治疗。此外,神经肿瘤化疗科医生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脑和脊髓核磁影像读片能力,熟悉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相关合并症的诊治等。为此,在科室成立之初,张俊平就着手打造学习型组织,通过轮流讲课等教学方式,不断提高科室医生的专业水平,且每周科室的学习时间雷打不动。张俊平同时要求,科研要服务于临床,每个科室医生要对自己负责病种相关临床问题开展科研工作,为亟须解决的临床问题而开展研究。科研服务临床 推动脑肿瘤规范诊疗化疗药物是神经肿瘤患者治疗的利器之一。20年前,临床面临着治疗脑肿瘤化疗药物少、缺乏有效化疗方案的难题。张俊平深入调研,借鉴体部肿瘤药物治疗进展,结合脑肿瘤病理生理特性,创新性地开展了十余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为播散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非典型/恶性脑膜瘤、复发髓母细胞瘤等难治性脑瘤提供了有效方案。她首创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替莫唑胺和依立替康为难治性播散性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提供了有效化疗方案;对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的卡铂联合长春新碱(CV)方案的改良,使客观反应率从50%提高到80%;最早开展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成人高级别胶质瘤的研究,研究成果在美国神经肿瘤年会进行口头报告。上述研究不仅为脑瘤患者解决了有效化疗方案匮乏的难题,而且为神经肿瘤治疗贡献了中国力量。“当时,我刚组建神经肿瘤化疗科时,有很多神经外科医生认为化疗对脑肿瘤没有用,不接受化疗。”张俊平回忆说,为了让医生同行认识到化疗的重要性,她组织和参加学术会议、讨论交流,总结化疗数据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介绍脑肿瘤化疗进展等,逐渐让大家认识到化疗是有用的。仅2019年,她在国内18个城市进行了46场讲座。同时,她每年举办专题研讨会,聚焦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儿童脑瘤、病理新分类等,传递国际前沿动态,提高青年医生诊疗水平。通过远程网络会诊及线上学术会议,她指导基层医生诊治神经肿瘤患者,推动神经肿瘤规范化诊疗的普及,帮助更多患者。同质化管理 促进多学科协同发展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在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开设了神经肿瘤化疗病区。“之所以选择河南省郑州市,是因为这里是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化疗病房的设立不仅方便了河南的脑肿瘤患者,也惠及江苏、湖北、陕西、山西等地部分患者就医。”张俊平介绍。神经肿瘤化疗病区在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开设1年多,已有上千名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前不久,河南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收到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这是一名72岁的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在外院辗转接受多次化疗,但治疗效果不佳,出现了肢体和皮肤的不良反应,合并肺部感染,偏瘫卧床。患者在郑州病房住院后,经过医护团队精心治疗、护理,患者肺炎好转并顺利完成第一周期化疗。患者身体和精神状态显著改善,能够重新迈出步伐。为了让患者可以在河南也享受到与北京同样的优质服务,张俊平采取了一个科室、北京/郑州两地病房、同质化发展新模式。“北京和郑州两地化疗病房是一个科室,都由我担任主任。科室所有医生在北京、郑州办理了多点执业注册。北京的医生轮换去郑州工作,我是每两周周五在郑州出门诊和线下查房,其余时间通过线上进行。”张俊平说。同质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员和管理制度。在人员培养上,张俊平坚持医生培养一体化,保障患者享受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品质的统一。医院管理制度对同质化发展的支持,也是诊疗同质化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神经肿瘤化疗是神经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化疗应与外科、放疗、影像、病理协同发展,多学科协作共同推动神经肿瘤诊疗的进步。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兼青委会主任委员,张俊平表示,这两个学会都是以汇聚多学科专家为特色,未来将依托学会开展学术活动,促进多学科协同发展,助力神经肿瘤诊疗水平提升。原文刊载于《健康报》(2024年10月23日第8版)作者: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白宣娇编辑:王潇雨审核:谭嘉
学科巍峨筑峰难,千岩万壑路漫漫。打造一个学科的过程,犹如在未知的荒野中开辟出一条蜿蜒而光明的道路,荆棘密布,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艰辛。对此,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主任张俊平教授感受更深。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经过国际顶尖神经肿瘤化疗中心培训、具有深厚专业背景的神经肿瘤化疗专业人员,她始终致力于神经肿瘤化疗的研究与临床实践,20年磨一剑,打造国内首个神经肿瘤化疗专科,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光明。敢为人先,填补国内脑肿瘤化疗空白20年前,国内并没有专门从事脑肿瘤化疗的专业人员。彼时,博士毕业前,张俊平教授面临着职业选择,是去知名大医院肿瘤内科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做神经肿瘤化疗博士后,从事当时国内冷僻、少有人涉足,没有成熟经验可以遵循的神经肿瘤化疗工作。而要做出选择,需要很大勇气和魄力。20年前,肿瘤学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还处于兴起和发展阶段,非常需要专业人才,但当时能培养肿瘤学博士的院校并不多。各大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也都是以肺癌、乳腺癌等高发肿瘤为主的患者。 神经肿瘤化疗作为神经科学和肿瘤学的交叉学科,要求医生既要具备肿瘤学知识,又要有很全面的神经科学知识,而肿瘤学博士毕业并不能直接胜任神经肿瘤化疗工作,还要再经过数年的神经科学相关培训,专科医生培养的时间成本较高。再加上与其他肿瘤相比,神经肿瘤发病率低,患者数量相对较少,能治疗的药物非常有限。“我当时纠结了半年。”张俊平教授笑着坦言,为此,她还专门去广州拜访了陈忠平教授。陈忠平教授当时从加拿大回国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创建神经肿瘤外科不久,他的理念是神经肿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而国内没有神经肿瘤化疗专业人才,他就想招收博士后,着手培养专科医生。