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隔一日门诊伤口换药,缝合后7-10天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拆线,若来我院换药及拆线均需提前预约! 如何预约?查看网页:http://www.shchildren.com.cn/contents/19/2240.html 推荐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绑定小朋友的就诊卡号。 预约泸定路院区:“神经外科门诊”或“护理科——伤口护理门诊”即可;2. 回家后避免剧烈活动,注意头部保护,伤口避免沾水,天热减少外出及大量出汗;3. 避免辛辣刺激饮食;4. 观察伤口情况,若包扎的纱布完全湿透,或者伤口红肿、流脓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5.观察小朋友全身情况,若有频繁喷射样呕吐、抽搐、神志改变、胃纳差及时就诊,需要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需要头颅CT或者MRI明确颅内情况。
显然不是!目前小头畸形诊断标准为:头围出生时小于同性别平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以及6月龄后低于同一年龄和性别平均值3个标准差以上。原发性小头畸形是一种罕见的以头围缩小为特征的先天性遗传性损伤,同时缩小的头围意味着脑体积的缩小,并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主要表现为头顶小而尖,大脑发育迟缓、智力缺陷,四肢僵硬或手足徐动及瘫痪等症状。除了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运动发育迟缓外,部分小头畸形患儿同时还伴有极度烦躁、注意力缺陷等社会情绪问题。全世界各地报道的发病率约1/250000~1/30000,其中巴基斯坦北部及亚洲一些盛行近亲结婚的地方发病率最高,北欧国家发病率较低,国内在该领域报道较少。导致小头畸形的病因很多,有遗传因素、感染、围生期窒息、接触有毒物质和代谢紊乱等,除原发性的小头畸形外,它还与其他两种或以上的畸形以较高的频率联合出现。2015年开始在美洲流行的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有关,随后实验室内寨卡病毒小头畸形动物模型的建立证实该病毒感染能够直接导致小头畸形发生,小头畸形相关研究也成为国际热点问题。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发性小头畸形相关基因突变被发现。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显示年龄偏高和偏低都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当前,我国常规产检中仅常规开展“TORCH”筛查,应加强各出生缺陷病具体病种与孕期及孕前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小头畸形尚无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仍然是防控小头畸形的首要措施,如加强育龄妇女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在最佳的受孕年龄怀孕,避免高龄受孕,怀孕后增补叶酸,防止蚊虫叮咬,均衡饮食,调离职业危害岗位,同时应利用现有大数据资源,加强致畸危险因素的研究。对于小儿神经外科医生而言,如果小头畸形有颅内压升高者(如头颅平片见“指压迹”),建议尽早进行扩颅手术。手术的目的即通过扩大颅腔,解除颅内高压,从而使受压的脑组织及颅神经得到发育和生长。参考文献:[1]缪勤飞, 马红霞, 陈志红,等. ASPM突变致小头畸形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J]. 临床儿科杂志, 2020, v.38(05):45-48.[2]王炎炎, 詹琪佳, 蒋文彬,等. 扩颅术对小头畸形不良社会情绪的改善[J]. 医学研究杂志, 2019, 048(007):49-53. [3]王灏晨, 郭超, 李宁, 等. 强制婚检政策取消前后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动的meta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2).
大家都知道头部检查除了CT检查外,还有磁共振检查,加之头颅 CT有辐射,那么为什么头颅外伤后仍然首选CT作为检查呢?那是由于CT扫描可随时进行,操作相对简单,扫描时间短,且对于急性出血和骨折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CT可以允许重复多次扫描,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期病变的随访都非常方便。在神经外科应用中,头部CT扫描用于术前术后的评估,包括出血、梗死、脑积水、占位效应、骨折。尽管头颅MRI检查无辐射,但是该检查所花费时间长,且不能带金属物品进入检查室,对于危重紧急情况而言,挑战性很大!下面我讲一下头颅CT的一些注意事项。 1、急诊一般做头颅平扫CT,不需要空腹,头颅CT检查是躺在检查床上做的,整个过程大约2-3分钟。检查前需拿掉头部的装饰品,如发卡、耳环、眼镜等。2、年龄较小的儿童必须要有家长陪同,神志不清者、危重病人会有关医护人员陪护。3、大龄儿童需要听从医生口令,配合做动作,不要随意乱动。家长可安慰孩子身体放松,不要紧张。4、小于三岁的小朋友可以等熟睡情况下完成检查,情况紧急或者不能熟睡的小朋友则需要镇静剂,家长们不用太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镇静剂是根据小朋友的体重计算的。5、另外,家长们很担心头颅CT的辐射问题,其实儿童医院的头颅CT是低剂量辐射,专为儿童设计,在人体的承受范围之内。6、特别提醒:怀孕与哺乳期宝妈禁止入CT室!
