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最近管理的一位患者的内镜下食管照片。📖病例背景:患者是老年男性🧍♂️,主要症状几乎只有轻微反酸烧心伴大便习惯改变,患者儿子考虑到自己父亲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强烈要求父亲完善内镜检查,当地内镜提示食管病变,患者本人不愿意手术,儿子费九牛二虎之力[流汗R]劝其尽早治疗,于是来我院找主任手术。食管多处病变,手术很顺利,术后顺利恢复出院,最新病理结果回报如图,切缘都是阴性的(翻译:切干净了👍)。这边科普一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怎么理解呢,简单讲,就是如果不处理,后续的发展就是“癌变”因此看到病理报告,真的为患者一家感到高兴,为患者儿子竖大拇指👍,没有放任父母的行为,而是做出了自己的坚持✊。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实现最大的获益。那么哪些情况强烈建议给安排一套胃肠镜呢,如图,🉑对号入座✅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害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那么如何选择呢?咱们来唠一唠👇👇👇1.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方法🍀🍀🍀:抽血,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抗体,来评价是否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注意⚠️⚠️⚠️:是评价是否感染过,而非是否现症感染,也就是说,只要曾经感染过,该检测结果就可能为阳性,无论你是否除菌以及除菌是否成功。推荐人群✅✅✅:初筛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且对呼气试验、胃镜活检等检查相对抵触的人群。不推荐人群❌❌❌:明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杀菌后复查。2.呼气试验(碳13、碳14)方法🍀🍀🍀:口服药物胶囊,前后分别吹气,检测碳13/碳14量。评价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现症感染。注意⚠️⚠️⚠️:该检测受抑酸药、抗生素等药物服药情况干扰,检测前需尽量避免服用以上药物1月以上,以免假阴性结果。推荐人群✅✅✅:希望明确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明确感染,除菌后复查的人群。不推荐人群❌❌❌:孕期、哺乳期女性。3.胃镜活检病理检测方法🍀🍀🍀:胃镜下取少量黏膜组织,病理切片后染色显微镜下找有无细菌。注意⚠️⚠️⚠️:部分患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接受过杀菌治疗的患者等,由于黏膜条件改变,幽门螺旋杆菌生存区域可能发生改变,内镜下咬取到的组织有可能刚好没有细菌。换句话说:病理看到细菌,提示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病理没看到菌,不能完全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推荐人群✅✅✅:拟行内镜检查的人群,抵触呼气试验检测的人群。不推荐人群❌❌❌:希望100%排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抵触胃镜检查的人群。
如果即将进行胃肠镜检查的你有商业保险,请往下读⬇️:背景知识:1️⃣商业保险报销时通常需要提供每次就诊的所有!完整!就诊资料(包括门诊病历、检查报告、处方、费用清单、发票等)2️⃣胃肠镜检查流程通常为:就诊日—挂号、就诊、开单、缴费、预约➡️检查日—内镜室检查、取报告、缴费(如检查时进行染色、活检、治疗等操作会产生检查外额外的费用)🙋♀️问题来了:李大爷来到诊室,闷闷不乐☹️,我所有资料都给保险公司了,为什么有一部分不给我报销???🌚原因很简单:李大爷检查日当天由于进行了染色、活检和小息肉切除,产生了金额不小的额外的检查费、耗材费、治疗费,而李大爷没有提供检查日当日的门诊病历。👍👍👍敲黑板!!!知识点⬇️,记下来,说不定能变成小钱钱哦🌝🌝🌝如果即将进行胃肠镜检查的你有商业保险请按如下流程👉就诊日—挂号、就诊、开单、❗️打印门诊病历❗️、缴费、预约、打印发票及明细;👉检查日—内镜室检查、取报告、缴费、❗️挂号复诊打印门诊病历❗️、打印发票及明细。
非常后怕,事情是这样的:接诊了一个七十多岁老太太👵,家属陪着来医院,说最近半个月恶心、吃东西不好,怕胃有问题,想做个胃镜。当时看老太太嘴唇看着都有点发紫,问病史老太太说两句话就上气不接下气。整体状态蛮差的。本身也有其他多种基础疾病。我跟家属讲完恶心有可能很多因素,胃镜只是检查手段之一(且目前来看是最不着急的),现在老太太看着蛮重的,说清楚轻重缓急就让她们去急诊抽血、做检查查原因、评估病情了,根据结果进一步治疗了。因为老太太看着状态确实弱,生怕病人和家属没有遵医嘱去急诊而是草草回家,我跟踪了就诊记录看到去了急诊,白细胞升高、心电图ST段抬高,TnI升高,BNP升高,氧分压只有六十多,血糖24。以上种种数字也许不那么直白,总结就是考虑可能存在“心梗、心衰、呼吸功能不全、感染、血糖显著升高”等等情况,那么接下来就要针对各项情况针对性治疗,显然,“做胃镜”是最不着急去做的。专科已经开始了对老太太的系统治疗,期待她痊愈后再来我们这完善胃镜检查🙏🙏🙏敲黑板🍀🍀🍀,高龄老人有身体不适一定及时就医,千万不要拖,案例中这位奶奶就是已经身体不适半个月,一直拖到实在一点也吃不下东西,难受到忍受不了才来医院,已经出现多系统的问题了。
