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点滴糖皮质激素的减量方法全网发布:2013-06-17 09:50发表者:黄继勇10552人已访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的有甲强龙针剂、片剂(美卓乐),地塞米松针剂、片剂,强的松片、强的松龙片等。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肾病科应用比较广泛,其疗效明显,副作用也比较多,大多数情况不能突然停药。我经常会被问到糖皮质激素该如何减量,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1 对疾病的总体判断。急性病,病程短的,有自限性的,小于5天的激素就能将疾病治愈或渡过急性期的,这时可以考虑立即停药。如果原发病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或五天的激素并不能将原发病达到临床治愈,此时不能立即停药。比如说突发的药物过敏,急性期很短,此时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后加用激素,急性症状会很快控制,那么症状基本控制后就可以停用激素,续贯其他疗法。慢性病如狼疮,病因不清,激素仅仅是对症治疗,需要长期抗炎,所以激素不能骤停。2 适应性减量 原发病已经达到临床治愈,化验指标正常,这时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已经受到抑制,此时突然停药,机体会引起较大变化,机体可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问题,比如“戒断综合征”。此时缓慢减量是为了恢复机体的适应性,缓慢是为了给机体赢得适应的时间,如果适应成功那么减量成功。这个适应时间一般为3~7天,所以可以每3~7天减量一次,直到停药。如果机体不能恢复自身分泌激素的功能,那么这颗激素就不能撤减,此时用激素跟原发病已没有多大的关系,已经称为一种“替代”疗法。3治疗性减量 原发病还没有完全控制,这时我的经验是以60%为基准,比如血沉治疗前为100mm/h,那么治疗达到40mm/h时就可以考虑减量,依次类推,再下降60%,再减。激素冲击治疗,也应该按这个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冲击都是直接由0.5~1g减为40~80mg的维持剂量。如果冲击3~5天后,炎症指标没有有效改善,或临床医生还准备再冲击,此时应进行过渡性治疗,500*3d→200*2~3d→80mg。道理很简单,机体喜欢平稳,过渡波动本身就是一种损伤。二次冲击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如果有把握冲击一次就成功,或疾病已度过急性期迅速缓解,可以直接减到足量维持。4 注意延迟效应。比如用激素达到临床指标阴性,此时激素用量可能就已经超了,因为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有一个延迟过程,所以我定位为60%,而不是等到100%。5 学会坚持和适可而止。比如蛋白尿,激素足量治疗4周无效,可以延长到8周,再没效延长到12周,可能因为坚持而收效。但如果12周还是无效,就要适可而止。激素是抗炎的,已产生的炎症介质可能存在1~3个月,所以3个月内有抗炎指征。3个月后激素还未见效,那么这种蛋白尿就不是抗炎能解决的了,不要再强用激素。(慢作用药观察周期一般为1~3个月,所以,评价慢作用药有没有效,最长可以观察3个周期即3~9个月)6每次减量。治疗性减量,减掉的剂量一般为先前剂量的5~10%,适应性减量可以为25%,不建议超过50%。7最小维持剂量。有些患者有个最小维持量,激素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减不下来,稍减一点就发热、关节痛、血小板下降等。此时分两种情况:1)减量后症状在一周后缓解,说明减量成功,但减的量太多。可以试着减更少的量(每天减1/4片或更少,或采用隔日服,或隔日减1/4片等);2)减量后症状一周后不缓解还继续加重,说明原发病没有控制好,减量不成功。此时如果原发病重新活动激素可能要加倍后然后再慢慢减。碰到这种情况,加其它手段,只要有一线希望,激素就要想办法减。8维持时间。维持治疗时(原发病稳定或相对稳定)激素改变的时间以月计,一般1~3个月改变一次。9长期治疗。1)激素依赖,替代治疗,为的是维持生理需要量;2)激素有效,其它手段效不佳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激素已达到最小维持剂量;这两种情况激素都减不下来。10中医中药。有些人对有些药没效,多数存在对药物的“抵抗”,或者是本身体质太弱。药物都是通过自身起作用的,自己太弱了,用再好的药也没效。激素副作用多,也是因为他是外来的,不是人体通过自己的调节自己分泌的。用中药,以扶正为主,免疫抑制,西药够多了。以上是我自己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几点经验,临床千变万化,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的数字没有经过统计学研究,也没有循证学依据,如有不同建议,希望回帖交流。2011.8.23 再谈激素应用指征1 我一直强调急性指标,如CRP、铁蛋白、血气分析等反映即时相的指标,没有这些急性指标,我们就不要首先考虑激素,包括生物制剂。血沉高我一般都把它归到慢性指标中,慢性指标高,就要用慢作用药。减量时也要重视急性指标,急性指标正常了就要考虑减。治疗过程中本来就有个延迟效应,如果等慢性指标都正常了,大部分时候激素都过量了。2感染导致CRP升高,导致免疫炎症反应 ,对机体造成影响,特别是有重要脏器受累,出现功能异常时,可以用激素,用的好,不但不会让感染扩散,还会相得益彰。不过临床就是临床,有些时候我就是告诉你了,你还是把握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专家的经验在循证学里被列为第五类证据,但临床中却不能被一类证据取代。3不要死认激素。很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单用激素往往不解决问题,所以经常是激素减下来,毛病就又发了,这时候很多人会把激素加回去,其它手段没有,还是激素,这样不行。在你最初用激素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将来减量的问题,我劝你不要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你被用激素了,你要问问医生,如果激素减不下来怎么办?