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部外用药物治疗①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软膏、噻吗洛尔乳膏等,用法及疗程:外涂于瘤体表面,每天2~4次,持续用药3~6个月或瘤体颜色完全消退,通常用药2~个月疗效最为明显。除个别报道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还可能有发红、蜕皮等局部不良反应。②5%咪喹莫特:隔日夜间睡前薄层外涂于瘤体表面,次日洗去,约疗程16周。常见皮肤反应:红斑、表皮剥落、结痂等,发生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停药,等待皮肤恢复后方可继续用药。 由于该药物容易引起皮肤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后期皮肤质地改变甚至瘢痕形成,故建议慎用,包括有外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的患儿。2.口服药物治疗①普萘洛尔:目前建议剂量为1.5~2mg/kg.d,Q12h使用本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适应症。用药前应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肌酶、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甲状腺功能、胸片等,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kg,Q12h药后观察患儿有无肢端湿冷,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和明显烦躁等现象,如患儿能耐受,首次服药12h后继续给药,剂量仍为0.5mg/kg,如患儿仍然无明显异常,第2d增量至每天1.5mg/kg,分2次口服,并密切观察。如果无异常反应,第3d增量至每天2.0mg/kg,分2次口服,后续治疗以此剂量维持。服药期间定期复诊,服药后的前3个月4周复诊,3个月后可6~8个月复诊一次。每次复诊应复查生化、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肌酶、血糖、胸片、血压等情况,在口服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4岁以内均可用药,瘤体基本可消退,可考虑在1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②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3~5mg/kg(总量不超过50mg),隔日早晨1次顿服,共服8周;第9周减量1/2;第10周,每次服药10mg;第11周,每次服药5mg;第12周停服,完成1个疗程。如需继续治疗,可间隔4~6周重复同样疗程。该治疗可用于具有全身用药适应症而不适合于普萘洛尔治疗的病例,用药期间可能有身高、体重和血压等的暂时性影像,应密切监测。服药期间应停止疫苗接种,直至停药后6周以上。3.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无法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情况下,不排除选择手术治疗,比如①影响视力发育;②呼吸道阻塞③外观畸形④出血⑤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溃疡。
血管瘤的常见种类一、毛细血管瘤1、病理分类(1)平面型(红斑痣、葡萄酒斑),是由真皮浅层丰富的成熟毛细血管组成;(2)隆凸型(草莓状血管瘤),主要由真皮深层毛细血管血窦状扩张组成。2、结构及分布(1)由无数密集的毛细血管或完全由内皮细胞围成(2)多数为错构瘤(3)皮肤表面3、临床表现(1)红斑痣、葡萄酒斑:出生时即存在,平坦而不高出表皮,多数在面部;色泽从桔红(红斑痣)到深紫色(葡萄酒斑),加压可短暂退色,随即恢复;出生后不再发展,终生存在,绝大多数无症状。(2)草莓状血管瘤:发病率很高,通常在出生后即发现,或在出生后数周内只有小的红斑点,以后逐渐增大,高出皮肤,鲜红或深红色,呈许多小叶,状似草莓;它大小不一,按压时大小和色泽无明显改变;通常在1~4岁间逐渐消退。