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医脉通)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里,霍奇金淋巴瘤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非常振奋人心的进展,尤其是 PD-1抑制剂nivolumab的获批,在1期试验中该药表现出极佳的总缓解率(87%)和安全性;在一项2期试验中,自体移植或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后复发的患者经该药治疗后,总缓解率为63%,与1期研究数据一致。基于此,nivolumab接受了FDA治疗这类患者的加速审批。另一种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在1期研究中也表现出了极佳的总缓解率(65%)和安全性。在2016年欧洲血液学协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以及美国血液学年会上,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大型2期研究结果,缓解率为73%。在不久的将来,Pembrolizumab可能也会通过FDA的审批,适应症有可能比nivolumab更广泛。另外一项值得期待的 ECHELON-1试验比较了多柔比星、长春花碱、博莱霉素和氮烯咪胺(ABVD)与多柔比星、长春花碱和氮烯咪胺(AVD)联合brentuximab vedotin一线治疗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如果研究结果是阳性的,那么这个试验将有可能改变这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2. 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
急性白血病分类(转载)
对于任何人来说,患多发性硬化症都是一场灾难,可是,对于生命伦理学家、医学哲学专家图娒斯而言,却是一次智慧的升华,她并没有因此而悲叹病魔的无情、命运的无情,而是以此引发出她对生命躯体、人类疾病本质和医学目的的深刻思索。患病中的外部世界以陌生的方式冲击着她,而她以扎实的现象学哲学素养与特有的慢性病体验,在疾病体验中完成了《病患的意义》这样高品位的医学哲学作品,并因此获得想象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奖励。她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各自的世界、病情、躯体、治疗关系。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她对医生与病人各自对病患和身体不同看法的认真分析,她从医学科学和生活世界不同角度来看待病患对于存在着的生命的多重意义,并由此对医学目的进行审视。她认为病患意义的区分对于改变现在医学纯科学化和客观化的医患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在医患各自分割的不同世界犹如搭起了一座对话的桥梁。 医生是按照解剖学、生理学之类的科学理解来解释患者生病时的生活体验,而患者却是按照活体的正常生活受到破坏来看待身体的失调。病患的直接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医生和患者对疾病和躯体的理解方式各不相同,医患之间这种差异是病人和医生之间常见的认识、情感、伦理和行为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她的认识也许从更深层次为我们揭示了医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患者躯体被理解的几种方式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层面、患病的生命躯体、患病中作为客体的躯体,以及作为科学观察对象的躯体。现代医学的分析方法是将一个有生命的人体按自然科学的范畴转化为各个系统、器官、组织,以及相应的病理机制,在科学化过程中,躯体从那个人身上抽象出来,具体的人体被理解成普遍人类躯体的一个例证,最后,剩下更多的是医学术语的声音。总而言之,医患关系是一种独特的“面对面”的关系,它建立在患者病情的体验基础上,并且这种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目的,即病人的治愈。治疗行为也许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的治愈。因此,作为治疗者,医生的作用不仅是科学家,也是医患关系的合作者。
2012年3月8日空军总医院血液科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三八红旗先进集体2012年3月7日上午,血液科主任王恒湘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相关部门国家领导人颁发奖励的大会最高荣誉,工作成绩的最高肯定.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
薛梅 王恒湘 闫洪敏 刘静 朱玲 丁丽 段连宁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治疗难治复发恶性淋巴瘤的疗效、造血重建、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方法:1999年11月~2006年6月采用清髓性allo-HSCT治疗14例难治性晚期病例,3例接受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 )、11例接受亲缘单倍型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预处理方案:全相合移植采用CyTBI,单倍型相合移植采用CyTBI+Ara-c。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方法:全相合移植应用环胞菌素A、短程氨甲碟呤;单倍型相合移植除以上药物外,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D25单克隆抗体及霉酚酸酯。结果:14例患者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5天及21.5天,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6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1例死于复发,2例死于aGVHD,2例死于感染,现9例无病生存,中位存活时间57.8(38~96)月, 结论:allo- HSCT 是治疗难治性、伴骨髓侵犯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恶性淋巴瘤有效方法,如有合适供者,可作为年轻晚期患者的挽救治疗。
