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酒精消耗量的增加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有低龄化的发病趋势。它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以40-50岁最为常见。酒精性脂肪肝多见于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过去认为以女性为主,近年来认为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当。一般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脂肪肝的发病率越高,主要病因就是营养过剩和酗酒。所以脂肪肝又被称为“富贵病”。而在一些贫穷地区,由于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也会引起脂肪肝。因此,脂肪肝不只是胖子的专利,瘦人也可发生。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脂肪肝。正常肝脏中的脂肪由以下几种成分组成:50%磷脂、20%甘油三酯、20%游离脂肪酸、7%胆固醇和3%胆固醇酯。肝脏中所含的这些成分,如果比例正常,肝脏就能正常的行使功能,就是一个健康的肝脏;如果比例失常,就有可能是肝脂肪代谢已发生障碍的表现。我们正常人的肝脏中脂肪含量仅是肝脏总重量的3%-5%,如果肝脏内的总脂肪量蓄积太多,超过5%,或肝组织形成脂肪化达到50%以上时,就是脂肪肝了。 临床上,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过量饮酒、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营养不良、某些毒物和药物及遗传病等。其中,前四点最为常见,有时几种因素并存。此外,还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关:(1)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总吃大鱼大肉,进食过多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2)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经常不吃早餐、睡前进食、过量摄食及喜欢吃零食等。(3)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睡懒觉、多坐少动、过多看电视、熬夜打麻将等。(4)精神萎靡、生活散漫等。 脂肪肝病人大多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不适等感觉。不同原因所致的脂肪肝,其病程和预后也有所不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相对较长,一般呈良性经过,但有30%左右病例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而酒精性脂肪肝的15%-50%会发生肝纤维化,7%-25%可以进展为肝硬化。当然如果能彻底戒酒,在1月或数月后肝内脂肪可逐渐消退,但是如果持续饮酒,数年内就可能会出现肝硬化。一旦进展为肝硬化,其预后与一般的肝硬化相同。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是脂肪肝呢?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CT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现已证实,通过B超和/或CT可初步明确脂肪肝的有无及其程度的轻重,并可判断肝内脂肪的分布类型。也就是说是弥漫性脂肪肝还是局灶性脂肪肝。此外,通过B超或CT还可以提示有无肝硬化和肝内肿瘤。应该说B超也是现在最经济且迅速、无创伤的检查。因此,提醒广大脂肪肝高危人群要定期给你的肝脏做B超检查。这也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可能部分患者还需要通过肝组织学检查以探究病因、明确诊断。 脂肪肝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我们要预防为主、坚持基础治疗、合理用药。尤其强调的是要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做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游泳等运动。另外,多吃些粗粮、水果和蔬菜。大多数轻度或中度的单纯性脂肪肝经过这样的基础治疗后,一般不会进展还可能会消失。而对于脂肪性肝炎或存在高危险因素诱致肝病呈进展性者则可适当应用药物辅助治疗,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抑制肝细胞坏死、炎症、纤维化及可能伴有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进一步恶化。 总之,对脂肪性肝病的防治,需要医生和患者的积极配合。相互理解和尊重,坦诚沟通对饮食习惯、运动、生活方式的分析以及可改进方式的选择。另外切忌,在减肥过程中,需要警惕体重下降过快。如果每月体重下降大于5千克就是“下降过快”,这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肝脏能衰竭或亚急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能危及生命。所以减肥贵在坚持,欲速则不达。现介绍一下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米)的平方,正常值为20-24,提示正常;<20为偏瘦;25-26.5为超重;>26.5为肥胖。算一算,你超重了吗?最后,愿大家都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健康生活,让脂肪肝远离你我!