二、海绵状血管瘤1、病理分类是由充满血液的静脉窦所形成,腔壁衬有内皮细胞层;2、结构及分布(1)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组成(2)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少数在肌肉或者内脏(3)皮肤表面正常或青紫色3、临床表现肿瘤多生长在皮下组织内,有时侵入肌肉,多见于躯干、四肢和腮腺等部位;一般瘤体较大,有时有增长倾向,瘤上皮肤色泽可以正常或呈暗蓝色;触诊为柔软肿块,有如海绵或面团的感觉;有缓慢自行消退的可能。三、混合型血管瘤1、病理分类皮层有毛细血管瘤,皮下层有海绵状血管瘤。2、结构及分布具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主要生长于面颈部3、临床表现广泛的侵犯正常组织主要生长在面颈部,一般在出生后头6个月迅速增大,可达很大范围,具有极大的侵犯性,正常组织可受严重破坏;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蓝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和瘢痕形成;巨大者可致Kasabach-Merrit综合征。四、蔓状血管瘤1、病理分类是血管先天性畸形多发性小动静脉瘘引起。2、结构及分布(1)由较粗的迂曲静脉或动静脉瘘组成(2)生长在皮下、肌肉或骨骼3、临床表现多发于额颞部头皮下及肢端,可见一高起的肿物,皮肤潮红,皮下隐约可见迂回弯曲的血管的搏动和蠕动,听诊可闻得杂音,扪之有搏动并可摸到条索状扩张的血管,局部温度增高,一般不自行消退。
提醒各位患者朋友的是:1.有些机构不管是什么瘢痕,一概采用药物外用或激光治疗的方法,没有根据瘢痕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法是错误的!2.每种治疗方法各有自己的适应证、操作要点、疗效和副作用,要权衡利弊,没有没有副作用的方法,没有副作用,往往也没有疗效,但要控制副作用的发生。3.根据瘢痕的情况,选择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不是完全相信广告,采用淡一点方法能够治疗好的。4.瘢痕的治疗比较复杂,机体的修复能力难以彻底把控,因此难以将治疗结果理想化。5.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的经验和医院的治疗条件,因此建议患者最好到医院面诊,作出适合自己瘢痕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影响治疗方法选择的因素主要是瘢痕的类型,时期、部位、大小、厚度。表浅性瘢痕多数采用光电治疗干预为主的治疗手段。增生性瘢痕多数采用药物注射加光电治疗为主的手段。瘢痕疙瘩厚度不大时采用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加瘢痕浅层放射治疗为主的方法,较厚时或并发溃疡,就需要选择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为主的方法。瘢痕癌多发生于难以愈合的溃疡,且经常让患者感到奇痒无比,对于这类的病变一旦明确,一定要选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彻底去除病变,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瘢痕挛缩畸形,通过手术可以切除部分瘢痕,松解挛缩。根据挛缩的情况采用多Z皮瓣成形或植皮的方法来治疗......
1.什么是色素痣? 色素痣:由皮肤色素细胞组成的良性皮肤病变,出生即有的俗称“胎记”。一般多为圆形,常对称分布,界限清楚,边缘规则,色泽均匀。数目多少不等,单个、数个甚至数十个,表面可有毛发生长。由于痣细胞的色素含量不同,临床上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或正常肤色、淡黄色、暗红色。 病理上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交界痣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发生,通常较小,直径1~6mm,平滑,无毛,扁平或略高出皮面,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疹。