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心情烦躁,可能是由于压力大所致,也可能与负面事件有关,也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内分泌紊乱导致。如果是持续时间不长、对生活影响不大,可以通过适当转移注意力、和好朋友倾诉、寻求父母的安慰的方式进行缓解,若是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生活,或伴随明显的自杀、自残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心理医生明确诊断,指导进一步治疗。1、压力过大:现在的社会竞争剧烈,很多人面对巨大的压力,由此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如悲观、消极、容易落泪等。适度的压力带来动力,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加对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可能会出现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心情烦躁,这时候建议适当休息,调整压力,给自己放个假,或设定合理的目标与理想,由此减轻压力和痛苦;2、负面事件:如果遇到一些负面事件,如家庭纠纷、辞职、成绩下降等,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应激症状,并伴随情绪低落、焦虑、身体不适等问题。如果因为负面事件而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心情烦躁,一定要积极应对应激事件,适当倾诉,并学会放松身心,如深呼吸、适当运动、旅游等。必要时需要学会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倾听他们的建议、并获得情感支持,会有效缓解负面事件带来的情绪问题;3、抑郁症:抑郁症多与遗传、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与落泪,严重时会出现悲观消极、不想活、想自杀等问题。如果出现抑郁症引起的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心情烦躁,一定要及时寻找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及时治疗和干预。如果抑郁症的病情严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文拉法辛等;4、焦虑症: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总是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无法安静下来,伴随身体不适,如头痛、出汗、震颤等。焦虑症会引起病人总是胡思乱想,而且对危险有夸大、灾难化的倾向,对未来总是充满了预期性焦虑,多伴随烦躁情绪,严重时易激惹。如果是焦虑症引起的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心情烦躁,一定要及时就诊,服用抗焦虑药物治疗,比如劳拉西泮、文拉法辛、坦度螺酮等;5、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如性激素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会出现心情烦躁、总觉得心里堵得慌,伴随各种躯体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心里发堵等。如果是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心情烦躁,一定要及时抽血化验、明确诊断,然后服用药物调节内分泌,如甲亢患者服用甲酰胺咪唑。此外,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心情烦躁,也可能跟年龄、性别相关,如女性的更年期、男性的中年危机等,都可能会出现这一些症状。这些问题需要积极应对,适当转移注意力,及时寻求家人、亲友的帮助,不能将负面情绪压抑在心底,不懂得表达和倾诉。此外,一定要适当的参加人际活动,多一些有氧运动,规律作息,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尚未找到发病的原因及机制,治疗方法也不尽人意。北京回龙观医院陈大春教授与301医院凌志培教授在CCTV-10健康之路从不同的角度对强迫症的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讲解,详见视频:http://tv.cntv.cn/video/C10606/34588c48c27e4d14150b43800bde4875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 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痴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 网络成瘾者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网络成瘾者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到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一、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二、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三、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网络成瘾是可以治疗的,一般治疗时间为3个月左右,80%的患者都可以通过治疗摆脱瘾病。
睡眠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有许多复杂因素引起,首先要积极消除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除此外要进行以下调节:一、改变生活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的最简单方法之一。这包括改变睡眠时间和地点,改变饮食习惯以及保持积极的态度。保持每周7天定期起床和睡觉,避免白天小睡也很重要。二、睡前避免思虑过多,否则心情烦躁,无法入眠。三、睡前不能进行剧烈的活动,要尽量平静,这样才会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心情。四、药物治疗。如果偶尔失眠,我们建议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但严重失眠并且影响正常功能,则需要服药治疗。因催眠药物都有一定成瘾性,应根据患者情况,权衡利弊选择。目前常用的催眠药物主要分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包括地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马来酸咪达唑仑、阿普唑仑等。非苯二氮卓类的安眠药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在使用这些药物钱,需要在精神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任何安眠药都有成瘾性,连续服用4周以上都会成瘾可能,所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服用方法及时间。