乙肝母亲要想生一个健康宝宝,患有一些注意事项要交待,已备做好细致的准备。1、已婚乙肝妇女应该在计划怀孕之前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体检,评估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以便选择最佳的怀孕时机。1)如果乙肝妇女为急性乙肝,经过适当治疗和合理调养后,数月内即可获得痊愈,此时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抗原指标都已转阴。患者再休养一段时间,体力完全恢复,即可怀孕。2)慢性乙肝患者应该首先搞清自己病情的轻重程度,再决定是否怀孕。如果患者属于病毒携带者,长期随访检查肝功系列始终正常,B超检查不提示肝硬化,可以考虑怀孕。如果患者乙肝炎症正处于活动阶段,检查肝功异常,自觉疲乏、食欲不振、腹胀等,这时应该避免怀孕,肝脏炎症活动阶段硬性怀孕,身体负担加大,肝脏要完成更多的工作,肝炎不易恢复,反而容易导致重型肝炎,危及孕妇生命。另外,对于胎儿的发育生长也不利。因此活动期的乙肝患者,应该首先接受正规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等。待肝功恢复正常、病毒复制指标转阴或复制能力降低时再怀孕,这样对于母子均有利。如果B超检查发现肝炎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程度,伴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脾脏功能亢进,凝血功能障碍的,最好不要怀孕。慢性乙肝患者伴有严重的肝外系统表现,如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最好不要怀孕。对于活动性肝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肝功正常半年以上,怀孕较为安全。曾有过怀孕史,但因肝脏不能承受而终止妊娠者;乙肝病毒感染者伴有妇产科疾患不宜怀孕者,如有重复剖宫产史者都不宜怀孕。乙肝病毒感染者能否怀孕,主要是由肝脏本身能否承受整个孕期和分娩过程的负担所决定的。当前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都不可取,一部分人想等到把乙肝病毒的传染性降低到零或很低水平以后再怀孕,这不太现实,盲目等下去,会错失最佳的怀孕时机和年龄;另一部分人则是不考虑身体承受能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而怀孕,这很危险。2、乙肝患者一旦怀孕,应该终止使用各种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物、治疗糖尿病药物等。如果你在受孕和怀孕的头3个月转氨酶轻度升高,没有其他明显不适,为防止胚胎发生畸形,最好不要用药,怀孕6个月后才可以谨慎的使用一些比较安全的降酶药。乙肝妇女在妊娠和哺乳期间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性还不十分清楚。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具有抗增殖作用在妊娠期间禁忌应用。3、乙肝孕妇在怀孕期间,病情可能加重,表现为肝功损害明显,转氨酶、胆红素迅速升高,患者恶心、呕吐、疲乏无力,此时应该终止妊娠,积极进行保肝以及抗病毒治疗。4、肝炎孕妇的性生活应特别注意节制,要视肝炎的情况和孕周的大小来调整。1)在肝功能波动阶段,血清谷丙转氨酶不稳定或有黄疸等情况时,应该禁止性生活。急性肝炎恢复期,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相对稳定后也应暂停性生活。单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能放纵性生活。如果性交次日感到倦怠、腰酸、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就要注意调整,暂停性生活。2)怀孕头3个月和后3个月应该尽量避免性生活,妊娠36周以后,应绝对禁止,防止流产,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3)注意性交的体位,避免骑乘位和屈曲位,防止男性生殖器插入过深。丈夫注意动作缓慢,不要过于刺激妻子的乳头,避免腹部受压,要减少孕妇的活动量。4)如发生阴道出血、腰疼、习惯性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应绝对禁止性生活。5)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保持外阴清洁,使用阴茎套,可以减少夫妻之间乙肝病毒感染。5、乙肝母亲生下新生儿后,立刻进行免疫预防干预是阻止乙肝“代代相传”最主要举措:对乙肝病毒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后4小时内,剂量应≥100国际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微克重组酵母或20微克中国仓鼠卵母细胞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微克重组酵母或20微克中国仓鼠卵母细胞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10微克重组酵母或20μ微克中国仓鼠卵母细胞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哺乳。
