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老年人疾病多,各脏器功能比较弱,平时吃的药比较多,治疗幽门螺杆菌的风险相对较大;另外,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老年人,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话,预防胃癌这方面的获益好像就不是太大了,那么,老年人到底要不要治疗幽门螺杆菌呢?1)可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胀、早饱、嗳气等。2)可降低胃癌风险,可能比年轻人获益更明显。且根除时间越长,获益越明显。3)改善胃的萎缩及肠化。4)可减少阿斯匹林等药物引起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5)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还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帕金森病人的运动功能。1)很多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服用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时,副作用并不明显高于年轻人,比较安全。2)有数据显示,左氧氟沙星对老年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可能高于年轻人,其他抗菌药物没有耐药率的升高,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3)治疗幽门螺杆菌对肠道菌群短期内有影响,但一般可逐渐恢复。从获益/风险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明显禁忌的情况,老年人还是应该治疗幽门螺杆菌。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2)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酒精摄入是相对常见的病因。3)自身免疫性胃炎在我国相对较少见。4)其它一些疾病也可引起慢性胃炎。反复或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如水土中含过多硝酸盐、微量元素比例失调、吸烟、长期饮酒,新鲜蔬菜与水果摄入不足,必要营养素缺乏,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等快餐食物,过多摄入食盐,以及有胃癌家族史,均可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加重及癌变风险。与胃癌相关性较强的危险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家族史;血清学证实的恶性贫血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此外,来自胃癌高发地区、胃次全切除术后≥15年、年龄≥45岁、男性、高盐摄入史和吸烟史也是胃癌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合并肠化,胃黏膜肠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少数出现异型增生,部分低级别异型增生也可以逆转,只有少数病例经历长期的演变,可发展为胃癌。一项meta分析发现,坚持良好生活方式,如不吸烟、不饮酒、少吃腌制食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即使患者具有胃癌高遗传风险,胃癌发生风险可降低47%。所以,即使得了萎缩性胃炎,也不用恐慌哦,只有少数人才会癌变,发生癌变的过程也很漫长,只要养成好的习惯,并定期随诊复查,就能把胃癌的苗头及时消灭。1)局限于胃窦的轻度萎缩性胃炎不一定需要定期进行内镜随访;2)涉及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3)当伴随其他胃癌危险因素(如胃癌家族史、呈现不完全型肠化、萎缩与肠化的范围广泛,以及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时,则需更密切地进行内镜随访并靶向活检。4)对于病理结果为异型增生,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变的患者,推荐立即进行高清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在内镜观察中,根据木村竹本分型判断胃黏膜萎缩范围,分为闭合型和(C)开放型(O),又各分为1、2、3三个亚型。C1~O3为连续的变化过程,萎缩严重程度逐级递增。胃黏膜萎缩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风险越高。C1,萎缩局限在胃窦部;C2,萎缩超过胃角;C3,萎缩超过胃角且接近贲门。O1,萎缩刚超过贲门;O2,萎缩已遍及整个胃底;O3,萎缩延伸至胃体。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胃及食管疾病都跟平时的饮食有很大关系,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避免很多疾病发生,以下是各种胃食管疾病的饮食建议,也适用于健康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食宜规律,戒烟限酒,清淡饮食,平时不要吃太咸的食物,以及腌制的食品,如酸菜、咸鱼、腊肉、熏肉等,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胃食管反流非常常见,常见症状有反酸烧心等,应该注意控制进食及饮水的量,吃饭7-8分饱,进食后不宜躺下睡觉或半躺在沙发上,最好保持上半身直立位,适当散步活动,睡前3小时内尽量减少进食及饮水。有一些食物会引起反酸烧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哪些食物会引起不适,应减少这些食物,如红薯、酸辣食物、韭菜、浓茶、咖啡、可乐、巧克力等。胃食管反流还有一些生活习惯应注意:减轻体重、睡觉时抬高床头15°~20°,戒烟、限制饮酒;减少引起腹压增高因素:肥胖、便秘、避免穿紧身衣、长时间弯腰劳作等。幽门螺杆菌是一个经口传播的传染病,目前认识到,胃内除了幽门螺杆菌,可能还有其它细菌存在,为了避免互相传染,不管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应该注意饭前洗手、使用公筷、碗筷分开单独使用,包括牙刷、口杯等均应单独使用,尤其是家庭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时候更应注意。食管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也密切相关,要避免进食烫食、喝热茶、吸烟、饮酒,进食霉变食物、炭烤、烟熏食物等。其它:过多的辛辣刺激食物也会损害胃粘膜。不洁饮食可引起急性肠胃炎,这些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这里就不多说了。
