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是指非原发性骨肿瘤的癌症(区别于原发性的骨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及骨巨细胞瘤等),主要经血液循环,在骨(四肢骨、脊柱、骨盆以及颅骨等)上形成转移灶的疾病状态。既可以作为初发症状在初诊时被发现,也可以在原发肿瘤治疗过程中或者之后出现。随着癌症治疗技术的提高,癌症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后,在抗癌过程中新发现骨转移的患者比例在逐年增加。同时更高生存预期,也意味着肿瘤患者对生活质量和骨相关事件(骨痛、骨折、神经压迫)有着更高的的要求。1概述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形式,好发于中老年,40-60岁多见,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为最多。部分原发肿瘤隐蔽,1/3患者查不出原发灶。其发生率高,50%以上癌症病人发生骨转移,50%患者表现有临床症状。实体瘤骨转移发生率:在肺癌患者中骨转移发生率约为30-40%;晚期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约为65-75%;前列腺患者骨转移发生率约为65-90%。恶性肿瘤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包括出现骨疼痛、骨损伤以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RE)。骨相关事件主要包括:骨痛的重新出现或加剧,病理性骨折椎体压缩、变形,脊髓压迫(SCC),骨放疗(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骨转移病灶进展,高钙血症。一旦出现病理性骨折或者濒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就需要骨肿瘤外科专业团队进行手术处理。目前,缺少特别好的专门针对四肢骨转移瘤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评估系统。对于恶性肿瘤四肢骨转移患者,可采用Katagiri评分系统预测患者生存期,指导制定治疗方案。Katagiri评分系统对原发肿瘤部位、内脏或颅内转移、ECOG评分、前期化疗、多发骨转移5个方面分别赋值并进行累加,根据累计得分情况,评估骨转移瘤患者生存期、指导治疗。评分大于或等于7分的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为27%,1年的生存率为6%,2年的生存率为2%;评分4-6分的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为74%,1年的生存率为49%,2年的生存率为28%;评分小于或等于3分的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为98%,1年的生存率为91%,2年的生存率为78%。另外根据肿瘤瘤种,Karnofsky评分,内脏转移情况进行分级,能够对脊柱转移癌进行预后评估,A级中位生存期约为4年,B级约为2年,C级约为1年,D级不足1年。当然,所有转移癌越早治疗,其预后越好;积极的治疗模式能够带来更高的生存预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2骨转移癌的诊断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疼痛,病理性骨折的鉴别),肿瘤病史(部分无明确肿瘤病史),辅助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骨扫描,PET/CT检查),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目前中国抗癌协会已发布了《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具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其中,骨扫描是骨转移筛查的重要手段,恶性肿瘤患者检查时一旦出现多发浓聚灶则提示肿瘤骨转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经组织病理学或神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或者有活组织检查或神经病理学证据显示恶性肿瘤骨转移;(2)X射线或MR或CT扫描或ECT,PET-CT结果显示恶性肿瘤骨转移。同时,骨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也需要多学科MDT团队的合作,MDT团队一般由骨肿瘤专业医师或者肿瘤专业医师发起,由病理科、放射影像科、放疗科、麻醉手术室以及原发病灶所归属的外科共同参与组成。3骨转移癌的治疗目的和方式骨转移癌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和有限延长生存期,即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的有效生命,避免或减轻痛苦,保留尽可能多的功能和自主生活能力,在尽可能长的时期内,保留尽可能高的生存质量。其治疗方式主要有:1.手术治疗;2.放射治疗;3.化学治疗;4.生物靶向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手术治疗是骨转移癌中比较确切而且疗效客观的治疗方式,其原则是:1.患者一般情况可耐受手术;2.顽固性疼痛,病变进展,止痛药物及放疗效果不佳;3.病理性骨折或濒临病理性骨折,估计生存期>3月;4.原发肿瘤已根治或广泛切除;仅发现单个(数个)寡转移转移灶,应视其为原发恶性肿瘤,做到根治。其中,四肢长骨转移癌手术适应症主要依据Mirel氏评分,该评分总分12分,评分参考依据是肿瘤部位、疼痛严重程度、病变的骨质破坏性质以及病变的骨质破坏大小,小于或等于7分表明病理性骨折风险较低(<4%);8分时骨折风险为15%,而9分时骨折风险达到33%;当评分大于9分时应进行预防性内固定。脊柱转移癌依据的是Tomita脊柱转移肿瘤的评分系统,评分参考依据的是原发肿瘤的生长速度、内脏转移癌的根治可能性以及骨转移癌的病灶数目,5分及以下则需要手术治疗,6-7分则需要根据病情个性化选择,8分及以上则姑息性治疗。根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病历系统统计,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近5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发生率约为12.5%;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骨盆、肋骨和四肢;原发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发生于四肢的转移癌中,约有28.5%(Mirels评分≥9)需要手术干预;发生于脊柱的转移癌中,约有35.7%(Tomita评分≥8)需要手术干预。而实际的得到外科手术干预的患者不足500例,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期,亟需提高患者、临床一线医师的骨转移癌外科治疗认知水平。应当建立骨转移癌学科群,推动MDT联合门诊、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和临床随访。4骨转移癌的外科精准微创治疗和个性化功能重建肿瘤患者出现骨转移,提示肿瘤处于末期,需要更加精准的微创化治疗,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快速、科学的保存和恢复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骨转移癌的外科精准微创治疗和个性化功能重建包括:四肢转移癌髓内钉技术;脊柱转移癌椎体成形术;射频消融/冷冻外科治疗;脊柱转移微创分离手术+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微创髓内钉技术,优点是能够解决疼痛及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或者濒临病理性骨折。早期即刻可活动,下肢拄拐行走。手术切口小,手术打击小,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正常放化疗。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优点是解决疼痛及活动障碍,压缩性病理性椎体骨折适用。早期即刻活动,腰托固定。无手术切口,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正常放化疗。脊柱转移癌杂交分离手术序贯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是目前放疗技术进步下,尤其是立体定向放疗技术进步下,解除脊柱骨转移癌脊髓压迫的重要治疗手段。它能够迅速解决疼痛、神经压迫及活动障碍,降低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严重伤残症状的发生,且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射频消融/冷冻微创治疗骨转移癌,能够微创处理病灶,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科手术。手术打击小,恢复快。个性化假体-精准重建骨转移癌骨缺损,是目前3D打印技术等人工假体铸造技术和现代医学结合的代表产物,能够在肿瘤全切根治术下进行假体重建,精准匹配,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5总结骨转移癌应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转移不能作为终结治疗的理由,单发或者寡转移灶应当采取根治的治疗方式和目的。转移性骨肿瘤的的手术治疗至关重要,同时需坚持MDT团队综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精准微创治疗价值还会继续提高。肿瘤骨转移的机制研究、临床防治需要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结合与转化。