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时间:2023年03月16日14:00主讲人:桂红莲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问题及答案:问题:你好,老师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恩替可以换用taf吗,换药需要过渡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老师好!我检查了B超肝脏没问题,去年九月份查的病毒复制活跃。现在检查球蛋白36.6。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可以图文联系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结肠癌转移肝,现在吃荤的就胀气,不消化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好的谢谢老师!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老师好!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最近检查球蛋白高1.6需要治疗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对于脂肪肝大家并不陌生,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在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一刻,你才知道自己是脂肪肝患者。刚查出来时,心里可能会紧张一下,但这个病不疼不痒,绝大部分人却没把这个病当回事儿。很多人想不到,检查报告上“脂肪肝”三个字,却可能暗藏着致命隐患。在中国,绝大部分脂肪肝都是由超声发现,但超声有一个局限就是看不太清。实际上腹部超声是通过脂肪肝的一些典型影像学表现来推测,比如明亮肝、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等。两种更严重的肝病状况——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在超声下看起来很像单纯脂肪肝,而这两种疾病不及时去肝病科进一步诊断的话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好在目前有肝生化指标、FibroScan、肝脏组织活检之类的方法可以筛查和排除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作为普通人的话,只要在体检后挂一个肝病科或消化内科,咨询一下专科医生的意见就可以了。从目前研究来看,中国的脂肪肝患者里大概是每11个人里才有1个存在肝硬化。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去专科筛查后很可能会被医生告知:你真的只是脂肪肝,不存在肝硬化。如果不是那一个有肝硬化的倒霉蛋,是不是就可以放任脂肪肝不管了呢?答案是:不行,还得管,而且得好好管。根据一项瑞典的全国性队列研究,对患有脂肪肝的人来说,即使一开始没有肝硬化,他们在30年内的总死亡风险,也比没有肝硬化的、条件相似的对照组的人高出71%。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如果不管脂肪肝,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从单纯脂肪肝逐渐进展成脂肪性肝炎,乃至肝纤维化。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这些人的肝脏会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都重视起来——毕竟相比于肝硬化和肝癌,脂肪肝逆转起来真的不难。目前为止,全世界都还没有已被批准的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的药物。没有特效药是不是就意味着能躺平呢?当然不行,其实减肥对治疗脂肪肝就很有用!根据现有研究,无论怎样减肥,只要减掉体重的5%~7%,大部分脂肪肝患者的肝脂肪含量就能明显减少,甚至脂肪性肝炎的程度都能减轻;而如果能减掉体重的10%以上,并且保持一年以上,甚至有人连肝硬化都能扭转回去。其实,只要改变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多人都能减掉不少体重。来自香港社区的数据显示,即使只是遵从膳食指南的要求,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不要暴饮暴食、大鱼大肉,最后这些患者也都能在一年内平均瘦了11斤。更振奋人心的是,那些减重10%或者更多的脂肪肝患者中,97%达到了肝内甘油三酯含量低于5%,几乎可以认为脂肪肝完全消失了。肝脏是一个很能忍耐的器官。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实是一个无声的警告,如果放任不管或者忽视它,等出现问题时往往就晚了。幸运的是,我们的肝脏也足够强大,只要你下决心开始行动,逆转并不难。干预脂肪肝,最好的时机是发现它的那一刻,其次就是现在!部分改编自丁香医生
43岁的老何,是个搬场好手,但半年前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却无声无息的被逐渐严重的气喘压倒。辗转求医,一样样的排除了肺炎、肺结核、肺癌……因为无论按哪种治疗手段,都无任何好转。感觉自己应该要给家人做最后交代的老何,没想到竟在瑞金医院迎来了生命的触底反弹!去年开始,他总觉得胸闷,一干活儿就喘粗气,体检报告出来似乎看不出什么端倪。但老何的气喘还在不断加重,一点负重就“压”的他气喘吁吁。妻子小林(化名)拉着他在当地医院检查,CT报告出来,右肺里面全是水!“医生说可能是肺癌,很晚的那种。”人生就是这样,绝境中,总能忽地蹦出力量。这次妻子小林格外坚决,带着家里所有的钱,推着老何踏上上海的火车。为了两个娃,也要搏一把。跑了3家三甲医院,抽了80多管血,排查了肺炎,又抗结核治疗了一段时间,打了引流管,做了气管镜、穿刺,治疗却毫无进展。老何的情况越来越糟,积水从右肺蔓延到整个左肺。还是查不出病因,老何想放弃了,他们这样的家庭经不起风雨,钱留着,妻儿的生活就还能继续。但妻子小林执拗的背过身,一字一句地说,“我不要钱,要人的。”不是肺癌、不是肺炎、也排除了肺结核,还有什么没有排查清楚?绝不放弃一丝希望,夫妻俩来到了瑞金医院感染科。接诊的是感染科桂红莲医生,拿到厚厚一叠检查报道,她知道,这又是一个走投无路的病人,又听说肺上“胸水”,而且抗结核治疗效果不好,桂红莲胸中已有丘壑。仔细翻阅报告,最终她的双眼定格在一张血常规报告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达46%!桂红莲解释说,虽然老何没有咳嗽、咯血、咳果酱样痰等其他典型症状,但按照经验,嗜酸性粒细胞的明显增高,首先要排查寄生虫感染。再加上老何有生吃虾蟹类食物的记录,基本可以判定是肺吸虫病。“终于等到一句确定的话”,夫妻俩瞬间又泪崩了。随后的报告提示:肺吸虫抗体阳性,结果印证了桂红莲医生的猜测。肺吸虫病又称并殖吸虫病,在我国主要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等寄生于人体所致,常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虾蟹、蝲蛄及螺类,或者生饮被污染的水而发病。