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访者(求助者): 你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为你服务,虽然你我素不相识,但是有缘在这里相聚,借助于网络的神奇,为你解除创痛,是我最大的快乐。 首先,本人会认真的对待每一位求助者,以自己的专业和实践能力来解答你的问题,不欢迎无聊者,灌水者;不要不在乎,因为你的不在乎,就是不在乎自己的痛苦; 其次,本人会尊重每一位求助者的烦恼,欣赏你的积极,豁达;帮助你的同时,不需要你的人气,只需要你能真诚对待; 第三,为了确保求助的效果,本人希望你能明确为什么要来这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把你需要的问题解答; 第四,一次求助可能不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但是我还是真诚的建议你把问题好好分类,按照轻重缓急一个一个的解决; 第五,希望在这样的平台里,你不要急于追求效果,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要时我们可以邀约面诊; 最后,我深信,通过我们双方的真诚努力配合,就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
消减解除患者身体和精神层面的痛苦,是我神圣的职责,用我所学过的知识和技术,拿出真诚感恩的心,善待每一位有缘病人,视病人如亲人,视痛苦如己苦,每一次诊治都是一份考题,我要用良心交卷!
一中年妇女带着一中年男人,面无表情的来到我的诊室。“医生,看看他有没有病?”诧异中我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来医院!中年妇女答:我们去办理离婚,工作人员问他是否有精神疾病,他说很早以前做过心理测验,显示有中度抑郁症状。这时,工作人员说不能办理离婚了,要办离婚就去精神病院开个证明吧。。。。。。 聚散无常,落叶安知花开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2016年4月16日,星期六,我正在出专家门诊,临近快下班的时候,几个焦急的人闯入诊室:“大夫,快点帮帮我们吧,我这个弟弟实在是整不了了,把我们都要熬死了”!看到他们着急的样子,我安慰他们坐下来慢慢说,着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经过了解,事情的经过原来是这样的:一位中年男性,46岁,一直未婚,独居。饮酒史30年余,酒量渐增,最高日饮酒1000毫升以上,常空腹饮酒,经常醉酒,不饮酒时会出现躯体不适、手抖、出汗等症状,由于是一个人居住,没人照管,对他的精神状况无从知晓,但是近年来其饮酒量逐渐减少。一周前不知道什么原因停酒,之后逐渐出现兴奋,胡说,砸东西,无法沟通,生活不能自理,全由哥哥照顾;三天前突然自己用尖刀将腹部扎伤致肝叶损伤,紧急手术,腹部引流管引流。麻醉清醒之后因兴奋,胡说,自行拔掉点滴管,不能配合治疗,故由县城医院紧急来到我院。了解完情况后,我及时检查患者,当时患者在车上躺着,两个人陪护,腹部正中有敷料包扎,带着引流管,营养状况尚好,表现较安静,意识清醒,问话不予回答,不愿与医生沟通,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的回忆,其他无异常。焦急的家属强烈要求收入院治疗。假如你是医生,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这种情况是否可以收入院?假如你是家属,你应该怎么办?需要转院还是继续坚持要求在精神科医院治疗?作为专科医生来说,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第一、医生要素医者仁心,治病救人。但凡来院求助的都是我们的病人,我们看的是病,我们要对病人负责,要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当前这个病人,外伤致肝叶损伤,带有引流管,损伤程度不明,且术后三天,可能会出现病情进展或并发症,这样,专科医院不能及时处置,直接会影响生命安全。作为医生,这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评估,有效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属真正认识到这个病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家属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第二、家属要素当时的家属,可能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发生这样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所以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非常必要。针对这个病人,家属当时的心理可能是认为太折磨人了,没办法了,只能在精神病院治疗了;同时转来我院的时候家属期望值也很高,认为送到精神病院就有办法了,没有考虑躯体疾病的危险性;还有可能认为,已经从县城医院转出来,不能再回去了,回去人家也不会收的。对于上述的心理状况,我们应该给与理解,同时要做好耐心沟通,认真沟通,明智的家属会理解的。第三、治疗要素作为医生,要掌握危重急症的处理流程,这样的疾病科学的治疗应该是在外科病房治疗,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措施,然后请精神科医生会诊用药,即使从县城医院转来,也要住进综合医院治疗,精神科医生在该病人的诊治过程中起到的是应该是协助和支持的角色,从联络会诊的角度去参与更为合情合理合法。第四、原则要素有人说,这个患者已经出现了伤害自己的行为,根据精神卫生法,不能拒收,应该以非自愿住院收入院治疗!那么这个精神卫生法中规定的非自愿住院患者是不是没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呢?精神卫生法对强制住院虽有要求,但医生要有自己的基本判断,治疗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主吧。这例患者的家属认为,已经从县城医院转出来了,再回去县城医院人家也不能收这个病人了,恳求医生留下治疗,甚至说出现危险不追究责任。那么当生命都不重要的时候,治病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认为这个病人不存在拒收不拒收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要站在医生的高度,首诊负责,对生命负责,按照常规去诊疗,我想一定会得到患者或家属的认可和接纳。