参考文献:1、ColemanRE.Metastaticbonedisease:clinicalfeatures,pathophysiologyandtreatmentstrategies.CancerTreatRev.2001;27(3):165-176.2、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英文版),2010,9(1):1-12.3、KatagiriH,OkadaR,TakagiT,TakahashiM,MurataH,HaradaH,etal.Newprognosticfactorsandscoringsystemforpatientswithskeletalmetastasis.Cancermedicine.2014;3(5):1359-67.4、BollenLaurens,vanderLindenYvetteM,PondaagWillemetal.Prognosticfactorsassociatedwithsurvivalinpatientswithsymptomaticspinalbonemetastases:aretrospectivecohortstudyof1,043patients.[J].NeuroOncol,2014,16:991-8.5、MirelsH.Metastaticdiseaseinlongbones:Aproposedscoringsystemfordiagnosingimpendingpathologicfractures.1989.ClinOrthopRelatRes.2003Oct;(415Suppl):S4-13.6、白振华,李甲振,张岩,等.骨水泥填充在脊柱前列腺癌转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3):278-280.7、朱小军,卢金昌,唐清连,等.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17):1135-1143.专家介绍张春林教授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骨科行政副主任,骨肿瘤科主任,骨与软组肿瘤诊疗中心主任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科委专家库成员。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肢体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四肢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委;获“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百人计划”等多项荣誉;主编专著1部,主译专著1部,参编中英文专著5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3项面上基金),市科委课题2项,院校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32篇;荣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同济大学医学院泰禾卓越教育奖;主持完成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张春林主任曾长期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任副主任医师、带组教授、骨科教研组组长,同时兼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骨科执行主任。之后人才引进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工作。于2007/8-2008/2,2010/8-2011/8两次赴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及华盛顿中心医院进行交流访问,师从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骨科FrancisJ.Hornicek教授及美国著名骨科专家MartinMalawer教授,学习世界先进的骨科诊疗手术技术。学术任职1.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中华医学会骨肿瘤学组委员3.国际保肢学会会员(ISOLSmembership)4.《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委5.SCI杂志《InternationalOrthopaedics》等审稿专家6.中国医师协会骨肿瘤工作组委员7.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8.上海市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9.美国骨肿瘤学会会员(MSTSmembership)10.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创伤学组副组长主要成就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特殊急需人才类)2013年2.美国华盛顿中心医院优秀Fellow(2011年度)3.上海交大医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度)4.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05-2008年度)5.主译专著1部,参编中英文专著5部。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市科委课题2项,院校级课题9项7.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SCI文章25篇。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8.荣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同济大学医学院卓越教育奖等9.主办了七届全国性骨肿瘤保肢重建高峰论坛及四届创伤修复高级研讨会10.主编《腓骨移植重建外科技术》11.主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学》12.参编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多项指南门诊信息周一下午13:30-17:00专家门诊(5105室)周四上午8:00-11:30特需门诊(5408室)门诊地址:上海市延长中路301号门诊部交通路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位于上海市延长中路301号(地铁1号线延长路站4号口出)门诊预约电话:021-66302905网上预约:www.shdsyy.com.cn好大夫网址:https://www.haodf.com/doctor/75131.htmlE-mail:shzhangchunlin@163.com互联网门诊:张春林教授团队每周一8:00-20:00每周三8:00-20:00
青少年骨与关节疼痛,不要理所当然地以为是生长痛。因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别忽略了可能隐藏的恶性疾病——骨肉瘤等骨与软组织肿瘤。青少年的骨骼、关节、肌肉快速生长,所以骨骼及关节部位的疼痛很容易被人误诊为生长疼,或以为是一般的关节炎、运动扭伤等,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对待骨与关节部位“疼痛”,不要掉以轻心。如果青少年出现肿、痛、局部皮肤温度高,并伴有关节活动受限,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就医。“生长痛”往往断断续续,而肿瘤造成的疼痛一般会持续加重,且伴有局部肿大、静脉突出等外在症状,夜里疼痛明显,休息、静止时也不见缓解。对青少年的疼痛不要掉以轻心,如果有非运动性、非外伤性的持续疼痛,应该加以重视及时就医。1、青少年儿童骨与软组织肿瘤流行病学国际儿童医学会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40万名0-19岁儿童青少年确诊患有肿瘤。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儿童除意外死亡外的第二大致死原因,我国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儿约3-4万人,且以每年约2.8%的速率增长。儿童青少年肿瘤一般分为血液肿瘤、颅内实体肿瘤以及颅外实体肿瘤。血液肿瘤以白血病、淋巴瘤为主,主要表现为为发热、消瘦;颅内实体肿瘤以脑瘤为主,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的占位效应以及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以及癫痫发作。颅外恶性肿瘤有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以及发病隐匿但致残致死率极高的骨肉瘤、尤文肉瘤以及软组织肉瘤。图1:根据国际癌症登记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CancerRegistries)数据,骨肿瘤(bonetumours,棕色)以及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sarcomas,深褐色)约占所有儿童青少年的肿瘤的15%,且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增加,在10-14岁年龄组达到20%以上。2、常见骨与软组织肉瘤骨肉瘤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高峰发病年龄在10-20岁,全国发病率约在6/100000每年。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疼痛及夜间痛明显,进一步进展可出现明显的肿胀、血管怒张、皮温增高,并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以及病理性骨折。骨肉瘤初诊时出现远处转移的概率在20-30%,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是治愈骨肉瘤的关键因素之一,初诊无转移的骨肉瘤治愈率很高,五年生存率在70%以上;但出现转移其生存率不容乐观,往往治疗周期很长,需要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骨肉瘤的化疗有一线化疗(甲氨蝶呤、阿霉素、铂类、异环磷酰胺),以及目前逐渐应用的多种靶向化疗小分子药物(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等)。