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镜医生反复跟你强调:👋肠镜检查前两天禁粗纤维、含籽食物❗️👉喝完泻药多走路,别躺着别坐着,多走路,让泻药去肠道里“洗肠子”❗️👀随机分享几张肠镜照片给大家直观一点的感受,如有冒犯,实在抱歉🫣图1:肠道准备满分💯,医生开心,检查顺利,检查质量upup,检查高效,患者舒适度upup;图2:肠道准备基本满意,少量粪水可冲洗干净,基本不影响检查效果;图3:肠道准备欠满意,泡沫太多啦,冲不完根本冲不完,内镜医生手累心累,检查时间upup,患者痛苦😖upup。二甲硅油不能少!图4:糟糕的肠道准备,内镜医师崩溃:放弃吧,都准备成这样了;继续吧,准备成这样,咋整,冲洗就是抽吸管路反复堵塞🥲图5:让内镜医生只能放弃的肠道准备😫,只能把能看到的看看,并留言:肠道准备后择期复查。良好肠道准备的重要性,你清楚了吗?🧐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固有腺体萎缩,可能导致胃黏膜功能减退。虽然萎缩性胃炎与胃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我们检查出萎缩性胃炎后还需要了解很多其他的信息,比如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的程度如何,有没有家族史等等,从而来判断是否是胃癌的高发人群,进一步来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一、萎缩性胃炎的分类根据美国、欧洲、日本的指南,萎缩性胃炎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分类。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分为轻、中、重三级,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木村-竹本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它通过内镜检查来评价胃黏膜萎缩的平面进展程度。木村-竹本分类法:闭锁型(closedtype):萎缩移行带在胃体部小弯侧不超过贲门。开放型(opentype):萎缩移行带超过贲门、向大弯侧进展。萎缩程度分类:轻度萎缩:C-1~C-2中度萎缩:C-3~O-1重度萎缩:O-2~O-3分类界限特征:C-1:萎缩黏膜位于幽门部。C-2:胃角到胃体下部。C-3:胃体上部。O-1:萎缩达到贲门部小弯侧。O-2:O-1和O-3之间。O-3:全体大弯侧皱襞消失。此方法非常简便,目前在大多数医院内镜诊察时常规使用。二、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萎缩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包括:1.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和活检确诊。2.胆汁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胆汁、胰液和肠液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4.生活习惯:长期食用粗糙或刺激性食物、高盐饮食、酗酒等。5.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在少数情况下,自身免疫性胃炎可能导致萎缩性胃炎。其中在临床上最重要的因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次数、时间和程度,其次自身免疫性胃炎,也就是A型胃炎也是萎缩的重要病因,也被称为逆萎缩。三、萎缩性胃炎的检查1.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通过胃镜检查和活检,或者无创性试验如尿素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进行检测。2.胃液分析:评估胃酸分泌情况。3.血清学检查:检测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G17水平,有助于判断胃黏膜萎缩的程度。4.内镜检查:通过高清染色内镜结合病理活检进行诊断。四、生活中的预防和避免1.饮食调整:避免高盐、高脂、油炸、腌制食品,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2.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均会刺激胃黏膜。3.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对于预防或避免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或加重,最主要的措施是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旦发现及时杀菌治疗。五、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但并不是所有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包括从正常胃黏膜到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通过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降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风险。及时去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绝大多数人降低胃癌发生率的重要预防措施。六、萎缩性胃炎的随访和观察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评估,以监测病情的变化。根据OLGA和OLGIM分级分期系统,可以对患者的胃癌风险进行分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一般建议:-轻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对于有家族史、重度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化生、异型增生的患者,则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可能每年需要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总之,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必过度紧张,通过合理的生活调整、定期的医学检查和必要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降低胃癌的风险。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不仅涉及内镜下观察的萎缩范围,也依赖于局部活检的病理结果来确定萎缩的程度。木村-竹本分型主要描述萎缩的范围:闭合型(C型):萎缩局限于胃窦至小弯处,不越过贲门。C1表示萎缩局限于胃窦,C2表示萎缩超过胃角,C3表示萎缩接近但不超过贲门。开放型(O型):萎缩从胃窦延伸至胃体,越过贲门。O1表示萎缩刚超过贲门,O2表示萎缩遍布整个胃底,O3表示萎缩累及整个胃体。病理结果则进一步细分萎缩程度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这通常基于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程度和胃黏膜的组织学变化。轻度萎缩可能仅影响胃黏膜的表层,中度萎缩则影响更深层的腺体,而重度萎缩则表现为胃黏膜腺体的广泛丧失。这种细致的分类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确的治疗计划,并评估患者的胃癌风险。
