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发生在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但是当晶状体混浊较轻时,没有明显地影响视力而不被人发现或被忽略而没有列入白内障行列。根据调查,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和视力残疾的原因,人类约25%患有白内障。我们应该如何及时发现白内障及治疗呢?7月10日15:00-16:00,新浪健康特邀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白内障中心副主任医师张红言在线答疑,欢迎提问!http://talk.weibo.com/ft/201207096283
作为北京同仁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我很荣幸的接到了院领导、科领导派给我的这项任务,参加由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协办的“彭年---朝鲜光明行”。虽然以往也曾多次参加这样的白内障复明工作,但这次不同的是以一名中国医生的身份第一次走出国门为那些需要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而且又是去朝鲜,这样一个从未去过的,既遥远又亲近的国家。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内心便充满了期待…..9月23日,同仁医院医疗队5人以及对外友协的2名负责人,在北京机场2号航站楼将7个大箱子(医疗设备及手术耗品)正常托运后便登上朝航Js152航班,飞往平壤。也许因为朝鲜的遥远和神秘,在飞机上来自各方面的消息都会引起我的注意,在翻阅朝鲜的宣传画册上那些似曾相识的照片让我不由得回想起我的童年,似乎也是在这样氛围里生活着。大约下午15点左右我们平安到达平壤顺安机场。平壤,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美丽而纯静的。来到平壤市后我们被安排在平壤第二大酒店--高丽酒店,大堂较为昏暗的灯光给我们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节能的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使我更加注意到酒店的每一个角落与细节,这个建在80年代初期的酒店在当时应该是很现代与豪华。无论是颜色的搭配还是材料的精选都是很讲究的。但房间里很小的电视和一部老式的电话让我突然觉得回到了很多年前的中国。稍加休息后,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平壤的市容,在为我们特意安排的朝鲜陪同人员和翻译的共同陪同下乘车来到平壤的街头。平壤城市清洁而宁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的味道,马路上没有太多的车辆。正赶上上下班的时候,街道上,地铁口处可见到匆匆下班的人群,他们大多步行,骑自行车的人很少,朝鲜人穿着看上去很干净,但色调以蓝色、白色和军服黄色为主,女人大都穿着裙子,偶尔还可以看到穿着朝服的姑娘,在微风的吹动下,很美!不久我们都很惊奇得发现,在平壤的路口没有红绿灯,主要的路口有身穿蓝色警服,非常精神的女交警用指挥棒指挥着交通,每过一个这样的路口我都会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看,车上每个人都会投去一种欣赏的目光。因为翻译说:朝鲜有规定不能对军人和警察进行拍照,所以,这样美丽的一道风景只能留在我的心中。最为醒目的是大街小巷到处挂着红色标语和充满革命语言的政治宣传画,提醒我这是一个用一生的信仰视为生命的社会主义朝鲜。我们的翻译是一位女大学生,叫金锦香,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每次和她交谈她总是面带微笑,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这就是---主体思想塔”锦香向我们介绍说:“这座塔象征着我们伟大领袖金日成创立了永垂不朽的主体思想”。在蓝天和夕阳的映衬下我仰望着它,塔的下方是一组铜塑像,由3个人组成,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当我看到这位手持毛笔的知识分子铜像的代表时,深深地感觉到这个国家对知识的尊重与骄傲。远处的一轮夕阳绚烂而夺目,静静的大同江悠悠在眼前流过……很多年了,在都市喧嚣和嘈杂声中,让我很少注意和感受到大自然给与我们的神奇和美丽。今天,在平壤却突然让我的心灵一下子平静下来,那一刻轻轻的闭上双目;静静的呼吸;一种久违了的宁静与安详沁透了我的身躯……9月24日,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乘车前往平壤市最古老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医院--金万友医院,早晨金色的阳光照在美丽整洁的平壤街头,看着上班的人们在身边匆匆而过,看上去很幸福,而且大都精神饱满的样子,不由内心再次感到惊叹,这真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吗?这种内心的疑惑和眼前的景象一次次的相互撞击着,没有确切的答案。也许对于我们这么短期的访问来说永远也不会有一个真实的答案。车已驶入金万友医院,远远的看到几位身穿白大衣的工作人员微笑的站在大楼的门前,翻译锦香告诉我们这就是医院的领导,他们是专门在那里迎接我们的。医院的每个人都很有礼貌,见面握手时会向你鞠躬,面带微笑。整整一天我们都在和院方及眼科进行商讨如何筛查病人;如何布置手术室;如何开展我们的医疗行为…因为语言的不通,在很多细节上都需要翻译一遍一遍的确定后我们才放心。第一次发现语言的问题确实会给具体的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因为医疗合作行为是不允许有任何一点点的误解,哪怕是误解的可能性(因为语言不通许多医学专业词汇翻译很难准确无误的表达)。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件事情,事无巨细的做到为,将带来的几十件医疗器械以及医用耗品逐一打开;摆放;重新布置手术室;手术床的位置;显微镜的安装与摆放;超声乳化机器的位置;消毒锅的位置…人工晶体按不同的度数也逐一码放整齐,甚至细到棉签、胶布的到位。