(转载中国青年报) 在媒体、医生的簇拥下,8点半,杨力伟从病房走到了住院部12楼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出门时记者发现,隔壁那位早来两天的新疆捐献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院了。专门从上海赶来取造血干细胞的医生来到采集室,将患者及其家属写的感谢信交到了杨力伟手上,“小朋友因为进了隔离舱,无法亲自动笔写信,这封信是他爸爸代写的。”上海道培医院李医生说。记者走进采集室,杨力伟正仰面躺在病床上,胳膊上的两条管子在不停地收血和换血,看见记者,小杨腼腆地笑了,对记者说他感觉良好,没觉得什么地方不舒服。这时候,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岭和空军总医院院长来到病房看望杨力伟,并向他颁发造血干细胞捐献荣誉证书。九点半左右,血液科大夫要求记者都到外面去,不要打扰杨力伟的休息。小杨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没有感觉到不舒服,只是胳膊有点麻,并且躺着躺着困了,就在出去前,他还不忘叫住学校派来照顾他的辅导员,“我的手机呢?”采集将近结束时,记者再次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杨力伟,他告诉记者,刚才记者不在,他睡了一大觉,感觉非常爽。11点40分左右,在采集进行了3小时10分左右后,血细胞分裂仪停止了运转,宣告小杨的造血干细胞分裂结束。医生将才挤出来的60ml造血干细胞从分裂仪中取了出来,交到杨力伟手上。“哇,还是热乎的呢!”小杨兴奋地把脸贴在这袋用来救命的血液上,长吁一口气,记者问他什么感觉,他说“如释重负”。专程来取造血干细胞的上海道培医院李医生告诉记者,等到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采好后,她会立刻乘坐下午两点左右的京沪高铁,“回去后就把新采集的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十一二天后,患者血象会有一个明显的上涨,一个月后会做一个嵌合,到时候就能看出这次移植的效果。”
一个没有先进文化的民族,是萎靡不振的民族,一个没有高品质文化的医院,是没有发展空间的医院,一个没有自身特色的科室必将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21世纪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文化的力量将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优势作用,而一个科室在医疗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科室精神在科室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它是科室的底蕴、灵魂、以及核心竞争力。血液科在科室文化精神建设中受益匪浅,初步形成了几点体会: 一 坚持继承和创新的思路。科室要生存,不仅需要继承,更重要的是还要创新。创新才能提升医疗的含金量,才能创造市场,才能打造科室的品牌。以半相合移植技术为龙头的血液科移植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国内无骨髓库及单亲家庭无骨髓来源的问题,挽救许多患者的生命,增加科室和医院的知名度,形成了领先品牌。科室在移植治疗领域,继续创新,将眼光放在移植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上,形成了系统的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获得09年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同时,干细胞治疗应用领域的拓展使科室建设和发展迈向了新的一步。 二 注重团对精神的打造。凝聚力就是力量,血液科多年来一直奉行着这个原则,注重同事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相互关爱氛围,这是形成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基础和条件。无论医生与护士之间、普通病房与移植病房之间,临床与实验室之间,在工作上彼此支持、甘于奉献。同时,科室充分兼顾医护人员的爱好、志向,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将个人的职业生涯与科室的发展相结合。人尽其才,并使大家认识到,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共同协作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激励大家为科室的共同事业和规划贡献力量。 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步发展。医学是科学,又是艺术,医学离不开技术,也离不开关怀。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是医学的终极目标。医疗技术只有在这样的精神境界下才具有意义和价值,生命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具有尊严,医务工作者只有在这样的精神支撑下才更显崇高。古训“医乃仁术”即是对医学终极关怀的完满实现、对希波克拉底医学誓言的理想注释。血液科是比较特殊的专业,多为恶性疾病,患者非常年轻,几乎每个家庭成员的心情相当沉重。因而,血液科医生的性格也因临床工作磨练得更加耐心、精心。护理单元则积极开展服务质量竞赛及微笑服务活动,换位思考,注重体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努力提高沟通技巧,使病人在医治过程中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爱心,明显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而医学的科学精神与医学的人文精神完美结合,则是现代医学的最高境界。 