见完导师后,张俊平教授下定决心,去当一个开荒者,选择做神经肿瘤化疗博士后。“当时想着反正自己是从本科、硕士、博士一路应届读上来的,还年轻,有试错的成本。”张俊平主任与导师PatrickY.Wen合影2006年,张俊平教授博士后出站,选择来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开展神经肿瘤化疗工作。2011年,张俊平教授成功获得美国神经肿瘤协会fellowship资助,赴美国哈佛大学Dana-Farber肿瘤中心神经肿瘤科学习一年,师从国际著名神经肿瘤专家PatrickWen。回国后借鉴吸收先进经验,三博神经肿瘤化疗发展日新月异,从1个人单打独斗到如今神经肿瘤化疗科的11人团队;从没有几个药可用到现在科里在研的临床新药试验十余项;从20年前每个月化疗十余例次患者到现在每月化疗出院三百余例次。现已累计诊疗2万余例次脑肿瘤及脊髓肿瘤患者,遍及全国32个省区,给无数家庭带来希望。被授予美国神经肿瘤协会FellowshipAwardWinner培育人才,不断壮大神经肿瘤化疗力量成绩的取得,与张俊平教授极大的努力、毅力和创新分不开。来三博脑科工作3年后,在张俊平教授努力下,神经肿瘤化疗科于2009年6月正式成立。人才对于神经肿瘤化疗学科建设来说,就像是灯塔之于航船,是引领方向、照亮前行道路的关键所在。张俊平教授深知这一点。在科室成立之初,她就制定了详细的培育人才计划。 因为神经肿瘤化疗交叉学科的属性,神经肿瘤化疗科区别于其他癌种治疗科室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它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张俊平主任介绍,从事神经肿瘤化疗科的医生,必须具备神经科学知识,这包括神经外科急症的识别和诊治,如脑积水、脑疝,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判断,患者会因为这些严重合并症而死亡;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神经肿瘤病理及分子病理知识,以胶质瘤为例,这一个病种就分为5大类27型,同样是弥漫中线胶质瘤,不同年龄、不同发病部位预后和治疗都有不同,如果不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则无法精准诊断,更谈不上精准治疗;此外还需要医生具备高水平的脑和脊髓核磁影像读片能力、熟悉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相关合并症的诊治等。“如果医生不具备扎实全面的神经科学及肿瘤学知识,不仅无法精准诊疗,容易误诊误治,也难以保证医疗安全。”为此,张俊平主任在科室成立时,就着手打造学习型组织,坚持雷打不动的每周科室学习时间,通过轮流讲课教学相长不断积累提高专业知识。随着科室成员专业能力提升,张俊平教授又致力于发展研究型组织,每个科室医生明确分工各自关注的病种,对自己负责的病种存在的临床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科研服务于临床,为解决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而开展研究。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张俊平教授带领团队通过不断学习最新的科研成果,掌握国际前沿技术,将先进的化疗药物和治疗理念引入临床,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帮助一些患者实现了从“绝望”到“希望”的转变。科研创新,践行和推动脑肿瘤规范诊疗临床上,化疗药物是神经肿瘤患者治疗的利器之一。当年,张俊平主任开始从事神经肿瘤化疗时,却面临着治疗脑肿瘤化疗药物少、临床缺乏有效化疗方案的难题。为了突破困境,张俊平教授广泛深入调研,借鉴体部肿瘤药物治疗进展,结合脑肿瘤病理生理特性,创新性地探索开展了十余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为播散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非典型/恶性脑膜瘤、复发髓母细胞瘤等难治性脑瘤提供了有效方案。她首创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替莫唑胺和依立替康治疗研究,为难治性播散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提供了有效化疗方案;对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CV化疗方案的改良,使客观反应率从50%提高到80%;最早开展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成人高级别胶质瘤的研究,研究成果在2018年美国神经肿瘤年会进行口头报告;近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研究再次被美国神经肿瘤年会录用为口头报告,将在2024年11月会议期间做报告。创新性研究不仅为脑瘤患者解决了有效化疗方案匮乏的难题,而且为神经肿瘤治疗贡献了中国力量。张俊平教授深知,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脑肿瘤患者获益,张俊平主任还把不少精力投入到学术讲课,身体力行,致力于推动脑肿瘤规范诊疗。“当时,我刚组建神经肿瘤化疗学科时,有很多神经外科医生同仁认为化疗对脑肿瘤没有用,不接受化疗。”张俊平教授笑言。她本身有一股执拗劲,为了让医生同行认识到化疗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和参加学术会议,讨论交流,以及总结化疗临床数据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介绍脑肿瘤化疗进展等,逐渐让大家认识到化疗是有用的。仅2019年,在国内18个城市,进行了46讲。经过这么多年持续呼吁和努力,现在大家普遍认识到化疗的重要性,化疗是脑肿瘤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学术推动,张俊平主任还开展卓有成效的患教讲座,系统讲解髓母细胞瘤、胶质瘤、生殖细胞肿瘤诊疗知识,通过科普助力脑肿瘤规范诊疗。在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年会发言作为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她每年举办专题研讨会,聚焦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儿童脑瘤、神经肿瘤病理新分类等,传递国际前沿动态,聚“诊”凝“治”,提高青年医生诊疗水平。还通过远程网络会诊及线上学术会议,指导基层医生诊治神经肿瘤患者,把先进技术传递到基层,降低地区间诊疗技术水平的不均衡,进而帮助更多患者。张俊平主任2022年荣获“第八届北京优秀医师”因在医教研等方面的贡献,张俊平教授曾获得“2016年首都优秀青年医生”称号,并于2022年荣获“第八届北京优秀医师”。在建党百年之际,被评选为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代表发言。同质化管理,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患者所望皆所向,医者大爱无疆长。为了让更多神经肿瘤患者不用来京,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自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在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开设了神经肿瘤化疗病区。