有时候家长朋友们不经意间会摸到自家宝宝头皮出现了小肿块,谨慎的家长很好奇是什么东西,去了医院就诊,医生给了专业的建议;小部分家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殊不知这个小肿块有可能正是肿瘤君露出的“破绽”,如果不予处理任其发展,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远处转移的风险。1、下面我来系统讲一下儿童头皮肿块的可能病变。与神经外科相关的肿块无外乎分为四大类:炎症、肿瘤、外伤、畸形。第一类:炎症:多见的是疖、痈、脓肿、毛囊炎、肿大的淋巴结等;炎症性肿块多有红肿热痛的表现。避免抓挠,部分需要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第二类: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的如色素痣、脂肪瘤和纤维脂肪瘤、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等;另外临床常见皮脂腺痣,又称为先天性皮脂腺增生,是一种发育异常的表皮真皮,一般出生时或生后不就即有。恶性的胚胎性肿瘤或者转移瘤、恶性黑痣,甚至血液淋巴瘤等。颅骨LCH(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侵犯皮下组织也会导致头皮肿块较为多见,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可与恶性淋巴瘤同时存在,故认为部分LCH具有恶性性质。第三类:外伤:典型的如头皮血肿,较小的头皮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往往吸收困难,需无菌条件行血肿穿刺抽吸;若血肿时间过久会变成血肿机化,会影响到颅骨外形,自我塑形修复时间较长,建议尽早行颅骨整形术。第四类:畸形:(1)血管瘤:肿块表面红色或紫色,有的触之有波动感。可口服药物、激光治疗或行手术治疗;(2)脑膜脑膨出:儿童顶枕部出生后即出现的肿块有脑膜脑膨出的可能。需尽早手术修补硬脑膜,切除肿块。2、 需要做什么检查?后续如何治疗?头部的小肿块还是需要重视,建议尽早咨询神经外科专科医生。检查一般首先进行B超检查,治疗上以观察或者手术切除为主。若需手术切除,部分需要完善头颅CT及MRI检查,显示头皮软组织肿块的位置、和邻近结构,协助制定手术方案,并对肿块良恶性做出定性诊断。确诊要等手术病理结果,良性肿块一般不需要后续的治疗,定期随访就行;若为恶性肿块,需要进一步治疗,如放化疗。
脑震荡是头部外伤后出现暂时性脑功能障碍。相比成人,儿童脑震荡的发病率更高,同时,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常无法提供准确的主诉,这加大了儿童脑震荡的诊断以及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难度;另外,儿童脑震荡的临床管理、预后及随访指导也较成人不同。目前认为,脑震荡出现意识障碍主要因头部受到强烈打击的瞬间,颅内压急剧增高,脑干扭曲或拉长,导致脑干网状结构功能损害。一、那么儿童脑震荡有什么典型表现呢?儿童可出现短暂意识丧失(通常<30分钟)、定向障碍、逆行性遗忘(醒后对受伤经过或伤前不久的事情完全失去记忆,但可回忆往事)、随即清醒,癫痫发作,清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无力等。婴幼儿常出现嗜睡、易激惹和呕吐;年龄较大的儿童常有头痛、头晕、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和疲乏等症状,无神经系统器质性改变;恢复期可见轻度脑震荡后遗症,自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疲劳感和怕噪声等,儿童常有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伤后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二、再来看看如何诊断儿童脑震荡目前脑震荡的诊断提倡多学科联合的诊断模式,即除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之外,还应结合一系列的脑震荡评估工具综合考虑。但目前对于脑震荡暂无统一而准确的诊断标准,且评估工具的有效性也不确定,故在大多情况下,脑震荡的诊断仍主要依赖于患儿的临床症状。三、怎样正确治疗儿童脑震荡,让宝宝快速康复呢?1.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适当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补充水分、补充营养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病例需卧床数日至1周,无明显自觉症状者可起床活动。2.必要时对症处理:发病后6小时内,避免使用对意识状态产生影响的药物;对于头颈部疼痛,伤后24小时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超过24小时可使用布洛芬。使用止吐药时应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注意有无副作用。褪黑激素常用于解决睡眠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儿童脑震荡症状可在1个月内缓解,不需要长期使用药物。[参考文献][1]刘棋斌, 翟瑄, 梁平. 儿童脑震荡的诊断[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8, 39(001):75-78.[2]梁秦川综述, 鲍南, 施诚仁审校. 儿童脑震荡研究进展[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5):5.[3]靳文, 陈淑芸, 刘赵鹤. 小儿脑震荡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J].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2005, 007(012):P.1021-1022.