大约下午5点,一个崭新的类似同仁眼科标准的手术室装备完成。我和杨晓平、段新宇以及对外友协的小战和医院手术室的护士们才擦擦额头的汗水。当我们来到门诊时,看到胡爱莲和王文欣仍然在忙着工作,下午她们除了摆放安排好门诊各种医疗用品外还为30多病人进行术前的筛查以及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胡主任亲自教当地的一位医生为病人做眼科的A-B超,王文欣也亲自为病人冲洗泪道,全然一副完全投入工作的态度。这样的工作一直进行到下午7点左右。但让我们所有人都有些失望和遗憾的是在筛查的30多位病人当中却只有6位是符合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因为余彭年老先生及同仁医院为了这次活动准备了大量的手术耗品(包括折叠人工晶体)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多做一些手术,多为一些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但医学是严谨的科学,手术更是件严肃的事情,我们不能仅凭一颗善良、友好的心就去违反医疗原则。9月25号,早上平壤下起了小雨,上午10点“中朝--彭年光明行”的开幕式在平壤眼科医院按时举行,朝鲜保健相、朝中友好协会会长崔昌植;中朝友协会长武东和;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晓明;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宁利以及余彭年老先生参加并致开幕词,印象最深的是王宁利副院长说:在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朝鲜举行“光明行”活动是将把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传递给朝鲜人民…开幕式后王院长带我们5人与眼科医院的医生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技术交流,并参观手术室。眼科医院的设备和手术室的条件都很好,从院长那得知这所眼科医院是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的协同及积极的运作下,由WHO提供资金兴建的。为此我们深感欣慰!下午,我在杨晓平、小段的精心配合下成功顺利的完成了第一天的6例手术任务。另一个让人高兴的事:下午为明天筛查并准备了21例白内障病人。9月26日,21例白内障患者在王院长亲自主刀下顺利完成了。金万友医院的眼科主任和另外2名眼科医生一直参观王院长的手术,她们几乎是目不转睛的看着每一个手术步骤,从消毒铺孔巾到做手术切口;撕囊、植入人工晶体…每一个细微的手术步骤她们都要求讲解及在显微镜下观看,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让王院长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放慢手术步骤,好让她们能更加仔细的观看与体会到手术的每一个细节的处理,这点很重要,因为我们希望不仅能够让部分白内障患者复明,而且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带给她们一些新技术的体会共同提高我们的手术技术。眼科的医生大部分是女的,在2天的合作当中让我感觉到她们共同特点是吃苦耐劳,温柔善良。这也许是朝鲜所有女性的共同特点及美德吧。晚上朝鲜为了庆祝中国国庆59周年在“玉流馆”宴请我们,酒店的服务员都是漂亮姑娘,她们在朝鲜都受到过大学教育,各个能歌善舞,身穿美丽飘逸的朝服举手投足间尽显温雅。宴会间我不时地与锦香交流,锦香告诉我:金正日将军采取发动群众的方法发展文学艺术,实现文学艺术的大众化,也就是让全民都积极加文学艺术活动,在歌声高昂的地方就有革命的胜利!听到锦香的这番话内心再次被震动,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在他们的生命当中精神生活永远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有好几次我和锦香谈到金日成时就会发现她的眼里马上就会闪出泪花,她常说:“是伟大领袖金日成给了我们一切”,她们把金日成称为父亲,金日成的生日为“太阳节”,虽然这几天来我们很少能接触朝鲜人,但对于我接触过的每一个朝鲜人对慈父领袖的感恩之情都是溢于言表的。在酒店、在街道、在医院…每个朝鲜人都佩戴着金日成像章,而且以能够佩戴像章为荣,我刚到朝鲜就曾想买一枚这样的像章,但没有买到,后来才知道只有对朝鲜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能获此殊荣。9月27日,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天手术了,准备为22名患者23只眼行白内障手术,其中有一位最为特殊的病人,是一位17岁的女孩,因为身患先天性白内障,使她的青春始终蒙上一层灰色。因为女孩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为了能让她同时双眼都能重见光明,在王院长的特批下允许我在一天时间之内行双眼白内障手术,但为了使手术更为安全,王院长嘱我:上午第一个给她做一只眼,下午检查后如果没有明显的术后反应,最后一个再为女孩做第二只眼睛。当我下午顺利完成第二只眼睛的手术后,女孩在下手术台的一刻对我说了一句话,通过翻译我得知今天是女孩17岁的生日,她说:“今天是我的生日,从今天起每年过生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你,感谢你让我看到光明,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看着女孩在护士的搀扶下走出手术间的那一幕;我的心再次悬浮了起来,因为我知道17年的白内障很有可能已经影响了她的视觉发育,手术虽然很成功,但女孩很有可能已有弱视,视力是否能重新恢复我并没有把握,因为她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年龄。等待…等待…我相信我和女孩是已同样的心境渡过了这个夜晚,明天换药时一切就都有了结果!9月27号早晨,阳光明媚,我们再次来到医院准备为这三天来做的50位病人进行检查。