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熟蒂落”是孕育宝宝的一般规律,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美好妊娠结局,但是有一些准妈妈在宝宝尚未成熟时,守卫宝宝的大门“子宫颈”就松动了,使得宝宝不得不过早地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壤,造成妊娠丢失,晚期流产,而且会反复发生,让人痛苦不已。发生晚期流产的原因主要是宫颈机能不全,其次是宫颈及阴道的微生物感染,极少数是因为胎儿发育异常。那么哪些人容易发生宫颈机能不全呢?其主要原因是宫颈受过损伤,例如有过多次人流或其他宫腔手术,反复或困难的扩宫术造成宫颈损伤;曾经有过中期妊娠引产、巨大儿或急产也会造成宫颈裂伤。其次是曾经做过宫颈手术,例如宫颈锥形切除术,使得宫颈变短,功能障碍。也有少数人本身宫颈发育不良,形成先天性宫颈机能不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诊断宫颈机能不全:1、有2次或2次以上的妊娠3个月以上的流产或早产史,无痛性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羊膜囊突出,所娩出的胎儿无畸形但不能存活。2、有产伤史、多次人流史、宫腔操作史、宫颈锥形切除术病史。3、宫颈松弛度检查:未孕时8号Hegar扩宫条可以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4、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宫颈内口宽度≥5mm5、孕期B超检查宫颈长度<25mm,宫颈内口形态 B超下表现为“Y”、“V”、“U”型。对于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者可以做宫颈环扎术来治疗,宫颈环扎手术根据病情及手术时机有三种,即预防性环扎、应急性环扎及紧急性环扎,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是指曾经有过晚期流产史或者孕前已经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此次妊娠13~16周,宫颈尚未出现变化时进行手术;应激性宫颈环扎术,是指在28周之前,B超检查发现宫颈变短,宫颈长度<25mm,宫颈内口形态为“Y”、“V”型,但是宫口尚未扩张时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是指宫颈进一步缩短,宫口已经开大,羊膜囊已经突出到宫颈外口时进行。上述三种宫颈环扎术的保胎效果有很大差异,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的效果最好,如果术后经过顺利的话,可以维持妊娠至足月。应激性环扎术效果就没有那么好,部分病人发生早产甚至流产。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效果就更加难以保障了,因为这种情况按照传统的诊断属于难免流产,一般的治疗原则是促进胎儿尽快排出,不适宜再继续安胎,但近年来对于那些保胎愿望特别强烈的孕妇我们尝试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成功率并不尽人意,对于那些多年不孕或多次流产,胎儿特别珍贵的情况可以尝试一下,具有“搏一搏”的意思。手术前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症。生殖道感染及子宫收缩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两大主要原因,所以手术前需排除这两种情况,或者是感染及宫缩得到了有效控制后再进行手术。当母亲患有较严重的内外科疾病,全身情况不佳者不适宜手术。宫颈环扎术后要给与辅助的安胎处理,预防性宫颈环扎术适当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适当应用黄体酮降低子宫张力。应激性环扎术及紧急环扎术术后就要绝对卧床休息了,另外要预防及控制生殖道感染,根据有无宫缩给予宫缩抑制剂。任何疾病预防都胜于治疗,为了预防宫颈机能不全,要尽量少做人流、引产及其他宫腔手术,防止急产,对于尚未生育者,一般的宫颈病变不要轻易做宫颈锥切或环切术。本文系王蕴慧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政府二胎生育的政策一放开,那些原来想生二胎但受限于“独生子女”政策的人们乐开了怀,多年的梦想重新点燃,期盼着再过一次孕产瘾,甚至年过45岁也想跃跃欲试。一般认为,35岁以上妊娠分娩的并发症较年轻孕妇有所增加,40岁以上就肯定属于高龄孕妇了。我很理解这些大龄妈妈的心情,独生子女毕竟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及父母的养老问题都有不少的负面影响,但是你们是否了解大龄妈妈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及问题并且知道如何应对吗?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卵子的质量有所下降,有些人已经出现排卵障碍,所以受孕几率会比年轻人减少,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备孕半年多都不成功的原因。所以准备怀孕前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卵巢功能,心中有个数。第二,上一次妊娠期有过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妊娠蛋白尿以及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的孕妇,此次妊娠很容易再次出现同类问题,而且会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所以此次妊娠一定要提早进行预防和控制病情进展。第三,有过不良孕产史比如曾经多次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新生儿疾病等的孕妇,要特别小心,此次妊娠之前就要到医院进行一次详细的咨询,必要时做一些相关检查,避免此次妊娠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第四,即便第一次妊娠经过都很顺利,也要全面检查一下身体,比如血压、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排除潜在异常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的各种机能都有可能下降,而妊娠过程身体各个系统器官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负担加重,以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机体有哪方面潜在的不足都会在妊娠期表现为显性异常,影响妊娠的顺利进行,造成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或者妈妈出现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腹水、胸水等问题,不得已提前终止妊娠,临床上见到很多类似例子。