之所以选择河南郑州,是因为其十省通衢交通枢纽,化疗病房的设立不仅方便了河南脑肿瘤患者,也惠及部分江苏、湖北、陕西、山西等地患者就医。虽然神经肿瘤化疗病区在河南三博脑科医院才开设一年多,但已经有上千位患者体验到优质医疗。近日,河南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收到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这是一个72岁的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在外院辗转接受多次化疗,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日益恶化,偏瘫卧床,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家属慕名找到了张俊平教授团队,郑州病房住院后,在医护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肺炎好转并顺利完成第一周期化疗,患者精神状态和症状显著改善,能够重新迈出步伐,家属激动不已,十分欣喜!为了让患者可以在河南也享受到与北京同样的优质医疗,张俊平教授采取了一个科室、北京/郑州两地病房、同质化发展新模式。“北京和郑州两地化疗病房是一个科室,一体化、一个团队,都由我担任主任。科室所有医生北京郑州办理了多点执业,医生轮换去郑州工作,我是每2周周五在郑州看门诊和线下查房,其余时间通过线上进行。”同质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员和管理制度。医生的一体化保障了患者享受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品质的统一;医院管理制度的支持是同质化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未来展望,多学科协同发展化疗作为神经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应与外科、放疗、影像、病理、基础研究等协作,共同推动神经肿瘤的进步,致力于神经肿瘤多学科协同发展是张俊平教授未来的努力方向。“我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俊平教授表示,无论是全国范围内还是北京范围内,这两个学会都是以多学科专家为特色,依托学会开展学术活动和临床研究,促进多学科协同发展。小学科,也能大发展。二十年前,神经肿瘤化疗是一个小众、冷僻、少有人愿意从事、难且复杂的领域,没有太多现成经验可以遵循,也没有人知道能不能发展起来。张俊平教授凭着兴趣做了,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做对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真正帮助到患者及其家庭,小学科也可以发展成强大的专业力量。(白宣娇)
髓母细胞瘤,颅内恶性程度级别最高的脑肿瘤之一,一旦患上无疑就像被下达了“死刑”判决书,尤其该病多发于儿童,对儿童本人和家庭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来自甘肃的患者小丽(化名)不想就这样轻易屈服,向命运低头,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中心张俊平主任开具的化疗方案下,乐观开朗,积极面对,主动接受治疗。如今,10年过去,当年的小女孩儿不仅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去年还以优异成绩考入“985”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她的美好人生徐徐开启……多次误诊误治后终确诊据小丽的爸爸孙先生介绍,2008年10月份,孩子在一次早饭过后突然恶心、呕吐,“我们当时以为是感冒,身体不舒服,就没太在意”。孙先生说,此后孩子也断断续续地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赴当地医院就诊后碍于当地医疗水平的限制,多次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肠胃消化不良所致,因此孩子的病情便有了耽搁。直到有一次,小丽的病情突然加重,吃完东西呕吐不止,而且还出现了头痛、走路不稳、平衡障碍的现象,家人这才意识到,问题不是肠胃疾病如此简单,便来到西安一家医院就诊,做完头颅CT后终于发现了问题——脑子里长瘤所致,并且不是一般的瘤子,而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之一——髓母细胞瘤。抗癌路漫漫犹如晴天霹雳打在了本来温馨的四口之家上,原本父母工作稳定,儿女双全,如今却横遭变故,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小丽只有10岁,却不幸患上了如此可怕的疾病,命运对于她和她的家人来说如此不公。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屈服,自暴自弃,而是积极面对,主动接受治疗,做完开颅手术后医生告诉他们,手术后的放疗和化疗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从此一家人走上了漫长的治疗康复之路。化疗助力康复成长 步入精彩人生路但是,小丽对放疗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进行化疗,经过多方打听和病友推荐,2010年6月份,他们慕名找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中心张俊平主任。医者,不仅懂病更懂人。看到小丽和家人痛苦的精神状态,既是医生也是一位母亲的张俊平主任感同身受,不仅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化疗方案,还为他们加油鼓气,给予信心和力量。8个周期的化疗,小丽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核磁上未显示任何肿瘤残留。小丽回到学校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定期回医院复查,核磁上一切正常,小丽的身体成长、智力发育情况也未受到影响,去年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小丽患病十年后门诊随访复查,看到个子高高、挺拔秀丽、落落大方,已经是985名校大学生的小丽,张俊平主任发自内心感到欣慰,不仅是作为“母亲”看到“女儿”健康快乐的幸福;更是作为医生,能够使患者减轻甚至消除痛苦,挽救患者和帮助患者家庭,便是莫大的荣耀。衷心祝愿小丽的人生旅程越来越美好和精彩,一家人幸福美满!温馨提示:了解脑肿瘤诊疗相关知识,可关注脑肿瘤化疗张俊平医生微信公众号:nzlhl-zjp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门诊预约电话:010-62856916 010-62856788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LGGs)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确诊时的中位年龄约为6~8岁,约7%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1岁。pLGG是一组WHO-I级和WHO-II级胶质细胞来源的肿瘤。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约60%的肿瘤可通过手术全切,另有95%以上的肿瘤可行活检术明确病理诊断。