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性肌腱炎是指肩袖肌腱中钙质的异常沉积。肩袖是一组环绕肩关节并稳定肩关节的肌腱,当肌腱细胞死亡时,通常会形成疤痕组织,然而,有时候身体会通过产生沉积的钙质来做出反应,钙质的沉积会严重刺激局部肌腱,导致剧烈疼痛。钙质还会在肌腱中形成肿块,限制肩部运动。这些钙质沉积物在X光片上可见,出现时有时候会引起疼痛。钙化性肌腱病通常影响30-50岁年龄段的人。虽然确切病因尚不确定,一般认为其与衰老、磨损、肌腱压力增加以及缺氧有关。症状包括肩部外侧剧烈疼痛,可能会影响睡眠、导致僵硬和难以进行肩部过顶活动。钙化性肌腱病通常经历3个阶段。在初始阶段,钙质沉积物不会明显形成,也不会疼痛。接下来是疼痛的钙化阶段,最后是钙吸收阶段。钙化性肌腱病的诊断需要检查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钙沉积物通常可以通过X射线、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检查看到。钙化性肌腱病通常会自行消退,但病程可能会延长(长达10年)。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疾病的阶段和沉积物的大小。①、我们医生可能会开止痛药和消炎药来控制疼痛和炎症。②、若口服药物没有作用的话,关节腔注射和针刺沉积物等方式也可以用来减轻肩部的疼痛症状。③、对皮质类固醇和抽吸无反应的病变,可以选择手术作为更明确的解决方案,使用微创关节镜手术从肌腱中去除沉积物。关节镜手术大约需要0.5~1小时。患者通常需住院2-3晚。手术的主要风险是僵硬(肩周炎),一般僵硬最终都会消失。为了避免僵硬,应尽量使用止痛药,并在第二天早晨与理疗康复师一起开始早期活动范围锻炼。不建议使用吊带固定。其他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感染、皮肤神经损伤和疼痛缓解不完全。通常可以在手术后1-2周开始开车等正常活动,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4-6个月。该肩部钙化性肌腱炎复发极为罕见,但可能发生在另一侧的肩关节。
1.坐位曲伸膝: 端坐位,将足平放在地面,然后逐渐将膝关节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势5秒钟,再慢慢屈膝恢复原来位置。2.踝泵锻炼: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脚尖向膝侧方向翘脚背,在翘到最大幅度时保持10秒;再下压脚背,在压到最大幅度时保持10秒。如此反复。3.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锻炼: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收缩股四头肌(绷紧大腿前侧肌肉),保持5秒再放松。如此反复。4.直腿抬高锻炼: 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然后将下肢抬高,约与床面呈45°,维持10秒后慢慢放下。如此反复。以上4种锻炼速度宜慢,每次练习的个数以及每天练习的数次由少至多、循序渐进的增加,以自己能够耐受为度,切忌锻炼过急或过度导致病情加重。每次煅练结束后自我按摩及抖动放松下肢疲劳的部位。
1.骤然提升运动强度:由于日常久坐办公,平时没有运动的习惯,通常腿部肌肉力量是不足的。如果突然开始高强度运动:很容易伤到膝盖。建议循序渐进,不要追求一次到位。2.在水泥地上跳绳水泥地不能对跳跃落地过程产生的冲击力有缓冲作用。建议选择塑胶地面进行,减少跳跃带来的膝盖冲击。3.经常盘腿坐当盘脚坐的时候,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由于重力的作用,膝关节会承受下沉的力量,导致内外侧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久而久之,膝关节也容易出现变形。4.久坐不动长期坐着不动,会阻碍关节滑囊的营养传递。建议每1小时就起来走动下,活动一下关节。5.蹲坑时间过长蹲坑的姿势,其实是进阶版的深蹲。当蹲姿大于90度,膝盖内侧关节的挤压会变大,造成髌骨内侧面的磨损6.下山下楼梯太快很多人缺乏运动,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都不够强壮。着地的瞬间,就会因为不稳而左右晃动,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髋关节炎训练方案侧方直腿抬高1.侧卧位,受累侧朝上2.收紧大腿前部肌肉以保持膝关节伸直3.保持臀部、腿部以及身体的其他部分在一条直线,臀部不要下落4.向上抬腿,离地面约30厘米。坚持6秒,然后慢慢放下5.重复8-12次6.换另一只腿重复,以髋部发酸为宜内侧直腿抬高1.侧卧位,受累侧位于下方2.另一条腿支撑在一把椅子上,或者你可以屈膝,把脚放在膝关节前方,臀部不要下落3.收紧大腿内侧的肌肉,以使膝关节伸直4.