乙肝病毒有三种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这三种抗原在人体内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三种抗体,即:抗-HBs、抗-HBc和抗-HBe.这些抗原和抗体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志。但由于用一般的方法在血清中很难检测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只能检测到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抗-HBc五项指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的繁殖就是我们常说的病毒“复制“。这个过程是在肝细胞内进行的。乙肝病毒感染了肝细胞后,在肝细胞内利用肝细胞内的能量和物质,将病毒的各个部件分别复制,然后进行装配。它的复制过程有一个特点,就是产生过多的病毒外膜(HBsAg)。因此,我们说它是一种爱做”衣服“的病毒。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13拷贝/ml,其中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并有传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所以,有些病人的血清中仅可检测到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而e抗原和病毒DNA为阴性。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表面抗体---抗-HBs属于“中和抗体“,能”中和“并清除乙肝病毒,是机体免疫功能能战胜乙肝病毒的主要武器。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结构中的某一片断为抗原可制出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可预防人类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e抗原有促进病毒成熟的作用,常表示体内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具有传染性。同时,e抗原又是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因此,血清中有e抗原存在也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在这五项指标中,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指标为阳性,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如果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指标为阳性,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小三阳“感染者了。希望通过我这样的描述,大家可以看懂自己的化验单并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
乙肝乙型肝炎疫苗主要分为血源性乙肝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乙型乙肝疫苗,人工合成乙型肝炎多肽疫苗,联合疫苗和DNA疫苗五种。 Engerix-B,简称为Hep-B(ENG),是属于含有HBSAG的非感染的联合DNA疫苗,是基因工程酿酒酵母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其免疫保护作用至少十年。采用3剂量0,1,6方案,健康新生儿及幼儿接种Hep-B(ENG)有很高的血清保护率,接种10ugHep-B(ENG),从新生儿到10个月大婴儿,末剂量接种后一个月的血清保护率为92.6%-100%。 1996年我国CHO重组乙肝疫苗和酵母重组乙肝疫苗投入市场,该疫苗阻断围生期传播的效果在同剂量甚至低剂量时均优于血源乙肝疫苗,阻断率为80%-90%,5ug疫苗所诱导的表面抗体与10ug血源疫苗相似。新生儿期乙肝疫苗免疫可终身受益,大多数学者认为乙肝疫苗免疫后表面抗体虽可转阴,由于免疫记忆的存在,当暴露于HBV时机体认可快速产生表面抗体,是再感染的有力免疫屏障,因此应该使全体新生儿均能获得及时全程乙肝疫苗免疫且无需加强免疫。 成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应选择高剂量的乙肝疫苗,建议选用20u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并优先选择0,1,6方案,健康人接种Hep-B(ENG)可产生很高的血清保护率,Hep-B(ENG)20ug,0,1,6方案亦是建议成人接种方案大于59岁年龄段的血清保护率为63%, 有些情况下需要快速接种,如乙肝高发区旅游者,意外接触乙肝暴露着,方案为:成人Hep-B(ENG)20ug,0,1,2,12个月接种方案,按此方案接种首剂量后3个月的血清保护率为84%-100%,Hep-B(ENG)20ug或PDV-hep20ug,按0,1,2个月接种,并在第12个月均给一个Hep-B(ENG)加强剂量,两种接种方案在第13个月时的血清保护率均为100%。 特殊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 高危新生儿单独接种基因乙肝疫苗,与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母亲是双阳性,还是单阳性以及表面抗体的阳转率来说无显著的差异,但在免疫3个月后的表面抗体的样转率有很大的区别,联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乙肝疫苗。说明只是在婴儿免疫接种初期,HBIG可能有一定的增强表面抗体阳转的作用,表面抗体的滴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下降的趋势,联合使用HBIG并不增加乙肝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母亲为HBV携带者的新生儿出生时应立即注射Hep-B(ENG)可以防止母婴间垂直传染。母亲为HBeAg和HBsAg阳性的新生儿应采取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HBIG+Hep-B(ENG))或主动【仅用Hep-B(ENG)】免疫的新生儿按0,1,6个月时接种10ugHep-B(ENG)或PDV-Vax有抗体产生的分别为93.6%和94.3%。完整的Hep-B(ENG)的接种方案血清保护可持续10年。
