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是一个既定的社会习俗。近年来,手作为感染媒介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许多医院和医疗保健机构出台了有关手部卫生的建议和政策。但这些方案的实施受到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限制。为了避免感染或感染的传播,许多人都尽量避免在各种场合握手,但是,这样做可能会面临各种社会、政治、甚至是金融方面的风险。在当今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实用和节约的疾病预防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限制在医疗卫生环境中握手的法规与强大的手部卫生计划相结合,可以限制疾病的传播,从而降低与医院获得性感染和耐药性相关的临床和经济负担。握手禁令的制定和实施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握手和病原体和疾病传播之间的联系。同时应促进更健康的手势来代替握手,并且还需要广泛的媒体宣传和教育。一、文化背景握手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已经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古希腊出土文物表明,握手自其开始就是一个普遍的和平姿态,摊开一个人的手掌是诚实和信任的象征。这种开放式的手掌后来演变成握手这一现代表现形式。握手现在代表问候、和解、尊重、友谊、和平、恭喜、良好的体育道德或正式协议的达成。除了人际交往的意义,握手通常在商业或政治上也有很强的重要性。在医疗卫生领域,医师接诊病人的开始和结束都是握手。有研究表明,握手可以提高医生对同情和怜悯的感知能力。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握手有安慰和镇静的功效。二、传播传染性疾病1、问题的范围然而,医护人员的手可能成为病原体和疾病的传播媒介。尽管努力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医护人员的手仍可通过常规接触被污染。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在医护人员手中生存的时间各不相同。此外,手部相关的病原体传播可能会影响耐药性的产生。2、手部卫生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手部卫生早已被确认为防止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根本。手部卫生的改善已被证明与细菌定植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率相关。然而,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措施的遵守率下降到40%左右,病人和医务访客的依从性更差。此外,许多卫生保健机构采用的酒精类手部消毒剂,无法消灭部分病原体,其中就包括梭状芽孢杆菌。与此同时,不同的洗手方式和技术细节具有不同的功效。3、握手能传播病原体和疾病早在20世纪的医学文献中就已经提到了握手传染疾病的风险。多项研究表明,通过握手传播细菌的能力比外科病房的“撞拳头”要强。艰难梭菌芽孢(医疗环境出现腹泻的常见原因)可以通过握手来传播。而且通过握手传播的细菌比痰液中的细菌存活更久。4、从禁烟行动中吸取经验教训虽然吸烟相关的死亡率比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死亡率要大得多,但在医疗机构中禁止握手与在公共场所中禁止吸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吸烟已经成为人们习惯的社会行为。1954年,马萨诸塞州超过50%医生每天抽烟,1962年,美国42%成年人吸烟。同一时期,吸烟,肺癌和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变得越来越清晰。1964年,第1篇外科医师报告《吸烟与健康》中建议,禁止吸烟,虽然“这样的建议是不容易实现的”。鉴于那时吸烟文化的根深蒂固,接受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其次是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需要很多年。从此,香烟在北美大部分地区的公共场所被禁止使用,包括商用飞机、酒吧、餐馆和剧院,甚至大学的校园。2014年,美国只有约18%成年人吸烟,禁烟令保护了大约一半的美国人在工作场所免于吸入二手烟。去除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不仅仅要靠正式的禁令/法规,还需要广泛的媒体宣传和教育工作,以及有效替代品的推广,如尼古丁口香糖。三、替代性的问候手势鉴于握手的普遍社会/文化意义,应该考虑寻找实用的和替代性的握手礼仪。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教育宣传和有适当的标志,如:“握手自由区:为了保护您和您周围人的健康,请不要在此区域握手。握手的替代方式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世俗和宗教手势发掘。其中包括一些大家已经熟悉的手势(用张开的手掌,广泛用于非正式的问候),右边手掌放在心脏的位置(面临美国国旗时)。在远东地区,鞠躬象征着敬畏和尊重,但也有各种各样的世俗/宗教含义,可能意味着问候,谦卑,服从,道歉或祝贺。合十礼在南亚流行了几百年,通过日趋普遍的瑜伽练习传遍世界各地。通过将双手合十,放在脸部或胸部前,再加上头部微微前倾,这一姿态象征着尊重,还是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之间的宗教意义。在泰国,“拜”的手势功能类似。额手礼把右手掌被放在心脏前,微微鞠躬,这是穆斯林的手势代表问候和尊重。四、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病原体和疾病传播与握手之间的相关性。此外,鉴于握手根深蒂固的文化含义,一个合适的替代手势,可能需要采取广泛的媒体宣传和教育措施。鉴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和耐药性的巨大社会和经济负担,再加上手部卫生措施的成功,实施这样一个有前途的,直观的和节约的握手禁令是很有前途的。