当我们来到门诊,走廊的长椅上已经坐满了病人,王院长、我、还有文欣把所有的病人逐一仔细的检查一遍,女孩双眼术后反应很轻,我伸出手指简单试着检查她能否看见,一个、两个…虽然我们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但女孩用相同的手势回应着我,看见了!而且很确定。我这颗悬浮的心终于踏实下来。王院长嘱咐病人检查后先不要回家想给他们做一个术后注意事项的说明。朝鲜的病人很安静的在走廊里等待,在翻译的帮助下王院长仔细交待术后怎样用药,怎样保护眼睛。当我们结束工作准备离开时本来也准备回家的病人又陆续回来;病人及家属含着泪,一面说着感谢的话,向后退着深深地鞠躬,退出十几米后才转身离开,看着他们的背影我们的眼睛也湿润了…其实这样的情景作为医生曾多次遇到过,但因为是医生的身份我们尽量不让自己表露,正在这时藏在我身后的那个女孩和她妈妈一起突然拉住我的手,频频的向我深鞠躬,因为刚手术后的病人最好不要低头,我连忙让锦香帮我翻译不要这样鞠躬。女孩抬起身来才发现她已是泪流满面 … …瞬间,刚才我还在强忍着的情绪一下子夺眶而出……锦香也随我们一起激动不能翻译了,其实这时候我们之间已经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用眼神来交流,我能读懂她,她也能!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因为自己能是一名眼科医生感到非常的幸运!因为正是这样一份特殊的职业给了我这样一份职责,让我能有机会去救治病人,在给他们带来光明的那一时刻同时也为我的心灵增添一缕阳光!其实我应该感谢我的病人,是他们让我更加深刻地懂得一个人是需要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为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为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我们衣食无忧、哪怕就为一个晴朗的天空、一缕灿烂的阳光……9月29号,回到北京。回来快20天了,在朝鲜的一点一滴会在不经意间在我的脑海里再现…一种挥之不去情绪总在围绕着我,所以我想记录下来。我叫它---“朝鲜情怀”。
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检查请详细阅读以上?文字。然后,按我的门诊时间每周234上午来找我预约手术时间。 请白内障术后患者阅读以上用药说明。
“他们离太阳最近,离光明最远”——一位新华社记者在随“青臧高原光明行动”医疗队到达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班玛县,见到那些失明多年、支起帐篷等候北京“门巴”的白内障患者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也许,作为一个持续三年的“事件”,“青藏高原光明行动”并不具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人物命运和扣人心弦的发展悬念,但是,它温暖、深情、朴实、隽永、充满人文关怀;为了“把最好的技术送给最需要的人群”,三年时间,首都医务人员攀山涉水、五上青藏高原,培养当地眼科医生,并以精湛的医术和拳拳爱心,为837位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 事件背后——为了“视觉2020年” “视觉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是世界卫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的一项全球战略行动,即到2020年,在全球消除一切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致盲性眼病。 1999年,我国卫生部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做出“到2020年以前,在中国根除包括白内障、沙眼、儿童盲和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等可避免盲”的庄严承诺。 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白内障复明工程是我国防盲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实现“视觉2020”全球战略目标,向边远地区提供防盲技术支持,2003年4月8日,在卫生部医政司、中国残联康复部和青海省卫生厅、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支持下,由全国防盲指导组主办的“青藏高原光明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此拉开了这一可持续发展防盲行动的序幕。全国防盲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教授认为,“青藏高原光明行动”是一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医疗、教学、科研、科普一体化的联合防盲行动;旨在响应我国西部开发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把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服务送到最需要的人群和地方。 事件回顾——雪域高原欢迎北京“门巴”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紫外线照射强等原因,是我国白内障患者的高发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以及卫生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很多患有眼科疾患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了享有光明的权利。 从2003年“青藏高原光明行动”启动至2005年,全国防盲指导组先后组织数十名著名眼科专家五上青藏高原,赴青海西宁、互助、贵德、班玛以及西藏拉萨、林芝、日喀则等地,培训医护人员70余人,手术837例,义诊及筛查病人2200人次。 