定义:A型胃炎,也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慢性胃炎类型。它与B型胃炎不同,后者通常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A型胃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胃体部,而胃窦部则较少受累。这种胃炎的特点是胃黏膜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胃壁细胞被破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并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症状。病因:A型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产生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这些抗体攻击胃壁细胞,导致胃黏膜炎症和萎缩。此外,A型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并且可能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共存。诊断:A型胃炎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内镜下,A型胃炎表现为胃体和胃底的黏膜萎缩,而胃窦部可能无萎缩或仅有轻度萎缩。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检测血液中的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以及评估维生素B12水平和贫血状况。胃镜下表现:在胃镜下,A型胃炎的特征性表现包括:逆向萎缩(reverseatrophy):与常规的萎缩性胃炎不同,A型胃炎的萎缩区域主要位于胃体和胃底,而胃窦没有萎缩或者仅有轻微的萎缩。残存泌酸黏膜的隆起样改变:在大范围胃体腺萎缩的背景下,一些残存的正常泌酸黏膜在内镜下呈扁平隆起、广泛型隆起、假性息肉样隆起和岛状改变等类型。增生性息肉:A型胃炎更容易伴发增生性息肉,这些息肉通常直径小于10mm,表面可见血管扩张。黄白色粘稠粘液:A型胃炎患者的胃底和胃体常常附着一些黄白色粘稠的粘液,用水不易冲除。胃体黏膜水肿和马赛克样改变:可能是出现萎缩之前的早期A型胃炎的典型内镜下特征。在诊断A型胃炎时,除了内镜检查,还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和血液检查,包括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维生素B12等指标。特别是内因子抗体阳性率较高,是诊断A型胃炎的重要依据。肿瘤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A型胃炎患者是胃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高危人群,因此,对于确诊的患者,建议进行定期的胃镜随访,以及在出现贫血和神经系统症状前给予积极治疗。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异型增生或胃癌,可以通过评估病灶的大小、深度、分化程度、是否合并溃疡等,决定是否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同时,对于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T),也可以通过胃镜下微创手术进行管理。治疗:A型胃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支持治疗:由于A型胃炎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良,患者会出现恶性贫血等症状。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尤为重要,需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12和其他营养素,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A型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的关键。常用的根除方案包括三联或四联疗法,通过联合使用抗生素和抑酸药物,达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中医调理:中医治疗A型胃炎主要通过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如和胃降逆、健脾消食的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医治疗胃癌的经验中,常用药物包括舒肝和胃丸、复方斑蝥胶囊等中成药,以及川贝、土贝、浙贝、玄参、牡蛎、夏枯草、两头尖、蜈蚣、全蝎、白花蛇、草蛇、山甲珠、乳香、没药、花蕊石、麝香、牛黄等药制成的丸剂内服。心理治疗:如果患者不适症状比较明显,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免延误病情。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当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综上所述,A型胃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西医的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可能的手术治疗,以及中医的辨证施治和外治技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文中部分内容及图片参考网络和文献。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许多人在被诊断后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患者。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始作俑者”,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萎缩性胃炎,减少矫枉过正的科普宣传,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指的是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导致胃黏膜逐渐变薄。打个形象的比方,我们的胃黏膜本来是肥沃的土壤,长期炎症刺激后,最终变成盐碱地、荒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万恶之源;其次是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和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还有少部分药物。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但是在盐碱地,既开不了花也结不了果。反倒是可能长出早癌。这也是萎缩性胃炎患者焦虑的根源。①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虽然萎缩、肠化确实是癌前状态,但这是一个漫长并且大部分人不会最终发展至胃癌阶段的过程。②脱离萎缩范围说早癌,都是耍流氓。轻度的萎缩,尤其是C1范围胃窦的生理性萎缩,无需担心。幽门螺菌感染后的C2萎缩困扰了一大票中青年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中之重。除菌之后,萎缩一般不进展。只需要定期进行高质量胃镜检查。③对于萎缩程度和范围比较大,有癌变风险的患者,定期高质量的胃镜精查(精密、细致的检查,不是所有的精查都是精查)可以及早发现病变,早期干预效果显著,基本可以做到治愈性切除,也就是根治。④目前得到公认的是萎缩性胃炎并没有特效药物。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打嗝、消化不良等情况,可以给予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改善症状,但是胃黏膜萎缩基本不能逆转。⑤胃肠本身就是我们的情绪器官,焦虑无益。保持良好的心态,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可以降低胃肠道负担。真正需要密切随访的高危人群,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未除菌;萎缩程度、范围较大(O1及以上);有胃癌家族史等。萎缩性胃炎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并非不可控。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基本都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面对疾病,理性应对,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有效降低焦虑,保持身心健康。