激素更多的时候是用来救急的。4激素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皮肤的结构]皮肤分为三层,由内向外分别是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有许多附属器官及神经、细胞、血管、淋巴管等组织。从美容的角度,最外面的表皮细胞层在受伤缺损后还能恢复,但如损伤达真皮以下,就会留下难看的伤疤。人的表皮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否定自我勤勉有加的器官。它由最里面的细胞开始向外不停地生长和脱落,周而复始地保持活力。在表皮细胞中的最里层潜伏着很重要的黑素细胞,一个人皮肤是否白皙,由它分泌的色素多少来决定。如黑素细胞受到伤害,它分泌色素功能就异常活跃,皮肤就会出现各种色素斑,影响美容。[皮肤健康的标准]不同种族和文化对健康皮肤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但总体而言,人们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皮肤的健康和美丽:皮肤的质地、色泽和弹性。皮肤的含水量很高,特别是年轻人,皮肤中的含水量约占人体含水量的20%左右。 对一般皮肤而言,皮肤中水的含量是皮肤重量的70%,因此,皮肤始终保持湿润是皮肤滋润光滑的前提。空气干燥,太阳暴晒,使皮肤含水量降低,会造成皮肤粗糙,质地下降。富有弹性是防止皮肤松弛,出现皱纹的先决条件。皮肤中纤维细胞对皮肤弹性有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蛋白的数量会减少,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迹象,譬如皮肤松弛、皱纹和缺乏弹性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对皮肤的色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东方人大多以皮肤白皙为美,但多数西方人认为橄榄色的皮肤才是健康的美。但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皮肤的质地有共同的标准,即皮肤要细腻不粗糙。[皮肤的老化(面部)]从美容的角度看,皮肤的老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质地、色泽、细腻程度。具体在面部,皮肤老化可表现为皮肤松弛,缺乏弹性,皱纹、色泽暗淡,毛孔粗大,毛细血管孔张(红血斯),色素变异和各种色素斑点等。皮肤老化可有多种复杂的原因造成,但两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即内原性皮肤老化和外原性皮肤老化。[内原性皮肤老化]内原性老化指的是单纯随年龄增长所导致的皮肤质量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自身新陈代谢的能力逐步下降。正常情况下,真皮结缔组织基质内含有70%的决定皮肤张力强度的胶原蛋白和2%-4%的决定皮肤弹力和回弹力的弹性组织。成年人一生中每年胶原蛋白的损失率约为1%。弹性蛋白丢失的数量不太确切,但其弹性蛋白的数量在30岁后明显减少。另外,胶原蛋白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变细,并可能变为一些编织松散的缠结状或笔直纤维。最后的结果是没有能力维持真皮结构的完整,从而造成皮肤质地、质量的明显衰退。[外原性皮肤老化]主要包括长期紫外线辐射、恶略的气候和环境、不良生活习惯和过度工作压力等外原性因素所造成的皮肤生理和功能性的改变.皮肤的光老化 (PHOTOAGING)是外原性老化中最大的部分。由于反复暴露于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形态和功能类似于生理性衰老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松弛、萎缩、缺乏弹性和光泽、皱纹加深加粗、斑点状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等。近年来,由于臭氧层的破坏,过度日光照射及使用紫外线治疗多种皮肤病等因素,光老化的发生显著增加。特定个体光老化的病变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累积辐射量和遗传性皮肤类型。遗传性皮肤类型决定了个体对日光的生理防御能力,包括皮肤黑素生理储备量。
临床证明,通过光子所拥有的柔和的光热效应,选择性地作用于皮肤细胞内的黑色素,“摧毁”变异的色素基团,从而达到去除色素斑和美化形象的目的。[雀斑]雀斑是常见于面部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主要是由于日光或紫外线的照射导致黑色素显著增多所致。雀斑直径由几毫米至针尖或豆粒大,边界清楚,夏季强烈阳光照晒以后更为明显,又称为夏日斑,严重影响美观。雀斑一般有家族遗传史。肤质较白嫩的人,雀斑更为明显。常集中于鼻部与面颊部,有时也可见于颈部及肩部或臂外侧。由于女性皮肤较为白皙娇嫩,故雀斑多见于女性。[色素痣]痣的种类甚多,一般统称为色素痣,起源于皮肤的黑色素细胞,痣多发生于面颈部,人人皆有,且常为多个。小痣的直径仅有1-2毫米 ,大痣可达数厘米。表面平而呈棕色或黑色,也有突出于表面或呈乳头状者。痣发生于真皮内者称为皮内痣,多为良性。发生于表皮和真皮交界的痣成为界痣,多具有恶性倾心向,生长活跃,应特别注意。由皮内痣和交界痣两型混合者称为混合痣。色素痣平时多无自觉症状,外伤与慢性刺激常常是色素痣恶变的诱因。预防性的去除痣不仅可以美容还可以防癌。[黄褐斑]黄褐斑又称为“肝斑”,主要发生于妇女的面部,通常是对称分布的黄褐色或深棕色的大块斑片。边界常不规则,多分布于前额,眉,鼻侧,颊部及口周或面中分,呈蝴蝶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妊娠期出现的黄褐斑可在产后消退,下次妊娠又可复发,称为妊娠性黄褐斑。此病与妇女的激素变化有关,也与强烈的日光照射有一定关系。男性也有发生。在我国南方及西藏地区的发生率更高。[老年斑]老年斑多发生于面部及手背部,在皮肤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的或密集的色素斑点。可以是棕黄色或黑色,也可以是扁平的或突出于皮肤表面。主要由于细胞代谢功能减退,饮食中摄取的脂肪过多,而不饱和的脂肪酸与氧发生反应产生色素,形成老年斑。[黑色素沉着]黑色素沉着又称为“太田痣”,在亚洲人中很常见。临床上的表现为深浅不一的点状斑痣,浅层为浅褐色,深层可以是深褐色或灰蓝色。 主要出现于一侧颞,颧,颊,额等部位,呈弥散性色素沉着,也可见于眼球结膜及眼眶周围皮肤上。太田痣多发生于女性,多年来医学上对此病尚无满意的疗法。
