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Is)是一类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作用的新型药物。它们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与其配体的结合,解除免疫检查点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从而重新激活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细胞上表达的一系列分子,它们可以防止自身免疫的发生,但肿瘤细胞有时会利用这些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通俗的来讲,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国家,免疫系统就像是这个国家的军队,负责保护你免受疾病和感染的侵害。肿瘤细胞就像那些想要搞破坏的坏蛋。通常情况下,你的军队(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消灭这些坏蛋(肿瘤细胞)。但是,肿瘤细胞很狡猾,它们会使用一些手段来逃避军队的追捕。其中一种手段就是利用免疫检查点,这就像是坏蛋贿赂了军队中的一些士兵,让这些士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攻击它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来帮助军队重新找回正义感的。它们是一些特殊的药物(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能够阻止坏蛋贿赂士兵的行为,让士兵重新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这样,你的军队就能再次有效地对抗肿瘤了。不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有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让军队过于兴奋,开始攻击自己人,这就是所谓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但通常情况下,这些问题是可以控制的。总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对抗肿瘤的药物,它们通过阻止肿瘤细胞的逃避策略,让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完成它的工作。
【吸脂塑形】FaceTite面颈部(下面部,嘟嘟肉,下颌缘,颈部)钻石精雕射频紧肤FaceTite.是一款非常小的手具,专为治疗颈部、下颌线、面部和非常小的身体轮廓区域,非常适合于小面积的二次抽脂修复的团块状的纤维脂肪组织。图能用FaceTite和AccuTite治疗的面颈部区域 FaceTite手具沿着下颌线和颈部和小的身体轮廓区域收紧。下颌线、颏下和颈部的治疗可采用三孔入路,颏下一个孔入路进入颏下和颈部。另外两个侧面口用于热凝和收紧每侧口角囊袋和下颌线。两侧孔可以位于两侧颏下折痕外侧的下颌骨下缘,也可以在耳垂下。 FaceTite进入颏下、颈部和下颌线的进针口当治疗下颌线和口角囊袋时,医生必须确保内部电极位于SMAS和颈阔肌浅面的皮下空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面神经的风险。由于射频电流从内部电极流向外部电极,因此存在“热场”,这是其他单探针系统所不存在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面神经下颌缘支的热神经失调或失能。将FaceTite.的内部电极置于SMAS和颈阔肌的浅面,在非常浅表的脂肪中工作,以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免受损伤。当沿着下颌线进行RFAL时,FaceTite手具是在真皮下的浅层脂肪中缓慢移动和/或盖章技术进行处理。始终在内部电极和真皮之间留3-5毫米的脂肪。热终点在浅层脂肪中为69°(美国系统),一个爆裂声(国际系统)和皮肤切断温度为38-40°。FaceTite.可在下颌和脸颊的皮下进行操作,以达到显著的皮肤紧致和收紧下颌线,减少下巴。