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类似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人群越来越多,就诊于口腔科的老龄化患者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患者需要行牙拔除术的治疗。大家普遍认为老年人拔牙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也越来越大,事实上如果做不到无痛微创也确实如此。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患者,其嘴里到处是无法保留的牙根和松动的牙齿,需要拔除,可是因为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大夫不给拔。结果牙周反复发炎,无法镶牙,更谈不上正常地咀嚼,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还有许多人因为怕痛或者不以为然,觉得医院夸张,该拔的牙一拖再拖不愿拔,甚至有的患者一直拖到牙齿自己脱落,他们认为这样省事了,可以直接镶牙。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支持假牙的牙槽嵴也同时严重吸收萎缩,为以后假牙的镶复和假牙固位带来困难。还有的患者牙疼时想起拔牙可能当时不宜拔,可当急性炎症控制后暂时不疼了又不想拔了,有的甚至这样一拖数月乃至数年。“我整个春节快被它折磨疯了,一天比一天疼,消炎药也拿它没办法。您看我右脸肿起来了,牙龈也红得发亮,还不能碰,可算挨到门诊开门了,大夫快帮我看看吧。”我们常常听到患者如是说。那么,无痛拔牙真能做到无痛吗?一般说来,现在麻醉手段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全程镇痛效果,甚至连打麻药本身也可以做到基本无痛。那么,一次拔几颗牙合适呢?通常,如患者没有拔牙禁忌症(禁忌症一般都是相对的,之所以说是“相对”,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例如大夫水平高,已经经过相应疾病的控制处理,拔牙的禁忌症可以转化为适应症,如较重的心脏病,在未经处理时是拔牙禁忌症,但经处理病情稳定后,拔牙仍可进行,必要时还可“心电监护拔牙” 使医疗安全更有保障。一般而言,心脏病患者如果心功能尚好是可以耐受拔牙手术的),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手术难易程度(创伤大小)等全面考虑决定拔牙的数量。若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或手术复杂、损伤较大,可一次先拔一颗。相反,若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手术损伤小(若大夫水平高,应该能做到这点),此时在敏感抗菌药物的有效保护下可以多拔除几颗牙,甚至全部该拔的牙,这样可以减轻局部组织压力和毒性反应,这样就有助于炎症局限,缩短病程(一般短于一次急性炎症发作)、减少用药(省钱、省事和尽量避免药物对肝肾的损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过分考虑炎症的发展阶段,认为急性炎症期拔牙痛苦、不宜拔牙,则炎症继续发展,破坏周围组织,在口腔、皮肤形成瘘管,甚至形成弥散性骨髓炎、败血症等等,就会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或者即使使用了大量敏感抗菌药物,但由于病灶没去,也只能控制急性炎症,使其变成慢性。一遇到抵抗力降低,感染会再次急性发作。这样,一来二去,药物的肝肾损害就产生了。或者由于长期的慢性刺激,患者最终得了牙龈癌。具体说就是有咬合功能的,从大的说可以分左右两侧两次拔除,否则甚至可以一次全拔(无痛的情况下微创一次拔1颗和一次拔全口没多大区别)。再加上一般不敲、不凿不使用“暴力”、微创拔牙,完全可以放心拔牙,关键是找到一个自己信任的医生。笔者大学本科毕业不久,就曾经遇到一个年逾古稀的农村老大爷,一口烂牙根,牙周溢脓,十分痛苦寻死觅活的,就果断地一次拔除,由于去除了病灶,患者口腔情况很快改善,精神状态很快大为改观,并且一月后就镶上了满意的全口牙。全身情况不佳的患者需要拔牙前做点什么准备?糖尿病病人拔牙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固然不可轻易拔除牙齿。但对于拔牙适应症中无法保留的牙齿,因其在一定程度上与糖尿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可促使糖尿病恶化等,故应在高血糖得到控制(血糖控制在 8.88mmol/L以内)以后,无尿酮症和明显酸中毒症状以及全身状态较佳者时在术前术后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情况下果断地进行拔牙,这样有助于缓解糖尿病的病情,甚至可减少糖尿病的用药量。另外,空腹不宜拔牙(注意保证早餐提供足够的热量),以避免局麻时出现低血糖昏迷。还要注意减少拔牙前体力消耗。一般局麻拔牙对糖尿病的影响较小,不影响糖尿病的原有治疗(原有治疗方案不必改变)。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拔牙最好在早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药物作用最佳。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位于照射野无法保留的患牙,应于放疗前至少7-10天拔除,以免患牙在放疗后引起放射性骨坏死。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患者拔牙时,特别容易出血,因此,此种病人应在保肝治疗后,辅以凝血药物,再行拔牙。有些疾病如血液病患者拔牙后,常会流血不止,甚至有生命危险,应尽量不拔牙,必须拔时应在内科控制病情后方可。总之,老年人拔牙前,要综合评估口腔局部情况,全身系统状况,患者精神心理状况,以及医疗设备条件等因素。在复杂的局部病情和全身情况较差的情况下,口腔医师应与其他专业医师共同会诊,审慎决定可否拔牙,提前发现疾病的不良逆转,及时有效采取调控措施,尽量减少拔牙并发症的发生。