但是未能全切的肿瘤仍可能继续进展,约25%~35%的患者需进行辅助治疗,特别是化疗。标准化疗方案为卡铂+长春新碱(CV)方案。放疗仅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或经多种治疗手段仍复发的患儿。尽管pLGG的预后较好,但由于疾病本身及治疗产生的后遗症(如放疗带来的认知功能下降、肿瘤恶变等),给患儿、患儿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相当的影响。因此减少治疗副作用和维持生活质量被认为是治疗的主要目标。LGG的主要分子遗传学改变是MAPK通路的激活。BRAF是该通路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大多数肿瘤存在BRAF基因点突变或扩增,并可作为治疗靶点(如维莫非尼、曲美替尼等)。但对于BRAF突变阴性的患者不适用于此类药物。有研究表明,在遗传综合征如结节性硬化症(TS)和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相关的pLGGs中存在mTOR的激活,这为临床使用mTOR抑制剂提供了思路。然而,mTOR通路的激活并不局限于与上述遗传综合征相关的pLGGs,包括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DNET、血管中心型胶质瘤等也存在mTOR的激活。(1)研究方法2020年新近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将依维莫司(Everolimus)作为mTOR/p-mTOR阳性pLGGs的术后一线治疗药物,并评估了该药对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该研究回顾了意大利罗马Bambino Gesù儿童医院从2014至2019年收治的10例pLGG患者,排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和BRAFV600E突变阳性的肿瘤。所有患者均已接受手术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最大范围安全切除,无法手术者接受病理活检。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分析mTOR表达程度,并进行DNA甲基化分析。患者口服依维莫司,剂量为5 mg/m2。随后调整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3 - 8 ng/mL之间。不预设治疗周期数。终止治疗的指征为疾病进展和/或严重的4级不良反应。暂停治疗的指征包括2级血小板减少、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任何非血液学的3级不良反应。图1:患者的基线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主要症状、组织学诊断、WHO分级、遗传改变、mTOR染色强度等)(2)研究结果共有10名患者(女性7例,男性3例)接受依维莫司治疗。患者的中位确诊年龄为7.3岁(4-18岁)。5例患者治疗前接受病理活检,5例患者治疗前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为21个月(5-40月)。2例患者在MRI显示肿瘤体积增加≥25%后开始治疗,6例患者在没有影像学进展但临床症状加重时开始治疗。治疗至少持续1年,中位治疗时间为19个月(13-60月)。研究中有1例患者达到PR(肿瘤体积减少≥50%,治疗后18个月);7例患者为SD(平均时间为治疗后9月);2例PD(治疗后18-36月)。未观察到CR病例。随访时间最长的一例患者是一例NF1患者,在60个月时出现SD,之后中断治疗,在12个月的后续随访中疗效评价始终为SD。图2:1例PR患者的病灶改变情况,分别为基线时、治疗18个月和4年时的MRI表现依维莫司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皮肤干燥、脂代谢紊乱、痤疮样皮疹、关节疼痛、呼吸道感染、腹泻、头痛、白细胞计数减低等。1-2级口腔炎和皮肤干燥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例患者出现3/4级口腔炎。5例患者出现2级脂代谢紊乱(高胆固醇血症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另分别有1名患者出现3/4级骨关节疼痛和细菌性肺炎。上述不良反应均在依维莫司停药后症状消失,再次应用依维莫司后未出现。未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病例。图3:依维莫司的不良反应(3)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依维莫司应用于LGG患儿的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较好的避免传统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并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本研究初步支持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作为mTOR阳性的LGG患者的一线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参考文献:Cacchioneetal. Upfront treatment with mTOR inhibitor everolimus in pediatriclow-grade glioma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Int. J. Cancer. 2020编 译:李寓安审校:张俊平
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界对髓母细胞瘤的分子分型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16年WHO分类标准将髓母细胞瘤分为三个亚型,即WNT型、SHH型和非WNT/SHH型(G3和G4型)。前两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较为明确。SHH型髓母细胞瘤(MBSHH)好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和16岁以上的青少年人群,此型髓母细胞瘤存在与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相关的体细胞突变(或种系突变),如PTCH1和SUFU的失活突变,SMO的活化突变,GLI1/GLI2扩增和MYCN扩增。SHH信号传导通路的简要机制如下:SHH与跨膜蛋白PTCH1结合,从而激活SMO。而SMO是SHH信号传导通路中关键的信号分子,其作用是解除下游SUFU对GLI的抑制,从而使后者进入细胞核,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GLI1、GLI2、PTCH1、MYCN)。2015年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PBTC-025B& PBTC-032探索SMO选择性抑制剂Vismodegib对儿童和成人复发SHH型髓母细胞瘤的疗效。图1:SHH信号通路简图。①SHH与跨膜蛋白PTCH1结合;②解除对SMO的抑制;③SMO定位于细胞纤毛;④SMO解除SUFU对GLI的抑制;⑤GLI进入细胞核激活下游靶基因。(1)研究设计本研究是在一项1期临床研究(PBTC-025)的基础上开展的,此项研究建议Vismodegib的剂量为150mg/d(体表面积0.67~1.32m2)或300mg/d(1.33-2.5m2)。