肺吸虫病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肺吸虫侵犯主要器官的不同,可分肺型、腹型、脑型、皮肤型(结节型)四种类型。早期有腹泻、腹痛,继而发热、咳嗽、咯血、咳棕褐色果酱样黏痰伴胸膜腔积液,或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均应考虑肺吸虫病。如有头痛、癫痫、瘫痪等,应考虑肺吸虫病脑型的可能。“由于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局部症状也常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尤其是当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肺部斑片影时容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或肺结核。”明确诊断,接下来的治疗就水到渠成。吃了3天打虫药,老何的气喘就好转了,再经过后续的两三个疗程的巩固治疗就彻底治愈啦。秋风起,蟹脚痒,医生提醒:醉蟹也是生食,经酒泡过的虾蟹是不能将寄生虫的囊蚴杀死的。不过,经过高温煮熟后还是安全的。一次成功的救治,背后是一个团队或者多学科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瑞金人攻坚克难、一切为了病人的信念从不改变,对医学高峰的追求也永不止步。
2022年6月,谢青教授团队在《TherapeuticAdvancesinChronicDisease》杂志在线发表题名“TenofovirissuperiortoentecavirinreducingHCCforpatientswithHBV-relatedcompensatedcirrhosisathighHCCriskscores”----在HCC风险评分高的乙肝代偿性肝硬化中替诺福韦较恩替卡韦更能降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主任医师、桂红莲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刘成海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黄燕博士研究生、陈立畅住院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黄睿副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全球有超过2.5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CHB)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能够有效降低CHB患者HCC发病率和HCC相关死亡率。指南明确指出慢性CHB肝硬化患者必须接受抗病毒治疗,而目前指南并未明确指出某一特定NA更适合肝硬化患者。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两种一线治疗NA药物,在肝硬化人群中降低HCC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一线药物在CHB相关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HCC发生率的差异,并探究不同HCC风险评分的患者中两种药物治疗HCC发病率的差异。通过回顾性收集国内9家中心接受TDF或ETV的初治CHB相关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数据,来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后HCC发生率有无差异。我们发现两组HCC发生率在总体CHB肝硬化代偿患者中没有差异。然而,亚组分析显示在HCC风险评分高的患者中(例如mPAGE-B评分≥9),TDF治疗组的患者HCC发病率明显低于ETV治疗组的患者。本研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精细化管理慢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对本身处于高危风险的肝硬化人群中还有更高肝癌高危人群。既往研究表明,长效干扰素可降低HCC的发生风险,在肝癌风险评分较高的患者中使用长效干扰素能够降低HCC发生风险。但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对干扰素治疗耐受不良,停药发生率高。我们的数据表明,在HCC风险评分较高的CHB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TDF在降低乙肝相关HCC发生率方面优于ETV,尤其是不适合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该结果为CHB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中文摘要】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和恩替卡韦(ETV)都是能够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药物在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相关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降低HCC风险方面的差异。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国内9家医院2014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初治接受TDF或ETV治疗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本研究在总体人群中比较了两种药物的累积HCC发生率,根据HCC风险评分进行了亚组分析,并倾向评分匹配(PSM)来控制混杂偏差。1453例患者(TDF,n=188;ETV,n=1265)被纳入统计分析,其中95例患者发生HCC,总体中位随访时间26.1个月。TDF治疗组和ETV治疗组3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0%和7.5%(log-rankp=0.005)。与ETV治疗组相比,TDF治疗组的HCC风险较低(HR=0.222;95%CI,0.070-0.702;p=0.010),但在PSM后两组HCC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HR=0.483,95%CI,0.144–1.626,p=0.240;log-rankp=0.230)。亚组分析显示,mPAGE-B评分≥9的患者中,无论是在PSM前还是PSM后,TDF治疗组的累计HCC发病率均低于ETV治疗组(log-rankp=0.048,p=0.023)。在mPAGE-B评分≥9的患者中,TDF治疗与较低的HCC发生风险相关。因此在这类人群中,TDF可能是比ETV更好的选择。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进程,而肝纤维化则是疾病从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病理过程。