保持膝盖朝前、腿伸直,向上抬下方腿约15厘米。保持大约6秒,然后缓慢放下5.重复8-12次髋关节抬升1.侧身站在楼梯台阶底部,并抓住栏杆或墙2.保持双膝伸直,让健侧腿垂下来,并抬起健侧髋关节到与患侧同一水平或稍高一些3.重复8-12次腹桥1.平卧,双膝弯曲90度2.然后脚踩地板,收紧臀部抬起,将肩膀、臀部和膝盖在同一直线3.正常呼吸保持6秒,然后缓慢放下休息10秒4.增加难度可单腿抬起卧位腘绳肌牵伸1.平卧,腿伸直,将一个小毛巾卷起垫在下背部2.腿向上伸直直到感觉牵伸到大腿后方.3.保持牵伸30秒4.重复2-4次站立位股直肌牵伸1.如果站不稳,可以扶椅子,柜台,或墙,同样可以俯卧位做这项运动2.弯曲你想要牵伸侧的膝关节,用同一侧手抓住脚或脚踝3.保持膝关节彼此靠近,牵拉足部向臀部直到感觉髋部前方和大腿的前下方有拉伸感。膝关节指向地面,不要向外侧倾斜4.保持牵伸至少15-30秒5.重复2-4次髋部旋转肌牵伸1.双膝屈曲平卧,脚踩地面.2.把患侧踝关节放在对侧大腿靠近膝关节上3.用手将膝关节推向远处直到臀部周围有牵拉感4.保持牵伸至少15-30秒5.重复2-4次6.重复第一至第五步,向肩关节方向手拉膝关节、对抗发力团身抱膝1.双膝屈曲平卧,脚踩地面2.把患腿朝向胸部,保持另一只脚着地(或保持腿伸直,要确保腰部处于舒适位置)3.保持腰部向地面下压发力,保持至少15-30秒4.放松,膝关节回到起始位置5.重复2-4次6.为了增加牵伸强度,可将另一只腿放平蚌式1.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保持足膝在一起运动2.抬起上方膝关节,双足并在一起,臀部不要向后旋转,双腿类似蚌式张开,也可以增加弹力带训练3.保持6秒4.缓慢放下,休息10秒5.重复8-12次
足底筋膜炎康复训练计划远祖的前肢与后肢分离和分工,并开始直立行走,乃是人类进化中最伟大的第一步。同时,也就此奠定了人类终将成为万物之灵的命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足常乐”这些成语也能侧面看出足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足部是人体的基部,跟房屋的地基一样,如果地基不稳会造成房屋结构不良。足底筋膜是位于跖骨与跟骨之间的一片扇形筋膜组织。主要功能是维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确的步姿,平常在行走或跑步时,这片组织会承受体重使跖骨与跟骨分离的拉力,并且因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给予活动时所需的扭力,弹性以及吸收与地面的反作用力。足底筋膜炎为慢性运动伤害的一种,临床上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往往合伴有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的问题(扁平足、外翻足、高弓足、姆指外翻等)。由人体生物力学的观点看来,足部距下关节过度外翻会造成足弓低下扁平,连带拉扯足底筋膜,造成筋膜发炎。本病指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后足跟疼痛,逐渐发展,早晨起床后或久坐后起立而开始步行时,疼痛较明显,但在行走过程中疼痛可逐渐减轻,而久行则增加疼痛。发病机制大致分为下面几种情况:1.慢性劳损或炎症:跖筋膜在足跟内侧粗隆附着处反复受到牵拉,筋膜出现劳损或慢性炎症。2.神经卡压:支配屈小趾肌的神经受到卡压而引起疼痛。3.滑膜炎:跟骨下滑膜炎引起肿痛。4.退行性病变:如足底脂肪垫萎缩,承重缓冲力减弱;至于跟骨刺,约50%跖筋膜炎患者有跟骨刺但与疼痛无直接关系。解决办法:一、运动疗法:1.足底筋膜按摩运动:用大拇指上下按压脚掌前后端的足底筋膜,按压程度以感觉足底微酸即可。此按摩可舒缓筋膜紧绷。取网球放于足底,脚面与地面平行,缓慢负重用前足挤压网球,顺势向后滚动到足跟部。往复运动,力度循序渐进且缓慢。按摩数分钟后以足底发热,微痛为宜,本动作可放松足底筋膜,增加局部血液循环。2.足底筋膜自我牵拉运动:足部放松,一手固定脚跟,另一手握住脚趾,用力将脚趾向上扳至筋膜感到拉扯感为止,持续数秒。此动作可舒缓筋膜紧绷,增加筋膜弹性。或采坐姿,膝盖伸直,然后拿一条毛巾置于脚掌前端,双手分别握住毛巾两侧,向内用力拉至筋膜有感觉到被拉扯为止,一样每次拉扯后停留数秒。跟腱牵拉运动:双腿分开似弓步状,双手扶于墙上,右脚前脚掌翘起,左腿伸直,右小腿肚有拉扯感为止,维持数秒后放松。(站斜板也可以达到跟腱牵拉的效果)3.加强筋膜组织弹性和整体肌肉力量练习:脚趾抓毛巾:足部固定仅用足趾用力向后抓毛巾,力度适中锻炼后有足部微酸发热为宜。此法加强足底肌肉力量,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腿部前群的肌肉;两腿开步与肩同宽,可靠于墙,身体正直目视前方。垂直下蹲,注意膝垂直脚面,不过脚尖,重心放于足中部。静蹲待大腿前侧酸痛为宜。腿部后群的力量也需要加强才能达到整体的锻炼效果:脚踝放沙袋,左腿站直右腿屈曲,数次大腿后面微酸为宜,左右交换练习。