心烦易怒脾气暴躁是一种情绪异常或情绪失控,如果偶尔出现则可以在正常人群中,可能与出现应激事件有关(比如失业,失恋,沮丧等重大的生活事件)。但是如果经常出现上述症状,而且影响自身或周围环境,可能是精神症状的表现,许多精神障碍可以出现心烦易怒脾气暴躁失眠,比如抑郁症,当抑郁症患者出现心烦、易怒、脾气暴躁时,其实是激越性抑郁的一种临床表现,这种抑郁症常常表现为,脑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在行为上表现为烦躁不安,紧张激越,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不稳,变得异常暴躁,甚至对亲人大打出手。这与人们普遍认识的抑郁症中闷闷不乐、悲观厌世所不同,也常常被人所忽略,甚至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延误治疗。激越性抑郁的患者在抑郁症中属于程度较重的一种,需要专业临床医生的治疗与干预。其次心烦易怒脾气暴躁还可出现双相障碍患者中,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与许多疾病有关系,也可是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是需要专业人士的诊断。
所谓胡思乱想是大脑不受自身支配,总是想一些不愉快的,负面的想法,导致出现疲乏、烦躁的感觉,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偶然的胡思乱想,可以出现在正常人群中,但是如果长时间,频繁出现胡思乱想,而且严重影响我们正常生活或自觉痛苦,那就需要及时就医,搞清原因。对于非精神疾病引起胡思乱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练习来减轻以上行为:一、呼吸练习,通过把注意力放在你呼吸的规律上,控制我们的呼吸节律,减轻胡思乱想。二、想象,想象是冷静头脑和减少焦虑感和紧张感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一个简单的想象练习让你的头脑想象出一个“特别的地方”,一个你能够感到安全,离开恐惧的地方。三、正念,正念是一种起源于佛教冥想的技巧。它在冷静焦虑和集中注意力方面尤其有效,同样对缓解胡思乱想也非常有效。具体实施的方法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如果是精神障碍引起胡思乱想,则需要尽早看精神专科医生。
最近有媒体报道,上海一产妇把5个月大的女婴从5楼抛下,自己随后纵身跳下。悲剧发生后,家属回忆她在坐月子期间就开始心情不好、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爱发脾气,埋怨丈夫和婆婆。 在我的门诊中,这样的病例虽然不常见,但经常会接诊到妇女在孕产期出现情绪问题。但大家是否关注过,女性的这些表现可能是一种危险预警信号呢?上述案例出现的情况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扩大性自杀。这起悲剧的背后的“元凶”,正是孕产期抑郁。孕产期抑郁主要是指女性在怀孕直至产后4周这段时间出现的抑郁。包括妊娠期抑郁和产后抑郁。孕产期抑郁的发生率很高,妊娠期高达70%的女性出现抑郁症状,10%-16%满足重度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对在产后抑郁来说,在分娩后的第一周,50-70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的产妇羁患抑郁障碍,孕产期抑郁出现对母亲、家庭和发育中的孩子都有潜在的长期不良后果。 发生的原因:孕、产妇容易被抑郁“盯”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物学因素一个是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包含 1,体内激素水平的断崖式下降 2.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 3.家族遗传史心理社会因素包含 1.分娩因素 包括分娩前恐惧和分娩并发症 2.孕期压抑 3.对宝宝的过度担忧 4.不适应角色转换 5.不良的生活事件 6.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 7.夫妻关系不融洽或不好 8.婆媳关系不融洽或不好 9.家庭经济紧张 10.孩子喂养方式 11.人格较弱或神经质特点 12. 高龄产妇 13.孕期健康教育缺乏等。比如:很多女性朋友突然做了母亲会一时有些不适应,这其实主要是由于不够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常充满兴奋,但更多的是无助,感觉到不能适应产后生活,为了给宝宝喂奶无法睡一个安稳觉,总是担心宝宝受热受凉,精神时刻紧绷;坐月子又长期不能出门,身材恢复慢,整个人变得疲惫不堪。其实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产后抑郁的诱因。那宝妈们有哪些表现时,可能是孕产期抑郁呢?我们这边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迹象: 有四个比较容易识别的迹象,即:哭、困、怨、伤。“哭”是指孕、产妇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出现心情不好,想哭,整日高兴不起来。“困”是指孕、产妇的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或早醒,很难通过“补觉”恢复。“怨”是指孕产妇终日怨天尤人,觉得所有人都对她不好,甚至觉得自己没有用。“伤”是在心情不好前体下,责备自己的时候有伤害自己、或者伤害新生儿的想法,少数人甚至会付之于行动,即所谓扩大性自杀。出现所谓三自:自责、自罪、自杀。 “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症”!新妈妈如何 才能安全过渡?我们也要给宝爸宝妈一些日常建议 给宝爸的建议:妻子第一位,孩子第二位 来自丈夫的情感支持,是家庭支持系统里最重要的一环。孩子出生后,家庭里已经有很多长辈在关注孩子了,丈夫关注的重心,应该放在妻子身上。“情感支持”,这话听着虚无缥缈,实际上简单有用。新手妈妈身体虚弱,心理脆弱又缺乏经验。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是她们的烦恼之源。丈夫的支持,就体现在多照顾孩子、多料理家务,让妻子可以从琐碎的家务事中脱身,专心休养。丈夫的情感支持,应该建立在了解妻子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多站在妻子的角度,预测产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尽量去避免,别等到问题发生之后才去处理。比如,有些产妇属于完美型性格,最好别让她跟婆婆住在一起。这类女性事事都追求做到最好。可怎么喂孩子、怎么带孩子,她跟婆婆总会有不同意见。她既不想跟婆婆产生冲突,又不愿按婆婆的方法做,心里憋闷委屈,就容易出心理问题。有些产妇性格内敛,心里有话也不会主动表达出来。这时,丈夫需要主动询问妻子,及时了解她想得到什么帮助、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给宝妈的建议:主动开口,说出你的需求 产妇,要注意自身的心理调适,也应该正确认识‘被忽视’的现状:家人并不是故意忽视你。