一、家庭和精神健康的关系1、家庭是环境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不良的家庭气氛和不健全的家庭结构会影响个体正常的发育与个性的发展 3、家庭会影响已患疾病的预后(复发)二、家属的精神卫生 1、调整心态、面对现实、积极就医 2、掌握一些有关精神疾病的常识和监护知识 三、家属对精神疾病的康复能做什么 1、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2、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付应激的能力3、注意患者的躯体状况 4、鼓励或带领病人参加社交活动,指导、监护日常活动 5、督促服药、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6、定期带病人随访随诊四、家庭监护者的责任和监护内容:1、密切观察和记录病情,定期带病人随诊复查2、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说服和劝导维持用药 3、解决具体困难;指导或督促患者的日常生活4、熟悉复发预警症状,定期为专业人员提供病情动态 5、防止意外事件:当出现肇事行为时,有义务对其采取强制性保护措施;陪同送医院诊治,承担相应费用 6、向社会呼吁,改变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 7、负责病人的人身安全、基本权利的获得及财产保管 8、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 五、如何提供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1、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减少高情感表达2、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3、协同病人制定治疗和康复计划4、尽量减少人为的应激5、有爱心,容忍患者的错误,提供善意的帮助和指正6、满足病人合理要求,不要因为他是病人就随意地拒绝 六、日常生活的护理方法 1、个人卫生的料理 2、饮食方面的护理 3、睡眠护理4、用药的护理 5、安全防范 6、居室布置
l 一个有效的康复计划是 1、使精神病人对自己的药物治疗和症状有自我管理能力; 2、是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处理药物治疗中的问题; 3、通过认识症状的再现来预防疾病复发 4、主动复诊。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复发率高,易衰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沉重的负担;急性期症状,特别是阳性症状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亦有一定的疗效;但预后和结局仍不尽人意目前,精神障碍的治疗模式已与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上世纪60年代之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集中于减少患者的攻击性,避免伤人及自伤。到了60至70年代,患者已经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到院外接受治疗。在上世纪80年代,医生往往较为重视控制阳性症状,到了90年代,则开始重视延缓疾病复发以及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进入21世纪后,传统的治疗模式已经被全新的“全病程治疗”所代替,治疗目标也发展为促进患者顺利回归社会。传统治疗模式往往过分强调阳性症状控制、偏重于急性期治疗、对潜在的严重躯体不良反应重视不够,从而导致患者对传统治疗的依从性欠佳。而全病程治疗观念则强调治疗的对象是患者,兼顾急性期及维持期的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复发以及保持患者正常的社会功能,并且更为重视减少并预防治疗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因此说,现在治疗模式转型为治疗和康复并重原则。康复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和其他方面的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 以减轻致残因素所造成的后果,尽量改善其社会功能,使残疾人的能力得到提高,恢复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水平,进而以平等的权利参加社会生活,充分完成与其年龄、性别、社会与文化因素相适应的正常角色,履行应尽的社会职责。精神康复的目标: ①复原; ②社区融合; ③生活质量。尽可能恢复各种功能而回归社会,并在心理上、社会上、躯体上和经济上恢复病人独立性的最高水平。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意义: 降低其复发率,阻止其走向衰退,提高他们的生活及社会技能,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改善患者本人及家人的生活质量。 传统康复体系的康复目标:减轻残疾程度。康复始于残疾出现之后。目前的康复体系的康复目标:减少功能损失,阻断残疾发生。康复始于残疾出现之前。理想的康复体系的康复目标:减少发病,阻断功能损害。康复始于发病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