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有家族史 男性较女性多见 有报道男女比例比约4:1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大多数出生时可能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被家长发现。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形如漏斗,肩膀前伸,略带驼背及上腹突出。国际上目前公认漏斗胸的标准手术为Nuss微创术,该手术在胸廓内放置弧形钢板,把前胸部撑起来,放置钢板3年后取出,建议手术的最佳年龄为3-5岁左右。 但是漏斗胸是先天性疾病 一般出生后就开始出现 而推荐手术年龄为3岁后 那小于3岁的宝宝怎么办呢? 我们近年开展的漏斗胸无创治疗取得喜悦的成果!统计近500例接受无创治疗的漏斗胸患儿,1-8岁恢有效约80%,9-18岁有效率70%!什么是漏斗胸无创治疗?漏斗胸保守治疗是指吸盘无创治疗,使用的负压吸引装置俗称“漏斗胸吸盘”漏斗胸负压吸盘通过在胸部体表制造局部真空达到抬举胸骨和肋骨的目的,是凹陷区域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每个吸盘都是个性化定制,结合高科技体表3D扫描重建图片可正确评估治疗效果,且不用接受有强大辐射的CT检查。吸盘早期干预适用于3月-18岁以下漏斗胸患儿,漏斗胸程度较轻,还无需手术治疗者;年龄较小,不能手术治疗者;不愿意接受手术创伤者等等。 个性化吸盘治疗优势明显可解决不对称漏斗胸乳房发育、不规则凹陷等
漏斗胸介绍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有家族史。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常见漏斗胸治疗方法Nuss微创手术:通过植入合适钢板,依据力学方式矫正的手术方式。将钢板放在胸廓表面,根据预期的胸廓前弧度弯折钢板。双侧腋中线各做一胸壁小切口。在胸腔镜引导下,将穿通器从胸骨后穿过,至对侧切口穿出。将已经塑形的钢板凸面向后从胸骨后穿过。当钢板在适当位置后,用专业设计工具将钢板翻转至凸面向前。这就使得胸骨恢复正常位置。钢板至少留留置2-3年。 保守治疗吸盘方法:通过体外放置吸盘,依据外力吸引的物理治疗方法。将吸盘放在漏斗胸区域,设定负压值进行负压吸引,逐渐使胸廓凹陷区域恢复水平状态,持续使用1到2小时。每天治疗2-3次,治疗时佩戴即可,无需长时间佩戴身上。使用时长一般2-3年,而年龄小的患者治疗周期会缩短,且见效快。
我国胸外科的现状 (1)疾病谱与以前不同,胸外科初期疾病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和脓胸等为主,到现在是以胸部肿瘤为主,尤其是以肺癌和食管癌为主。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肺癌占癌症患者的比例占58%,食管癌占15%,再加上贲门癌,现在胸部肿瘤疾病比例将近76%。从性别来看,发病前10名的癌症,男性位列第1位的是肺癌(23%),第4位是食管癌(11.3%);女性肺癌排第2位(14.75%),食管癌是第6位(6.47%);但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男性26.85%,女性21.32%),第4位都是食管癌(男性11.87%,女性8.49%)。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食管癌的人数也很多,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因此胸部肿瘤已经成为现在以及未来胸外科最主要的疾病。 (2)胸部肿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疾病的诊断,无论是肺癌还是食管癌,早期发现率都比较低,如肺癌早期无症状,70%~75%的患者一旦发现就已经错失救治最佳时机,随着胸部CT的广泛应用,早期发现率有所提高。胸部肿瘤的5年生存率普遍较低,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27.2 %~40.6%;食管癌5年生存率为30%~40%。其他问题还包括:单一外科切除比较常见,但综合治疗率低;各地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临床指南及行业标准对有中国特色的临床问题缺乏指导依据,而且推广应用有待加强;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3)微创手术发展迅速。内镜技术因为患者预后较好,近期复发率低,远期效果满意,其治疗原位癌与黏膜癌的5年生存率高(100%),所以现在发展迅速,虽然其对黏膜以下病变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85%,但总体上内镜技术还是比较可靠、有效的。最近机器人系统也在不断发展,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但它需要多孔操作,而且机器操作的主体结构在体外,因此还需要更理想的机器人平台——将“机器”移至体内、减少切口数。虽然现在微创技术发展迅速,但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操作及应用规范,以规范化的诊治推动学科的有序发展。再者需要按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建立相应的胸外科质量控制体系,为新技术的开发、建立和合理应用保驾护航。 (4)开胸手术进展仍有空间。由于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复杂开胸手术日渐减少,而且开胸手术病死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所以其关键技术无明显进步,发展缓慢。此外,现在医患关系的紧张也是阻碍胸外科发展的原因之一。最近几年,微创手术仍是研究的热点,但常规开胸手术目前仍是胸外科最基础、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5)临床研究滞后。我国拥有世界数量最多的肺癌患者,但肺癌外科治疗相关临床试验仅占全世界的6.4%。我国胸外科年手术量近20万台,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胸外科专科医师和患者,但是现在进行的研究多以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为主,多中心和前瞻性研究较少。再者,我国胸外科疾病从常见类型、发病机制等各方面与西方国家有区别,但我国制定的指南缺少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而且缺乏全国性的大数据平台。 (6)我国关于食管鳞癌的基础研究与全基因组研究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极少能应用于临床诊断。 发布时间:2015-12-23 9:29:统计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国家癌症中心 赫捷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