第五,由于年龄大了以后卵子及精子的质量下降,精卵结合以后在染色体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容易出错,出现胚胎染色体异常。严重的染色体异常是流产的常见原因,也是人类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所以一旦出现胚胎停育或者流产不必过于伤心难过,可以在做清宫时留取绒毛做一下染色体检查,以明确流产原因。第六,在怀孕12~13周时要做一下B超检查,测一下胎儿的颈部透明层,也叫“NT”,可以初步筛查有无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等到孕18~24周时要做一次羊水穿刺,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排除胎儿染色体疾病,如果夫妇双方为地贫基因携带者,也要在这个孕周抽羊水,检查胎儿有无重度地贫,这个过程叫“产前诊断”。第七,妊娠过程一定要定期做产前检查,了解体重、血压变化,做必要的血尿化验。胎儿在宫腔里的情况需要多种检查来了解,而且各种检查的侧重点不同,不可相互替代,比如B 超检查正常并不能保证胎儿的染色体正常,而染色体正常也不一定就不会出现某个器官的发育缺陷。建议从一发现怀孕就要就诊,在停经8周之内做一次B超以便确定孕周及以后的预产期,13周做NT检查,20~24周行三级产科B超排除胎儿畸形,30周左右及37周左右B超了解胎儿发育、羊水及胎盘情况,36周之后要每周行胎儿心电监护,如果有异常情况可在更早孕周开始做胎监。第八,关于分娩方式,如果第一胎是顺产,此次胎儿大小及胎位正常,且与上一胎时间间隔不长,就首选阴道试产,如果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或者由于严重的母儿并发症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可考虑剖宫产。如果第一胎是剖宫产,要综合判断,当第一胎的剖宫产指征不存在时可以慎重地选择阴道试产,但是有一定的试产失败率,极少数人还会出现子宫破裂,所以一定要在有剖宫产分娩条件的医院进行分娩。如果有剖宫产史, 此次又合并前置胎盘,很容易出现产时大出血,甚至是生命危险,那就一定要选择剖宫产,而且要做好输血及抢救准备。总之,生育二胎,有些人可以轻轻松松,但对于大龄的准妈妈们来说,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充分准备,才能有备无患,把风险降到最低。本文系王蕴慧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预防2型糖尿病:从妊娠期开始众所周知,糖尿病以及与糖尿病相关的冠心病、高血压是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90%以上。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机体对调节血糖的胰岛素不敏感,换句话说就是胰岛素所产生的效果大打折扣,专业术语叫“胰岛素抵抗”,同时胰腺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下降,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大部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比较漫长,从“胰岛素抵抗”到真正患糖尿病往往经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患2型糖尿病的人群以中老年为多的原因。那么,人们能否早点预测自己将来是否有患糖尿病的可能而防患于未然呢?答案是肯定的!妊娠是对胰岛功能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或者说是对以后是否患糖尿病的一次“排查”机会,希望你一定不要错过!孕妇在妊娠期间,为了保障胎儿的生长发育,给胎儿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及充足的血糖供给,会产生大量的抗胰岛素物质(包括各种激素),出现生理性的“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血糖的平衡,胰岛就要加大工作量,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的需求,当胰岛功能潜在不足时,孕妇就会出现血糖升高,到达一定的程度就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当然,分娩以后大部分病人的血糖还会恢复正常,但是,这些人将来极有可能患2型糖尿病!我们是糖尿病高发民族,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据2007年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平均发病率为6.6%,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重现实。另一方面,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只要我们重视它,用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还是可以预防或大大推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时间的。如何才能预防或推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呢?如前所述,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下降引起,“胰岛素抵抗”可使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又加重已有的“胰岛素抵抗”,使胰岛B细胞功能恶化,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糖中毒”作用。所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是早期发现“胰岛素抵抗”,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程度。妊娠期出现的“生理性”的胰岛素抵抗实际上也可暴露出一个人是否存在“病理性”的胰岛素抵抗,如果在妊娠期出现了糖耐量异常,或者出现了妊娠期糖尿病,就说明存在病理性的胰岛素抵抗,此时一定要给予重视,积极治疗,严格控制好血糖,减低胰岛素抵抗程度,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防止B细胞功能继续下降,这对减少或推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至关重要。但是,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或者较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往往并无特殊不适,如果没有警惕性是很难发现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多次不明原因流产、早产或胎儿畸形,却不知道糖尿病是这些不良妊娠结局的真正元凶!