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的饮食调整是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复发的重要环节。内镜治疗常用方式包括活检钳咬除、圈套器切除、内镜粘膜切除术(EMR)以及内镜下剥离术(ESD)。术后合理的饮食对恢复至关重要,过早不合理饮食会刺激术后的创面,造成感染、出血、穿孔等不良并发症。通常来说,我们都会在患者的胃肠镜治疗报告中备注禁食、温凉流质、半流质的时间。当患者和家属拿到报道时要关注这部分内容。但报告中篇幅有限,无法细化饮食方案,鉴于此,在这篇文章中给大家科普详细的术后饮食注意事项。①在手术后的24小时内,饮食需要特别谨慎。如创面大,一般建议24小时内禁食,可以少量饮温水,卧床休息为主。②术后第1-2天开始,以温凉流质食物为主,如藕粉、蜂蜜、米汤、蛋花汤、鱼汤、鸽子汤等;持续2-3天。尽量少量多餐,切记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会增加肠道蠕动,不利于伤口愈合。③术后第3天开始,可以少渣半流质饮食,如软烂面条、粥、小馄饨、面包、蛋糕。若想给患者补充营养,可以加点荤菜(如肉末、肉泥、肝泥、鱼片、虾仁、虾球)和蔬菜水果泥(菜泥、土豆泥、果泥)。这个阶段持续约1周。④1周后可以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遵循原则就是循序渐进,少量多餐。①在术后的第1-2天,以温凉流质食物为主(如藕粉、蜂蜜、米汤、蛋花汤、鱼汤、鸽子汤等),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尽量休息,不可以剧烈运动。②此后少渣半流质3-5天(软烂面条、粥、小馄饨、面包、蛋糕等;可加点肉末、肉泥、肝泥、鱼片、虾仁、虾球以及蔬菜水果泥)。③此后可以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不过也要循序渐进,少量多餐的原则。一般术后当天可以进食温凉软食,术后1-3天少渣半流质饮食。肠息肉术后恢复期要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确保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避免过度饱腹,减轻肠道负担;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肠道的正常蠕动。肠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后的饮食调理是恢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合理的饮食不仅有助于伤口愈合,还能预防肠道疾病的复发。如果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腹痛、黑便、腹胀、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肠息肉切完了,后续应该怎么随访,需不需要每年都做一次胃肠镜。随访的策略主要依据几个方面的因素:息肉的数量、大小、病理性质和肠镜的检查质量。对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2014年,北京)》,指南中对结肠息肉/腺瘤切除术后的随访间隔做出以下推荐:
最常见的误区1:能吃能喝,肠胃就肯定没毛病。正解:早期胃肠道肿瘤都没有症状,等出现症状了基本都晚了。最常见的误区2:抽血、CT替代胃肠镜检查。正解: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肿瘤筛查、诊治的“金标准”。其他检查均无法替代。最常见的误区3:胃肠镜检查很痛苦。正解:胃镜有点恶心,肠镜有点涨肚子,但大多数人都可以耐受。麻醉的胃肠镜体验更好,基本就是睡一觉。哪些人需要去做一次胃肠镜体检?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者;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经常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排便习惯改变: 无明显诱因出现便秘或腹泻症状; 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大便隐血阳性,黏液便及腹痛等; 不明原因贫血或体重下降; 曾有结直肠癌病史或者结直肠癌前疾病(如结直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eCure评价系统是一种用于评估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后治疗策略选择的辅助工具。这个系统基于多个临床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以预测淋巴结转移和复发风险。根据eCure评分系统,患者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组别。系统包括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型或未分化型)、切缘是否阴性或阳性等因素。eCure评分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后续淋巴结转移和复发风险。对于评分系统评估为低风险类别的患者,密切随访可能是一个可接受的选择;而对于评估为高风险类别的患者,追加标准外科手术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改善预后。eCure评分系统为早期胃癌ESD术后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加合理的治疗决策
下图是最近管理的一位患者的内镜下食管照片。📖病例背景:患者是老年男性🧍♂️,主要症状几乎只有轻微反酸烧心伴大便习惯改变,患者儿子考虑到自己父亲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强烈要求父亲完善内镜检查,当地内镜提示食管病变,患者本人不愿意手术,儿子费九牛二虎之力[流汗R]劝其尽早治疗,于是来我院找主任手术。食管多处病变,手术很顺利,术后顺利恢复出院,最新病理结果回报如图,切缘都是阴性的(翻译:切干净了👍)。这边科普一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怎么理解呢,简单讲,就是如果不处理,后续的发展就是“癌变”因此看到病理报告,真的为患者一家感到高兴,为患者儿子竖大拇指👍,没有放任父母的行为,而是做出了自己的坚持✊。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实现最大的获益。那么哪些情况强烈建议给安排一套胃肠镜呢,如图,🉑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