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中山医院采用多学科集合模式诊治胆道肿瘤
胆道肿瘤特别是肝门胆管癌和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肿瘤,因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而不易诊断,当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多已属晚期,常因癌症侵犯肝脏和周围大血管而无法根治性切除,预后极差,是目前胆道外科的难题之一。虽经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上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早期诊断和术前定性诊断,术前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不准确,术前胆道引流(术前减黄)的指征掌握不严、引流方式选择不合理,缺乏综合治疗的优化方案。特别是存在着外科、内科、介入放射科、超声科、内镜及放化疗等都独自参与治疗的“混乱”局面,易导致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尤其是胆道金属内支架的滥用,使一些病人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影响了病人的疗效。近年来,肿瘤多学科集合治疗模式(Multi-department therapy, MDT)的提出,预示着肿瘤多学科治疗的新时代的到来,可有效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这种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肿瘤多学科治疗应有共同的治疗原则和明确具体的治疗目标;有总体统一的治疗模式,以供多个临床学科遵循,各学科的治疗模式相互衔接,达到统一的治疗目的;有统一的或公认的数量化的客观评价或评估疗效的方法,使各种方法之间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具有可比性。多学科集合诊治模式的出现既能够充分利用各个学科高度发展的优势,又弥补了当今学科高度细分所带来的局限,从而使肿瘤的诊治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MDT模式诊治胆道肿瘤:由普外科牵头,整合了肝外科、肿瘤内科、放射诊断科、放射介入科、超声诊断科、放疗科以及内镜中心等多个重点学科,合理地利用多学科的优势,构建了胆道肿瘤的诊治流程,术前诊断和评估体系。迄今为止,我们应用MDT 模式诊断诊治了胆道肿瘤100余例,在术前诊断和评估、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和姑息性放化疗、胆道梗阻非手术引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在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