何谓母婴阻断 孕妇患有乙型肝炎或孕妇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不管大三阳或小三阳,但HBV—DNA为阳性者)可以进行母婴阻断,即在婴儿产前、产后进行全程干预,实施主、被动联合免疫。实施此项方案,可以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从母体传至婴儿。 目前采用的常规预防方法就是对刚出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只可阻断母婴传播的70%左右,而对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婴儿不产生阻断效果。所以此被动的阻断方法使得40万以上的新生儿出生时仍携带乙肝病毒。 母婴阻断法:怀孕28周起,孕妇每月进行一针(100-200μ)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婴儿出生0周和2周时,分别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1个月后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这种主动+被动接种方法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何有效使用乙肝疫苗 目前我国应用的HBSag基因工程疫苗,对乙肝的预防起到了理想的作用,但需注意接种方法,按0、1、6月程序,注射三次。 注射途径: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但不主张臀部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注射第三针后1-3月抽血查抗HBS是否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小部分人注射三针乙肝疫苗后无抗HBS产生,此种情况为无应答反应,一般不超过10%,对这种人可加强注射,增加接种次数或加大疫苗剂量。 接种疫苗后就万无一失了吗? 极少数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未产生抗-HBS,或尽管产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患了乙型肝炎,此种情况见于乙肝病毒变异株(HBV的s区基因发生了变异)感染,既往的抗HBS对新的变异株无效。 乙肝疫苗要不要复种 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种者体内的抗-HBS水平逐渐下降,但当他们受到HBV冲击时,由于免疫记忆作用,抗体可再度升高。但5-10%接种者不产生抗HBS或产生低水平的抗HBS,抗HBS在100-1000iu/l者,应在2-4年后加强接种。 抗HBS>10000iu/l,可在4-6年后重复测抗HBS水平,以决定是否加强接种。 乙型肝炎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35%以上。据有关资料,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经达到1.89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者)将近4亿。
如今,不少家庭都配备家庭药箱,但很多家庭药箱里的药品保管并不科学。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家庭用药的贮存管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分门别类做好标记 小药箱内药品应分类存放。药品说明书不能与该药分开。原包装完好的药品,可原封不动地保存,散装药应按类分开,并在药瓶(盒)贴上醒目标签,写清楚药物名称、主治什么病及用法用量。对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应及时补贴,标明失效或有效期。用某种药物空瓶去装另一种药品时须用药棉将药瓶内擦拭干净后再倒入,然后,必须更换标签,以免误服。 (2)药品必须专柜存放 家中有小孩或精神病患者,药品应放在加锁的药箱或专柜内,使其不易接触或随意取拿,防止误服误用。此外,内服和外用药品最好分开存放,以免混淆。 (3)药品应在干燥、低温、荫凉、密封、避光状态下保存 易潮解变质的药品,如干酵母片(食母生)、维生素B1片、氨茶碱片、复方甘草片、药用炭、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片)、颠茄片等,均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用后应盖紧。 遇阳光易分解变质的药品,如维生素C片、硝酸甘油片、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灭吐灵)等,应放在密闭的棕色瓶中保存。 需低温(2—10摄氏度)保存的药品,如利福平眼药水、胃蛋白酶合剂、乳酶生、胰岛素、小儿麻痹糖丸、疫苗及其它生物制品等,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绝不可放在冷冻室内。小儿退热栓、甘油栓、避孕栓等受热易溶化变形的药品,须用蜡纸包裹,再装在纸盒内,置于2—5摄氏度以下环境保存。 (4)要经常查看药品是否已超过有效期或变质失效,定期淘汰 对家中贮藏的药品应定期检查,标明有效期的药品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使用。如多酶片的有效期只有1年,氯霉素眼药水的保质期亦为1年,应注意其失效日期,最好是用一个专门本子登记,并不时查阅。凡已经过期失效的药品及受潮变质、变色、霉变的药品均不可继续使用,应尽早清除。一般3至6个月就应该清理一次家庭药箱,检查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或变质失效,—旦发现问题药品应该及时处理或更换。清除丢弃药品时,应对外包装毁形,并将剩余药品倒出,以免被他人捡后误用。