手术治疗是骨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患者能够采取保肢治疗,仅有少部分低龄患儿以及重要血管神经受累及的患者需要采取截肢治疗。图2:典型的9岁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在新辅助化疗后,选择定制型骨骺保留型假体进行重建,减少了患儿在生长发育期的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尤文肉瘤常见于骨盆、股骨、胫骨等骨性部位,也可见于骨骼附近的软组织中,具有高度侵袭性,在有些报道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对于骨肉瘤更加恶劣。尤文肉瘤是一种化疗及放疗相对比较敏感的肿瘤,因此放化疗在尤文肉瘤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手术是局部根治的有效手段。尤文肉瘤的诊断往往需要借助于分子检测,尤其是EWS家族基因的变异。尤文肉瘤一线化疗包括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放疗可以在术前进行以助于保肢手术。图3:典型的11岁儿童肱骨尤文肉瘤,经化疗后切除肿瘤后,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重建,术后能够恢复日常活动的能力。儿童青少年的软组织肉瘤主要有横纹肌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滑膜肉瘤等多种类别,可发生于除骨骼外其他任何组织,常见于头颈部、泌尿生殖道和四肢。症状主要以肿块为主,可伴有疼痛,较为隐匿。深部软组织肉瘤初诊时肿瘤组织较为巨大,因此往往难以根治,需要手术联合放化疗。同时软组织肿瘤容易出现误诊误治,往往在非专业医治中出现手术不彻底、手术切缘不规范的情况。软组织切除后,往往需要专业的软组织修复、皮瓣肌瓣转移。图4:典型的19岁髌骨膝关节滑膜肉瘤,连同皮肤、髌骨及滑膜彻底切除后,经设计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缺损后,外观及功能达到日常生活所需。3、儿童青少年骨与关节疼痛鉴别创伤性骨折及关节脱位:有明确外伤病史,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疼痛主要为局部剧烈疼痛,制动后疼痛减轻或缓解。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也可为慢性劳损引起疲劳骨折。但一定要区别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常常是由于骨肿瘤骨病所致,在轻微外力下即发生骨折的一类疾病,因此在进行放射影像学检查后,需要专业骨肿瘤专家进行鉴别。骨髓炎、关节炎:儿童青少年出现退行性病变的关节炎概率极低,但需警惕创伤性关节炎及细菌性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骨关节感染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明确外伤或者感染病史,常伴有五大典型症状(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局部肿胀、局部压痛、功能障碍),同时血液学检查也能帮助鉴别。隐匿性的骨髓炎往往也容易误诊为骨肿瘤,需要专业骨肿瘤专家进行鉴别,必要时行病理学检查。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属代谢性骨病范畴,常见于老年人,儿童骨质疏松相对少见但更值得关注。在病因学上同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主要见于潜在遗传性疾病的儿童,而继发性主要起因于慢性病及其相关治疗。鉴别时,需注意患儿的儿童保健病史以及结合疼痛部位的影像学资料,骨密度检测以及血液检查结果。4、儿童青少年骨与软组织肿瘤危险因素及预防遗传因素,多发性骨软骨瘤有家族病史;神经纤维瘤通常母子同患;因为Rb基因突变,因此患有视网膜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容易出现骨肉瘤、软组织肉瘤。良性肿瘤恶变,软骨瘤病容易恶变成为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可进展为恶性骨巨细胞瘤乃至骨巨细胞型骨肉瘤,脂肪瘤、纤维瘤、神经鞘瘤等长期存在容易进展为肉瘤。继发于外伤或者感染,外伤、血肿形成容易诱发肿瘤病变,HPV及HIV病毒容易诱发肉瘤的发生。烧伤、皮肤溃疡久治不愈以及损伤瘢痕容易诱发如隆突性纤维肉瘤等。5、早诊断和早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发病率不高,进行人群筛查是不现实的。家长需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进行常规的自我体检,一旦察觉异常的肿块及肢体异常,以及非损伤性的骨与关节疼痛,切不可掉以轻心。在对可疑部位进行检查后,应当请专业骨肿瘤专家进行诊断和治疗,越早诊断治疗效果越佳。以骨肉瘤为例,出现初次症状到确诊间隔往往在2个月左右,而超过2个月的症状持续时间往往意味着更差的预后。及早转诊至专业骨肿瘤团队进行诊断治疗,缩短等待时间,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汤静燕.儿童恶性实体瘤诊断与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10):4.2、Steliarova-FoucherE,ColombetM,RiesLAG,etal.Internationalincidenceofchildhoodcancer,2001-10:apopulation-basedregistrystudyLancetOncol.2017;18(6):719-731.3、GeorgeS.DevelopmentsinSystemicTherapyforSoftTissueandBoneSarcomas.JNatlComprCancNetw.2019;17(5.5):625-628.4、朱忠胜,张春林.骨肉瘤保肢与截肢[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2):124-125.5、HuJ,ZhangC,ZhuK,etal.Isincreasedsymptomintervalassociatedwithadvancedstageandpooreroutcome?Aprospectivemulticenterstudyof220patientswithosteosarcomaaroundtheknee.CancerEpidemiol.2020;67:101776.专家介绍张春林教授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骨科行政副主任,骨肿瘤科主任,骨与软组肿瘤诊疗中心主任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科委专家库成员。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肢体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四肢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委;获“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百人计划”等多项荣誉;主编专著1部,主译专著1部,参编中英文专著5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3项面上基金),市科委课题2项,院校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32篇;荣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同济大学医学院泰禾卓越教育奖;主持完成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张春林主任曾长期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任副主任医师、带组教授、骨科教研组组长,同时兼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骨科执行主任。之后人才引进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工作。于2007/8-2008/2,2010/8-2011/8两次赴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及华盛顿中心医院进行交流访问,师从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骨科FrancisJ.Hornicek教授及美国著名骨科专家MartinMalawer教授,学习世界先进的骨科诊疗手术技术。学术任职1.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中华医学会骨肿瘤学组委员3.国际保肢学会会员(ISOLSmembership)4.《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委5.SCI杂志《InternationalOrthopaedics》等审稿专家6.中国医师协会骨肿瘤工作组委员7.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8.上海市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9.美国骨肿瘤学会会员(MSTSmembership)10.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创伤学组副组长主要成就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特殊急需人才类)2013年2.美国华盛顿中心医院优秀Fellow(2011年度)3.上海交大医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度)4.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05-2008年度)5.