1.感冒等抵抗力较差期间不建议拔牙。2.拔牙前一晚建议早睡,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减轻就诊时的血压的波动,减少拔牙出血。 3. 女性患者拔牙尽量避开月经期。因该段时间可能会有凝血机制改变,拔牙后易出血;此外该期间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术后感染风险相对增加。4.拔牙前需正常吃饭,不建议空腹状态接受治疗。无论拔牙与否,来口腔科就诊前不建议进食韭菜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并需刷牙漱口。5. 详细交代全身病史, 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甲亢等。 让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尽量避免相关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如果要拔的牙齿以前有过反复发炎的经历,可以先请大夫看一下,拔牙前先吃上消炎药(这样可以减少拔牙后的用药量,降低术后反应),拔这样的牙齿由于局部原因可能会影响麻醉效果,建议下午去拔,下午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低一些。如果预料拔牙的难度比较大,或者怕疼,可以在拔牙之前半个小时吃止疼药。
1.一般拔完牙后医生会在拔牙的位置放一块纱布棉卷,30分钟后吐出即可(保留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伤口感染),吐掉后可喝冰开水(不能用吸管,吸管吸水造成口腔内负压,拔牙创容易出血)和局部冰敷(24小时内),禁止吸吮拔牙创口。若吐出压迫止血的敷料后,仍有较多的鲜血流出,应及时复诊,查找原因。2.拔牙后可取半卧位休息,不要平卧。拔牙后2小时--2日可以饮水和用健侧吃半流食如稀饭、烂面条等,不要吃太烫或太硬以及辛辣刺激食物。一般拔牙7日后伤口愈合,才可用拔牙侧咀嚼,但最好是先进食稍软食物2周,逐渐过渡为正常饮食,且拔牙后3个月内勿用拔牙侧咬硬物,避免颌骨遭受暴力撞击(尤其是拔除下智齿)!3.拔牙后24小时内勿用舌头舔、手触伤口,勿刷牙漱口,建议常规拔牙当天使用漱口水,五毫升含在口内五分钟,然后轻轻吐出,吐出后不需用清水清洁口腔,每日可以反复多次。少说话,尽量不吐或少吐口水,否则会导致伤口渗血,影响伤口的愈合。次日刷牙时还要注意保护伤口。4.拔牙后1-2日唾液内带一点血丝很正常,尽量咽下去不要吐口水以免伤口再次出血;若吐出大口的鲜血,要立即就诊。戒烟酒,不要剧烈运动(包括游泳),或者进行重体力劳动,不洗热水澡,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5.复杂拔牙手术后,拔牙后1-2日会出现肿胀、疼痛或张口受限是正常的组织反应,局部宜冷敷,并遵医嘱口服敏感消炎及止痛药物,非可吸收缝合线7天以后拆除。6.如拔牙后2~3日疼痛逐渐加重,需及时复诊或与医生联系。
人们普遍认为种植牙的费用是昂贵的,其功能亦是最完美的,种植义齿戴入后就可以想吃什么就吃,其实不然,种植体植入及修复完成并不意味着患者完成了所有的诊疗过程,种植义齿的维护与随访往往是决定种植义齿长期成功率的关键因素。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医生与患者的长期努力。种植义齿的维护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医生、护士)的诊室内维护,更需要患者日常生活中(诊室外)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教育,使其明白种植义齿的特点和维护方法,并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维护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与医务人员完美配合,保证种植义齿的成功。本文主要从健康教育、自我维护和专业维护三个方面来介绍种植牙的后期维护。 一.种植义齿维护的健康教育 要进行行之有效的种植体维护,必须让患者充分认识到长期有效的种植体维护的重要性。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依赖于骨结合的成功,同时也受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口腔种植体不会罹患龋病或牙髓疾病,种植体周围组织疾病是造成口腔种植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天然牙相比,种植体周围龈组织受菌斑的影响较大,一旦粘膜封闭遭到破坏,致病菌便获得直达种植体根面的通道,将造成牙槽骨吸收、种植体松动甚至种植义齿的失败。