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有时俗称“脑肿瘤”,指的是位于颅骨包围成的封闭的空腔(颅腔)之内的肿瘤。这类肿瘤主要是神经外科医生治疗的范畴。需要注意的是,颅内肿瘤不同于“头部肿瘤”,“头部”既包括颅腔,也包面部、眼部、口腔等颅腔外的空间,而颅腔外的空间大多数不是神经外科医生的专业范围,而是分属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专业。顺便说一下,在我国的大多数肿瘤专科医院(XX省肿瘤医院,XX市肿瘤医院等),患者们会遇到“头颈外科”这个科室,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不是全部),头颈外科处理的是我上述所说的颅腔外的空间,并不包括颅内肿瘤,所以,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室,请患者们不要混淆。另外,在国内肿瘤专科医院的神经外科,治疗范围除了颅内肿瘤,还包括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将在后续篇文章中介绍。颅内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不过,有些情况下,良性和恶性并不是泾渭分明,有些肿瘤介于良恶性之间,而有些良性肿瘤术后容易复发,酷似恶性肿瘤。所以,建议所有的肿瘤患者在手术或其他治疗后定期复查,警惕肿瘤复发。肿瘤的良恶性以及具体类型的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指的是手术之后,切下来的肿瘤送到病理科这个地方,又专门的工作人员把肿瘤切成薄片并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依此对肿瘤的性质作出最终诊断,这就是所谓的“确诊”。在未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医生会根据CT或MRI片子给出一个初步的诊断,这是未经病理科确诊的,只能称为“临床诊断”,大多数时候,临床诊断和病理科的确诊是大体相符的,但有些时候临床诊断还是会有误差,只有病理科的诊断才是最权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胶质瘤,也包括转移癌、淋巴瘤、随母细胞瘤等。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脑膜瘤,其次是垂体瘤,其他的有神经鞘瘤、血管母细胞瘤、脂肪瘤等。还有一些病变在名字上带一个“瘤”字,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肿瘤,主要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动脉瘤等。另有一些“囊肿”类病变,如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等,大多也是先天性,一般生长很缓慢,但症状上可能类似于肿瘤,所以治疗方法和肿瘤相似。从治疗上讲,恶性肿瘤一般需要手术加放疗或化疗,少数类型可不必放化疗,良性肿瘤主要为手术治疗,但良性肿瘤若仅是部分切除而没全切除,则往往需要加上放疗。接下来简要提几个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篇幅所限,若想详细了解请自行百度。(一)胶质瘤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0-50%. 胶质瘤细分为很多类型,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等。这些具体的专业名词患者们不必详细了解,只需了解胶质瘤的分级。胶质瘤总体来说属恶性肿瘤,但恶性的程度差别很大,根据恶性程度国际上划分为1-4级,1级最良,4级最恶。从发病率来说,4级的最多见,3级次之,1级的最少见。1级的胶质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等,如果手术切的干净,不必放化疗,手术后可以很长时间不复发,预后较好。2级的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手术后根据具体病情可能需要放疗或化疗,若手术能够全切,5年生存率可达80%. 3级胶质瘤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等,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后需要放疗加化疗。4级胶质瘤主要为胶质母细胞瘤,又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极高,预后很差,手术后需要放疗加化疗,患者手术后平均只能存活1-2年。(二)转移癌转移癌指的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肠癌等)转移到颅内的情况。对于晚期癌症的患者,颅内转移很常见。总的治疗原则是,若原发的癌症(肺癌等)经治疗后控制稳定,除了头部未再发现其他部位转移,且颅内的转移是单处而不是多处,这时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后根据原发癌的具体类型考虑放化疗,有希望获得较好的预后,若不符合上述标准,往往只能放化疗,预后较差。但我们也遇到很多患者,全身状态很好,没有严重的症状,头部以外的检查没有发现哪里长肿瘤,只有头部发现了肿瘤,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转移癌。这种情况下,病理科大多时候(少数除外)只能很笼统地给出“转移癌”的诊断,无法精确判断肿瘤到底是从哪转移来的。