2003年7月,北京SARS疫情刚刚“双解”后不久,光明行动组委会在青海西宁对60名学员进行了防盲培训,并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手术观摩,将眼科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送到基层。2003年8月11-13日,14名来自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医院、301医院、武警总院以及广州中山眼科中心的专家分赴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医学院附院、西宁市第一医院和武警医院实地带教、会诊与义诊600余人;示范手术15例,并为当地各医院疑难病例会诊约30例。专家上门送知识送技术,受益的不仅是患者,而更有意义的是当地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有获得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2003年9月3日--12日,医疗队员乘火车经过31小时颠簸到达西宁,在西宁、互助、贵德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队员们不顾路途疲劳,将35箱医疗用品从车站领出又分运到医疗点,就寝时已是次日凌晨2点多,仅仅休息了4-5小时就又投入了工作。午饭是简单的盒饭便餐,每天离开医院总是星月相伴。有的人患了风寒,却没有休息;刺伤了手,也没有离开阵地;总计完成手术472例;患者最年轻的53岁,最年长的81岁,多为土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以时间短,康复快,见效明显而深得当地好评。 2004年7月1日—12日,“青藏高原光明行动”再次启动,在海南航空公司的赞助下,赴青海果洛州斑马县开展防盲工作。果洛州斑马县是青藏高原的腹地,距西宁784公里,交通不便。当地居民90%为藏族,多以放牧为生,由于特殊的地理情况,白内障发病率高,限于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条件,很多的白内障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失明使他们劳动力丧失也使他们失去摆脱贫困的机会。 医疗队沿途翻越海拔4000—4800的日月山、河卡山、玛吉雪山等六座高山,穿越鬼门关之称的花石峡,到达班玛县。 当北京医疗队到来的消息传开后,许多白内障患者纷纷赶来就医,他们多为来自贫穷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同胞,覆盖青川十多个州县,青海除班玛县外,还有邻近的九治、达日、甘德、玛多县以及四川省阿坝、壤唐、色达、康定、石渠和甘肃省玛曲、夏河县等地。四川色达县一位53岁的双眼白内障患者,失明两年,为了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而不能出嫁的26岁女儿的前途,他徒步三整天,露宿野外,然后又乘车10小时来到班玛;一些本素不相识的牧民,为了能复明,自发地组成团队,一起赶车,带着帐篷早早等候在班玛县医院。很多患者患病时间长,白内障过熟患;大多数患者失明1—2年,甚者达4—5年之久。患者年龄从9岁到93岁,60岁以上占90%以上。212位患者经过手术重见光明。 医疗队为当地配置了裂隙灯显微镜、直接眼底镜等眼科基础设备,大家克服了高原反应、病痛以及艰苦的生活环境,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在整个医疗活动中体现了“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优质的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和人群”的宗旨。这次活动积聚了全国防盲指导组、北京同仁医院、海南航空公司、青海卫生厅、班玛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班玛县卫生局、班玛县医院、当地活佛、瑞达律师事物所等社会各方力量;倡导走出医院,走向患者,开展低成本低收费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探索一个规范化的、综合性的、低本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防盲模式、促进基层防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事件发展——防盲工作在西藏 2005年7月6日—7月22日,全国防盲指导组率医疗队赴西藏自治区继续开展“青藏高原光明行动”,此行为“青藏高原光明行动”的第5站。 据1999-2000年西藏眼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西藏自治区共有33507名盲人,致盲率为1.28%,其中2/3为妇女;全区低视力患者约为241256人,低视力发病率为9.22%;全区有白内障患者382009人(总人口为261.65万人),白内障患病率为14.6%,比我国其他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发病率约高出60%;全区白内障盲人约17000人,在致盲眼病中,可治疗的眼病约占致盲眼病的60%,可预防的眼病约占致盲眼病的16%,其中白内障是西藏第一致盲眼病,盲人中白内障盲人约占50%。目前全区每年约新增白内障盲人5000人(即10000只盲眼);每年新增约7500例单眼致盲病人。虽然西藏自治区已经初步建立了三级眼科医疗服务网络,但除7个地市和县一级医院配有眼科医生和常用的眼科医疗设备外,大部分医疗机构缺乏眼科防治人员及设备。全区经过培训的眼科卫生技术人员仅为100多名,其中眼科医生仅53名,眼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眼科医生缺乏足够时间的正规培训,绝大多数县医院没有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的能力。