激光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广大爱美人士提供了一个展现美丽的平台,它可以有效地除掉斑点或者其它纹身。激光洗纹身、激光点痣、激光洗文眉、激光洗眼线等是通过使用激光在不引起皮肤灼伤的前提下,将纹身、痣、文眉、眼线部位的色素颗粒瞬间击碎成极微小细粒,再通过血液循环将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色素逐渐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方法来起到祛除纹身图案的效果。
眶下黑眼圈(infraorbital dark circle)指眶下眼睑区域呈现相对黯黑的一种严重美容问题。眶下黑眼圈见于各种年龄、性别和所有种族,且随衰老(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分布变化)不断加重。作为一种美容问题,眶下黑眼圈对身体健康无危害,与严重疾病亦无关联,但其人情绪健康的影响正在受到日益关注。眶下黑眼圈对于女性是一种严重的美容问题,从医学角度看,对人的生活质量有相当影响——令人看起来疲倦、忧伤、萎靡,睡眠不足通常使之加重。目前市场有许多用于掩饰黑眼圈的产品。尽管眶下黑眼圈非常普及,但关于其成因与治疗的研究目前比较稀缺。成因与机理导致黑眼圈的可能因素包括:- 色素过度(色素性)- 覆盖于眼轮匝肌上的下睑皮肤薄、半透明(血管性)- 因皮肤松弛和泪沟而形成阴影(衰老性)1、色素过度(色素性)眼下部位色素过度时导致黑眼圈的常见成因,其类型包括:真皮黑素细胞增多(图1)、(异位性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继发)炎症后色素过度沉着(图2)。 下载 (16.89 KB)2009-8-20 15:42图1 真皮黑素细胞增多导致的眶下黑眼圈。A)治疗前;B)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后。 下载 (19.55 KB)2009-8-20 15:42图2 异位性皮炎继发炎症后色素沉着导致的眶下黑眼圈色素过度性黑眼圈通常表现为眶下缘下近邻区域皮肤的浅褐色带(形状微曲)。当有因眶膈脂肪假性疝导致的下睑膨出时,黑眼圈色素显得更深(下睑膨出形成阴影效应,同时加重黑眼圈)。当用手延展下睑皮肤时,色素区域无任何发白或显著的色素淡化现象。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和环境因素(过度日晒、用药)。临床上,真皮黑素细胞增多表现为灰色或蓝灰色(黑色素颜色透过真皮形成)。眶下黑眼圈之所以常见于异位性皮炎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是因为患者抓挠导致的炎症后色素沉着。可导致眶周色素过度沉着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固定药疹、遗传。2、覆盖于眼轮匝肌上的下睑皮肤薄、半透明(血管性)覆盖于眼轮匝肌上的下睑皮肤薄、半透明是导致眶下黑眼圈的另一个普遍因素(图3)。眼轮匝肌直接位于皮下,其与皮肤之间没有(或很少)皮下脂肪,如果皮肤太薄、半透明,皮下血管丛或眼轮匝肌内脉管则可能凸显,从而导致黑眼圈。 下载 (17.7 KB)2009-8-20 15:42图3 覆盖于眼轮匝肌上的下睑皮肤薄、半透明导致的眶下黑眼圈。A)治疗前;B)自体脂肪移植填充后。这种类型的黑眼圈通常出现在整个下睑区域,凸显血管透过薄皮肤后呈现淡蓝色。这种淡蓝色外观在下睑内侧更为明显,通常在月经期间加重。如果用手延展下睑皮肤,黯黑区域无发白,但浅蓝色加深(因为延展使皮肤变得更薄) —— 这是一种确定血管分布的有效检测方法。对于这种血管性黑眼圈,据我们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的经验发现:这部分皮肤非常薄,皮下脂肪量非常稀少,使用注射套管不可能分离皮肤和皮下血管;而使用钝性套管在皮肤和肌肉间注射薄层自体脂肪(作为一种遮掩血管的屏障),可获得极好长期疗效,因此造成透色的血管可能位于肌肉内。3、因皮肤松弛和泪沟而形成阴影(衰老性) 下载 (17.74 KB)2009-8-20 15:42图4 因皮肤松弛形成阴影导致的眶下黑眼圈。A)治疗前;B)剥脱性激光治疗后。 下载 (17.82 KB)2009-8-20 15:42图5 因皮肤松弛和泪沟而形成阴影导致的眶下黑眼圈。A)治疗前;B)字体脂肪移植治疗后。皮肤松弛及眶周皱纹是衰老的常见表现。随着年龄增长,眼睑及眶周皮肤组织内的胶原和弹性蛋白将发生紫外线诱发及与衰老相关的变性。此外,受损表皮释放的胶原酶也将进一步促进胶原降解。这类因光老化诱发的皮肤松弛在下睑形成阴影,从而造成眶下黑眼圈。泪沟是中心位于眶下缘内侧的凹陷,其成因也与衰老有关:皮下脂肪缺失、眶缘系带上皮肤变薄,因此造成眶缘区域空虚,加上眶下脂肪假性疝,泪沟阴影在光照下凸显。借助伍德灯和偏振光影像检测,可有效评估和区分眶下黑眼圈的色素性和血管性成因。治疗- 外用- 化学剥脱- 激光- 自体脂肪移植- 手术1、外用外用去色素剂通常需连续使用数月才可见效。去色素剂的作用机理在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过度活跃黑素细胞的DNA合成、减少表皮黑素、增厚表皮(颗粒层)。氢醌氢醌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去色素剂,仍是治疗色素过度沉着的标准用药。其作用机理在于抑制DNA和RNA合成、促进黑素体降解、破坏黑素细胞。氢醌需连续使用至少3个月至1年,一般在5-7周后显效(之前通常出现红斑和脱皮)。氢醌可与其他成分联合使用,最著名的组合配方为Kligman formulation(5%氢醌、0.1% 维甲酸、0.1% 地塞米松),其已报道副反应包括:红斑、脱皮、胶样粟粒疹、刺激性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指甲变色、反常性炎症后黑素增多。维甲酸外用维甲酸(0.01%-1%)去色素机理在于抑制酪氨酸酶转录、显著增厚皮肤颗粒层及表皮。外用维甲酸后,黑素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但黑素细胞受损明显。