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原发癌长得很小,没引起症状,在CT等片子上也看不出来,而肿瘤细胞早早就发生了转移。这种情况比较纠结,由于没有找到原发癌,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放化疗,通常的做法是,手术后频繁地进行全身检查,直到发现发现原发癌长大到片子可以看到的程度,然后再治疗原发癌。(三)颅内淋巴瘤淋巴瘤可发生在全身很多部位,这里仅提颅内的淋巴瘤。根据病理检查的结果,淋巴瘤可细分为类型,恶性程度有高有低。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根据具体的类型可加放疗。这就遇上了一个难题:颅内淋巴瘤到底要不要手术?纯粹理论上讲,对于完全确诊的淋巴瘤不需要手术,只需化疗或加上放疗,但实际情况是这种未经手术未经病理检查的“确诊”几乎不存在。从CT或MRI片子上看,淋巴瘤和胶质瘤的其他恶性肿瘤的表现非常相似,很难单纯看片子来明确淋巴瘤,如果实际不是淋巴瘤而按淋巴瘤来化疗,将严重延误病情,而取得“确诊”的手段只有手术及之后的病理检查。因此,国际上公认的方法是:手术是要做的,但不要求全切肿瘤,取一点肿瘤能做病理检查就够,然后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化疗及放疗。(四)脑膜瘤脑膜瘤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但有极少一部分属恶性。通俗地讲,脑膜瘤是长在脑子的周边“脑膜”上,里面是脑子,外面是颅骨。根据具体的部位,可分为凸面脑膜瘤和颅底脑膜瘤。凸面脑膜瘤位于头颅的表面的浅表部位,手术相对容易,而颅底脑膜瘤位于大脑底面,位置较深,手术难度较大。治疗以手术为主,无需放化疗,在少数情况下,肿瘤临近重要的血管神经,手术难度很大,无法全切肿瘤,这时候就需要加用放疗了。(五)垂体瘤垂体瘤是位于垂体部位的肿瘤,99%以上是良性。垂体是人的正常器官,直径1-50px,位置很深,大概是鼻腔后部挨着脑子的部位。垂体的正常功能是产生泌乳素、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皮质激素等多种激素,调节人类多种生理功能。垂体瘤的症状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肿瘤对周边神经及脑组织的压迫,包括看东西模糊、重影、头痛等,另一方面是垂体激素分泌异常,包括乳房泌乳、性功能低下,面容改变、异常肥胖等。治疗主要为经鼻孔的微创手术,少数体积较大的肿瘤需要开颅手术,对于泌乳素型垂体瘤,可考虑口服药物治疗。经鼻孔的微创手术又包括普通的显微镜手术及内镜下手术,内镜下手术是近年来开发出的新技术,是显微镜手术的“升级版”,微创效果更好,目前国内少数大型医院已常规开展。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垂体瘤在良性肿瘤里是复发率较高的,必须定期复查。(六)神经鞘瘤脑组织会发出一些“电线”状的神经来控制人的生理功能,神经鞘瘤就是长在这些“电线”根部的良性肿瘤。颅内最常见的是听神经瘤和三叉神经鞘瘤。主要症状也是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脑组织的压迫,包括头痛、呕吐等,二是神经功能障碍,比如在听神经瘤,有听力减退及耳聋等,在三叉神经鞘瘤,有面部麻木或面部疼痛。治疗依然是以手术为主,由于肿瘤就生长在神经上面,手术后一般相应的神经功能无法保留,会出现听力丧失、面瘫、面部麻木等症状。本文系郭旭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我的老师:四川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王翔教授 松果体区肿瘤是神经外科难治疾病之一,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是大家更好的了解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区肿瘤概述 松果体和松果体区是同一个意思吗?松果体是内分泌腺体,是人体最小的器官。松果体是一个中线结构,位于上丘的上面、髓纹的后下方及两侧丘脑之间,是上丘脑的一部分。松果体大小约一颗稻谷那么大(5-8 mm),由于其常常钙化的关系,所以时常能在颅骨的X光或头部CT中看到它。而松果体区的定义是指松果体及其周围的结构,包括前方的第三脑室后份,上方的胼胝体压部,后上方的小脑幕切迹、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前下方的四叠体和中脑顶盖。 2.常见的松果体区肿瘤有哪些?根据松果体区肿瘤组织来源不同,可以分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胚胎细胞瘤、绒毛膜癌松果体细胞源性肿瘤: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其它细胞源性肿瘤: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等囊肿:包括单纯性囊肿、皮样囊肿等这其中生殖细胞瘤最多见,达60%~80%,其次为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区肿瘤处理困难吗?松果体区肿瘤的种类很多,除了松果体囊肿外,其他肿瘤类型病变很难通过影像学精确鉴别诊断。而不同类型的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策略差异很大,从对囊肿性病变的观察治疗,到肿瘤性病变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手术又分活检手术、部分切除和全切手术,非手术治疗又有放疗和可能的化疗,等等。