遗尿症是儿童5岁后白天或夜间发生不自主排尿。分为夜间遗尿、昼间遗尿和昼夜遗尿三种。夜间遗尿多见,是5岁或以上儿童白天能控制排尿,但每天夜里几乎都尿床。约10%的4-14岁儿童出现过这种情况,男孩较女孩多见,有些病例可持续到青年或成年期。下面简答介绍一下病因及治疗方法。一、 什么原因引起呢?功能性或神经性遗尿症 这类病例占绝大多数,训练不良或精神因素是导致遗尿的重要原因。 由于父母过分溺爱、失去双亲照顾,夜间不及时唤醒儿童,使之不能养成自动控制排尿的习惯,或白天游戏和活动过度疲劳,使睡眠过深失去排尿警觉。2. 器质性病变导致的遗尿症 这类病例不超过10%,可见于脊柱裂及尿道狭窄等先天性异常、反复泌尿系感染、糖尿病、尿崩症、精神发育迟滞等。不断滴尿常提示脊柱裂。遗尿症患儿可合并精神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获得膀胱括约肌控制明显较晚。 如果检查发现脊柱裂需要到神经外科就诊; 尿道狭窄、泌尿系感染要到泌尿外科就诊; 糖尿病、尿崩症要到内分泌科就诊; 精神发育迟滞要到儿保科就诊。二、诊断明确后怎么治疗呢?1. 心理治疗(1) 鼓励患儿克服遗尿的信心,使家长和儿童了解遗尿是暂时性神经功能失调,可以恢复。(2) 避免斥责和惩罚儿童,不仅自尊心受到羞辱,而且会产生自卑和孤独性格缺陷。2. 培养习惯(1)2岁时开始如厕训练,直到4岁时才获得完全膀胱括约肌控制;(2)夜间定时唤醒儿童起床排尿,每天形成习惯;(3)晚餐以干食为主,睡前3~5小时减少饮水量。3.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1) 丙咪嗪,通过抑制膀胱排尿缓解症状,有效后需维持用药2~3个月,副作用为口干、眩晕、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等;(2) 弥凝,睡前口服,适用于夜间多尿型。4.手术治疗 如因脊柱裂做磁共振检查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需要行栓系松解术。
目前已明确的综合征型颅缝早闭主要包括Crouzon综合征、Apert综合征、Pfeiffer综合征、Saethre-Chotzen综合征、Muenke综合征等。不同于非综合征型的颅缝早闭,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除了颅骨进行性的畸形以外,还常伴有中面部、牙槽、躯干及四肢的发育异常,部分病例还会出现脑发育畸形、脑积水等表现。综合征型颅缝早闭会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的神经系统及外观发育,因此此类患儿往往需要早期及时的手术治疗。1 颅骨扩张手术颅骨扩张手术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增加颅腔容积、缓解颅内压力从而改善大脑的发育环境;2.整复畸形的颅骨外观。理想的手术认为是在患儿3-12月进行。目前扩颅手术的主要术式包括额眶前移术和后颅窝扩张术等。1.1 额眶前移手术 1972年,法国的Marchac和Renier设计了额骨、上眼眶骨带先分离后再整合前移的方法来扩大颅腔。这一术式在重塑额骨的同时由于前移了眶骨,增加了眼眶的容量,从而改善了患儿的突眼症状。1.2 后颅窝扩大术自2009年White等首次将牵引器应用到后颅窝扩大术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后颅窝扩大术逐渐受到重视。后颅窝扩大术比前颅骨的扩张在每毫米外移时提供了的更大的体积增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儿异常增高的颅内压。这一术式在枕骨扁平化的患者中特别具有优势,能显著改善其头部外观。最近的研究发现对于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早期行后颅窝扩大术可以显著降低5岁内额眶前移的手术次数,延迟额眶前移手术的时间。2 中面部手术由于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常伴有气道狭窄及凸眼等表现,因此需要面中部手术来矫正。手术指针包括急慢性视力减退、阻塞性睡眠窒息、咬合不正、外貌焦虑等,可选在5-8岁手术,此时眶骨发育成熟。中面部手术可分为三类:1. Le Fort Ⅲ型截骨前移手术;2.伴随颧骨重置的Le Fort Ⅱ型截骨前移手术;3.颅内外联合额眶上颌整体前移手术与面正中劈开术。2.1 Le Fort Ⅲ型截骨术和牵引手术1950年Gillies和Harrison 首次提出通过截骨前移治疗突眼及反颌畸形,后来Tessier采用颅内外联合入路行将上颌骨、鼻骨和颧骨作为一个整体前移。这种手术方式是应用Le Fort Ⅲ的截骨线进行的中面部截骨,然后将整个中面部与颅底分离,随后用持骨钳将此中面部骨块前移在设定的位置并固定,该术式稳定性和安全性很早已得到证实。因缺乏前开口咬合,且在眶周和牙槽血管区域有相当均匀的中部发育不良,故适用于大多数Crouzon和Pfeiffer综合征患者。