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都属于血管压迫神经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治疗上将压迫神经的血管远离神经是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微血管减压手术是迄今为止首选的治疗方案,也是唯一一种有望彻底治愈疾病的微创技术。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也不是所有手术都绝对安全,因此不断应用的新技术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使手术疗效更高,手术更安全。究竟有哪些新技术呢?1、病因血管的识别与定位技术。过去手术无法知道究竟哪一根血管是真正的病因,因此手术比较盲目。但是,应用现在的电生理学监测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主要技术包括:AMR监测,只有将责任血管分离移位后才能出现AMR消失,否则AMR会持续存在;ZLR监测,监测探针只有放置在病因血管上才会出现,而放置在其他非病因血管上时不会出现;EMG监测,可以帮助手术医生判断真正的病变部位,间接判断病因血管的位置,对于位于外侧端的病因血管识别有很大的帮助。2、手术是否彻底的监测技术。减压手术是否彻底直接决定了手术的效果,过去主要依赖手术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但不够准确。目前主张依据科学准确的方法进行手术进程评估。包括区域证据、血管证据和电生理学证据。区域证据是指手术必须探查所有可能存在病因血管的部位,不能遗漏;血管证据是指必须对所有与颅神经接触的血管进行分离和移位,不能有遗漏;电生理学证据是指手术只有在AMR和ZLR都消失后才能结束手术,否则可能手术后无效。3、减少术中血管意外损伤的技术。比如经小脑裂入路手术技术,可以明显改变手术的暴露,扩大手术视野,减少对小脑的牵拉,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手术操作,减少了对岩静脉的直接操作。4、增加手术安全性的技术。包括BAEP监测技术、BTEP监测技术、SEP监测技术、无牵拉显露技术、温水冲洗技术、围手术期应用激素和扩血管药物技术、保暖技术等。以上这些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广泛应用,甚至还完全没有应用,我们期待更多关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并在临床实践中创造条件应用,最大限度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手术的安全性,造福于广大患者。
双侧眼睑痉挛的治疗目前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根本原因是目前还不清楚双侧眼睑痉挛发病的真正原因,也不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是不明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因此很多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而不是对因治疗,因此很难获得治愈的效果。 目前的治疗包括三种:(1)药物治疗。这也是眼睑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氯硝安定、氟哌啶醇、硫必利、苯海索等,部分病人在疾病的开始阶段会有一定效果,但是随着病程延长,疗效会逐渐减退,或者是因为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停药;(2)肉毒素治疗。这是目前治疗眼睑痉挛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在上下眼睑内注射一定量的肉毒素而减弱痉挛的程度,肉毒素注射后效果明显,但是疗效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多数在一到数月之间,失效后可以反复注射。目前应用肉毒素治疗最大的问题是部分人对肉毒素过敏、不能接受肉毒素带来的副作用或者疗效不明显,因此肉毒素注射治疗也应用有限;(3)外科治疗。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双侧眼睑痉挛患者中,来自面神经的下行神经冲动明显亢进,这也是导致眼睑痉挛的直接原因,因此针对面神经的外科手术试图减弱明显亢进的下行神经传导,在部分病人中可以观察到较好的效果,只不过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通过手术获益,因此目前的外科治疗只是作为药物治疗和肉毒素治疗无效患者的补充治疗方案,选择需要慎重。
多种原因可以导致顽固性头痛,如脑肿瘤、脑炎、外伤、血管痉挛、血管狭窄、血液循环障碍、鼻炎、神经受压、颈椎病等。临床上必须事先借助检查明确头痛的确切原因才可能彻底治愈头痛,因此当头痛发生时,首先应当想想有什么原因,不明确时应当到医院检查,如头部CT,头部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脑血管超声等。最常见的顽固性头痛有两种: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是由于头部血管结构上的异常所致,表现为不定期发作的头痛,以胀痛为主,有时呈搏动样头痛,可伴有头晕恶心甚至呕吐,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严重时需要卧床休息,口服散利痛片可以暂时缓解,但不能根治。目前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血管和部位,在此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或微创手术治疗就可以治愈头痛,因此对怀疑为血管性头痛的患者,应当尽早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以便彻底早日根治头痛。