维甲酸外用期较氢醌长,24周后开始出现明显变白。临床数据显示,外用维甲酸对黄褐斑有良好疗效,但与其他成分联合使用效果更佳。维甲酸常见副反应包括:红斑、脱皮、灼伤、刺痛等。其他其他去色素成分包括壬二酸、类固醇、曲酸、匹度苯宗等,配置不同混合制剂的原则是增加功效同时减少副反应。2、化学剥脱化学剥脱的原理是:通过外用一种或多种化学成分,对皮肤实施可控制的损伤,从而去除表皮或真皮上层皮损。化学剥脱可根据不同治疗目的,选用不同剥脱剂,实现不同深度的剥脱:- 三氯乙酸(15%、25%、50%、75%)属于浅表剥脱剂,浓度最大时可作用于表皮和真皮表层,并从表皮附属器开始发生上皮再形成。- 果酸是广泛含于水果和蔬菜的一类有机酸。其中,乙醇酸最为常用。50-80%的乙醇酸可导致表皮松解,需由医生在门诊实施(外用数分钟,之后立即用水或1%碳酸氢钠冲洗)。根据剥脱剂的作用深度和皮肤类型,化学剥脱可能发生色素异常等副反应。患者皮肤的黑色素越多,其发生炎症后色素过度沉着和色素减退的风险越大,因此化学剥脱的患者选择很重要。3、激光对于色素性黑眼圈,可用多种色素激光治疗,其中包括:- Q开关红宝石(694-nm)激光- Q开光翠绿宝石(755-nm)激光- Nd:YAG(1064-nm)激光其中,Nd:YAG激光对于色素性和血管性黑眼圈均有疗效。由于视网膜及脉络膜是人体中黑色素含量最高的组织,即使在眼睑闭合的情况下也可能受激光损伤。因此在激光治疗眼部时,须特别注意眼睛安全防护。一旦治疗部位接近眼睛,就应使用较大的金属护眼罩。对于皮肤松弛和泪沟等衰老相关问题,可采用剥脱性或非剥脱性激光激光及手术方法治疗。CO2激光换肤对于眶周皮肤松弛及皱纹有显著效果,其副作用包括红斑及暂时性色素过度沉着。研究表明,因皮肤松弛所致的黑眼圈,可采用剥脱性激光治疗(图4),但对于Ⅲ、Ⅳ型皮肤可能导致较长时间的皮肤变色副反应。用于治疗光老化皱纹的非剥脱性激光/光技术包括:脉冲染料激光、半导体激光、Nd:YAG(1064-nm)激光、铒玻璃(1054-nm)激光及强脉冲光。这类系统通过选择性作用于含水组织对真皮形成选择性热损伤,大多配备表皮冷却装置。非剥脱性技术的效果不取剥脱性显著,但副反应较为缓和,康复期较短。此外,新兴的点阵技术也适用于治疗因皮肤松弛和色素过度沉着导致的眶下黑眼圈。4、自体脂肪移植对于因覆盖眼轮匝肌的眼睑皮肤薄和半透明所致的眶下黑眼圈(皮下血管丛和眼轮匝肌脉管颜色透过皮肤),可采用自体脂肪或软组织填充剂注射补充眼睑下容量。据我们观察,自体脂肪填充对这类黑眼圈具有很好的疗效。至于软组织填充剂,透明质酸为用于眶周三维塑形的患者满意度颇高,但对于黑眼圈患者,注射后可见黑色素。此外,无论可吸收、可降解或永久性,各类填充剂均存在肉芽肿副反应风险。对于眼睑和颊睑连接部皮肤薄者,注射软组织填充剂时不可太浅,否则很可能出现可见或可触觉的结节。但是,如果注射过深,填充剂则不能有效遮盖导致黑眼圈的血管。因此,自体脂肪移植是适用于眶下区域的最理想填充材料(尽管对其长期存活性存在争议)。5、手术据报道,使用经结膜眼睑整形术联合苯酚化学剥脱,对于因色素过度沉着及眶膈脂肪假性疝引致的黑眼圈,疗效理想且副反应少。对于与泪沟相关的眶下黑眼圈,治疗较为复杂,可能需要通过侵入性方法提升上颌软组织、移植脂肪或取出脂肪、切除隔膜。结论由于眶下黑眼圈的成因多样,在选择治疗方法前必须首先确定其成因——是因为真皮黑素沉着(褐色或蓝灰色)、可见真皮毛细管网继发(浅蓝色)、还是皮肤松弛或下睑膨出形成阴影?需区别对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 对于色素性黑眼圈,应采用外用去色素剂、化学剥脱及激光治疗。- 对于眶膈脂肪假性疝造成的眼睑膨出,应使用经结膜眼睑整形术。如果伴有皮肤松弛,应结合相应疗法改善松弛。- 对于因血管凸显和皮肤薄造成的眶下黑眼圈,可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术。转载请注明出自论坛@医学美容时讯 http://bbs.aesthetictimes.com/bbs/,本贴地址:http://bbs.aesthetictimes.com/bbs/viewthread.php?tid=2496
(摘译:lordhobo) http://bbs.aesthetictimes.com/bbs/,Keloid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作者:Douglas M. Sidle, MD, Haena Kim, MD(美国)病理生理学和组织学 瘢痕疙瘩可以在创伤后立即出现,也可以在成熟的稳定的疤痕形成后数月出现。这个创伤包括预防接种的针眼、撕裂伤、虫咬、烧伤以及皮肤病,例如痤疮或者毛囊炎。在所有病例中,最后的结果都是皮肤炎症。增生性疤痕是在原来伤口上突起、稳定并内卷。相反,瘢痕疙瘩持续增殖,导致隆起的红色疤痕,有不同的高度和疤痕分布。瘢痕疙瘩可以超出原来疤痕的边缘。尽管瘢痕疙瘩可以达到静止期,但很少消退。Lee和他的同事们发现46%的患者瘢痕疙瘩伴有疼痛,86%的患者伴有瘙痒。 深肤色个体瘢痕疙瘩受累率是白种人的15倍,这说明有遗传因素。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瘢痕疙瘩受累率是15%到20%。瘢痕疙瘩出现于青春期期间或以后,大约10到30岁之间。尽管没有性别差异,瘢痕疙瘩可以在更年期退化而在妊娠时加重。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需要持续研究,并且理解这个过程需要知道正常伤口愈合过程的知识。正常伤口愈合过程分为3个阶段:炎症期、增殖期/肉芽肿期和成熟/重塑期。 组织学上,瘢痕疙瘩侵入正常的周围真皮,与增生性疤痕不同。在瘢痕疙瘩中,胶原纤维更大、更厚、更呈波浪样,偶然是定向的。增生性疤痕和正常疤痕中的胶原纤维是定向平行于表皮表面。瘢痕疙瘩中的胶原纤维是与真皮紧密连接的较厚的胶原束,缺乏皮脂腺和表皮突。这些胶原束缺乏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疤痕形成由成纤维细胞、III性胶原纤维和血管组成的纤维结节。相反,瘢痕疙瘩形成的结节血管和细胞较少(图1)。瘢痕疙瘩中的这个无细胞中心是由较厚的I性和III性胶原纤维的,其中散在分布成纤维细胞(图1B)。 总结瘢痕疙瘩的全部组织学发现后,Butler和他的同事们把它分为4个不同的特异性组织学发现:1. 瘢痕疙瘩透明胶原2. 正常表现的表皮和真皮乳突下舌样进展边缘3. 真皮网状层上方水平的细胞纤维束4. 显著的筋膜样纤维束 尽管瘢痕疙瘩的组织学知识在进展,确切的发病机制和病原学仍不清楚。许多的治疗选择反应了瘢痕疙瘩在正常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多个走向错误的假设。作者根据公认的观察和提出的促进因素在这里复习了最常见理论。