关于种植义齿维护的健康教育,关键因素是首先让患者认识到种植体周围菌斑是种植体失败的主要原因。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简单有效的口腔卫生清洁方法,同时应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咀嚼习惯。由于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需要一个过程,因而种植修复完成后咀嚼食物应该从软到硬逐渐过渡,使种植义齿负重逐渐正常化。并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咬硬度或韧性过大的食物。 二.种植义齿的自我维护 1.机械性菌斑控制法:(1)刷牙,一般主张早晚各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也可在午饭后增加一次,同时亦可配以牙泡剂。牙刷最好选用保健牙刷,原则是小的刷头,刷毛要有弹性,刷面平坦,质地最好是软毛,刷毛2-3排,使用BASS(水平颤动)刷牙法效果会更佳。(2)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的正确使用。使用牙线最好每日一次,推荐使用30-1000px的牙线。(3)水冲式洁牙器的使用,冲牙器采用高频脉冲冲洗原理,通过泵体对水加压,产生每分钟1200次的超细高压脉冲水柱,再经喷嘴冲刷到口腔内任何部位,清洁包括牙刷、牙线、牙签等不易达到的“死角”,在用餐后只要冲洗1-3分钟即可获得理想的效果。此外,冲牙器采用非固体接触式清洁,其高压脉冲水流产生的冲击是一种柔性的刺激,不仅不会伤及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而且,可以按摩牙龈、避免牙龈萎缩、活化牙周组织、促进种植义齿长期健康。 2.化学性菌斑控制法:推荐使用0.12%的氯己定含漱液,每次15毫升,每天1-2次,同时和盐水交替使用,效果理想。或者不间断的使用牙泡剂亦是理想的选择。 3.戒烟:要想保持种植义齿的长期成功率,戒烟是必须的。 三.种植体的专业维护 仅靠家庭维护不能完全控制菌斑,要想获得预期效果,必须结合定期的种植体专业维护,这一操作,需要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由口腔医生完成。目前,种植体表面脱污的试行方法包括超声波洁治、手工洁治器洁治、激光处理、喷砂及氯己定冲洗等。激光处理目前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而且,对于牙周病患者,要进行积极地牙周病治疗,血糖高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
说到拔牙,大家可能都会感到恐惧:拔牙,多疼啊?有经验的牙医会告诉您不疼;可有的患者会告诉您很疼,要了命的。 那么拔牙究竟疼不疼? 一般来说,现在麻醉手段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全程镇痛效果,甚至连打麻药本身也可以做到基本无痛,您完全可以放心拔牙。但要注意: 如果要拔的牙齿以前有过反复发炎的经历,可以先请大夫看一下,拔牙前先吃上消炎药(这样可以减少拔牙后的用药量,降低术后反应),拔这样的牙齿由于麻药吸收的不好,并且由于炎症局部的酸性环境(麻药需要碱性环境)和局部充血(使局麻药很快吸收入血,局部存留时间缩短)可能会影响麻醉效果,建议下午去拔,下午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低一些。如果预料拔牙的难度比较大,或者怕疼,可以在拔牙之前半个小时吃止疼药。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看牙就会有“牙科恐惧症”,会感到害怕,恐惧。尤其是小孩,有时一听到磨牙的响声,就会立马哭闹起来,死活也不肯治疗,而很多成人虽然知道自己牙齿有病该治疗或者该拔,就是因为怕疼,所以一直拖着,越拖越厉害,有的本来只需要简单处理的牙病也会变得很复杂,而有的人因为怕疼造成口内一堆烂牙严重的影响美观和功能。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呢,这与早期的牙科有关。那时磨牙的机器是用脚踏的,每分钟几十转,没有麻药或者麻醉效果不像现在,硬生生的在牙齿上打磨,和上刑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磨到离牙神经较近处时,那个钻心的疼痛啊!而且以前拔除复杂的牙齿,都得用锤子辅助才能拔下来。但现在不一样了,首先现在有先进的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可以达到很好的全程镇痛效果,而进口无痛麻醉仪可以做到打麻药的时候都觉不到疼痛,做到真正的“全程无痛治疗”。再者,现在使用的牙钻每分钟30万转以上的速度切割牙齿,可以更高效完成治疗。还有不需要牙钻的补牙技术比如激光补牙技术也已应用到临床,不需麻醉也无痛。而对于拔牙现在配合使用高速牙钻可以免去受锤子“敲打”的痛苦。那么现在,无痛牙科离我们有多远呢?其实,现在的医疗手段实现“无痛”看牙是完全可以的。当然不排除医生的个体差异、医疗技术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无痛技术在当今时代还不能在所有的牙科医生和牙科诊所中实现,但您可以选择好的牙科、好的医生,像洋人一样拥有自己的牙医,拥有健康美丽的牙齿!