松果体区位置深在,毗邻非常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手术难度大。因此,松果体区肿瘤,从诊断、治疗策略制定、手术以及辅助治疗,均对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极具挑战性。如何发现松果体区肿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症状)由于松果体的部位及内分泌功能特殊性,如果松果体区出现病灶,可能会出现一下症状之一:背侧中脑parinaud综合征:上视障碍、眼睑退缩、集合性眼球震颤、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睡眠觉醒周期紊乱。颅内高压症状:多由脑积水引起,包括头痛、视力改变、步态不稳、认知功能障碍。小脑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内分泌功能障碍:多见于生殖细胞瘤患者同时伴有鞍区病变,垂体功能紊乱。症状1和2是松果体区特有的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症状3是松果体区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往往也是病灶较大的后期表现;症状4和5较少见。需要说明的是,眼睛症状是需要尤为关注的,而偶尔头痛或睡眠障碍这些非典型症状,则不应常规作为松果体病灶相应症状。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策略是什么?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治策略,目前较为公认的治疗方案是: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肿瘤组织活检术,术后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确定下一步治疗措施,开颅手术或者放化疗。但由于目前存在以下问题,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1)生殖细胞瘤的存在,其对放化疗的高度敏感性,能否不手术直接放化疗。这个决策取决于对生殖细胞瘤的术前判断;2)肿瘤活检的取材可靠性的问题,导致不能反映肿瘤的真实情况,而需要开颅手术;3)除生殖细胞瘤以外的其他松果体区肿瘤,包括非生殖细胞瘤性的生殖细胞肿瘤,在活检明确性质后,均最好行手术切除。因为有两次手术,对于这类情况,是否在初始就采取直接手术的方式。如何评价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松果体区肿瘤中的作用?较大的松果体区肿瘤往往伴有脑积水。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松果体区肿瘤所致脑积水疗效确切,术后脑积水缓解率约为85%,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相当。特别是在神经内镜活检肿瘤时,同时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是非常合理和常规的操作。但对于需直接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则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脑脊液通路的畅通,而不需要单独行造瘘术。对于考虑生殖细胞瘤要采取诊断性放疗或化疗的患者,以往的做法是现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以保证在放化疗期间的安全性,但现在也发现放化疗也可使肿瘤短时间内缩小而解除对中脑导水管的压迫,可不必预防性行造瘘或者分流。如何评价松果体区肿瘤活检术在松果体区肿瘤中的应用?神经内镜下肿瘤组织活检术是目前松果体区肿瘤的标准治疗程序之一,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活检的阳性率和准确率则有待进一步提高。包括25%的生殖细胞瘤在内,松果体区肿瘤常含有混合性成分,局部活检可能会出现取材不当,由于都为少见肿瘤,而且取出的组织标本不多,即使是有经验的病理学家,有时也很难作出正确诊断。此外,许多肿瘤( 如生殖细胞瘤)常有炎性和肉芽肿样组织包绕,可能出现错误的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活检术,直接手术切除虽然风险较大,但具有取材方面的优点,对于组织类型繁多、细胞分布不均匀的肿瘤,可获取较多的标本,很少出现取材失误。另外,松果体区肿瘤组织活检术的基本目的是甄别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瘤仅需放化疗即可,其他肿瘤一般需手术切除。如果不加选择、不加甄别地首选神经内镜下肿瘤组织活检术,特别是针对非生殖细胞肿瘤,以及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在活检确诊后仍需要再次手术。因此一味强调松果体区肿瘤活检,并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的策略是不可取的,这样会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承受两次手术的风险和损伤。如何评价肿瘤标记物检测在松果体区肿瘤中的意义?松果体区肿瘤的患者都要检查血清和脑脊液中与生殖细胞瘤相关的标记物,生殖细胞的标记物增高可以诊断为生殖细胞肿瘤,术前应详细研究,因为手术切除后这种标记物可以降低。