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些年轻朋友说去体检查出了脂肪肝明明不胖又爱吃素怎么会患脂肪肝呢?一提到脂肪肝我们就默认为肯定和油脂相关吃得油腻吃的肉多才会导致脂肪肝,但其实吃素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元凶之一而且脂肪肝不再是中老年人特有很多90后都开始有脂肪肝了图片来源网络脂肪肝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怎么预防呢?什么是脂肪肝?首先要知道,肝脏是脂肪合成、利用和运输脂肪的主要场所。因此,当肝脏内脂肪转运失去平衡,就会在肝脏内积聚,形成脂肪肝。正常人肝脏内中都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当脂肪含量超过10%,即为轻度脂肪肝;10-25%为中度脂肪肝;25-50%为重度脂肪肝。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且呈现趋低龄化趋势。目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高达25-35%,全国约有3.5亿至5亿人患有脂肪肝。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脂肪肝?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是肝脏的第一杀手,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大量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之中,从而逐渐形成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肥胖。吃肉太多会导致脂肪肝吗?肥胖导致的脂肪肝我们可以称之为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因饮食过量导致机体能量摄入过剩而产生。过剩的营养物质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所以肥胖患者容易得脂肪肝。比如,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各种炸鸡薯片爆米花,奶茶蛋糕巧克力,都容易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在肝脏内,导致脂肪肝。所以,吃肉太多确实可能导致脂肪肝,尤其是那些大腹便便的肥胖症患者。光吃素就不会患脂肪肝吗?其实不是。不是只有吃肉多才会导致脂肪肝,即使光吃素也可能会导致脂肪肝。和营养过剩型脂肪肝恰恰相反,长期营养不良、缺少蛋白质摄入可以导致营养缺乏型脂肪肝,这是为什么呢?首先,长期素食者,很可能由于营养不均衡,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而肝脏将脂肪运输走是需要蛋白质帮助的,因此就会造成转运脂肪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内堆积。其次,相较于那些每餐大鱼大肉的人,素食者往往更容易感到饥饿,人体的消化系统就会刺激机体吃更多的白米饭、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来增加饱腹感。它们虽不是肉类,但热量可不少,而且碳水化合物是可以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肝脏内的,所以说并不是吃脂肪才会导致脂肪肝。脂肪肝有什么危害?虽然脂肪肝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但大家对它的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跟上。但是如果放任脂肪肝发展,10-15年内就会出现到不可逆的纤维化,约25%的单纯性脂肪肝可导致脂肪性肝炎,25-50%的脂肪性肝炎可导致肝纤维化,15-30%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20-30%脂肪性肝硬化可进展为肝癌。不仅如此,脂肪肝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例如长期饮酒导致的脂肪肝,常并发有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还有,营养过剩导致的脂肪肝,可引发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等并发症。应如何治疗脂肪肝?早期轻度单纯性脂肪肝,可以通过减肥、调整饮食结构和积极锻炼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这些做法也是预防脂肪肝的策略。1、控制饮食,每餐七分饱。2、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粗粮、蔬菜,少吃油炸、红肉,避免奶油、奶酪等食物,不喝酒。如果是素食主义者,要保障充足蛋白质摄入。3、学会吃饭,做到“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不吃夜宵,少吃或尽量不吃零食,少喝果奶茶和含糖饮料。4、注意有些水果也含有大量糖分,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可选用糖分较少的水果如苹果,蔬菜如黄瓜、番茄等。5、不要自行服用保肝药,日常生病用药也要避免或少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6、每周至少保障3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 中期的脂肪性患者一方面需改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辅以适当药物治疗。但目前针对脂肪肝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重度脂肪肝患者几乎不可逆转,可能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所以对于脂肪肝还是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是最佳之选
你平常有喝奶茶或者其他饮料的习惯吗?如果答案是“有”的话,今天这条热搜可要注意了——文章显示: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的负担尤为突出。在过去30年中,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分别增加了95%和94%。看到这儿,是不是点奶茶的手微微颤抖,奶茶或者其他含糖饮料还能喝吗?01糖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先不一棍子把糖给打死,我们得看看糖到底有什么作用。糖类是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它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基本的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比如馒头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我们口腔中咀嚼时,会刺激口腔的唾液腺产生唾液淀粉酶。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水解成麦芽糖,所以我们吃馒头时会尝到甜味。然后麦芽糖进入小肠,被小肠腺分泌的麦芽糖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被身体吸收。糖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可产生4千卡能量,而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也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维持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02为什么摄入过量的糖“有害”上文已经提到,糖是我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所以我们离不开它,但是一旦摄入糖过多,它又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具体有以下这些:1)如果摄取过量糖分而无法及时消耗,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简单来讲,就是会长胖。2)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从而影响正常进食,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如果儿童长期高糖饮食,会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疾病。并且如果吃含糖食品或饮料过多,又不注意口腔卫生,会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3)加重肝脏的负担。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如果过量摄入糖,为了保持血糖浓度稳定,肝脏会将糖转化为脂肪,容易诱发脂肪肝。4)摄糖过多会引起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往往导致脂、蛋白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血糖升高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减慢血流运行速度,会使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导致血流不畅、血管堵塞,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另外特别要提到一点,如今各大城市遍布大大小小的奶茶店,但众多的调查都显示即使是号称完全不含糖的奶茶,其含糖量也往往不低。03如何避免摄入过量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在生活中,想要避免摄入过量糖,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不主动喝含糖饮料。少喝果汁,尽量选择吃新鲜水果。2)少吃话梅等果脯,减少“隐形糖”的摄入。很多加工过的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3)少吃膨化食品。它们吃起来虽然并不一定是甜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有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4)做饭时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5)“低糖”和“无糖”的食物也不建议过多食用。“无糖”不代表完全没有糖,其实是指不含添加糖,比如蔗糖、麦芽糖、果糖等,取而代之的是木糖醇这类代糖。虽然热量低了,但是有研究表明代糖饮料也可能增加首次新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糖醇类代糖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