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为抗病毒治疗,但众多研究发现,单纯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有效抑制肝纤维化。迄今为止尚未有批准的抗肝纤维化西药,而中药相对于西药的单一作用靶点,有多靶点作用的综合治疗优势,并经过几十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实践证实,目前已有数个经SFDA批准的成药在临床应用。但是两种医疗技术联合应用的优势,尚未通过符合循证医学的临床试验所证实。正是基于抗乙肝病毒治疗不能完全阻止肝纤维化,而联合抗纤维化治疗疗效尚缺乏高级别临床依据的这一现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联合完成了一项随机、双盲、双中心、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旨在评估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在治疗显著肝纤维化/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逆转肝纤维化的效能。该研究将肝组织学符合Ishak≥3分的52例慢乙肝患者按1:1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扶正化瘀片和恩替卡韦)和对照组(安慰剂和恩替卡韦),且治疗48周后46例进行了第二次肝组织学检查。1、试验组的肝纤维化改善(定义为Ishak评分下降≥1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8%vs.54.2%,P<0.05),且对照组仍有3例患者肝纤维化恶化。2、试验组的肝脏炎症改善(定义为:Knodell炎症评分下降≥1级且纤维化分期不恶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9.1%vs.25.0%,P<0.05)。3、采用SHG/TPEF方法进一步确认配对的肝组织不同胶原蛋白特征的变化,也证实了数个胶原蛋白特征指标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些发现提示,针对存在显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相对于单用恩替卡韦在改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方面有显著优势,提示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治疗能够带来更好的肝组织学改善。本文“HistologicalOutcomeofFuzhengHuayuplusEntecavirCombinationTherapyin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withSignificantLiverFibrosis”已于2020年在华誉出版社(XHP)英文期刊JournalofClinicalandTranslationalHepatology上发表,DOI:10.14218/JCTH.2020.00004。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持续传播,奥密克戎变异株在2021年底出现并迅速在2022年初成为全球绝对的优势株,并陆续出现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更强的亚分支。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多久核酸能转阴呢?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核酸阴转时间呢?为回答以上问题,来自瑞金医院等三家华东地区新冠定点医院的医生学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InfectiousDiseasesofPoverty国际杂志上。研究者从三家华东地区定点医院收集了2022年春季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暴发期间的非重症成年患者3629例。选取其中来自一家医院的2033例患者探索并验证核酸转阴时间超过14天的人群特征。这2033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0(四分位间距IQR:43.0-70.0)岁,994例(48.9%)年龄超过60岁。其中54.5%患者完成了全程或加强新冠疫苗接种,42.3%没有接种新冠疫苗。住院期间,12.1%的患者接受了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治疗,包括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新冠口服药VV116,后者是瑞德西韦(Remdesivir)口服衍生物。研究者将核酸阴转时间(即病毒脱落时间)定义为第一次核酸阳性检测的日期或症状发作的日期(以较早者为准)至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的第一次日期。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核酸阴转中位时间为13.0(IQR:10.0-16.0)天,其中716例(即35.2%)患者病毒清除时间超过了14天。病毒清除延迟(核酸转阴时间超过14天)的危险因素是高龄、有基础疾病和不完全疫苗接种的人群,保护性因素是接受抗病毒治疗,这些特征在内部验证集中得到确认。为了使预测模型在临床上简单易用,研究者采用了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来建立预测列线图,将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疫苗接种情况和抗病毒治疗与否的4个分数相加,以所得总分来进一步计算患者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病毒清除时间超过14天的发生概率,总分越高,则其发生概率就越大。作者以一位假定患有肝硬化和糖尿病、未接种疫苗且住院期间未行抗病毒治疗的70岁患者为例,其总分为118分,病毒清除时间延迟至14天以上的概率为67%。假设同一患者在感染前已完成加强疫苗接种,并在感染后给予了有效抗病毒药物治疗,那么其总分将降到70,病毒清除时间延迟至14天以上的概率将降低到35%。由此可见,临床医生和决策者应重点关注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如提供加强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这可以缩短病毒清除的持续时间并降低传播风险。研究结果对目前抗病毒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临床指导意义。那些病毒延迟清除的风险人群(即高龄、有基础疾病和不完全疫苗接种)实际上也是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人群。而现在大多批准上市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包括Paxlovid等推荐的最佳治疗时机是病程早期(最好是发病5天之内,且推荐的疗程是5天)。其实这些病毒清除延迟的人群还是应该考虑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的疗程,或许可以减少重症发生,也减少停药后病毒反跳的可能性。