PBTC-025共有3名MBSHH和13名非MBSHH患者接受推荐剂量治疗,因非MBSHH患者均无疗效,故PBTC-032仅纳入9名符合条件的MBSHH患者,共计12名。PBTC-025B共入组31名患者,符合条件的MBSHH患者共20名,非MBSHH患者共9名。图2:本研究流程图(下方为可获得FFPE样本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病例数)本研究的疗效评价标准是客观反应率,即维持CR或PR的时间在8周以上。对PBTC-025B,PR的定义为肿瘤最大径之和减小至少30%,而PD的定义为肿瘤最大径之和增加20%以上。对PBTC-032,PR的定义为肿瘤最大径之和减小至少50%,而PD的定义为肿瘤最大径之和增加25%以上。分子生物学研究利用FFPE样本进行,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PTCH1、PTEN、GLI2、染色体17p和MYCN的拷贝数改变。利用IHC技术鉴定p53的表达。另外,对8例冻存肿瘤组织(有种系DNA匹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其中2例是第一次手术标本,3例是Vismodegib治疗前标本,3例是治疗无效复发后手术标本。(2)研究结果共有3名成人患者和1名儿童患者获得客观缓解,均为MBSHH患者,另有5例成人患者和3例儿童患者出现影像学缓解(出现客观缓解但未能维持至下一次影像学评估),但缓解程度与疗效持续时间无关。在PBTC-025B研究中,MBSHH患者的PFS较非MBSHH患者长且有统计学意义,而儿童患者中此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Vismodegib耐受性较好,无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儿童患者未出现骨骼系统和口腔的不良反应。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MBSHH组中PTCH1缺失与较长的PFS有关,而p53弥漫阳性染色患者PFS较短。未发现PTEN/10q缺失、17p缺失或p53表达缺失与疗效相关。非MBSHH组中未发现分子标志与疗效的关系。对8例患者进行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有2例客观缓解(此处为影像学缓解)的患者存在SMO上游基因的突变。另有3例存在PTCH1突变的患者,其中1例为种系突变(提示Gorlin综合征),此患者同时患有基底细胞癌(提示Gorlin综合征)。另有4例治疗无效的患者存在SMO下游基因的突变,其中3例存在SUFU突变:成人患者025B-11和025B-14同时存在PI3K通路基因的突变,025B-14存在TP53突变。儿童患者032-5存在SUFU种系突变(提示Gorlin综合征)。另有1例患者存在GLI2扩增。图3A:患者的PFS:可见仅有MBSHH患者在第5周期前维持无进展生存;3B:PTCH1缺失与较好的疗效相关,TP53染色弥漫阳性与较差的疗效相关。(3)分析与讨论本研究中Vismodegib对成人MBSHH患者存在治疗效果,在儿童患者中也观察到稳定的PR或疾病的短暂缓解。整体来看,Vismodegib可使患者的PFS延长。另外,SHH通路中不同基因的突变可预测Vismodegib的治疗效果,如存在SMO上游基因PTCH1突变的肿瘤对该药敏感,而下游基因如SUFU、GLI2突变的肿瘤对该药不敏感。p53广泛强阳性往往代表TP53的DNA结合域突变,而存在此突变的肿瘤对SMO抑制剂不敏感。这可能与p53突变导致染色质萎缩,放大癌基因的作用有关。该现象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值得注意的是6例p53广泛强阳性的肿瘤中有4例存在GLI2和MYCN2的扩增。TP53突变如何影响SMO抑制剂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研究者建议对所有MBSHH行完整的遗传学检测,以筛选可能受益于Vismodegib的患者。特别是存在SMO下游基因突变的MBSHH肿瘤可能对该药不敏感。另外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的客观反应时间较短,可能与耐药机制有关。部分MBSHH肿瘤存在PI3K通路的激活,提示双靶点抑制可能对此类肿瘤更有效。本研究提示Vismodegib对复发的MBSHH患者存在疗效,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分子遗传学检测在预测此类药物的疗效中发挥重要作用。图4:入组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按PFS时间长短降序排列。下方为8例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患者的遗传学特征。参考文献:Giles W. Robinsonet al. Vismodegib Exerts Targeted Efficacy Against RecurrentSonic Hedgehog Subgroup Medulloblastoma: Results From Phase II Pediatric Brain Tumor Consortium Studies PBTC-025B and PBTC-032.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5(33):2646-2654.编译:赵 赤审校:张俊平
一、发病机制胶质瘤相关癫痫(Glioma-relatedepilepsy)是继发于胶质瘤的症状性癫痫,其GRE在胶质瘤中普遍发生,其发作难以预测,且与胶质瘤的复发或进展密切相关,因此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对GRE的常规治疗(包括抗癫痫药物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差强人意,约20%~40%患者的癫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中国专家编写的《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相关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是国际首个胶质瘤相关癫痫诊疗指南,对GRE临床诊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GRE的发病机制与肿瘤解剖部位、组织学特点、肿瘤微环境及特定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相关。低级别胶质瘤(LGG)是高度致痫肿瘤,约65%~9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癫痫。存在IDH1突变、年轻(小于38岁)及大脑皮质受累的LGG患者易出现术前GRE。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的癫痫发生率约为40%~64%。在术前GRE发作的HGG患者中,有70%术后癫痫无发作,手术全切有利于控制癫痫发作。HGG患者术后GRE的发作与肿瘤复发或进展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LGG或HGG,术前GRE发作的患者总生存期较长。二、诊断流程GRE的诊断应包括对胶质瘤和癫痫的诊断,以及胶质瘤与癫痫的相关性诊断。胶质瘤的诊断需定位诊断和病理诊断。定位诊断主要通过MRI检查,包括常规的T1WI、T2WI、增强T1WI、弥散张量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及FLAIR成像。