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概要李X,女,11岁,中上腹部胀痛伴不适三月余,近两周来加重,疼痛无规律性,进食后自觉中上腹不适伴恶心,无返酸,病程中无发热、咳嗽、咳痰,二便正常。其母有“胃炎”病史,疼痛时不规则服用“胃舒宁”,余无特殊疾病史,无心、肾、肝脏疾病史。2.病史分析(1)腹部胀痛重点强调腹部疼痛的部位、诱因,是否由于饥饿与饱食后疼痛,疼痛的性质、持续的时间,通过本患儿的腹痛胀痛(中上腹)大致可考虑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炎、胆囊炎、胆道结石、肠道寄生虫、过敏性紫癜。(2)进一步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具体鉴别要点如下:疼痛部位有无放射痛,有放射痛考虑胆囊炎、胆道结石;胀痛是否与进食有关,有无节律性,消化性溃疡常于进食后两到三小时疼痛,或夜间疼痛,体检全腹均有压痛,麦氏点反跳痛阳性,可出现便血;体检皮肤巩膜黄染,伴脾肿大,提示肝炎可能。(3)本病例病史特点为:①女性,11岁,上腹胀痛不适三月余;②皮肤无紫癜,无心肾肝脏疾病;③腹部胀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关;④母有胃炎史。3.主诉腹部胀痛伴不适三月余。[体格检查]1.描述T 37.2℃,P 86次/分,R 22次/分,BP 108/70mmhg自主体位,神志清楚,营养发育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紫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中上腹剑突下压痛,麦氏点反跳痛阴性,四肢脊柱无异常,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2.体检分析(1)此病例查体特点为:①营养及生长发育正常,血压正常;②中上腹及剑突下压痛;③皮肤未见出血点、黄染及紫癜;④心肾肝脏查体无异常。(2)本病的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中上腹轻压痛,腹部无其他阳性体征,考虑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可能。[辅助检查]1.描述(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7.4×109/L,RBC 3.12×1012/L,PLT 198×109/L,尿常规、粪常规正常,CRP 9mg/L,总胆红素110μmol/L,间接胆红素82.5μmol/L,胆固醇4.01mmol/L,甘油三酯1.1mmol/L。肝肾功能正常,两对半阴性。(2)幽门螺杆菌检测: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13C呼气实验阳性。(3)胃镜检查:胃体黏膜充血,胃窦黏膜皱襞增粗。(4)病理检查:胃体黏膜慢性炎症。2.辅助检查分析(1)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须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2)胃镜检查胃体黏膜充血,胃窦黏膜皱襞增粗;须考虑慢性胃炎。(3)病理检查:胃体黏膜慢性炎症;(4)粪常规正常,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正常,排除心脏、慢性肠炎及肝炎引起的腹部不适。胃炎疼痛在中上腹,无节律性,与进食无关系,无便血、呕血。肠寄生虫疼痛在脐周多见,有排除虫卵病史。肝炎可上腹饱胀不适,需考虑,但肝功能和B超正常可排除肝炎。过敏性紫癜皮肤有皮疹、淤点、淤斑,要考虑过敏性紫癜腹型,但患儿皮肤无皮疹、淤点、淤斑,但可排除过敏性紫癜。[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浅表性胃炎,HP感染。2.诊断依据(1)反复上腹部隐痛饱胀,偶有嗳气,腹痛无明显节律性,无放射痛。(2)查体除上腹部压痛外,无异常发现。(3)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4)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治疗]1.治疗原则积极寻找病因;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进食过于粗糙或过热的食物;使用合理的药物治疗。2.治疗方案 (1)强固屏障功能、促进上皮生长 硫糖铝(胃溃宁),每日10mg~25mg/kg, 分4次,饭后2小时服疗程4周~8周。胶体次枸橼酸铋(德诺,胶体铋),每日6mg~8mg/kg, 分3次口服,疗程4周~6周。 (2)促进胃蠕动、减少肠液反流 甲氧氯普安(胃复安),0.2mg/k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由于服用后部分病人可出现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现已很少使用)。多潘利酮(吗丁啉),每次0.3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 (3)制酸剂和碱性药物 ①H2受体拮抗剂 西米替丁(甲氰咪胍,泰胃美,cimetidine),每日20mg~40mg/kg,分4次于饭前10分钟~30 分钟口服,或按每次0.2g,用5%~10%GS稀释后静滴 。雷尼替丁(呋喃硝胺,ranitidine),每日3mg~5mg/kg,每12小时1次,或每晚1次口服,或将上述剂量分2次用5%~10%GS 稀释后静滴 ,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疗程为4周~6周。 ②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洛赛克),每日0.7mg/kg,清晨顿服,4周~6周为一疗程。 ③碱性药物 氢氧化铝,5岁以上小儿0.15~0.3mg/kg,每日3次,餐后1小时服。此外还可应用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铝碳酸镁片(达喜)或复方碳酸咀嚼片(罗内)。 (4)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可同时使用胶态铋、抗生素和甲硝唑3种药治疗,合用2周为一疗程。 (5)其他 缺铁性贫血者可补充铁剂,有大细胞贫血者可使用维生素B12。有些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锌、硒等含量均降低,可适当给予补充。3.治疗分析 (1)对慢性胃炎疗效的评价应以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与否为主,不应以吸粘膜病理检查中病变程度轻重为唯一标准。 (2)由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的发生有关,应注意清除幽门螺杆菌以改善组织学的变化。 (3)一般情况下慢性胃炎的预后较好,儿童的慢性胃炎病人其病变主要累及胃窦,而在中老年病人则影响到全胃,这个变化过程估计需要20年以上。[总结]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小儿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胃粘膜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同时应注意排除胃的其他疾病和胃外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中上腹不适、饱胀、疼痛和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胃粘膜长期少量出血者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胃镜检查和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手段。本病需与胃溃疡、肠蛔虫症、肠痉挛和腹型癫痫鉴别。主要治疗为清除致病因素、强固屏障功能、促进胃蠕动以减少肠液反流等,并可使用制酸剂和碱性药物,若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消除幽门螺杆菌。儿童期本病的预后良好。