主译专著1部,参编中英文专著5部。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市科委课题2项,院校级课题9项7.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SCI文章25篇。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8.荣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同济大学医学院卓越教育奖等9.主办了七届全国性骨肿瘤保肢重建高峰论坛及四届创伤修复高级研讨会10.主编《腓骨移植重建外科技术》11.主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学》12.参编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多项指南门诊信息周一下午13:30-17:00专家门诊(5105室)周四上午8:00-11:30特需门诊(5408室)门诊地址:上海市延长中路301号门诊部交通路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位于上海市延长中路301号(地铁1号线延长路站4号口出)门诊预约电话:021-66302905网上预约:www.shdsyy.com.cn好大夫网址:https://www.haodf.com/doctor/75131.htmlE-mail:shzhangchunlin@163.com互联网门诊:张春林教授团队每周一8:00-20:00每周三8:00-20:00
87岁高龄、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三个多月、常规止痛药物无效、髋臼病理性骨折……近日,一位饱受消化道转移癌折磨的阿婆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顺利完成了微创手术,张春林教授团队实施骨科天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的微创手术,通过3个1厘米大小的手术切口实施了微创内固定术,既避免了会带来巨大创伤的“大拆大建”,又显著改善了疼痛与活动受限症状,更为后续肿瘤全身治疗赢得了时间。这位年过八旬的患者来院就医时,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已迁延三月有余,使用多种止痛药均效果不佳。骨盆增强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髋臼周围大面积骨质破坏、多发病理性骨折;而PET-CT检查则将怀疑的目标高度指向消化道,极有可能是肠道来源的肿瘤转移至髋臼、腰椎。由于老太太难以耐受无痛肠镜检查,为明确诊断,经局麻实施了CT引导下髋部病灶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是消化道来源的转移性腺癌。以往这类患者常采用“病灶切除+定制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手术规模堪称“大拆大建”,不仅耗时长,而且出血多、风险高。考虑到患者已87岁高龄、体质弱且有房颤等基础疾病,恐难以耐受如此大的手术。一面是肿瘤转移引起的病痛和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另一面患者因年龄、基础疾病等原因无法耐受常规术式,难道只能放弃?一道难题摆在张春林教授团队面前。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张主任决定实施骨科天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的微创植入髋臼周围空心钉内固定术+骨水泥成形术+髂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手术机器人的精准辅助下,仅通过3个约1厘米的切口,于髋臼周围精准植入2枚支撑空心钉,并借助微创通道注入适量骨水泥以加强髋臼局部的生物学强度。整个操作过程耗时短、出血少,术后监护24小时患者病情稳定,转出重症监护,进入常规术后恢复阶段。术后次日,老太太就感觉髋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也大大增加,可自行翻身、坐起。复查X光与CT提示,髋臼周围置入空心钉位置准确牢靠,骨水泥填充效果良好,局部无渗漏。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均十分满意,等到手术创伤基本恢复,患者就能转入内科接受下一步的抗肿瘤综合治疗。张春林表示,对于无法耐受局部根治性切除大手术的骨转移癌患者,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精准微创植入骨水泥和内固定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可显著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
骨纤维结构不良也叫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在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版中归类为性质不明的良性肿瘤,占良性骨肿瘤的5%~10%。本病发病原因不甚明确,目前认为是由于人胚胎期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的α亚基(Gs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不过该病不具有遗传性。纤维结构不良是骨的发育停止在未成熟的编织骨阶段,不能形成正常的骨小梁,组织学上表现为正常的松质骨被矿化不完全的骨质和纤维组织构成。病变可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和McCune-Albright综合症这3种类型。什么人容易得?根据文献报道,骨纤维结构不良年发生率大约为1/30000。患者平均在18岁时初次出现症状,即骨成熟以后。骨纤维结构不良往往表现为显著的女性易发,男女比例大约为1:2。骨纤维结构不良最常见的部位是股骨(50%),其次是颅骨和骨盆。有哪些类型?单发型:最为常见的类型,一般是良性的。病变常累及干骺端。长管状骨多见于股骨近端,其次为胫骨。扁平骨多见于肋骨和颅面骨。本型临床症状轻,患者常觉有局部酸胀、轻微疼痛等不适感觉。常因局部肿胀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前来就诊而发现。多发型:多发型病变较广泛,大约85%的病例会发生病理性骨折。症状出现早,可发生于全身骨骼,常累及一侧肢体,双侧肢体同时侵犯时可产生各种畸形。对于发生于股骨的病变,可因多次病理性骨折产生髋内翻、肢体短缩等畸形。病情重者可出现典型的“牧羊人手杖”畸形。若病变发生于胫骨,可出现膝内翻、膝内翻、胫骨前凸、小腿过长等畸形。若病变发生于颅骨,可出现额头突出,眼球突出并向外下方移位,即特殊的“狮面”面容。McCune-Albright综合症:本型多见于女性,男性少见。典型三联征为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皮肤的牛奶咖啡斑、内分泌异常等。婴幼儿时期即可有阴道出血现象。儿童期可提前出现第二性征,性器官提早发育。本型病患受内分泌影响,儿童期身材比同龄儿童略显高大,成年后则比正常人矮小。偶有智力低下,极少数病患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脏及心血管畸形。如何诊断?通常患者因局部疼痛、肿胀或者病理性骨折就诊后,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可以确诊。X线:单发病变通常在髓腔内,长骨的干骺端。骨皮质变薄形成缺损,呈模糊的髓腔内放射透明区,周围有硬化边,病变内可见假性骨小梁,无骨膜反应。多发型则累及数骨,同侧的髂骨、股骨、胫骨、腓骨常被累及。四肢长骨病变常累及骨的全部,髓腔宽窄不均,其增宽处骨皮质变薄并扩张。部分高度膨胀,其中有囊性改变,常表现为病理性骨折。如果X线表现为溶骨范围界限不清,骨皮质缺损和临近软组织肿块则提示恶变。磁共振成像:T2呈均匀高信号。病变可以扩展到髓腔,如果髓腔内较大的病变需要考虑釉质细胞瘤的可能性,多有整个髓腔的受累。病变内无软组织成分,也没有骨皮质破坏。病理检查:影像学上鉴别釉质细胞瘤和骨性纤维结构不良比较困难,鉴别需要病理学检查。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病灶通常小于釉质细胞瘤。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病灶通常小于 6~7 厘米,釉质细胞瘤平均为 13 厘米。图1:一例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X线、CT、MRI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有哪些?病灶刮除:适用于小病灶,不推荐植骨。外固定:用于临时矫正或固定;髓内钉内固定:首选方法,可以将受累的骨骼桥接起来。截骨矫形+钢板或钛板内固定:纠正畸形、改善力线。关节置换:对于反复复发无法根治或者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关节置换也是替代的治疗方法。图2:一例股骨颈骨纤维结构不良,采用刮除植骨联合腓骨移植重建。预后如何?进展:61%的患者股骨畸形程度出现明显进展,同时伴有病灶侵袭股骨范围明显扩展、股骨皮质变薄以及股骨矩侵蚀破坏明显等表现。仅有 13%的患儿畸形未见明显变化。尤其是年龄<18 岁者,应当充分考虑到疾病进展的各种危险因素,做到定期复查避免股骨近端积累骨折造成形变,出现严重的“牧羊拐”畸形。恶变: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不易恶变。0.4%~4%的恶变通常与接受放射治疗关系密切。起源于骨纤维结构不良病变的骨骼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等。图3:文献报导的一例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复发后恶变的病例。参考文献:1、潘壵,张春林,董扬,等.胫骨皮质内纤维结构不良1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9):718-719. 2、GeelsRES,MeierME,SaikaliA,TsonakaR,Appelman-DijkstraNM,BoyceAM:LongBoneFracturesinFibrousDysplasia/McCune-AlbrightSyndrome:Prevalence,NaturalHistory,andRiskFactors.Journalofboneandmineralresearch 2022,37(2):236-243.3、BenhamouJ,GensburgerD,MessiaenC,ChapurlatR:PrognosticFactorsFromanEpidemiologicEvaluationofFibrousDysplasiaofBoneinaModernCohort:TheFRANCEDYSStudy.Journalofboneandmineralresearch2016,31(12):2167-2172.4、同志超,王坤正,焦宁,杨团民,张文,陈博: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中国骨伤2011,24(4):4.5、刘巍峰,丁宜,杨勇昆,等.骨纤维结构不良恶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9):1009-1015.