继往开来发扬传统 再接再厉续写华章 ——纪念中国防痨协会成立80周年暨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主旨报告 http://www.zgflzz.cn/CN/column/item116.shtml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道,女士们、先生们:金秋十月的成都,绿树成荫、百花飘香。今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这曾是九朝之都、有着“蜀中江南”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共同见证中国防痨协会,跨越2个世纪的厚重历史,回忆她传承了80载的成就,祝福她更加璀璨的未来!在纪念中国防痨协会成立8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防痨协会向莅临大会的海内外专家、朋友,中国防痨协会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事,和工作在结核病控制、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同道,以及长期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界朋友、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向长期以来为中国防痨协会的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历届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专兼职工作人员,全国各地6785名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30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离退休老同志,仍在为控制和消除结核病继续艰苦奋斗的全体同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中国防痨协会的发展、为我国乃至全球结核病防治做出的杰出贡献!一、80年艰苦创业,80载风雨征程在那曾有“十痨九死”之说的年代,中国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痨病,上海各界有识之士于1933年10月2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防痨协会。当时,中国防痨协会被誉为“防痨先锋”和“在痨祸蒙罩下的‘东亚病夫’民族内发出了一线曙光”,协会成立后,迅即成为全国防痨工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早期工作主要是募集资金和开展防痨知识宣传和社会动员。中国防痨协会连续3年召开征募大会,征集会员和募集经费,得到政府要员及各界名人的积极支持;在全国发行“新年防痨章”(即资助邮票)募集资金支持防痨工作;发布“敬告国民合作抗痨书”;在电台讲解痨病预防和疗养知识;自编《防痨歌》在举办宣传会时诵唱;编写出版《肺病指南》、《肺病预防法》、《肺病疗养法》免费赠送大众;为市民半费作X线胸部透视;举办防痨展览会等以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1935年中国防痨协会与上海市各机关团体联合发起第一次“劝止随地吐痰”运动。协会建立多所以“救济病贫”为目的的诊所,为2000多人免费诊治,并聘用护士,每日进行病家访视。鼓励各个省(市)成立地方防痨协会,并取得进展,1949年已有18个省(市)建立了地方防痨协会。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协会活动被迫停止,在吴绍青总干事的努力下,1948年协会重组并恢复活动。中国防痨协会虽然是全国性组织,早期的活动主要局限在上海,地方防痨协会的工作也多限于大中城市。各地防痨协会建立的诊疗所、门诊部、疗养院是当时最主要的防痨力量,在防痨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50年中国防痨协会总部迁至北京,接受卫生部直接领导,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性、群众性的学术团体,裘祖源接任总干事。1958年中国防痨协会成为中国科协的第一批团体会员,接受中国科协的领导,挂靠卫生部接受业务指导。1966年中国防痨协会再次中断工作,直至1978年国务院以“国发〔1978〕210号”文件批转卫生部《关于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国防痨协会才重新走上复兴之路。1984年,内地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建立了地方防痨协会,会员总数已达50 600名。1989年,中国防痨协会成立了9个二级分支机构,包括4个专业委员会和5个工作委员会,协会的组织框架逐步完善。2012年中国防痨协会通过民政部评估,被评为4A级国家科技社团。80年间,中国防痨协会组建了10届理事会,先后由牛惠生和陆伯鸿、颜惠庆、黄鼎臣、阚冠卿、戴志澄、张立兴、端木宏谨、王撷秀担任理事长,还有卢永春、吴绍青、裘祖源、郭德隆、何穆、吴霁棠、王德理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结核病专家也曾在中国防痨协会担任过要职,他们都为中国防痨协会的建立、恢复和发展,为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起步和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二、80年不倦追求,80载薪火传承以曾经在中国防痨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总干事、副总干事、常务理事的卢永春、吴绍青、裘祖源、郭德隆、阚冠卿、吴霁棠等为代表的我国近代防痨工作的启蒙者和先驱者们,为我国防痨事业的发展,竭尽毕生之精力追寻与探索,留下了他们永远清晰的足迹和造福人民的不朽贡献。他们追求真知的执著、为了人民的忘我精神,以及创建的理论、方法、技术的精髓一直传承至今。1929—1937年间,卢永春撰写的我国近代最早的结核病专著《痨病论》共刊印5版,并在中国防痨协会主办的杂志《防痨》上连载。