神经性头痛表现为头部某一区域针刺样的疼痛,可以呈条状或片状头部区域疼痛,疼痛多有放射性特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很短,但会反复发作,剧烈难忍,大多不伴有恶心呕吐,去痛片和卡马西平可以暂时缓解疼痛。这种疼痛多因神经受压所致,因此明确疼痛的神经和受压的部位最为关键,借助医生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治疗上以去除病因为首选。常见误区:(1)不重视:认为头痛不会有大事,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2)盲目治疗:当头痛发生时,在不明确诊断和病因的前提下随意采用多种治疗措施,不仅治不好还容易掩盖真正的病情;(3)误认为得了不治之症,轻信别人的说法,不再采取积极的治疗,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4)很多患者疼痛已经十多年,但从来都没有去检查过真正的病因,所以不但治不好病还丧失了信心,甚至会出现精神异常,因此建议所有的头痛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先问问自己得的究竟是什么病? 是什么原因? ,怎样才可能彻底治好?不盲目治疗、对因治疗才是关键
面肌痉挛术后发生的面瘫有两种,由于分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的粘连而导致的面神经水肿,称为早发性面瘫,这种面瘫在手术后即刻出现;第二种是由于受凉等因素引发的面神经炎,又称为迟发性面瘫,这种面瘫多发生在手术后的一个月之内,以术后2周左右发生最多。无论是这两种当中的哪一种面瘫,绝大多数都是有机会恢复的,恢复期多数在3个月之内,发生面瘫之后最好咨询有关的医生,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恢复会更快更好。发生面瘫后主要的措施包括:(1)注意保暖、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饮酒;(2)口服强的松片,一般每天三次,每次一片,连续两周;(3)口服维生素B1片,一般每天三次,每次两片,建议连续服用直至面瘫恢复;(4)口服弥可保片,一般每天三次,每次一片,建议连续服用直至面瘫恢复。如果还有其它问题建议直接找医生咨询。
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技术,就是将所有压迫、粘连和接触面神经的血管分离、移位并妥善固定的过程,手术必须在面神经和血管之间进行分离等操作,这种手术操作会带来两个结果(1)面神经不再被血管压迫,由于血管压迫导致的面神经脱髓鞘有了修复和恢复的条件,这是面神经功能能够恢复的必要条件。(2)手术操作会造成一过性面神经水肿,导致在术后早期(多数指30天之内)面神经功能比较低下,容易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或受凉后发生面神经炎,导致面神经瘫痪。 因此,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应当注意以下方面(1)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在天气多变的季节更加应当注意,即使在夏天也要尽可能避免受凉,当然在一个月之后面神经炎发生的概率会面明显降低。(2)术后一个月之内避免过度饮酒,因为醉酒后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面神经炎,导致面瘫。(3)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生活规律,避免面神经炎的发生。祝愿所有面肌痉挛的患者都能早日康复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的最有效方法,但手术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家单位报道的手术疗效也相差很大,这里介绍新华医院的手术疗效。 总体上讲,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可分为四种:(1)即刻缓解,术后所有症状完全消失,是最好的一种,发生概率在93%左右;(2)延迟缓解,即术后症状明显减轻,随着时间延长症状能够完全消失,延迟缓解的期限可在术后3个月之内,3个月之后延迟缓解的概率较小,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在5%左右;(3)明显减轻,手术后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其发生概率在2%左右;(4)无效,手术后症状没有任何减轻,我们一般建议这样的患者再次接受手术探查,因为再次手术治愈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因此,手术后建议患者向医生了解自己发生面肌痉挛的原因,同时仔细观察症状缓解的情况,并能够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指导你更好的恢复与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也是唯一能够根治面肌痉挛的治疗措施,所以选择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所有患者实现治愈梦想的最佳途径。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技术,就是将所有压迫、粘连和接触面神经的血管分离、移位并妥善固定的过程,手术必须在面神经和血管之间进行分离等操作,因此血管与面神经之间的粘连程度决定了手术的难度和手术风险。一般讲血管与面神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单纯接触、粘连、压迫移位、缠绕四种,其中单纯接触最简单,手术时间很短,手术风险也最小,而缠绕就困难的多,不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且手术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不同患者的手术时间就不同,而且随着病程延长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会逐渐加重,手术难度增加,因此早期手术就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面神经和听神经在颅内是伴行分布,所以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也会同时压迫听神经导致耳鸣甚至听力下降。微血管减压术的主要风险就是分离过程中对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剥离、牵拉导致一过性的面瘫或听力下降,但这种症状大多数都能恢复,不用过多担心,术后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与护理就可以了。了解血管与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就能了解手术风险