几年来,血液科充分认识到科室文化和科室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在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科学求实的精神等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对于更新管理者的工作理念、提高服务于病人的文化品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医护队伍、塑造科室良好的社会形象、拓宽科室生存发展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载中国记者网 6月15日上午,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主持人子文在北京空军总医院经过近4个小时的采集提取过程,顺利向一位内蒙古白血病患者捐献了承载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这是继2004年经济之声主持人杨曦成功捐献后,中央电台第二位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生命的主持人。 在采集造血干细胞前,子文已从6月10日起,每天接受一支动员剂注射,目的是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在采集当天,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为保障造血干细胞的鲜活度,志愿者必须尽量保证安全、不能受伤,正如子文所说:身体是我的,但现在也属于另一个等待营救的生命。 子文今年27岁,2009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到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工作,一直担任《新闻纵横》的主持人。2005年,子文到街头的献血车上献血,他第一次接触“中华骨髓库”这个让生命得以延续的“宝库”,于是成为了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时隔6年后,2011年5月,子文与一位内蒙古患者配型成功。他的爱心,将为白血病患者带来新的生命。 6月16日,广电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文明委副主任瞿家茂到空军总医院探望刚刚捐献完造血干细胞的子文。瞿家茂首先代表总局直属机关党委,表达了对子文的慰问和敬意。瞿家茂说,子文是广电系统第三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青年职工,他代表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向子文赠送了慰问金。 6月17日上午,一直关注子文捐献造血干细胞情况的副台长赵子忠到空军总医院探望了子文。他对子文说:“你为中央台、为国家媒体赢得了荣誉,我受王求台长委托看望你,台里一直都非常关心关注你的情况,希望你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他把自己最喜欢的布仁巴雅尔的歌曲专辑《天边》送给子文,希望他多休息,多听听轻松优美的音乐。 6月13日,中央电台分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包云到空军总医院探望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子文。包云首先转达了王求台长对子文的慰问,他代表台分党组和广大职工对子文表示敬意,号召大家向子文学习。 台机关党委、台工会、中国之声分别向唐子文赠送了慰问金。(中央电台)
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挽救生命,是医者永恒的追求。 ——访空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恒湘及其团队 你听说过急性白血病吗?听说过干细胞移植吗? 目前,白血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十万分之一左右,对于我们这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就意味着每年有上万名新患者的群体,加上恶性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血液病已经成为危及我们生命的大敌,也是医学界全力阻击的一大“恶魔”。初冬的一天上午,我们走进了空军总医院住院部大楼第十二层血液科病房。在那里,王恒湘主任和她的团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她们的工作中,填满了各种与血液疾病有关的检查、诊断、化疗,还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血液科王恒湘主任的交谈,使我们领略了一个常人不了解的医学领域。这位四十岁出头的女主任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干脆利落、铿锵有力。当我们站在挂满锦旗的病区走道,静静听着王恒湘主任向我们介绍血液病的时侯,感到了这种病魔带给人的阵阵寒意,但随着我们对王恒湘主任及她所领导的血液科医疗团队在血液病治疗前沿探索、攻关业绩了解的深入,内心又升起更多希望的暖意。我们很想进一步知道,这个11年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半相合骨髓移植的血液研究中心,如今又在进行哪些医学探索。 半相合移植:一个医学名词背后的生命超越“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唯一手段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与患者的白细胞抗原即6个免疫标识(3对)均匹配时称为全相合,HLA配型完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佳选择,但是,一般全相合的机会在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是四分之一,从骨髓库捐献者中选择无血缘关系供者也是一条途径,机会是十万分之一,所以并非每位患者都有机会配上全相合的骨髓,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要。