生长因子 瘢痕疙瘩中TGF-β和PDGF水平和活性增高,增高的生长因子活性导致它们的各自受体高表达。TGF-β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和沉积胶原和细胞外基质(ECM)因子。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对这些生长因子高敏感。TGF-β也诱导产生PDGF,这个可以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和刺激伤口愈合后阶段的胶原产生。此外,重塑和分解疤痕ECM的酶也受TGF-β调节,胶原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剂和MMPs水平下降可以进一步解释瘢痕疙瘩中疤痕不能消退。遗传学 瘢痕疙瘩常见于非洲、亚洲人,少见于西班牙裔人中,这说明深肤色个体有遗传易感性。有报道家族性病例说明瘢痕疙瘩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进一步的遗传研究认为基因位于染色体2和7。不同的基因表达和多元遗传方式使得鉴别单一基因很困难。在普通人群中,没有单个基因对瘢痕疙瘩形成起作用。 细胞凋亡调节异常和改变肿瘤抑制基因表达也被提出可能是发病机制,对p53和Stat-3的研究显示与正常成纤维细胞相比水平较高。在高加索人和中国汉族人群中,不同的HLA类型也与瘢痕疙瘩显型相关:HLA-DR5,HLA-DQ23,HLA-DQA1和HLA-DQB1。这个发现说明对皮肤损伤的异常免疫应答形成局部免疫反应或者可能细胞介导自动免疫反应。皮肤创伤 瘢痕疙瘩典型出现于刺激事件后,而疤痕挛缩是正常伤口愈合的必须步骤。伤口边缘松皮张力线过度的机械张力可能是瘢痕疙瘩形成的机制。瘢痕疙瘩典型出现于较年轻个体,这类人具有较好的皮肤弹性和抗拉强度,这可能转化成较大的伤口张力,机械张力并进一步使得成纤维细胞机能亢进。其他有争论的理论包括最常出现瘢痕疙瘩的部位是在最小张力部位(例如耳部、颈背部)。相反的,高张力部位的手掌和足底很罕见受累。 瘢痕疙瘩的病理生理学促进因素这么多,治疗选择也很丰富。尽管有大量的选择,许多研究者公认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瘢痕疙瘩形成。对于有形成瘢痕疙瘩倾向的个体,必须要小心避免产生皮肤炎症。必须小心护理以减少皮肤张力、伤口感染和异物反应,正规化治疗真正的瘢痕疙瘩和非成熟的疤痕。1 治疗选择皮质类固醇激素 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常常是瘢痕疙瘩的一线治疗。尽管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作为单一疗法治疗,但有报道最佳结果是把它作为辅助或者联合治疗(例如手术、冷冻、脉冲染料激光和5-氟尿嘧啶[5-FU])。成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需要注射进入疤痕中,这对于患者是比较疼痛的操作。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通过减少胶原纤维和糖胺聚糖合成,减少炎症过程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通过收缩血管诱导组织缺氧从而诱导瘢痕疙瘩消退。此外,皮质类固醇激素还可以导致TGF-β水平下降并通过抑制血管内皮EGF减少血管生成。副作用包括可以诱导皮肤萎缩、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皮下组织萎缩和脂肪、皮肤坏死、溃疡形成以及库兴样表现。 皮质类固醇激素单一治疗的有效率有很大的不同,范围从50%到100%,复发率从9%到50%。治疗时间较短的增生性疤痕可以达到较高的成功率。有数个可供选择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甲基氢化泼尼松、地塞米松和曲安奈德(TA)。尽管TA是最常用的制剂,但没有表现出比其他激素有益的优点。根据瘢痕疙瘩的大小和疤痕的部位文献中有数个治疗方案。曲安西龙的推荐剂量从10mg/mL到40mg/mL。在文献中,较大瘢痕疙瘩可以用到80到120mg/mL。然而,较大瘢痕疙瘩的治疗计划包括多次治疗,以月为间隔,2到3个剂量并需要散发治疗到6个月。因为皮损内注射时疼痛,许多医师选择用利多卡因预处理。作者更偏好把1%的利多卡因加入等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中。 对于儿童,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必须要小心。儿童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护并需要规律的随访。有不同的TA联合其他方法的治疗方案,例如5-FU或者脉冲染料激光。Manuskiatti和Fitzpatrick发现TA联合治疗与单用TA治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然而,这些研究者发现皮损内注射TA、5-FU或者两者联合与单用脉冲染料激光相比,瘢痕疙瘩的改善更快。相反,Asilia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联合曲安西龙、5-FU和脉冲染料激光结果改善。 尽管数据不一致,对于单一治疗没有反应的患者联合治疗是个适当的选择。TA单独治疗作为一线治疗仍被广泛接受。2002年的疤痕处理国际指南进一步固定了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地位。这个指南进一步提出手术切除联合真皮内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达到最佳结果。 加压 加压治疗开始于1840年,1970年后常常用于烧伤后疤痕的预防。它的作用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这有多个理论:1. 血流减少使得合成的α2-巨球蛋白减少并增加了胶原酶介导的胶原断裂,一般被α2-巨球蛋白抑制。2. 缺氧导致成纤维细胞变性和胶原分解3. 低水平的硫酸软骨素增加了胶原分解。4. 减少疤痕水合,导致肥大细胞稳定和新血管形成和基质产生减少。 另一个最近提出的理论认为组织重塑是通过刺激机械感受器诱导的。已经发现机械感受器促进细胞凋亡并通过增加疤痕细胞外基质的刚度使得整体组织重塑并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差异和增殖。 