标记物的检查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还可监测对治疗的反应。与临床相关的标记物有甲胎蛋白和人促绒膜性腺激素,如果发现生殖细胞瘤标记物升高,为获取组织学诊断的活检手术可能不再需要,可直接进行放疗、化疗或者单纯化疗。与原发于生殖腺的生殖细胞瘤一样,有HCG增高的松果体区肿瘤与不增高者相比,容易复发,预后较差。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肿瘤标记物,可以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也可在MRI检查之前发现肿瘤复发。胎盘碱性磷酸酶是生殖细胞瘤的另一种特异性标记物,乳酸脱氢酶可能也是一种标记物,但多不可靠。 松果体(母)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与松果体母细胞瘤是同一种类型肿瘤的不同级别吗?松果体细胞瘤与松果体母细胞瘤虽是都起源于松果体实质细胞,但两者的区别很大。松果体细胞瘤少见,发生于成年人,是慢性生长的交界性肿瘤,来源于松果体实质细胞。松果体母细胞瘤来源于松果体实质细胞高度恶性肿瘤,青少年多见,常通过脑脊液播散。松果体母细胞瘤与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同时存在,称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症,属染色体异常疾病。MRI平扫松果体细胞瘤呈圆形实性肿块,一般小于3cm,三脑室后壁受压呈杯口状,MRI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松果体母细胞瘤呈分叶状体积较大的肿块,信号不均,常见囊变坏死。增强呈不均匀强化,伴周边种植播散灶。松果体母细胞瘤的风险因素与病因是什么?松果体母细胞瘤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这些肿瘤最常见于10岁及以下的儿童。大多数情况下,松果体母细胞瘤的病因未知。极少数情况下,松果体母细胞瘤可以发生于患有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儿童,这种肿瘤癌症与基因 RB1 改变相关的癌症。这种疾病同样见于患有 DICER1综合征的患者。松果体细胞瘤或松果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式是什么?由于松果体细胞瘤或松果体母细胞瘤的病理特性决定了它对放射治疗不十分敏感,因此这类肿瘤以手术治疗为首要治疗手段。而部分患者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虽然颅内压不高,但中脑受压的体征却更明显,只有直接手术切除肿瘤才能解除对脑干的压迫。通过手术能获得较大肿瘤标本,对病灶性质了解更全面,手术也可以最大限度缩小肿瘤体积,利于术后其他辅助治疗,如放疗和化疗。4. 松果体母细胞瘤的预后如何?松果体母细胞瘤属于低分化(IV 级)高恶性肿瘤。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60-65%。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1)诊断时的年龄。年龄较大的儿童预后会更好。2)肿瘤是局限性还是已经扩散到脑部其他部位或脊髓。3)手术能否完全切除肿瘤。4)肿瘤是新发还是复发。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怎么会生长在脑内?生殖细胞在母体内部发育的胚胎中很早就发育。这些细胞通常会进入卵巢或睾丸并成熟,形成卵细胞或精细胞。这些细胞有时可能会形成肿瘤。在卵巢和睾丸中形成性腺生殖细胞肿瘤。当生殖细胞进入性器官以外的地方时,细胞可能会形成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这些肿瘤可发生在脑部(颅内)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胸部或腹部等(颅外生殖细胞肿瘤)。而脑内最常发生于松果体和鞍上区。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分为哪些类型?各自的预后情况如何?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殖细胞肿瘤通常分为生殖细胞瘤或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NGGCT)。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包括:胚胎性癌,卵黄囊瘤/内胚窦瘤,绒毛膜癌,畸胎瘤(未成熟和成熟),以及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各种类型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如下表:表:日本儿童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分类预后肿瘤类型良好生殖细胞瘤成熟畸胎瘤中度伴有合体滋养叶巨细胞的生殖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混合肿瘤(主要为前两者成分)伴随恶性转化的畸胎瘤差绒毛膜癌胚胎性癌卵黄囊瘤混合肿瘤(主要为前三者成分)有哪些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相关的因素?影响颅内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的因素包括:儿童年龄生殖细胞肿瘤的类型肿瘤标志物的类型和浓度肿瘤位置肿瘤是否在脑部和脊髓内扩散还是扩散身体其他部位肿瘤是否复发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流程是怎样的?