老王师傅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原来这几个月来,他的右半边脸总是莫名其妙地抽搐,想想自己既没有高血压,又没有糖尿病,一向很好的身体怎么会这样呢?到医院看了神经内科专家,都说是“面肌痉挛”,老王这就想不通了,自己这半边脸居然不受自己控制了?听医生说人的脑子里有一根神经叫面神经,主要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一旦这支神经的某部分被血管压迫,就会像老王这样不时地抽搐。神经内科医生说这个病要找神经外科医生开刀才能根治,如果保守点也可以吃药或针灸来减轻症状。老王师傅想来想去,觉得在脑袋上开刀太危险,于是就一直在神经内科医生这里配一些药吃,可是吃了一段时间并不见好转,在中医科针灸了几个疗程也未见效,虽说这半边脸抽搐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也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可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还是很大,老王一直喜欢和朋友打打牌,溜溜鸟,可是现在每次和老朋友聚会时,总是担心自己的病,结果越是紧张越是抽得厉害,以至于老王宁肯呆在家里看电视,也不要出去和人见面了,可是这对于喜欢交往的老王来说简直度日如年,老王思前想后,终于决定还是开刀来解除这困扰了他几个月的问题。出乎老王的意料,原来这个手术并不像他想得那么复杂,当然也就没有那么大的风险,手术大概做了一个多小时,手术一结束王先生就醒了,照照镜子并没有发现什么手术疤痕,原来这只是一个微创的手术,只要在患病一侧耳朵后打一个1.5厘米的小眼,在显微内镜下找到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之后,把神经和血管分开,然后垫上专门的垫片解除压迫就好了,简单地说,就是把血管从神经上移开。困扰了老王师傅几个月的病就这样消失了。现在老王的脸又重新恢复了自由,老王也恢复了往日的逍遥生活,怡然自得。知识小课堂一、什么是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是颜面运动神经系统的疑难病症之一。起病时多在中年以后,临床以女性多见,多数病人以眼肌的间断抽动为主,逐渐缓慢的扩散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部分。严重时半个脸痉挛,不能睁眼,可引起面部疼痛、头痛、耳鸣等症状。面部抽动经常在遇见陌生人时、在公共场所露面时发作明显,可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 二、面肌痉挛的病因:至今不明。主要学说有:①微血管压迫学说。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可能均由血管的机械性压迫所致。②面神经核功能紊乱学说。由于面神经受到各种慢性刺激,如慢性炎症,压迫等使面神经运动核内"异常的突触连接"开放,引起“局部的癫痫发作”。三、临床表现面积痉挛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多发生于一侧,两侧受累者少见。表现为:①阵发性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搐,大多从眼轮匝肌开始,以后逐渐波及至一侧包括颈阔肌在内的面部表情肌,额肌一般不受累。②病情进展缓慢。开始时抽搐较轻,短时即缓解,间歇期较长,以后发作逐渐频繁,甚至可出现病侧面肌强直性痉挛、睑裂闭合不全及嘴角向上提的"怪相"。晚期可发生同侧面肌无力。③面肌痉挛为突发性的无规律的抽动,患者不能自控,劳累等引起或加重。一次抽搐由数秒钟至几分钟或更长时间,间歇期随症状加重而逐渐缩短。严重者抽搐呈强直性,至患侧眼不能睁开,抽搐时患者常心烦意乱,影响工作学习,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④抽搐发作时面部一般无痛感,不伴颈部及肢体的抽搐。⑤个别可有头痛及同侧耳鸣,听觉过敏,患侧面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但无视力下降。四、治疗方法面肌痉挛的治疗包括药物、针灸、肉毒素注射等几种方法,效果均不理想。目前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成功率大于95% ,复发率少于5%。如果有面部肌肉抽搐,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应尽早到医院就诊,确诊后可考虑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温馨提问: (以下问题摘自李世亭主任的博客)问:我是一个未婚女性,手术后会不会导致我的脸部有其它变化?答: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首选方案,它不仅有效率高而且手术风险较小,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可以保留正常的面部外形和功能,但任何手术都并非绝对安全,在决定治疗方案前应该参考专家的意见。问:我患右侧面肌痉挛已经5年,2年前手术治好了,可是现在左半边脸又出现症状,如果我再次手术后是否还会复发?答:面肌痉挛术后每年有2%左右的复发可能,如果检查明确存在微血管压迫,仍然应该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是否患会复发取决于减压是否充分、垫片有否脱落以及血管有否遗漏等多种原因。