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类基本生命活动,失眠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危及公共安全,阻碍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4亿人有睡眠障碍,2亿失眠障碍。虽然治疗失眠的方法五花八门,但只有认知行为疗法被国际同行推荐,其中常用的口服安眠药也被专家诟病。因此寻找更理想的失眠疗法迫在眉睫。安建雄团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三氧疗法(如直肠三氧灌注)对部分失眠患者有显著疗效,为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将三氧疗法与临床常用的安定类药物用于睡眠剥夺大鼠,观察对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结果发现,三氧可通过负向调控Sema3A的表达改善睡眠剥夺所致的神经元损伤,从而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一研究不仅为为三氧治疗失眠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探索三氧治疗失眠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英文期刊IranJBasicMedSci,第一作者为潍坊医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闫伊宁同学,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为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以及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航空总医院麻醉科和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学系等科研院所为合作单位,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和科技部重大专项基金资助。该研究采用经典的多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造模,将大鼠暴露在压力、恐惧或其他环境中,通过人为减少其睡眠时间或在睡眠时强迫发生频繁的觉醒,最大程度模拟临床中的精神生理性失眠。研究发现一定剂量和浓度的三氧腹腔注射可以有效预防睡眠剥夺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其机制与降低Sema3A的表达水平,减轻大鼠大脑神经元损伤,调节海马功能有关。研究人员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宽平台组、睡眠剥夺组、睡眠剥夺+三氧组、睡眠剥夺+咪达唑仑组。通过利用改良的多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分别给予三氧腹腔注射和咪达唑仑药物注射,通过水迷宫测试评估不同干预措施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通过HE染色检测比较各组大鼠大脑不同区域的病理学变化;通过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后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验证转录组学测序结果。结果发现,长时间的睡眠剥夺对中枢神经部位(海马、前额叶、蓝斑核、杏仁核)的神经元损伤明显,而三氧干预后坏死神经元显著减少,咪达唑仑组神经元坏死情况较睡眠剥夺组有所减轻,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受损神经元。三氧对大鼠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对海马和前额叶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研究人员在三氧和咪达唑仑干预28天后,对实验组和空白组大鼠海马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有69个基因的表达量在SD组被上调或下调,三氧可将它们调回正常水平,或使它们的变化更加显著,但咪达唑仑没有这种作用。为了寻找三氧发挥作用的特异性通路,安建雄团队将研究重点放到了这69个基因上,通过查阅文献再结合差异表达水平,研究人员将目的蛋白确定为Sema3A。已知Sema3A主要参与神经再生的调节过程,本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后大鼠海马中Sema3A的含量显著上升,而在三氧干预后,Sema3A的表达显著降低,提示三氧可能通过降低Sema3A的表达预防睡眠剥夺所致的神经元受损,调节海马功能,进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该研究首次发现Sema3A蛋白表达变化与睡眠剥夺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为进一步探究三氧疗法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及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先生今年35岁,是河北来京的打工族,从事电梯维修。他本来身强体健,技术娴熟,维修电梯是把好手,是家里不折不扣的顶梁柱。可是近几年,他工作起来却有些力不从心了,甚至正常的肢体活动都受限,这让年轻的张先生困扰不已。五年前开始,他的身体出现了些状况。