在这个区域可以少量或甚至不抽吸。为了使皮肤紧致和收缩,FaceTite在真皮下的表层脂肪层通过。始终在内部电极和真皮之间留3-6毫米的脂肪。脂肪凝固和真皮重塑导致皮肤收紧。抽吸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具体取决于部位。当在颏下和颈部使用FaceTite时,内部电极通过颏下脂肪垫,凝固脂肪并使软组织收缩,内部终点为69°(美国)或爆裂音(国际),外部皮肤温度达到38-40°。在颏下和颈部,如果有脂肪沉积,加热后进行抽吸。FaceTite.可以在不抽吸(下颌线)的情况下进行表面皮肤紧致,或在面颊、颏下和颈部脂肪内进行适度抽吸,之后进行轮廓塑形。FaceTite.还可以用于小的、局部的脂肪吸脂躯体区域,以确保吸脂前软组织收缩。如上臂,大腿内侧,上腹,以及下颌线和颈部等部位,都可以轻松使用FaceTite.进行治疗。
【脂肪移植】整形外科医生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有关问答 之所以突然心血来潮,在紧张繁忙工作之余,花那么多的时间来写一篇关于自体脂肪移植手术的科普,是因为科里手术室的一位护士,前几天请我给她做了这个手术。她自高奋勇要从一个患者的角度来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心路历程。我想这些年做了那么多自体脂肪移植手术,也没谁留下给我点心路历程的资料,现在有人来写,自然求之不得,医生多了解些患者的心理总没错。 那么,她从一个患者的角度来讲诉自己,我们就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讲述,这样,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会从多方面、多方位的角度来了解自体脂肪美容手术,对患者自己会受益匪浅的。 本人一介医生,头脑里科学的细胞较多,文学细胞贫乏,文章的艺术性估计较差,众位看官不要拍砖哦!有些问题是个人见解,也是从临床大量手术实践中得出的个人经验,欢迎有同行一起探讨,一起促进。 (一) 适应症的问题 当前随着微创整形的流行,市场上人工合成充填材料越来越多,但数据表明,脂肪移植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中。我们于90年代开始进行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操作,虽然当时主流声音对此持怀疑态度,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脂肪移植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且通过几次注射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与异体注射材料的比较,可以发现脂肪移植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两者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对于迫切希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愿有恢复期臃肿的患者,可以选择异体注射材料,但人工合成材料具有明显的缺陷:1、费用高昂。对于容量缺失较多的部位,需要注射的填充剂剂量较大,过高的费用肯定是患者难以承受的。同时异体材料也不提倡大剂量注射;2、人体对人工合成材料有排斥反应。各种材料引起的反应在临床中屡见不鲜;3、有效期短。胶原蛋白的有效期通常为3-4个月,透明质酸为6-8个月,有效期短又需要重复注射才能达到较好效果,进而产生更高的费用。 从上世纪末,不论国内或者国际专家,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目前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正在蓬勃发展中,应该说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已呈“燎原之势”,前途一片光明。 (二)与人工合成充填材料相比,脂肪移植的适应征或优势在哪里? 脂肪移植与异体注射材料的比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射费用:异体材料较高,脂肪移植相对廉价;2、有效期:异体注射材料维持时间短,脂肪移植具有永久性效果;3、人体反应:异体注射材料具有排斥反应;脂肪移植没有。 