问:我今年58岁,患有面肌痉挛已8年,请问现在手术能否治好? 答:因为面肌痉挛时间长了后,面部肌肉容易萎缩变形。手术解除痉挛后,两侧面部的肌肉外形依然可能不对称,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般都建议在明确诊断后尽早治疗。 问:我的一位叔叔外伤后出现面肌痉挛,能治好吗? 答:外伤伴发的面肌痉挛患者一般已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损伤,微血管减压术后虽然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治愈,但术后面神经的功能水平取决于外伤的程度,因此建议术后给予神经康复性治疗措施。问:我父亲两年前出现右半边脸疼痛,两个月前又出现了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是面肌痉挛吗?手术治疗能够都治好吗? 答:您父亲患的是“三叉神经痛伴发面肌痉挛”,实际上两种疾病的病因是一样的,都是血管压迫神经所致,这两种疾病手术治疗效果都非常好,可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一种手术可以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尤其好发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群。一旦患病,很难治愈,而且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有道是“病急乱投医”,由于缺乏足够的医疗常识和医疗信息,大多数患者常常是盲目求医,很难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不但延误病情,而且还因多次治疗无效,导致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事实上绝大多数患者依然在饱受疼痛的折磨。为了使广大患者了解三叉神经痛的相关知识,尽早摆脱疼痛的困扰,本期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教授就有关问题作科普讲解。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表现三叉神经顾名思义包括三个分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疼痛可以发生于一支或多支。眼神经痛分布于额、顶区;上颌神经痛分布于眼裂以下、口角以上的面颊区;下颌神经痛分布于口角以下的面颊区。三叉神经痛最大的特点就是颜面部的疼痛,发作无先兆,急来骤去,形似闪电,疼痛剧烈难忍,如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而且常常在上唇、口角、鼻翼、上腭或颊粘膜等部位存在特别敏感的区域(医学上称其为“触发点或板机点” ),轻微接触就可引起疼痛发作,因此为了防止疼痛发作,病人常常害怕谈话、不敢进食、刷牙和洗脸,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日常生活。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许多原因都可引起三叉神经痛,按照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常见病因有三叉神经根炎,颅底蛛网膜炎,颅底畸形,颅底肿瘤(胆脂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病因不明的三叉神经痛,常规的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也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种三叉神经痛绝大多数都是由于颅内血管的压迫所致,采用压迫血管减压的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因此有人也将血管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归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总而言之,依据目前的检查手段,绝大多数三叉神经痛都可以明确病因,这使根治三叉神经痛成为可能。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任何疾病的有效治疗都依赖于正确的诊断。同样,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必须明确这种颜面部的疼痛是否是真正的三叉神经痛、引起疼痛的原因又是什么?否则很容易病急乱投医,最终得不到满意的疗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面部出现的短暂、急来骤去、形似闪电的剧烈疼痛,疼痛发作时不敢用手按压,甚至为了不让疼痛发作,患者不敢洗脸、涮牙、言语和进食。根据这些特点就不难与偏头痛、颈椎病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口腔及五官科疾病引起的头痛进行鉴别。比如偏头痛是发生在头面部的一种搏动性头痛,以胀痛为主,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不等,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牙源性疼痛都有明确的牙齿疾病,疼痛发作与牙齿的活动明确相关,口腔科检查能明确诊断。再比如副鼻窦炎也可以引起颜面部疼痛,不过这种疼痛往往是持续性的,患者都有副鼻窦炎的病史,疼痛多不影响洗脸、涮牙、言语和进食。治疗前还需明确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目前主要依据核磁共振检查,常规的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明确有无胆脂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听神经瘤等,但不能显示血管压迫,而3D TOF核磁共振检查则能够明确显示有无血管压迫,甚至可以提示血管的来源,所以治疗前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核磁共振检查。