提踵锻炼:双腿并拢同时踮起脚尖,维持数秒后落下;也可采取单脚练习增强小腿三头肌的力量。臀部的力量:双手双腿撑于床上腰部与床面平行。右脚踝绑沙袋,屈腿脚面于床面平行,臀部发力垂直将右脚伸向天花板,维持数秒后重复该动作至微酸,左腿如此法练习以达到平衡。二、物理因子治疗:冲击波作用于痛点,局部造成微损伤,缓解疼痛组织的再修复。红外线局部照射,如在照射前局部涂抹扶他林等消炎止痛软膏,效果更佳冰敷急性疼痛发作时效果较好热敷 患者可让疼痛处泡热水或局部热敷,可缓解疼痛。那么如何预防足底筋膜炎的发生呢?1.适合自己的运动装备鞋具不当会引发足部内部结构异常,运动时的肌贴绷带等可以减少足部的压力和限制过度活动。2..控制体重体重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全身的重量都要经由足部来承受;如果能控制体重的话,相对的足部负担就会变少。3.增强足部周围韧带的力量练习,增强关节稳定性,避免足部关节过松。4.避免超负荷作业长时间站及坐造成小腿腓肠肌过紧;避免硬地面长时间长跑或蹬踏等动作,学会间歇运动。
足底筋膜炎为慢性运动伤害的一种,临床上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往往合并有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的问题(扁平足、外翻足、高弓足、踇外翻等)。从人体生物力学的观点看来,足部距下关节过度外翻会造成足弓塌陷,连带拉扯足底筋膜,造成筋膜发炎。高弓足的患者,因为足底筋膜比一般人紧绷、缺乏吸震的效果,长年下来也会因足底肌肉筋膜疲乏而疼痛发炎,甚至引起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的病因1、因受伤或是鞋具不当而引发足部结构异常;2、足部关节韧带松弛,活动量过大;3、身体过重造成足部关节负荷加重;4、足跟肌腱过紧、过短;5、足跟脂肪垫因年龄增长而退化;6、长时间站立、行走、穿高跟鞋、高弓足、扁平足等;7、其他疾病造成足部骨骼变形 。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表现1、足跟底部或前足底筋膜疼痛不适;2、足底筋膜与跟骨交接点内侧、中间及外侧部位疼痛;3、每天起床第一步踏地疼痛最为严重,行走数分钟后,疼痛渐渐减退,但步行、站立或跑步时间过久,疼痛再次出现;4、患者为避免足跟疼痛而自行改变走路步姿,足底压力分布不均匀而引发髋、膝、踝等关节疼痛;5.鞋底、鞋跟内侧或其他部分磨损严重。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法1、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长期站立或行走;2、选用大小合适的鞋子,最好选用高帮鞋来防止踝关节不正常扭转;3、配合具有足弓支撑且有吸震作用的矫正鞋垫来承托足弓,降低足底行走时的压力,减少发炎疼痛,避免筋膜拉扯;4、水疗、冰敷、体外冲击波等物理治疗以减缓不适症状;5、运动时可穿着护踝以减少足部关节过度活动;6、如果足跟骨刺已严重影响行走,则须以外科手术来改善;7、每天坚持做下肢伸展与肌力训练,早晚各做一次。
1. 问:我平时很爱运动为什么还会得足底筋膜炎啊/我平时都不运动的怎么也会得足底筋膜炎? 答:运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足底筋膜被反复拉扯造成损伤,就像橡皮筋被反复拉扯就有可能被拉坏,如运动员和长跑爱好者以及各种登山运动爱好者就有这种风险。相反,如果你平时不爱运动,可能你的体重就会比较大,这样就加大了“橡皮筋”的负荷,同样有可能造成足底筋膜炎。2. 问:除了上面说的两点还有哪些原因\习惯会导致足底筋膜炎? 答:如果你足部存在一些先天性结构改变,如扁平足、外翻足、高弓足、拇指外翻、肌腱过短等可能会让“橡皮筋”拉力不正常。另外,长时间穿高跟鞋以及西式长靴,足底筋膜会发生挛缩,所以要选择穿着舒适适合自己的鞋子。3. 问:如果我突然犯了足底筋膜炎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迅速缓解疼痛吗? 答:如果症状轻微可以用筋膜枪按摩一下,冰敷等,如果疼痛比较剧烈并且难以忍受,可以到医院打封闭或者注射皮质类固醇。但这些措施都是起到短暂缓解的作用。4. 问:为什么我足底筋膜炎犯了又犯? 答:慢性足底筋膜炎较难根治,容易复发,平时可采取一些康复手段来锻炼缓解疼痛。5. 问:我平时可以怎样做一些康复锻炼? 答:康复锻炼有很多种,用按摩球(网球)进行足底按摩,用泡沫轴放松小腿三头肌,用泡沫轴放松胫骨前肌,用脚抓取毛巾,用手撑墙牵拉小腿三头肌和足底筋膜,用脚勾拉力绳强化胫骨前肌。具体的方法之后会专门一期进行讲解。6. 问:足底筋膜炎都可以怎么治疗? 答:除了上面提到的康复锻炼,还可以进行矫形器治疗、夜间夹板、皮质类固醇注射等,90%的患者通过这些保守技术可以得到改善。7. 问:足底筋膜炎与性别和年龄有关吗? 答:40-60岁的人群,女性好发8. 问:足底筋膜炎可以手术治疗吗? 答:可以,持续六个月以上的慢性顽固性足底筋膜炎克患者可以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和足底切开术。