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决定您的牙齿甚至身体的未来。1、饭后温水(36℃左右)漱口(进食后口中容易产酸,会使牙齿外层的坚硬组织软化,学术上称之为脱矿,因此提倡在进食和饮用酸性饮料后,不要即刻刷牙,最好在1小时后待脱矿的牙体组织再矿化后再刷。如果实在不方便,可咀嚼含木糖醇的口香糖。它不会产生引发龋坏--虫牙--的酸性物质,能够减少牙菌斑和牙石)和使用牙线(牙缝里若有食物嵌塞,应及时用牙线--牙签较硬易对牙周造成破坏--剔出来,不然长时间对牙周有刺激,还容易长虫牙),早晚刷牙,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之后,不要再进食除清水外的任何东西。如果有牙周炎,牙根暴露,需要使用牙间隙刷。对于刚出生~6个月大未萌牙的婴儿,母亲应在每次喂养后,将食指用清洁的纱布包好(或用棉花棒),蘸温开水轻拭舌头、牙龈上的食物残渣;对于6个月~1岁半的小儿,乳牙开始萌出,每次进食完毕都应擦拭牙面污物。孩子再大些可先由家长带着刷牙(2岁过会漱口时即可使用儿童牙膏),利用孩子喜欢模仿这一点,逐渐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的刷牙方法将牙刷毛(刷毛应韧而软、细,刷头大小适当,一般覆盖2-3个牙面)放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刷毛与牙齿表面呈45度角,顺着牙缝竖刷。刷牙时避免用力过大,以免过度磨损和刺激牙齿和牙周(导致牙龈退缩)。牙龈退缩后暴露的牙骨质很薄并易磨损,会导致其内层的牙本质更快、更广泛地暴露。刷上牙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时,从下往上刷;刷咀嚼面时,前后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每个地方五六下,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电动牙刷只要正确地把牙刷放在牙齿表面上使用,刷牙时间可以缩短。2、采取防龋措施氟可以预防虫牙。但儿童时期要防止氟素过多,否则不仅会妨碍牙齿的发育,甚至还会引起全身氟中毒。茶水中含氟量比较高,成人可经常饮用茶水,也可用含氟牙膏刷牙(幼儿不宜自行使用,以免吞下过多的氟)。3、注意调整饮食结构要预防龋病必须控制食糖量,同时饮食要讲究粗细搭配,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对于儿童,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尤其应多吃些含有磷、钙、维生素类的食物,例如豆类制品、海带、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对牙齿的发育、钙化都有很大的好处。儿童还应改掉两餐间吃甜食的习惯,特别是睡前吃糖的习惯,也不要让幼儿含着奶头或糖果睡觉。少吃粘性甜食,如奶糖、蛋糕等。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4、少抽烟甚至不抽烟。抽烟可以刺激牙龈,同时也是造成口腔粘膜病的主要因素之一。5、避免牙齿承受过重的压力,尽量不用牙齿咬食过硬的食物。6、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平时要注意经常自我检查口腔,请口腔医生检查的具体的时限标准,一般0-5岁的儿童每隔2-3个月检查一次,6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每隔0.5-1年(糖尿病患者,每3-4个月)检查一次,以早期发现龋齿等口腔疾病。由于儿童的乳牙龋病发展得很快,家长要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发现情况,及时就医。每年1-2次找自己的牙医洗牙。我们有一部分牙间隙是刷牙刷不到的,细菌及食物的细小残渣在牙面上日积月累,并逐渐层层矿化(实验证明菌斑24小时就可以钙化,这是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的理论基础),最终形成牙石(牙石刷牙是刷不掉的)。菌斑和牙石先导致牙龈炎,随后病变扩展到整个牙周组织,造成牙槽骨破坏,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导致牙周病。洗牙不但能清除牙面一些污垢而不损伤牙齿,还有防龋齿,去口臭等防治口腔疾病的好处。 自我检查或相互检查自我检查的方法是在光线好的条件下,面对着镜子,张口检查牙齿的咬合面等。正常牙面为洁白或淡黄色,且有光泽。凡牙面呈白垩色无光泽就可能是龋病的早期表现。此外还应注意牙齿有无形、质的改变。两个人相互检查比较好。一个人使用筷子将另一个人的颊、舌侧牙面暴露出来,就能看清大部分牙面有无龋病了。如有食物嵌塞或牙对冷、热刺激敏感时,应警惕龋洞的可能,此时应及时检查。7、儿童不良习惯与牙列畸形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可能会引起多种牙颌畸形。这些不良习惯包括:①吮指习惯。由于吮指时,拇指放在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处,会阻止前牙正常萌出,导致闭口时上下前牙间出现圆形的间隙-开合;另外会使牙弓变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②伸舌习惯,指舌尖不停地舔牙齿,如果常将舌尖放于上下前牙之间,会导致开合;舌前伸抵触下前牙可使下颌向前移位,形成下颌前凸畸形,俗称“地包天”;舌同时抵触上下前牙可使上下牙均向前移位,导致双牙弓或双颌前突。③咬唇习惯。咬上唇造成下颌前凸,上牙拥挤并向舌侧倾斜;咬下唇可以使下颌后缩,下牙拥挤,上牙前凸呈“鸟嘴状 ”。 ④偏侧咀嚼,导致脸型左右不对称。⑤咬物习惯,可导致颌面发育异常及面部不对称。