2.2伴随颧骨重置的Le Fort Ⅱ型截骨牵引手术Le Fort III型截骨前移术可前移中面部,但是中央凹陷和垂直压缩未得到有效处理。Hopper提出沿Le Fort II截骨线前移中面部,同时行颧骨重置术,这种手术与Le Fort III型截骨牵引术相比,可延长鼻骨、前移中面部,闭合前开式咬合,改善了眼角倾斜,侧面部曲率增加,且比Le Fort Ⅲ型截骨前移手术有更加正常比例的面部。2.3Monobloc手术与Bipartition手术 1978年Ortiz-Monasterio首次报道了颅内外联合额眶、上颌整体前移手术,1979年,Tessier将 Monobloc 和 Bipartition手术联合,同期矫治 Crouzon综合征的眶距增宽畸形。虽然手术复杂,但可减少额鼻死腔,从而减少感染及骨吸收。这种手术方式通过展平整个脸部,改善眼距过宽、矫正突眼、减小面部宽度、闭合前开口咬合并改善眼角倾斜。Monobloc 和 Bipartition联合手术更大程度地前移面部的中轴线部分,类似于伴随颧骨重置的Le Fort Ⅱ型截骨前移手术,但是它并没有前移中面部,且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也相对较高。3 优化咬合手术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青春期前已接受颅面部手术,但面部生长畸形常导致颌面畸形的发生,尤以继发于中面部发育不良的III级牙齿咬合不正最常见。治疗这些颌骨异常的团队方法涉及正牙医生、牙医和颅面外科医生。优化咬合手术通常在14-18岁之间进行,此时患儿面部骨骼成熟。总而言之,综合征型颅缝早闭需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类型进行综合分析,选用最佳的手术方案及治疗时机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近年来随着国外颅缝早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推广,以及再生医学、数字医学、材料科学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相信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手术治疗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前景。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或者撞到头起了个包,怎么办?首先不要慌!一、 千万记住下面几件事不能做!!按摸肿块。这不仅增加宝宝的疼痛感,还会使出血量增多;涂抹偏方。经常急诊能遇到涂抹牙膏、黄油、芦荟等的情况。二、 单纯的头皮血肿该这么处理:在出血急性期的24小时以内,局部冷敷。减缓血液循环,抑制肿胀、发炎,减轻疼痛;可以用冰袋外包毛巾,避免皮肤冻伤。小宝宝在外敷的时候可能不配合,可以等宝宝睡着的时候外敷。外伤后超过24小时,予以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消炎、消肿。注意:单纯的头皮血肿就没必要进行加压包扎!否则反而会影响到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重头皮肿胀。较大的血肿1周后尚未吸收者,可在无菌条件下抽除积血,然后加压包扎头部以利局部组织粘连愈合;如抽吸后在短期内又很快增大的情况,则要考虑血肿是否因较大的动脉破裂所致,可以用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三、 合并其他情况需就医: 持续的头疼,长时间哭闹;频繁呕吐;出现持续的情绪激动;时而兴奋异常,时而无精打采;越来越嗜睡;肢体行为出现异常(抽搐、胳膊或腿无力、走路姿势笨拙);口齿变得不清;眼睛斜视或看不清东西等。四、 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 尽管头皮比较薄,但也能分成五层,不再赘述!相应的头皮血肿分三类,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发生。皮下血肿:多为头皮受力面积较小时,钝力直接损伤所致。血肿通常较小,局限在直接受损部位,明显高出皮面,触压有痛感。血肿中央有时可有波动,加上周围组织常因水肿而变厚变硬,故触诊时可有凹陷感,容易误诊为颅骨凹陷性骨折。帽状腱膜下血肿:多为头皮受力面积较大时,钝力直接损伤所致;抓扯头发也可而形成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血液可以充满整个帽状腱膜下腔,造成头部的显著变形。血肿的含血量有时可达数百毫升之多。血肿触压时质软、波动、无明显边界。受伤小儿常因失血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如面色苍白,脉搏快速等等。骨膜下血肿:常伴有颅骨骨折。 特殊情况:如果在颅骨骨折的同时合并硬脑膜、蛛网膜和颅骨骨膜的撕裂,则脑脊液可流入帽状腱膜下腔形成所谓“头皮下积液”。