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选择 评价一种治疗方法的好坏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疾病的治愈率,通过治疗后患者完全恢复正常,不需要再接受任何治疗措施,治愈率越高越好;(2)疾病的复发率,即在一定的时期内疾病重新发生的概率,复发率越低当然越好;(3)并发症的发生率,即由于接受治疗而产生的并发症的概率,当然是并发症越少越好。就三叉神经痛而言,目前临床上存在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大大小小的宣传报道都将起美化为最佳的治疗方案,作为非医学专业工作的广大百姓而言真可谓难辨其真伪,也很难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这里将临床上存在的一些主要治疗措施作简要介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措施通常分为两大类:1、病因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去除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真正病因,因此这种治疗措施有望获得疾病的治愈,但这种治疗的前提是已经明确了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所以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后颅窝胆脂瘤、脑膜瘤或三叉神经瘤切除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等。2、对症治疗:即主要针对疼痛症状本身进行治疗,如口服镇痛性药物卡马西平(得理多)、野木瓜、苯妥英纳、去痛片、散利痛等,中医、中药、针灸、理疗、按摩,药物局部封闭,射频热凝治疗,伽玛刀放射治疗等。所有这些治疗都可能使疼痛获得暂时的缓解,但由于没有去除疼痛的病因,所以患者不可能获得治愈,疼痛的反复发作和反复治疗就在所难免。对于一个具体的患者而言,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于自身的治疗方案,比如当疼痛症状很轻时可以选择对症治疗,当患者年龄很大不适合于接受手术治疗时选择对症治疗,当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而疼痛严重时,选择病因治疗以求彻底治愈疾病。由于90%以上的三叉神经痛都是由于血管压迫所致,微血管减压术又是有望治愈疾病而又保留三叉神经功能的治疗措施,所以下面重点介绍微血管减压术这一临床应用最多的治疗技术。微血管减压术的原理、疗效、优点与风险微血管减压术的原理:血管对三叉神经根的长期压迫可以导致神经根脱髓鞘,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微血管减压术就是将压迫神经根的血管(病因)与神经根分离后、移位并固定在远离神经根的部位,实现神经根的完全减压,获得治疗的目的。所以这是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有望彻底治愈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分为四种类型:立即完全缓解(手术结束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延迟完全缓解(手术结束后疼痛并不是立即缓解,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步减轻,但最终能够完全缓解)、明显减轻(手术后疼痛程度能够明显减轻,口服的镇痛药物量明显减少)和无效。总体而言,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的概率在90%以上,有效的概率在95%以上,无效的概率低于2%,与其他治疗措施相比这是目前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案。而且微血管减压术的长期疗效也较好,术后5年的治愈率仍然在85%以上,有效率在92%以上,术后10年的治愈率也在80%以上,有效率在90%以上。微血管减压术的优点与风险:虽然许多病人都会因为剧烈疼痛而迫切要求治愈疾病,但一提到手术总是担心害怕,总认为手术要打开颅骨,“要在大脑内开刀了”,最终往往不敢接受手术治疗,尤其是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更是如此。其实,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技术,至今已在临床应用60余年,而且手术并不是在大脑内部进行操作,而是在脑组织与颅骨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内进行手术,因此手术的风险是相当低的。尤其是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手术疗效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微血管减压手术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根治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案。其最大的优点是针对病因治疗、疼痛完全治愈率和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手术后有望保留三叉神经的正常功能。