193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第一卫生事务所开设结核病门诊,裘祖源将公共卫生理念引入结核病防治,组织实施团体检查、患者登记、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地段防痨的形式进行患者管理、家庭访视、指导休息和营养、督促治疗、家庭隔离、痰液处理、餐具消毒、接触者检查、按期复诊等,这些实践为我国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不住院患者提供了基本方法。1949年,“早发现、早治疗”已成为主要技术策略,裘祖源、吴绍青、郭德隆、阚冠卿等提出并身体力行,推动了团体防痨、集体自办疗养室、大力推行卡介苗接种等主要防治措施,带动了全国结核病防治的发展。1952年,郭德隆等开始探索结核病患者不住院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957年中国防痨协会根据“第十四届国际防痨大会”对不住院治疗的讨论,撰文综述刊载于《防痨通讯》,传播新概念。还通过办培训班、召开专题学术会议,大力推广不住院治疗,不住院治疗逐渐成为给结核病患者提供治疗的主要方式。全面推行不住院治疗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直至今日仍是全球及我国采用的主要方法。1952年,吴绍青等成功组织了国产异烟肼的研制、生产、临床试验和推广使用,我国开始步入“结核病化疗时代”。1963年,中国防痨协会、中华医学会召开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制定并推荐了由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组成,疗程为12~24个月的“标准化疗方案”,该化疗方案在全国普遍使用30余年。抗结核化学治疗的广泛应用,是我国早期结核病疫情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1978年,阚冠卿、张立兴、屠德华等在北京进行了“不住院全面监督化疗”的实施性研究,初治涂阳患者“全监化疗”(现称“直接面试下督导化疗”)率达85%以上。阚冠卿强调,发现和治愈痰涂片阳性患者是控制传染的有效途径,优先发现与治疗新发涂阳患者,把因症就诊、痰涂片检查作为患者发现的经常性手段,不住院全监化疗是主要的治疗管理方式。他不辞辛苦,在全国广泛巡讲,传播新概念。1979年,中国防痨协会、中华医学会在“全国结核病防治学术会议”上,推广北京的成功经验和理念,“全监化疗”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实施。1994年,阚冠卿和张立兴由此荣获Franz Redeker奖。1975年,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进入我国。1978年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严碧涯、李拯民等组织“全国结核病短程化疗协作组”,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短程化疗方案研究,先后持续了20余年,该研究成果对我国短程化疗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自1980年起,辽宁、天津、黑龙江、北京等少数地区在本地防痨协会专家领导下开始采用短程化疗。1986年,中国防痨协会与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联合在吉林市举办“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集中讨论了短程化疗的应用和推广、病例发现方式等2个问题,短程化疗开始在其他地区应用。这些工作为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在我国全面引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8、1984、1991年,卫生部在柳州、成都、泰安先后召开了3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下发了3个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强调政府责任、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推动落实。国务院以“国发〔1978〕210号文件,批转了卫生部《关于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的报告》,1991年又发布了《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我国结核病防治从以专家为核心、以专业技术为支撑、专业机构为主,开始进入政府主导,汲取国内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强调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动员全社会参与,落实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时代。中国防痨协会秉承章程和宗旨,开展了大量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全国、国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传播分享国内外新理论、新研究成果及成功经验1963—2011年(其中1966—1976年停办),中国防痨协会举办了27次全国学术会议。1991—2012年各专业委员会召开22次专题学术会议。各类会议内容广泛,涵盖了结核病防治、临床、基础研究、健康促进及相关学科。每二年召开一次的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大会己成为中国防痨协会的品牌,成为展示国内外结核病及相关领域新进展、新成果、新信息的重要平台。历次全国学术大会均邀请国际著名专家作报告,荟萃国际前沿发展。大会内容涉及全球及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技术;结核病防治难点与热点;新诊断技术、新药、新疫苗研究与推广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代表踊跃参加,规模为800~900名左右,本次大会有1737名参会代表,其中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结核病工作的专业人员达1421名。