一:什么是脑积水?脑积水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头颅扩大和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新生儿脑积水的发病率为1/1000左右。引起脑积水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前者主要指先天性发育异常;后者常见病因有颅内出血、感染、肿瘤、缺血缺氧等。二、典型临床表现:头围异常增大(头颅增大比面部生长快,头部控制差);囟门饱满、膨出;头皮静脉扩张、充血;“落日征”(上视障碍);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脑组织受压引起进行性脑功能障碍表现(智力障碍、步行障碍)等。三、需要做的检查:头颅CT及MRI检查等四、怎么治疗:1. 药物治疗:一般只适用于轻度脑积水以及脑脊液分流手术前,以暂时控制脑积水发展。2. 手术治疗:(1)脑室外引流:脑室-头皮下Ommaya置入术。Ommaya储液囊是一种脑室引流装置(图4),由一个埋在头皮下的扁平状的储液器和一根插入侧脑室前角的引流管相接而成。(2)脑脊液分流术治疗效果最好,分流术的原则是将脑脊液引流到身体能吸收脑脊液的腔隙,脑室—腹腔(V-P)分流术(图5)是目前治疗小儿交通性脑积水及阻塞性脑积水的常用方法。
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未学医之前我也只听说过白血病,从来没听说过儿童也会得脑肿瘤。自从入门儿童神经外科后才发现,脑肿瘤患病率并不低!根据前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儿童脑肿瘤仅次于白血病,居儿童肿瘤第2位。据美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脑肿瘤在实体肿瘤中的发病率已经超过白血病,位居第一,其病死率也远高于白血病。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儿童脑肿瘤。儿童脑肿瘤并非成人脑肿瘤的缩小版,儿童脑肿瘤在类型、好发部位、遗传学及预后等方面均与成人显著不同。国内有学者报告其发病率为2-5/10万。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普及及扫描技术的提高,儿童脑肿瘤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儿童脑肿瘤多为恶性,病程常较成人短。儿童常见脑肿瘤依次是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及胶质母细胞瘤。一、临床表现各异:儿童脑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性质、位置及对周围脑组织结构损害的程度有关。由于儿童脑肿瘤多发生在中线部位,有关症状出现较晚或不典型。可表现为呕吐、头晕头痛、运动障碍、惊厥、吞咽困难、视力视野障碍、心动过缓、生长发育迟缓及内分泌失调.部分婴幼儿表现为前囟饱满、头围增大,有的表现为易哭闹、易激惹或者淡漠、嗜睡等精神行为异常。二、辅助检查明确:颅脑CT检查:可显示肿瘤部位、形态、结构、大小以及CT值等,还可了解周围组织有无水肿、有无脑结构移位及骨质破坏等。颅脑MRI(增强):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尤其是矢状位、冠状位多方位成像及增强扫描更有助于明确肿瘤起源、位置、范围及毗邻关系,从而更好地显示颅内结构。 备注:MRI在后颅窝肿瘤诊断方面优于CT检查,但在显示骨质结构及钙化灶方面不如CT敏感,二者结合可使定性诊断率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 3. 其他检查:血液检查、脑电图、全脊髓MRI、胸片、心电图、视力检查、听力检查等。三、多学科联合治疗: 目前诊疗模式从传统的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联合治疗转变,基础研究成果也开始逐渐向临床转化,精准医学的临床应用越来越成熟,儿童脑肿瘤的预后也在不断改善。手术仍然是绝大多数儿童脑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加强多学科联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改善儿童脑肿瘤患者的预后。参考文献:[1]罗世祺, 张玉琪. 努力提高中国小儿神经外科水平[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6).[2]张宇强, 杨玲, 王辉,等. 儿童脑肿瘤30例诊断分析[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4(4).[3]许新科, 李方成. 关于儿童脑肿瘤手术治疗的认识与思考[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