目前国内外援助项目在西藏自治区完成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约占3/4以上,在眼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切实把能够代表首都水平的先进的眼科医疗技术带给西藏各族人民,全国防盲指导组精心选派了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专家团队。全国防盲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教授,全国防盲指导组委员、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宁利教授和全国防盲指导组办公室主任胡爱莲博士率队;眼科专家有北京同仁医院眼外伤专家宋维贤教授、白内障专家施玉英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专家何守志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专家黎晓新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眼科专家金明教授、广安门中医院眼科专家吴烈教授、马锦明眼科中心眼科专家降丽娟教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青年医师张红言、护士长周丽娟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青年医师韩莉参加了此次活动。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4名记者随团进行了采访报道。 7月6日-11日,全国防盲指导组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举办了为期5天的常见致盲眼病培训班,来自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区的16名眼科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培训班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内容包括“白内障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巧”、“眼外伤的预防和处理”、“眶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眼科的常见治疗方法和基本技术操作”等。专家们生动细致的描绘,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员们受益非浅。来自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生央吉是坐了整整3天的汽车,赶了1700多公里的土路,前来参加培训班的,她说:“参加了这期培训班,我知道了怎么去鉴别各种眼病,怎么治疗,应该注意些什么,收获很大。”来自拉萨市尼木县人民医院五官科的杨红梅毕业于四川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是一名自愿到西藏工作的志愿者。她说:“我们医院那里由于路段不好,经常出车祸,所以外伤病人挺多的。这次眼外伤专家教给了我们很多处理急诊的小窍门,感到特别实用,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为病人解决问题,真是太好了。”在培训班举行结业式之前,学员们还统一参加了考试并对课程进行了评估,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奠定了基础。 7月13日-14日,专家在林芝地区人民医院举行义诊活动。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这里山川秀美,植被茂盛,宛若一派江南风光。可是,在这片拥有16万人口的土地上,只有一名眼科医生,林芝地区下属的7个县均无眼科医生。严酷的现实使渴望光明的人们在黑暗中苦苦地期盼。听说北京专家要来这里义诊,大家奔走相告,纷纷涌向医院。藏民白玛患双眼白内障,从400多公里外的郎县赶来,路上遇到了泥石流,整整走了2天,专家为她诊治后告诉她可以立即手术,她高兴极了;一位30多岁的女藏民主诉双眼经常流泪、流脓,去了很多地方治疗都没效果,这次特意赶了几十公里路来向专家求助,宋维贤教授认真地为她做了检查,告诉她患的是“泪囊炎”,只需做一个“泪囊鼻腔吻合术”便可以根治,听说自己的病还能治,患者激动万分;一个名叫江安原的小伙子2小时前在工作中不慎铁锤碎屑击伤了左眼,经过检查为“开放性巩膜破裂伤,前房血,球内异物”,胡爱莲主任立即为他做了手术,他不禁感叹:“我真是太幸运了,要没有这么多北京专家在,我可咋办呀?!” 在林芝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专家们共义诊了160余名患者。 专家们经过手术前的认真筛查,共筛查了400余名眼病患者,其中白内障患者占首位,其次还有青光眼、眼底病和眼外伤等。专家们在林芝、日喀则为136名白内障患者和2名眼外伤患者实施了手术。考虑到当地眼科医疗硬件条件的不足,医疗队在出发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带齐了包括手术中所用的一针一线,棉签眼垫,针剂眼药,消毒液、粘弹剂、人工晶体,手术衣、手术包,手术器械等一切耗材用品。 从300公里外的波蜜县赶来的86岁患者云登,双目失明已经近6年了,由于他全身情况较差且下肢瘫痪,前些年来的医疗队一直未能给他做手术。专家们经过认真的检查,为他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当第二天来换药医生为他摘去纱布的时候,他一把抓住了医生的手,一个劲地说:“我看见了,看见了!” 82岁的藏族老奶奶扎西拉姆已经在黑暗中度过了7-8年,印象中的孙子还是小时候的模样,当她重新在光明的世界里见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孙子时,她激动得老泪纵横。来自萨迦县胸玛乡的石塔普尺怀着急切的心情在日喀则等候了5天时间,终于盼来了首都的专家,也终于盼来了享有光明的一天,他高兴地仰望着“世界屋脊”的天空,长久地感叹着:“我终于看到蓝天了。” 