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相合的同胞供者越来越少, 所以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特别的意义,其供者可以是父母、子女、同胞、甚至堂表亲属,几乎能为全部患者解决骨髓来源问题。”王恒湘主任对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这一艰难医学探索的重大意义和无限前景。1999年5月,空军总医院血液科在国内首次对一位历经过几十余次化疗、病情四度复发的白血病男孩成功进行了半相合骨髓移植。设计的方案植入率高、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使穿越人类HLA不相合屏障成为可能,这位国内首例经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孩子至今仍然活着。作为空军总医院血液科第二代领军人物,王恒湘主任的工作内容绝不轻松,充满了压力:如何在原有半相合移植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如何提高半相合移植治愈率,如何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如何充分发挥每一个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系列问题均需要她付出努力。尤其在原有半相合移植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是最令她痴迷的一件事情。这位从事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20年的女专家早已将血液疾病诊断治疗当作自己最浓厚的兴趣。最吸引她的,莫过于每一位患者的CT片、每一张化验结果报告单。 谈起自己的本行,王恒湘主任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她说,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我们科室的治疗特色,11年前,我们在全国最早成功开展了这项技术。迄今为止,我们已为数百位全国各地的患者进行了半相合骨髓移植治疗,植入率达98%,重度GVHD发生率在20%以下,5年生存率50%左右,其疗效与全相合移植的疗效基本相当,挽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最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经过移植治疗病愈的患者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考上了硕士,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人热恋了,有人结婚了,还有人喜得贵子。现在,半相合骨髓移植技术非常成熟,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每一个成功的病例,总是有王恒湘主任以及她所带领团队的辛苦付出。移植病房曾住一位9岁小姑娘,是接受无关供者干细胞移植患者,由于采集干细胞在西安完成,连续两天干细胞被飞机运送到北京、再送到病房均已是夜晚,王主任与移植病房护士长、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一直坚守在病房,密切观察患者输注造血干细胞中的不良反应,当殷红的干细胞液一滴滴顺利输注完毕,看着患者安静入睡后,王主任才脱下白大衣、带着一脸疲惫回到家中,此时已是深夜。 半相合骨髓移植技术高端,患者病情复杂,技术上需要精益求精、艰苦探索、不懈创新。目前,王主任选择移植后肺部病变作为她当前研究的另一个高点。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患者移植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肺部最为严重,包括各种治病菌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肺炎,以及非感染性肺损伤,这种损伤多与移植后的免疫相关。肺病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她回忆起几年前有一位12岁小男孩,当时移植相当成功,造血恢复很好,在快要出院的时候,小男孩肺部出了问题,发展特别迅速,CT片显示双侧的肺影像几乎变成了灰白色,很快发生了呼吸衰竭,医生不得不使用呼吸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这个病例让她和她的造血干细胞团队成员们内心深处感到了强烈震动,移植后肺部病变绝不可以忽视。为克服这一难题,王恒湘主任将眼光放在移植相关肺部病变的研究上,对移植方案进行优化、技术改良,应用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现在,移植相关肺部病变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治疗方案,并其研究获得了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学术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在各种专业学术会议进行交流。王恒湘主任告诉我们,空军总医院血液科采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除了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白血病外,还可以用于治疗任何其他恶性血液病比如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非恶性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免疫性疾病、以及遗传性疾病等的治疗。今年8月,采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一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患儿,该疾病发病率为十六万分之一,唯一治疗办法是骨髓移植。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进行了全程跟踪,北京电台等多家主流报社媒体相关报道多达十余次。目前,这个年仅7岁的小女孩已经明显好转出院。