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展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工作,使得妊娠期糖尿病能够早期发现,得到监护,妊娠结局有了极大改善。但是,有些地区尚未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或者有些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不愿意接受糖尿病筛查或糖耐量试验,造成妊娠期糖尿病的漏诊,这不仅增加了孕妇及胎儿在孕期的危险,而且从长远来看,妊娠期血糖没有得到控制,使得胰岛B细胞的负担不断加重,功能损伤,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起到“催化”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产次增加可加速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者再次妊娠,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增加3倍,所以为了减少以后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有妊娠期糖尿病史者应减少或避免再次妊娠及分娩。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虽然多数产后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产后一定要定期复查,孕妇应在产后6~8周到医院进行产后妇科检查并复查血糖。有条件的地方或医院,最好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查同时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这样可以了解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产后血糖恢复正常以后,仍要定期复查血糖,每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升高,及时进行控制。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即便产后血糖已经恢复正常,仍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低脂低糖饮食,坚持体力运动,控制体重增加,保持良好心情,防止肥胖,戒除烟酒,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B细胞功能,防止或者至少会推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减少糖尿病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你的生命更有意义,生活更有质量。
有不少病人向我诉说这样的经历:月经不规则,经过服中药或打黄体酮才来月经,很不容易怀孕,而且怀孕后常常流产,采取多种方法保胎都没保住。还有些人是用了促排卵药才怀上孕,但胚胎还没长到两个月就停止发育了,真是痛心!对于这些病人,我深深理解她们的心情,也很想为她们提供一点帮助。以上所述情况,最值得怀疑的疾病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月经稀发、雄激素增多、多毛、不孕、肥胖等。有些人病情较轻,月经大致正常,但容易流产。有些人月经不规律经过中药调经或西药人工周期调整月经或促排卵治疗能够受孕,但由于黄体功能不足,容易造成流产。流产原因除了黄体功能不足外,可能还伴有胰岛素抵抗、凝血纤溶功能失调及免疫抑制性糖蛋白不足而造成胚胎停育。近些年来,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PCOS患者的受孕率不断提高,但是她们受孕后发生流产及妊娠期糖尿病的机会比正常人群要高很多,如不注意监护容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容易发生流产的机理比较复杂,不是十分明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孕激素、雌激素比例失调,孕激素相对不足,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调节异常,使子宫内膜发育与胚胎发育不同步,导致受精卵种植失败而流产;2. PCOS患者常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使αβ整合素延迟表达或不表达,使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导致受精卵着床障碍。3.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通俗地讲就是子宫对胚胎的来临未做好准备。研究发现PCOS患者孕早期免疫抑制性糖蛋白(Glycodelin)的浓度降低,Glycodelin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免疫反应而有利于受精卵植入,Glycodelin下降则胚胎容易受到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增加流产的几率。4. PCOS患者早孕期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增高,可诱发绒毛血栓形成,使滋养层发育不良,导致流产。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多,如果胰岛功能潜在不足就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如何防止再次出现胚胎停育及不良妊娠结局呢?首先在未孕前要做一些相关检查,如血内分泌6项(最好在月经周期的第20~23天检查,可了解黄体功能),还要做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了解胰岛B细胞功能及有无胰岛素抵抗;做阴道B超检查观察有无多囊卵巢(注意要对医生提醒或找有经验的医生检查,否则可造成漏诊);必要时做一些免疫功能方面的检查如Glycodelin及凝血纤溶功能的检查如PAI-1。当再次怀孕后要进行严密监护和安胎治疗,包括定期的HCG及孕酮测定及B超检查;黄体功能支持治疗;如有妊娠期糖尿病需进行饮食控制及降糖治疗;对凝血纤溶功能的检查如PAI-1异常升高者,可用疏通微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高胰岛素血症但血糖不高者,国外有不少研究报道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治疗,可减少流产发生率,且没有引起明显的副反应,未发现胎儿畸形及发育不良。国内尚无这些方面的文献报告,不过已经有人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总之,虽然PCOS患者孕期出现流产及糖尿病的机会增加,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近20 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患者人数已达4000万左右,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五分之一,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与之相对应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也在快速增加,据2007年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平均发病率为6.6%,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假如被诊断出患了妊娠期糖尿病,你如何面对呢?