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尿频、尿痛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临床上称为尿路刺激症,那么出现了这种症状就是尿路感染吗?也不一定是,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才能确定,比如尿常规、尿培养、尿液衣原体、支原体等检测,有的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查没有异常,或者诊断尿路感染治疗后仍然有症状,不一定是感染没有控制,临床上有一种叫做尿道综合征的疾病不能忽视。 尿道综合征是一组没有感染证据的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群,部分患者排尿时尿道口有烧灼感和排尿困难,伴有耻骨上疼痛、腰痛、尿量减少等,但尿液检查没有异常,大多见于女性,症状反复。产生尿道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如下: 1、尿道口梗阻:如膀胱颈梗阻、尿道远端周围组织纤维化或括约肌痉挛导致远端尿道缩窄,尿道局部病变如尿道肉阜、尿道黏膜脱垂等; 2、尿道外口距阴道口过近,距离小于等于3毫米的女性,尿道综合征患病率达70%,并且距离越短患病率越高; 3、尿路感染后,尿道口组织的病理改变为慢性炎症反应; 4、精神和心理因素:约30%的患者在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焦虑和抑郁,紧张、焦虑、多疑、敏感、疑虑重重等精神因素; 5、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分泌减少,尿道和阴道粘膜萎缩、变薄,易受损伤; 6、局部损伤,如分娩时产伤,性生活不慎损伤尿道口粘膜; 7、不良刺激:刺激性化学清洁剂清洗外阴、不透气化纤内裤、受凉、劳累等因素。 治疗方法:目前此病无特效药,多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不穿紧身化纤内裤,注意保暖,热敷下腹,适当运动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悦。 2、膀胱功能训练:鼓励白天多饮水,多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或活动,分散对尿意的注意力,主动控制排尿时间,并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从而降低膀胱的敏感性,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 3、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萘哌地尔、特拉唑嗪、多沙唑嗪能缓解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的症状;疼痛难忍者可用解痉镇痛药;伴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患者可选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能显著改善尿道综合征患者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症状;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下者,建议补充雌激素治疗;存在尿道括约肌痉挛可用肌肉松弛药。 4、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中药、针灸、电针等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介入治疗:膀胱灌注治疗、膀胱三角区封闭治疗、莨菪碱穴位注射治疗等,能缓解症状。 6、手术治疗:经久不愈存在尿道梗阻者可行尿道扩张术;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术无效者可行尿道松解术治疗。
女性尿路感染是女性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女性每年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约10%,有些患者反复发作,发作时焦虑难耐,备受煎熬和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一般指的是尿路感染6个月内发作大于等于2次,或者1年内发作大于等于3次。反复发作的原因绝经前的女性和性生活、使用杀精剂、月经期以及所处状态等因素有关,绝经后女性和既往尿路感染病史、遗传、激素水平下降、尿失禁、伴随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急性发作期可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一般能快速控制感染,急性发作期稳定后如何预防感染反复发作便成为主要问题。临床预防性治疗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改变生活卫生习惯:多饮水、性生活后排尿冲洗、避免穿紧身衣、避免坐浴、勤洗澡更换内裤。 2、植物药蔓越莓制品:需长期口服,欧美应用较多,文献报道有一定效果。 3、疫苗:有减少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作用,欧美应用,如StroVac(多种细菌活性产物)和Uro-Vaxom(大肠埃希菌溶解物),目前国内尚无此类药物。 4、低剂量长疗程治疗方法:用于急性发作期治疗稳定1~2周后的患者,尿培养阴性后开始抗菌药物预防治疗方法。常选用药物包括磷霉素氨丁三醇3g,7~10天口服1次;呋喃妥因50~100mg每晚口服1次;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氨苄或头孢克洛250~500mg每晚口服1次;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每晚2片口服,以及喹诺酮类等药物。一般根据以往用药经验和药敏结果选择一种药物口服治疗,或几种药物交替口服,疗程3~6个月,有些患者需要1~2年不等,用药过程中监测尿常规、尿培养、肝肾功能。 抗菌药物长期用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用药中需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抗菌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抗生素相关腹泻,应及时检查便常规、便涂片、大便球杆比例,补充正常菌群。特别提醒的是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增长,重新用于临床治疗的两个老药呋喃妥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呋喃妥因应用6个月以上有发生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慎用于肾功能减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周围神经病、肺部疾病患者;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 5、怀孕女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治愈后,对于反复发作者,同样采取低剂量长疗程治疗方法,单一口服阿莫西林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或磷霉素等,定期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 6、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复发,但需要经过妇科检查和综合评估后使用。 