医生通过几种方式来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殖细胞肿瘤。 血生化检查和激素检查用于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物质。医生将检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钾、钠等电解质。内分泌系列检查将检测垂体激素的异常水平。神经系统检查用于检查脑、脊髓和神经的功能。这些检查可以检查不同的功能方面,包括记忆力、视力、听力、肌力、平衡、协调性和反射。磁共振成像 (MRI) 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等影像检查用于帮助识别肿瘤并发现脑部的变化。脑和脊髓的 MRI 是通常用于诊断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以及确定中枢神经系统内是否存在肿瘤扩散的主要成像方法。 可以进行腰椎穿刺以发现脑脊液中的癌细胞。检查血液和脑脊液来发现由某些肿瘤释放的、被称为肿瘤标志物的物质。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类型生殖细胞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 (AFP) 和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通常进行活检来诊断生殖细胞肿瘤。活检时,在手术期间切取少量肿瘤标本。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样本,以确定生殖细胞肿瘤的特定类型血清和脑脊液中甲胎蛋白 (AFP) 和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的在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评价意义?甲胎蛋白(AFP)的正常值为0~25 ug/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正常值为0~3 mIU/ml。其中生殖细胞瘤不分泌AFP,可分泌少量β-HCG,因此生殖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可能的范围:AFP正常,β-HCG大于3,小于50 mIU/ml。绒毛膜癌分泌β-HCG,卵黄囊瘤/内胚窦瘤分泌AFP,胚胎癌可分泌AFP和β-HCG,未成熟畸胎瘤也可分泌AFP,以上几种属于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下表)所以这些病人的血和脑脊液中可能出现甲胎蛋白(AF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升高。表:血清和脑脊液中甲胎蛋白 (AFP) 和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的在不同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肿瘤类型AFPβ-HCG生殖细胞瘤正常正常或轻度升高胚胎癌升高升高卵黄囊瘤明显升高正常绒毛膜癌正常明显升高畸胎瘤升高正常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方式是什么?与其他松果体区肿瘤区别在于,如松果体瘤,松果体母细胞瘤,胶质瘤,等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治疗方式不同,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虽然也是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但生殖细胞肿瘤的复杂性,以及对放化疗敏感性的特点,决定了治疗的复杂性以及放化疗的重要地位。什么是诊断性放疗或化疗,在松果体区肿瘤的诊疗过程中如何选择?由于生殖细胞瘤对放化疗的高度敏感性,对临床上高度考虑诊断生殖细胞瘤的患者(通过影像+临床症状+肿瘤标记物诊断),可采取“诊断性放疗或化疗”,短期之内观察肿瘤的变化,如果缩小明显,可无需手术而继续完成放疗或化疗。如儿童或青少年男性患者,松果体区均匀强化病灶,血AFP正常,β-HCG正常或轻度升高,可给与两次诊断性放疗。一般诊断性放疗后一星期,生殖细胞瘤可明显缩小,若复查变化不明显,考虑部分生殖细胞瘤的放疗迟发反应,可再观察一个月,如果还是没有明显变化,生殖细胞瘤就可以明确排除了。但现在也有观点,包括在欧美在内,不提倡诊断性放化疗。诊断性放化疗是过去神经外科发展落后,影像技术不先进的情况下的“不得已”的办法。生殖细胞肿瘤的诊疗复杂,诊断性放化疗只是解决了很少的问题,也带来了更多现实难题,为后面的诊治带来麻烦。如果要实施诊断性放化疗,一方面要考虑适应症的问题,不仅仅是高度怀疑生殖细胞瘤,而是伴有比如多发病灶、脑积水或视力急剧下降等紧急问题;同时一定要做好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同意。手术治疗在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价值?