乙肝病毒在肝脏内的持续复制是导致慢乙肝、肝硬化、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乙肝治疗全景图中,肝硬化、肝癌是乙肝发展的最终阶段。对慢乙肝患者而言,积极抗病毒治疗是为了防止疾病进展到肝硬化或肝癌阶段;肝硬化病人的治疗目标则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和肝癌的发生。在乙肝治疗全景图中,慢乙肝、肝硬化、肝癌每个阶段都需要步步为营,才能长治久安。 区别1-治疗时机:发现肝硬化如符合抗病毒条件应立即抗病毒治疗 治疗时机的正确掌控,往往能事半功倍。慢乙肝和肝硬化的治疗时机不同,患者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慢乙肝治疗指证:2010年《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慢乙肝HBeAg阳性者 HBV DNA ≥105拷贝/m l或者HBeAg阴性者HBV DNA ≥104拷贝/m l,并且肝功能检查 ALT ≥2倍正常值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此外,如果ALT<2倍正常值,但肝脏穿刺检查发现有肝脏坏死或者纤维化也需要治疗。 肝硬化治疗指证:相比较慢乙肝而言,肝硬化病人的"家底薄",肝脏的贮备功能差,经不起乙肝病毒狂风暴雨般地发作,因此,肝硬化抗病毒的门槛更低,治疗时机需要提前。重庆西南医院感染科王宇明教授指出"对于代偿期(比较轻)的肝硬化患者而言,只要HBeAg阳性者的HBV DNA≥104拷贝/ml或HBeAg阴性者的HBV DNA≥103拷贝/ml,无论肝功正常与否,都需要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比较严重)的肝硬化患者,只要被测出有乙肝病毒,就需立即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坚持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3年,可使肝癌的发生率减少了近一半,坚持治疗10年,可使部分早期肝硬化完全逆转,摘掉肝硬化的帽子;对于比较严重的肝硬化患者,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以缓解病情,并减少肝移植的比例,延长生存时间。 区别2—治疗疗程:肝硬化无明确的停药时间 很多乙肝患者还没开始治疗,就问医生"我什么时候才能停药呢"。其实,无论是慢乙肝还是肝硬化,治疗路上都无捷径。短期治疗(小于1年)停药后都会导致高比例的复发,使患者陷入"治疗-停药-复发"的恶性循环,而每一次的乙肝复发都会加重肝脏的纤维化,最终离肝硬化、肝癌越来越近。 慢乙肝疗程:2010年《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指出,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一年后,如果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正常而且e抗原出现血清学转化后,还需要巩固治疗1年,总疗程至少两年的患者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停药。很多人误认为"小三阳"(e抗原阴性慢乙肝)比"大三阳"(e抗原阳性慢乙肝)好治,其实"小三阳"患者的复发率更高,因此治疗时间反而需要更长。e抗原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一年后,如果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而且肝功正常后,还需要继续治疗1年半,总疗程至少需要2年半左右。由此可知,慢乙肝患者在达到停药检测指标后,总疗程至少达到2-2.5年才可以规范停药。 肝硬化疗程:一旦慢乙肝发展到了肝硬化阶段,无论是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都没有明确的停药指标,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抗病毒治疗。专家再三强调"肝硬化患者停药的危害非常大。因为他们的肝脏功能本来就很差了,停药后如果病毒反弹,有可能嘣地一下引发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导致生命危险。" 共识1-治疗策略:优化治疗 目前,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必须慎用干扰素,而失代偿肝硬化则严禁使用干扰素。慢乙肝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视具体情况选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肝硬化和慢乙肝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2010年《中国乙肝防治指南》首次推荐了优化治疗的策略。治疗开始半年(24周)时是关键时间点。此时,如果病人的HBV DNA<103拷贝/ml,说明疗效理想,可以继续单药治疗。但是如果HBV DNA>103拷贝 /ml,预示疗效不是很理想,远期发生耐药的可能性大。此时,可以在保持原来单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种没有交叉耐药位点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防治乙肝耐药,加药优于换药。专家共识指出"在处理耐药的策略中最差的就是换药,现在全世界的指南都把换药这个办法摒弃掉了。" 因为几种核苷(酸)类似物之间拥有重复的耐药位点,换药会导致交叉耐药。 除了优化治疗外,全国专家共识也推荐在肝硬化病人中进行初始联合,即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就采用两种不同耐药位点的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治疗,疗效同样是有目共睹。 共识2-定期监测: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开始抗病毒治疗并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无论是慢乙肝还是肝硬化患者,都需要坚持定期监测,通过随访来了解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等情况。