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而继发性因素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属于常见的疾病因素,而为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而长期应用的类固醇激素又是最常见的药物因素。自身免疫性肝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①“无声无息”:患者往往等到骨折才知道;②女性比男性多:由于绝经后,女性性激素分泌锐减,加速骨质的流失;③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亦相继上升。妇女过早绝经;遗传因素;体型瘦小;钙质不足;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例如类固醇激素、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等;患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AIH和PBC)等。1、审查和评估个人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习惯与方式,以帮助诊断致病的原因。2、检查骨密度:目前最被医学界认同的检查方式是双能X线吸收法(DEXA),这个方法可准确测量骨量流失的程度,过程简单而安全。超声骨密度仪是骨质疏松症的筛查手段。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期开始,在35岁之前,达到个人最高的骨量。摄取足量的钙质;适量的负重运动;家居安全,以防骨折;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及减少饮用咖啡浓茶等);妇女在更年期后经医生同意后选择补充雌激素亦能保持骨密度。①均衡饮食;②进食足够富含钙质的食物(乳品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坚果类等);③从食物或晒太阳中吸取足量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吸收;④适量进食肉类(每天约四至六两),以免吸取过量蛋白质,增加钙质流失;⑤每天进食1至2个水果其中以橙、柑、西柚、奇异果较佳,因其含有丰富维生素C,有助骨骼健康;⑥减少用盐量及减少吃腌制食物,如榨菜、腊味、罐头食品等,可减少钙质流失。OP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基础治疗(调整生活方式+骨健康补充剂)不可缺少,但不是全部。骨质疏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缺钙,假如只服用钙或维生素D,再多的钙也会流失。而药物治疗包括双膦酸盐类、降钙素、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应由专科医生根据不同患者需要而作决定,患者绝不应该自行服药。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自身免疫性肝炎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并减轻肝组织学损害,延缓病情进展至肝硬化,预防严重肝病并发症(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的发生,最终降低病死率。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为强的松龙与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或较大剂量的强的松龙单独使用。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因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易复发,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激素的合理应用,不能随意进行减量和停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缓解率的关键,有效的治疗是自觉症状改善先于实验室指标好转,最后是组织学改善,组织学的改变滞后于临床和实验室改变,因此治疗应持续至少3年且在生化缓解后再持续至少24个月。撤药前的肝活检对于确立缓解的诊断是必须的。组织学的改善是避免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强的松龙和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如下:①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人格改变、抑郁、易怒。向专家咨询,减低剂量,减少额外的压力,进行精神疏导。②失眠:减低剂量,可在睡前服用褪黑素或安眠镇静药物。③液体潴留、高血压:低盐饮食,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控制血压的药物。④骨质疏松和其他骨病:补充钙1~1.5g/d,维生素D800U/d。⑤食欲增加导致体重上升:低脂、低盐饮食,锻炼,不可服用减肥药,其可增加肝脏负担。⑥胃肠道溃疡:服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少食多餐,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硫唑嘌呤。②腹泻:避免乳制品。③皮疹和瘙痒:不要晒太阳,出门前做好防晒工作,并咨询医生。④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加强环境及个人的卫生防护措施,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定期消毒,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仔细洗手,鼓励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每天早晚刷牙,清洗会阴,2次/天。⑤骨髓抑制:定期复查血常规,如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可遵医嘱降低剂量,或暂时停用硫唑嘌呤。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自身免疫性肝炎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临床中,很多女性在偶然的体检或因为其他疾病化验时发现碱性磷酸酶或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很多医生会说“没关系”或者“可能是胆囊炎”等引起的,而放弃进一步明确病情,即便此时没有任何症状,也许就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临床症状典型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此时病情多属晚期,故早期诊断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以40~60岁更为多见。