当然微血管减压术并非没有任何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压迫血管的多少、粗细以及血管与神经根的关系,一般来讲,病程越长血管与神经根的压迫程度越重、粘连越重、手术越困难、手术后三叉神经功能受到影响的概率增加,所以压迫血管的数量越多、血管越粗大、血管与神经根粘连越重都是增加手术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详细的数前评估、早期的手术治疗和娴熟的手术技术都是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本文系李世亭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此病多发于中年以后,最初常表现为一侧眼睑的阵发性抽动,以后可逐渐扩展到上下眼睑及半侧面部肌肉抽动,致使口角歪斜和睁眼困难,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尽管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十分成熟,但是,真正能够得到及时合理治疗的患者并不多。常见误区 1:认识不清。临床上很多病人即使到了疾病的晚期仍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面肌痉挛,更不知道面肌痉挛还能够根治。其实,依据面肌痉挛的典型症状病人是可以自己判断的。面肌痉挛的特征性表现为:以一侧眼睑开始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随着时间延长可扩展至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伴有口角肌肉抽搐最为常见,抽搐反复发作,自己不能控制,多在精神紧张和与人交谈时加重,严重者致使眼睛不能睁开,口角歪斜,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正常工作或学习。当然面肌痉挛还需要与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前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肌肉抽搐,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特发性眼睑痉挛(双侧眼睑同时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习惯性面肌痉挛(多在童年起病,以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为主要表现)以及手足徐动症和舞蹈病相鉴别。常见误区 2:误信偏方秘方。为了治疗面肌痉挛,很多患者偏听偏信什么秘方偏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还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有的还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曾经有一位贵州籍面肌痉挛患者,在患病的开始阶段,当地的一位算命先生说患者是由于已经过世多年的邻居鬼魂附体,要他在家花钱做法,否则将有不祥之灾,可是忙活了一阵子之后,患者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发加重。后来又听说山西有治疗偏方,就前去求治,在面部又是扎针、又是敷药,可是症状就是不见好转,绝望之余几乎放弃了求治的信心。一直到2006年,经当地在上海打工的一位邻居介绍才来到了上海,接受了微血管减压手术,彻底将困扰多年的顽症给根治了。其实,他患的就是最普通的面肌痉挛。常见误区 3:治疗方案选择不当。目前临床上存在的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医中药、注射肉毒素、封闭、微血管减压等,不同的方法疗效不同,适应症也不同。比如口服卡马西平或得理多虽然可以暂时减轻抽搐的程度,但不能将抽搐根治,而且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药物治疗只适应于疾病早期或者全身情况较差不能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再比如肉毒素注射,通过药物对神经的毒性作用来阻断神经传导,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而面瘫恢复后症状又重新出现,因此需要反复注射,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根治面肌痉挛,而且有可能导致永久性面瘫。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其缺点是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根治面肌痉挛,而且可能保留面神经的正常功能,因此微血管减压术已经成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常见误区 4:过分担心手术风险。其实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但是应该提倡的是在充分了解面肌痉挛发生的原理和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后,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面肌痉挛包括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两种,继发性面肌痉挛是指由于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血管畸形等颅内疾病引起的面肌抽搐,当然应该选择治疗原发疾病为主。而原发性面肌痉挛是指由于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神经脱髓鞘的结果,这在核磁共振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中已经能够证实,因此也只有将压迫血管移位才能实现面神经减压,这正是微血管减压术的原理所在,当然也是微血管减压术能够根治面肌痉挛的真正原因。其实,微血管减压术本身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在各大医疗中心已经得到广泛的开展,无论是手术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原来面肌痉挛是一种可以根治的常见疾病,希望正在忍受病痛折磨的面肌痉挛患者及早就医,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