在西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西藏防盲指导组成立。这将进一步加强西藏同国内外眼科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西藏白内障医疗技术水平,让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过上美好生活,为建设和谐西藏、小康西藏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培训,建立起一支基层防盲队伍,将“输血”转变为“造血”,是“青藏高原光明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全国防盲指导组委员、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宁利教授亲自为当地医生进行了手术示范并带教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眼科医生行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 在按日程完成工作任务之余,专家们还对当地的总体医疗状况进行了考察。7月17日,医疗队一行到林芝县布久乡珠曲店义诊。这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全村一共35户人家,180余人。听说北京的医疗专家来了,村民们扶老携幼地赶来看病。韩德民院长为一位患有心功能不全的藏民桑久多吉进行了检查,并为他送去了药品。这时,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来到韩德民院长面前,患儿名叫西拉多吉,7岁,一岁多时因用药不当引起耳聋,从此便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一同前往的海航集团总经理王健当即表示将动用各方力量出资40万元救助孩子;韩德民院长将孩子带到拉萨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经过CT检查,患儿符合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指征。7月21日,西拉多吉的父亲带着他随同韩院长一同回京,目前已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经开机调试,已能听到声音并通过语训开口说话。 “青藏高原光明行动”以医务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此次活动期间,北京同仁医院作为第二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之一正处于集中学习教育阶段。按照医院党委的工作部署,成立了“青藏高原光明行”党小组,力争使每一位党员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阶段任务,并在组织先进性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光明行作为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实践行动,更多地把党的先进性真正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中。参加“青藏高原光明行”的全体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殷切期望,一边认真学习理论,一边充满感情、尽职尽责地为当地人民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了西藏各族人民。 启动三年的青藏高原光明行动随着西藏行的圆满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输血”与“造血”:由于多种条件限制,再好的医疗队也不能在任何一个地区长期留驻,所以为了实现防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技术培训和医疗设备方面给予西藏大力支持,使西藏防盲事业实现由体外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为西藏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规范全国防盲规划,整合全国防盲资源:目前防盲工作很多组织都在做,开展防盲工作的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优势防盲资源,尽快建立起完善、系统、规范的防盲工作机制。 防盲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必须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防盲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明事业,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建议设立防盲滚动基金,在政府、社会、医院的多方积极努力下,推动我国防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有期望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患者在术前都被告知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特别是眩光和光晕。在第一次正式交谈之前,应确保患者对多焦点人工晶体有一定的认知。因为确保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客观了解患者对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后的期望值,所以应该给患者足够的时间了解他们的期望。对于不希望戴眼镜者,特别是中间距离者,要进行充分恰当的解释和说明,因为相比远近视力而言中间视力的满意度相对比较低。尽管多焦点人工晶体还存在着一些轻度的视觉问题,但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减少对眼镜的依赖。眼科医生应该向患者交待如视物变形等并发症,以及双眼植入的优势,并强调大多数患者应用该人工晶体后视力随时间的推移而提高。病人也应该认识到除了手术费用外,这种人工晶体的好处和需要付出的代价。这种针对老视的人工晶体不在医疗保险范围,患者的期望值会在花费了更多的金钱后有所提升。因此,医生重点是向患者强调双眼植入这种人工晶体后,随时间的推移,患者会越来越适应这种人工晶体,会拥有更好的视力。有了这样客观的认识病人似乎成功率更高。