攻克骨缺损,不再“腓”短“瘤”长——第七届骨肿瘤保肢功能重建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创伤骨科修复重建高级研讨会在沪召开 第七届骨肿瘤保肢功能重建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创伤骨科修复重建高级研讨会于2021年6月18-19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大会是由上海申康医学与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骨肿瘤学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肢体肿瘤分会共同主办,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承办的一次专业学术大会。 骨肿瘤切除后的骨与软组织缺损重建、四肢严重创伤的修复重建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专业不同,但技术相通,相互借鉴两大亚学科大师级专家的宝贵经验,更好解决目前肢体缺损修复的难题,是本次会议的主题。大会期望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共享骨肿瘤,骨创伤肢体功能修复重建的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学科专业的联合攻关与创新。 大会伊始,十院党委副书记李强教授首先代表十院领导致辞,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及代表参会,“全国骨肿瘤及骨伤修复大咖济济一堂于本次盛会,让我感受到骨科学界对十院骨科的关怀。”他希望十院骨科不断汲取同行的学术营养,在学术研究和临床工作中斩获更大的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知名骨科专家,邱贵兴院士发来了真挚的祝贺视频。邱贵兴院士首先祝贺了大会的胜利开幕,认为十院骨科主办的这次大会以腓骨移植修复重建骨缺损为主题,非常具有临床实践及研究意义,期望本次大会能够顺利召开,为国内外骨科专家学者带来更多的学术启发。邱院士同时感谢了各位专家莅临为学员传经送宝,期望学员能够学有所得,更好的服务面临骨缺损难题的患者。 骨科泰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曾炳芳教授登台致辞,“骨缺损、创伤修复”是骨科亘古不变的热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十院骨肿瘤科在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支持下,骨肿瘤科主任张春林教授不断创新、开展新技术,不断拓展临床业务和学术研究,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本次大会契合热点,预祝大会成功。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华教授代表全国骨肿瘤学组祝贺第七届骨肿瘤保肢功能重建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创伤骨科修复重建高级研讨会顺利召开。林教授同时回顾了骨肿瘤保肢重建筚路蓝缕的历史,以及未来对十院骨肿瘤学科发展的更大期许。十院骨科主任贺石生教授代表十院骨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嘉宾介绍十院骨科近年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到“在各位领导及骨科同行的大力支持下,十院骨科取得良好的发展,并将在未来继续奋勇前进”。上海十院党委副书记李强教授代表医院致辞骨科泰斗曾炳芳教授致辞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林建华教授致辞上海十院骨科主任贺石生教授致辞本次大会还进行了《腓骨移植重建外科技术》的新书发布会,由郭卫、林建华、曾炳芳、张春林等教授共同剪彩。《腓骨移植重建外科技术》由张春林、张长青和郭卫教授主编,曾炳芳教授和林建华教授主审,由数十名国内外骨科各领域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参与编写,内容涵盖了临床常见的创伤性骨缺损、缺血性骨坏死、先天性骨缺损,更包括因骨肿瘤切除而导致的大段骨缺损应用腓骨移植重建。能够对骨科医师及相关领域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腓骨移植技术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参考。曾炳芳、郭卫、林建华及张春林教授进行新书发布剪彩新书发布会后,精彩的大会拉开帷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曾炳芳教授首先为大家总结“长骨阶段性缺损的修复——方法与选择”。追本溯源,剖析根本,以详实的病例,独特的经验总结,给在场学员传授毕生的宝贵经验,“尽管困难重重,选择合适的骨缺损重建方式,仍然能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效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华教授就“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文献解读,深入浅出的讲解目前所面临的有所争议的问题,就未来的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针对骨巨细胞瘤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时机、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条陈缕析,发人深思。曾炳芳教授、林建华教授、郭卫教授、赵剑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基于数十年骨盆骨肿瘤的诊治、世界一流的宝贵经验为大家分享“3D打印人工假体重建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系列总结。回顾北大人民医院的治疗经验,点评现在假体的进步、创新以及不足,启迪未来人工假体的发展方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主任沈靖南教授因为疫情无法亲临现场,他发来演讲视频,结合临床实践,针对“骨肿瘤假体感染后再保肢”问题,发表引人深思的看法,并展示自己独辟蹊径的处理方法。他认为,假体感染后在合适的情况下,采取敏感抗生素、有效的清创和冲洗引流处理措施,仔细慎重选择保肢条件,能够得到良好的结果,减少感染截肢的风险。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赵剑教授以问题为导向,探讨腰椎肿瘤的精准切除与重建所面临的问题。他列举不同部位,不同缺损长度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切除和修复重建措施,既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能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接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蔡郑东教授则对肩部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述评。上海瑞金医院张伟滨教授针对“肿瘤假体并发症的处理”,上海中山医院董健教授针对“胸腰椎转移瘤的外科治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董扬教授针对“儿童骨肉瘤的保肢治疗策略”,各抒己见,坐而论道,引来了嘉宾们热烈的讨论。蔡郑东教授、张伟滨教授、董健教授及董扬教授发表主题演讲下午的会议内容同样精彩,首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郝永强教授针对“肩胛带肿瘤的个性化治疗”发表了精彩演讲,接着,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佟大可教授就胫腓骨高能量损伤的处理原则和实用性经验技巧,将自身数十例的成功救治病例娓娓道来,倾囊相授。郝永强教授、佟大可教授、王秋根教授及张春林教授发表主题演讲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秋根教授就目前最为棘手的A3型骨折髓内固定方法,结合病例,提出合理动力化和选择锁钉的适应症是破解难题的关键。髓内钉的固定方法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值得临床骨科医师的进一步思考和改进。本次大会主席,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张春林教授就本次大会发表主题演讲“腓骨移植重建技术在骨肿瘤中的应用”。将十院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技术和经验,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及参会代表悉数展示。张春林教授认为,腓骨移植是骨缺损修复的经典技术,创新性的使用这一技术能够为骨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最后一节的病例讨论环节中,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上海市肿瘤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及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分别带来各自医院的讨论病例,供各位专家讨论及参会代表学习。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影像科汤光宇教授、放疗科张莹教授、肿瘤内科袁敏博士及病理科冯砅锦医师代表MDT专家对各医院病例发表真知灼见。各项会议议程圆满结束后,本次大会主席张春林教授致闭幕辞。衷心感谢医院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骨科同仁的大力支持,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期待来年再会!十院放射科主任汤光宇教授、病理科冯砅锦医师、放疗科张莹主任及肿瘤内科袁敏博士参与MDT病例讨论上海市中山医院、上海市华山医院、上海市肿瘤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及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分别带来MDT讨论病例嘉宾主持讨论