肝硬化的患者需要特别留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专家共识指出"在比较轻的肝硬化患者中,四种核苷(酸)类似物都可以用。但在肝硬化的重症阶段,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情况,选择安全性的药物。" 此外,慢乙肝应该每隔3-6个月就进行一次乙肝五项、HBV DNA和肝功能等各项检查,随访中如有病情变化,应缩短随访间隔。对于肝硬化患者,特别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大于40岁,男性、嗜酒、肝功不全等)除了以上常规检查外,还应该每3-6个月检查一次AFP(甲胎蛋白)和腹部B超,以期尽早发现肝癌。 总之,肝硬化和慢乙肝都需要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但是肝硬化的治疗时机应尽早,而且没有明确的停药时间。除此之外,这两类患者都需要坚持定期监测,并根据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进行优化治疗。
患者在就诊过程容易出现的误区:误区一:对肝炎传染性认识的误区。引起慢性肝损害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丙型肝炎,而甲型、戊型肝炎是一种引起急性肝炎,基本不会慢性化,甲戊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乙、丙型肝炎通过血液、体液、母婴垂直、创伤性医疗器械等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共同用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乙肝和丙肝。因此,对于HBsAg(+)者或慢丙肝患者,首先自己要清楚自己疾病的传播方式,不要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孤立于家人朋友之外,其次也要教育周围的人具备正确的医学常识,不对慢乙肝、慢丙肝患者产生歧视态度。大量事实证明,夫妻双方中一方有慢乙肝或慢丙肝,而另一方与之共同生活几十年都没有被传染上。只要有科学正确的防护手段,避免血液暴露,是不会被传染的。这也是卫生部出台关于入职入学体检时不允许查乙肝相关指标的科学依据。误区二:对诊断及检测认识的误区。某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甚至非肝病专科医务人员,都普遍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认为“小三阳”好而“大三阳”不好,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存在慢性乙肝携带者和慢乙肝患者,如果是携带者,意味着病情相对稳定,基本没有明显的肝功损害,可以承受正常的工作、学习任务;如果是慢性活动性或肝硬化患者,就必须进行治疗。所谓大、小三阳指的是乙肝免疫指标中e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阳性者为大三阳,阴性者为小三阳,它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病情轻重要看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及肝脏影像、病理等指标,传染性大小要看血中病毒载量。因此,大三阳患者中有许多携带者暂时不需要治疗,但应定期复查,而小三阳患者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明确病毒是否阳性(即HBV-DNA是否阳性),肝功是否正常,肝脏影像检查是否有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征像。如果肝功异常,DNA阳性的“小三阳”是需要积极治疗的,千万不能用自己是“小三阳”而耽误治疗。误区三:对肝炎治疗的认识误区。最普遍对治疗的认识误区是对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及疗程认识不够。慢性肝炎之所以发展成慢性,最关键一点是病毒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而长期潜伏于体内,反复破坏肝细胞而导致慢性活动甚至肝纤维化、肝硬变,当病毒破坏肝细胞时,肝细胞坏死裂解,细胞浆或者线粒体内的各种酶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血液中酶水平的升高,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酶的升高反映的是肝细胞受损,降酶治疗是一种对症治疗,转氨酶降至正常也并不等于慢性肝炎治愈,病毒仍然潜伏于肝细胞内,随时可能引起再次明显肝损害及转氨酶升高。因此,抗病毒治疗才是各种治疗的最重要的治疗,只有把病毒抑制甚至清除,才能解决肝细胞反复受损、肝炎反复活动,转氨酶反复升高的现象。但由于抗病毒治疗的艰巨性和医学局限性,目前尚无一种“药到病除”的药物能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清除病毒。目前国际国内公认的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这两类药物的治疗时限也相对较长。干扰素治疗为半年~2年,核苷(酸)类治疗3~5年甚至更长时间。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因此,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要树立只要有适应症就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基本观念,也要树立长期治疗,与病毒持久作战的观念,千万不能迷信“江湖游医”和一些虚假广告所谓的“多长时间澳抗转阴”、“转阴率百分之百”之类的宣传。