妊娠期龈炎是妇女在妊娠期间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瘤样的改变,分娩后可自行减轻或消退。尽管患者分娩后妊娠期龈炎可能自愈,但其危害仍较大,影响孕妇的食物咀嚼、消化和吸收,严重者因瘤体过大而影响进食或咬破引起继发感染。已有文献报道,妊娠期妇女患牙周疾病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引起早产和低体重儿。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牙周疾病与妊娠期的不良后果高度相关,与吸烟、饮酒相比,牙周疾病更容易引起早产。那么,妊娠期龈炎是怎么引起的呢?妊娠期龈炎的病因很多,菌斑微生物仍然是妊娠期龈炎的直接病因。妊娠期妇女若不注意维护口腔卫生,致使牙菌斑、牙石在龈缘附近堆积,易引发牙龈炎症;若同时有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复体存在,则更易加重牙龈的炎症。妊娠不是牙龈炎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菌斑的存在,妊娠并不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妊娠期龈炎的发生,只是由于妊娠时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使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或改变了特性。尤其是妊娠6个月以后,性激素水平增高,可达到平时的10倍,这使得毛细血管充血,炎症细胞增加,加重牙龈对菌斑的反应。判断自己是否是妊娠期龈炎,首先了解是否在妊娠前有慢性龈炎。患者一般在妊娠前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龈炎,从妊娠2~3个月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到8个月达到高峰。牙龈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松软而光亮,肿胀,肥大,易出血,一般无疼痛。当出现妊娠期龈炎时应尽早治疗,尽量避免使用全身药物治疗,以免影响胎儿发育。1、首先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因处于妊娠期,动作要轻柔,尽力减少出血和疼痛。2、进行认真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严格控制菌斑,维护治疗。妊娠期龈炎的主要致病菌是中间普氏菌,是由于妊娠期孕激素增多,中间普氏菌的数量、比例会随着妊娠期体内黄体酮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在分娩后会减少。控制菌斑的方法有:(1)机械方法:刷牙(Bass刷牙法)、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等清洁牙齿。(2)其他方法:口腔漱口水含漱,漱口水应选择刺激性小,不影响胎儿发育的含漱液。3、如果炎症较重,可用1%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4、对于体积较大的妊娠期龈瘤,若已妨碍进食,则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手术尽量选择妊娠期4~6个月内,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因此,怀孕前应及时治疗原有的慢性龈炎,在妊娠期严格控制菌斑,可大大减少妊娠期龈炎的发生。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就诊于口腔科的老龄化患者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患者需要行牙拔除术的治疗。老年人拔牙前,要综合评估口腔局部情况,全身系统状况,患者精神心理状况,以及医疗设备条件等因素。在复杂的局部病情和全身情况较差的情况下,口腔医师应与其他专业医师共同会诊,审慎决定可否拔牙,提前发现疾病的不良逆转,及时有效采取调控措施,尽量减少拔牙并发症的发生。为了给予高龄老年患者更好的诊疗,除了考虑其口腔问题,还要考虑其生理、心理特点。 ① 高龄患者各种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抵抗力、应激力、代偿力较差,且反应迟钝,动作缓慢。 ② 高龄患者就诊时不仅有口腔外科情况,还伴有多种内科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营养不良等情况。因此,病情的观察和处理都比一般患者复杂。 ③ 由于年高,在社会和家庭所处地位颇受尊敬,加之社会和生活经验较丰富,因此,遇事常带有主观,办事认真,很少盲目依从,有时还有多疑、固执、对人缺乏信任等表现。 