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一道别样风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病治疗的“重头戏”, 近年来,另外一种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同样倍受关注,它存在于骨髓造血微环境里,起支持作用,支持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研究发现,通过抽骨髓或从脐带中这种细胞很容易获得,并且可以在体外经过培养大量增殖,适宜的环境下,它还可以往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肝细胞等方向分化,并且可以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可用于细胞治疗。移植过程中输注充质干细胞可以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减少移植并发症,改善预后。除此之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他疾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比如,神经再生修复是个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注射到患者蛛网膜下腔后,可以进入损伤的部位,分泌多种神经生长因子,从而促进神经的修复。王恒湘主任以她过人的学术洞察力和旺盛的精力,2年前与军事医学院合作,在空军建立了首家干细胞治疗中心,把实验室研究成果引入临床,进一步拓宽干细胞应用范围,包括神经修复性治疗。目前,空军总医院血液将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神经损伤性疾病主要包括脊髓损伤,小脑萎缩、异染性脑营养不良。这些疾病是目前用任何药物均无法治愈的疾病,采用干细胞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这些临床研究也是当前国内外干细胞治疗研究的热点。2008年1月,空军总医院开展了这项治疗,第一例接受治疗的是位二十四岁的女子,她从楼上摔了下来,腰椎骨折,导致脊髓损伤,截瘫,大小便失禁,整个的下肢肌力基本上丧失,感觉障碍。这样一个孩子,没有别的办法,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丈夫还要和她离婚,女孩非常绝望,她妈妈抱着一线希望带她来到血液科,当王主任看见这个女子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要让她的病好起来,要让她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我们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并让她进行功能锻炼。三个疗程后,这个病人开始恢复,双下肢肌力逐渐增强,感觉障碍平面逐渐下移,大小便可以控制,借助助行器行走。”王恒湘主任介绍说。另一个成功例子是一个小脑萎缩家庭,70岁的父亲要照料三个患有小脑萎缩的成年儿女。大儿子因病提前退役,二儿子因病孜然一身,全靠年过古稀的老父亲照料生活,老父每月只有千余元的退休金,为了治疗,多次南下北上,花掉大笔的费用,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女儿三十多岁,也开始发病。他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痛苦、悲哀和绝望,不断四处打听关于治疗家族性小脑共济失调的信息,直到在网上检索到空军总医院血液科将开展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信息,拨打通了负责细胞治疗的刘静副主任医师的电话,刘医生在电话里耐性讲解,坚定了她选择空军总医院进行治疗的决心。随后住院1个月里,她如期完成了一个疗程即每周1次,连续4周的间充质干细胞鞘注治疗,这是血液科第一次采用间充质干细胞鞘注治疗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病例,由于治疗有效,她的两个兄弟后来也来到我们科室接受治疗。有人说医生这个职业过于理性,使医生在患者面前常常表现得太漠然。王恒湘主任却告诉我们,空军总医院血液科的医生护士们都有一个柔软的心,医生的表情就是患者病情的晴雨表。每当患者病情恶化,医护人员的心情总是很郁闷,如果患者病情好转,一定会让大家很开心。大家真心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好起来,他们的病愈就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最好回报。说到这里,王恒湘主任笑了,那份笑意里蕴藏着成功救治后的欣慰。人性化关怀:医者的最高境界 医学离不开技术,同样也离不开关怀。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医学人性化境界的实现,是医学的终极目标,医疗技术只有在这样的精神境界下才具有意义和价值,生命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具有尊严,医务工作者只有在这样的精神支撑下才更显崇高,这才是医学的最高境界。王恒湘主任告诉我们;“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医学不仅是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科学,医学更是人学。病人不仅是疾病的载体,更是拥有精神、有情感活动的鲜活生命。因此, 我们的医疗工作始终伴随着对患者生命的终极关怀。”血液科是比较特殊的内科专业,患者多为恶性疾病,年轻人居多。为了治疗,几乎每个家庭都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他们的心情非常沉重,情绪极易波动,对医疗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要求血液科医生更加具有耐心、精心和同情心。因此,王主任常常教育她的团队,要学会换位思考、关心病人、视病人如亲人,深刻理解病人的疾苦。血液科护理单元长期开展微笑服务活动,以尊重病人、方便病人为宗旨,使病人在医治过程中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爱心,在化疗过程中不在孤独无助。一位白血病女患者成功接受移植后在互联网发表她的移植日记:康复之中的我,时常想起在空军总医院层流病室度过的那些痛彻心扉而又刻骨铭心的日子,想起护理我的那些护士们,在我最孤独、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深情的安慰和关爱,给了我精心的护理和照顾,她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从生死线上闯过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她们。