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二种类型,一种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即妊娠前就已经是糖尿病患者,现在又合并了妊娠,再一种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即妊娠后才出现的糖尿病。一般前者病情重于后者,而后者的发病率是前者的8倍以上。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对母婴有哪些危害呢?对孕妇,可引起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难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对胎儿:可引起胎儿畸形、早产、胎肺发育延迟、胎儿生长受限等。对新生儿:可引起低血糖、呼吸窘迫、红细胞增多症、黄疸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预防这些妊娠期并发症,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呢?已经患有糖尿病者,应该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确定糖尿病的分级,决定是否可以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8,或已并发严重心血管病变、肾功能减退及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孕,若已妊娠,应尽早终止。糖尿病肾病者,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g,肾功能正常者;或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已接受治疗者,可以妊娠。准备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将血糖调整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后再妊娠,妊娠后严密检测血糖。妊娠期糖尿病往往无自觉不适,但如未得到及时诊断,不注意控制血糖也容易出现一些孕期并发症,而且胎儿在高血糖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将来患糖尿病的机会也会增加,所以孕期要及早进行血糖筛查,如发现异常,及早治疗。我们建议所有的孕妇在怀孕20-24周进行糖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常用的方法有:50g糖筛查试验:将50g葡萄糖粉溶在2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一小时后准时抽血测定血糖值。当糖筛查试验血糖大于7.8mmol/L时,需要做OGTT糖耐量试验,即早晨测空腹血糖后,口服含纯葡萄糖75g的糖水,然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测一次血糖值,4次血糖值中有一次超出正常标准为糖耐量异常,两次或两次以上异常为妊娠期糖尿病。有一类人群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如:年龄>30岁,肥胖,不孕,多巢卵巢综合征,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空腹尿糖阳性,巨大儿分娩史,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史,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史,胎儿畸形史,本次妊娠胎儿过大或羊水过多等。这类人群应在妊娠早期即一旦确诊怀孕就要进行血糖检查,必要时加做各小时的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功能。 一旦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首要的治疗方式是进行饮食控制,妊娠期间的饮食控制标准,应既能满足孕妇及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整个孕期的体重增加以不超过12~13公斤为宜,如果原来比较肥胖就应再低于这一数字。应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孕期每日总热量:1800-2200千卡,实行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饮食控制后出现尿酮体阳性,应重新调整饮食,防止发生饥饿性酮症。除了饮食控制外,还可进行运动治疗,运动量要适当。最好的方法是散步,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2次,也可做一些适合孕妇的体操。对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非常重要,诊断初期,应控制饮食1~2后周复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必要时进行血糖轮廓试验,即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检查血糖。妊娠期血糖控制标准:空腹:3.3-5.6mmol/L;餐后2小时及睡前:4.4-6.7mmol/。单纯饮食控制血糖不能达标者,应加用胰岛素治疗。因胰岛素需注射用药,且每个人的需要量有很大差异,应用不当可造成低血糖,所以必须住院治疗。胰岛素的用量需根据血糖进行调整,血糖调整平稳后可出院在门诊定期产检并监测血糖。怀孕期间,随着孕周的增加,抵抗胰岛素的物质逐渐增多,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有些孕妇妊娠早期及中期血糖正常,但妊娠晚期却升高,所以对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或孕期发现羊水过多、胎儿过大者即便早孕期检查血糖正常也应该在孕中期或孕晚期再次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恰当处理,确保母亲及胎儿的安全。孕期应加强对母儿的监护,妊娠20-22周常规B超检查,排除胎儿畸形。妊娠28周后应每4-6周复查一次B超,监测胎儿发育,羊水量以及胎儿脐带血流等。孕36周后每周一次胎儿心电监护。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一般来讲,妊娠结局与糖尿病病情轻重及血糖升高的程度密切相关,妊娠期轻度的糖代谢障碍,经过孕期的密切监护及积极治疗,可以获得与普通孕妇相同的良好的妊娠结局。