1.病史概要 张XX,女,3岁,3个月前出现会阴部瘙痒,尤以夜间为甚,有时有遗尿。夜间突发惊哭,睡眠不安。患儿心情烦躁、焦虑不安,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好咬指甲。会阴局部皮肤被患儿搔破。病程中患儿胃纳差,近日来有尿频、尿急等症状。2.病史分析(1)在病史采集中,着重询问患儿的生活习惯与卫生情况,注意患儿有无穿开档裤,是否勤换勤洗内衣内裤,勤洗外阴部;是否已入托,如已入托,幼儿园中有无类似幼儿,幼儿玩具、用具有无常规消毒;家族内特别是密切接触者有无尿路感染、外阴炎等患者;既往有无湿疹的病史。(2)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这几项疾病的鉴别。单纯从临床症状儿言,瘙痒以肛周最为明显,尤以夜间睡眠时加重,影响患儿睡眠,夜间突发惊哭,密切接触者有类似情况者,首先考虑为蛲虫病,可嘱家长在患儿熟睡后2~3小时,扒开臀部,仔细检查肛周皱襞处,可查见白色线头样小虫可协助诊断。如患儿外阴部瘙痒明显,阴道有分泌物,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密切接触者有尿路感染或外阴炎等患者,要考虑感染致外阴炎或(和)尿路感染。外阴部瘙痒,伴有湿疹或尿布疹,要考虑外阴湿疹。(3)本病例的病史特点如下:①女孩,3岁。②会阴部瘙痒,夜间为甚3月。③患儿心情烦躁,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好咬指甲,睡眠不安。3.主诉:会阴部瘙痒3月。【体格检查】1.描述T 37.0℃, P 96次/分,R 28次/分, 体重14kg.一般情况可,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萎,面色稍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颈部无明显抵抗感。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中等,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腹部平坦,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外阴稍红,见抓痕,无分泌物,无湿疹。腹壁反射存在,双膝反射正常,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2.体检分析此病例的查体缺乏明显的阳性体征,仅外阴稍红,见抓痕,缺乏特异性。无分泌物,无湿疹,可初步排除外阴湿疹。【辅助检查】1.描述(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RBC 3.96×1012/L,Hb112g/L,WBC 7.98×109/L,中性粒细胞48%,嗜酸性粒细胞3%,血小板307×109/L,粪便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镜检(—)。血生化正常。家长在患儿熟睡后检查肛周见乳白色线头样小虫在爬动,送医院化验室鉴定确诊为蛲虫。(2)心电图:窦性心律。(3)胸部X线:无异常。2.辅助检查分析 由于蛲虫一般不在肠内产卵,从粪便中不易查到虫卵,粪检阳性率只有5%左右。在肛周查到虫卵亦可确诊。检查虫卵的方法多用透明胶纸法,简便易行,阳性率高。将透明胶纸剪成4~5cm的长条,绕于玻璃棒或小木片上,粘面向外,于清晨排便前或夜间在肛门周围皱襞处轻压粘取虫卵,再将此胶纸条取下,粘面向下平贴于已滴加了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典型的虫卵。也可将透明胶纸直接贴在玻片上进行检查。如检查未见虫卵,再重复检查,一般应查3次。【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 蛲虫病(enterbisis)2.诊断依据(1)小儿夜寐不安、夜惊,主诉肛门周围瘙痒。(2)查体见外阴稍红,见抓痕。(3)家长在患儿熟睡后检查肛周见乳白色线头样小虫在爬动,确诊为蛲虫。3.鉴别诊断(1)尿路感染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发红,尿常规异常,中断尿培养有细菌生长可鉴别。(2)外阴湿疹 常表现为外阴部瘙痒,伴有湿疹或尿布疹。无明显日轻夜重现象。【治疗】1.治疗原则 在积极预防,杜绝重复感染的基础上,进行驱虫治疗。2.治疗方案(1)驱虫治疗 常用的驱虫药物如下:①甲苯达唑,剂量为100mg顿服,治愈率为90%~100%。②阿苯达唑,商品名为肠虫清。剂量每片200mg。治疗蛲虫200mg顿服,治愈率为100%。③复方阿苯达唑:商品名赛特斯,每片含阿苯达唑67mg,噻嘧啶83.3mg(基质)。治疗量1片顿服,治愈率为100%。(2)局部疗法 便后和睡前用温水洗肛门,再用2%的白降汞软膏或者10%的氧化锌软膏涂于肛周的皮肤上,也将蛲虫软膏通过细管挤入肛门少许,以达到止痒及减少自身感染的目的。3.治疗分析(1)为巩固治疗效果,最好间隔10天左右重复治疗一次,其间充分清理环境,清洗衣物。家庭及幼托机构的成员要同时接受治疗。(2)对于有异位损害的病人,除去驱虫治疗外,还需对症治疗。【总结】蛲虫病流行广泛,分布无明显的地域性,儿童感染常见。可因手接触被虫卵污染衣物、食品、玩具等经口感染,虫卵也能随室中尘埃被吸入后咽下感染。幼儿用手抓挠会阴肛门处,使手指沾染虫卵,当吸吮手指或取食物时,虫卵则经口食入,此种感染方式称之为肛门—手—口感染,这是自体感染的最主要途径,也是蛲虫病难以防治的重要原因。蛲虫卵抵抗力强,在室内和儿童指甲缝内能存活2~3周,幼儿园的玩具、桌椅及图书均可能被虫卵污染,儿童间互相接触,也可互相传染,故感染率较高。蛲虫病主要症状是因雌虫在肛门周围移行、产卵,刺激局部皮肤,引起会阴部瘙痒,尤以夜间为甚。奇痒影响患者睡眠,小儿可于夜间突发惊哭,反复哭闹。睡眠不足使患儿心情烦躁、焦虑不安,食欲减退,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咬指甲、精神易激动、心情怪僻等心理行为偏异或发生遗尿。亦可因局部皮肤被搔破而发生皮炎。蛲虫可钻入阑尾,引起急、慢性阑尾炎,甚至发生穿孔。雌虫亦可钻入女性尿道,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症状。蛲虫在肠内寄生的机械性刺激,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家长在患儿熟睡后检查肛周见乳白色线头样小虫在爬动,或在肛周查到虫卵亦可确诊。在积极预防,杜绝重复感染的基础上,进行驱虫治疗是关健。蛲虫病易互相传播,重复感染,做好预防工作十分关键。首先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使儿童了解蛲虫病的传播方式和危害;其次是要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洗会阴部。对感染者进行彻底治疗,家庭成员和集体机构中的成员应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充分清理环境,清洗衣物。