7、反复发作与尿路存在的疾病有关:例如存在尿路畸形、尿道瘘、尿路梗阻等,可通过泌尿系B超、尿路造影、腹部CT、核磁共振、妇科检查等发现,需及时治疗原发疾病,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尿路感染是病原菌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异常繁殖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也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按照不同的标准主要分类如下: 1、按照感染部位可分为: (1)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上尿路感染通常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腰痛、排尿困难,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严重者会出现危及生命的脓毒血症。 (2)下尿路感染则以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为主,伴有下腹疼痛,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 2、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为: (1)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2)复杂性尿路感染(存在留置导尿管、支架,膀胱中残余尿大于100毫升等任何原因引起尿路梗阻性的疾病,以及自身伴随的疾病); 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状态、是否伴有合并疾病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包括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不久坐、及时排尿,及时拔除尿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插管和不适当的长期留管等。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1、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性下尿路感染采用一种抗菌药物即能达到治疗效果,根据不同情况少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可选用的抗菌药物包括磷霉素氨丁三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呋喃妥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地尼、头孢克肟)等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一般3~7天。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如伴有高热、寒战、肾区叩痛等全身中毒表现时建议采用静脉滴注治疗,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疗程一般14天或更长。 2、复杂性尿路感染:这些患者多存在并发的因素和伴随疾病,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部分患者需通过手术治疗引起尿路感染的梗阻性疾病,比如:结石、肿瘤、狭窄、先天性畸形或神经源性膀胱等。对于有伴随疾病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移植肾、糖尿病和免疫性疾病,需要控制好容易引起感染的原发疾病。目前国内细菌耐药明显增高,因此尿病原菌培养和相应检查非常重要,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当地耐药菌流行情况和尿培养结果重新选药,病情稳定后也应定期复查。 复杂性尿路感染原因复杂,感染反复发作困扰着许多患者,有的治疗过程漫长,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多个医学专业协作解决,更需要医患共同配合,最终战胜疾病。
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3-1.75 亿人患尿路感染,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尿路感染约占院内感染的20.8~31.7%。据统计女性一生有60%的可能性会患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下腹疼痛和腰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尿常规检查尿中存在白细胞,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尿路感染的原因和易感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1、 上行性感染。约95%的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是经过尿道、膀胱、输尿管而到肾脏的,女性较男性更易患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男性高8~10倍。主要是女性尿道较男性短,男性尿道长度约15~20厘米,而且有两个生理弯曲,减少了细菌入侵的机会。而女性尿道长约3~5厘米,尿道口与阴道、肛门比较近,因此病原菌容易进入引起感染。女性月经期外阴部易受细菌污染,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患,性生活,妊娠期子宫压迫输尿管和膀胱等因素,均容易使病原菌入侵。绝经后女性,尿道口上皮细胞萎缩,尿道口松弛,尿道括约肌作用减弱,给病原菌造成长驱直入的机会。 2、 血行感染。占尿路感染的3%左右。和人体共生的病原菌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或者人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灶时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感染,通常表现为高热、寒战、腰痛、恶心、呕吐等,也可伴有败血症。 3、 尿路梗阻:肾脏和输尿管结石、尿道狭窄、尿路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引起泌尿道梗阻,造成尿液潴留,使病原菌容易繁殖而产生感染。 4、 尿路畸形或功能异常。泌尿道存在先天性疾病如肾脏发育不全、多囊肾、海绵肾、输尿管畸形等,膀胱输尿管返流使尿液从膀胱返流到肾盂,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功能异常等,脊髓发育不良、脊髓膨出等,均增加了感染机会。 5、 尿道插管及器械检查。留置导尿管、放置支架、膀胱镜检查、尿道手术等均容易引起局部粘膜损伤,并带入病原菌而致感染。 6、 机体抵抗力低下伴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长期使用激素,尿路感染发生几率增高。 尿路感染的预防: 1、 增加体质,提高机体的防御力。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久坐,适当锻炼身体,内裤不宜过紧,不憋尿,游泳或泡温泉后及时排尿,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养成适当饮水的习惯,少食或不食辛辣食物。 2、 女性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冲洗外阴部,月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怀孕期、产后更应注意外阴清洁。绝经后女性适当补充雌激素减少发作,便后冲洗。 3、 控制好全身性疾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要及时控制血糖、血压。有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梗阻因素,及时治疗。女性患有阴道炎及宫颈炎及时就诊。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和器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