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的发生与户外紫外线和风沙等环境刺激相关。 以往翼状胬肉手术指征是在胬肉可能影响视力或进展时实施,目前随手术技术改进和日渐成熟眼科医生公认只要影响视功能或美观就可手术。 改良的翼状胬肉手术可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的是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 术后规范用药适当随访是促进伤后愈合预防复发的重要环节。眼科医生应确定伤口愈合,眼表稳定再停止随访,并告知患者不适随时就诊。 术后1-3月建议适当避光,避风沙,远离吸烟环境,不吃鱼虾等发物。
泪膜的稳定性与角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密切相关。翼状胬肉眼眼表弧度改变,表面不平,影响泪膜表面张力,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胬肉的形成还造成泪液渗透压升高,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为病变角膜缘提供了健康的干细胞,使角膜缘获得解剖和生理上的重建。术后,正常的角膜基底细胞增生更新需要2到3月,因此术后用药需要持续2到3个月。
治疗前右眼反复眼红,磨2月,既往病毒性角膜炎病史角膜病灶缺损深度约1/5角膜厚度治疗中右眼羊膜移植联合绷带镜+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小牛血去蛋白滴眼液治疗后治疗后1月结合本例患者,对于反复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嘱其定期眼科复查,避免因角膜知觉减退导致患者就医时已经出现严重的角膜溃疡或角膜穿孔。该患者给予羊膜移植术联合绷带镜治疗,术后给予加替+氟米龙+小牛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效果良好。治疗后1月角膜缺损愈合
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7天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辅助治疗后为修复角膜损伤提供充足的能量、营养,并和谐调控修复过程,对眼表疾病包括干眼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修复及神经损伤的生理性修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治疗前角膜移植术后感染,上皮缺损,既往铁水烧伤,睑球粘连,眼睑轻度畸形,内翻治疗中急诊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后治疗后7天术后上皮缺损,给予药物治疗,一周后上皮愈合
病因:很多因素与白内障的发生相关,但直接因素并不清楚。普遍认同的是高强度紫外线会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这就是我国海南和青藏高原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以往学者研究表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可能带来暂时性高眼压,切口组织水肿以及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术后角膜曲率改变,产生散光等屈光度改变。随伤口愈合,角膜形态复位,创口瘢痕成为角膜曲率差的主要原因,散光趋于稳定,因此,建议术后3月以上配镜。
常见眼部肿物:霰粒肿,麦粒肿 霰粒肿是睑板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慢性肉芽肿,又称睑板腺囊肿。麦粒肿是霰粒肿继发感染形成。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与睑板腺分泌旺盛有关,较大的较长时间霰粒肿很难自然吸收,医生常建议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如合并急性感染,又称麦粒肿,需待炎症消退后方可手术。女性避开月经期,年龄较大者切除囊壁送病理检查。 手术过程: 消毒后局部麻醉,选择合适大小的霰粒肿夹,将环面放在睑结膜面,翻转眼睑暴露肿物部位,有息肉等肉芽肿的先剪除肉芽肿,纵行切口,用小刮勺将囊腔内容物彻底清除干净。用有齿镊提起囊壁,将整个囊壁彻底分离并完整摘除。 术后创口不需缝合,眼垫覆盖,局部压迫20分钟。 术后护理 术后观察伤口处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结膜囊内滴抗生素眼药水3天,如果眼睑又轻度淤血或结膜充血属于正常反应,可自行消退,不需紧张。红肿严重的可以口服抗生素3天。 术后注意眼部卫生,1-2周不宜带隐形眼镜或ok镜,避免用力揉眼。术后48小时后热敷有助于促进红肿吸收。 建议日常少吃辛辣刺激以及鱼虾等敏感食物。规律睡眠,控制面对电子屏幕时间,避免眼疲劳。 本文系王文莹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