还有一位山东籍女病人,在她患白血病1年里,走马灯似的先后进过数家医院,但病情一直不见缓解,严重感染,高烧不退,在几乎要放弃治疗的时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血液科,针对这一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的棘手病例,医生们多次查阅国内外文献,详细分析病情,制定了一系列个体化治疗方案,病房的护士们鼓励她战胜疾病,经半个多月的努力,她的病情明显控制并出院回老家继续治疗。令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位患者在丈夫陪同下,2天后再次回到空总血液科,他们表示:“我们哪里也不去,空军总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是我们所见到的最好、最难忘的人,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网络著名的白血病患者、山东农业大学四年级学生闫晶波的经历更是催人流泪,这个出生农民家庭的贫困学生,不幸患上绝症,后来终于得到了社会相助和捐款,并在空军总医院血液科顺利接受了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然后,由于母亲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就在儿子移植后十三天突然撒手人寰,再也无法照料她的儿子了。为了不让接受移植后不久的闫晶波免于心情过度悲伤,血液科的医生护士们轮流帮助他,为他送去三餐。后来,直到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在普通病房进行采访,由记者将这一不幸的消息告诉他,他才知道自己的妈妈已经不在人间,电视屏幕上的闫晶波泪流满面,他说,他不会忘记空军总医院血液科在移植病房对他的那份关爱。 感恩之心:绽放医德的光彩对患者心存仁爱,对职业心存诚意,由此,培育起一颗感恩之心,这是医者毕生追求的职业情操和人生的品质。我们与王恒湘主任心灵交流越深,对她所领导的团队了解越多,就越加深化对精神文化指向上的“医”的认识。“一个没有高品质文化的医院,是一所没有发展空间的医院,一个没有自身特色的科室必将在日趋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这已成为空军医院血液科的立科之本。空军总医院是北京是三甲医院,血液科是医院重点科室,分为普通血液病房、移植病房和血液实验室三个部分。血液病房拥有床位45张,骨髓移植病区层流病房拥有床位16张。硕士、博士、博士后组成了精悍的医疗队伍,年轻的护士们在普通血液病房、移植病房组成两个护理单元,另外,还有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共有40余人。如何提高医护队伍的素质、如何打造科室特色品牌、如何发挥每位人员的优势,王主任一直奉行着这样一个原则:凝聚力就是力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管理科室方面,她强调一个科室在医疗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科室精神在科室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是科室的底蕴、灵魂、以及核心竞争力。兼顾好医护人员的爱好、志向,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将个人的职业生涯与科室的发展相结合,人尽其才,强调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共同协作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激励大家为科室的共同事业和规划贡献力量,形成人人有紧迫感、个人争优秀的氛围。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王主任不仅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对技术精益求精,同时,常常向下属传授工作的艺术、沟通的艺术和相处的艺术。在空军总医院血液科,无论医生与护士之间、普通病房与移植病房之间、临床与实验室之间,大家工作上互相支持、甘于奉献,彼此配合十分默契。学术上身兼多职的王恒湘主任,家庭中却是一位有着掩饰不住温柔情怀的妻子和母亲,买菜、做饭、关怀老公、教育儿子则是她最常乐意念叨的家事。要学会感恩。王主任对我们讲述着自己的肺腑之言:感谢患者,因为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对疾病认识的经验;感谢同事,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协作,血液科才得以继续下去;还要感谢家人,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全力支持。正如那首她最喜欢唱的歌: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王恒湘主任站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她身后是宽敞明亮的玻璃窗,肩头有一抹金色的阳光正在闪烁。这位端庄、大方、豪爽而又充满睿智的血液界知名女专家,几年来,带领着空军总医院血液科致力于半相合骨髓移植的临床研究和方案改进,积极开拓干细胞治疗的新领域,用真情温暖患者绝望的心灵,用境界打造科室的特色和品牌,为实现心中的光荣与梦想,她和她的团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里不断探索与追寻。在她的办公室里,我们与王恒湘主任握手道别,那双手温软却又充满了力量,一定有无数患者的生命经由这双手的努力获得了新生。王恒湘主任学术档案:王恒湘主任学术档案:王恒湘现任空军总医院血液科、空军血液病研究中心、全军半相合骨髓移植专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委员,全军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获军队、北京市医疗成果奖多项,承担首发基金资助项目课题、军队重大课题等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