9. 问:我得了足底筋膜炎是不是就不能穿高跟鞋了? 答:尽量少穿,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以及带有足弓支撑辅助功能的鞋垫对于足底筋膜炎的改善都有作用。10. 问:每个医院都能做这个手术吗?哪里做这个手术最稳妥最好呢? 答:首先,应去骨科做这个手术,其次足底筋膜炎手术在上海地区做的最多的是同济十院的吴鹏主任。吴鹏主任擅长关节镜技术,关节镜技术相比传统手术创伤小,效果好。吴鹏,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顾玉东院士和梅奥骨科Spinner教授。在美国梅奥医院(MayoClinic)学习近1年余。擅长骨折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及关节镜微创手术(肩、髋、膝、腕、踝)。目前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组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中西医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康复委员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泛长三角保膝专家委员会联盟委员等。发表权威期刊及SCI论著3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编《膝关节镜手术技巧》,副主译《关节镜手术学》,为《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青年医师1项、同济大学优秀青年人才1项、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十院攀登人才计划1项等课题。 还可关注吴鹏主任的微信视频号,里面有各种骨科疾病包括足底筋膜炎的具体病例讲解。
1. 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是一种三维平面的畸形,正常人的脊柱从正面(前面或后面)看是笔直的,从侧面看,正常的脊柱表现为一定角度的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以维持脊柱的平衡。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是指前后位上脊柱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侧位上生理性前凸和后凸的增加或减少,在横断面上侧凸的脊柱发生旋转,导致一侧肋骨隆起、肩胛突出、双肩不等高、骨盆倾斜等外观畸形。脊柱弯曲的严重程度通常用cobb角来进行测量,正常脊柱cobb角应为0度,但医学上通常只将cobb角超过10度的脊柱弯曲定义为脊柱侧凸(脊柱侧弯)。2. 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引起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病因的不同,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可分为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退变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等。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最常见,占79%~85%,所谓特发性是指病因不明。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根据发病年龄又可分为婴幼儿型、儿童型、青少年型和成年型,其中青少年期发病最为常见。3. 脊柱侧弯会有何种危害?轻型的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及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早期阶段,除引起脊柱的不对称外不会影响脊柱的灵活性、稳定性、承重功能及保护脊髓的功能。但如未经治疗,部分侧凸患者将发展加重,严重者cobb角可达到90度以上。此时不仅可导致明显的外观畸形,同时由于躯干的失平衡导致肌肉的疲劳和疼痛,脊柱关节和椎间盘的炎症和退变导致脊柱的僵硬和疼痛,躯干的塌陷导致心肺功能异常,如限制性肺通气障碍、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和心、肺功能衰竭等,还可由于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疼痛、麻木、无力、下肢的放射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瘫痪。