最近门诊遇到好几个咨询的爷爷奶奶,都是说想做胃肠镜,但其他医院说年龄大了,不能麻醉,普通胃肠镜也怕承受不住。找到门诊来怯生生咨询😣:“医生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我80岁了能做无痛胃肠镜吗?”实际上,麻醉并没有单纯的年龄上限。是否适合全身麻醉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而非单纯年龄。即使是高龄患者,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仍可安全接受全身麻醉。👉影响全麻安全性的关键因素:1.健康状况:-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是否正常。-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等基础疾病。🧐医生会通过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等)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2.手术类型:-手术的复杂性和时长也会影响麻醉方式的选择。3.麻醉团队的经验:-经验丰富的麻醉团队👍👍👍能更好地应对高龄患者的麻醉挑战。👇需要关注的高龄患者的麻醉相关风险:-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或意识模糊。-心血管事件: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等。🍀总结:-麻醉没有单纯年龄上限,是否适合全麻取决于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和手术需求。-高龄患者需进行更详细的术前评估,麻醉团队会根据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有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肥胖、脖子粗短、小下颌等等),静脉麻醉后出现舌后坠,气道受限,导致低氧,这个时候我们的麻醉医生们就会第一时间熟练的托起你的下颌角,打开气道,增加氧气的吸入,保障麻醉的安全👍👍。所以,如果你做完胃肠镜下颌角疼,八九不离十是以上几个原因,大概率自然熟睡也是打鼾甚至睡眠呼吸暂停,减肥刻不容缓啦👀。
😅太正常了就是光让你喝1L水你也想吐,更何况是你不喜欢的口味😂开单时已经叮嘱过仔细看检查前肠道准备建议,强调过喝完多走路,还是会“喝完就坐下,到点再起来喝”🙂↔️强烈建议以后肠道准备药品包装里放一个音频播放插件,一打开就自动循环播放🗣️🗣️🗣️“喝完多走动,能走动不站着,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喝完多走动,能走动不站着,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喝完多走动,能走动不站着,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希望大家的肠道准备都满分💯,胃肠道健康度都满分💯
网络上各种科普文满天飞一再建议无症状胃肠镜检查到门诊了,你说上腹痛想做胃镜,建议你同时做肠镜你却还是说,觉得自己肠子没事,要“再等一等”🧐医生是不急可以等一等,医院也不急可以等一等,良性息肉早期也不急还能汲取养分“长一长”,可是一年拖一年,你的息肉在癌变前还能等几等呢?🧐继续敲黑板,有症状一定要尽快完善内镜检查❗️无症状有家族史建议尽早完善内镜检查❗️无症状无家族史支持完善内镜检查❗️别再说我没告诉你们,请假困难的“牛马”们注意⚠️⚠️⚠️除工作日外,🌟消化内镜科门诊🌟周六全天、周日上午开放,可正常就诊开单、预约。除工作日外,🌟消化内镜中心🌟可预约周六上午进行检查。⚠️⚠️⚠️
得这种以及这一类疾病肯定是不幸的,但这不是我们自己能选择的,患者中:幸运的👉:无症状体检发现胃肠多发息肉,没有恶变/癌变,内镜下切除,定期复查、定期内镜切除,听医生的建议赶紧家里人都做了胃肠镜,无特殊;相对还算幸运的👉:因为家人诊断消化道恶性疾病,完善胃肠镜发现多发病变,部分癌变需要外科手术,没有远处转移,切除部分肠管,继续定期复查,定期内镜切除;没那么幸运的👉:胃肠镜检查的时候发现多发病变,做CT等检查发现已有远处转移灶,经受手术、化疗种种治疗,忍受诸多痛苦,预后依然不佳。⚠️敲黑板⚠️胃肠道病变很多时候真的!真的!真的!没有症状,等到有症状了,出血🩸或者太大了堵住肠道梗阻了,很多时候就错过时机了,每每遇到这种,医生、患者、家属都会想“可惜没早点做”“如果早点做就好了”。❗️❗️可惜没如果,胃肠镜检查要趁早👍👍已经有症状的,赶紧做✅没症状但有家族史的,赶紧做✅没症状,但年龄大了从没做过,赶紧做✅准备出国生活学习工作一段时间的,赶紧做✅
随着大家检查意识的提高,进行胃肠镜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尽可能缩短患者等待检查的时间,内镜中心尽可能增加每天预约的检查量;每天✅内镜护士们提前到岗准备设备、物品;✅助理们早早到岗,给患者办理登记、预约、维持秩序;✅麻醉医生们提前到岗准备药品,为患者静脉留置针;✅内镜医生们提前到岗询问病史、为患者摆好体位、带好口圈、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一切的一切就为了准时甚至提前开始每天的第一台内镜检查🌸;但即使提前开始,内镜医生们往往中午需要“连台”🌝,就是说中午没时间吃饭,计划上午的患者做完就到下午了,不能让患者久等,只能闷一口“美式”,继续奋战💪。清醒的患者检查医生还能交代几句注意事项,麻醉的患者往往检查完统一在复苏区等待麻醉苏醒,医生会将重要的注意事项标注在内镜报告上(一定仔细看、当然特别特殊的会告知家属或者等患者清醒和患者再做沟通),常规的注意事项检查前发的材料里也会提及;有的患者检查完“一点感觉都没有”,做完检查庆祝一番,胡吃海塞、吃香的喝辣的、健身锻炼,不久就和内镜医生再次见面👩⚕️,四目相对,一问一个不吱声。所以,内镜检查后注意事项⚠️,配图就一张,留在相册里或者记在心里,自己的身体要自己珍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