他说那个时候感觉身体右侧慢慢地有些无力,行动有些受限。当时还不太严重,他也没有太在意。可到了第二年,症状不断加重,并伴有痛温觉减退,他有点害怕了,到北京的某三甲骨科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并行“寰枕畸形减压术、后颅窝扩大成形术”治疗,但是张先生说,手术治疗后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后来的四年多,张先生的症状都一直存在,且呈不断加重趋势。因为右侧肢体无力,他工作中大多使用左侧肢体干活,由于负荷过重,另外也因为痛觉减退,他左侧肱骨头磨损严重。而且下肢无力也更严重,蹲也蹲不下,蹲下就起不来,很多活都干不了,不仅工作连正常生活影响也很大,濒临致残的境地。他也曾不断到处求医,看过多家中医院,吃过很多中药,也都没有什么效果。他甚至一度以为这病已经没治了,心里觉得特别无奈且无望。到了今年,张先生肢体无力症状更加严重,还出现了视力减退、头晕。毕竟还年轻,张先生并没有放弃,仍在继续不断求医。后来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北京航空总医院牛建星主任团队擅长脊髓空洞等疾病的治疗,便慕名前往就诊。牛建星主任手术中牛建星主任接诊后对张先生的病情进行科学的诊断评估,经磁共振检查发现他不仅患有严重的脊髓空洞症,而且合并有脊髓栓系。牛建星主任团队经过讨论研究,为他制定了科学周密的手术治疗方案,然后顺利为其实施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终丝切断术。术后磁共振复查显示脊髓空洞明显缓解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术后磁共振复查显示脊髓空洞明显缓解。张先生说术后感觉症状减轻了,肢体力量有所增加,痛温觉明显改善。他说对治疗效果挺满意的,出院之后再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治疗,他对以后的工作生活还是很有信心的。牛建星主任介绍说,此例患者是典型的单纯“寰枕畸形减压术、后颅窝扩大成形术”后无效,空洞继续扩大,患者症状明显加重,濒临致残的境地;对于此类患者,科学地再次评估病因至关重要,该患者考虑非单一病因造成,同时存在脊髓栓系、终丝脂肪变,给予微创下行显微镜脊髓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终丝切断术,术后空洞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但由于患者病程长,术后仍需正规康复训练,相信患者很快可以重返工作岗位。
患者1岁3个月男童,入院前2周不慎摔伤头部,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发现:左额叶占位。进一步头部核磁检查提示:多行性黄色星细胞瘤可能。入院后行左额开颅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
小宇(化名)今年28岁,来自江西的一个帅小伙,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青春正盛的小宇在北京努力打拼,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可是命途难测,谁都不知道意外哪一天会降临! 28岁小伙突发脑出血、脑疝,命悬一线、生死难料小宇是公司的业务骨干,有时加班到很晚,作息很不规律,工作压力比较大。好在他有打篮球的爱好,偶尔运动一下,可以释放一下压力,舒缓一下心情。那天下午,他去打了场篮球,痛快淋漓。第二天上班后,他却突然感觉到有些头痛头晕,便跟领导请了假回家休息,还买了些感冒药吃了。可是一天不见好,两天不见好,他还是不断地头痛头晕,昏昏沉沉,甚至有些意识模糊。公司同事见他两天没来,担心他出事,便通过公安局查到他的住址。同事找到小宇住处时,他意识状态已经非常不好,同事赶紧送他到附近的航空总医院就诊,并联系了小宇远在江西的家人。到医院做检查的过程中,小宇已经基本没有意识,什么都不记得了。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颞顶叶脑出血,可疑静脉窦血栓?进一步排查脑血管,发现颅内静脉窦血栓,而脑叶出血正是由静脉窦血栓继发。小宇收入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给予药物保守治疗,但两天后患者症状加重,已经完全昏迷,右侧瞳孔散大,再次行CT检查提示脑水肿加重、脑疝形成。情况已经十分危急,需要转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医生向家属交代病情:目前患者病情危重,如果不及时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家属同意手术,手术谈话和签字是由小宇的妹妹和妹夫完成。随后,航空总医院创伤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杨凯副主任医师和申俊峰主治医师为小宇实施右侧额颞顶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成功挽救了小宇的生命。而手术室外,小宇的家人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他母亲在门口一直以泪洗面,而父亲在一旁也手脚发抖,头脑发懵。他母亲事后哭诉着回忆,“从病房送手术室的路上,我一直叫我儿子,他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就特别害怕,特别担心。手术过程中,我们在门外也是特别着急,心都是一直悬着的,我们也不知道他能不能下手术台。” 病情罕见危重,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综合系统诊疗成功挽救生命当手术结束,杨凯医生走出手术室,告诉她们手术成功,她们这才稍稍放松一点。