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房颤有什么症状?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什么是房颤?哪些人容易发生房颤?房颤,医学上叫心房颤动,它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特别是老年人多见。 它是指心房里面产生了一种非常快、节律非常不规则的电活动,导致心房各部位的肌纤维不规律、不协调的颤动,使得心房失去了有效地收缩。房颤会导致卒中,也会导致患者心功能的减退。 造成房颤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的确切。临床上,导致心房扩大或者心房肌纤维化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心房颤动。 房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这几类: 1、年龄比较大,高龄。 2、心脏本身有结构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3、心脏外的病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容易导致房颤。 4、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大量的饮酒、体重超标、抽烟、生活不规律、焦虑等。 还有一些患者既没有心脏结构的病变,也没有其他的原因可循,叫做特发性的房颤。 房颤有什么症状?需要做什么检查?房颤的症状可轻可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房颤发生时心室率的快慢,二是原有心脏病变的心功能状况。 房颤刚发生时,患者心跳快,会感觉心慌不舒服,随着时间延长变成慢性房颤后,患者心室率不是很快的情况下,常常会没有感觉,或者容易被忽视。 房颤心室率快,心跳不规则会使得原有的心功能减退,表现出心功能减退的症状,如气短、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等。 房颤的诊断很容易,普通的心电图甚至单导联的心电图,只要在发作时抓到房颤信号,就可以诊断。 但是,房颤常常是阵发性的,所以,需要动态的心电图监测,甚至长程的心电图监测,才能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 没症状或症状轻的房颤,可以不治吗?临床上,有一部分房颤患者确实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患者会觉得“哎呀,我没什么不舒服,等我不舒服的时候再治疗”,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房颤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即使没有症状,随着房颤的发生会越来越加重,比如阵发性的房颤可能会慢慢发展成为持续性的房颤。 另外,房颤虽然没有症状,但是患者卒中的风险比较高,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年龄比较大等,容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所以,只要有房颤,我们就应该及早治疗,可以防止疾病进展,使得房颤发生减少,可以减少房颤对心功能的破坏,预防卒中的发生。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高5倍,如何预防?房颤为什么会容易发生卒中? 心房颤动的时候,心房各个部位的肌纤维乱颤,失去了规律的收缩,会导致心耳里面的血液流动缓慢甚至瘀滞。 这种缓慢的血流容易生长附壁血栓,附壁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卒中。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 应该如何预防卒中发生? 对于所有的房颤患者,我们首先要对其卒中风险进行评估,临床常用的评估方法叫做CHA2DS2-VASc,包括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心衰、是否高龄、有没有糖尿病、有没有卒中病史、有没有外周血管病史、是否女性等等。 这个评分系统总共有9分,如果患者得分大于等于2分,就应该进行抗凝治疗;对于不适宜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后仍然发生中风的患者,建议可以进行左心耳封堵,减少卒中风险。 房颤有哪些治疗方法?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 1、抗凝治疗,预防卒中。 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所有的房颤患者都应评估卒中风险,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的办法防止卒中发生。 2、控制房颤时心室率的快慢,将其控制在70-110次之间。 可以采取药物的办法,如药物控制不理想,可以采用非药物的办法,进行房室结消融。 3、节律的控制,尽可能使患者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同样也有药物和非药物的办法。非药物的治疗,有外科消融、经导管消融等。 通过积极治疗,很大一部分患者可以维持窦性心律。 导管消融适用于什么样的房颤?房颤的导管消融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展,很多临床研究证实,房颤的导管消融在改善患者症状,维持窦性心律,减少住院率等方面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国内外的指南推荐,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甚至有症状的长程持续性房颤都推荐到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对阵发性房颤效果是比较好的,做完手术后一年,7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维持窦性心律,持续性房颤效果就会差一些。 所以,对于房颤,应该尽早进行治疗,在其处于阵发性阶段时即进行处理,防止它进一步发展,变成持续性房颤、变成长程持续性房颤,这时候治疗效果会打折扣。 房颤可以预防吗?房颤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如:肥胖人士,要适当地控制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大量喝酒的人要戒酒;抽烟的人要戒烟;熬夜的,作息习惯要尽可能的改善。 第二方面,要治疗危险因素。如有高血压病,要控制血压,经常监测,让血压尽可能的少波动;糖尿病,要采取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等办法使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畴。 有冠心病,要应用改善心脏缺血、他汀类等药物,减少房颤发生;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如二尖瓣狭窄的患者,要及早考虑外科手术纠正;心脏外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要及早控制治疗。 临床上还有研究发现,有一些药物可减少房颤的发生。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不饱和脂肪酸等,但还有待于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它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