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研究组(GRAPPA)的风湿病专家和皮肤病专家共同对银屑病关节炎诊断方面提出分类标准:有炎性关节疾病(包括关节炎、脊柱炎、附着点炎),同时以下评分≥3 的患者应诊断为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的证据:①现患有银屑病(2 分);②银屑病史(1 分);③银屑病家族史(1 分);④银屑病指甲改变(1分);⑤类风湿因子阴性(1 分);⑥现患有趾/ 指炎或既往有趾/指炎(1 分);⑦X 线片示关节旁新骨生成(1 分)。
1.谨慎而不间断的体育锻炼,特别是扩胸运动;2.保持正确的姿势,站挺胸收腹抬头,目平视;坐保持胸部直立;卧硬板床,低枕或不枕枕头;3.减少或避免引起疼痛的体力活动;4.定期测量身高。
AS诊断标准: 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至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 2009年新标准 AS诊断标准: 1、有影像学结果时 如患者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并有≥1个SpA临床特征者可诊为AS。 2、无影像学结果时 如患者HLA-B27阳性并有≥2个其它SpA临床特征者亦可诊为AS。 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①骶髂关节MRI提示活动性(急性)炎症(明确的骨髓水肿或骨炎),高度提示存在与SpA相关的骶髂关节炎;或②X线提示骶髂关节炎(同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SpA临床特征:①炎性背痛(IBP);②关节炎;③肌腱端炎(足跟);④葡萄膜炎;⑤指(趾)炎;⑥银屑病;⑦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⑧对NSAIDs治疗反应好(用药后24-48小时疼痛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⑨有SpA家族史(指一代或二代亲属患有AS、银屑病、急性葡萄膜炎、反应性关节炎、炎性肠病中的任一种疾病);⑩HLA-B27阳性;⑾CRP升高。
产后风湿症是由于产后气血亏虚、瘀血留滞,外感风寒湿邪而出现的一系列肌肉关节疼痛症状,多伴有畏寒恶风等症状,病位在肌肉筋脉,“正虚”、“血瘀”,“邪侵”为主要病因,又互为因果。为虚实夹杂之证,以虚为本,风寒湿瘀阻肌肤筋脉为实。
1.藕片汤:鲜藕适量切片煮食。2.核桃花生汤:核桃肉、花生仁适量煮食。3.苡仁木瓜粥:苡仁20g,木瓜10g,粳米50g。洗净煮粥食用。4.乌梢蛇肉粥:乌梢蛇肉20g,苡仁30g,黄芪15g,粳米100g。洗净,煮粥食用。5.茅根桑枝饮:白茅根20g,桑枝15g。煎取液代茶常饮用。6.桃仁粥:桃仁15g,粳米160g,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功效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主治瘀血痰浊痹阻型痛风。7.防风薏米粥:防风10g,薏米10g,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其功效是清热除痹,主治湿热痹阻型痛风。8.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做粥加糖。功效是清热利湿,主治痹阻型痛风。9.百合苡仁汤:百合(鲜品)30克,薏苡仁30克,芦根(干),10克。将芦根洗净煎汁,再用煎汁加水,将洗净的薏苡仁煮至八成熟时加入洗净的百合瓣,继续小火加热,以以薏苡仁、百合熟烂为度得煎汤500毫升,分两次食用。10.土茯苓粥:土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加水煮粥,土茯苓碾成细粉,加入粥中混匀煮沸后食用。11.白芥莲子山药粥:白芥子粉5克,莲子粉100克,鲜山药200克,陈皮丝5克,红枣肉200克。先将山药去皮切薄片与枣肉一起捣碎,再与莲子粉、白芥子粉、陈皮丝及适量水共调和均匀,蒸糕食之每次50-100克。12.百合花菜粥:百合100克,花菜100克,陈仓米100克,冰糖适量。百合、花菜洗净分瓣及切碎后与米一起加水煮粥,初沸时加冰糖,米花汤稠时可温服。13.百合荠菜粥:百合100克,荠菜50克,大米150克,冰糖适量。百合可分瓣,也可取百合粉。荠菜洗净,开水烫一下。大米加水常法煮粥,初沸时加入百合(或百合粉)、荠菜再煮,水开粥稠加冰糖调味。14.寄生桑枝茶:桑寄生5克,冬桑枝3克。将桑寄生、冬桑枝洗净后切成碎片,加沸水冲泡后加盖闷10分钟,即成。代茶频饮,一般可连续冲泡多次,每日1剂。15.马齿苋米仁粥:马齿苋、生米仁各3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马齿苋、生米仁与米同煮粥,熟后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食用,分2次,1日服完。16.冬瓜笋干汤:冬瓜500克,笋干30克,姜、盐、味精、食用油各适量。把冬瓜去皮后清洗干净并切片,笋干水发切丝。往炒锅中加入适量食用油,用武火稍微加热后即可倒入冬瓜与笋干,拌炒2~3分钟再加入凉水500毫升,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继续烧上10分钟许,加入适量姜、盐、味精调和即可。
常见食物嘌呤含量表(毫克/百克)1类>1502类75~1503类25~754类0~25脑、心、肝、肾、胰、猪肚、牛肚、大肠、鳗鱼、芦笋、香菇、黄豆芽、紫菜、豆苗、肉汁、鸡肉汤、鸡精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肉兔、鸽、狗肉驴、马肉、鹌鹑、豌豆、黑豆、花生、贝类、河蚌、罐头肉、腊肉、海参、海虾、蟹类、猪肉粗粮制品、玉米、蘑菇、豆角、芹菜、四季豆、大蒜、洋葱、龙须菜、坚果类、糖果、肉松、鳝鱼、白鱼、河虾、龙虾、鲫鱼、菜花小米、藕粉、细挂面、牛奶、鸡蛋、白面包、饼干、奶粉、蜂蜜、南瓜、卷心菜、海带、紫菜、番茄、胡萝卜、青葱、土豆、果酱
AS最常见的特征性早期主诉为晨僵和下腰背疼痛,腰背痛是普通人群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但大多数为机械性背痛非炎性疼痛,而AS则为炎性疼痛。以下5项有助于AS引起的炎性背痛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非炎性背痛的鉴别:①背部不适发生在40岁以前;②缓慢发病;③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④背痛伴发晨僵;⑤背部不适在活动后减轻或消失。以上5项有4项符合则支持炎性背痛。