第六届骨肿瘤保肢功能重建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创伤骨科修复重建高级研讨会暨2019上海市骨肿瘤学组学术沙龙于2019年11月29-30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大会是由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上海市骨肿瘤学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共同主办,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承办的一次专业学术大会。骨肿瘤切除后的骨与软组织缺损重建、四肢严重创伤的修复重建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专业不同,但技术相通,相互借鉴两大亚学科大师级专家的宝贵经验,更好解决目前肢体缺损修复的难题,是本次会议的主题。大会期望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共享骨肿瘤,骨创伤肢体功能修复重建的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学科专业的联合攻关与创新。十院李济宇副院长首先致辞,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及代表参会:“全国骨肿瘤及骨伤修复大咖济济一堂于本次盛会,让我感受到骨科学界对十院骨科的关怀。”他希望十院骨科不断汲取同行的学术营养,在学术研究和临床工作中斩获更大的成就。十院骨科行政副主任程飙教授代表十院骨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嘉宾介绍十院骨科近年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到“在各位领导及骨科同行的大力支持下,十院骨科取得良好的发展,并将在未来继续奋勇前进”。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华教授代表全国骨肿瘤学组祝贺第六届骨肿瘤保肢功能重建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创伤骨科修复重建高级研讨会顺利召开。林教授同时回顾了骨肿瘤保肢重建筚路蓝缕的历史,以及未来对十院骨肿瘤学科发展的更大期许。林建华教授高屋建瓴,就本次大会主题发表“肢体肿瘤保肢术的再认识”演讲,回顾了近20年中国骨肿瘤保肢的发展历史。以《中华医学会骨肿瘤学组骨肿瘤保肢指南》为蓝本,注重骨肿瘤保肢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切实规范保肢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前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以数十年骨盆骨肿瘤的诊治、世界一流的宝贵经验为大家总结“骨盆人工假体重建功能的演进”。追溯历史,点评现在骨盆假体的进步、创新以及不足,启迪未来骨盆人工假体的发展方向。上海市医师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蔡郑东教授就“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共识和争议”,以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的讲解目前所面临的有所争议的问题,就未来的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针对骶骨肿瘤的来源、外科适应证、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逐条剖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主任沈靖南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对恶性肿瘤边缘性切除边界发表引人深思的看法,并展示自己独辟蹊径的处理方法。他认为,边缘性切除是合适的病人及合适的情况下,采取额外的术中放疗处理措施,仔细慎重选择放疗剂量及范围,能够得到良好的结果,并不增加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东部战区总医院吴苏稼教授则对目前骨肉瘤一线方案中的甲氨蝶呤化疗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记录。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合理的解释,着重强调甲氨蝶呤需根据术前基因检测、药代学支持、浓度监测和及时解救,既能使其达到规定的工作浓度,同时能够及时解救,避免毒副作用加重。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王臻教授以问题为导向,探讨肢体超极限骨缺损修复重建和所面临的问题。他列举不同部位,不同缺损长度情况,采取个性化的修复重建措施,既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能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王教授认为“超极限骨缺损的重建,需要动脑筋,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尝试”。在创伤及感染性骨缺损的诊治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秋根教授就感染性骨缺损的处理原则和实用性经验技巧,将自身数十例的成功救治病例娓娓道来,倾囊相授。他强调,以彻底清创消除感染为中心,以骨折愈合为目的,采用带血管蒂的移植、诱导骨膜技术、骨搬运、Masquelet技术等是成功的关键,牢固而合适的固定是成功的保障。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纪方教授就目前最为棘手的长骨骨不连及畸形愈合问题,结合病例,提出充分植骨、合理固定、保护血供以及适当的生长因子支持治疗是破解难题的关键。髓内钉是尝试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法宝,值得临床骨科医师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本次大会主席,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张春林教授就本次大会发表主题演讲“骨肿瘤保肢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将十院骨肿瘤保肢治疗的技术和经验,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及参会代表悉数展示。张春林教授认为,骨肿瘤保肢涉及精准的诊断方法、安全的外科边界以及合适的重建方法,在规范严格的诊疗原则中,追求个性化的保肢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及肢体功能。瑞金医院张伟滨教授作了“半关节假体治疗儿童膝关节肿瘤”的精彩演讲。下午举行的是上海市医学会骨肿瘤学组沙龙会议。本次沙龙会议主题为骨肿瘤精准微创治疗。本次沙龙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唐海教授演讲“网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叶招明教授演讲“骨肿瘤的精准外科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健教授讲授“老年转移脊柱肿瘤的治疗分级”。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吴春根教授演讲“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同时,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王志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毅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严望军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杰教授分别受邀讨论嘉宾,就相关主题演讲进行激烈讨论。沙龙主题演讲后,中山医院、瑞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长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长海医院及华山医院分别带来各自医院的讨论病例,供各位专家讨论及参会代表学习。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影像科汤光宇教授、放疗科林清教授、肿瘤科袁敏博士及病理科冯砅锦大夫代表MDT专家对各医院病例发表真知灼见。 各项会议议程圆满结束后,本次大会主席张春林教授致闭幕辞。衷心感谢医院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骨科同仁的大力支持,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期待来年再会!
