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糖尿病足,不警惕可能截肢最近处理的二个糖尿病足患者。第一个患者糖尿病足小脚趾坏疽行截趾术,术后2年创面一直难以愈合,询问患者是否检测血管是否存在闭塞,患者自述没有医生告知需检查血管是否通畅。患者行血管开通后3个月创面完全愈合。第二个患者糖尿病足,3个月前擦伤导致脚背皮肤破溃,未予以注意,1个月后发展成整个脚背发黑。就诊各个医院内分泌,创面门诊均无法控制,最后去北京医院行中药治疗,3天前出现发热,抽血检查严重感染,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检查血管严重闭塞,这时候开通血管会导致脚部感染向全身蔓延,只能行截肢术。因此觉得有必要做一个糖尿病足的科普。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在病变早期,由于症状轻微或不典型,患者往往难以察觉或引不起重视,但这恰恰又是糖尿病足防治的最佳时期。糖尿病足是指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深层组织破坏。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截肢率、高死亡率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的病因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疾病和感染。除了这三个因素外,创伤也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病。最常见的创伤原因是使用不合适的鞋或鞋垫、剪脚趾引起脚趾周围皮肤破溃。糖尿病足的5个早期症状:1)足部感觉迟钝或丧失伴有下肢皮肤麻木、刺痛、感觉迟钝者,因感觉神经受损,即便是皮肤出现擦伤、磨破或烫伤起疱往往浑然不知,容易发生糖尿病足。2)足部皮肤干裂或浸渍发白由于自主神经受损,有的糖尿病患者出汗少,下肢尤其是足部皮肤容易干燥皲裂。有的糖尿病患者的鞋既挤脚又不透气,脚趾缝间皮肤浸渍发白,容易引起足部溃疡。3)足部胼胝(老茧)足部胼胝(俗称老茧)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独立高危因素,可增加足底局部的压力,胼胝下正常组织由于过度持续的挤压而发生足溃疡。4)下肢发凉、疼痛下肢发凉是血运不好的早期表现,随后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患者走一段路出现下肢肌肉疼痛被迫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缓解,往往被迫走走停停。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下肢“静息痛”,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出现持续性疼痛,这是下肢血管严重阻塞的标志,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一般来说出现第四中症状的时候就需要到医院内分泌科或者血管外科就诊。糖尿病足的防治原则是“预防重于治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观察和自我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最关键的措施。1)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是所有糖尿病并发症产生的基础。据统计,当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而血糖控制不佳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就明显提高。多吃些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的食物,如有助于控糖的蔬菜、杂粮和豆类食物。严格控制总脂肪摄入量,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避免高胆固醇饮食。每日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2)选择合适的鞋子不要赤足行走,也不能赤足穿鞋,以免受伤。选择柔软、透气性好的鞋子。穿鞋时,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保持鞋内干燥,内衬平展。不宜穿尖头及高跟鞋,避免因局部受压、摩擦而造成皮肤受损。3)吸烟可以引起血管收缩,降低血液的含氧量,吸烟严重者容易有周围血管病变。4)规律运动对于改善病情十分重要。每次最好维持在30分钟左右,但不宜长时间运动。需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健康情况选择运动种类,推荐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踢腿、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既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又有助于降低血糖。5)若出现脚趾破溃难以愈合,行走后小腿疼痛及时就诊,避免出现大面积坏死需行截肢手术。
治疗前 患者85岁高龄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突发腹部疼痛入院,检查发现腹主动脉瘤,瘤颈距离右侧肾动脉约1cm,为防止出现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漏,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开窗手术,即在主体支架上开一个小窗通向右侧肾动脉再植入支架,保证右侧肾动脉血供同时能达到完全隔离腹主动脉瘤的目的,避免术后内漏。 治疗中 术中先行腹主动脉支架开窗,植入体内后利用导丝配合导管选入开窗窗口,行肾动脉支架植入。 治疗后 治疗后即刻 患者腹痛消失,没有伤口只有二个穿刺点,洗澡活动均不受影响,术后第三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