所以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4. 脊柱侧弯进展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一部分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患者的侧凸角度可长期维持稳定而另一部分会快速进展加重,其原因如同其病因一样始终是一个迷。但可以观察到有一些高危因素预示侧凸将快速进展:(1) 性别:女孩侧凸进展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男孩,前者的进展率是后者的10倍。(2) 年龄:发病的年龄越小,进展的可能性越大。例如,一个10岁到12岁的孩子,侧凸角度在20度到29度之间,其进展的可能性为60%;而同样角度侧凸的13~15岁孩子,进展的可能性为40%;同样角度的16岁孩子进展可能性为10%。这实际上是与患儿的骨骼成熟程度有关,在青春期骨成熟前的快速生长中,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发展迅速。女性通常为10~14岁,而男性为13~16岁。(3) 弯曲程度:发病时弯曲的程度越大,进展的危险性越大。例如,13岁到15岁的孩子,角度如果为20度,有10%的可能进展;20度到29度,有40%进展可能;30度到59度,可能性达到60%;超过60度,则达到90%。(4) 弯曲的形状及部位:双个弯曲比单个弯曲进展的危险性更大,胸椎侧凸的进展危险性大于腰椎侧凸。5. 如何早期诊断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诊断得越早,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机会越多,早期发现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并进行正确治疗可防止出现严重得继发症状。但早期轻度的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往往被衣服所遮盖,首次就诊时最常见的情况是侧凸已经进展到40度左右,被家长、同学或自己偶然发现。此时往往已经丧失了非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强烈推荐对学龄儿童进行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筛查,学校老师或健康检查医师经过简单培训后,进行弯腰试验等检查,并借助一定的仪器如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计、云纹照相仪等,可以发现10-20度左右的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虽然学龄期的筛查并不能降低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但能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减少重度侧凸病人的数量。这一措施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实行,近年来,其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和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人量都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欠缺的。对每个学龄儿童的家长而言,无论学校是否进行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筛查,都应该更多地关注您的孩子,不能等待学校、医生去发现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体征。观察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对称是诊断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关键,您应利用孩子洗澡等裸露身体的机会从身体前面和后面观察,如发现下列征象,应警惕是否患有脊柱侧凸(脊柱侧弯):(1) 一侧髋部比一侧高,腰部不对称,弯曲的凹面看起来比凸面高;(2) 一侧肩膀比另一侧明显突出或“增大”,通常右侧肩高较为多见;(3) 领口不平,一侧肩部比另一侧高;(4) 女孩双乳发育不均等,左侧的乳房往往较大。但正常女性有30%存在两侧乳房不对称的情况,应加以区别。虽然出现以上不对称情况并不一定意味着脊柱侧凸(脊柱侧弯),但如发现以上任何一种不对称,应至医院骨科就诊,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如x线检查等)。