A型胃药又称自身免疫性胃炎,是因为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胃底体(中上)部位的腺体萎缩,胃分泌的内因子和胃酸减少,胃泌素增加,从而引起来的一系列问题。该病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严重时也会影响铁的吸收,人体内维生素B12储量丰富,经过多年逐渐消耗后才会出现症状,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即所谓的恶性贫血),另外维生素B12还有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作用,严重缺乏维生素B12可出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该病以女性、老年人较多见,早期在很长时间内可没有任何症状。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慌,食欲不振等;神经系统表现,如肢体麻木、步态不稳、走路踩棉花感、共济失调、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精神错乱等。有的患者还可合并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如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白癜风等。胃镜:可以帮助早期诊断,胃镜下可有胃底体粘膜萎缩、增生性息肉、神经内分泌瘤等,胃癌的风险也会有所增高。化验:可以出现内因子抗体阳性、壁细胞抗体阳性,维生素B12降低、血清铁降低,贫血、胃蛋白酶原(PG)I降低,PGI/PGII比值降低,血清胃泌素升高等等,以上化验异常在不同的患者中有差异。有以上情况的话,可以来消化科就诊,早期诊断,定期复查,及时干预,就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了。
1、您有以下哪些不适?腹胀、上腹部疼痛、嗳气、早饱、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口苦、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其它?2、以上不适是持续存在的,还是间断出现的?总共存在了多长时间?近期有加重吗?加重了多长时间?3、以前做过胃镜检查吗?如果做过胃镜,结论是什么?请出示胃镜报告;做胃镜的时候取活检了吗?活检病理结果是什么?请出示病理报告。4、以前曾有过幽门螺杆菌感染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检测的?(13C/14C呼气试验,还是抽血检测,或者通过胃镜活检诊断)5、以前曾治疗过幽门螺杆菌吗?何时治疗过?治疗过几次?治疗方案是什么?方案里面包括哪种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等)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复查过吗?用什么方法检测的?复查幽门螺杆菌转阴了吗?哪一年转阴的?近期复查过幽门螺杆菌吗?何时查过?阴性还是阳性?6、以前曾做过胃部的手术吗?包括外科手术或胃镜下ESD手术等。7、平时经常服用哪种胃药,近期有没有服用?8、有没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肝脏疾病史?近期做过腹部超声、肝功、肾功、血糖、血常规化验吗?如果有,请出示化验检查报告单。9、还有其它什么疾病?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肝肾疾病?有没有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药物?10、既往有没有药物过敏情况?有没有服用过阿莫西林?有没有做过青霉素皮试?
指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可伴或不伴有肠化。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发白,皱襞变平、血管显露、粘膜颗粒或结节状等,在活检病理下表现为固有腺体减少。肠化是指胃粘膜中出现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吸收细胞这些肠粘膜的细胞。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上腹痛、腹胀、早饱、食欲减退、嗳气等非特异症状。有时可合并胃酸反流、胆汁反流、消化不良、贫血、神经系统等症状。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萎缩性胃炎最重要的原因。胆汁反流、高盐饮食、吸烟、遗传环境等因素也可引起或加重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是萎缩性胃炎中一种较少见的类型,可引起恶性贫血、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系统症状等,表现隐蔽,较难早期发现。萎缩性胃炎、肠化和异型增生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需要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癌变风险。但轻度的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小于1%,遵循医嘱进行随访即可,也不用过分紧张和担心。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及早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阻止萎缩性胃炎持续发展加重,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萎缩性胃炎虽不能完全逆转,但萎缩的情况可以逐渐好转。其它药物如胃粘膜保护剂、部分中药、维生素等也有一定疗效,可遵医嘱服用。需要根据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程度,制定胃镜随访计划,如发现可疑癌变病灶,可能需要放大胃镜及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早期胃癌病灶需要内镜下切除治疗,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外科手术等综合治疗。放大胃镜与普通胃镜操作基本相似,操作时间要更长一些。普通胃镜能显示的倍率为40倍,放大胃镜则可以将胃粘膜图像放大到100倍左右,可观察到细微的胃黏膜表面结构和血管结构,对病灶的性质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