这些特点,加之疾病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倍加重视,认真对待。 2.高龄患者口腔环境的变化: ① 牙齿脆性增加,根面龋和颈部龋发病率增高。 ② 牙周组织老化,牙龈、牙周退缩,牙颈部甚至根分叉暴露,牙齿松动,牙槽骨骨质疏松。 ③ 唾液腺腺泡萎缩,唾液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 ④ 口腔黏膜变薄,弹性减弱,组织不易愈合。 ⑤ 咀嚼肌进行性萎缩。基于高龄患者的特殊性,我们要对其更加的重视。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口腔状况、既往史及相关病史,仔细检查其口腔状况,首要解决患者最迫切解决的主诉问题。第二,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老人的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三,讲究沟通技巧。要态度谦和,耐心倾听,尊重患者,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综上,作为口腔医生,对高龄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既要考虑他们口腔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到其心理、生理的特殊性,给予其最好的治疗,使他们能更愉快的生活。
“我整个春节快被它折磨疯了,一天比一天疼,消炎药也拿它没办法。您看我右脸肿起来了,牙龈也红得发亮,还不能碰,可算挨到门诊开门了,大夫快帮我看看吧。” 新年之后首个工作日,航空总医院口腔科主任赵强接诊的第一个患者秦先生捂着脸走到他面前。赵强主任用口镜撑开患者嘴角,看到右侧下智齿未完全萌出,牙龈红肿,探诊疼痛。“这是急性智齿冠周炎,可以考虑马上拔牙。”赵主任给出建议。“不是说牙疼发炎的时候不能拔牙么?”患者有些疑虑。赵主任解释,由于他全身情况良好,在这种条件下,对于患牙急性炎症的处理,最佳的方法就是积极控制炎症,即患者在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方法尽早拔除病灶牙,去除病灶组织以消除感染源,减少组织损伤,保护健康组织,促使其恢复健康。“只有把病灶去除,炎症才能更快消除,病灶处才能恢复得更好”,赵主任说。秦先生犹豫了一会儿,最终接受了治疗。从当天下午的电话回访的情况看,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几天后,患者又出现在了赵主任的诊室,这一次他是亲自来道谢的,他握住赵主任的手说:“幸好听了您的建议,不然任由它继续发展下去,我很可能就错过接下来的重要会议了,真是太感谢您了”。术后一周复诊时,秦先生的伤口已恢复得很好。其实,像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一直以来,对于所有接诊中需要拔除急性炎症期病牙的患者,我都会进行术前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为他们解除病灶,根据电话回访的记录显示,疗效显著。”赵主任说。急性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即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通常,急性炎症期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如无败血症)、手术难易程度(创伤大小)等全面考虑决定能否拔除病灶牙。若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或手术复杂、损伤大,拔牙可使炎症加重或扩散,应暂缓拔牙;相反,若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手术损伤小,此时在抗菌药物的有效控制下拔除病灶牙,有利于脓液引流,使剧烈的疼痛迅速缓解,炎症亦能得到控制,迅速好转或治愈。一般来说,病牙本身是感染灶,它既是感染的根源,也是细菌的培养基地。通过炎症细胞的浸润,会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头疼加剧。若能抓住治疗机会,改进麻醉及手术方法,及时拔除已不能保存的病灶牙,减轻局部组织压力和毒性反应,将有助于炎症局限,可以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过分考虑炎症的发展阶段,认为急性炎症期拔牙痛苦,不宜拔牙,任由炎症继续发展,破坏周围组织,在口腔、皮肤形成瘘管,甚至形成弥散性骨髓炎、败血症等,就会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即使使用了大量敏感抗菌药物,但由于病灶未去,也只能控制急性炎症,使其变成慢性,一旦遭遇抵抗力下降,感染便会再次急性发作。如此一来二去,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就产生了。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唯有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去除病灶牙,才能有效地控制炎症,解决病痛。(口腔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