需要注意的是,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具有家族遗传性和聚集性,因此如果家族中曾有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病人,家长更要高度警惕孩子患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可能。6. 怎么治疗脊柱侧弯?发生脊柱侧弯并不一定意味着手术治疗,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病人因为侧弯角度很小且稳定无需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通过支具等非手术治疗避免手术或延迟手术时间。脊柱侧弯的治疗方式大致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中唯一公认有效的手段是支具治疗。其他非手术治疗如脊柱按摩疗法、电刺激疗法、水浴疗法等疗效不确切。体操锻炼虽无法阻止侧弯的发展,但在治疗肌肉疲劳及继发疼痛方面有较大价值。对进行支具治疗的患者,建议进行体操锻炼,因为支具治疗可引起后背肌肉僵硬和萎缩,体操锻炼可改善全身肌肉的紧张性并有助于保持患者的柔韧性和力量。采取何种治疗方案取决于很多因素,目前一般认为:(1)侧弯角度小于20度,无明显进展,通常无需治疗。对有生长发育潜能的孩子应定期随访。侧弯角度在40-50度以下的成人患者,如果没有伴随症状,也无需治疗,根据角度的大小和骨骼成熟度定期随访。(2)侧弯角度在20度-40度之间,且有生长潜能存在的患儿应进行支具治疗。特别是Risser征(注:Risser征是评价患者骨成熟度的指标,共分为5度)小于2度和月经未开始的病人,如初诊时cobb角已达30度,支具治疗应立即开始,对cobb角在20~30度的病人,如果证明有5度的进展,也应支具治疗。(3)侧弯角度在40度以上,支具治疗不能控制侧弯进展,外观畸形明显,躯干失平衡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什么是脊柱侧弯?正常人的脊柱从正面(前面或后面)看是笔直的,从侧面看,正常的脊柱表现为一定角度的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以维持脊柱的平衡。但有些人脊柱从后面看存在左右弯曲,且这种弯曲不能通过简单的调整站立姿势来纠正。这类脊柱的左右弯曲称为脊柱侧弯。在X线片上,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看起来呈“S”或“C”,而正常人是呈一直线,这导致患者双肩不齐和腰背部不对称。一些侧弯区的椎体存在旋转,这导致一侧肩胛骨明显突起,呈剃刀背样改变。脊柱侧弯是一个描述性专业术语而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其中,80%发病原因不明,被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好发于青少年女性。特发性脊柱侧弯按发病年龄可分为婴儿型(0-3岁)、少儿型(4-10岁)、青少年型(11-18岁)和成人型(>18岁)。现在已知的和脊柱侧弯相关的病因包括:先天性畸形、神经肌源性、遗传等。此外,负重、剧烈运动、不良睡眠和站立姿势、轻微的双下肢不等长不认为是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我有脊柱侧弯吗?发现脊柱侧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行背部的体格检查。受检者自然放松站立,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检查者从后面观察受检者脊柱是否呈直线,双侧肩胛骨、腰部是否对称,是否有躯干移位。受检者自然弯腰,检查者再次观察脊柱,是否存在腰背部不对称(肩胛骨、肋骨或者腰背部隆起)。通过上述简单的检查,存在问题者可进一步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并可以测量侧弯的角度。我们有哪些治疗措施观察侧弯角度小于20度,无明显进展,通常无需治疗。对有生长发育潜能的孩子应知道功能锻炼,定期随访。侧弯角度在40-45度以下的成人患者,如果没有伴随症状,也无需治疗,有轻度腰背部不适症状的,我们建议其行一些物理治疗。支具治疗具有生长潜能的患儿,随着生长发育侧弯会进一步加重。为了阻止侧弯进一步进展,侧弯角度25-45度的患儿需行支具治疗。手术治疗对于侧弯角度大于50度的青少年和成人患者,我们选择手术治疗。对于迫切想改善自己畸形外观的青少年和有临床症状的成年人,我们可以适当放宽手术的指征(侧弯角度>40度)。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阻止侧弯的进一步加重。目前,通常采用钉棒系统固定、矫正畸形,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融合畸形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