在囊袋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后,为获得较高满意度的视觉质量,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有条件来植入这种多焦点晶体,患者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在入选的患者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所有眼术前角膜散光度数小于1.5D,在实践中,医生要遵循“4个A”原则。首先,了解患者术前的散光情况;其次,应用浸入式A超对眼轴长度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厚度进行精确的生物测量;然后,选用合适的公式来计算IOL度数;最后根据散光结果,生物测量结果和IOL计算公式作进一步的调整。成功的手术首先要在术前进行精确的眼部测量并对角膜和黄斑区进行检查。精确的小切口,散光的调整及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正中也是成功的手术所必需的,5.0mm正中位的环形撕囊及避免悬韧带损伤对于保持人工晶体的居中是至关重要的。多焦点人工晶体对术后轻微的黄斑水肿也十分敏感,会明显的影响视力,因此术后需要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免黄斑囊样水肿和炎症。
多焦点人工晶体具有两个最佳焦点——一个在无限远处,另一个在约31mm处。当物体从无限远处移近到70mm左右时,视力从1.0(20/20)缓慢降低至0.5(20/40);当物体继续移近到30mm时,视力又逐渐提升至0.8-1.0(20/25-20/20)。与之相反,单焦点人工晶体只有一个最佳焦点在无限远处,视力随着物体逐渐移近而渐进性地降低。当物体距离眼睛70mm时视力尚可,而物体移近为50mm时,视力下降为0.3(20/60)。目前在已发表的文章中都已证实多焦点人工晶体能提供良好的近视力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没有发现多焦点晶体组与单焦点晶体组在裸眼远视力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在等效球镜上的不同,可能是由于不同人工晶体未达到期望的术后屈光状态而在设计上细微不同造成的。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的病人,为获得最佳术后视力而设定为轻微的远视或正视状态,而植入单交点人工晶体的病人则被设定为轻微的近视或正视状态。裸眼远视力或最佳矫正远视力优于1.0(20/20)的患者比例在两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另一研究比较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体表明,单焦点组最佳矫正远视力能有更多的患者达到1.0(20/20)或以上,并且有统计学意义,正如预期的一样,多焦组拥有更好的矫正和非矫正近视力。对不同的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的研究表明有86.8%到87.9%的眼裸眼近视力达到0.5(20/40)或更好。但多焦组的患者对裸眼中间视力不像对裸眼近远视力那样满意,有患者偶尔也会需要配戴眼镜以获得更好的中间视力,问卷调查显示出多焦点组相比于单焦点组在中间视力方面没有现实优势。但也有研究报道在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后获得的视力并非“全或无”现象,即患者只能看清无限远或非常近的物体,不仅如此,患者还获得了非常有用的中间距离视力,也就是获得了全程视力,这种对于视力的全面改善才是所谓的“拟调节”。
在过去的几年间,白内障手术技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虽然大部分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的患者已经能够得到极好的视力,然而在视近物时仍需要戴眼镜。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多焦点人工晶体的革命性地设计是使物象在眼内形成一系列几乎无间隔的焦点,可以在不对远视力产生显著不良影响的前提情况下还能提高近视力,从而明显减少了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对眼镜的依赖。 首先我们要了解多焦点人工晶体的工作机制。恰当的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的前提是了解其设计理念和功能。我们以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为例,它是一种渐近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是一种针对老视的人工晶体,这种阶梯渐进衍射光学面的设计是将衍射区域与折射区域渐进性融合,使眼睛更容易适应不同距离焦点间的过渡,能够减少视觉干扰,提高成像质量。其光学部中央3.6mm为一个阶梯渐近衍射区,可产生+4.00D的附加度数,相当于眼镜平面上的一个+3.20D的附加度数,这种设计使得最佳近点位于患者眼前约31cm处。当光线通过人工晶体光学部中央时,衍射条纹产生的光波同时聚焦形成近焦点和远焦点。视网膜同时接受近处和远处的两个图像,然后由大脑决定接受哪一个。在衍射区域的周围是一个折射区域,可以产生一个远焦点。在暗光环境,瞳孔扩大时,有更多的光汇集于远焦点,从而有效减少了视觉干扰。