由于大部分组织类型生殖细胞肿瘤对放疗以及化疗较为敏感,对其应用大范围的神经手术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更积极的切除恶性成分,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但近年来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主张延迟手术,即根治性切除之前,给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肿瘤体积较大和分泌肿瘤标志物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成分。尽管手术可以明确病理诊断,但绝大部分术前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明确。且由于生长部位特殊,手术风险大,手术可能引起神经及内分泌功能恶化,增加肿瘤播散的机会,同时并未带来生存率的明显提高。因此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手术治疗:1)不能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活检;2)占位效应危及生命;3)继发脑积水必须行对症手术;4)高度怀疑畸胎瘤或经放化疗后残余病变较大考虑畸胎瘤成分为主。但需要肯定的是,如果手术能安全进行,肯定能带来益处,包括病理诊断,瘤负荷减小,脑积水缓解等。生殖细胞瘤需要进行化疗吗?单纯放疗治疗生殖细胞瘤取得了超过90%的5年生存率。但单用放疗的剂量较高。如果采用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在降低了放射剂量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针对生殖细胞瘤现常采用分次放疗,总剂量为35~40Gy,联合化疗,常用的化疗方案为CE(卡铂、依托泊苷)、PE(顺铂、依托泊苷)等,每3~4周为1个疗程,一般化疗4~6个疗程。对疑有脑脊髓转移者行全脑全脊髓放疗,5年生存率可达94.5%。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综合治疗如何进行?相比生殖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虽有一定的放疗疗效,但单纯放疗复发率高,因此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策略强调放疗加化疗并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对于畸胎瘤,完全切除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案。对于除畸胎瘤以外的其他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包含恶变畸胎瘤、卵黄囊瘤、胚胎癌和绒毛膜癌或含有上述成分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可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放疗+二期探查手术的方法治疗。具体的新辅助放化疗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有各种方案的临床试验。对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后仍有残余肿瘤者行手术切除。松果体囊肿松果体囊肿很常见吗?松果体囊肿是很常见的,在普通人群中通过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为1~5%;有些尸检的结果,发现松果体囊肿的几率更高,达到了25%~40%。一般来讲,松果体囊肿多发生在青少年,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下降,女性患病的比例比男性高。松果体囊肿会导致头痛吗?绝大多数松果体囊肿不会导致临床症状,然而,当出现头痛等不典型的临床症状时,很难把该症状归因于松果体囊肿。但有新的研究指出,松果体囊肿可能会引起褪黑色的分泌失调。褪黑色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调节睡眠和性激素。.松果体囊肿需要手术吗?首先发现松果体囊肿时需要做增强核磁共振,来排除松果体肿瘤。绝大多数松果体囊肿不需要治疗,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才考虑手术:有复视或上视不能的临床症状,影像学上有中脑受压表现;梗阻性脑积水;连续的影像检查,囊肿在增大;影像学上有实性成分,不能排除肿瘤时;囊肿直径大于2cm,且出现了不典型临床症状,如头痛、精神症状等。(2cm的阈值,是文献中无症状松果体囊肿与有症状松果体囊肿的界限值)无手术指征的松果体囊肿需要长期观察随访吗?对于无症状的成人松果体囊肿可以不用长期观察随访及MRI复查。对于仅头痛这样的不典型症状来讲,也是属于该类范畴。松果体囊肿的自然病程研究较少,国外的两家独立医疗机构分别进行了478例和281例16岁以上成人松果体囊肿患者的观察研究(囊肿直径至少要大于5mm)。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队列中,囊肿增大的比例约为3%,如果把完整队列加上,囊肿增大的比例低于1%。因此,对于无症状的成年人松果体囊肿可以不必采取密切观察随访,或者仅在其发现后的1年做一次核磁。
治疗前 患者因口角歪斜伴四肢乏力七天入院。 67岁,伴有认知力障碍,MRI提示左侧岛叶基底节区占位病变,呈均匀强化 治疗中 手术入路采用经额叶,额中回造瘘进入,术中冰冻提示恶性肿瘤,伴有大量淋巴细胞 治疗后 治疗后0天 术后患者一般情况为良好,术中冰冻提示淋巴瘤后即可及时停手,个人意见淋巴瘤切多或切少的预后基本一样,主要是明确诊断,因为淋巴瘤患者对放疗比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