加压疗法对于患者来说是难以耐受的,因为它需要患者坚持严格的方案。加压疗法的目的是超过先天的毛细血管压力24mmHg。日夜使用加压衣服或者装置连续6到12个月,每天不间断加压不少于30分钟。有许多的商业材料可用。例如Coban绑带(3M,St Paul,MN)、支持绑带和加压服(Jobst,Toledo,OH)和加压耳环。当加压疗法发现有益处时,患者对持续治疗的抱怨会减少。 尽管使用硅凝胶不能产生更多的真正压力,有些研究者认为它属于加压疗法的一种。使用硅凝胶(SGS)是经过对照研究评价治疗瘢痕疙瘩的少数方法之一。已经发现SGS对于高风险个体的预防和改善疤痕整体表现是高效的。其他硅凝胶应用方法包括含有20%硅油乳膏封包。最常使用的是自干局部外用硅凝胶,形成稳定的硅凝胶封包敷料,例如Scarguard MD(Scarguard Labs,Great Neck,NY,USA)。对照研究显示Scarguard MD硅凝胶在治疗瘢痕疙瘩和异常疤痕形成时与SGS是等效的。此外,它比SGS使用方便。 硅凝胶产品的有效性归因于改变氧张力、血流或者硅酮进入疤痕组织。一个理论认为改变了胶原酶的动力学并由于使用SGS增加了皮肤表面温度1.7℃导致疤痕形成。一个组织提出SGS减少瘢痕疙瘩疤痕边缘的张力。另一个较流行的理论是SGS通过减少角质层的水分蒸发 而增加组织水合程度。SGS和硅凝胶/乳膏联合封包都是恢复上皮液体稳态。SGS和硅凝胶恢复水合/再水合的平衡是独特的,单独封包没有相似的疤痕作用手术 手术治疗瘢痕疙瘩可以减少瘢痕疙瘩肿块或者完全去除瘢痕疙瘩。图2是一例25岁白人女性的左耳部瘢痕疙瘩。这例患者穿耳孔后出现瘢痕疙瘩,经过手术切除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后没有复发。较少瘢痕疙瘩肿块体积而不完全摘除瘢痕疙瘩可以用于感染或者减轻瘢痕疙瘩的症状。完全切除瘢痕疙瘩具有较高的复发率(50%-100%),需要联合其他辅助治疗。 手术的麻醉部位用等量的曲安西龙(40mg/mL)和利多卡因以及肾上腺素联合。如果皮损有蒂,需要进行椭圆形切除,缝合前在周围进行皮下分离。对于较宽的皮损,有一位研究者推荐交替缝合。当切除大的疤痕疙瘩时,Kelly推荐U形切口。这个U形切口产生舌头样皮瓣。Kelly计划皮瓣为瘢痕疙瘩的1/5。切除瘢痕疙瘩后缝合。10到20天后拆除缝线,特别是耳部的瘢痕疙瘩。 当为有瘢痕疙瘩病史患者做手术时,需要要小心松弛皮肤张力线。缝合缺损时必须要最大化伤口边缘外翻,并最小化张力。Mustoe建议永久的真皮内缝合固定组织,用不可吸收的丙纶缝线表皮下缝合并放置6个月。然而作者没有特别说明缝线是需要拆除还是留在原位。Mustoe认为可吸收缝线张力松弛太快(<1个月),不能有效固定伤口以预防疤痕宽度或者疤痕增生。他使用低变应原的微孔性的胶带来最小化伤口张力,然后应用SGS作为预防。Mustoe推荐SGS每天最少带12个小时,至少用1个月 放射治疗 在19世纪后期就开始用放射疗法治疗瘢痕疙瘩,并且有多种放射方案治疗瘢痕疙瘩,使用各种的放射束且可以单一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疗法。最常见的放射疗法是作为手术后治疗的辅助疗法,尽管这没有在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中进行过评价。成功率范围从67%到98%。医师对于使用放射疗法治疗这个良性疾病有恐惧。多数医师害怕使用放射疗法可能产生恶变。在2009年,Ogawa和他的同事们进行文献搜索评价了1901年到2009年之间的放射疗法伴随的致癌作用,并发现只有5例报道,其中的1例可能是瘢痕疙瘩恶变。在剩下的4例中,放射剂量和适当的周围组织防护是相矛盾的。Leer和他的同事们对放射肿瘤医师关于放射对包括瘢痕疙瘩等良性疾病的安全性进行了国际观察。美国和加拿大的70例医师中,超过90%的医师认为放射疗法是适用于瘢痕疙瘩治疗的。在2007年,Leer和他的同事们评价了使用放射疗法治疗全身的良性疾病,且把它作为策略A,作为可接受的适应症。策略B和C也被确立,前者只在临床试验中推荐,而后者不被接受。当使用放射疗法时,适当的甲状腺和乳房组织保护是必须的,并且它严格限制于成人 放射剂量各不相同。需要寻找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推荐剂量范围从10到20Gy,时间在手术后2天内。剂量是根据解剖部位确定的,较大皮肤张力部位(例如胸壁、肩部)所用剂量较大。在2007 年,Ogawa和他的同事们推荐放射疗法要根据解剖部位:(1)前胸壁、肩胛部、耻部4天分4次给予20Gy;(2)耳部,2天内分2次给予10Gy;(3)其他部位3天分3次给予15Gy。图3是治疗时的防护面具。这个面具用于固定患者,目标部位的防护去除。在作者机构,防护面具较少应用。金属用于隔离治疗部位并在治疗部位形成放射罩(图4和5)。 放射的副作用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迟发性,前者在7到10天内发生,而后者发生在照射后数周。急性和亚急性反应包括红斑、色素沉着、毛发脱落和脱屑。后者包括疤痕形成、持久性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和萎缩以及真皮纤维化和溃疡形成。但是,手术后放疗没有溃疡或者伤口裂开的报道。图6A和B显示了手术切除并数次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后瘢痕疙瘩复发病例。这个患者手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后复发(图6C),但对手术切除后放射疗法由较好结果(图6D化学疗法 抗肿瘤药物是瘢痕疙瘩治疗的另一个潜在工具。有效率和皮损复发率对于各种药物是不同的,使用这些新药物,可以作为单一疗法或者辅助疗法,持续进行研究。干扰素-α2b(IFN-α2b)和干扰素-γ(IFN-γ)也产生最大的结果。在体外研究中,瘢痕疙瘩暴露于IFN中胶原产生减少。临床结果是不同的,使用IFN-γ时,早期瘢痕疙瘩尺寸下降但后来复发。相似的是,当使用IFN-α2b时,复发率没有显著的下降 博来霉素是链霉素属菌株产生的代谢衍生物。它证明有抗癌、抗病毒和抗菌活性,并引起DNA单链和双链断裂。博来霉素的有效性被发现比干扰素更有希望。研究显示博来霉素与曲安西龙相比,对较大瘢痕疙瘩的消退有明显。Aggarwal和他的同事们证明了令人鼓舞的结果,44%到73%的患者瘢痕疙瘩完全变平,另有14%到22%的患者有适当的/显著的变平。此外,其他患者中有89%的瘙痒症状缓解。尽管系统副作用可以诱导肺纤维化或者肝毒性,用于瘢痕疙瘩治疗的剂量不能达到引起这些副作用的剂量。