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皮内痣成人常见,呈半球形隆起的丘疹或结节,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或有蒂,可含有毛发。皮内痣一般不增大。多见于头颈部。 混合痣外观类似交界痣,但可能更高起,有时有毛发穿出,多见于儿童和少年。 2.哪些色素痣需要治疗?对于发生在特殊部位以及有明显不良特征的色素痣,是需要治疗的。如:发生在足部、手掌、腰部、腋窝、腹股沟、肩部等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应早期治疗或者密切观察。3.色素痣的明显不良特征指的是哪些呢?我们可以遵循ABCDE法则:ABCDE法则【A】非对称(Asymmetry),色素痣形状不对称,将色素痣从中一分为二,看两侧的大小是否一致。【B】边缘不规则(Borderirregularity),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轮廓。 【C】颜色改变(Colorvariation),色素痣颜色斑驳、不均匀,有红色、蓝色、黑色、灰色或白色等多种颜色。 【D】直径(Diameter),色素痣直径>6毫米或短时间内明显长大。 【E】变化(Evolution),痣的大小形状颜色会发生变化。4.有哪些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激光:利用激光碳化和汽化病变中的细胞,激光治疗后,避免水和紫外线刺激,皮损内皮肤组织的结痂脱落,色素痣也随之脱落。一般适用于面部小于2mm及躯干小于5mm的色素痣。此外还有冷冻,化学剥脱等。【2】整形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面积较大的色素痣。根据色素痣的部位、大小又有着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切除色素痣的同时,也要兼顾瘢痕的美观。
1.压迫:压迫是防止瘢痕增生的有效方法,如四肢的瘢痕使用弹力绷带。2.外用药物:拆线后就可以使用抑制瘢痕增生的药物,要连续持续使用至少半年,可以同时选用两种一起使用。3.激素注射:对于高风险的瘢痕,在形成早期,如果出现瘢痕变硬、隆起,应尽早考虑局部激素注射治疗。一般1月一次,4-6次为一疗程。4.激光治疗:利用光热原理刺激皮肤再生修复或者降解纤维胶原或封闭瘢痕血管,从而达到改善瘢痕质地、颜色的效果。根据不同时期的瘢痕选用不同作用的激光,如红蓝光、脉冲染料激光、IPL(强脉冲光)、点阵CO2激光(非剥脱、剥脱)等。拆线后使用染料激光照射治疗区,封闭局部血管,减轻发红增生,治疗次数约1-2次,时间间隔1个月;如切口愈合欠佳,可在创面完全愈合后进行。发红不明显时,继续使用点阵激光进行治疗4-6次,每2-3个月治疗1次,直至达到理想状态。5.手术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有的瘢痕(如烧伤后的瘢痕)在关节功能部位产生了挛缩,影响了手臂、手指、腿部等功能的正常使用,那就需要皮瓣或者植皮手术来矫正。如果脸上有比较宽或者是面积较大的瘢痕,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让瘢痕变窄,甚至让瘢痕成为不那么明显的一根线,再加上术后防疤处理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瘢痕的轻重与个人体质也有关。现在所有的手术、药物和激光等都无法将瘢痕变不见,所有祛疤的方法都只能起到淡化瘢痕的作用。
01点阵激光治疗原理激光在皮肤上形成微损伤区,刺激胶原蛋白的新生和重塑。治疗疗程一般为3-5次,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适用群体适合大部分滚轮型瘢痕和箱车型瘢痕患者术后表现术后会有表皮的剥脱,结痂脱落后有红斑、色沉等副反应。优点对比对上述两种类型的萎缩性瘢痕均有明显改善,治疗频次低。02黄金微针治疗原理利用电针插入皮肤从而加热真皮及皮下组织,达到刺激胶原新生的目的。治疗疗程一般为4-6次,每次治疗间隔1-2个月。适用群体对轻中度痤疮瘢痕有效果。术后表现暂时性红斑和水肿,3-7天可恢复,无明显结痂表现。缺点对比治疗频次较多,有一定色沉,对重度瘢痕效果有限。03射频治疗原理电流产生热量,引起局部损伤,启动创伤修复机制,刺激真皮胶原重塑。治疗疗程一般为3-5次,每次治疗间隔1-2个月。适用群体适用于各类肤色的患者术后表现治疗区域暂时性的红斑,水肿,3天左右恢复,术后一般无色沉。缺点对比有疼痛感,术前需外敷麻药。04Plasma离子束治疗原理由离子束脉冲直接向皮肤传输热能,造成表皮剥脱,刺激真皮胶原再生。治疗疗程一般为3-5次,每次治疗间隔2-3个月。适用群体适用于各类患者术后表现术后表皮受到损伤,会出现红斑、渗液、结痂,修复较慢。优点对比对多种瘢痕均有效。05皮秒激光治疗原理通过全息衍射点阵模式聚焦能量,刺激胶原蛋白新生和弹力纤维重排。治疗疗程一般为4-6次,每次治疗间隔为1-2个月。适用群体适用于各类肤色的患者术后表现术后反应为红斑、水肿,轻微紫癜,3-5天可恢复。优点对比疼痛轻,休工期短,一般无色沉,对痘印也有改善。缺点对比价格高,对中、重度瘢痕效果有限。