“早期、规则、全程、联合、适量”合理抗结核治疗五项原则,“重点检查、查出必治、治必彻底”,“INH、S、PAS三药12~24个月的标准化疗方案”,不住院化疗、两阶段化疗、间歇疗法、短程化疗、全监化疗(后称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结核病实验室规范、各类定义,结核病控制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国家结核病规程的概念(NTP),世界卫生组织DOTS五要素策略等,这些全国学术大会及专题学术会议的学术成果及先期引进的国际研究成果、世界卫生组织策略等,大部分被作为技术策略采纳或纳入国家结核病控制规程。中国防痨协会承办了2次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区域学术会议。1990年,“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第16届东方地区学术会议”在北京香山召开,830名代表参加会议。这是中国防痨协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办防痨专业国际学术会议。2009年“第二届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亚太区学术大会”及“2009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大会”同时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12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第一位中国结核病防治形象大使、著名歌唱艺术家彭丽媛参加了开幕式并发言。本次会议期间,我会支持并协助美国国际结核病研究中心,与我会同期在成都召开“国际结核病研讨会”,共31名来自美国、韩国、英国、南非等国家的专家参会,中国防痨协会有5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2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外方有5名代表在我会的临床、基础专题会上作了报告。中国防痨协会还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承办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邀请国际著名专家来华讲学,参加国际结核病及相关学科专题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与韩国防痨协会建立互访关系,与日本合作举办了中国结核病研讨会,德国中央结核病协会资助中国学者到德国学习访问等。这些活动,加强了中国防痨协会与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及世界各国的联系。(二)着力提高协会主管的杂志质量,编写、出版大量结核病相关的书刊、手册、指南等1934年,中国防痨协会成立之初,在上海创办出版会刊《防痨》。《防痨》2次停刊、7次更名,于1991年定名为《中国防痨杂志》至今。1979年复刊以来共组建了七届编委会,多年来《中国防痨杂志》坚持办刊宗旨,加强期刊社建设,调动杂志社工作人员积极性,团结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编委,不断提高出版频率和刊载容量,杂志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广大防痨工作者发表学术观点、交流防痨经验的主要平台。目前,《中国防痨杂志》单期页码为72页、年载文190篇左右,资金资助研究论文比例明显增加。2012年《中国防痨杂志》的核心影响因子为0.911,在同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在1994种核心期刊中排名174位,较2011年提升了294位。核心总被引频次为1507,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同类期刊中排名第3位,在1994种核心版期刊中排名第428位。综合评价总分61.0,在同类期刊中排名第2位,在1994种核心版期刊中排名第265位,较2011年提升266位,其他评价指标都有明显上升。1995年,中国防痨协会与国际防痨联盟达成协议合作出版《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中文版)》,并给予部分资助,颇受国内同道欢迎。2012年该刊更名为《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7月创刊号正式发行,得到了专家教授们的鼎力支持和各方面的关注,论文总体质量不断提升。《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被收录在《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其影响因子为2.422,有望在2014年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三)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科普作品评奖等活动中国防痨协会成立时的第一份《章程》宣称成立中国防痨协会的目的是“以健康民众体魄、预防痨病发生为宗旨”,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从协会成立时起就是中国防痨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结核病日”,1996年3月22日卫生部与中国防痨协会联合在北京召开首次“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新闻座谈会,中国防痨协会印发宣传材料10万份。从此,每年的3月24日成为防痨科普活动的重要平台,卫生部、中国防痨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联合举行了7次主题各异的大型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我会编印了《防治结核,人人有责》、《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要点》、《预防结核,健康生活(结核病防治知识问答)》等宣传品,分送各地。