近日,国家疾控局官网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报告显示,2024年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此外,这两个月的病例中还出现了13例死亡病例。 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低发病率的百日咳,近年来出现了“抬头”的趋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爆发,国际上称之为“百日咳再现”。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因其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一年内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传染源01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02该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易感人群03人群普遍易感。1岁以下婴儿中发病率最高,该人群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也最高。近年来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也明显增高。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 当运动、哭吵、进食、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等情况下,可诱发痉挛性咳嗽发作。百日咳临床表现是什么? 百日咳患者病初为卡他期,很像感冒,流涕、流泪、打喷嚏、咽痛、有点低热、轻微咳嗽等。1~2周后进入痉咳期,出现典型症状,表现为咳嗽加重,出现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频繁不间断咳十余声或数十声,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恢复期痉咳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不同年龄段儿童症状有区别:●小婴儿症状一般典型,尤其0~3月龄的小婴儿可表现为“无发热、伴频率和严重度都在加重的咳嗽、清水样鼻涕”三联征,严重者可以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发绀、惊厥、鼻出血、咯血及眼结膜下出血,甚至发生颅内出血。●大儿童及成人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当运动、哭吵、进食、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等情况下,可诱发痉挛性咳嗽发作。百日咳并发症! 多见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以肺炎最常见,亦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脑病等。如何诊断?百日咳如何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并依据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当持续咳嗽2周及以上者,咳嗽有以下特点:阵发性咳嗽、咳毕哮鸣回声、咳嗽后呕吐,建议完善百日咳相关检测。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在卡他期末及痉咳期可见白细胞增多,痉咳期最明显,多为(20~50)×10^9/L,少数可达70×10^9/L以上,以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婴幼儿。(2)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鼻咽拭子或者鼻咽洗液标本中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发病3周内阳性率高。此外,还可行鼻咽部分泌物培养、血清百日咳鲍特菌PT特异性IgG测定等。百日咳如何治疗? 本质上百日咳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需要抗感染治疗。目前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药物,比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药物,但是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多,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不好,医生会换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或者其他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百日咳如何预防?一、一般预防措施(1)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2)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避免烟尘、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吸入,避免诱发痉挛性咳嗽的因素。(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口罩还要带、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二、疫苗接种 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个月、4个月、5个月、18个月各接种1剂次,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 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国内一般不予青少年及成人接种加强免疫针剂,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2016年版) 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 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 (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2.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进行接种。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如果与其他种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减毒和灭活)未同时接种,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 3.如果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时间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第一类疫苗的接种。 (五)流行季节疫苗接种建议 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疫苗都可以按照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方案的要求,全年(包括流行季节)开展常规接种,或根据需要开展补充免疫和应急接种。 (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疫苗建议 对于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HIV感染状况分3种:(1)HIV感染儿童;(2)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3)HIV未感染儿童。由医疗机构出具儿童是否为HIV感染、是否出现症状、或是否有免疫抑制的诊断。HIV感染母亲所生<18月龄婴儿在接种前不必进行HIV抗体筛查 1.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在出生后暂缓接种卡介苗,当确认儿童未感染HIV后再予以补种;当确认儿童HIV感染,不予接种卡介苗。 2.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如经医疗机构诊断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不予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如无艾滋病相关症状,可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 3.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和白破疫苗等。 4.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除非已明确未感染HIV,否则不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 5.非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疫苗前无需常规开展HIV筛查。如果有其它暴露风险,确诊为HIV感染的,后续疫苗接种按照表1中HIV感染儿童的接种建议。 (七)除HIV感染者外的其他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不予接种减毒活疫苗。 二、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 (一)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3)接种剂量:①重组(酵母)HepB每剂次 10μg,不论产妇HBsAg阳性或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HepB。②重组(CHO细胞)HepB每剂次10μg或20μg,HBsAg阴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10μg的HepB,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20μg的HepB。 2.其他事项 (1)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由出生的医疗机构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由辖区预防接种单位完成后续剂次接种。未在医疗机构出生儿童由辖区预防接种单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2)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早产儿、低体重儿也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但在该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免疫。 (3)HBsAg阴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也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最迟应在出院前完成。 (4)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5)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在出生后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6)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 3.补种原则 (1)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 (2)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即可; (3)第1剂与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 (二)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3)接种剂量:0.1ml。 2.其他事项 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 3.补种原则 (1)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 (2)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者,应予补种。 (3)≥4岁儿童不予补种。 (4)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三)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脊灰灭活疫苗(IPV)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其中2月龄接种1剂灭活脊灰疫苗(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 IPV: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OPV:口服接种。 (3)接种剂量: IPV:0.5ml。 OPV:糖丸剂型每次1粒;液体剂型每次2滴,约0.1ml。 2.其他事项 (1)2016年5月1日之前使用三价OPV(tOPV),2016年5月1日开始使用二价OPV(bOPV),该日期之后,不得使用tOPV。 (2)以下人群建议按照说明书全程使用IPV:原发性免疫缺陷、胸腺疾病、有症状的HIV感染或CD4 T细胞计数低、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近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在使用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例如大剂量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TNF-α抑制剂、IL-1阻滞剂或其他免疫细胞靶向单克隆抗体治疗)、目前或近期曾接受免疫细胞靶向放射治疗。 (3)如果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过IPV或含脊灰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脊灰疫苗接种。 3.补种原则 (1)对于脊灰疫苗迟种、漏种儿童,补种相应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4岁儿童未达到3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4岁儿童未达到4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补种时两剂次脊灰疫苗之间间隔≥28天。 (2)I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后,无论在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或者常规免疫中发现脊灰疫苗为0剂次的目标儿童,首剂接种IPV。 (3)2016年5月1日后,对于仅有bOPV接种史(无IPV或tOPV接种史)的儿童,补种1剂IPV。 (4)既往已有tOPV免疫史(无论剂次数)而无IPV免疫史的迟种、漏种儿童,用现行免疫规划用OPV补种即可,不再补种IPV。 (四)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分别于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臀部,肌肉注射。 (3)接种剂量: 0.5ml。 2.其他事项 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DTaP接种。 3.补种原则 (1)3月龄~5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28天,第4剂与第3剂间隔≥6个月。 (2)≥6岁接种DTaP和白破疫苗累计<3剂的儿童,用白破疫苗补齐3剂;第2剂与第1剂间隔1~2月,第3剂与第2剂间隔6~12个月。 (3)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3月龄~5岁使用DTaP,6~11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儿童用),≥12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 (五)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6周岁时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肌肉注射。 (3)接种剂量: 0.5ml。 2.其他事项 6~11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儿童用),≥12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 3.补种原则 (1)>6岁未接种白破疫苗的儿童,补种1剂。 (2)其他参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补种原则。 (六)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MR)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8月龄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2.其他事项 (1)满8月龄儿童应尽早接种MR。 (2)如果接种时选择用MMR,可视为完成MR接种。 (3)MR可与其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不同部位接种。 (4)如需接种多种疫苗但无法同时完成接种时,则优先接种MR疫苗,若未能与其他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则需间隔≥28天。 (5)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接种MR,接种MR后2周内避免使用免疫球蛋白。 (6)当针对麻疹疫情开展应急接种时,可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考虑对疫情波及范围内的6~7月龄儿童接种1剂MR,但不计入常规免疫剂次。 3.补种原则 (1)扩免前出生的≤14岁儿童,如果未完成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使用MR或MMR补齐。 (2)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应至少接种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和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对未完成上述接种剂次者,使用MR或MMR补齐。 (七)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18月龄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2.其他事项 (1)满18月龄儿童应尽早接种MMR疫苗。 (2)MMR疫苗可与其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不同部位接种,特别是免疫月龄有交叉的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3)如需接种多种疫苗但无法同时完成接种时,则优先接种MMR疫苗,若未能与其他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则需间隔≥28天。 (4)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接种MMR,接种MMR后2周内避免使用免疫球蛋白。 3.补种原则 (1)参照MR的补种原则。 (2)如果需补种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间隔≥28天。 (八)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2剂次。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2.其他事项 (1)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无免疫史的居民迁居其他省份或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往其他省份旅行时,建议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接种JE-L。 3.补种原则 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者,如果使用乙脑减毒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12个月。 (九)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C)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2剂次,分别于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2剂次,分别于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2.其他事项 (1)A群流脑多糖疫苗两剂次间隔≥3个月。 (2)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与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间隔≥12个月。 (3)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两剂次间隔≥3年。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4)当针对流脑疫情开展应急接种时,应根据引起疫情的菌群和流行病学特征,选择相应种类流脑疫苗。 (5)对于≤18月龄儿童,如已按流脑结合疫苗说明书接种了规定的剂次,可视为完成流脑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应在3岁和6岁时各接种1剂流脑多糖疫苗。 3.补种原则 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流脑疫苗或未完成规定剂次的,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流脑疫苗的种类: (1)<24月龄儿童补齐A群流脑多糖疫苗剂次。 (2)≥24月龄儿童补齐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剂次,不再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 (3)补种剂次间隔参照本疫苗其他事项要求执行。 (十)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18月龄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3)接种剂量:0.5ml或1.0ml,按照疫苗说明书使用。 2.其他事项 (1)甲肝减毒活疫苗不推荐加强免疫。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接种HepA-L。 3.补种原则 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甲肝疫苗者,如果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进行补种,补种1剂。 (十一)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JE-I)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3)接种剂量: 0.5ml。 2.其他事项 无。 3.补种原则 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者,如果使用乙脑灭活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4剂,第1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为7~10天,第2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为1~12个月,第3剂与第4剂接种间隔≥3年。 (十二)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HepA-I)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2剂次,18月龄和24月龄各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肌肉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2.其他事项 如果接种2剂次及以上含甲肝灭活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甲肝灭活疫苗免疫程序。 3.补种原则 (1)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甲肝疫苗者,如果使用甲肝灭活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6个月。 (2)如已接种过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但无条件接种第2剂甲肝灭活疫苗时,可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完成补种。
转发 孩子发烧往往昏昏欲睡,满脸通红。家长一摸孩子浑身发烫,很多家长都是心急如焚,搞不清楚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即便知道是自愈性的病毒感染,也会担心烧得厉害哪里会不会出问题。 事实上,发烧虽然会让孩子不舒服,但目前并没什么证据能证明发烧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除非是少见的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和中暑。相反,目前还有证据说,体温升高可以减少孩子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发烧其实对孩子病情恢复是有利的。 流传很广的一个说法是发烧会烧坏脑子,所以孩子一发烧,家长都很担心,又是退热药,又是冰敷,又是温水澡,还有煮绿豆汤来驱寒等等,中西结合无所不用。即便在美国,也有1/4的监护人会在孩子不到37.8℃就给了退热药,这些都属于“发烧恐惧症”的表现,国内的父母过之而不及。 在这种恐惧的心理下,会做出很多不理性的事,除了上面已经提及的,还有的非要上医院让医生给孩子吊水或者打退烧针,用了药不退烧就打医生。 恐惧,一部分来自未知的危险。儿童发烧大部分是普通的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确实也可以是一些严重疾病的表现,对一些未知的风险担心焦虑是正常的。就算是儿科医生面对自己孩子发烧,绝大多数也一样会焦虑。对于孩子发烧,我们反复强调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反应,警惕一些严重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发现不对劲要及时就医。 但恐惧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误解,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发烧会烧坏脑子,发烧可能会让心脏坏掉,这些误解会进一步加大家长们对发烧的恐惧。 为了一些未知的风险,跑医院、做化验、做检查是家长们付出的代价,但这样的代价如果换来一些风险的降低,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但如果因为误解而产生的恐惧让很多家长作出不理性的选择,让孩子多吃了一些不该吃的药,让孩子冒一些不必要的毒副作用的风险,甚至引发一连串的错误,甚至命悬一线,那就真是追悔莫及了。 为了消除家长们对孩子发烧的恐惧,家长们需要记住的是:发烧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应对身体状况的一种生理机制,甚至有利于对抗感染,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发烧。 没有证据表明发烧本身会恶化病情,发烧也不会烧坏脑子。有些颅内的感染,比如化脓性脑膜炎会发烧,也可以引起脑组织损伤,留下后遗症,但你得搞清楚,脑子坏了不是发烧引起的,而是感染引起的,脑子坏了和发烧都是感染惹的祸。 那发烧会让心脏坏掉吗?发烧的确会加快代谢,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增加心输出量,加重心脏的负担。这点负担对健康的孩子几乎不构成影响,更不会让心脏坏掉。但对心脏本身有问题,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贫血的孩子,这些增加的负担的确有可能导致心功能衰竭。所以,对存在这些基础疾病的孩子,我们要更积极的退烧。而健康的孩子,完全不用担心发烧会让心脏坏掉。 当然,一些心脏的疾病如心内膜炎,或者一些可能损害心脏的炎症,比如川崎病也会导致发烧。但还是那个道理,造成心脏受伤的是疾病本身,而不是发烧。 所以请记住,发烧是症状,不是疾病,有些能造成器官损害的疾病同时会引起发烧。发烧本身不会烧坏孩子脑子、心脏或者其它器官,如果烧坏了家长的理智,倒是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