如肿瘤累及大脑皮质,可采用功能区弥散加权成像DT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皮质功能区。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PET-CT也是定位诊断的辅助手段。胶质瘤的病理诊断应包括分子病理诊断,特别是LGG的IDH1突变情况。图-1:胶质瘤相关癫痫的诊断流程(引用自王磊等《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相关癫痫临床诊疗指南》解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对胶质瘤患者,应关注癫痫病史及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对确诊或怀疑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行2小时视频脑电图(EEG)检查(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I-II期脑电图),并根据ILAE指南(2017)对癫痫发作类型进行分类。当临床表现及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与肿瘤的定位诊断矛盾时,亦需进行EEG检查。三、GRE的治疗1、抗癫痫药物GRE患者抗癫痫药物(AEDs)的应用原则为:明确首次癫痫发作立即开始治疗;根据发作类型选择药物;足量、足疗程、个体化治疗;避免应用肝药酶诱导剂。推荐采用剂型全、对其他药物血药浓度影响较小的药物左乙拉西坦(Lev)和丙戊酸钠(VPA)用于GRE患者的单药治疗。当单药难以控制癫痫时,可联合应用上述药物。另外,拉考沙胺(Lacosamide)对耐药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的GRE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目前,AEDs被广泛应用于脑肿瘤术后的患者。术前存在GRE的患者,术后早期需用AEDs。而术前无GRE的患者存在以下高危因素时需预防性应用AEDs:①额叶或颞叶胶质瘤;②术中置入缓释化疗药物;③肿瘤累及皮质或术中皮质损伤严重;④病理类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⑤复发或进展性高级别胶质瘤;⑥手术时间>4h,或预计术后出现明显的脑水肿或脑缺血。因癫痫发作与肿瘤进展及抗肿瘤治疗密切相关,胶质瘤患者如何停用AEDs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术前有无癫痫发作及特点、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有无癫痫发作及特点,另需考虑药物副作用、患者经济状况及心理社会因素。其原则如下:①对于术前和术后没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在术后2周停用AEDs;②术前无GRE,术后早期单次发作的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AEDs;③术前无GRE,术后反复发作的患者,在癫痫无发作后1年以上停用AEDs;④术前有GRE,癫痫发作史小于6个月且肿瘤完全切除时,术后癫痫无发作1年以上可停用AEDs;⑤对于癫痫病史长、肿瘤切除不完全、脑电图有远处癫痫样放电、术前耐药或局灶性癫痫发作但无意识丧失的患者,术后2年无癫痫发作可停用AEDs。⑥GBM患者或肿瘤未全切或术后出现难治性癫痫发作的HGG患者不建议停药。2、手术治疗目前胶质瘤患者行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肿瘤而非癫痫,但学术界已经意识到控制癫痫发作对胶质瘤患者的重要性。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能更好地控制术后癫痫发作。术中全切肿瘤相较于次全切除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切除范围超过FLAIR像显示的肿瘤范围——即“超全切除”在控制癫痫方面效果更好。胶质瘤患者癫痫复发或加重与肿瘤密切相关。在术后长期无癫痫发作的患者中,再次出现癫痫发作可能代表肿瘤复发。若癫痫发作频繁,可行二次手术治疗。如果术后癫痫发作但无肿瘤复发证据,应以难治性癫痫进行治疗,当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时可考虑手术控制癫痫。图2:术前有GRE患者和无GRE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AEDs及药物减量流程(引用自王磊等《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相关癫痫临床诊疗指南》解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术中癫痫及术后早期癫痫发作对于功能区胶质瘤,常采用唤醒手术结合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技术以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但上述技术存在诱发癫痫的风险。唤醒手术术中癫痫发作多为局灶性发作,好发于年轻、术前GRE病史、额叶受累及IDH1突变的患者。当术中癫痫发作或可疑发作时,应立即停止刺激,采用冰林格液或生理盐水冲洗。对高危患者应预防性应用Lev和VPA。术后早期癫痫发作时,应在发作终止后及时排查头部CT(或MRI)、血生化、尿常规及血糖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或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脏事件、低血糖等引起的发作。如条件允许,应行2小时脑电图检测,观察异常放电与脑水肿或残余肿瘤的关系。若患者未接受预防性AEDs,应采用单药治疗。若患者术后已接受AEDs治疗,则无需改变治疗方案,根据后续癫痫发作情况调整用药。4、放化疗对癫痫的影响胶质瘤的放化疗方案不受GRE的影响,且放疗可减少GRE的发作。有研究显示,在放疗开始前发作史较长的患者经放疗后癫痫控制较好。化疗也可控制癫痫发作。但应注意AEDs对化疗药物的影响。参考资料:1. ShuliLiang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 diffuse glioma‐related epilepsy. Cancer Medicine. 2019;8:4527–4535. 2. 王磊. 樊星. 梁树立. 《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相关癫痫临床诊疗指南》解读.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10月第35卷第10期 编译:赵赤审校:张俊平