自颗体粒脂肪移植适应症很广,对于面部容积缺损、消瘦的部位均可以进行填充,既可以用于面部软组织轮廓的整形和美容,也可以用于面部年轻化。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也存在一定限制(如病人特别消瘦,供区无足够量的脂肪提供移植)。 从整形外科医生的视野看,这几年注射材料(主要是玻尿酸)和脂肪移植的病例量都在明显呈上升趋势,我们个人工作中与此相关的重要方向是面部年轻化,所以尤其能够感受到脂肪移植项目(自脂丰胸、面部脂肪注射年轻化等)开展地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 就我们个人经验来说,如果注射的总量超过5ml以上,通常建议使用脂肪充填,而不首选注射充填剂。但针对不同部位,两者倒是可以结合使用。无论从费用还是安全角度来说,脂肪移植可适合于更大容量的填充;如果需要较大的剂量,填充剂的价格相对昂贵,且一旦注射剂量加大,感染风险也随之提高,而自体脂肪则更加安全。脂肪移植适用于面部的轮廓塑形,而注射填充剂更适用于精细部位的微调和修饰。 若仅仅根据个人经验,我们认为脂肪移植最适合的部位是颞部和颊部,用于额部则存在一定风险,易造成该部位在特殊光线下的不平整,这是无法被接受的;对于比较有经验、技巧的医生,上睑部位、鼻唇沟部位也可以考虑使用。目前不论是脂肪吸取还是注射的工具都非常精细,脂肪移植技术整体上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接近“显微”注射,从而对于小量的精细注射或大量的轮廓注射,都在进展中。 我们的临床经验体会是,面部填充剂在吸引新的面部年轻化患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注射填充剂能让患者迅速看到面容的改善,但经过数年的反复注射,许多患者会感觉注射疲劳,从而企求更持久而且更显著的效果。脂肪移植是一种理想的年轻化进阶疗法,而且通常都与眼睑年轻化、激光换肤或拉皮术同时开展。 对于衰老患者,脂肪移植不仅能填补软组织垫层,而且能改善皮肤的整体外观与质地。 注射填充剂的限制在于用量和价格。如所需填充剂量达到10-20管之多,使用透明质酸填充剂显然让患者难以接受(价格太贵),但若使用脂肪则可轻松完成。但是,脂肪并不适用于矫治鼻唇沟或眉间纹等面部皱纹。此外,两者的注射方法也不同。脂肪注射在组织更深层,因此需要更大剂量。 从这个病例目前出现的问题(颞区和面颊区轻度凹陷),使中央的颧骨部位显得突出,从而整个面部轮廓显得不协调,特别在阴影下明显,给人感觉就不柔和,女人妩媚的味道少了,显得 个人觉得面部最适合脂肪移植的应该是颞部(太阳穴)。颞部移植量可以达到20ml左右,因人而异;颊部的移植量在15-18ml左右;两侧鼻唇沟各2-3ml左右;颏部2-3ml左右。脂肪移植操作时我们通常使用的是1ml注射器,不建议使用5ml或10ml的注射器,因为过粗的针筒在注射时很难控制注射量,1ml注射器可以精细控制脂肪注射的量,一来减少并发症(如过大压力进入血管),二来可以使填充区更平滑。 (三)抽取脂肪的部位 关于患者的脂肪供区,主要考虑选择脂肪质量佳、数量多或曾经吸脂的部位。患者以站姿标记多个供区部位。从多个供区吸取脂肪,这点很重要,特别是对于瘦形患者,以免在一个部位过度吸取造成畸形。 对于大多数患者,大腿外侧是脂肪质量最佳的供区,因为此处脂肪细胞至密度佳,但大腿内侧、上臀部、下腹部甚至膝部内侧有时也被采用。 脂肪移植麻醉常采用清醒静脉镇静联合局部神经阻滞及面部软组织浸润局麻(1%利多卡因+1:100,000肾上腺素);而吸脂则在供区采用半肿胀局部浸润麻醉(50 ml 1%利多卡因+1 ml 1:100,000肾上腺素+12.5 ml 碳酸氢钠+1 ml 乳酸林格液)。 注射时,先以#11刀片开口,然后用20-ml注射器和多孔细浸润套管从脂肪深层开始向浅表层注入麻醉液。这一过程将导致脂肪细胞一定程度扩张,须注意总量。 注意,肾上腺素局麻起效须等待至少15分钟之后才可进行吸脂(此后进行吸取的脂肪质量更好、数量更多)。 吸脂使用2.4-mm多孔吸取套管(美国Tulip)+10-ml注射器。吸脂前,先在每个注射器中注入约2 ml乳酸林格液;吸脂时负压尽量小(通常2-3 ml),以免损伤脂肪。对一侧吸出脂肪及混合液计量,以便对侧吸取等量。供区切口以5-0快速吸收线缝合,并敷敷料。 离心处理吸出脂肪(4分钟/3000 rpm/10-ml注射器)形成分界清晰的三层混合物,注射使用1-ml注射器。用于注射移植的脂肪应尽量少含血液,以免刺激受区巨噬细胞活动和影响脂肪成活。 