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很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揪心的不是偶尔一次的症状发作,而是症状的反复出现,纠缠不休,比如在睡觉时、聚餐或应酬时,忘记服药或停药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彻底摆脱难缠的胃食管反流病呢?一.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基础改变生活方式是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一部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诱发胃食管反流病。如果把生病比作一场大火,你一边对着大火浇水(吃药),另一边却不停的往大火中添柴(不良生活习惯),那么大火很难扑灭,即使灭了也极易复燃。所以为了更好的控制症状以及避免复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体重超标患者需要减肥②有夜间症状患者可以抬高床头,同时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③戒烟、戒酒④尽量避免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辛辣食物、橘子、西红柿、高脂食物二.坚持服药很重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有效的药物为抑酸药,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反流物对食管的刺激和伤害。专家推荐首选的抑酸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有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可使80%-90%的患者症状缓解和糜烂性食管炎得到愈合1。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疗程至少为8周。标准的质子泵抑制剂服用频率为每天一次,如果疗效不佳或有夜间症状的患者可以调整为每天两次。三.这些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下的胃底折叠术。顾名思义,通过腹腔镜下的手术,把下食管括约肌附近的结构加以调整(就像折了起来),减少发生反流的可能。以下3类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①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有效,停药后易复发,但又不愿意或不能长期服药的患者②存在食管裂孔疝的患者③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很差的患者总之,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我们不仅仅要学会怎样正确服药,更要知道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并坚持下去,才能彻底摆脱胃食管反流病。参考文献:刘文忠. 胃肠病学. 2013;18(4):193-199.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膳食结构对疾病的预后非常重要。接下来简单简述一下如何合理膳食。 1.避免进食高脂肪的食品,关键是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因为膳食中的脂肪能够明显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促使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来说,在日常饮食中要减少食用肥肉、奶油、全脂牛奶等高脂肪食品,尽量控制每日烹调油在25克之内。烹调方式尽量以煮、炖、汆、烩等清淡为主,少用油煎、炸、炒的方法。 2.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蛋白质可刺激胃泌素分泌,胃泌素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抑制胃食管反流。在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蛋白质,例如瘦肉、鱼虾、蛋清、脱脂牛奶等。 3.饮食要温和、少刺激性,避免引起胃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降低。尽量避免食用巧克力、咖啡、可可、浓茶,鲜柠檬汁、鲜橘汁等酸性饮料,坚果(包括开心果、瓜子、栗子等)、各种零食、膨化制品,奶油蛋糕以及。这些食物会刺激胃粘膜,增加反流机会。少吃或不吃煎炸食品,如:油条、麻团、炸糕;少食用延缓胃排空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胃排空延迟,不但间接的增加了反流的机会,同时患者也会出现腹胀、嗳气等多种不适。如粽子、年糕、元宵等。少食对胃粘膜有明显刺激的食物,这一类食物可以增加胃液分泌,引起胃内的胃酸等主要反流物的量明显增加,也会增加反流的机会。包括浓郁的香料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胡椒粉、蒜、薄荷等食物。 4.应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不宜吃得过饱。七成饱即可,因为饱食易出现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睡前3小时内勿进食,以减少夜间因食物刺激而导致的胃酸分泌。
一般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癌变率很低。但需指出,有少数反流性食管炎,由于未正规治疗或未经过治疗,致食管下端黏膜长期受反流物的侵蚀,可发生不应出现的“柱状上皮化生”,则有癌变的危险。胃内容物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就会引起其发生变化,也就是进入癌前病变,就像发生不典型增生,然后就会导致肿瘤的出现,如食管下段腺癌、贲门癌。在食管黏膜修复的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称之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我国贲门癌的发生率较高,目前认为与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刺激有关系。 如果Barrett食管伴有不典型增生,长期没有治疗可能增加癌变的机会。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食管癌的估计危险性约为1%。然而,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的组织学类型尤为重要,只有肠型化生(以出现杯状细胞为标志)会发展为癌。确诊Barrett食管并鉴别其组织学类型、确定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必须经内镜及活检。不典型增生的是组织学诊断,可分成低度和高度,有高度不典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Barrett食管发生癌被认为是始于胃食管反流。有研究显示,每周有1次以上烧心、反流或两种以上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增加7.7倍。这一研究同时显示,症状严重程度和频度增加、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增加43.5倍。这些资料加重了人们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癌变危险性的忧虑。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病因,其癌变的危险性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胃食管反流应该被视为发生癌变的潜在的病因,为了预防严重的临床后果,患者应尽可能早地积极治疗。 一般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癌变率很低。但需指出,有少数反流性食管炎,由于未正规治疗或未经过治疗,致食管下端黏膜长期受反流物的侵蚀,可发生不应出现的“柱状上皮化生”,则有癌变的危险。胃内容物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就会引起其发生变化,也就是进入癌前病变,就像发生不典型增生,然后就会导致肿瘤的出现,如食管下段腺癌、贲门癌。在食管黏膜修复的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称之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我国贲门癌的发生率较高,目前认为与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刺激有关系。 如果Barrett食管伴有不典型增生,长期没有治疗可能增加癌变的机会。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食管癌的估计危险性约为1%。然而,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的组织学类型尤为重要,只有肠型化生(以出现杯状细胞为标志)会发展为癌。确诊Barrett食管并鉴别其组织学类型、确定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必须经内镜及活检。不典型增生的是组织学诊断,可分成低度和高度,有高度不典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Barrett食管发生癌被认为是始于胃食管反流。有研究显示,每周有1次以上烧心、反流或两种以上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增加7.7倍。这一研究同时显示,症状严重程度和频度增加、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增加43.5倍。这些资料加重了人们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癌变危险性的忧虑。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病因,其癌变的危险性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胃食管反流应该被视为发生癌变的潜在的病因,为了预防严重的临床后果,患者应尽可能早地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