Shridharani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博来霉素浓度为1.5IU/mL,每次最多6mL。副作用是局部的并且是严格限制于色素沉着和真皮萎缩。 尽管受试者数量有限,丝裂霉素C的研究显示了有趣的结果。丝裂霉素C是通过交叉结合DNA链抑制DNA合成因此预防增殖的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C常用于眼科来预防青光眼手术后疤痕形成。当局部应用时它可以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报道的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的副作用是较少的,且文献中谈到的色素沉着和皮肤萎缩是有限的。临床研究评价了瘢痕疙瘩切除后局部外用丝裂霉素C的作用。尽管结果是各不相同的,他们都是令人鼓舞的。Stewart和Kim报道1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术后8个月没有复发。这组患者瘢痕疙瘩切除后伤口上外用沾有丝裂霉素C(4mg/5mL)的棉试子。Bailey和他的同事们报道了有皮肤病专家、患者和临床工作者评价的治疗前后照片。尽管只有10例患者参加本研究,结果是80%的患者都是满意的。 5-FU是嘧啶类似物,也用于治疗瘢痕疙瘩。5-FU可以用于皮损内注射也可以手术切除后局部外用。5-FU的作用机制是抑制TGF-β激活成纤维细胞表达I型胶原。临床结果因此是有希望的。5-FU单一治疗瘢痕疙瘩小于2年的研究中,大约82%的患者皮损完全消退且在1年随访中没有复发。Kontochristopoulos和他的同事们用5-FU(50mg/mL)注射超过7次,平均每个点注射0.2到0.4mL/cm2,瘢痕疙瘩容积减少95%。手术后局部应用5-FU也降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在一个研究中只有19%的复发率。有趣的是,在Haurani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中,所有患者对皮损内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都无效。 总之,瘢痕疙瘩的处理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成功处理需要治疗前的教育和咨询,因为复发率是较高的且有些治疗计划是严格的。与患者的讨论要强调为了达到满意的结果,治疗顺应性的重要性。局部瘢痕疙瘩的复发当然也要同时提到。患者的目标也需要清楚的明确。尽管大多数患者关注重点是美容结果,也有患者可能只是简单的缓解瘢痕疙瘩症状(例如瘙痒和疼痛)。 尽管手术切除后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被认为是标准治疗,复发仍是许多患者所讨厌的。在这些选择患者中,治疗医师可能需要考虑替代疗法,例如外用化疗药物或者放射疗法。在放疗患者中,多学科方法是强制性的,包括放射肿瘤医师和外科医师。瘢痕疙瘩切除后放疗时间需要两科之间协调和讨论。我们对瘢痕疙瘩的理解和它的治疗都是持续发展的。尽管确定的选择对患者和医师都是激进的,我们要根据当前的医学知识选择疗法。我们继续使用较新的治疗同时我们必须坚持发现最佳的治疗。转载请注明出自论坛@医学美容时讯 http://bbs.aesthetictimes.com/bbs/,本贴地址:http://bbs.aesthetictimes.com/bbs/viewthread.php?tid=11231
乳房是女性魅力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变化胸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下垂,使女性身体失去正常美观,缺乏身体的自然曲线美,使人失去自信,缺乏生活、社交的勇气。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性观念的开放、乳房美的意识觉醒,人们逐渐认为丰满而位置正常的乳房是女性美的特有象征,也是女性魅力的重要标志。乳房下垂的形式是多样的,中等大小伴下垂的乳房,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不适感,乳房挺起不够充足,外观上乳房可出现不对称,即使着装,也难以掩盖其下垂的表现;大而下垂的乳房,由于乳房的重力作用,可出现巨乳症的某些症状,如胸颈肩背疼痛,易疲劳,酸胀感等,一旦乳房松弛下垂,女性为此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会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及社会工作。乳房下垂对身体的影响1、小而下垂的乳房,没有任何疾病的表现,这种下垂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体形曲线美。2、中等而下垂的乳房,这种现象可能会某种程度的不适感,乳房挺起不够充分,外观上乳房可能会出现不对称。3、大而且下垂严重的乳房,是由于乳房的重力作用,可出现疼痛、胸、颈、肩易疲劳等状态。你下垂了吗?(胸部下垂的判断方法)02乳房下缘遮盖下皱襞则为乳房下垂,其判断胸下垂的分度标准如下:1、若以乳房下襞为标准,超过乳房下襞3cm为轻度,超过5cm为中度,超过10cm,则为重度。2、若以乳头位置为标准,乳头向下与乳房下皱襞齐平为轻度,超过3cm为重度,超过5cm为重度。乳房下垂的原因1.因哺乳后恢复不佳、乳腺萎缩导致乳房下垂因哺乳过程中乳房二次发育后恢复不良所引发下垂的现象,一般表现为乳房变形、松垂,乳头位置下移,乳腺不通程度萎缩或增生。2.过度肥胖造成的乳房下垂多见于中年女性,乳房内脂肪组织与皮肤松弛,加上身体迅速增肥,乳房内的脂肪增多最终下垂。3.衰老由于衰老导致机体内分泌机能的下降,皮肤、支持组织、脂肪和腺体都开始退化、萎缩,故乳房表现为空囊状下垂。4.胸罩尺码以及穿戴错误导致胸部下垂过小的胸罩会影响胸部的发育,而长期穿戴过大的胸罩又可能导致胸部下垂。另外,运动过量或运动时不穿运动内衣,会使悬韧带长期过度受力,引起乳腺结缔组织不可逆转的拉伸,导致乳房下垂。5.不良习惯导致胸部下垂经常含胸驼背,时间一久就会影响到胸部的健康;经常将双手环抱于胸前的姿态,也会加剧胸部的负担,加速胸部的下垂。乳房下垂矫正术手术 乳房下垂矫正术(又称乳房上提悬吊固定术)目标是要提升乳头乳晕在乳房上的位置,去除多余的乳房皮肤以及重新塑造乳房外形。