第五届骨肿瘤保肢功能重建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创伤修复重建高级研讨会在上海十院成功召开2018年9月14-15日,第五届骨肿瘤保肢功能重建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创伤修复重建高级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盛大开幕。来自国内顶尖的骨肿瘤及创伤修复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延续上一届会议的主题,共同探讨骨肿瘤及创伤缺损修复的治疗对策。徐辉雄副院长、郭卫教授、林建华教授、张伟滨教授致开幕词大会主席张春林教授主持开幕式本次会议由上海市骨肿瘤学组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共同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承办。大会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张春林教授主持。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徐辉雄副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华教授、瑞金医院张伟滨教授先后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辞,表达了对本届会议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骨盆肿瘤诊疗方面的国际权威,来自北大人民医院的郭卫教授首开论坛,探讨骨盆肿瘤切除及功能重建的发展与进步,骨盆肿瘤切除面临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且功能恢复差等诸多难以攻克的难题,郭教授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并以翔实的病例佐证,提出了自己的理念和解决方法;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华教授则带来自己30余年的肩胛骨肿瘤手术治疗的丰富经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张长青教授分享了他对腓骨移植在骨重建应用方面的经验与技巧,展示了他精湛的技术;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推陈出新,展现了时下肿瘤切除的新热点---计算机导航下骨肿瘤外科治疗的应用;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沈靖南教授结合目前3D打印、增材制造等热点,展现自己团队数十年来对骨盆肿瘤切除及半髋重建的丰厚经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建民教授则以丰富的临床病例,分享了他数十年来在颈胸段脊柱肿瘤切除与重建方面的独到体会与经验;接着,来自长海医院的纪方教授则对目前困扰业界多年的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所面临的诸多困惑,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大胆创新的解决方案;上海九院的郝永强教授带来了题为3D打印与个性化医疗的演讲;来自瑞金医院的张伟滨教授,以数据说话,分析了骨肉瘤局部复发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影响。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叶招明教授带来了数十例肩胛带肿瘤诊治的经验,引发了会场的热烈讨论;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董扬教授总结了胫骨远端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和关键技术;随后大会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张春林教授,以翔实的病例展现其团队对骨肿瘤诊治的新方法,分享了骨肿瘤保肢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来自第一人民医院王秋根教授团队的吴剑宏教授通过数个典型的病案,介绍了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处理的手术经验与技巧;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团队的赵剑教授探讨了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脊柱肿瘤的切除与重建中的应用;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柴益民教授团队的韩培教授,切合主题,分享了“严重创伤肢体的显微外科保肢治疗”的经验;来自中山医院董健团队的林红教授的汇报紧随其后,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探究了脊柱肿瘤Enbloc整块切除术后钛网下沉这一难题的来龙去脉;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蔡郑东教授团队的孙伟教授回顾历史,分享了骶前肿瘤手术误区与解决方案,强调了骶骨肿瘤治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各位特邀嘉宾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分享了骨肿瘤骨缺损、骨创伤治疗的新技术,强调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分享了骨科修复重建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学科发展的未来走向,并对广大骨科医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最后,张春林主任致闭幕辞,大会最终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第四届骨肿瘤保肢功能重建高峰论坛暨第一届创伤修复重建高级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1日在上海市静安区健康智谷盛大开幕。来自国内顶尖的骨肿瘤专家及创伤修复的教授齐聚一堂,坐而论道,聚焦新技术,共同探讨骨肿瘤缺损修复及创伤修复的治疗新对策。本次会议由上海市骨肿瘤学组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共同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承办。大会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行政副主任、骨肿瘤科主任张春林教授主持。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李济宇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曾炳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伟滨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并表达了对大会及本届会议学组的美好祝福。 骨肿瘤缺损修复及保肢功能重建与创伤修复看似为两个亚专科,截然不同,实则有相通之处。骨肿瘤切除后往往面临着大段骨缺损、软组织及皮肤缺损,加之化疗后可能加重的伤口愈合不良及感染往往需要更加精细的外科技术保驾护航,着重表现在是肌瓣转移、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等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而创伤修复如肌皮瓣、四肢严重创伤修复及股骨头坏死等更是显微外科应用的主要领域。两个亚专科之间对于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非常严苛,因此要提高显微外科技术优势,就需要两个亚专科的专家共聚一堂,分享经验,以它山之石,研磨自身技术这块璞玉。大会合影由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原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曾炳芳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提纲挈领,倡导“发挥显微外科技术优势提高肢体开放性损伤的修复效果”。曾教授强调肢体开放性损伤需要更加高精尖的技术尤其是微创技术提高患者肢体保存和功能修复。随后郭卫教授就“骨盆肿瘤分型及手术治疗”发表精彩报告。郭卫教授作为国内骨盆肿瘤手术治疗的权威大牛,着重强调新技术在骨盆肿瘤的应用,对不同的肿瘤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对策,并对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合目前显微外科技术予以解决的关键。在两位骨科学界大咖的精彩演讲下,会议逐步推向高潮,会场气氛热烈。大会还邀请到多位专家做主题发言。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就“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骨盆及骶骨肿瘤”进行主题演讲。牛晓辉主任以翔实、严谨的病例征服了与会的各位学员,获得了热烈的掌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华教授则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研究,探讨了肿瘤假体感染的治疗策略,提出了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治疗策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围绕“腓骨移植在股重建的应用”,以大胆创新的临床病例做了相关学术分享。