早期症状缺乏或较轻,乏力、皮肤瘙痒、黄疸、肝区不适为常见的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腹水、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前也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早期是肝内胆管的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进一步发展致使小胆管狭窄、闭塞及消失,最后进展至肝硬化。可以发现该病从早期小叶间胆管炎症至肝硬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只有经过多年,发展到晚期才会形成肝硬化。也就是说这类疾病称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不是说已经是“肝硬化”了。所以,这个病名并不能真实反映该病的实质,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在国内外专家的努力下,该病正式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简称仍是“PBC”。现在大家听到这个诊断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患有哪种疾病,也不致引起恐慌。主要包含一下两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早期只是小叶胆管的非化脓性炎症,逐步进展,晚期发展为肝硬化。在早期明确诊断、进行规范治疗的前提下,可以使得病情恢复,对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良好的早期患者可以长期保持病情稳定而不发展至肝硬化,其生存率与普通人群无异;中期可以减轻炎症,延缓病情发展,晚期进行治疗疗效较差。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理论上来说,如果不进行治疗,PBC会缓慢进展,不会自行缓解的,所以早诊断、早治疗、规范治疗十分重要。临床中会发现,很多人一直来配药,在她们看来,病情一旦明确诊断,只要一直吃药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复查和随访了。其实不然,复查至少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了解治疗效果,就是说服用药物后反应如何,是否到达预期疗效,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给予治疗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部分人疗效不佳,定期复查显得格外重要,可依据复查结果修改治疗方案。二是了解并发症,PBC可以进展为肝硬化,也可以出现门静脉高压、腹水,甚至进展为肝癌,定期复查就可以做到系统全面的评估,不至于发展到疾病晚期,束手无策。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各种慢性肝病均可以无症状而发展为肝硬化,有些症状往往是非特异的,平时生活中出现的蛛丝马迹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到防微杜渐。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自身免疫性肝炎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一种,其病理表现以肝细胞损害为主。AIH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相关,是一种慢性疾病,自然病程时间长,呈进行性发展,如不及时合理治疗,最终会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不会传染。目前认为其发病原因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免疫耐受被打破,诱发对肝脏的免疫攻击而致病。发病可能与感染、化学因素、细胞免疫性损伤、自身抗原的分子模拟等因素有关。总体而言,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发于女性,男女之比1:4,有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其临床特征表现缺乏特异性,比较难以判断。临床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等,组织学检查多见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部分严重病例会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临床诊断多以排除法和综合指标判断为主,肝穿刺有利于诊断。由于其多以肝功能异常起病,易被误诊为其他肝病。早期多予保肝降酶治疗,病情多次反复发作后,才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异常,减慢向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乙肝、丙肝等传染性肝炎的治疗不同,乙肝、丙肝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而到目前为止,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仍以免疫抑制剂为主,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为强的松龙与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或较大剂量的强的松龙单独使用。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自身免疫性肝炎易复发,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激素的合理应用,不能随意进行减量和停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缓解率的关键,有效的治疗是自觉症状改善先于实验室指标好转,最后是组织学改善,组织学的改变滞后于临床和实验室改变,因此治疗应持续至少3年且在生化缓解后再持续至少24个月。治疗时间越长,复发概率越低,因此值得考虑。撤药前的肝活检对于确立缓解的诊断是必须的。组织学的改善是避免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虽然到目前为止,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释清楚,但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来说,及时确诊并配合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可以延缓疾病进展,预防严重肝病(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自身免疫性肝炎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