健脾与健康一、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1.脾主运化: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①运化水谷:对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输布。三个阶段:A帮助胃肠将食物分解成精微和糟粕两部分---消化;B帮助胃肠道吸收水谷精微---吸收;C把吸收的水谷精微运送到全身---转输。《注解伤寒论》“脾,坤土也。脾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素问五脏生成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素问厥论》“脾为胃行其津液也”②运化水液-运化水湿: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指脾有吸收、输布津液、防止水液在体内聚集的作用。A.人体所吸收的水液经脾脏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全身发挥滋养和濡养的作用。B.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水液不能布散而停滞体内,形成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或发为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生湿,脾胃生痰之源,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2.主升清:升,脾气的运动特点,“脾气主升宣发”。清,指水谷精微物质。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曰“脾以升为健”。升降是脏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①脏俯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保持人体脏腑维持与相对恒定的位置;②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脾气升发,内脏才不至于下垂;脾不升清,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还无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3.主统血:统,即统摄、控制。即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金匱要略注》“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统血的主要机理主要是气的固摄作用。脾之所以能统摄血液,是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的作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医宗必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脾胃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二、认识常见脾病辨证1、脾气虚证【病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病久虚损或素体虚衰,脾气虚弱。【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肌肉消瘦,肢体倦怠,少气乏力,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稀薄,舌质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治法】益气健脾。【代表方剂】方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2、脾气下陷【临床表现】除具脾气虚证外,尚有头晕目眩、下痢,或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脏器下垂的表现。【治法】补中益气【方剂】补中益气汤3.脾阳虚【病因】饮食生冷肥甘,或过用寒凉药物,以及久病失养,导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临床表现】面黄少华,中脘觉冷,泛吐清水,纳少腹胀,食入尤甚,喜热饮,便溏,或见肌肤瘦削,四肢不温,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治则】温运中阳【方剂】附子理中丸4.寒湿困脾【病因】贪凉饮冷,寒湿内停;冒雨涉水,久居湿地,寒湿内侵;内湿素盛。【临床表现】头重体困,胸脘满闷,饮食不香,口淡而黏,大便稀或溏薄,妇女带下清稀,舌胖苔白腻,脉缓。【治则】温中化湿【方剂】胃苓汤5.湿热困脾【病因】外感时邪,嗜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交阻,甚则熏蒸肝胆。【临床表现】胁胀脘闷,不思饮食,或有发热,口苦口渴,身体困重,溲赤便黄,皮肤发痒。苔黄而腻,脉濡数。【治则】清热利湿【方剂】五苓散。三、常用健脾方法1.摩腹健脾:2.食物健脾: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应用举例:适量粳米煮成稀粥服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代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举例:与山药、砂糖、胡椒末同用治疗久泻食减。《刘长春医案》与小麦麸共为末,米汤送下治疗自汗不止。《本草纲目》与桑白皮煎汁服,治疗消渴、尿多。《本草纲目》番薯-----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本草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举例:本品与粳米同煮,治疗便秘,夜盲症。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代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用苡仁米同梗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白扁豆-----性平,昧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止泄泻,暖脾胃。”《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举例:白扁豆粥:与粳米同煮--脾胃虚弱,慢性腹泻。扁豆散:单用扁豆水煎服-霍乱吐利《千金方》3.艾灸健脾:艾灸法具有温阳培元,补气健脾,延年益寿之功。 足三里:“若要安,三里常不乾。”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嵴外1寸。功效:具有健脾胃,补中气,通经络,和气血的作用。 神阙位置:腹正中,肚脐中央。功效:温通元阳,健脾养胃。用于治疗久泻、腹痛、脱肛、痢疾、水肿等。气海位置:腹正中线,脐下1.5寸。功效:补元气,暖脾阳,强壮后天之本,祛病养生延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申洪波:多发生在腭、唇、及颊部粘膜。表现为广泛的口腔粘膜糜烂或溃疡,疼痛明显,周围环绕红色斑块或白色斑点条条纹,损害部位常见粘膜下出血、瘀斑等。但是单纯口腔溃疡不具有疾病特异性。要诊断红斑狼疮还要综合考虑。
诊断标准 (1)哮喘:有哮喘史或在呼气时有弥漫性高音调啰音。 (2)嗜酸粒细胞增多,大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10%。 (3)单发性或多发性神经病变:系统性血管炎所致的单神经病变,多发单神经变或多神经病变(即手套/袜套样分布) (4)非固定性肺内浸润X线片上出现由系统性血管炎所致的迁移性或一过性肺浸润。 (5)鼻旁窦病变,有急性或慢性鼻旁窦疼痛或压痛史X线片上鼻旁窦模糊。 (6)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浸润:病理示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外周有嗜酸粒细胞浸润。 具备以上6项标准的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