也许在您的周围的确有HBsAg转阴的“特例”和“个案”,但极可能那是急性乙型肝炎。急乙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自然阴转率在90%以上,而慢乙肝表面抗原很难阴转,自然阴转率在1~3%,是需要长期治疗的。误区四:对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或患者定期复查认识不足。在临床工作中,许多肝病科医师经常见到首次诊断为肝硬化或者肝病的患者,已经发展到晚期很难治疗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通过追问病史发现这些患者明知自己是HBsAg (+)携带者,并不定期复查也不就医,常常以“工作忙”、“没有什么异常感觉”作为不定期检查的理由,而一旦“有感觉”就是疾病晚期,十分可惜。如何避免这类悲剧发生,只有加强患者自我管理,定期复查,随时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才是最好的手段,千万不能以“有感觉、有不适”作为就诊的原因。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大多数是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造成的,病毒潜伏于肝细胞内,在日积月累中静悄悄地引起肝细胞损害、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对这个过程,患者本人和专科医生要密切监护,及时地用上抗病毒药物,阻止病毒造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对于已经用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定期复查,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更为重要。通过定期复查肝功及病毒学各项指标,观察抗病毒的疗效,及时发现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如干扰素治疗的副作用和核苷类口服药的耐药发生,及时调整和更改治疗方案,从根本上达到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误区五:因为是HBsAg (+)携带者,放弃生育要求。某些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害怕把孩子传染上,就放弃生育要求,甚至有些青年拒绝谈对象,拒绝结婚,这种现象也比较普遍。近些年随着疫苗普及,新生儿及儿童HBsAg (+)携带率明显下降,母婴阻断成功率也在90%以上。因此,HBsAg (+)携带者只要有生育条件,完全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育出健康的宝贝,但千万记住一定要去妇产科及肝病专科咨询就诊,进行母婴阻断策略。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2、国产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目前还有B)3、国外《进口药品注册证》证号的格式为: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4、港澳台《医药产品注册证》证号的格式为:H(Z、S)C+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5、药品的内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6、精神药品: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在临床上,精神药品用于治疗或改善异常的精神活动,使紊乱的思绪、情绪和行为转归常态。精神依赖性的特征包括有一种连续使用某种药物的要求,以追求服用该药所产生的舒适感,没有加大剂量的趋势或者这种趋势很小,停药后不会出现戒断症状,其危害主要是用药本人。7、麻醉药品: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麻醉药品与临床上用于麻醉的药品不同。临床上用于全身或局部麻醉的药品是指能暂时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和感觉消失,或者在低浓度时能阻断神经传导,使机体特定部位暂时性可逆性痛觉丧失,以便于医疗处理或手术而不会遗留神经损失的药物。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经连续使用后能成瘾癖,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如吗啡类镇痛药,它们能作用于吗啡受体而发挥阵痛作用。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人工合成麻醉药类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植物及其制剂。8、怎样区别保健食品和药品?最简单的办法是,当你买药时,一定要现在药品的包装盒上找“批准文号”,药品的批准文号开头为“国药准字”,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开头为“国食健字”或“X卫食健字(其中的X代表某个地区简称)”。当你决定购买药品或保健食品时一定要先看准“批准文号”,千万不要购买没有批准文号的产品,以免上当受骗。9、药品为什么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的用途、安全性、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的不同,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由医生开处方,患者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的药品。