要根据下垂类型、下垂程度、乳房大小、对称情况、个人意愿等综合考虑来选择手术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几类:1、乳晕周边切口的下垂矫正术视下垂程度而定,轻者仅有乳晕上半圈边缘切口,重者需要环绕乳晕一圈的切口。可分为:(1)单纯乳房上提悬吊固定术:适合轻度下垂,乳房内容不很少或无意增大乳房体积者。(2)罩式乳房上提悬吊固定术:又称双环法。适合轻中度下垂,皮肤松弛者。(3)乳房后间隙上提悬吊固定术:适合轻、中度下垂。可同时行隆乳术。(4)乳房悬吊结构重建术:纠正由于乳房悬吊结构松弛延长造成的乳房松垂,并同时对乳房进行塑形。适合轻中度下垂。2、乳晕周边及垂直切口的上提固定术在乳晕周边一圈以及乳晕垂直下方至下皱襞做切口。主要针对中、重度下垂,皮肤明显松弛多余者。3、倒T型切口的上提固定术切口与乳房缩小术相类似,最后遗留倒T型切口瘢痕。主要适合重度下垂及(或)皮肤过度松弛、过多者。可以很好地进行乳头乳晕上提,多余皮肤的去除以及乳房的重新塑形。4、充填假体的下垂矫正术(隆乳术)适合轻、中度下垂,乳房内容减少或有增大乳房体积需求者。乳房下垂矫正术需要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体型、肥胖程度、乳房下垂程度选择确定适当的手术方式。所以,在选择乳房下垂矫正手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医生进行手术,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手术效果。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1、乳房矫正手术前确定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身体炎症以及乳腺FK1的家族史;2、乳房下垂矫正手术前两周内,请勿服用含有阿斯匹林的药物,因为阿司匹林会使得血小板凝固的功能降低;3、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6个月内不宜做乳房下垂矫正术;4、术前24小时内停止饮酒,饮酒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术中出血;5、对吸烟者,术前停止吸烟2周;6、停止服用洋参及人参等补品;7、术前卫生整顿、洗澡更衣等。 术后护理:1、乳房下垂矫正手术后当日应该卧床休息,第二天后可以下地活动;2、术后口服或注射抗生素2-3天;3、术后1-2天去除所有引流条,此时也可更换或去除敷料;4、从术后1周开始,在2周内逐步拆线,同时开始佩带弹力背心,直至乳房的肿胀和淤斑消失;5、乳房下垂矫正术后避免上肢上举动作,必要时在胸上部可用绷带包扎;6、乳房下垂矫正术后二周内应避免性生活。其后根据个人恢复的情况,在完全恢复前,对乳房的碰触要极为小心;7、术后早期应避免过度用力,弯腰和举重物,因为这些活动会引起术区肿胀加重甚至出血;8、术后睡眠时应当仰卧,避免压迫乳房。
最近门诊遇到越来越多的乳腺脓肿,忍不住发一篇相关的科普。乳腺脓肿是细菌感染源经乳头侵入乳房组织,使乳腺管发生感染,从而形成乳腺上的一个化脓性感染区域。乳腺脓肿,是折磨女性的常见病之一。如果未及时治疗,可以向外穿破皮肤或脓肿破溃乳管形成溢脓,。乳腺脓肿的治疗必须要彻底的通畅引流清除感染组织。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治疗是患者最痛苦的时刻,而且治疗周期长(1个月以上的治疗是很常见的),对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项积极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打开脓腔,将泡沫敷料填塞后冲洗引流。这种方式既可以避免换药的疼痛,又可以快速而有效的消除局部的炎症,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乳房外观。一般治疗周期2周左右即可愈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使用双眼皮贴来制造临时双眼皮效果,以此来增加眼部的美丽。这种双眼皮“化妆”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需通过手术来制造双眼皮,效果可根据个人喜好随时调整。缺点就是效果不持久,长时间的应用可损伤上睑皮肤(俗称上眼皮)。有研究表明,在使用4周后爱美者不完全眨眼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双面眼睑胶带磨损导致上眼睑运动受限。另有研究报道,使用双眼皮胶带可以导致眼睑闭合受阻,泪液蒸发率增加,对睑板腺分泌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角膜病变及干眼症等相关症状。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长期使用双眼皮胶带的爱美者上睑皮肤松弛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可能与长期撕拉上睑皮肤有关。总结,双眼皮贴4周对眼表及眼球健康均有显著影响,即结膜染色、角膜染色、角膜擦伤和睑板腺功能障碍分级增加,泪液破裂时间和眼内显着减少压力。尽管爱美者主观舒适度没有变化。长时间佩戴双眼皮胶带可能会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体征和症状。建议爱美者慎重使用双眼皮胶带。
藏毛性疾病包括藏毛窦和藏毛囊肿,好发部位为骶尾部臀间裂区。多在20-40岁左右发生,与毛发皮脂腺分泌增加有关。囊肿内因含有毛发,故成为藏毛性疾病。藏毛窦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有急性炎症时应等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为一期切除病变组织后缝合,或袋形缝合,但是前者因为伤口张力较大,故易发生伤口裂开;后者需要长期换药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们整形外科可通过皮瓣移植技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通过周围皮肤总动员的方法,使用皮瓣覆盖缺损组织,通过张力转移方式,使骶尾部张力区降低,减轻患者痛苦及住院时间。手术可选择硬膜外或腰麻的麻醉方式,手术时长1-1.5小时,住院周期短(3-5天),恢复快(7-10天)。如有更多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