手术效果很好,术后当晚小宇意识恢复清醒,呼吸机脱机,气管插管拔除,患者神清语利。之后的几天状态也都不错,还可以进食一些水果,家属也很高兴。然而小宇还并没有完全脱离危险。开颅手术为小宇清除了脑血肿,降低了颅内压,缓解了脑疝,但是小宇的原发病颅内静脉窦血栓还需要进一步治疗。开颅术后第四天,航空总医院创伤脑血管病神经外科金永健主任、穆苍山副主任召集科室脑血管病组、神经重症组、神经介入组、颅脑创伤组、整形修复组等相关专家会诊讨论,制定了周密的后续治疗方案。科室唐玺和博士和张波副主任医师为小宇实施神经介入静脉取栓术,通过神经微导管从乙状窦经横窦取出约21cm大小血栓,然后用球囊扩张疏通血管和腔窦,术后保留鞘管持续尿激酶接触性溶栓7天。唐玺和博士介绍,这是目前国内十分先进的神经介入治疗技术,在北京也仅有几家医院可以开展。在溶栓治疗的同时,杨凯副主任医师指导为小宇进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患者脑部温度降至34℃左右,以降低机体的代谢,减轻机体的过度应激反应,减低细胞的耗氧量,改善微循环,避免细胞遭受严重的损害,使机体避开危险渡过难关,为小宇静脉窦血栓和脑损伤的治疗争取时间。经过科室整个团队十余天的综合系统治疗,小宇情况逐渐稳定,意识状态恢复良好,四肢无活动障碍,顺利出院,到康复医院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这个病例的成功救治,是航空总医院创伤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日常工作的常态,创伤、介入和神经重症等各个神经外科亚专业有机结合的结果。 PEEK颅骨修复整形,恢复完美外观,重塑人生自信一个28岁的小伙子,突然遭遇这样的重病,这对于小宇来说,是非常不幸甚至是残酷的;但是,在那样危重的情况下,小宇遇到专业的医疗团队,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无疑又是幸运的。前期的治疗是非常成功,经过康复治疗,小宇已经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但是,当时急诊手术为了缓解颅内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的去骨瓣手术,术后遗留下了颅骨缺损的问题。这对小宇的生活多少产生一定的困扰和影响,每每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头颅,他感觉好像头缺了一块,对形象影响很大,内心不由得有些沮丧;同时他日常活动也要十分小心谨慎,避免磕碰,避免锐物撞击;他弯腰的时候还会有头痛、头晕的症状,他能明显感觉到头皮是塌下去的,觉得很不自然。而小宇的母亲看着儿子缺损的头颅,看到他头上的凹坑,内心一直都是揪着的,一直都很害怕,每每伤心落泪。不过对于这些,小宇倒也没有过多的担心,因为当时出院前,医生就告诉他后期还可以做颅骨修复。出院后大约三个月,小宇再次来到航空总医院创伤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准备接受颅骨修复整形手术。科室穆苍山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科学评估,为其定制了个性化三维塑形、3D打印制作的PEEK(聚醚醚酮)修补材料,并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随后穆苍山主任医师主刀、杨凯副主任医师协助顺利为他施行PEEK颅骨修复整形手术。术中,PEEK精准嵌合于骨窗,严丝合缝,复位良好。经过约3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颅骨修复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复查CT显示颅骨复位满意,PEEK与骨窗对位对线良好,各层组织解剖层次清晰。小宇原先塌陷的头皮重新膨隆饱满起来,外观恢复如初。小宇高兴地说:“等头发长起来,就和以前一样了,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临出院,患者及家属感谢医疗团队给他第二次生命小宇的母亲说:“整个治疗真的是很成功,航空总医院创伤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整个团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所有的人都在参与,用他们专业的、精湛的技术保住了我儿子的命,真的谢谢他们,感谢所有的医生护士们,还有关心我们的医院领导。”她说,这里的大夫不仅是医好了小宇,同时也医好了半个她,如果儿子有事,她可能一辈子都过不安心,会失去半条命,所以这等于是挽救了他们整个家庭,说着她再度落泪。小宇说:“现在要出院了,感谢金主任、穆主任、杨医生、申大夫、唐博士、张大夫等所有的医护人员,感谢你们,你们的医品、医德都非常值得大家尊敬,你们的医术非常精湛,再次说一声感谢,感谢你们给我第二次生命。”
在脑神经外科当中,脑积水以及颅内感染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这两者的危害都比较大,治疗的难度也是非常高的。那么,脑积水颅内感染生存率高吗?事实上,这两种疾病合并发生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有的患者可能是患有脑积水,进行手术治疗后继发颅内感染;也有的患者可能是原发的颅内感染,继发形成脑积水。 脑积水主要是因为颅腔内的脑脊液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吸收循环障碍,从而使得脑脊液长期积存过多,最终形成了脑积水。这种疾病对于患者的危害比较大,一般情况下,需要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颅内感染则是主要由颅内组织受到了细菌又或者是病毒的危害之后,最终导致感染,病情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死亡。脑积水和颅内感染这两种疾病都是不能小视的,特别是两种疾病合并存在时,患者更是要引起重视。脑积水颅内感染生存率高吗?对于这个问题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确切答案的,因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颅内感染的程度,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等。不管是脑积水还是颅内感染,或者两种疾病合并出现,需要引起重视,积极就诊治疗。