非处方要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消费者就可以在药店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根据安全性的不同,又划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职业要是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而乙类非处方药,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获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地点销售。10、怎样知道自己购买的药品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到药店买药,首先可以在药店找一下,如果有柜台上标有一个大的醒目的绿色“OTC”标志,那么,这个柜台卖的就是非处方药,如果柜台上是“处方药”标志,这个柜台卖的就是处方药。如果药店里没有这样的标志,你可以要求药店的店员让你看一下药品的包装和说明书,非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OTC)。另外,如果你看非处方药的说明书,还会看到一句忠告语:请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使用或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处方药的说明书上则写着:请凭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11、到哪里买药质量有保证?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千万不要盲目自己买药自己用药,最好到医院、诊所看病,然后根据医生开的处方买药、用药。12、怎样识别骗人的违法药品广告?大家看到含有下面词语的药品广告,千万不要相信:“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含有“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治愈率达到90%以上”、“有效率达到100%”等类似的宣传,声称“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的这些都是违法药品广告,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13、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症状,作为患者首先要停止服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药品,并向医生咨询。可疑症状如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慎重服用该种药品。如果不良反应十分严重,应避免再服用同样的药物。如果不良反应已发生且非常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及时使用有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保护有关脏器功能的其他药品。本文系孙长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服药前一定要遵从医嘱,不看或者看不懂药品说明书,这就会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因此,患者在服用一种药物之前,要学会看药品说明书。 如何看药品说明书? 首先,应当了解药品的成分。因为同一成分的药物,不同的生产厂家往往冠以不同的商品名,如果只注意商品名,则有可能造成同时服用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物,导致过量。例如一位患者,同时服用拜心同和心痛定,使得血压降得过低,事实上,这两种药物的成分是一样的。 第二,应当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如遵照医师的处方,这一点不会有大的问题。如果患者自己选购药物,则尤其应当注意:这种药是否适合自己的病情,是否存在不能服用这种药物的其它情况,例如过敏等等。但是有时也有例外,因为临床经验的积累,可能发现一些药品的新的治疗作用,而说明书上没有提到这种用处,因为这种治疗作用暂时没有得到管理部门的认可,故药品说明书存在“滞后”现象。例如“倍他乐克”现在已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而说明书上明确地指出是禁忌症。因此,有些医生要求患者服用该药,而患者看过说明书则不敢服用。 第三,要明确药物的用量和用法。要做到这一点,应当了解所用药物的规格,也就是一片药的药量。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物的规格也可能不同,例如阿司匹林片,有的一片仅含25毫克,有的则为300毫克,相差十多倍。只知道服一片或两片,易导致不良后果。 第四,应当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许多药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总体来讲,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不是很高。即使某一种不良反应只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为对患者负责厂方也必须在说明书上标明。但是,在这一点上不少患者存在误解,以为只要用了这种药,说明书上标列的不良反应就一定会出现,因此,这种药也不敢用,那种药也不敢用,结果延误了疾病的治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种药根本就不可能问世。 第五,注意事项这一款应当仔细阅读。有些药物在饭前用更好,而有的药应当在饭后服用更好。有的使用后要定期复查。同时了解服用该药与已经在用的药物是否有冲突,以免降低药物的效果和可能导致药量过量及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