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症是指肠道对食物中的乳糖不消化而引起腹泻或使原有腹泻症状加重。继发于腹泻的乳糖不耐受症在婴儿较常见,可使腹泻迁延。一般认为腹泻持续7天或7天以上的患儿要考虑到乳糖不耐受症。对急性腹泻后乳糖不耐受症患儿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才是恰当的,这个问题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不含乳糖的配方奶或饮食比含乳糖的配方奶或饮食可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症状。对继发于急性腹泻后的乳糖不耐受症患儿,较合理的饮食治疗措施为:①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母乳喂养,有尿布疹或体重增长不良时改用去乳糖配方;②配方奶喂养者应使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喂养3-4周后再过渡到普通配方奶,可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并能防止腹泻症状反复。
功能性便秘指不是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便秘。根据罗马Ⅲ分类,年龄不同诊断标准有所差异。1. 小于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下列2项条件,并持续1个月。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②能够自行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③有大量粪滞留史; ④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 ⑤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 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下水道。2. 大于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2项或以上,症状每周至少1次,持续2个月以上,但排除肠易激综合征。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②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③有大量粪滞留史或有与粪滞留有关的姿势; ④-⑥同4岁以下的诊断条件。 治疗上以饮食调整(如大量饮水、高纤维素食物、水果等),辅以药物治疗(如溶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助消化药、益生菌制剂、中成药等)。如直肠肛门动力功能检查提示肛门括约肌功能协调障碍可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适于大于4岁的儿童)。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甚至口咽部,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一系列食管内、外症状和(或)并发症,需作评估和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三类: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和消化道外症状。1 典型症状:呕吐为主,婴幼儿:溢乳、反刍;年长儿:反酸、反胃、嗳气、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严重者呕血、黑便。2 非典型症状:拒食/吞咽困难、上腹痛、胸痛、体重丢失或不增、生长发育不良、贫血、易激惹、夜惊。3消化道外症状: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反复肺炎、呼吸暂停或婴儿猝死综合征、喘呜、声音嘶哑、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口腔溃疡等。 如以非典型症状或消化道外症状来就诊的患儿,要引起临床大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