2020年11月6日,北京抗癌协会年会成功召开,神经肿瘤专委会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表彰会后,神经肿瘤分会场来自北京多家知名医院神经影像、外科、放疗和化疗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生殖细胞肿瘤诊断和治疗,奏响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北京声音”!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中心张俊平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秘书长兼青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张俊平主任致开场辞:对神经肿瘤专委会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表示祝贺,对全体委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本次会议上半场由首都儿研所神经外科张冰克主任主持。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影像科朱明旺主任分享了生殖细胞肿瘤的影像特点和鉴别诊断。鞍区生殖细胞肿瘤具备弥散受限特点,以此可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颅咽管瘤鉴别。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男性,囊变坏死较少,可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可造成病灶侧半球萎缩征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李博医师分享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诊断要点。现有共识强调,对肿瘤标志物阳性的肿瘤,可临床诊断为NG-GCT,无需行活检或手术。而对于肿瘤标志物阴性的肿瘤,应尽可能行活检或手术明确病理。对于诊断性放疗,李博医师通过多个误诊误治案例说明该方法不可靠、应摒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李春德主任介绍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手术要点。手术意义主要体现在:①通过手术全切治愈成熟畸胎瘤;②立体定向活检明确病理;③含有畸胎瘤成分,或NG-GCT经化疗后残余肿瘤适合手术切除。另外,三室后肿瘤合并脑积水应首选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同时行肿瘤活检和脑脊液脱落细胞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本次会议下半场由301医院神经外科冯世宇主任主持。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张俊平主任介绍了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化疗及综合治疗策略。诊断上张俊平主任强调:需依据临床症状、影像、肿瘤标志物及病理结果综合判断具体分类,单独依据肿瘤标志物或病理结果存在局限性。治疗策略上张俊平主任总结既往大样本临床研究指出:局限性纯生殖细胞瘤采用先化疗4周期,然后进行全脑室/全脑放疗+局灶放疗;转移性纯生殖细胞瘤采用化疗4周期后,进行全脑全脊髓放疗+局灶放疗。对于转移性NG-GCT,先化疗4-6周期,然后行全中枢放疗+瘤床推量放疗是推荐的标准治疗;局限性NG-GCT,有研究在尝试化疗后达到CR/PR、肿瘤标志物转阴者,不行全中枢放疗,而采用全脑室放疗+瘤床推量放疗。NG-GCT治疗结束时的肿瘤残余病灶与复发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建议化疗中或化疗后对残余病灶手术切除。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李程医师分享了一例AFP升高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病例,该患者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和伽马刀综合治疗,已生存12年。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赵赤医师分享了两个病例:病例一因再次放疗导致双侧丘脑出现放射性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病例二未接受标准放化疗,仅行三次伽马刀治疗,患者出现严重锥体外系症状,且仅行伽马刀治疗肿瘤控制时间短、多次复发。生殖细胞肿瘤如何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值得深入思考。张俊平主任主持了最后的讨论环节。生殖细胞肿瘤先行化疗还是先行放疗?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应先行化疗,化疗完全消灭或缩小肿瘤后,可降低后续放疗剂量。张俊平主任分享了化疗经验:纯生殖细胞瘤推荐足量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不推荐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混合生殖细胞肿瘤提倡多药联合方案化疗。关于手术时机、具体放疗剂量和靶区范围、伽马刀合理应用等议题与会专家发表各自观点,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诊疗达成了一些共识,但还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来回答尚未解决的问题。神经肿瘤多学科专家共同协作开展研究,致力于提高生殖细胞肿瘤生存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编 辑:赵 赤审校:张俊平
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通常生存期在1-2年,活过5年的概率不足10%。而我们的四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迄今生存达十年之久,我们总结了该四例患者十年来的病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访谈,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以患者及患者家属为中心的新MDT”理念,治疗肿瘤不仅要看到病,更要看到人,是治疗患病的人,不是仅治病。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中心张俊平患者的长期生存除了多学科精准施治的医疗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疾病转归?胶质母细胞瘤的长期生存,医生怎么做?患者怎么做?患者家属怎么做?10月8日(周四)晚20:00-21:00,听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张俊平主任讲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十年生存的奥秘是什么?》。