1935年,中国防痨协会在上海举办防痨征文活动,并评出一、二、三等优秀文章,给予奖励,这是我会最早的科普宣传作品评比表彰活动。1982年,我会在长沙召开了“全国防痨宣教经验交流和表彰大会”,这是中国防痨协会首次大规模地专题表彰防痨科普作品和科普工作人员,后被列为第一届科普表彰活动。1984年4月,中国防痨协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后,有力地促进了科普工作的开展,至今已进行了19次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音像、美术、摄影、招贴画、折页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些活动拓宽了结核病科普工作者的视野,提高了科普工作水平,巩固了科普队伍。(四)积极组织全国性培训,加强防痨队伍建设解放初期全国专业防痨医生不足200名。1950年1月中国防痨协会总会由上海迁至北京,时任总干事裘祖源非常重视培训防痨骨干。从1950年开始,中国防痨协会协助卫生部举办了5期防痨医师进修班,编印了《防痨医师进修讲义》。1954—1956年,中国防痨协会裘祖源、蔡如升先后在北京主持举办了3期防痨骨干学习班和防治所长研究班,9期防痨短训班,为全国各地建立、健全防痨机构和推广卡介苗接种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防痨协会重新恢复活动后,1979年举办了“全国防痨骨干培训班”,1980年举办了肺结核不住院化学疗法学习班,1981年中国防痨协会先后编印了《全国结核病不住院化学疗法学习班讲义》、《肺结核病不住院化疗讲义》。1981年以后,中国防痨协会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个,其中“现代结核病控制理论与实践培训研讨班”连续举办16期,每期学员均保持在200名左右,培训班迎来、送出一批批基层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业务骨干,不断为中国的防痨事业增添活力。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2009年出版了专用教材《现代结核病控制理论和实践》。为响应中央有关支持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号召,协会从2000年开始针对西部地区制定了优惠政策,每省、自治区资助2名学员的培训及食宿费用,减轻地方负担,这项优惠政策一直持续至今。民政部对此极为赞赏,认定此项活动是中国防痨协会的特色活动。(五)参加或联合主办全国和地方重要防治活动,并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全国的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卫生V项目”、“卫生X项目”、“全球基金项目”、“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项目”等;重大技术政策出台前的论证与试行,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督导,国内外联合督导,大型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支持、参加地方防治工作,“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研究。(六)为全国防治工作出谋划策中国防痨协会内不同专业的专家,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规划及法规论证与制定,防治体系、人力资源、技术政策、技术措施研讨,防治活动及项目结果评估等工作。中国防痨协会及专家围绕国家结核病规划、相关实践和科学研究,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七)承接卫生部、国家结核病控制中心委托项目;自主申报国际、国内结核病相关项目;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热点问题调研;作为第三方进行新技术评估等中国防痨协会有多位专家在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任职。如担任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秘书长、结核病分会主席、领导委员会成员,及远东区主席、亚太区主席、亚太区秘书长,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结核病专家咨询组、遏制结核病技术支持组(Stop TB Technical Assistance Group)、耐药结核病核心组成员。他们应邀参加全球各类会议及学术会议,参与技术政策的制定、介绍中国的成功经验,指导发展中国家工作,为全球结核病防治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各个组织和团体的充分肯定。他们还向全世界传播了中国人励精图治、矢志不渝与结核病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中国防痨协会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科技人才成长提高、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与推广。通过学术会议、培训、刊物、巡讲、专访、宣传活动等,搭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全方位介绍、引进和推广新观点、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坚持把协会办成科技工作者之家,团结和组织广大会员、科技工作者,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结核病的危害。中国防痨协会在与结核病持久斗争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结核病防治的重要力量。