妊娠期间,准妈妈们很难完全避免病痛的伤害、可能遭遇细菌病毒的侵袭或意想不到的外伤,当疾病袭来的时候,该不该应用药物治疗,或已经用了某些药物而意外怀孕的时候,常常使很多孕妇困惑、忧虑和迷茫。实际上,妊娠期能否用药,能用哪些药是很难准确回答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妊娠的最初三个月用药应特别小心,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因为这三个月是胎儿各种器官发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药物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最为敏感的时期,此时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造成流产或胎儿畸形。在受精后2周即月经应该来潮而未来潮的前后用药,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符合“全”或“无”定律,即要么影响严重,最终流产,要么无影响或影响轻微,胚胎继续发育,不出现异常。受精后3—10周,胚胎各器官定向发育,最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而造成畸形,故此期称为“致畸高度敏感期”。妊娠3个月以后,药物造成胎儿畸形的可能性逐渐减少,但有些药物在妊娠中晚期仍对胎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如四环素类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发育,消炎痛可造成胎儿动脉导管过早闭合,磺胺类可能引起新生儿黄疸等,另外用药量的大小、时间长短对胎儿的影响不同,短时间、小剂量的应用可能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而长时间、大剂量则后果可能完全不同,药物的影响可表现为胎儿结构异常、生长受限、功能缺陷、早产等。 不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各不相同,我国尚未对药物在妊娠期对胎儿的影响进行危险度分类,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根据药物对动物和人类不同程度的致畸危险,将其分为A、B、C、D、X 5个等级,其危险性依次升高,相对来说,A类、B类的药物孕期应用比较安全,但有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度分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量的等级,也就是说同一种药,应用的时间和剂量不同,所造成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孕期应尽量避免用D级、X级的药物。 既然很多药物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孕期禁用一切药物是不是万全之策呢?NO!疾病本身比如发热都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这里要防止两个误区,第一,有人认为孕期坚持不用药,用自身的抵抗力去战胜疾病,如果是很轻微的小病痛或许可能自愈,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则可能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升级恶化或转为慢性,需要花更大的气力去治疗,这样对胎儿的影响会更大。第二,有人认为,大人有病吃点苦没什么,为了宝宝,一切煎熬都可忍耐,其实这种想法十分错误,子宫内的环境与母亲整体的状态息息相关,如果妈妈病入膏肓,自身难保,怎能保证胎儿的健康成长呢?所以孕期患病后决不可自作主张不进行治疗,而应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咨询,尽量合理用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等在准备怀孕之前就应到医院进行咨询,及早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患有急性病或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治愈的疾病,如肺结核、急性或活动性肝炎、肿瘤、外伤等应抓紧时间治愈之后再怀孕。 孕期最常见的疾病是感冒,感冒后是否需要用药呢?如果是一般的轻微感冒,可以多喝开水,多加休息,服用一些维生素C即可以,但症状较重的感冒特别是有发热者应给予药物治疗,可选择一些抗病毒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蔬菜,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可缓解头痛、发热、流涕等症状,孕期短时间应用是安全的。 这里介绍一些常用药物的妊娠期安全性分类,可供准妈妈们参考: 药物分类属于B类,孕早期应用比较安全的药物有:大部分的维生素(合适剂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克霉唑、制霉菌素、乙胺丁醇、鲁米那、布洛芬、扶他林、乙酰氨基酚(百服宁、必理通、泰诺林)、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开瑞坦、熊去氧胆酸、胰岛素、低分子肝素、达克普隆、雷米替丁、法莫替丁、思密达、硫糖铝、胃酶合剂、干酵母片、硫酸镁。 药物属于C类,动物实验对胎儿有害,而人类尚未能做充分研究,不能肯定其安全性的药物有:螺旋霉素、克拉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嘧啶、异烟肼、利福平、达克宁、氟康唑、酮康唑、阿昔洛韦、肼苯达嗪、拉贝洛尔、心痛定、洛活喜、曲马多、甲基多巴、酚妥拉明、氟丙嗪、息思敏、阿斯匹林、消炎痛、降糖宁、卡马西平、洛赛克、吗丁啉、西沙比利、舒喘灵、氨茶碱、潘生丁、速尿、口服避孕药、强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此类药物可能存在对胎儿的潜在危险,但当孕妇病情严重有可能影响胎儿健康时,即用药治疗对孕妇的好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时可考虑使用。 D类药物:链霉素、四环素类、硝普钠、开搏通、吗啡、度冷丁、安定、苯妥英钠、抗癫痫药、丙基硫氧嘧啶、碘化物、锂盐、某些抗癌药、双氢克尿塞、华法令等,此类药物已明确对胎儿有害,一般情况下孕妇禁用,但当孕妇有严重疾病或有生命危险需要抢救时仍可考虑应用。 X类药物:在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均表明它可严重危害胎儿,孕妇禁用,此类药物有:利巴韦林(病毒唑)、放射性碘、己烯雌酚、丹那唑、米非司酮、大部分抗癌药如环磷酰氨、氨甲蝶呤、氟尿嘧啶等。 总之,妊娠期间用药的原则为:①生育年龄准备怀孕的准妈妈用药要慎重;②有急慢性疾病者应在孕前治疗;③孕期非必要的药物尽量少用,尤其在3个月内;④早孕期用过明显致畸药物应考虑终止妊娠;⑤孕期患病应及时治疗;⑥选用结论比较肯定的药物,尽量少使用新药;⑦中药一般可按说明书中孕妇“慎用”或“禁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