王宁(化名)有一幅自己创作的油画,他尤其喜欢,视若珍宝。油画挂在家中客厅正中央位置,是他2014年5月份画的:一只蝴蝶破茧欲出,尽管看起来羽翼已经斑驳破碎,却依然美丽,“这或许是我6年来的一个写照。”2014年3月份,三十而立那年,小家庭迎来了挚爱儿子,事业上起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前景一片向好之时,王宁被确诊为恶性脑肿瘤,怀疑脑胶质瘤可能性大。当地医生告诉他,这种肿瘤预后很不乐观,如果不治疗往往只有几个月生存期,治疗后也极容易复发,大部分患者生存期可能只有一年……当年5月份,王宁北上来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接受了系统规范的手术治疗和放化疗。如今过去了6年,家中第二个儿子已经2岁,公司事业也蒸蒸日上,他的兴趣爱好仍像以前一样涉猎广泛,绘画、健身、烹饪美食……临床上,对于癌症患者来说,5年是一个“坎”。如果患者治疗后生存了5年及以上,就可以判定为临床治愈。度过5年这个节点,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就会大大降低,患者长期生存的概率就会高很多。朋友们看着从疾病中恢复过来的王宁每天开开心心,越活越精彩,总会自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病友们从他“向死而生”的涅槃中,更会信心百倍,把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开心而有意义,“不能沉浸在自怜自艾中了。”王宁说,“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生命的意义也变得不一样了,活过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享受着每一天。”变故对王宁来说,2014年3月是他人生的一个节点,“在这之前我的人生是另外一个样子。”那年的他正好30岁,小儿子刚出生,不满4个月,初为人父享受家庭带来温馨亲情的同时,事业上凭借优渥的家庭条件和敏锐的洞察视角,新成立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正打算招兵买马,大干一场。踌躇满志之际,人生通道上各种光环却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突然改变了。一次开会中,他“晃着出门”的样子引起了同事注意。喜欢运动和健身的王宁并不觉得自己身体会有什么大事,“可能只是自己太累了。”同事执意给他量了血压,“高压180,低压也达到了100。”在持续头痛、头晕不减反而加重两周后,王宁来到当地医院检查。核磁结果显示:右脑有一处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脑胶质瘤,如鸡蛋大小。第一次听到这个疾病名词,他有些发懵,赶紧掏出手机上网查询,越查心中越发慌。直到医生向他详细介绍了疾病治疗及预后,王宁心里凉了一大截,“所谓胶质瘤其实就是俗称的脑癌。”那段时间,像所有被确诊为绝症的病人一样,他走遍了当地各大医院的脑科,也去了香港最好的脑科医院,甚至还通过朋友将影像资料发到了美国……“几乎所有看过片子的医生都说情况非常严重,需要马上治疗,否则一定会有生命危险。”香港一位知名脑科医院的医生告诉王宁妻子,“病人大约只有一年的生存期……”不解“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生病?”面对医生的宣判,王宁像很多癌症病人经历了不解、否认、恐惧、沮丧到接受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很多病人要经历几个月、几年,甚至到生命终结。但王宁庆幸在这个过程中,心态转变得很快,他意识到,一味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接受治疗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当心理从紧张、恐惧,到可以平静地接受现实,他决定接受治疗。从搜集整理的病例资料中,他清楚知道自己病情的复杂程度:当时很多医生给出的判断是立即手术,但风险非常大,预后并不理想。因为肿瘤中有一部分位于功能区,手术不能将肿瘤全部切除,只要有残留,复发就成了必然。而且术中如果不慎伤及功能区,可能出现身体半边瘫痪,语言功能丧失,甚至下不了手术台。他开始写病中日记,除了释放内心,更多是理性地去分析判断病情。他对身边每一个关心他的人说,“我要在第一时间知道我的病情信息,所有的决定和判断要由我自己来拿。”比对国内治疗脑胶质瘤的各大脑科医院后,确诊后的第10天,王宁来到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开始了他的涅槃重生之路。治疗来院后的第3天,神经外科于春江教授、二病区主任张明山为他做了右额开颅肿瘤切除手术,由于部分病变位于脑功能区,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手术在最大限度切除的同时,残留了部分肿瘤。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来说,一般采取手术+放疗及化疗的治疗方案。手术全部切除是理想治疗,但在临床上,一部分胶质瘤无法实现全部切除。这种情况下,放化疗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可以最大程度抑制肿瘤复发和生长。期间,王宁术后肿瘤病理结果出来,提示为胶质母细胞瘤。这是所有胶质瘤患者最不想看到的情况。这种肿瘤是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四级肿瘤,复发率极高,而且根据临床数据,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肿瘤通常在术后6-7个月左右复发,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年左右。让医生有些惊奇的是,王宁对这个病理结果反应很平静,像在“听一个路人的故事”。一句“哦,就这事,我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便开始主动要求接受后续治疗。对于生死,王宁说他看的很淡,“人都会走,差别只是谁的生命更精彩。”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中心接受化疗,同时在外院进行同步放射治疗一个多月后,王宁病情逐渐稳定,肿瘤开始缩小。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又在三博神经肿瘤化疗中心张俊平主任团队治疗下,进行了1年半时间的长周期化疗,至2016年2月份化疗结束时,影像扫描显示脑部残余肿瘤全部消失!核磁扫描flair序列异常信号为治疗后改变。“我的身体真的出现了很多改变。”王宁说,化疗期间,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他所有的血液指标趋于正常。“化疗结束后我记得发过一次烧,但我特别开心,因为我没有吃退烧药,后来体温也慢慢恢复正常,我相信这是我身体免疫力重启的一个表现。”新生生命重启后的王宁没有闲着,他像往常一样忙碌。2018年,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儿子,尽管他说二胎想生女儿,但朋友圈里晒的最多的仍然是大宝和二宝在一起的动态。事业上公司业务越做越大,范围已涵盖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家,仍是他感觉最温暖的地方。他喜欢和家人一起研究营养美食,记录自己烹饪的每一道菜,他在手机App上建立了美食主页,把自己做的菜谱、文字和图片分享给朋友,美食不仅让他交到了很多朋友,并且拥有了不少粉丝。他没有改变自己喜欢运动的习惯,并且有意调整了运动方式。有朋友质疑并劝他“别折腾了”,可他仍然参加了川藏线徒步接力赛、马拉松20公里长跑赛。在王宁全新拥抱生活的时候,因为美食、运动,还结识了一位因患胶质瘤而抑郁,差点轻生的病友,他以亲身经历安慰鼓励他。如今,这位病友在接受治疗后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们两人也成了生死之交。几天前,王宁来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中心进行定期复查。通过最新的影像资料,化疗中心主任张俊平告诉他,核磁正常,没有复发迹象。图注:左为王宁(化名)妈妈,右为王宁回家后王宁第一眼看到的仍是他那幅破茧成蝶绘画作品。盯了许久,他“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容绽放在那张明眸皓齿的面庞上,虽然已是秋季,但在南方仍然仲夏粘湿的空气里散发出阳光的味道。编辑:郜志孟创作:孔令栓 三博品牌部审稿:张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