瘀青:做吸脂操作时真皮下血管受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2~3周后可自行消退;血肿:术中出血多,术后包扎压力不够导致。月经期间手术、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易发生。一旦出现血肿应及时就医,抽出积液、加压包扎;感染: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一般偶见进针口感染,大面积感染极少发生。一旦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须及时复诊,排出脓液、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会导致伤口愈合慢、瘢痕增生等问题;皮肤坏死:多由血肿、感染、包扎过紧、脂肪抽吸过量或损伤过大等原因引起;脂肪栓塞:游离的脂肪进入血管,形成肺血管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属于严重合并症,一般极少发生,一旦发生需及时抢救;皮肤敏感度减弱或增强:吸脂部位恢复初期会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皮肤敏感度减退现象,少数人出现术区皮肤敏感度增加、感觉疼痛,大部分可在术后3~6个月内恢复正常;凹凸不平:吸脂后皮下脂肪厚度不均,或没有严格遵医嘱穿塑身衣所致。术后一周开始自行按摩凹凸部位,与此同时一定要坚持穿着塑身衣3-6个月;反弹:吸脂之后脂肪细胞“基数”小了,即使再变胖,增幅也不会像吸脂之前那么大了;但是剩下的少量脂肪细胞体积依然会因为你长胖而增大。因此,在吸脂手术后长胖,吸脂部位会有稍许反弹,但是因为脂肪细胞基数小了,反弹幅度不大。
一、什么是卧蚕?卧蚕,医学上称为眼台,是在紧邻睫毛下缘的隆起,看起来就像一条蚕宝宝横卧在下眼睑边缘,微笑或眯眼时更为明显,卧蚕是眼轮匝肌肥厚的表现。人们往往分不清卧蚕和眼袋,有时会把卧蚕当做眼袋。一般来说,"卧蚕"最易出现在大眼睛或眼睛略凸的人身上,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其观感与眼袋所带来的憔悴感是截然不同的。二、卧蚕再造法脂肪移植法:将人体自身脂肪较丰富部位的脂肪吸出,经纯化处理,注射植入到眼台处。吸取腰、臀等脂肪丰富处的适量脂肪组织,并将其纯化、处理、移植到眼部,以达到卧蚕整形目的。适合眼袋下垂、黑眼圈、眼部皱纹严重及希望通过卧蚕手术找回童颜面貌的人群。使用自体脂肪填充卧蚕的效果也比较好,首先脂肪取自于爱美者自身,来源比较安全,术后基本不会出现排异情况。其次,脂肪的存活率较高,吸收率较低,术后效果能长久保持。而且脂肪的可塑性较强,术后效果会比较自然美观,一般不会有异物感。自体真皮法:从受术者体表隐蔽部位取适量自身真皮组织并将其移植到眼台处。异体真皮法:将异体真皮组织移植到眼台处。局部眼轮匝肌折叠法:将眼轮匝肌离睑缘较远的部分,向上移转叠加到距睑缘较近的部分,从而形成眼台的突度和厚度。玻尿酸注射填充:注射玻尿酸填充到眼台处,以达到卧蚕整形目的。注射玻尿酸填充卧蚕,将适量玻尿酸慢慢均匀地注入眼部下方,填充卧蚕,达到立即紧致眼部肌肤,丰润卧蚕的效果,让我们的眼部立即变得立体、深邃又可爱。
1、双眼皮手术:必须局麻,因为手术过程中你需要配合医生眨眼睛、张嘴及做其他一些面部表情动作,以保证整形后的面部比例协调。2、鼻部整形:局麻或全麻。3、骨性面部轮廓整形手术:也就是颧骨、下颌角之类的,一般采用插管麻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大出血后的窒息。4、吸脂:可选择局麻、全麻或神经阻滞麻醉。5、自体脂肪填充:全麻或局麻。6、假体隆胸:全麻或胸椎高位麻醉。7、乳房下垂悬吊术:全麻或胸椎高位麻醉。8、面部激光治疗:表皮麻醉。9、面部埋线提升:局麻。10、全面部除皱术:全麻。到底选择全麻还是局麻通常要考量手术特点和受术者状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