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则分享了“脊柱肿瘤精准切除与重建”。他鼓励大家脱离对理论的片面认识,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脊柱肿瘤的诊疗水平。瑞金医院张伟滨教授从临床病例着手,强调我们所应该关注的肿瘤假体翻修技术要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董健教授团队,通过视频详细的展示了脊柱肿瘤精准治疗的新技术,为脊柱肿瘤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蔡振东教授则回顾历史,分享了“骶骨肿瘤手术方法的演变和启发”,强调了骶骨肿瘤治疗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理念。长海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纪方教授则以丰富的临床病例,分享了他数十年来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独到体会与经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秋根教授通过数个典型的病案,介绍了股骨多段骨折的手术技巧。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董扬教授对肿瘤型股骨远端假体早期松动进行原因分析,分享了他们团队的最新发现。嘉宾的主题发言屡次被热烈掌声中断,并在结束后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随着会议的深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沈靖南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对于“软组织肉瘤诊治”的经验。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郝永强教授总结他们团队数十例病例,强调了和提倡3D打印与个性化医疗。本次大会主席张春林教授分享了“游离腓骨在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柴益民教授则切合主题,分享了“严重创伤肢体的显微外科保肢治疗”。各位特邀嘉宾从不同方向,分享了骨缺损、骨创伤治疗的新技术,强调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分享了骨科修复重建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学科发展的未来走向,并对青年骨科医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大会最终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全文链接:http://www.shdsyy.com.cn/web/index.php?classid=9084&newsid=216279&t=show及http://wap.orthonline.com.cn/node/133151
来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 张春林教授谣言粉碎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对于各种健康相关知识越来越关注。但是在面对众口纷纭的各种健康科普时,如何才能从中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明辨谣言?不要担心,海上名医特地开设“谣言粉碎机”,帮你远离谣言困扰,直指健康真相!谣言青少年发生骨头痛的现象,是骨骼快速生长带来的“生长痛”,或者是一般的关节炎、扭伤等。张春林教授谈骨肉瘤来自海上名医00:0001:19青少年骨头痛,不要理所当然的以为是生长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别忽略了背后可能隐藏的恶性疾病——骨肉瘤。据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张春林教授介绍,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群体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青少年骨骼的快速生长易引发疼痛,所以骨癌引起的疼痛很容易被人误诊为生长痛,或以为是一般的关节炎、扭伤等,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生长痛与肿瘤疼痛生长痛往往断断续续,而肿瘤造成的疼痛一般会持续加重,且伴有局部肿大、静脉突出等外在症状,夜里疼痛明显,休息、静止时也不见缓解。如果青少年身体出现肿、痛、局部皮肤温度高,并伴有关节活动受限,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就医。什么是骨肉瘤?骨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群体的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发病率为百万分之六到九。骨肉瘤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个发病高峰10-20岁的青少年,第二个发病高峰是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群,后者的骨肉瘤常是由其它骨肿瘤、骨病转变而来。骨肉瘤可发生在全身任何一块骨骼上,但膝关节周围最为常见,其次为肩关节。骨肉瘤的治疗措施目前,骨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手术和化疗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手术治疗的方式会依据化疗反应做出相应调整。化疗一个周期结束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肿瘤大小体积变化、血管神经及软组织受累程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评估,以判断化疗效果并确定手术方案。有些家长甚至有些学者担心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要推迟手术时间,可能影响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但研究结果证实,对骨肉瘤患者而言,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和诊断后立即手术,两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新辅助化疗可在术前杀灭肿瘤细胞,使肿瘤坏死,肿瘤水肿范围可相应缩小,以此提高骨肉瘤患者的保肢率。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jKeh-dDXXPToNw1JUFVxTA
日前,第19届国际保肢大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在日本金泽举行。这是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之一。我院骨肿瘤专家张春林教授应邀与会,并作题为Clinical outcomes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he pelvic bone tumor resection之专题发言。张教授多年致力于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并获得了理论突破。此番所作的专题演讲,得到了国际知名骨肿瘤专家——意大利Campanacci M教授的关注,他饶有兴趣地向张教授提问并作点评。学术交流、智慧激荡,充分展现了十院在骨肿瘤诊疗领域的临床能力与科研水平。十院骨科骨肿瘤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广泛开展各种骨与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外科切除与重建,尤其在骨盆和骶骨巨大肿瘤及复杂肿瘤人工关节置换的外科诊疗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已完成高难度手术数千例,手术优良率达90%以上,患者满意度更是超过95%。近年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资助,发表多篇SCI论文;学科专家多次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大会主持或作主题发言,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附:国际保肢学会成立于1981年,每两年举办一次会议,围绕骨与软组织肿瘤保肢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通过大会发言及壁报交流等多种形式向全世界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医生展示该领域内经典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是该专业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参会人员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学术会议。本届大会共有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医生参加,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口头发言共20多篇。原文链接http://www.shdsyy.com.cn/web/index.php?classid=9084&newsid=216125&t=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