而是孩子生命还很脆弱,多一些人给他呵护、照顾,没什么不好。”此外,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家人“理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期待家人主动过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管有物质的还是情感的需求,都应该主动表达出来。女性产后多到户外走走,晒晒太阳。“运动和清新的空气,都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阳光的照射,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也能改善抑郁情绪。” 最后一点,孕产期抑郁重在预防。首先,在怀孕前或发现怀孕后,要调整心态,做好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环境准备)。生育是全家的大事,一定要做好计划。那种毫无准备的突然怀孕肯定是孕产期抑郁很高风险因素。其次,和睦的家庭环境是防止孕产妇抑郁的重要环节。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关系(婆媳关系比较紧张,可有母亲来照顾、伺候月子)第三,孕产妇要健康饮食,并且注意适度锻炼。第四,如果孕、产妇既往有过抑郁的病史,要提前向医生咨询,做好相应的准备。总而言之,孕产期抑郁虽然看似可怕,但只要应对得当,也能变得平和度过. 出现孕产期抑郁应如何处置:如果症状比较轻,通过自我调整,家庭关爱可以缓解。如果症状严重,特别是出现自伤、自杀或扩大性自杀的迹象,要立刻寻求医师的帮助(如药物治疗、住院治疗等)。治疗原则:同普通抑郁症,但要考虑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急性期经过住院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进入到稳定期,这时候会居家康复,家属在看护患者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虽然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并不常见,但毕竟还是有一部分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会出现,因此进行一些防护很有必要。首先,作为家属,作为监护人,要了解一些精神卫生知识和概念,提高自我防御能力。要从思想上提高防范意识,也就是所谓的风险意识。有了这个意识,知道了他有这种可能性,才能采取一些主动的措施。提高防范意识,是降低病人攻击、暴力行为最主要的手段。第二,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波动,观察病人最近的生活起居,生活习惯,情绪变化,睡眠质量及服药情况等。第三,观察病人最近的工作、学习,与外人交往能力怎么样。给病人树立信心,消除思想顾虑和自卑心理,增强适应及自我调节能力。第四,鼓励患者更好的去适应社会节奏、承担家庭责任,尽可能去寻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文娱活动。杜绝饮酒、控制吸烟、注意劳逸集合、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态平衡。第五,观察病人服药情况,监督病人服药依从性,让病人养成规律服药的好习惯,自觉、主动服药。如果病人最近不怎么服药了,你看到他的药瓶子很长时间没有动,或者药的剂量明显的变少,这些因素提示我们患者病情有波动的可能性。第六,要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妥善处理,要与医生时常沟通,保持联系,由医生根据病情变化指导调整服药剂量。一旦发现有病情有复发迹象,应立即就医。
大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误区很多,比如说得了精神疾病的人容易暴力伤人,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精神分裂症伤害他人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到1%,也就是说,大部分病人是不存在暴力事件和伤害他人的。只有极小一部分人会出现这类情况。暴力行为不是精神分裂症自身的症状,出现暴力行为,多半是受症状的支配,失去自我控制,或者患者确实可能遇到了一些困难,无法自我控制。大部分的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伤害别人比例并不高,更多的是伤害自己,所谓的自伤、自杀、自残。据统计有5%-6%的精神分裂病人会自杀成功,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概有20%的病人,会在其一生里面出现自杀未遂。有自杀意念的人或自杀想法的人,比例就更高。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伤害他人的现象真的不是很多,更多的是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有很多因素,第一个因素可能是得病以后抑郁了,之所以会产生抑郁,一个是可能来自环境的压力,比如社会歧视,即使病情痊愈回归社会后不被社会容纳和他人理解、包容。再有患者患病以后可能面临失去了工作,还有失恋,甚至失去家庭,从而会导致这种抑郁的情绪或抑郁症状从而产生自杀行为。还有就是患者自己对疾病不认可而带来“病耻感”,自己认为不是正常人,觉得没有办法见人。第三,抑郁症状本身就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之一。特别要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在发病的高峰期,伤害自己、自杀的行为反而不高。症状控制下来了,回到社会上,回到家庭,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被社会所接纳,不被大家所尊重和理解,这个时候他觉得他不是一个有用的人,会采取自杀的行为。为了防范患者伤人或伤己行为发生,作为家属要明密切观察病人情绪、行为、睡眠及服药情况。作为整个社会要关注,要理解,要包容精神病患者。如果病人出现伤己的情况,要及时拨打心理热线或者拨打急救电话,挽救病人的生命,要阻止悲剧的发生。对于大众要进行更多科普宣传,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有一些行为,思维方式不为大家所理解,但那时是精神症状,患者也是身不由己。通过积极综合治疗可以很好控制异常行为,恢复理性。大众要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理解他们的痛苦,专业机构通过有效的持续治疗来缓解他们的症状,让病人尽快地更好地恢复理智,过正常人的生活。
精神分裂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个人会有两个灵魂?如何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他有那些症状,如何进行治疗、护理,如何走出个人的世界,回归社会?观看下列节目访谈,希望能解决您心中的疑惑。http://v.people.cn/n1/2019/1010/c14644-3139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