三、继往开来发扬优良传统,再接再厉续写精彩华章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0—2010年我国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下降50%,结核病死亡率下降80%,提前5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全球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多次受到WHO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赞扬和表彰,这是全国同道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中国防痨协会80年的风雨雕琢、砥砺奋进也尽显其中。80年间,我国防痨工作者以大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从事救死扶伤、扶危救困的神圣事业,挽救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和家庭完整,涌现了一批批高风亮节的防痨斗士,收获了一个个科学研究与防治工作的硕果。各个时期防痨界能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和感人事迹,不同年代广大防痨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和出自心底的防痨情怀,贯穿了80年的悠悠岁月。中国防痨协会80年的光辉历程,完整记录了我国当代结核病防治史,真实见证了我国平凡而伟大的结核病防治事业。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中国防痨协会成立80周年,纪念的是中国防痨协会80年的艰苦创业与风雨征程,纪念的是成绩与贡献背后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缅怀为我国结核病防治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前辈结核病防治专家学者,铭记为抵御结核病对人民的危害而做出贡献的各界仁人志士,弘扬那些默默无闻全身心投入辛勤工作的普通防痨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关心身边结核病患者和他们家庭的艰辛,更要不负明天——肩负起让人民不再承受结核病痛苦的重任。面对结核病的新挑战,我深信中国防痨协会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充满活力,奋力前行,以崭新的风貌、良好的作风,引领全国防痨界同道众志成城,永葆拼搏、进取,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为更好地应对耐多药结核病、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和流动人口对结核病防治的挑战,为全球消除结核病的目标,为彻底消除结核病对我国人民的危害、为中国梦的实现继续做出更多的贡献。中国防痨协会将加强自身建设,抓住政府转变职能的机遇,承接并出色完成政府移交的任务。我坚信在中国防痨协会百年华诞之际,将会为全国防痨科技工作者带来更多的骄傲和自豪,为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为向往更美好生活的同胞带来更多的福祉和惊喜。让我们一如既往共同奋斗,实现防痨人的梦——迎接一个没有结核病的世界! 2013年10月11日于成都 作者:王撷秀
肺癌患者只要有手术条件,应该实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只是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大多数肺癌患者手术后都需要辅助化疗。 1、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是单纯的肺部疾病。手术只是解决了肺部的最突出问题,但对全身的问题只有通过化疗等来解决。 2、肺癌是一种细胞突变的疾病,尽管手术已经切除了肺部的主要病灶,但对于散步全身的零星的癌变细胞是无能为力的,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杀灭他们,是病人能够更长时间生存。 3、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使更多的患者得到益处。实践证明,肺癌术后辅助化疗对提高生存率有益处,尤其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 4、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目前一般推荐使用长春瑞滨+顺铂方案,或者多西他赛+卡铂方案,毒副作用较少,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5、肺癌患者在辅助化疗的同时可接受免疫治疗,对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好处。 6、对于有经济条件的患者,同时可选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从多个途径抑制肿瘤的发生及发展。 7、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胜任的,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住院用药,带化疗方案自行化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可能不仅不能带来好处,甚至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8、对于化疗药物的用量,同未行手术治疗的剂量有一定区别,且与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有关,也与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最好是得到胸外科医生的指导,如果有可能,可在开展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肺癌中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