对超声乳化手术而言,晶状体核硬度是一非常重要的概念。晶状体核越硬,需要破碎的超声能量越大,操作时间越长,发生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性也愈大。一般来说,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初发白内障的年龄的与核硬度关系更大,有相同颜色的白内障,80岁患者的白内障核硬度显然比60岁者要硬得多。晶状体核硬度则主要是根据裂隙灯检查结果,对其核颜色进行判断而进行分级。(1)Ⅰ级(软核):裂隙灯下为透明或淡灰白色,一般为皮质型或后囊下混浊型白内障的特点;某些与代谢有关的白内障类型,其核硬度亦为Ⅰ级。这种类型的白内障,因为核质特别软,比较容易被雕刻,因此,只需很小的能量即可将其吸除。(2)Ⅱ级(软核):晶状体核呈灰白或灰黄色。主要出现在后囊下混浊型白内障中晚期及年龄较轻的皮质型老年性白内障中。因核硬度稍大,对乳化针头及辅助器械均有阻抗,便于刻出一定形状的沟槽。(3)Ⅲ级(中等硬度核):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的核硬度为Ⅲ级,核呈黄色或谈棕黄色。这种白内障以核混浊为主,裂隙灯下光学切面可清晰勾勒出核界线,中心部颜色最深,渐渐向较淡的皮质过渡。这种核硬度的白内障是超乳化手术最佳适应证。(4)Ⅳ级(硬核):晶状体核呈深潢色或淡琥珀色。多见于老年性白内障晚期或病史较长、视力极差的老年患者。这种白内障由于核较硬,往往需要较高的超声能量,并需要较复杂的劈核手法相配合,因此不适合于初学者。(5)Ⅴ级(极硬核):临床上比较少见。晶状体核呈深棕褐色或黑色,是典型的“陈旧性”白内障类型,整个晶状体呈现高密度团块外观。这类白内障,无论从操作难度方面,或是从安全性方面考虑,都不适于作超声乳化手术。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三个月发现不会固视,经医院检查为先天性白内障,在四个月时通过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术后三四天瞳孔内出现絮状白膜,瞳孔粘连散不开,后结膜下注射阿托品针无明显效果,现在双眼间歇性内斜在四个月时通过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术后三四天瞳孔内出现絮状白膜,瞳孔粘连散不开,后结膜下注射阿托品针无明显效果,现在双眼间歇性内斜,能追光,仍不能视物这种情况的婴儿能否进行激光手术治疗,需注意些什么?激光术后还会复发么?斜视该怎么纠正?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张红言:您好 孩子太小不能配合激光治疗,只能继续药物治疗。 患者:张大夫,你好!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回复我的信息。我想问一下,药物治疗指的是不是眼药?谢谢!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张红言:是的。 患者:谢谢您张大夫,现在我们一直都是点眼药,可是效果好像不是很明显,如果后发障一直没有被眼药吸收的话,下一步是不是只能再做手术?可是孩子这么小,短时间内反复手术副作用会不会很大?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更安全有效的办法?期待您的恢复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张红言:你好 如果后发障越来越明显就需要再次手术。手术还是很安全的。 患者:张大夫,你好,万分感谢您每次都那么快的回复,为我答疑解惑。因为我的积分不够,不能送您鲜花了。我昨天带宝宝去做手术的医院复查,医生让我下周去重做手术。这家医院在我们本地是比较知名的,但是因为第一次术后效果不明显,我担心这一次术后效果的好坏,就又带宝宝去了另一家眼科比较好的医院,这里的医生说我们出现后发障的原因是因为后囊没有切除,需要做玻切手术才行,并且建议我们在他们那住院手术。因为这两家医院水平相当,所所以我一时不知道该相信那个医生,张大夫,您是知名的专家,我相信您,您能给我个建议么?后发障出现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做手术的医生说可能是我们的体质问题,还说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是装上晶体才会出现后发障的,是这样的么?)真的是因为第一次手术不成功么?我们做二次手术到底选他们哪家医院呢?这次手术后还会再出现后发障么?期待您的再次回复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张红言:您好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是需要后囊膜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如果再次手术必须做这两个手术,否则会很快再次混浊。 患者:我明白了,再次感谢您。 那后囊膜是否切除怎么样才能看出来呢?我怎么才能知道医生是不是做的“玻切手术”呢?医生用仪器是可以检查出来的么?如果转院治疗的话,第一次手术的情况能不能检查得很清楚(小孩太小,有口不能言,只能靠医生和仪器了),会不会因为转院影响治疗效果?我宝宝这种情况还能治好么?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张红言:你好 孩子细胞增生快,即使已经做了后囊膜切开和玻璃体切割手术部分孩子还是会再次增生。所以还是需要再次手术。 患者:您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大夫,病人的福星 对你的感谢无以言表了 再次的感谢您了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张红言:你好 不用谢!希望能够对你的孩子有帮助。 患者:张大夫,再麻烦您一次好么?我先买些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护理和术后弱视训练方面的书籍,可是不知该买哪些适合我孩子的这种情况,您能给我推荐一些么?在哪里能买到啊(我在网上搜了,可是一无所获)? 谢谢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张红言:你好 有关这类问题我也不清楚,可以咨询弱视专业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