张女士来自河南,今年36岁,自己经营着一家门店。张女士一直身体不错,一面照顾生意,一面照顾家庭,两不耽误。可是近一年多,她的身体却出现了严重问题。大约从一年前开始,张女士逐渐感觉左边胳膊有点麻,后背有点疼,伴痛温觉减退,胳膊上没知觉。她到当地医院就诊,经颈椎磁共振检查提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治疗。张女士也因为家里的一些事务要忙,未作进一步治疗。今年她觉得症状逐渐加重,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她说:“有时候晚上睡觉都睡不着,心情也很烦躁。”这个病给张女士带来身心的双重打击,不仅身体上受折磨,而且心理上也很焦虑,她对以后的工作、生活和整个人生都感到特别担忧,“想着自己还挺年轻的,双手麻木没感觉怎么弄?时间长了要是瘫痪了怎么办?就挺害怕的,想着得赶紧把它治好。”张女士说。她通过各种途径打听查找,了解到航空总医院的牛建星主任对脊髓空洞这方面的疾病比较擅长,“查了一些资料,看到牛主任做得挺好的,成功案例也挺多,技术也是非常精湛的,就直接过来了。”张女士说。牛建星主任团队阅片诊断张女士到院后,牛建星主任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诊断评估,认为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诊断明确,查体症状也符合诊断,符合手术指征。牛建星主任和团队成员进行会诊讨论,制定了科学周密的手术方案。随后,牛建星主任主刀、团队通力协作为患者实施后颅窝减压、硬脊膜扩大成形、四脑室正中孔探查、小脑扁桃体灼烧、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牛建星主任手术中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术后患者症状大为改善。术后牛主任查体发现患者肢体麻木症状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减轻,痛温觉明显提升。牛主任介绍,从术后复查的磁共振影像上看,患者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已明显回缩,进入到后颅窝当中,脊髓空洞也明显缩小。牛主任说,相信通过后期的康复,这个病人能够回归到社会,能正常地工作生活学习。复查磁共振影像显示恢复良好张女士说对手术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心情还是很开心的,跨过来一个很大的难关,不用再担心、焦虑了,希望能活蹦乱跳地,像以前一样正常地工作生活。”她说特别感谢牛建星主任、赵永强大夫和整个团队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让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很大的希望,同时她说希望牛主任团队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希望更多患者能摆脱这种痛苦。
37岁男性患者,记忆力下降一年,发作性意识丧失1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核磁检查提示:左侧海马区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1.5✖️1.5cm,增强未见强化。不除外海绵状血管瘤及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入院后行左侧翼点入路海马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脑电图监测,显微镜下全部切除病变,再次脑电图监测未见异常放电。手术顺利,术后神清精神好,言语流利,对答切题,四肢活动好,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不开刀不打洞不切胆,经口取石?有这种事?是的!不手术不切胆保留胆囊也照样取石,而且还能切息肉取活检精准评估胆囊!这就是我们中心开展的创新工作!医学进步总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胆结石治疗必将迎来新的更加微创的里程碑时代!
患者男性,42岁,幻嗅伴惊恐半年加重1月,查头颅核磁提示:占位可能?入院后行右侧翼点入路颅内占位切除术,术中脑电图监测确定异常放电范围,切除颞前叶及部分海马,再次监测脑电图未见异常放电。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症状明显好转,手术切口愈合好。
患者女性,56岁,2012年因颅内占位性病变,于天坛医院行右额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好。近1周出院走路不稳伴右侧肢体乏力,查头颅磁共振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考虑颅内肿瘤复发。入院行手术治疗后症状好转,伤口愈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