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小腹不适、血尿。如果累积到上尿路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腰痛等)。2.复杂性尿路感染指患者存在宿主相关因素(如糖尿病或免疫抑制)或尿路解剖、功能异常(如尿路梗阻)。3.复发率:27%的尿路感染患者在6个月内再次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生活、萎缩性阴道炎、延迟排尿、新性伙伴、便后从后向前擦拭等)。4.大部分致病菌来源于肠道菌群(如大肠埃希菌),也可来自阴道菌群和会阴部皮肤(如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念珠菌)。5.治疗主要依靠抗菌药物,如:磷霉素(主要以原形经尿液排出,综合疗效较好);备选方案有左氧氟沙星及头孢菌素。疗程一般为3-7日。
1.流行病学: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泌尿系结石患病率为6.5%,部分南方地区高达10%。泌尿系结石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5年复发率达50%,10年达90%。2.病因学:(1)个人习惯:气候炎热,易出汗,尿液浓缩就容易发生肾结石。爱出汗但喝水少,这样会使尿酸结晶和胶体沉积在一起,可逐渐扩大聚集成结石。憋尿可能会使膀胱内的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引起膀胱炎,若治疗不及时,细菌会沿着输尿管上行,引起输尿管炎和肾盂肾炎等尿路感染,进而可能诱发尿路结石。(2)代谢因素:如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高尿酸尿症等。(3)局部解剖因素:尿路畸形、尿路梗阻、感染和异物等。(4)药物相关因素:如氨苯蝶啶、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引起的结石。3.临床表现与诊断:肾结石与输尿管结石常有如下表现:(1)疼痛结石没有形成梗阻时,无症状或者疼痛较轻。结石活动或引起输尿管梗阻时,出现一侧腰部或者下腹部绞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2)血尿结石直接损伤肾和输尿管的黏膜,常在剧痛后出现血尿,即尿液呈粉红色或红色,可有血丝或血块。(3)恶心或呕吐结石急性梗阻致肾内压力骤增时,或者肾积水导致肾功能不全时,会引起胃肠道不适。(4)感染症状结石伴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终末疼痛、高热、寒战等症状。诊断尿路结石还需要以下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分析和尿液分析。超声波检查:首选用于儿童和孕妇。非增强CT扫描:准确率高于超声波检查。4.非手术治疗:(1)保守治疗:a饮食调整:减少钙、草酸和嘌呤的摄入,增加液体摄入,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b药物干预:对高尿钙患者,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保证每日钙摄入量约1000mg,避免高草酸食物。c体重管理:保持BMI<25kg/m²,适量运动。(2)药物排石治疗: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用于促进远端输尿管结石的排出。研究表明,α受体阻滞剂对结石直径>5mm的患者效果显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缓解肾绞痛,效果优于阿片类药物。(3)药物溶石治疗:碱化尿液:主要针对尿酸结石,通过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盐溶解结石,效果有限。5.手术治疗(1)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于体内结石,通过多次冲击使结石破碎,随后通过自然排石或辅助措施排出体外。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a结石成分:尿酸和磷酸镁铵结石密度低,较易击碎;而胱氨酸和一水草酸钙结石密度高,难以击碎。b结石大小和位置:肾盂内结石或肾上、中盏结石ESWL效果较好,下盏结石效果较差。多发结石治疗效果不佳。c患者因素:肥胖、马蹄肾、异位肾、重度肾积水等解剖异常会极大影响ESWL疗效。(2)输尿管镜碎石术(URS):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可以采用输尿管硬镜激光碎石术,而对于输尿管上段或肾内的结石(<2cm)可以采取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输尿管镜技术由尿道进入,没有伤口。术后无结石残留率高于冲击波碎石,手术具有一定的输尿管损伤、感染等风险。(3)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该手术适合处理大负荷的肾结石(≥2cm)或者某些特殊类型的肾结石(鹿角型结石、肾盏憩室结石等),该技术利用超声等方式从腰背部皮肤建立造瘘通道至肾脏,经造瘘通道将内镜进入肾脏内,激光粉碎结石后冲出。该技术具有微创、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皮肾镜的手术难度及风险较于输尿管镜手术更大(术后有出血、感染等风险)。5.预防建议(1)多喝水:预防结石最关键的是多喝水,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ml为佳,这样可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的结晶沉积。(2)少吃草酸含量过高的食物:大部分结石为草酸钙结石,菠菜、甘蓝、杏仁、花生等食物中草酸含量较高,不宜多吃。(3)均衡饮食:避免动物蛋白过量摄入,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宜食用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香瓜、南瓜等。
膀胱过度活动症以尿急症为突出症状,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可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没有尿路感染或其他病理改变。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病因。行为治疗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症状,具体如下:1.生活习惯的改变:建议每日饮水量不超过2.5L,同时避免饮用可能加重症状的饮品,包括茶、咖啡、可乐和酒精。2.肥胖是尿失禁的风险因素,减轻体重能够有效改善尿失禁的症状。3.膀胱训练:逐渐增加排尿间隔时间,如白天每1.5小时排尿一次,达到目标后再延长排尿间隔变为每2小时排尿一次。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膀胱容量,减少尿频次数,恢复控制膀胱功能的信心。4.伴有尿失禁症状的患者建议进行盆底肌训练,必须要达到相当的训练量才可能有效。具体可参照以下方法: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3~8次,如此训练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
为明确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建议使用以上量表问卷协助评估。轻度下尿路症状(IPSS≤7分)或中度以上症状(IPSS≥8分)但生活质量尚未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可以继续观察等待,通过行为改进和饮食调整来改善症状。(1)行为改进:加强体育锻炼,戒烟。伴有尿急患者可以通过精神放松训练来缓解症状,把注意力从排尿的欲望中转移开,如挤捏阴茎、呼吸练习和会阴加压等。(2)饮食调整:避免咖啡因、酒精、辛辣食物摄入。适当注意饮水时间,例如睡前2小时前停止饮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