如果操作正确,脂肪移植的效果可持续数年,我们甚至认为堪称永久。 其实,脂肪处理方法不一定要与上述的完全一致。我们从1995年开始注射脂肪,当时使用大套管吸脂、过滤器冲洗脂肪,结果也很好。我们认为,只要不过度损伤脂肪或暴露室温干储,都可获得良好的成活率。 此外,面部注射脂肪量(50-80ml)和多层次注射也很重要。 对于注射后脂肪的成活率,很难评估。面部不同区域的脂肪移植成活率不一样的。经验发现,唇部、口周等活动频繁部位的效果可预期性和整体成活率较低。口周的植入脂肪可成活,但由于部位活动频繁(剪切力影响移植脂肪的血管新生),效果可预期性较差。如需再次注射(特别是唇部和口角部),常使用冷冻脂肪或其他填充剂材料。 “自体脂肪移植是暂时性的”这种误解之所以广泛流行,主要是因为:注射部位在活动最频繁区域(唇部或鼻唇沟等),技法不当,用量不足。因为这种误解,患者常对脂肪移植的成活性和持效性提出质疑,此时临床人员必须予以解释纠正。 对于供区来说,文献显示脂肪来源部位的不同对成活有一定的影响,取决于该部位的脂蛋白酶(LPL)的高低,据称大腿和臀部的LPL最高,其次是下腹部,事实上,临床实践中医生们一般都会首选这几个部位作为供区。 (四)在过去5年间,您对脂肪移植的认识有何发展,其中最重要者是什么? 首先,脂肪移植未来将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其次,随着器械的发展,脂肪栓塞的发生率可以减少,并且有更多对应的避免方法。 再次,很多过去认为无法实现的大容量注射,在精细的计划和耐心的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得以实现,从而突破以往对于单次注射量的限制。前面提到脂肪的存活率同注射方式、方法有直接联系。好的注射方法是这5年中最客观的进展,即“立体显微注射”方法。我们们的成语中有一个词叫做“聚沙成塔”,点阵激光通过治疗无数个微小点,就可以使整个治疗部位愈合。同样的道理,对于脂肪注射来说,每一个颗粒的脂肪如果足够小,都很容易存活;就如同将一颗颗种子分开埋入土壤中,而不是将整团种子直接放入土中。 新技术注重注射过程中,脂肪在三维层次的分布,整体注射时间将延长,而不同于以往只用很短的时间完成注射。因此,脂肪注射的非常精细、立体的“显微”注射方式会使得整个脂肪移植项目大有前途,将大大增大和改变原有的适应征。 自体脂肪移植时应尽量减少脂肪破裂,通常手动抽取可以很好地控制负压,最大程度地保证脂肪完整度;机器控制的负压必须适中,现在大部分医生以手动抽取为主。 接下来的步骤是离心或者过滤,有文章认为离心率不易控制(或大或小),容易造成脂肪细胞的破裂。现在临床医生做法既有自然过滤和沉淀——待破碎细胞、血块、水分等滤去后,就可以注射操作;也有使用离心机过滤的方法,但很难去评定两者孰优孰劣,可谓各有优势,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实际因素去考量和选择。 根据我们的经验,脂肪的存活率与患者受植床有关,正常患者的脂肪存活率为30%-40%。但是进行脂肪移植的患者,首次移植的脂肪会被大量吸收,经过3次以上的移植后,移植的脂肪吸收相对较少,存活率可以达到50%左右。 各部位的存活率也不尽相同:颞部最高、颊部次之、鼻唇沟与颏部相近,可能活动大的部位脂肪存活率较低。 一般来说,注射至深层的脂肪存活率较高;供区脂肪分布致密的(如大腿部外侧、内侧等)区域,移植后的脂肪成活率相对较高。 我们们所采用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利用低压抽吸、低速离心、低剂量、多点多平面多隧道的注射方式,简称为3L3M方式,这种方式和国际上应用较多的coleman移植方法的共性就是最大程度减少对移植前脂肪颗粒的损伤,并使移植后的脂肪获得最大面积供养范围,从而提高移植的成活率。脂肪移植后除了短期内机体吸收掉多余的组织液和坏死组织外,成活的细胞就跟人体其他部位的一样长期存活。 一般情况下操作仔细的话,脂肪移植后的存活率可以达到75%以上。脂肪的来源和注射部位对成活率有一定影响,通常活力高的供区,健康正常部位的受区存活率更高。 (六)最适合脂肪移植的面部区域是哪些?各区域的理想注射脂肪量是多少? 适合脂肪移植的面部区域包括:额头、颞部、上眼睑、泪沟、颧骨内侧(苹果肌)、鼻唇沟、面颊部。各区域理想注射量:颞部10-15ml、额头15-25ml、上眼睑0.5-2ml、下眼眶缘0.5-1.5ml、鼻唇沟2-3ml、颧骨内侧(“苹果肌”)3-4ml、面颊部4-10ml以上。注射时采用分层法注射,靠近骨膜处、中间层及皮下都可以进行注射,从而提高脂肪存活率。